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中考物理专题训练 考点7:质量和密度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中考物理专题训练 考点7:质量和密度第1页
    中考物理专题训练 考点7:质量和密度第2页
    中考物理专题训练 考点7:质量和密度第3页
    还剩3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物理专题训练 考点7:质量和密度

    展开

    一、选择题
    1. (广西柳州,8,3)如图5所示质量为70kg的运动员进行跳伞练习,在下落阶段,他的质量


    A.等于0kg
    B.略小于70kg
    C.等于70kg
    D.略大于70kg
    【答案】C
    【解析】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故正在下落的跳伞运动员质量保持不变,仍为70千克。

    2. (贵州省遵义市,18题,3分)

    【答案】B
    【解析】课桌高度约为0.8m,A错误;正常人的体温在36.8~37℃之间,B正确;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C错误;一本九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200g,D错误.故选B.

    3. (湖南省衡阳市,题号1,分值2)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一个乒乓球的质量约为3g
    B.人的步行速度约为5m/s
    C.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2mm
    D.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
    【答案】A
    【解析】一个乒乓球的质量在2.7g左右,A正确;人的步行速度约为1.2m/s,B错误;一页纸的厚度在0.1-0.2mm,C错误;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23℃左右,D错误。
    4. (湖南省怀化市,2,3分)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该大熊猫的高为2.35m,而质量却只有10kg,体积较大,质量较小,因此具有较小的密度,因此选B。

    5. (辽宁省抚顺,第1题,2分)

    【答案】C
    【解析】中学生1min脉搏跳动约70次,而不是1s,故A错误;考场温度约27℃,远低于47℃,故B错误;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两个鸡蛋的质量约100g,故C正确;教室门的高度约3m,故D错误。

    6.(山东青岛,3,2) 下列关于图象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如图,表示在水加热至沸腾的过程中,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
    B.
    如图,表示在液体凝固成晶体的过程中,温度与放热时间的关系
    C.
    如图,表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D.
    如图,表示匀速直线运动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答案】B
    【思路分析】首先对每个选项的图象进行分析,密切所表达的函数关系,然后根据对有关物理规律的掌握,判断图象能否正确反映物理规律。
    【解题过程】解:
    A、液体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即温度不会再上升),故A错误;
    B、在液体凝固成晶体的过程中,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图象中温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且有一段时间内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凝固的特点,是晶体凝固的图象,故B正确;
    C、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图象应为倾斜的直线,故C错误;
    D、由图象知,随着时间的增加,路程不变,说明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故D错误。
    故选:B。

    7. (山东泰安,1,2) 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 42℃
    B.泰山山顶上的大气压约为 1.8×105Pa
    C.一支新 2B 铅笔的长度约为 50cm
    D.一位普通初中生的质量约为 50kg
    【答案】D
    【思路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题过程】解:A、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A不符合实际;
    B、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海平面处的大气压在1.0×105Pa左右,泰山山顶气压远小于1.0×105Pa.故B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一支新2B铅笔长度与此差不多,在18cm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成年人的质量在65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kg左右。故D符合实际。
    故选:D。

    8. (山东枣庄,6,2)决定一个物体质量大小的因素是( )
    A.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B.物体的形状
    C.物质的状态 D.物体所在的空间位置
    【答案】A
    【思路分析】根据质量的概念就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
    【解题过程】解: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由此可见一个物体质量大小决定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大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都无关。因为当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发生变化时,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所以质量是不变的。
    故选:A。

    9.(云南省昆明市,第4题,3分) 为了来昆明过冬的红嘴鸥不饿着,每年都要用鸥粮喂它们。以前的鸥粮投入水中后一部分由于海鸥不能及时吃到而迅速沉入水里,既浪费粮食又污染了水体。2017年,一厂家对鸥粮进行了“膨化”处理,使其投入水中后能够漂在水面上较长时间,海鸥几乎能吃完它。膨化后的鸥粮能够漂在水面上是因为它的( )
    A.质量变大 B.体积变小 C.密度变大 D.密度变小
    【答案】D
    【解析】漂浮时,重力等于浮力;膨化后的鸥粮能够漂在水面上,是因为它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选D。

    10. (湖北省江汉油田、潜江市、天门市、仙桃市,题号32,分值2)

    【答案】D。
    【解析】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不随物体的位置、状态、运动状态而变化,所以A、B均错误,D正确。质量表示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无关,所以C错误。

    11. (湖北省宜昌市,题号4,分值2)下列情况中,物质密度不变的是
    A.把纸撕成碎片
    B.冰熔化成水
    C.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部分
    D.把铁丝烧红
    【答案】A
    【解析】把纸撕成碎片,纸的形状发生了改变,但物质的种类和状态均不变,所以密度不变,故A正确;冰熔化成水,密度变大,故B错误;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部分,质量减小,体积不变,密度减小,故C错误;把铁丝烧红,一部分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密度发生改变,故D错误。

    12. (湖北省宜昌市,题号5,分值2)下列是小红同学参加体育中考的一些测量数据,其中不合理的是
    A.质量为46kg
    B.身高为1.63dm
    C.肺活量为2580ml
    D.800m长跑的成绩为3min48s
    【答案】B
    【解析】小红同学的质量约46kg,符合实际;小红的身高为1.63dm=0.163m,不符合实际;应为1.63m,故选B;中学生的肺活量一般在2500—4000mL之间,故C符合实际;800m长跑的成绩为3min48s=228s,平均速度约3.5m/s,符合实际。

    13. (福建B卷,13,2) 很多同学知道自己的身高和体重,却不知道自己的体积。某同学身高170cm,体重60kg,他的体积约为( )
    A.0.006m3 B.0.06m3 C.0.6m3 D.6m3
    【答案】B
    【思路分析】人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根据V=用同学质量除以水的密度即为其体积。
    【解题过程】 解:
    某同学的质量m=60kg,人的密度ρ≈ρ水=1.0×103kg/m3,
    根据ρ=可得他的体积:
    V===0.06m3。
    故选:B。

    14. (广西北部湾,13,2) 甲、乙两种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是( )

    A.8:1 B.4:3 C.4:1 D.2:1
    【答案】A
    【思路分析】从图象中读出任意一组数据,根据ρ=求出两物体的密度,然后得出两者的密度之比。
    【解题过程】解:由图象可知,当V甲=1cm3时,m甲=8g;当V乙=4cm3时,m乙=4g,
    则两种物体的密度分别为:
    ρ甲===8g/cm3,ρ乙===1g/cm3,
    则ρ甲:ρ乙=8g/cm3:1g/cm3=8:1。
    故选:A。

    15. (江苏连云港,4,2分)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新型陶瓷,既可以像海绵一样变形,也能像海绵一样隔热、绝缘,同时具有超轻、高韧性等特点,这种材料适合制造下列哪种物品( )
    A. 自行车的车架 B. 新型消防服 C. 输电导线 D. 便携式水果刀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对新材料的理解;题中说可以像海绵一样变形可知A选项错误, 易变形、隔热、绝缘、超轻、高韧性等特点均符合消防服的条件故B选项正确;题中说该材料绝缘故C选项错误,可以像海绵一样变形因此不可用来做水果刀故D选项错误。

    16.(201宿迁省市,2,2分)年幼的弟弟发现密封的面包被挤扁总说面包变少了,哥哥却说面包没变。你认为哥哥所说的“没变” 可能是指下列哪个物理量( )
    A.体积 B.质量 C.石油 D.硬度
    【答案】B
    【解析】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形状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哥哥所说的“没变”是指质量没变,故B正确;A、C、D不正确.

