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生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雅县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展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雅县二中2018-2019学年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对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狗的长毛和卷毛 B. .棉花的掌状叶和鸡脚叶
C. 玉米叶梢的紫色和叶片的绿色 D. 豌豆的高茎和蚕豆的矮茎
【答案】B
【解析】
【详解】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狗的长毛和卷毛、玉米叶梢的紫色和叶片的绿色,都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A、C项错误;棉花的掌状叶和鸡脚叶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相对性状,B项正确;豌豆的高茎和蚕豆的矮茎不符合“同种生物”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D项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定律
【名师解析】解答概念类题目的思路:解答概念类题目时,通过辨析要把基本概念弄清楚,要抓住概念的本质以及它的内涵与外延,在此基础上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准确把握相对性状的内涵和外延,紧扣两个“同”与一个“不同”,即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2. DNA分子的双链在复制时解旋,这时下述哪一对碱基从氢键连接处分开( )
A. G与C B. A与C C. G与A D. G与T
【答案】A
【解析】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碱基A与T、G与C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叫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DNA分子的双链在复制时解旋,配对碱基从氢键连接处分开,只有A符合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答案为A。
考点:本题考查DNA分子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 DNA复制的基本条件是( )
A. 模板,原料,能量和酶
B. 模板,温度,能量和酶
C. 模板,原料,温度和酶
D. 模板,原料,温度和能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DNA复制的基本条件是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同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故选A。
【点睛】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
4.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的个体杂交产生的F1进行自交,那么F2中的纯合子占F2中个体数的( )
A. 25% B. 50% C. 75% D. 100%
【答案】B
【解析】
杂合子自交后代纯合子、杂合子的概率分别为1/2,所以B选项正确。
5.下列关于转录和翻译说法正确的是( )
A. 转录和翻译时碱基互补配对方式完全不同
B. 转录时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与DNA链上的碱基互补配对形成RNA
C. 翻译时的直接模板链是DNA中的一条链
D. 翻译时mRNA沿着核糖体移动,读取氨基酸的下一个密码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转录的模板是DNA的一条链,原料是核糖核苷酸,产物是RNA;翻译的模板是mRNA,原料是氨基酸,产物是蛋白质。
【详解】转录时的碱基配对原则有A-U、T-A、C-G、G-C,翻译时碱基的配对原则有:A-U、U-A、C-G、G-C,A错误;转录时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通过与模板链上的碱基互补配对合成RNA,B正确;翻译的模板是mRNA,C错误;翻译时,核糖体沿mRNA移动,D错误。故选B。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两个纯合子的后代必是纯合子 B. 两个杂合子的后代必是杂合子
C. 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D. 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纯合体是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纯合子能稳定遗传;杂合子是指同一位点上的两个等位基因不相同的基因型个体.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不能稳定遗传。
【详解】A、两个纯合子杂交的后代可能是杂合子,如AA与aa杂交后代为Aa,A错误;
B、两个杂合子的后代可能有纯合子,也可能有杂合子,如Aa×Aa→AA、Aa、aa,B错误;
C、纯合子只产生一种配子,其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C正确;
D、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也可能有纯合子,如Aa×Aa→AA、Aa、aa,D错误。
故选C。
7.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关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第一次分裂开始不久两两配对的染色体
B.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大小、形状相同的染色体
C. 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D.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向两极移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故A正确;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故B错误;形态大小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故C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向两级移动的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故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同源染色体的概念,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8.番茄果实的红色形状对黄色为显性。现有两株红色番茄杂交,其后代可能出现的的性状正确的一组是( )
①全是红果 ②全是黄果 ③红果∶黄果=1∶1 ④红果∶黄果=3∶1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的信息:由于红色是显性性状,假如控制红色性状的基因是R,控制黄色性状的基因是r,则红色番茄的基因型可能是RR、Rr。
【详解】两株红色番茄的杂交组合存在三种情况:RR×RR→RR,后代全是红果,符合①;RR×Rr→1RR:1Rr,后代全是红果,符合①;Rr×Rr→3R_:1rr,后代红果:黄果=3:1,符合④。
综上分析,ACD错误,B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的运用,解答试题时要注意对题干信息的理解,明确同一个性状对应的不同的基因,正确的解答各种情况。
9.一对双眼皮的夫妇一共生了四个孩子,三个单眼皮和一个双眼皮,对这种形象最好的解释是( )
A. 3:1符合基因的分离规律
B. 该遗传不符合基因的分离规律
C. 这对夫妇每胎都有出现单眼皮的可能
D. 单眼皮基因和双眼皮基因发生了互换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一对双眼皮的夫妇生了四个孩子,有三个是单眼皮,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双眼皮对单眼皮为显性性状,则这对双眼皮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他们所生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表现型及比例为双眼皮:单眼皮=3:1。
【详解】A、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这对夫妇所生后代性状分离比应为双眼皮:单眼皮=3:1,而不是单眼皮:双眼皮=3:1,A错误;
B、单眼皮与双眼皮是由一对遗传因子决定的,遵循基因分离定律,只是统计的少量较少,没有体现出双眼皮:单眼皮=3:1,B错误;
C、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这对夫妇都是杂合子,每一胎中都有出现单眼皮的可能,其概率为1/4,C正确;
D、若单眼皮基因和双眼皮基因发生了互换,产生A:a的配子概率依然为1:1,后代依然应该是双眼皮:单眼皮=3:1,D错误。
故选C。
10.下列除哪一项外,都属于同一类可遗传变异类型?
