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练习1试题
展开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练习1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或最佳答案)
北部湾经济区地处中国华南、西南与东盟三大经济圈的结合部,隶属于广西,主要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等组成,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唯一的沿海区域,也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唯一海陆相连的区域。经济区将建设成为中国-东盟开发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读图,结合有关地理知识完成1~3题。
1.这种经济区域的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 )
A.差异性 B.整体性与差异性
C.整体性 D.阶段性
2.图中经济区域的基本特征是( )
A.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 B.区域有固定的面积、形状
C.区域内部的特征相对一致 D.划分指标主要是气候
3.区域内部的经济发展要( )
A.保持相同的经济结构 B.保持相同的城市发展方向
C.保证相同的农业、工业地域 D.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下图为我国部分干湿地区及农业生产区示意图,读图完成4~6题。
4.半干旱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区多是种植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A.开发利用发展方向 B.生活特点
C.经济发展水平 D.生活条件
5.以下叙述可以反映我国地理环境差异的是( )
①农业发展方向上东农西牧 ②传统运输方式上南船(船舶)北马(马车)
③粮食生产种类上南稻北麦 ④糖料作物种植上南蔗(甘蔗)北菜(甜菜)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
6.导致图3—1—2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不同的地理环境差异,最主要是( )
A.气候条件 B.交通条件
C.土地条件 D.历史条件
澳大利亚(图3)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图4))。据此完成7~9题。
7.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3所示的
A.① 地附近 B.② 地附近
C.③ 地附近 D.④ 地附近
8.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
A.收集雨水 B.方便通信
C.增加采光 D.通风换气
9.推测该类地下住宅
①室温不变 ②冬暖夏凉
③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 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结合所学的知识,完成10~11题。
10.长江中下游平原誉称“鱼米之乡”,但汉代“或火耕而水耨,或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农业经济落后。古代不利开发的自然条件是( )
①水系分隔 ②土质黏重
③气候潮湿 ④交通落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东北平原取代长江三角洲平原成为全国的“粮仓”,原因是( )
A.人少地多,沃野千里 B.水网密集,河湖众多
C.人多地少,精耕细作 D.地球变暖,热量充足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2~14题。
12.图中所示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是( )
A.平原 B.丘陵
C.高原 D.山脉
13.图中所示地区的自然条件可重点发展的经济作物是( )
A.天然橡胶 B.棉花
C.茶叶 D.甜菜
14.与松嫩平原相比,该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优势条件是( )
A.热量丰富 B.土壤肥沃
C.地形平坦 D.人少地多
叠图分析是科学选址最常用的方法。结合下图完成15~16题。
15.叠图分析最常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
A.RS B.GPS
C.GIS D.数字地球
16.图示选定的区域,最适合建设( )
A.大型垃圾处理场 B.大型仓储式超市
C.汽车加油站 D.水源保护区
下图是黄河流域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 )
A.利用单一指标划分 B.利用综合指标划分
C.以行政区划为指标 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
18.图中甲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要及时获取湖泊面积变化情况,最快捷途径是( )
A.实地考察 B. RS技术 C. GIS技术 D. GPS技术
地理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应用已成为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9~20题。
19.台风是福建沿海地区的主要灾害,要对台风进行及时监测的最佳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技术(RS) B.地理信息系统(GIS)
C.全球定位系统(GPS) D.数字地球
20.福建省是全国重要的林区,如果将GIS新技术用来监测森林火灾,可以( )
A.判断火灾发生的地点,分析火灾发生的原因
B.及时了解火灾发生范围和扑灭火灾时间
C.预测火灾空间发展趋势,制定灭火方案
D.估算森林火灾造成损失和制定灾后方案
二、非选择题
21.图甲是美国东北部地区简图,图乙是中国东北地区简图,请比较这两个地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的特征,回答下列问题。
(1)试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比较甲、乙两地自然环境的相似性。
①地理位置: ;
②地形类型: ;
③气候特征: 。
(2)比较甲、乙两地社会经济发展差异性。
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性 | 美国东北部地区 | 中国东北地区 |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
|
|
交通方式 |
| 铁路运输为主,内河水运不发达 |
城市化水平高低 |
|
|
22.下面是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认识身边的地理区域。
研究对象:海峡西岸经济区(下图)
图1
研究思路:
图2
阅读材料: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临近港澳,涵盖浙江南部、广东北部和江西部分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个经济区衔接,依托福州、厦门、泉州、温州、汕头五大城市所形成的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经济综合体。
友情帮助:请你按要求与他们一起开展并完成下列课题的研究。
(1)阶段Ⅰ:观察图1和阅读材料,说出海峡西岸经济区位置特征及其意义。
(2)阶段Ⅱ:为了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要加快区域发展条件的调查。请你说出应从哪些方面开展调查。
(3)阶段Ⅲ:请你举例说明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优势条件。
参考答案
1. A 2. C 3. D 4. A 5. A 6. A 7. B 8. D 9 B 10. A
11. A 12. B 13. C 14. A 15. C 16.D 17. A 18. B 19. A 20. D
21.(1)①都位于中纬度地带,都邻近海洋,都位于本国的东北部。②都以平原、山地为主。③气候都具有大陆性特征。
(2)乳畜业 商品谷物农业 铁路运输和内河水运都很发达 高 低
23. (1)海峡西岸经济区地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台海地区和祖国大陆的结合部,邻近港澳,发挥着承南启北、贯通东西的桥梁纽带作用,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是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前沿平台和纽带。
(2)自然方面:地形、地质、气候、水文、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等;社会经济:人口、交通、产业现状、技术、资金和政策等。
(3)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在西部山区有多样的自然条件,丰富的矿产、生物和水力资源;东部临海,海运便利,发展海洋经济条件好;与台湾隔海相望,临近港澳,有利对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