    17.(四川省南充市,题号4,分值2)如图是将一个气球压人水中的过程(气球不会漏气且不会爆裂),球内气体的质量和密度变化情况是( )

    A.质量变大,密度变大 B.质量不变,密度变小
    C.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D.质量不变,密度变大
    【答案】D
    【解析】将气球向下压入水中,球内气体受到的压强增大,体积变小,质量不变,所以密度增大,选项D正确;选项ABC错误。故选A。

    18.(湖南省邵阳市,10,2分)如右图所示是我国自行研制即将首飞的C919大型喷气客机,它的机身和机翼均采用了极轻的碳纤维材料。这种材料的优点是( )
    A.密度小 B.弹性小
    C.体积小 D.硬度小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机身和机翼均采用了极轻的碳纤维材料,飞机的体积不变,质量变小了,所以这种材料的优点是密度小,故选A。

    二、填空题
    1. (桂林市,14,2分)请在下列数字后面填上合适的单位: (选填“g”、“kg”或“t”)
    (1)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50 ________;
    (2)中学生小超的质最大约是50________.
    【答案】(1)g;(2)kg
    【解析】(1)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50g;(2))中学生小超的质最大约是50kg.

    2. (省市,9,2)

    【答案】0.8;55
    【解析】液体的密度:;第一次容器中液体的质量:,容器的质量:.

    3. (贵州省遵义市,29题,3分)

    【答案】右 0.81×103
    【解析】天平调平的原则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图中指针向左偏,所以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横梁平衡;装满水时水的质量为m水=78g-28g=50g,装满被测液体时被测液体的质量为m=68.5g-28g=40.5g,根据水和被测液体体积相等,可得,所以被测液体的密度为.

    4. (龙东市,16,2分)


    【答案】3.28;178.8
    【解析】由甲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读数为3.28cm,即铅笔的长度为3.28cm;由图乙可知,砝码质量:,游码对应的示数:,物体的质量:.

    5.(龙东市,17,2分)

    【答案】不变;20
    【解析】因为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状态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冰化成水时,质量不变,即;冰熔化成水的体积:.
    6. (山东淄博,第17题,2分) 两个完全相同的瓶子装有不同的液体,放在横梁已平衡的天平上,如图所示,则甲瓶液体的质量 乙瓶液体的质量,甲瓶液体的密度 乙瓶液体的密度(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等于 小于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天平的使用方法和密度的比较.游码在零刻度线处,天平平衡,说明左右物体的质量相等,因此液体质量也相等,又因为左侧液体的体积大,所以密度小。

    8.(云南省,第19(1)题,3分)


    【答案】71.6
    【解析】两只砝码的总质量为50g+20g=70g;游码示数为1.6g;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内所有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示数之和,即70g+1.6g=71.6g。
    9. (哈尔滨市,45,2分)


    【答案】,;是定值,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解析】矿石的密度:,质量:,体积:,密度:,梳理的依据是是定值,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10. (江苏常州,22,2)PM2.5是漂浮于空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μm、即 ▲ m的颗粒物,某方案提出:利用大型鼓风机向空中喷射大量水滴,吸附空气中的PM2.5下落至地面,但专家认为该方案欠妥:按1s喷射2L水计算,持续喷射1h就需喷水 ▲ t;盛夏,喷射出的水滴还未落地就已 ▲ 成水蒸气;寒冬,喷射出的水滴很快 ▲ 成冰粒,危及道路安全。(ρ水=1×103kg/m3)

    【答案】2.5×10-6 7.2 汽化 凝固 【解析】本题考查了长度单位换算、密度公式、物态变化判断等知识点。根据换算关系:1μm=10-6m,则2.5μm=2.5×10-6m;2L水的质量为m=ρV=1.0×103kg/m3×2×10-3m3=2kg,持续喷射1h就需喷水的质量为2kg×3600=7200kg=7.2t;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过程,盛夏喷射出的水滴还未落地就已汽化成水蒸气;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过程,寒冬喷射出的水滴很快凝固成冰粒。

    11. (江苏省盐城市,题号14,分值3)小明将托盘天平放在 ▲ 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测出小石块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 ▲ g;接着测出小石块的体积为10cm3,则小石块的密度为 ▲ kg/m3。

    【答案】水平;26;。
    【解析】使用天平时,应该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测量物体的质量时,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此时小石块的质量为:m=20g+5g+1g=26g;小石块的密度为:。
    2.(四川省内江市,13题,4分)小东买了一瓶矿泉水,喝去了一半后,剩余的矿泉水的密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水的密度是1.0 × 103kg/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答案】不变 1m3水的质量为1.0×103kg
    【解析】矿泉水喝掉一半,质量减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体积也相应减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根据公式ρ=可知,水的密度不变;水的密度为1.0×103kg/m3,物理意义是1m3水的质量为1.0×103kg。
    3. (江西省,6,2分)寒冷的冬天,裸露在室外的自来水管爆裂,其原因是水管中的水油液态变成固态时,______减小,______增大所导致的。
    【答案】密度;体积;
    【解析】
    (1)密度表示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它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不变;
    (2)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温度和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质量是物质的属性,一杯水结成冰,所含物质多少没变,质量不变;根据公式,当m一定时,ρ越小,V越大;因为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体积变大。
    4. (陕西省,26题,3分) 如图,利用定滑轮和两个完全相同的小桶,测量量一块蓝田玉坠的密度。将玉坠放入左侧小桶,向右侧小桶内逐渐加水至19.5mL 时,滑轮两侧平衡,则玉坠的质量量为_________g。取下右侧小桶置于水平桌面上,将玉坠浸没在水中如图-2 所示,此时液面示数是_________mL,玉坠的体积是_________mL,由此可得到该玉坠的密度为_________g/cm3.

    【答案】19.5 26 3
    【解析】由定滑轮特性可知,玉坠的的质量和右边桶内水的质量相等,故m玉坠=m水=ρV=1g/cm3 ×19.5cm3=19.5g,
    玉坠的体积V玉坠=V2-V1=26cm3-19.5cm3=6.5cm3,。


    三、解答题
    1. (广西北部湾,25,4) 夏天,冰淇淋从冰箱取出来后不久,其包装纸表面会变湿,这是为什么?把装水的玻璃瓶密封后放入冰箱的冷冻段时间。玻璃容易破裂,这又是为什么?请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两个现象。
    【思路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水凝固后,质量不变,密度变小,体积变大。
    【解题过程】答:(1)夏天,冰淇淋从冰箱取出来后不久,其包装纸表面会变湿,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冰淇淋包装纸,在其表面液化为小水滴。
    (2)把装水的玻璃瓶密封后放入冰箱的冷冻段时间,玻璃容易破裂,是由于水凝固后体积变大,将玻璃涨破。

    2.