A. 秋水仙素处理玉米幼苗产生四倍体 B. 二倍体和四倍体杂交产生三倍体
C. 蜜蜂的卵细胞直接发育形成雄蜂 D. 高杆抗病小麦自交产生矮杆感病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的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详解】秋水仙素处理玉米幼苗产生四倍体的育种方法为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二倍体和四倍体杂交产生三倍体,育种方法为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蜜蜂的卵细胞直接发育形成雄蜂为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高杆抗病小麦自交产生矮杆感病的育种方法为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故选D。
11.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AABB和aabb),F1自交产生的F2中,新的性状组合个体数占总数的( )
A. 10/16 B. 6/16 C. 9/16 D. 3/16
【答案】B
【解析】
【详解】F1基因型是AaBb,自交后F2中有16种结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双显:单显:单隐:双隐=9:3:3:1,亲本是双显和双隐,故不同于亲本的是(3+3)/16=6/16,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12.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揭示出 ( )
A. 等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
B.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之间的关系
C. 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之间的关系
D. 性染色体上基因与性别的遗传关系
【答案】B
【解析】略
13. 人的体细胞中有 46 条染色体,在四分体时期,每个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四分体、姐妹染色单体的数目,依次为
A. 23 对、46 条、92 条 B. 23 对、23 个、92 条
C. 46 个、46 个、92 个 D. 46 个、23 个、46 个
【答案】B
【解析】
精原细胞中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相同,都是46条染色体。精原细胞内染色体复制后称为初级精母细胞,此时细胞内的每条染色体都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构成,染色体数目不变,减数第一次分裂期开始不久,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每条四分体由两条同源染色体组成,所以此时细胞内有23对同源染色体,形成23个四分体,46×2=92条姐妹染色单体。因此,B项正确,A、C、D项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的减数分裂
【名师点睛】1.减Ⅰ和减Ⅱ过程的不同点(假设体细胞内染色体数为2N)
项目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染色体间期是否复制
复制
不复制
分裂过程中细胞名称
性原细胞→初级性母细胞→次
级性母细胞(或极体)
次级性母细胞(或极体)→
精细胞或卵细胞和极体
着丝点变化
不分裂
分裂
染色体数目变化
2N→N(减半)
N→2N→N
DNA数目变化
2N→4N→2N
2N→N(减半)
染色体主要行为
有联会现象;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
分开
染色单体
无(0)→有(4N)→有(2N)
有(2N)→无(0)
同源染色体
有(N对)
无
2.联会和四分体
①联会:是指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该时期已完成复制,染色单体已形成,但螺旋程度低,观察不到。
②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四分体的个数等于减数分裂中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对数。
③一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8条脱氧核苷酸链。
14.女性色盲,她的什么亲属一定患色盲( )
A. 父亲和母亲 B. 儿子和女儿
C. 母亲和女儿 D. 父亲和儿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
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病,其特点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隔代遗传;且母亲有病儿子一定有病,父亲正常则女儿一定正常。
【详解】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病,色盲女性含有两个色盲基因,其色盲基因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父亲含有一个色盲基因即患病,但母亲另一条X染色体上可能不含色盲基因,即母亲可能不患色盲;色盲女性的儿子其X染色体来自色盲女性,故儿子一定患病,但女儿由于有一条X染色体来自父亲,故女儿不一定患病;综上分析,女性患色盲,其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5. 下列四组交配中,能验证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的一组是( )
A. AA×Aa B. AA×aa
C. Aa×Aa D. Aa×aa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分离定律的验证是用测交的方法,是用F1和隐性纯合子进行交配,故选D。A和C中没有隐性纯合子,故A、C错误。B中AA不是F1代,故B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定律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16. 已知A、a;B、b;C、c为三对同源染色体,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四个精子中染色体的分布是( )
A. AbC、aBc、AbC、aBc
B. aBC、AbC、ABC、ABC
C. Abc、aBC、aBc、ABc
D. Abc、AbC、abC、aBc
【答案】A
【解析】
同一个精原细胞会产生四个两种精子,A正确。
【考点定位】减数分裂
17.将15N 标记的DNA分子放在14N的培养基上培养,经过3次复制,在所形成的子代 DNA中,含15N的DNA占总数是( )
A. 1/16 B. l/8
C. 1/4 D. 1/2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DNA的半保留复制的过程分析,1个15N 标记的DNA经过3次复制,共产生23=8个DNA分子;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故8个DNA分子都含14N,而含15N的DNA有2个。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经过3次复制后共形成了8个DNA分子,而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不管复制几次,最终子代DNA都保留亲代DNA的2条母链,故最终有2个子代DNA含15N,所以含有15N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比例=2÷8=1/4。
故选C。
18. DNA分子复制能准确无误地进行原因是( )
A. 碱基之间由氢键相连 B. 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
C. DNA的半保留复制 D. DNA的边解旋边复制特点
【答案】B
【解析】
A、碱基之间由氢键相连,不是DNA分子复制能准确无误地进行的主要原因,A错误;
B、DNA分子复制能准确无误地进行的主要原因是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并进行碱基互补配对,B正确;
C、DNA的半保留复制是DNA复制的特点,C错误;
D、DNA的边解旋边复制是其复制过程的特点,D错误。
【考点定位】DNA分子的复制
【名师点睛】DNA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
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连结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
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
DNA复制结果: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
DNA复制意义: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DNA分子准确复制的原因:
(1)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提供精确模板.
(2)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准确地进行。
19.一个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形成了200个子代噬菌体,子代DNA中含最初DNA链的DNA占( )
A. 1% B. 2%
C. 25% D. 50%
【答案】A
【解析】
【分析】
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只有DNA注入细菌)→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DNA复制的特点:(1)边解旋边复制;(2)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详解】一个噬菌体的DNA双链均被放射性元素标记,该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分子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合成,而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原料均来自细菌,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从细菌体内释放出的200个新子噬菌体中只有2个含有放射性,因此,在这些噬菌体中,具有放射性标记的占总数的比例=2÷200×100%=1%。
故选A。
20. 下面是关于基因、蛋白质、性状之间关系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 一个性状受一个基因的控制
B. 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性状
C. 蛋白质的合成是受基因控制的
D. 蛋白质的功能之一是可以表达性状
【答案】A
【解析】
一个性状可以受多对基因的控制,故A错误。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影响性状,故B正确。蛋白质的合成是受基因控制的,先进行转录然后翻译成蛋白质,故C正确。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故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基因和性状的关系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名师点睛】易错警示 基因与性状并不都是一对一的关系
(1)一般而言,一个基因决定一种性状。
(2)生物体的一种性状有时受多个基因的影响,如玉米叶绿素的形成至少与50多个不同基因有关。
(3)有些基因可影响多种性状,如,基因1可影响B和C性状。
(4)生物的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型相同,表现型可能不同;基因型不同,表现型可能相同。
21.下列关于遗传信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基因带有遗传信息
B. mRNA上带有遗传信息
C. tRNA上带有遗传信息
D.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可表现遗传信息