    四、实验探究题
    1. (北京,28,6)下面是小阳同学测量食用油密度的主要实验步骤:
    ①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1。
    ② 将烧杯中的部分食用油倒人量筒中,并测出量筒中食用油的体积V。
    ③ 测出烧杯和杯内剩余食用油的总质量m2。
    ④ 计算出食用油的密度ρ油。
    请根据以上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画出本次实验数据的记录表格。
    (2)实验中m1、V的测量数值分别如图18甲、乙所示,测出m2=40g;则食用油的体积V= cm3,食用油的密度ρ油= g/cm3

    【思路分析】依据前后两次质量之差可求出倒出的油的质量,再读出倒出的油的体积即可计算油的密度。
    【解题过程】1、依据题中测量步骤可知需要记录以下四个物理量








    2、由乙图可以读出倒出油的体积是60 cm3,倒出油的质量从而计算出有的密度


    2. (湖南省衡阳市,题号25,分值6)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明取了适量这种液体的样品,进行了三种方案的实验:
    (1)实验前小明将天平放在______台上,把游码放在零刻度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选填“右”或“左")调节。
    (2)实验记录数据:m1=30g,m2=52g,m3=52.8g,m4=____g(如图甲),V1=____ml
    (如图乙),V2=10ml,V3=19ml,其中方案3中液体密度大小为______g/ cm3
    (3)分析比较上述三种实验方案,你觉得比较合理的应该是________(选填“方案1”“方案2”或“方案3)


    【答案】(1)水平;右;(2)41.4;20;1.2(3)方案2。
    【解析】(1)实验前,天平应放置在水平台面上,游码调到零刻度线处,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若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则需要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2)m4=20g+20g+1.4g=41.4g;V1=20ml;,;
    (3)方案1:先测量液体的体积,再测量空烧杯的质量,最后测量液体的质量,由于量筒中留有少量的液体,导致测得的液体质量偏小,从而测得密度偏小,方案不可取;方案2:先测量烧杯和液体的质量m3,再测量液体的体积V2,最后测量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m4,通过计算得出液体的质量,再利用密度公式求出液体的密度,方案较好;方案3:先测量出空烧杯的质量,再测量烧杯和液体的质量,两次质量差可求出液体的质量,最后测量液体的体积,由于烧杯中留有部分液体,导致测得液体的体积偏小,从而得出密度值偏大,方案不可取。

    3. (辽宁省抚顺,第31题,6分)

    【答案】(1)①零刻度线 右 ②56.6 ③ (2)C
    【解析】(1)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天平才能平衡,说明游码刚归零时,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的右侧;②由图甲可知,合金球的质量为50g+5g+1.6g=56.6g;③图乙中,量筒的示数为V2=50mL,则合金球的密度:
    ;(2)③比较实验步骤①②③可知,空保鲜盒漂浮在水面上时,排开水的体积最小,为A位置;将台球放在保鲜盒中漂浮和浸没在水中,台球在步骤②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台球的重力,在步骤③中受到的浮力小于台球的重力,可知步骤②排开水的体积更大,标记点是C点;⑥标记A点,保鲜盒漂浮在水面,有;标记B处,保鲜盒漂浮,台球沉入水底,有;标记C处,台球和保鲜盒一起漂浮在水面,有;其中,可得,则台球密度表达式为:。

    4. (山东临沂,32,6)小明所在的课外兴趣小组需要密度为1.15g/cm3的盐水,为检验配制的盐水是否合格。
    (1)小明设计了如下方案: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②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③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V;④利用ρ=计算得出盐水的密度。
    (2)小组成员认为该方案会使测量结果 (选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 。
    (3)小组成员改进了实验方案并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发现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需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
    ②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 g(如图乙所示);
    ③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盐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
    ④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为15g;
    ⑤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 g/cm3。
    (4)为配制合格的盐水,需要继续向盐水中 (选填“加盐”或“加水”)。


    【思路分析】(2)由于烧杯内壁粘有液体,测得的盐水体积V偏小,但质量准确,所以密度变大。
    (3)调节横梁平衡时,若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向右移动平衡螺母;若指针指针分度盘的中线的右侧,需要向左移动平衡螺母。根据指针的位置确定平衡螺母的移动方向;
    根据容器的质量和容器和盐水的总质量可以求得盐水的质量,利用求得的盐水质量和告诉的盐水体积,利用密度的计算公式可以求得盐水的密度。
    (4)如果大于已知密度,需要加水;如果小于已知密度,需要加食盐。
    【解题过程】解:(2)把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由于烧杯内壁粘有液体所以体积V偏小,根据密度公式ρ=可知,密度偏大。
    (3)将天平放在水平上,把游码放在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
    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50g+5g+4.8g=59.8g,
    则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m2﹣m1=59.8g﹣15g=44.8g;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V=40mL=40cm3,
    盐水的密度ρ====1.12g/cm3;
    (4)因为测得盐水的密度小于1.15g/cm3,需要加盐以增大密度。
    故答案为:(2)偏大;烧杯内壁粘有液体所以体积V偏小;(3)左;59.8;1.12;(4)加盐。

    5. (山东省烟台市,24,8分)
    在用天平、量筒“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甲、乙、两三位同学设计了如下三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
    1.调节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3.在烧杯中倒人适量的被测液体,测出总质量m2
    4.将烧杯中的液体倒人量简中读出液体的体积V
    5.算出液体的密度ρ液
    方案二:
    1.调节天平平衡
    2.在烧杯中倒人适量的被测液体,测出总质量m1
    3.将烧杯中的液体倒人量简中读出液体的体积V
    4.测出烧杯和杯中剩余的质量m2
    5.算出液体的密度ρ液
    方案三:
    1.调节天平平衡
    2.将烧杯中的液体倒人量简中,读出液体的体积V
    3.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4.将量筒中液体倒入烧杯,测出总质量m2
    5.算出液体的密度ρ液
    (1)请观察图18,简要说明调节天平平衡的步骤。

    (2)写出以上三种实验方案密度的表达式。
    (3)分析评估以上三种实验方案,指出哪种方案最合理。
    【思路分析】(1)天平的正确使用: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
    (2)实验目的是测量液体的密度,基本原理是;
    (3)测量值偏大或偏小,从质量m的测量和体积V的测量分析。
    【解题过程】
    (1)调节天平平衡的步骤: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
    (2)液体的密度,基本原理是;
    方案一:液体的密度;
    方案二:液体的密度;
    方案三:液体的密度;
    (3)方案一:当把液体由烧杯倒入量筒时,烧杯上会沾有少量液体,导致称量的液体体积偏小,根据知测量的液体密度偏大,误差较大;
    方案三:当把液体由量筒倒入烧杯时,量筒上会沾有少量液体,导致称量的液体质量偏小,根据知测量的液体密度偏小,误差较大;
    方案二避免了一和三中的这些问题,实验误差较小,故方案二较合理。

    6.(四川眉山,25,6) 如图所示,小陈同学为测量某液体的密度,准备了天平、玻璃杯等器材,在实验时发现没有准备量筒,于是从身边找来了一个体积为20cm3的金属块和一些纸张。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 刻度线上。
    (2)此时,如果天平指针偏左,小陈同学应向 (填“左”或“右”)调节 使天平横梁平衡。
    (3)在玻璃杯中倒入适量的该液体,用天平称量液体和玻璃杯的总质量m总时,向盘中加减砝码要用 ,不能用手接触砝码,称得m总=123.2g
    (4)将金属块浸没在液体中且不接触玻璃杯,液体无溢出,如图所示,天平平衡后,砝码的总质量加上的游码在标尺上对应的刻度值为m= g,则液体的密度ρ= g/cm3。


    【思路分析】(1)调节天平平衡时,应先调节游码,再调节平衡螺母;
    (2)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可知左侧较重,所以把平衡螺母向右调节,才能使天平平衡,“左偏右移,右偏左移”;
    (3)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
    (4)左盘中物体质量等于右盘中物体质量与游码读数之和;
    根据图中示数,求出增加的质量;增加的质量与金属块排开的液体的质量相等,从而求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液体的密度。
    【解题过程】解:(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放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调节横梁使天平平衡;
    (2)调节天平平衡时,若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端,则平衡螺母要向右调;
    (3)向盘中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
    (4)由图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液体和玻璃杯的总质量m总=100g+50g+0.6g=150.6g,
    金属块排开的液体的质量为:m=150.6g﹣123.2g=27.4g=0.0274kg;
    排开的液体的重力,即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为:F浮=G=mg=0.0274g×10N/kg=0.274N;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液体的密度为:
    ρ===1.37×103kg/m3=1.37g/cm3;
    故答案为:(1)零;(2)右;平衡螺母;(3)镊子;(4)150.6;1.37
    7. (天津,24,6) 某校同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在山上发现一块很大的岩石,他们想测出这块岩石的密度。几位同学随身携带的工具和器材有:电子天平(附说明书)、购物用的弹簧秤、卷尺、喝水用的茶缸、铁锤、细线和一瓶饮用水(已知水的密度为ρ0)请你从中选用部分工具和器材,帮他们设计一种精确测量岩石密度的实验方案要求
    (1)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
    (2)写出岩石密度的数学表达式(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


    【思路分析】测物体密度所依据的实验原理是ρ=,所以要测出岩石的密度,就需要知道岩石的质量和岩石的体积。
    (1)岩石的质量可以选用天平进行测量;
    (2)题中所给的器材里并没有量筒,所以无法采用常规的方法即用量筒测量岩石的体积。我们可以利用等效替代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让岩石浸没入水中,则就可以得到V岩石=V排水.在我们所学的公式里,还有一个公式里含有V排水,那就是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利用天平称出排开水的质量,再代入公式求得排开水的体积,即岩石体积,最后利用密度公式推导出其密度表达式。
    【解题过程】解:(1)测物体密度所依据的实验原理是ρ=,所以要测出岩石的密度,就需要知道岩石的质量和岩石的体积,
    故设计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铁锤敲击岩石,取下适当体积的小岩石块;
    ②用电子天平称出小岩石块的质量,记为m0;
    ③在茶缸中倒入适量水,称出茶缸和水的总质量,记为m1;
    ④用细线系好小岩石块,提着细线的一端,将小岩石块浸没在水中保持静止(小岩石块不与茶缸接触),读出此时天平的示数,记为m2;
    (2)小岩石块浸没在水中,V=V排,
    排开水的质量m排=m2﹣m1,
    则其排开水的重力为G排=(m2﹣m1)g,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F浮=G排=(m2﹣m1)g,
    又因为F浮=ρ水gV排=ρ水gV,
    故V==
    所以岩石的密度表达式ρ===•ρ水。
    答:(1)主要的实验步骤见解答;
    (2)岩石密度的数学表达式为ρ=•ρ水。

    8. (山东枣庄,14,4) 在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将烧杯中质量为63g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所示,盐水的体积是 cm3,则盐水的密度是 g/cm3,采用这种方法测量的盐水密度将 (选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 。

    【答案】60;1.05;偏大;烧杯中盐水倒入量筒中时会有残留,造成测得体积偏小,所以密度偏大。
    【思路分析】由图读出量筒的示数,由ρ=计算盐水的密度;测量结果的大小受质量与体积测量结果的影响,从步骤的顺序中分析是否对这两个量的测量产生了影响。
    【解题过程】解:
    由图可知,量筒分度值2mL,盐水的体积:V=60mL=60cm3,
    所以盐水的密度:ρ===1.05g/cm3;
    分析实验的步骤可以看出,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烧杯壁不可避免地会有残留的盐水,使得测量的盐水的体积变小,所以采用这种测量方法得到的结果将偏大。
    故答案为:60;1.05;偏大;烧杯中盐水倒入量筒中时会有残留,造成测得体积偏小,所以密度偏大。

    9.(山东德州,16,3)小明用天平、烧杯和量筒测牛奶的密度,如图从左向右表示了他主要的操作过程,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偏左,应将平衡螺母向 移动,测出牛奶密度为 kg/m3,测出的密度比牛奶的实际密度偏 。


    【答案】右;1.224×103;大。
    【思路分析】(1)调节天平时,应将平衡螺母向指针偏转方向的反方向移动;
    (2)杯中牛奶的质量,应用图中杯与牛奶的总质量减去图中空杯的质量。牛奶的体积可由图读出,牛奶的密度可用密度的公式计算得出;
    (3)将玻璃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测量体积时,有部分牛奶会沾在杯壁上,导致量筒中牛奶的体积略小于玻璃杯中的体积,由ρ=可以看出,测量体积值偏小,牛奶密度偏大。
    【解题过程】解:(1)天平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向左偏转,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2)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图中数据可知牛奶和烧杯的总质量为152.4g。烧杯的质量为30g。那么倒入量筒中的牛奶的质量为122.4g。
    牛奶的体积为100cm3,
    牛奶密度为:ρ===1.224g/cm3。
    (3)先测出烧杯中牛奶的质量后,再将牛奶倒入量筒中测体积时,有些牛奶沾在烧杯壁上,则体积测量值偏小,根据密度公式ρ=知测得的牛奶密度偏大。
    故答案为:右;1.224×103;大。
    10. (浙江省衢州市,题号29,分值8)29.实验室用排水法测量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时,老师总是强调先要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适量”是指能用排水法测量出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的水量范国,其中最多水量是指物体放入量筒后,能使液面上升到量程的水量;最少水量是指物体放入量筒后,量筒内最低液面满足_______时的水量
    (1)现有一块小石块(体积为15厘米3)、两个100毫升的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细线、水等。请选上述材料,设计用排水法粗略测量小石块体积的“最少水量”的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
    (2)利用100毫升的量筒,用排水法能测出上题中小石块体积的“适量的水”可能有( )
    A.5毫升
    B.50毫升
    C.80毫升
    D.95毫升
    【答案】(1)(2)ABC。
    【解析】排水法测固体体积时,适量的水的最少水量是指物体放入量筒后,量筒内最低液面满足物体恰好全部浸没或漂浮时的水量;(1)(2)因小石块的体积为15厘米3,而量筒的量程为0-100毫升,用排水法能测此小石块体积的“适量的水”5毫升、50毫升、80毫升都有可能,只有当水的体积为95毫升加上小石块的体积后超过了量筒的量程而无法读数,故ABC均可以。