【答案】C
【解析】
【分析】
遗传信息是DNA分子上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密码子是指mRNA中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
【详解】A、遗传信息是DNA分子上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而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故基因中有遗传信息,A正确;
B、通过转录遗传信息遗传信息由基因传递到信使RNA上,信使RNA上有转录的遗传信息,B正确;
C、tRNA是翻译过程中运输氨基酸的工具,含有反密码子,可以识别密码子,但是不携带遗传信息,C错误;
D、通过转录、翻译遗传信息由DNA传递到蛋白质上,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是遗传信息的具体表现,D正确。
故选C。
22.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一般不会影响 ( )
A. 生物的性状 B. 蛋白质的结构
C. 信使RNA的核苷酸顺序 D. DNA的空间结构
【答案】D
【解析】
【分析】
DNA通过转录形成mRNA,再通过翻译形成蛋白质,因此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可能改变mRNA中的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有可能改变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可能改变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进而导致生物性状发生改变,A错误;
B、根据以上分析已知,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可能改变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即蛋白质的结构可能发生了改变,B错误;
C、根据以上分析已知,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可能改变mRNA中的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C错误;
D、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不会影响DNA的双螺旋结构(空间结构),D正确。
故选D。
23.基因工程的正确操作步骤是( )
①使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②将目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③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是否符合特定性状要求
④提取目的基因
A. ③②④① B. ②④①③
C. ④①②③ D. ③④①②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又叫DNA重组技术,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详解】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即④提取目的基因;
第二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即①使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第三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即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第四步: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即③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是否符合特定性状要求。
故选C。
24.已停止分裂的细胞,其遗传信息的传递情况可能是 ( )
A. DNA→DNA B. RNA→RNA
C. DNA→RNA D. 蛋白质→RNA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中心法则:(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径。
【详解】A、已停止分裂的细胞,不会再发生DNA的复制,即遗传信息不可能从DNA→DNA,A错误;
B、RNA的复制只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因此该细胞中遗传信息不可能从RNA→RNA,B错误;
C、已停止分裂的细胞,一般还能合成蛋白质,而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因此遗传信息可能从DNA→RNA,C正确;
D、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流向RNA,D错误
故选C。
25. 在下列细胞结构中,有可能发生碱基配对行为的一组是 ( )
A. 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
B. 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高尔基体
C. 细胞核、核糖体、中心体、高尔基体
D. 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含有DNA的结构中存在碱基互补配对,即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翻译场所核糖体上存在碱基互补配对,所以D选项正确。中心体、高尔基体和内质网上无碱基互补配对,A、B、C选项错误。
考点:考查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点评: 生物细胞中含有DNA双链有的碱基互补配对,转录、逆转录和翻译过程存在碱基互补配对。
26.有一对夫妇,女方患白化病,她的父亲是血友病患者;男方正常,但他的母亲是白化病患者。预计这对夫妇子女中一人同时患两种病的几率是 ( )
A. 50% B. 25%
C. 12.5% D. 6.25%
【答案】C
【解析】
【分析】
血友病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白化病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假设控制白化病和血友病的基因分别是a和b。有一对夫妇,女方患白化病,她的父亲是血友病患者,则该女性的基因型为aaXBXb;男方正常,但他的母亲是白化病患者,则该男子的基因型为AaXBY。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这对夫妇中,女性的基因型为aaXBXb,男性的基因型为AaXBY,则他们的后代中白化病的概率为1/2,血友病的概率为1/4,因此预计这对夫妇子女中一人同时患两种病的几率=1/2×1/4=1/8(12.5)。
故选C。
27. 熊猫的精原细胞中有42条染色体,它的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后期时,细胞内染色体的可能组成是( )
A. 20条常染色体+X B. 20条常染色体+Y
C. 40条常染色体+XY D. 40条常染色体+XX
【答案】D
【解析】
精细胞的形成过程:精原细胞(染色体组成为40+XY)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组成为40+XY)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组成为20+X或20+Y,后期时,染色体组成为40+XX或40+YY)精细胞(染色体组成为20+X或20+Y)精子(染色体组成为20+X或20+Y)。因此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后期时,细胞内染色体的可能组成是40+XX或40+YY。
【考点定位】精子的形成过程
【名师点睛】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
28.分别具有显性和隐性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其子代显性和隐性个体之比为52:48.以下哪项推论是正确的( )
A. 两个亲本都有显性基因 B. 两个亲本都有隐性基因
C. 一个亲本只有显性基因 D. 前三项推论都不正确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中“子代显性和隐性个体之比为52:48”,此比例接近1:1,符合测交后代的结果,由此可确定亲本的基因型。
【详解】隐性性状的亲本只含有隐性基因,A错误;用A、a这对基因表示,两亲本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_(显性)和aa(隐性),由于子代中有隐性(aa)个体,因此显性性状的亲本必为Aa,因此两个亲本都有隐性基因,B正确;由B项可知,显性性状的个体为杂合子,因此也含有隐性基因,而隐性性状的个体只含隐性基因,C错误;由B项可知,D错误。
29.有关基因与酶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每个基因都控制合成一种酶
B. 酶的遗传信息编码在转运RNA的碱基序列中
C. 基因的转录、翻译都需要酶
D. 同一生物体不同细胞的基因和酶是完全相同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生物性状;基因也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间接控制生物性状。
【详解】A、有些基因不能控制合成酶,而是控制合成结构蛋白,如血红蛋白基因,A错误;
B、DNA中的碱基排列顺序称之为遗传信息,酶的遗传信息编码在相应的DNA的外显子的碱基序列中,B错误;
C、基因的转录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翻译需要控制合成肽键的酶的催化,C正确;
D、同一生物体不同细胞的核基因是相同的,但是由于细胞的分化,不同细胞进行的生化反应不同,酶的种类不完全相同,D错误。
故选C。
30. 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⑤DNA的X光衍射实验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基因的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摩尔根则通过果蝇的杂交实验发现了伴性遗传;而DNA的X光衍射实验则说明了DNA分子呈螺旋结构。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有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而烟草花叶病毒的实验则证明了RAN也是遗传物质,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探索的早期实验,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31. 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 )
A. 基因重组 B. 染色体数目变异
C. 染色体结构变异 D. 基因突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详解】A、基因重组是可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A错误;
B、染色体数目变异不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B错误;
C、染色体结构变异不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C错误;
D、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D项正确。
答案选D。
32. 一对杂合子的黑毛豚鼠交配,生出四只豚鼠。它们的性状及数量可能是( )
A. 全部黑色或白色 B. 三黑一白或一黑三白
C. 二黑二白 D. 以上任何一种都有可能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在子代数目较少的情况下,不一定会出现3:1的分离比,子代有可能是全部黑色或全部白色或其他的情况,故A错误;B、在子代数目较少的情况下,不一定会出现3:1的分离比,子代有可能三黑一白或一黑三白或其他比例,故B错误;C、在子代数目较少的情况下,不一定会出现3:1的分离比,子代有可能二黑二白或其他比例,故C错误;D、在子代数目较少的情况下,可能存在偶然性,后代不一定会出现3:1的分离比,有可能是全部黑色或全部白色或三黑一白或一黑三白或二黑二白,故D正确.故选:D.