    11. (湖北十堰,22,6)小天妈妈买到一块绿松石小工艺品,小天想知道绿松石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步骤

    (1)按图甲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这一过程中的错误是 ;
    (2)纠正错误后,小天调节天平平衡并测量出该工艺品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如图乙所示,工艺品的质量m为 g;
    (3)小天利用量筒测量工艺品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该工艺品的体积V石为 cm3
    (4)计算出这块绿松石制作的工艺品的密度为 g/cm3;
    (5)如果小天将实验步骤(2)、(3)互换一下,测出工艺品的密度将偏 (选填“大“或“小”)
    (6)实验完成后,小天还利用这块绿松石工艺品和一个弹簧测力计测出了家中食用油的密度,实验过程如图丁所示,弹簧测力示数为F,则食用油的密度(写出字母表达式)ρ油= 。(工艺品已经测出的质量和体积分别用m石和V石表示)
    【思路分析】(1)在称量物体的质量之前,要用镊子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2)天平的分度值为0.2g,工艺品质量m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3)观察量筒的分度值,工艺品体积V等于量筒的液面的两次读数之差;
    (4)用公式ρ=算出工艺品的密度;
    (5)先测体积后测质量,导致质量偏大,根据密度公式分析解答;
    (6)利用F浮=G﹣F和F浮=ρgV排列出等式,求解食用油的密度。
    【解题过程】解:(1)托盘天平使用时,首先要调节横梁平衡,在调节横梁平衡前,要用镊子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而在图示调节横梁平衡的过程中,游码仍在标尺的中间,没有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2)工艺品的质量m石=20g+5g+2g=27g,
    (3)工艺品的体积V石=30mL﹣20mL=10mL=10cm3,
    (4)工艺品的密度ρ===2.7g/cm3。
    (5)如果小天将实验步骤(2)、(3)互换一下,即先测体积后测质量,由于工艺品从水中取出时会沾上一些水,所以导致所测质量偏大,根据ρ=知,测出工艺品的密度将偏大;
    (6)工艺品浸没在水中,则V排=V石,
    根据F浮=G﹣F和F浮=ρgV排可得:m石g﹣F=ρ油gV石,
    则ρ油=。
    故答案为:(1)游码未放在零刻度线上;(2)27;(3)10;(4)2.7;(5)大;(6)。

    12. (湖北襄阳,21,4) 在襄阳独特的民俗节日穿天节里,人们沿汉江捡拾穿天石,系上细绳佩戴以避邪。王军和几位同学利用天平、细线、量筒和水(ρ水=1.0g/cm3)等器材测量穿天石的密度。
    (1)天平称出穿天石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穿天石的质量为 g。
    (2)用量筒和水测量穿天石体积。“先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其中“适量”的确切含义是:① ;② 。
    (3)穿天石放入量筒前后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忽略细线的体积),穿天石的密度是 g/cm3。

    【思路分析】(1)穿天石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2)适量的含义是固体要能浸没,并且水和固体的总体积不能超过量筒的最大测量范围。否则会影响物体的体积的测量。
    (3)穿天石的体积等于穿天石排开水的体积,求出排开水的体积,即穿天石的体积;知道穿天石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穿天石的密度。
    【解题过程】解:(1)由甲图可知,穿天石的质量为m=50g+10g+4g=64g;
    (2)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有两层含义:①水不能太少,要能浸没穿天石;
    ②水不能太多,穿天石浸没后,水面不能超过量程;
    (3)由乙图可知,穿天石的体积为V=V排水=40cm3﹣20cm3=20cm3 ,
    则穿天石品的密度为:ρ===3.2g/cm3。
    故答案为:(1)64;(2)①水不能太少,要能浸没穿天石;②水不能太多,穿天石浸没后,水面不能超过量程;(3)3.2。

    22. 13. (吉林长春市,22,4分)


    【思路分析】(1)根据天平的正确调节方法,结合题意来分析解答;
    (2)根据天平的正确的使用方法,结合题意来分析解答;
    (3)根据天平正确的读数方法,读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
    (4)读出倒出液体的体积,计算出倒出液体的密度。
    【解题过程】解:(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2)由图可知,砝码不能用手直接拿出,应用镊子;
    (3)由图可知,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为:100g+20g+10g+5g+1g=136g;
    (4)由图可知,倒出液体的体积为:,倒出液体的质量为:,液体的密度为:。

    14. (吉林,22,3分)
    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
    (1) 小明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前,应该讲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 处;
    (2) 图8是小明测量液体密度实验的正确操作过程,则该液体的体积 cm2,密度为 g/cm3。
    (1 mL=1 mm3 )

    【答案】(1)零刻度;(2)30;0.8;
    【思路分析】
    (1)根据天平的正确的使用方法,结合题意来分析解答;
    (2)根据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读出该液体的体积,再根据题计算出液体的质量,最小计算出液体的密度;
    【解题过程】
    解:(1)在调节天平平衡前,应该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2)由题意可知,液体的体积为30cm3,液体的质量为:m=52g-28g=24g,则液体的密度为:。

    15. (江苏南京,25,3) 有四个颜色相同的实心球,其中一个与其它三个材料不同。为找出这个球,测得如下数据。
    球的标号
    A
    B
    C
    D
    体积/cm3
    5
    8
    12
    18
    质量/g
    10
    20
    24
    36
    (a)




    (1)通过计算处理数据可以完成任务,则表格中(a)处的内容为 。
    (2)除计算外,还可以通过 方法,更加形象直观的处理数据,找出这个球。
    (3)分析可知,标号为 的球与其它三个球材料不同。
    【思路分析】(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可以鉴别物质;
    (2)画图象的方法更形象直观的处理数据,便于找出这个球;
    (3)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可得。
    【解题过程】解:(1)四个颜色相同的实心球,其中一个与其它三个材料不同。为找出这个球需要测量密度,即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故a应为/(g/cm3);
    (2)除计算外,还可以通过画图象的方法更形象直观的处理数据,便于找出这个球;
    (3)由表格,根据ρ=可得,
    ρA===2g/cm3;ρB===2.5g/cm3;ρC===2g/cm3;ρD===2g/cm3;
    故B球与其它三个球材料不同。
    故答案为:(1)/(g/cm3);(2)画图象;(3)B。

    16.(辽宁省鞍山市,第32题,7分)


    【答案】(1)c. (2)鹅卵石重力太小,无法用弹簧测力计准确测量(或从最小刻度、误差等角度说明) (3)a.左端的零刻度线 右 b.18.4 d.6.8 2.7
    【解析】(1)c.由a、b两步实验可得鹅卵石受到的浮力为:;鹅卵石浸没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等于鹅卵石的体积,有,则鹅卵石的密度:;(2)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于其分度值,原因是鹅卵石重力太小,无法用弹簧测力计准确测量;(3)a.调节天平前,要先将游码归零,即将游码放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由图乙可知,指针偏左,应将平衡螺母向右移动;b.由图丙可知,鹅卵石的质量为m=10g+5g+3.4g=18.4g;d.图丁中,鹅卵石排开水的质量为66.8g-60g=6.8g,鹅卵石的体积等于它排开水的体积,即,密度:。

    17. (四川省德阳市,42,6分)
    小华随意选取其中一块石子,准备在实验室测定它的密度。

    (1)他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 处,再调节平衡螺母直至天平平衡。
    (2)用调好的天平测石子的质量,当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时,天平平衡,则此石子的质量为______g.在量筒内装有一定量的水,该石子放入前、后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则石子的密度是______kg/m3.
    【思路分析】(1)掌握天平的调平,在调平前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2)天平平衡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注意标尺的分度值;
    在进行量筒的读数时,注意其分度值,根据公式ρ=m/V计算石子的密度。
    【解题过程】(1)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
    (2)由图甲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所以石子的质量m=20g+10g+5g+3.4g=38.4g
    由图乙知,量筒的分度值为1ml,水的体积为30ml,水和石子的体积为45ml,
    所以石子的体积为V=45ml-30ml=15ml=15cm3;
    石子的密度:。

    17. (四川遂宁,17,10)悠悠涪江水孕育了涪江两岸儿女.爱动脑筋的小红想知道涪江水的密度究竟有多大,于是她取了一些涪江水,在学校实验室找了下列器材:天平及砝码,量筒(刻度清晰但没有数字),烧杯,铜块(已知它的密度为ρ1),细线,利用这些器材按下列步骤测出了涪江水的密度,请你帮小红完善实验探究过程: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左侧,此时应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
    (2)用天平测出铜块的质量m1
    (3)在量筒内倒人适量的涪江水,用细线拴住铜块,将它缓慢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并记下水面到达的刻度线A,然后取出铜块.
    (4)在烧杯内倒人适量的涪江水,用天平测出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
    (5) .(请你写出这一步的操作方法)
    (6)用天平测出烧杯内剩余涪江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3,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则m3= .
    计算涪江水的密度,则涪江水密度的表达式为ρ= (物理量用符号表示).根据以上实验方案,小红测出的涪江水密度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1)右;(5) 将烧杯中的涪江水倒入量筒中,直到液面上升到刻度线A; (6)47.4g; (7)
    偏大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测量液体的密度.(1)调节天平平衡,当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左侧时,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5)因为量筒的刻度清晰但没有数字,因此借助于已知密度为ρ1的铜块的体积测量倒入量筒中的涪江水的体积,即V水=V铜,故要将烧杯中的涪江水倒入量筒中,直到液面上升到刻度线A处;(6)由砝码和游码的数值可知烧杯内剩余涪江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3;(7)由密度的计算公式可写出涪江水密度的表达式为:
    ρ===;因为将铜块从量筒中取出时铜块沾有水,导致量筒内涪江水的体积减少,因此将烧杯中的涪江水倒入量筒中,液面上升到刻度线A处时,倒入的涪江水的体积偏大,质量偏大,故测出的涪江水密度比真实值偏大.
    【解题过程】(1)调节天平平衡,当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左侧时,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5) 因为量筒的刻度清晰但没有数字,因此借助于已知密度为ρ1的铜块的体积测量倒入量筒中的涪江水的体积,即V水=V铜,故要将烧杯中的涪江水倒入量筒中,直到液面上升到刻度线A处;
    (6) 由砝码和游码的数值可知,m3=20g+20g+5g+2.4g=47.4g;
    (7) 由密度的计算公式可知:
    ρ===;
    将铜块从量筒中取出时铜块沾有水,导致量筒内涪江水的体积减少,因此将烧杯中的涪江水倒入量筒中,
    液面上升到刻度线A处时,倒入的涪江水的体积偏大,质量偏大,故测出的涪江水密度比真实值偏大.

    18. (湖南岳阳,20,8)用天平和量筒测某品牌牛奶的密度。

    (1)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指针位置如图甲,应向 (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直至横梁平衡;
    (2)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牛奶,测得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106g;
    (3)将烧杯中部分牛奶倒入量筒,如图乙。再测出烧杯和剩余牛奶的质量,如图丙;
    (4)算出牛奶的密度为 g/cm3;
    (5)若操作第(3)步时,不慎将少量牛奶附着在量筒内壁上,测得的牛奶密度将会 (选填“偏小”、“不变”或“偏大”);
    (6)用两个相同的杯子分别装满水和牛奶,总质量较大的是装 的杯子。(ρ水=1g/cm3)
    【思路分析】(1)使用前的调节:①放:把天平放到水平桌面上;②移;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线处;③调: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左偏右移,右偏左移。
    (4)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根据图示可读出量筒中牛奶的体积;求得牛奶的质量m=m总﹣m1,再利用ρ=求得其密度表达式;
    (5)量牛奶附着在量筒内壁上,则测得的体积偏小;
    (6)根据ρ=变形公式m=ρV分析即可。
    【解题过程】】解:(1)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此时应该将右边的平衡螺母向左移动,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
    (4)烧杯和剩余牛奶的总质量:m1=50g+10g+2g=62g,
    根据图示可知,量筒中牛奶的体积为V=40mL=40cm3;
    量筒中牛奶的质量m=m总﹣m1=106g﹣62g=44g
    其密度表达式ρ=═=1.1g/cm3;
    (5)若将烧杯中部分牛奶倒入量筒时,不慎将少量牛奶附着在量筒内壁上,则测得的体积偏小,根据ρ=可知测得的牛奶密度将会偏大;
    (6)用两个相同的杯子分别装满水和牛奶,则水和牛奶的体积相同都等于杯子的容积,由上题知,牛奶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故由m=ρV可知装满牛奶的质量大;
    故答案为:(1)左;(4)1.1;(5)偏大;(6)牛奶