33.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诱变育种可提高突变频率,从而加速育种进程
B. 单倍体育种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C. 为获得隐性纯合子,可利用杂交育种的方法缩短育种时间
D. 为了解决三倍体无子西瓜年年制种的问题,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
【答案】B
【解析】
【分析】
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1)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详解】A、诱变育种可提高突变频率,大幅度改良生物的性状,从而加速育种进程,A正确;
B、由于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无法形成种子,所以单倍体育种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幼苗,B错误;
C、隐性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通过杂交育种得到表现型符合生产要求即可,因而能缩短育种时间,C正确;
D、由于三倍体无籽西瓜不育,所以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从而解决三倍体无籽西瓜年年制种的问题,D正确。
故选B。
34.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组成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中不含减数分裂中能联会的染色体
B. 由受精卵发育而成,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
C. 含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单倍体,但单倍体未必只含一个染色体组
D. 人工诱导多倍体唯一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答案】D
【解析】
【分析】
染色体组是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大小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又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生物体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一个染色体组;单倍体是指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单倍体不一定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叫二倍体,含有多个染色体组叫多倍体。
【详解】A、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而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A正确;
B、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B正确;
C、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称为单倍体,因此含有一个染色体组一定是单倍体,但单倍体不一定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如四倍体的单倍体含有2个染色体组,C正确;
D、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是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诱导使染色体数加倍,D错误。
故选D。
35.下列关于细胞中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每条染色体含有多个DNA分子 B. 一个DNA分子含有一个基因
C.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DNA片段 D. 基因在每个染色体上都成对存在
【答案】C
【解析】
【分析】
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详解】每条染色体含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A错误;一个DNA分子含有许多个基因,B错误;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正确;基因在每个染色体一般成单存在,D错误。
二、非选择题
36.识图回答:
(1)图甲的全过程叫____________和其发展。甲图中①的生理过程叫 ___________;进行的场所主要是细胞的__________ ;③的生理过程叫 __________。
(2)甲图中④的生理过程叫________;该过程的发现说明RNA也可作为生物的_________。
(3)图乙是图甲的_________(填编号)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 ,图乙中,b 与 c 在结构组成上相同的化学基团为____________,不同的基团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中心法则 (2). DNA复制 (3). 细胞核 (4). 逆转录 (5). RNA复制 (6). 遗传物质 (7). ② (8). 细胞核 (9). 磷酸和胞嘧啶 (10). 五碳糖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甲图中①表示DNA的自我复制,②表示转录,③表示逆转录,④表示RNA的自我复制,⑤表示翻译;图乙表示转录,a为RNA聚合酶,b、c分别表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和胞嘧啶核糖核苷酸,d为RNA。
【详解】(1)甲图的全过程为中心法则及其发展,其中①表示DNA的自我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核;③表示逆转录。
(2)甲图中④表示RNA的自我复制,说明RNA也可以作为某些生物的遗传物质。
(3)图乙表示转录过程,对应甲图中的②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乙图中b、c分别表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和胞嘧啶核糖核苷酸,两者相同的化学基团是磷酸和胞嘧啶,不同的基团为五碳糖。
【点睛】本题结合中心法则及其发展图、转录过程图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等过程,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及其发展、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等过程,能准确判断图示各个数字代表的过程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即可。
37.下图是用某种作物的两个品种①和②分别培育出⑤、⑥品种的示意图,试分析回答:
(1)用①和②培育⑤所采用的D和F步骤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__。其应用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用③培育⑤所采用的E和H步骤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其应用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③培育⑥所采用的G步骤是___________,其作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多倍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杂交 (2). 自交 (3). 基因重组 (4). 花药离体培养 (5). 秋水仙素处理幼苗 (6). 染色体数目变异 (7). 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种子或幼苗 (8). 染色体数目变异 (9). 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D表示杂交,E表示花药离体培养,H表示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F表示自交,G表示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DF表示杂交育种,DEH表示单倍体育种,G表示多倍体育种。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D表示杂交,F表示表示自交;DF表示的是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DEH表示单倍体育种,其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其中E表示花药离体培养,H表示秋水仙素处理。
(3)DG表示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其中G步骤为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多个(3个或3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生物叫多倍体。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判断图中各个字母代表的过程的名称,并判断不同的字母组合代表的育种方法及其育种原理,进而利用所学知识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
38.图为某二倍体高等雌性动物细胞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该细胞处于_____________期,本次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
(2)该细胞中有______条染色单体,有_______个核DNA,有_______个四分体。
(3)该动物卵巢中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A、B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a、b′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
(5)在图中正在经历的细胞分裂方式中,a与a′彼此分离发生在___________期。
【答案】 (1).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2). 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 (3). 8 (4). 8 (5). 2 (6). 2或4或8 (7). 同源染色体 (8). 非姐妹染色单体 (9).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中细胞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A和B、C和D),且同源染色体正在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因此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由于该动物是雌性的,因此该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为初级卵母细胞中,则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2)据图分析,图示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8个核DNA分子,2个四分体。
(3)卵巢中的细胞可能进行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因此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可能是4条、8条或2条。
(4)图中A、B为同源染色体;a、b′为非姐妹染色单体。
(5)a与a′为姐妹染色单体,它们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形的,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离。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够根据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你形成四分体判断该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并根据题干信息判断该细胞的名称和子细胞的名称。
39.下面的系谱图表示了人类某种遗传病的遗传,图中深色表示该种遗传病的表现者。已知该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显性基因H,隐性基因h),在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条件下,回答下列问题:
(1)据系谱图推测,该遗传病为 ________(填“隐性”或“显性”)性状。