    20. (江苏淮安,28,7)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右盘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天平平衡,则小石块的质量m1为 g。
    (3)没有量筒,用下列两种方案测量小石块的体积。
    方案一:
    ①如图丙所示,将烧杯放在水平台面上,用细线系住小石块轻轻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使小石块浸没在水中,在烧杯壁上记下水面位置。
    ②将小石块从水中取出后,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为152.4g。
    ③向烧杯内缓缓加水至标记处,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3为165.2g。
    方案二:
    ①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4。
    ②如图丙所示,将烧杯放在水平台面上,用细线系住小石块轻轻放入烧杯中,使小石块浸没在水中,在烧杯壁上记下水面位置。
    ③将小石块从水中取出后,向烧杯中缓慢加水至标记处,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5。
    (4)根据方案一测量结果计算出小石块密度ρ= kg/m3,测出的小石块密度与真实值相比
    (选填“偏大”或“偏小”)。
    (5)你认为根据哪一种方案测量结果计算出的小石块密度更精确?答: ,理由是 。
    【思路分析】(1)在天平的调平过程中,指针左偏,说明左盘低,右盘高。哪端的盘较高,平衡力螺母便向哪端调节。
    (2)天平平衡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4)小石块的体积等于倒入水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小石块的密度。在把石块从水中取出时,石块上有附着的水,故从该角度分析即可判断。
    (5)当将小石块从水中取出后,带走一部分水,由于先测量了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4.然后使小石块浸没在水中,在烧杯壁上记下水面位置,所以向烧杯中缓慢加水至标记处,不至于加水过多。
    【解题过程】解:
    (1)根据图甲所示,指针偏向右端,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端移动;
    (2)小石块的质量m1=30g+2g=32g;
    (4)由②③步骤可知,倒入水的质量为:m水=165.2g﹣152.4g=12.8g,
    此时水的体积V水===12.8cm3,
    小石块的体积等于倒入水的体积,则V=V水=12.8cm3,
    小石块密度ρ===2.5g/cm3=2.5×103kg/m3。
    由于石块从水中拿出时,上面沾有水,所以倒入水的质量偏大,求得水的体积偏大,即小石块的体积偏大,根据密度公式ρ=知,所测密度会偏小。
    (5)方案二测量结果计算出的小石块密度更精确,因为由于先测量了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4.然后使小石块浸没在水中,在烧杯壁上记下水面位置,所以向烧杯中缓慢加水至标记处,不至于加水过多。
    故答案为:(1)左;(2)32;(4)2.5×103;偏小;(5)方案二;由于先测量了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4.然后使小石块浸没在水中,在烧杯壁上记下水面位置,所以向烧杯中缓慢加水至标记处,不至于加水过多。

    21. (江苏泰州,26,3)小明在“测量物质的密度”的实验中:
    (1)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偏向如图(a),就将左侧的平衡螺母向
    调节,直到天平平衡;
    (2)用天平称量矿石的质量,天平再次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b)所示,则矿石的质量为 g;
    (3)利用量筒和水测量矿石的体积,如图(c)所示,得出矿石的密度是
    kg/m3.
    【思路分析】(1)天平使用前调节平衡时,要调节平衡螺母,规则是:指针向右偏就向左调平衡螺母,指针向左偏就向右调平衡螺母;
    (2)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和游码所对的刻度值之和;
    (3)矿石的体积等于矿石进入水中前后水面对应的刻度值的差。知道矿石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矿石的密度。
    【解题过程】解:
    (1)游码归零后,由图甲知,指针向左偏,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直到天平水平平衡;
    (2)如图所示,砝码质量为50g+20g=70g,游码所对的刻度值为3.4g,因此矿石的质量:m=70g+3.4g=73.4g;
    (3)矿石的体积:V=80ml﹣60ml=20ml=20cm3。
    矿石的密度:ρ===3.67g/cm3=3.67×103kg/m3。
    故答案为:(1)右;(2)73.4;(3)3.67×103。

    22. (山东东营,22,12)在测量某种液体密度时,物理兴趣小组讨论形成了以下方案:
    A.将量筒中的液体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
    B.将适量的液体倒入量筒,测出液体的体积V
    C.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2
    D.计算出液体的密度ρ
    (1)以上方案中的步骤,其正确顺序是 (只填写序号即可)。
    (2)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写出液体密度的表达式ρ= 。
    (3)在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量空烧杯的质量时,往右盘中加入最小的砝码后,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
    (4)在对实验方案进行论证时,老师指出该方案误差较大,请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及结果。
    (5)请结合(4)中的分析,对该物理兴趣小组形成的方案进行完善。

    【思路分析】(1)测液体密度的基本方法是:先将适量液体倒入量筒,再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读出体积为V,将量筒中的液体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
    (2)已知液体质量和体积,利用公式ρ=得到液体密度。
    (3)若最小的砝码不能使天平平衡,则应取出该砝码,通过移动游码来使天平平衡;
    (4)在测量液体质量时因为有部分液体残留在量筒中,导致所测液体的质量偏小;
    (5)根据(4)中的分析方案,对该物理兴趣小组形成的方案进行完善。
    【解题过程】解:(1)要测量液体的密度,正确的过程是:
    B.将适量的液体倒入量筒,测出液体的体积V
    C.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2
    A.将量筒中的液体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
    D.计算出液体的密度ρ
    所以正确的实验顺序是BCAD,
    (2)待测液体的质量m=m1﹣m2,
    液体密度ρ==。
    (3)由图知,加最小的砝码后,指针右偏,说明砝码质量偏大,则应取小该砝码,并向右适当移动游码使横梁平衡;
    (4)所测液体的体积准确,在测量液体质量时因为有部分液体残留在量筒中,导致所测液体的质量偏小,因此所测液体的密度值比实际值偏小。
    (5)①将适量的液体倒入量筒,测出液体的体积V1
    ②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③将量筒中的部分液体倒入烧杯,测出剩余液体的体积V2
    ④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2
    ⑤计算出液体的密度ρ
    故答案为:(1)BCAD;
    (2)ρ=。
    (3)取下最小的砝码,移动游码,直到天平达到平衡(2分)
    (4)所测液体的体积准确,在测量液体质量时因为有部分液体残留在量筒中,导致所测液体的质量偏小,因此所测液体的密度值比实际值偏小。
    (5)①将适量的液体倒入量筒,测出液体的体积V1
    ②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③将量筒中的部分液体倒入烧杯,测出剩余液体的体积V2
    ④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2
    ⑤计算出液体的密度ρ。

    23. (江苏省盐城市,题号14,分值3)小明将托盘天平放在 ▲ 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测出小石块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 ▲ g;接着测出小石块的体积为10cm3,则小石块的密度为 ▲ kg/m3。