(2)假设控制该遗传病的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上,依照Y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规律,在第Ⅲ代中表现型不符合该基因遗传规律的个体是_______________(填个体编号)。
(3)若控制该遗传病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系谱图中一定是杂合子的个体是______(填个体编号),Ⅲ-2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Ⅲ-2与正常男性婚配,生出该遗传病表现者的概率是______。
【答案】 (1). 隐性 (2). Ⅲ-1、Ⅲ-3和Ⅲ-4 (3). Ⅰ-2、Ⅱ-2、Ⅱ-4 (4). XHXH或XHXh (5). 1/8
【解析】
【分析】
分析系谱图:Ⅱ-1、Ⅱ-2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儿子Ⅲ-1,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
(2)如果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上,伴Y遗传的特点是传男不传女,据此可知在第Ⅲ代中表现型Ⅲ-1、Ⅲ-3不应该患病,而Ⅲ-4应该是该患病。
(3)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Ⅱ-3可推知Ⅰ-2一定是杂合子,根据Ⅰ-1可推知Ⅱ-2是杂合子,根据Ⅲ-3可推知Ⅱ-4是杂合子;而Ⅲ-2可能是杂合子,也可能是纯合子,基因型为XHXH或XHXh。Ⅲ-2与正常男性(XHY)婚配,生出该遗传病表现者的概率=1/2×1/4=1/8。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人类遗传病的几种遗传方式及其典型特点,能够根据“无中生有”判断该病为隐性遗传病,但是后代患病的是儿子,并不能确定在什么染色体上。
40.下图为某遗传病系谱图(显性基因H,隐性基因h),致病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据图回答:
(1)该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_____遗传病,Ⅰ2最可能的基因型为 _______, 这时Ⅱ6与Ⅱ7基因型是否一定相同________。
(2)Ⅱ9可能为纯合体的几率为_______。
(3)Ⅲ13的致病基因来自第Ⅱ代________号个体,最可能由Ⅰ代_________号个体遗传而来。
【答案】 (1). 隐 (2). XHXH (3). 一定 (4). 1/2 (5). 7 (6). 1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中Ⅰ3、Ⅰ4正常,而他们的儿子Ⅱ8有病,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因为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则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由于Ⅱ5、Ⅱ6、Ⅱ7都正常,因此Ⅰ2最可能的基因型为XHXH,则子代Ⅱ6与Ⅱ7基因型都为XHXh。
(2)由于Ⅱ8有病,则Ⅰ3、Ⅰ4的基因型分别为XHXh、XHY,因此Ⅱ9可能为纯合体的几率为1/2。
(3)由于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则Ⅲ13的致病基因来自第Ⅱ代7号个体,而第Ⅱ代7号个体的致病基因又来自于Ⅰ代1号个体。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遗传系谱图,首先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判断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然后根据题干信息“致病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判断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接着判断不同个体的基因型并利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解决问题。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对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狗的长毛和卷毛 B. .棉花的掌状叶和鸡脚叶
C. 玉米叶梢的紫色和叶片的绿色 D. 豌豆的高茎和蚕豆的矮茎
【答案】B
【解析】
【详解】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狗的长毛和卷毛、玉米叶梢的紫色和叶片的绿色,都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A、C项错误;棉花的掌状叶和鸡脚叶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相对性状,B项正确;豌豆的高茎和蚕豆的矮茎不符合“同种生物”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D项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定律
【名师解析】解答概念类题目的思路:解答概念类题目时,通过辨析要把基本概念弄清楚,要抓住概念的本质以及它的内涵与外延,在此基础上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准确把握相对性状的内涵和外延,紧扣两个“同”与一个“不同”,即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2. DNA分子的双链在复制时解旋,这时下述哪一对碱基从氢键连接处分开( )
A. G与C B. A与C C. G与A D. G与T
【答案】A
【解析】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碱基A与T、G与C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叫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DNA分子的双链在复制时解旋,配对碱基从氢键连接处分开,只有A符合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答案为A。
考点:本题考查DNA分子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 DNA复制的基本条件是( )
A. 模板,原料,能量和酶
B. 模板,温度,能量和酶
C. 模板,原料,温度和酶
D. 模板,原料,温度和能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DNA复制的基本条件是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同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故选A。
【点睛】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
4.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的个体杂交产生的F1进行自交,那么F2中的纯合子占F2中个体数的( )
A. 25% B. 50% C. 75% D. 100%
【答案】B
【解析】
杂合子自交后代纯合子、杂合子的概率分别为1/2,所以B选项正确。
5.下列关于转录和翻译说法正确的是( )
A. 转录和翻译时碱基互补配对方式完全不同
B. 转录时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与DNA链上的碱基互补配对形成RNA
C. 翻译时的直接模板链是DNA中的一条链
D. 翻译时mRNA沿着核糖体移动,读取氨基酸的下一个密码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转录的模板是DNA的一条链,原料是核糖核苷酸,产物是RNA;翻译的模板是mRNA,原料是氨基酸,产物是蛋白质。
【详解】转录时的碱基配对原则有A-U、T-A、C-G、G-C,翻译时碱基的配对原则有:A-U、U-A、C-G、G-C,A错误;转录时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通过与模板链上的碱基互补配对合成RNA,B正确;翻译的模板是mRNA,C错误;翻译时,核糖体沿mRNA移动,D错误。故选B。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两个纯合子的后代必是纯合子 B. 两个杂合子的后代必是杂合子
C. 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D. 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纯合体是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纯合子能稳定遗传;杂合子是指同一位点上的两个等位基因不相同的基因型个体.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不能稳定遗传。
【详解】A、两个纯合子杂交的后代可能是杂合子,如AA与aa杂交后代为Aa,A错误;
B、两个杂合子的后代可能有纯合子,也可能有杂合子,如Aa×Aa→AA、Aa、aa,B错误;
C、纯合子只产生一种配子,其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C正确;
D、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也可能有纯合子,如Aa×Aa→AA、Aa、aa,D错误。
故选C。
7.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关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第一次分裂开始不久两两配对的染色体
B.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大小、形状相同的染色体
C. 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D.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向两极移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故A正确;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故B错误;形态大小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故C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向两级移动的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故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同源染色体的概念,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8.番茄果实的红色形状对黄色为显性。现有两株红色番茄杂交,其后代可能出现的的性状正确的一组是( )
①全是红果 ②全是黄果 ③红果∶黄果=1∶1 ④红果∶黄果=3∶1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的信息:由于红色是显性性状,假如控制红色性状的基因是R,控制黄色性状的基因是r,则红色番茄的基因型可能是RR、Rr。
【详解】两株红色番茄的杂交组合存在三种情况:RR×RR→RR,后代全是红果,符合①;RR×Rr→1RR:1Rr,后代全是红果,符合①;Rr×Rr→3R_:1rr,后代红果:黄果=3:1,符合④。
综上分析,ACD错误,B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的运用,解答试题时要注意对题干信息的理解,明确同一个性状对应的不同的基因,正确的解答各种情况。
9.一对双眼皮的夫妇一共生了四个孩子,三个单眼皮和一个双眼皮,对这种形象最好的解释是( )
A. 3:1符合基因的分离规律
B. 该遗传不符合基因的分离规律
C. 这对夫妇每胎都有出现单眼皮的可能
D. 单眼皮基因和双眼皮基因发生了互换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一对双眼皮的夫妇生了四个孩子,有三个是单眼皮,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双眼皮对单眼皮为显性性状,则这对双眼皮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他们所生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表现型及比例为双眼皮:单眼皮=3:1。
【详解】A、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这对夫妇所生后代性状分离比应为双眼皮:单眼皮=3:1,而不是单眼皮:双眼皮=3:1,A错误;
B、单眼皮与双眼皮是由一对遗传因子决定的,遵循基因分离定律,只是统计的少量较少,没有体现出双眼皮:单眼皮=3:1,B错误;
C、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这对夫妇都是杂合子,每一胎中都有出现单眼皮的可能,其概率为1/4,C正确;
D、若单眼皮基因和双眼皮基因发生了互换,产生A:a的配子概率依然为1:1,后代依然应该是双眼皮:单眼皮=3:1,D错误。
故选C。
10.下列除哪一项外,都属于同一类可遗传变异类型?
A. 秋水仙素处理玉米幼苗产生四倍体 B. 二倍体和四倍体杂交产生三倍体
C. 蜜蜂的卵细胞直接发育形成雄蜂 D. 高杆抗病小麦自交产生矮杆感病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的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详解】秋水仙素处理玉米幼苗产生四倍体的育种方法为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二倍体和四倍体杂交产生三倍体,育种方法为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蜜蜂的卵细胞直接发育形成雄蜂为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高杆抗病小麦自交产生矮杆感病的育种方法为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故选D。
11.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AABB和aabb),F1自交产生的F2中,新的性状组合个体数占总数的( )
A. 10/16 B. 6/16 C. 9/16 D. 3/16
【答案】B
【解析】
【详解】F1基因型是AaBb,自交后F2中有16种结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双显:单显:单隐:双隐=9:3:3:1,亲本是双显和双隐,故不同于亲本的是(3+3)/16=6/16,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12.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揭示出 ( )
A. 等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
B.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之间的关系
C. 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之间的关系
D. 性染色体上基因与性别的遗传关系
【答案】B
【解析】略
13. 人的体细胞中有 46 条染色体,在四分体时期,每个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四分体、姐妹染色单体的数目,依次为
A. 23 对、46 条、92 条 B. 23 对、23 个、92 条
C. 46 个、46 个、92 个 D. 46 个、23 个、46 个
【答案】B
【解析】
精原细胞中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相同,都是46条染色体。精原细胞内染色体复制后称为初级精母细胞,此时细胞内的每条染色体都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构成,染色体数目不变,减数第一次分裂期开始不久,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每条四分体由两条同源染色体组成,所以此时细胞内有23对同源染色体,形成23个四分体,46×2=92条姐妹染色单体。因此,B项正确,A、C、D项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的减数分裂
【名师点睛】1.减Ⅰ和减Ⅱ过程的不同点(假设体细胞内染色体数为2N)
项目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染色体间期是否复制
复制
不复制
分裂过程中细胞名称
性原细胞→初级性母细胞→次
级性母细胞(或极体)
次级性母细胞(或极体)→
精细胞或卵细胞和极体
着丝点变化
不分裂
分裂
染色体数目变化
2N→N(减半)
N→2N→N
DNA数目变化
2N→4N→2N
2N→N(减半)
染色体主要行为
有联会现象;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
分开
染色单体
无(0)→有(4N)→有(2N)
有(2N)→无(0)
同源染色体
有(N对)
无
2.联会和四分体
①联会:是指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该时期已完成复制,染色单体已形成,但螺旋程度低,观察不到。
②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四分体的个数等于减数分裂中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对数。
③一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8条脱氧核苷酸链。
14.女性色盲,她的什么亲属一定患色盲( )
A. 父亲和母亲 B. 儿子和女儿
C. 母亲和女儿 D. 父亲和儿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
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病,其特点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隔代遗传;且母亲有病儿子一定有病,父亲正常则女儿一定正常。
【详解】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病,色盲女性含有两个色盲基因,其色盲基因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父亲含有一个色盲基因即患病,但母亲另一条X染色体上可能不含色盲基因,即母亲可能不患色盲;色盲女性的儿子其X染色体来自色盲女性,故儿子一定患病,但女儿由于有一条X染色体来自父亲,故女儿不一定患病;综上分析,女性患色盲,其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5. 下列四组交配中,能验证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的一组是( )
A. AA×Aa B. AA×aa
C. Aa×Aa D. Aa×aa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分离定律的验证是用测交的方法,是用F1和隐性纯合子进行交配,故选D。A和C中没有隐性纯合子,故A、C错误。B中AA不是F1代,故B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定律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16. 已知A、a;B、b;C、c为三对同源染色体,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四个精子中染色体的分布是( )
A. AbC、aBc、AbC、aBc
B. aBC、AbC、ABC、ABC
C. Abc、aBC、aBc、ABc
D. Abc、AbC、abC、aBc
【答案】A
【解析】
同一个精原细胞会产生四个两种精子,A正确。
【考点定位】减数分裂
17.将15N 标记的DNA分子放在14N的培养基上培养,经过3次复制,在所形成的子代 DNA中,含15N的DNA占总数是( )
A. 1/16 B. l/8
C. 1/4 D. 1/2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DNA的半保留复制的过程分析,1个15N 标记的DNA经过3次复制,共产生23=8个DNA分子;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故8个DNA分子都含14N,而含15N的DNA有2个。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经过3次复制后共形成了8个DNA分子,而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不管复制几次,最终子代DNA都保留亲代DNA的2条母链,故最终有2个子代DNA含15N,所以含有15N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比例=2÷8=1/4。
故选C。
18. DNA分子复制能准确无误地进行原因是( )
A. 碱基之间由氢键相连 B. 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
C. DNA的半保留复制 D. DNA的边解旋边复制特点
【答案】B
【解析】
A、碱基之间由氢键相连,不是DNA分子复制能准确无误地进行的主要原因,A错误;
B、DNA分子复制能准确无误地进行的主要原因是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并进行碱基互补配对,B正确;
C、DNA的半保留复制是DNA复制的特点,C错误;
D、DNA的边解旋边复制是其复制过程的特点,D错误。
【考点定位】DNA分子的复制
【名师点睛】DNA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
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连结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
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
DNA复制结果: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
DNA复制意义: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DNA分子准确复制的原因:
(1)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提供精确模板.
(2)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准确地进行。
19.一个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形成了200个子代噬菌体,子代DNA中含最初DNA链的DNA占( )
A. 1% B. 2%
C. 25% D. 50%
【答案】A
【解析】
【分析】
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只有DNA注入细菌)→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DNA复制的特点:(1)边解旋边复制;(2)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详解】一个噬菌体的DNA双链均被放射性元素标记,该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分子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合成,而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原料均来自细菌,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从细菌体内释放出的200个新子噬菌体中只有2个含有放射性,因此,在这些噬菌体中,具有放射性标记的占总数的比例=2÷200×100%=1%。
故选A。
20. 下面是关于基因、蛋白质、性状之间关系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 一个性状受一个基因的控制
B. 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性状
C. 蛋白质的合成是受基因控制的
D. 蛋白质的功能之一是可以表达性状
【答案】A
【解析】
一个性状可以受多对基因的控制,故A错误。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影响性状,故B正确。蛋白质的合成是受基因控制的,先进行转录然后翻译成蛋白质,故C正确。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故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基因和性状的关系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名师点睛】易错警示 基因与性状并不都是一对一的关系
(1)一般而言,一个基因决定一种性状。
(2)生物体的一种性状有时受多个基因的影响,如玉米叶绿素的形成至少与50多个不同基因有关。
(3)有些基因可影响多种性状,如,基因1可影响B和C性状。
(4)生物的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型相同,表现型可能不同;基因型不同,表现型可能相同。
21.下列关于遗传信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基因带有遗传信息
B. mRNA上带有遗传信息
C. tRNA上带有遗传信息
D.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可表现遗传信息