    【答案】水平;26;。
    【解析】使用天平时,应该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测量物体的质量时,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此时小石块的质量为:m=20g+5g+1g=26g;小石块的密度为:。
    2.(四川省内江市,13题,4分)小东买了一瓶矿泉水,喝去了一半后,剩余的矿泉水的密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水的密度是1.0 × 103kg/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答案】不变 1m3水的质量为1.0×103kg
    【解析】矿泉水喝掉一半,质量减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体积也相应减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根据公式ρ=可知,水的密度不变;水的密度为1.0×103kg/m3,物理意义是1m3水的质量为1.0×103kg。
    3. (江西省,6,2分)寒冷的冬天,裸露在室外的自来水管爆裂,其原因是水管中的水油液态变成固态时,______减小,______增大所导致的。
    【答案】密度;体积;
    【解析】
    (1)密度表示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它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不变;
    (2)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温度和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质量是物质的属性,一杯水结成冰,所含物质多少没变,质量不变;根据公式,当m一定时,ρ越小,V越大;因为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体积变大。
    4. (广东省广州,16,×分)测量某液体密度的实验如图17所示,液体的质量为 g.
    依据公式= ,液体的密度为 g/cm3

    【答案】21.20 1.06
    【解析】第一幅图测的是空的注射器的质量为18.29g,第二幅图测的是装有20ml液体的注射器的质量为39.49g,因此液体的质量为39.49-18.29=21.20g,密度的计算公式为,因此该液体的密度为
    5. (山东临沂,题号32,分值6分)小明所在的课外兴趣小组需要密度为1.15g/cm3的盐水,为检验配制的盐水是否合格。
    (1)小明设计了如下方案: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②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③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V;④利用ρ=计算得出盐水的密度。
    (2)小组成员认为该方案会使测量结果 (选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 。
    (3)小组成员改进了实验方案并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发现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需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
    ②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 g(如图乙所示);
    ③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盐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
    ④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为15g;
    ⑤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 g/cm3。
    (4)为配制合格的盐水,需要继续向盐水中 (选填“加盐”或“加水”)。

    【答案】(2)偏大;玻璃杯壁上一定沾有部分盐水,所测体积偏小,密度ρ偏大。
    (3)①左;②59.8;⑤1.12;(4)加盐。
    【思路分析】小明同学的方案中,将玻璃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测量体积的时候,玻璃杯壁上一定沾有部分盐水,
    从而导致所测体积偏小。由密度公式可知,在m一定时,体积V偏小,密度ρ偏大。
    图中显示指针向右偏,根据“右偏左调,左偏右调"的规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
    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砝码值加游码值。盐水的密度等于盐水的质量除以盐水的体积。
    比较盐水的密度即可以判断是否“加盐”或“加水”。
    【解题过程】(2)小明同学的方案中,将玻璃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测量体积的时候,玻璃杯壁上一定沾有部分盐水,
    从而导致所测体积偏小。由密度公式可知,在m一定时,体积V偏小,密度ρ偏大。
    (3) ①图中显示指针向右偏,根据“右偏左调,左偏右调"的规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
    ②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50g+5g+4.8g=59.8g,
    ⑤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倒出盐水质量除以盐水的体积,ρ==(59.8g-15g)/40cm3=1.12g/cm3
    盐水密度小于小组需要密度1.15g/cm3的盐水,需要加盐。

    6. (重庆(B卷),16,8分)小丽同学在“测量鸡蛋的密度”实验中,进行了以下操作:

    (1)将天平放在________桌面上,在天平托盘中分别放入不吸水的纸,把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指针静止后的情形如图甲所示,要使横梁平衡,应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直至天平平衡.接着将鸡蛋放在天平的左盘,在右盘加威砝码移动游码直到天平重新恢复平衡,所加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被测鸡蛋的质量为________g.
    (2)因可供选择的量筒口径较小,鸡蛋无法放入,小丽自制了一个溢水杯,采用如图丙所示的方法测得鸡蛋的体积,其具体做法是:先在溢水杯中加水,直到水面恰好与溢水口相平,把量筒放在溢水口下方,将鸡蛋慢慢放入溢水杯中,鸡蛋最终沉入水底,量筒收集完从溢水杯溢出的水后,示数如图丙所示.她所使用量筒的分度值为_________ cm3,在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时,视线应与液面__________(选填“相平”或“不相平”),鸡蛋的体积为_________ cm3.
    (3)被测鸡蛋的密度为____________ g/cm3.
    (4)若小丽用上述方法先测出鸡蛋的体积V,再取出滥水杯中的鸡蛋,放在天平的左盘,称出它的质量为m,然后利用计算出鸡蛋的密度.用这种方法洲得鸡蛋的密度与真实值相比会________(选填“偏大”“ 偏小”或“一样”).
    【答案】(1)水平;右;42;(2)2;相平;40;(3)1.05;(4)偏大
    【解析】(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天平托盘中分别放入不吸水的纸,把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指针静止后的情形如图甲所示,指针偏向分度标尺中央刻度线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右调,直至天平平衡;由图可知,被测鸡蛋的质量:;(2)由丙图可知,所使用量筒的分度值是2cm3,在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时,视线应与液面相平,鸡蛋的体积等于排开溢出水的体积,大小为40cm3;(3)被测鸡蛋的密度:;(4)若先测出鸡蛋的体积V,再取出滥水杯中的鸡蛋,放在天平的左盘,称出它的质量为m,∵测出的质量偏大,根据可知,体积准确,质量偏大时,计算出鸡蛋的密度偏大,∴用这种方法测得鸡蛋的密度与真实值相比会偏大.

    7.(四川省自贡市,题号25,分值4)学习质量时,小李同学对“物体的质量不随物态的变化而改变”产生质疑,请你利用冰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物体的质量与物态无关。
    (1)证明时,你选用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是:________。
    (2)简述你的证明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分析】用天平分别称量水在固态(冰)时的质量和冰全部熔化成水以后的质量,并进行比较。
    【解题过程】(1)需要的测量质量的工具是天平。
    (2)先用天平测量出一个干净烧杯的质量m1;取适量的冰块放入烧杯内,测量出烧杯和冰块的总质量m2,则冰块的质量为:m2-m1;待冰块全部熔化成水以后,再次测量水和烧杯的质量,观察比较质量是否变化。

    8. (四川省泸州市,题号36,分值4)

    【答案】(1)左;(2)40;(3);大。
    【解析】(1)根据天平的使用规则,在调节横梁平衡时,横梁的哪一端翘起来,就把平衡螺母向哪边调节,此时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的右侧,说明横梁的左端翘起来,所以应该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2)量筒内油的体积为40mL;
    (3)食用油的密度为:;因为总有一部分油附着在烧杯壁上,测量的体积偏小,所以测出的密度比实际密度值偏大。

    9.(山东省菏泽市,21,3分)小丽用天平和量筒等器材测量小石块的密度.如图所示,石块的质量是_______g,石块的体积是______cm3,石块的密度是____________g/cm3.

    【答案】 (1). 27.2 (2). 10 (3). 2.72
    【思路分析】(1)根据天平的正确的读数方法读出石块的质量;
    (2)根据量筒的正确的读数方法读出量筒内的液面的变化,分析出石块的体积;
    (3)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
    【解题过程】
    天平测量质量时,读数为砝码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之和。
    如图石块的质量是:;
    量筒中水的体积为30ml,石块浸没后总体积为40ml,所以石块的体积为:;
    石块的密度是:。

    五、作图题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