【答案】C
【解析】
【分析】
遗传信息是DNA分子上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密码子是指mRNA中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
【详解】A、遗传信息是DNA分子上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而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故基因中有遗传信息,A正确;
B、通过转录遗传信息遗传信息由基因传递到信使RNA上,信使RNA上有转录的遗传信息,B正确;
C、tRNA是翻译过程中运输氨基酸的工具,含有反密码子,可以识别密码子,但是不携带遗传信息,C错误;
D、通过转录、翻译遗传信息由DNA传递到蛋白质上,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是遗传信息的具体表现,D正确。
故选C。
22.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一般不会影响 ( )
A. 生物的性状 B. 蛋白质的结构
C. 信使RNA的核苷酸顺序 D. DNA的空间结构
【答案】D
【解析】
【分析】
DNA通过转录形成mRNA,再通过翻译形成蛋白质,因此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可能改变mRNA中的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有可能改变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可能改变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进而导致生物性状发生改变,A错误;
B、根据以上分析已知,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可能改变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即蛋白质的结构可能发生了改变,B错误;
C、根据以上分析已知,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可能改变mRNA中的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C错误;
D、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不会影响DNA的双螺旋结构(空间结构),D正确。
故选D。
23.基因工程的正确操作步骤是( )
①使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②将目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③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是否符合特定性状要求
④提取目的基因
A. ③②④① B. ②④①③
C. ④①②③ D. ③④①②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又叫DNA重组技术,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详解】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即④提取目的基因;
第二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即①使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第三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即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第四步: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即③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是否符合特定性状要求。
故选C。
24.已停止分裂的细胞,其遗传信息的传递情况可能是 ( )
A. DNA→DNA B. RNA→RNA
C. DNA→RNA D. 蛋白质→RNA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中心法则:(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径。
【详解】A、已停止分裂的细胞,不会再发生DNA的复制,即遗传信息不可能从DNA→DNA,A错误;
B、RNA的复制只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因此该细胞中遗传信息不可能从RNA→RNA,B错误;
C、已停止分裂的细胞,一般还能合成蛋白质,而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因此遗传信息可能从DNA→RNA,C正确;
D、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流向RNA,D错误
故选C。
25. 在下列细胞结构中,有可能发生碱基配对行为的一组是 ( )
A. 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
B. 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高尔基体
C. 细胞核、核糖体、中心体、高尔基体
D. 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含有DNA的结构中存在碱基互补配对,即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翻译场所核糖体上存在碱基互补配对,所以D选项正确。中心体、高尔基体和内质网上无碱基互补配对,A、B、C选项错误。
考点:考查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点评: 生物细胞中含有DNA双链有的碱基互补配对,转录、逆转录和翻译过程存在碱基互补配对。
26.有一对夫妇,女方患白化病,她的父亲是血友病患者;男方正常,但他的母亲是白化病患者。预计这对夫妇子女中一人同时患两种病的几率是 ( )
A. 50% B. 25%
C. 12.5% D. 6.25%
【答案】C
【解析】
【分析】
血友病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白化病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假设控制白化病和血友病的基因分别是a和b。有一对夫妇,女方患白化病,她的父亲是血友病患者,则该女性的基因型为aaXBXb;男方正常,但他的母亲是白化病患者,则该男子的基因型为AaXBY。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这对夫妇中,女性的基因型为aaXBXb,男性的基因型为AaXBY,则他们的后代中白化病的概率为1/2,血友病的概率为1/4,因此预计这对夫妇子女中一人同时患两种病的几率=1/2×1/4=1/8(12.5)。
故选C。
27. 熊猫的精原细胞中有42条染色体,它的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后期时,细胞内染色体的可能组成是( )
A. 20条常染色体+X B. 20条常染色体+Y
C. 40条常染色体+XY D. 40条常染色体+XX
【答案】D
【解析】
精细胞的形成过程:精原细胞(染色体组成为40+XY)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组成为40+XY)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组成为20+X或20+Y,后期时,染色体组成为40+XX或40+YY)精细胞(染色体组成为20+X或20+Y)精子(染色体组成为20+X或20+Y)。因此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后期时,细胞内染色体的可能组成是40+XX或40+YY。
【考点定位】精子的形成过程
【名师点睛】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
28.分别具有显性和隐性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其子代显性和隐性个体之比为52:48.以下哪项推论是正确的( )
A. 两个亲本都有显性基因 B. 两个亲本都有隐性基因
C. 一个亲本只有显性基因 D. 前三项推论都不正确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中“子代显性和隐性个体之比为52:48”,此比例接近1:1,符合测交后代的结果,由此可确定亲本的基因型。
【详解】隐性性状的亲本只含有隐性基因,A错误;用A、a这对基因表示,两亲本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_(显性)和aa(隐性),由于子代中有隐性(aa)个体,因此显性性状的亲本必为Aa,因此两个亲本都有隐性基因,B正确;由B项可知,显性性状的个体为杂合子,因此也含有隐性基因,而隐性性状的个体只含隐性基因,C错误;由B项可知,D错误。
29.有关基因与酶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每个基因都控制合成一种酶
B. 酶的遗传信息编码在转运RNA的碱基序列中
C. 基因的转录、翻译都需要酶
D. 同一生物体不同细胞的基因和酶是完全相同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生物性状;基因也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间接控制生物性状。
【详解】A、有些基因不能控制合成酶,而是控制合成结构蛋白,如血红蛋白基因,A错误;
B、DNA中的碱基排列顺序称之为遗传信息,酶的遗传信息编码在相应的DNA的外显子的碱基序列中,B错误;
C、基因的转录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翻译需要控制合成肽键的酶的催化,C正确;
D、同一生物体不同细胞的核基因是相同的,但是由于细胞的分化,不同细胞进行的生化反应不同,酶的种类不完全相同,D错误。
故选C。
30. 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⑤DNA的X光衍射实验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基因的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摩尔根则通过果蝇的杂交实验发现了伴性遗传;而DNA的X光衍射实验则说明了DNA分子呈螺旋结构。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有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而烟草花叶病毒的实验则证明了RAN也是遗传物质,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探索的早期实验,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31. 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 )
A. 基因重组 B. 染色体数目变异
C. 染色体结构变异 D. 基因突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详解】A、基因重组是可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A错误;
B、染色体数目变异不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B错误;
C、染色体结构变异不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C错误;
D、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D项正确。
答案选D。
32. 一对杂合子的黑毛豚鼠交配,生出四只豚鼠。它们的性状及数量可能是( )
A. 全部黑色或白色 B. 三黑一白或一黑三白
C. 二黑二白 D. 以上任何一种都有可能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在子代数目较少的情况下,不一定会出现3:1的分离比,子代有可能是全部黑色或全部白色或其他的情况,故A错误;B、在子代数目较少的情况下,不一定会出现3:1的分离比,子代有可能三黑一白或一黑三白或其他比例,故B错误;C、在子代数目较少的情况下,不一定会出现3:1的分离比,子代有可能二黑二白或其他比例,故C错误;D、在子代数目较少的情况下,可能存在偶然性,后代不一定会出现3:1的分离比,有可能是全部黑色或全部白色或三黑一白或一黑三白或二黑二白,故D正确.故选:D.
33.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诱变育种可提高突变频率,从而加速育种进程
B. 单倍体育种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C. 为获得隐性纯合子,可利用杂交育种的方法缩短育种时间
D. 为了解决三倍体无子西瓜年年制种的问题,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
【答案】B
【解析】
【分析】
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1)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详解】A、诱变育种可提高突变频率,大幅度改良生物的性状,从而加速育种进程,A正确;
B、由于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无法形成种子,所以单倍体育种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幼苗,B错误;
C、隐性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通过杂交育种得到表现型符合生产要求即可,因而能缩短育种时间,C正确;
D、由于三倍体无籽西瓜不育,所以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从而解决三倍体无籽西瓜年年制种的问题,D正确。
故选B。
34.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组成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中不含减数分裂中能联会的染色体
B. 由受精卵发育而成,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
C. 含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单倍体,但单倍体未必只含一个染色体组
D. 人工诱导多倍体唯一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答案】D
【解析】
【分析】
染色体组是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大小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又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生物体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一个染色体组;单倍体是指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单倍体不一定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叫二倍体,含有多个染色体组叫多倍体。
【详解】A、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而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A正确;
B、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B正确;
C、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称为单倍体,因此含有一个染色体组一定是单倍体,但单倍体不一定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如四倍体的单倍体含有2个染色体组,C正确;
D、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是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诱导使染色体数加倍,D错误。
故选D。
35.下列关于细胞中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每条染色体含有多个DNA分子 B. 一个DNA分子含有一个基因
C.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DNA片段 D. 基因在每个染色体上都成对存在
【答案】C
【解析】
【分析】
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详解】每条染色体含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A错误;一个DNA分子含有许多个基因,B错误;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正确;基因在每个染色体一般成单存在,D错误。
二、非选择题
36.识图回答:
(1)图甲的全过程叫____________和其发展。甲图中①的生理过程叫 ___________;进行的场所主要是细胞的__________ ;③的生理过程叫 __________。
(2)甲图中④的生理过程叫________;该过程的发现说明RNA也可作为生物的_________。
(3)图乙是图甲的_________(填编号)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 ,图乙中,b 与 c 在结构组成上相同的化学基团为____________,不同的基团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中心法则 (2). DNA复制 (3). 细胞核 (4). 逆转录 (5). RNA复制 (6). 遗传物质 (7). ② (8). 细胞核 (9). 磷酸和胞嘧啶 (10). 五碳糖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甲图中①表示DNA的自我复制,②表示转录,③表示逆转录,④表示RNA的自我复制,⑤表示翻译;图乙表示转录,a为RNA聚合酶,b、c分别表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和胞嘧啶核糖核苷酸,d为RNA。
【详解】(1)甲图的全过程为中心法则及其发展,其中①表示DNA的自我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核;③表示逆转录。
(2)甲图中④表示RNA的自我复制,说明RNA也可以作为某些生物的遗传物质。
(3)图乙表示转录过程,对应甲图中的②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乙图中b、c分别表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和胞嘧啶核糖核苷酸,两者相同的化学基团是磷酸和胞嘧啶,不同的基团为五碳糖。
【点睛】本题结合中心法则及其发展图、转录过程图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等过程,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及其发展、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等过程,能准确判断图示各个数字代表的过程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即可。
37.下图是用某种作物的两个品种①和②分别培育出⑤、⑥品种的示意图,试分析回答:
(1)用①和②培育⑤所采用的D和F步骤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__。其应用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用③培育⑤所采用的E和H步骤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其应用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③培育⑥所采用的G步骤是___________,其作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多倍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杂交 (2). 自交 (3). 基因重组 (4). 花药离体培养 (5). 秋水仙素处理幼苗 (6). 染色体数目变异 (7). 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种子或幼苗 (8). 染色体数目变异 (9). 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D表示杂交,E表示花药离体培养,H表示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F表示自交,G表示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DF表示杂交育种,DEH表示单倍体育种,G表示多倍体育种。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D表示杂交,F表示表示自交;DF表示的是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DEH表示单倍体育种,其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其中E表示花药离体培养,H表示秋水仙素处理。
(3)DG表示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其中G步骤为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多个(3个或3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生物叫多倍体。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判断图中各个字母代表的过程的名称,并判断不同的字母组合代表的育种方法及其育种原理,进而利用所学知识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
38.图为某二倍体高等雌性动物细胞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该细胞处于_____________期,本次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
(2)该细胞中有______条染色单体,有_______个核DNA,有_______个四分体。
(3)该动物卵巢中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A、B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a、b′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
(5)在图中正在经历的细胞分裂方式中,a与a′彼此分离发生在___________期。
【答案】 (1).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2). 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 (3). 8 (4). 8 (5). 2 (6). 2或4或8 (7). 同源染色体 (8). 非姐妹染色单体 (9).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中细胞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A和B、C和D),且同源染色体正在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因此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由于该动物是雌性的,因此该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为初级卵母细胞中,则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2)据图分析,图示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8个核DNA分子,2个四分体。
(3)卵巢中的细胞可能进行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因此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可能是4条、8条或2条。
(4)图中A、B为同源染色体;a、b′为非姐妹染色单体。
(5)a与a′为姐妹染色单体,它们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形的,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离。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够根据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你形成四分体判断该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并根据题干信息判断该细胞的名称和子细胞的名称。
39.下面的系谱图表示了人类某种遗传病的遗传,图中深色表示该种遗传病的表现者。已知该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显性基因H,隐性基因h),在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条件下,回答下列问题:
(1)据系谱图推测,该遗传病为 ________(填“隐性”或“显性”)性状。
(2)假设控制该遗传病的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上,依照Y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规律,在第Ⅲ代中表现型不符合该基因遗传规律的个体是_______________(填个体编号)。
(3)若控制该遗传病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系谱图中一定是杂合子的个体是______(填个体编号),Ⅲ-2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Ⅲ-2与正常男性婚配,生出该遗传病表现者的概率是______。
【答案】 (1). 隐性 (2). Ⅲ-1、Ⅲ-3和Ⅲ-4 (3). Ⅰ-2、Ⅱ-2、Ⅱ-4 (4). XHXH或XHXh (5). 1/8
【解析】
【分析】
分析系谱图:Ⅱ-1、Ⅱ-2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儿子Ⅲ-1,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
(2)如果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上,伴Y遗传的特点是传男不传女,据此可知在第Ⅲ代中表现型Ⅲ-1、Ⅲ-3不应该患病,而Ⅲ-4应该是该患病。
(3)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Ⅱ-3可推知Ⅰ-2一定是杂合子,根据Ⅰ-1可推知Ⅱ-2是杂合子,根据Ⅲ-3可推知Ⅱ-4是杂合子;而Ⅲ-2可能是杂合子,也可能是纯合子,基因型为XHXH或XHXh。Ⅲ-2与正常男性(XHY)婚配,生出该遗传病表现者的概率=1/2×1/4=1/8。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人类遗传病的几种遗传方式及其典型特点,能够根据“无中生有”判断该病为隐性遗传病,但是后代患病的是儿子,并不能确定在什么染色体上。
40.下图为某遗传病系谱图(显性基因H,隐性基因h),致病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据图回答:
(1)该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_____遗传病,Ⅰ2最可能的基因型为 _______, 这时Ⅱ6与Ⅱ7基因型是否一定相同________。
(2)Ⅱ9可能为纯合体的几率为_______。
(3)Ⅲ13的致病基因来自第Ⅱ代________号个体,最可能由Ⅰ代_________号个体遗传而来。
【答案】 (1). 隐 (2). XHXH (3). 一定 (4). 1/2 (5). 7 (6). 1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中Ⅰ3、Ⅰ4正常,而他们的儿子Ⅱ8有病,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因为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则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由于Ⅱ5、Ⅱ6、Ⅱ7都正常,因此Ⅰ2最可能的基因型为XHXH,则子代Ⅱ6与Ⅱ7基因型都为XHXh。
(2)由于Ⅱ8有病,则Ⅰ3、Ⅰ4的基因型分别为XHXh、XHY,因此Ⅱ9可能为纯合体的几率为1/2。
(3)由于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则Ⅲ13的致病基因来自第Ⅱ代7号个体,而第Ⅱ代7号个体的致病基因又来自于Ⅰ代1号个体。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遗传系谱图,首先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判断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然后根据题干信息“致病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判断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接着判断不同个体的基因型并利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解决问题。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