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解析版)
展开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是以元代马致远的著名思乡诗词《天净沙·秋思》中的名句“小桥流水人家”为题材所作的画卷,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画中美景最可能出现在( )
A. 东北平原 B. 松嫩平原
C. 长江三角洲平原 D. 宁夏平原
2. 有关该区域的说法正确的事( )
A. 该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B. 该区域的耕地类型以旱田为主
C. 该区域农作物主要是小麦、大豆和玉米 D. 该区域的农作物一年两到三熟
【答案】1. C 2. D
【解析】该题组借助诗词、景观图来考查区域相关问题。
【1题详解】
“小桥流水人家”反映了我国南方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的景观,故画中美景最可能出现在长江三角洲平原,选C。
【2题详解】
该区域属于我国南方地区,该区域边界是过渡性的,A错误;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B错误;该区域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C错误;我国南方地区的农作物一年两到三熟,D正确。
我国地理诗词、谚语众多,如:①“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②“黄梅时节家家雨”,③“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④“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等等。
据此回答下题。
3.①②③④依次反映我国地理特征的地区顺序是( )
A.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四川盆地 四川九寨沟
B. 内蒙古高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塔里木盆地 广西桂林
C. 东北平原 青藏高原 珠江三角洲 浙江杭州
D. 柴达木盆地 云贵高原 黄河三角洲 西双版纳
【答案】B
【解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反映的内蒙古高原上大草原的景观;“黄梅时节家家雨”反映的是长江中下游平原梅雨季节的情况;“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的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天气状况;“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反映的是广西桂林的山水景观。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下图为我国荒漠化土地成因比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我国下列地区与其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
A. 河西走廊——石漠化 B. 黄土高原——盐渍化
C. 云贵高原——沙漠化 D. 江南丘陵——红漠化
5. 我国实施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主要作用是( )
A. 防治水蚀荒漠化 B. 防治风蚀荒漠化
C. 防治冻融荒漠化 D. 防治土地盐渍化
【答案】4. D 5. B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所学我国各地区环境相关知识:河西走廊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其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土地沙漠化,A错;黄土高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B错误;云贵高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石漠化,C错误;江南丘陵是红壤,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红漠化现象严重,D正确。故选D。
【5题详解】
"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水蚀荒漠化主要在降水较多的东部季风区;风蚀荒漠化主要在我国风力较大、生态脆弱的西北内陆地区;冻融荒漠化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的青藏高原;土壤盐渍化主要在华北平原。“三北”防护林主要作用是对西北、华北、东北防风固沙,B正确,ACD错误。故选B。
读我国两大地理区域简图及某地传统民居图,完成下面小题。
6. 图示传统民居位于区域图中的( )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7. 与N地区相比,M地区( )
A. 年降水量较少,气温年较差大 B. 河流汛期较长,含沙量较大
C. 民居墙体较厚,屋顶坡度较大 D. 地形较平坦,水陆交通运输更便利
【答案】6. B 7. A
【解析】
【6题详解】
图示传统民居是窑洞,位于黄土高原地区,在区域图中的②地,B对。①地东北平原,③地是云贵高原,④地江南丘陵。ACD错。
【7题详解】
与Ⅳ地区相比,M地区年降水量较少,气温年较差大,A对;河流汛期较短,B错。民居墙体较厚,屋顶坡度较小,C错;地势较平坦,水运不便,陆路交通运输更便利,D错。
20世纪60年代,民勤从其他地区成功引入蜜瓜栽培。为提高蜜瓜品质和产量,当地人们采用砂田小行棚加塑料大棚双覆盖促成栽培,并大力发展滴灌技术。图6为民勤所在地区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8. 民勤地区能成功引种蜜瓜,主要是因为蜜瓜( )
A. 喜光耐旱 B. 喜水耐涝
C. 抗病虫害 D. 占耕地少
9. 民勤蜜瓜采用砂田小行棚加塑料大棚双覆盖促成栽培,主要防御的自然灾害是( )
A. 泥石流 B. 台风
C. 干旱 D. 冻害
10. 发展滴灌技术可以缓解当地( )
A. 植被破坏 B. 次生盐渍化
C. 水土流失 D. 河水污染
【答案】8. A 9. D 10. B
【解析】
【8题详解】
根据民勤的纬度和位置判断,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降水少,昼夜温差大,所以哈密瓜喜光、耐旱的作物,A对B错。哈密瓜是伏地藤生植物的,占用耕地较多,D错。故选A。
【9题详解】
民勤位于西北地区,不受台风影响,A错;位于沙漠附近,地势平坦,发生泥石流的机率小,B错;临近冬季风,冬春季易发的寒潮冻害,塑料大棚可以稳定温度,保障作物生长,故选D。
【10题详解】
民勤是灌溉农业区,且该区降水少,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土地盐碱化严重,采用滴灌技术,减少不合理灌溉方式,减轻盐碱化。提高灌溉技术与缓解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无关。故选B。
2012年6月17日是第18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其宣传主题是“土地滋养生命——携手遏制退化”。这一主旨告诉世人,要实现人类发展和进步,必须保护我们的生存根基——防治土地退化和荒漠化。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共同成因是( )
①石灰岩广布,土壤发育浅薄 ②植被破坏
③土质疏松 ④夏季降水集中且强度大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
12. 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地区南方少、北方多的主要原因是( )
A. 北方平原面积比南方多
B. 北方不合理的灌溉和春季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C. 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
D. 人类大量开垦湿地
【答案】11. B 12. B
【解析】
【11题详解】
黄土高原上没有大量石灰岩,①错误;云贵高原上是酸性土壤,较粘,不会像黄土高原上的黄土一样土质疏松,③错;水土流失的共同成因均有植被破坏、夏季降水集中且强度大,②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土壤次生盐渍化,主要是人类活动不合理造成的,多发生在地下水位高、蒸发旺盛的气候条件下。我国北方地区春旱严重,春季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再加上不合理的灌溉活动使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土壤中的盐分滞留于地表出现盐渍化现象。B正确;平原面积、水田旱地、开垦湿地对土壤次生盐渍化异性不大,ACD错误。故选B。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但同时也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3. 热带雨林生态功能强大的表现是( )
①维护地球上的碳氧平衡 ②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③提供大量的优质硬木 ④维持全球的水循环和水平衡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4. 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 )
A. 生物残体分解快 B. 植物生长速度快
C. 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D. 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
15. 热带雨林被毁的根本原因是( )
A. 人口快速增长和生活贫困 B. 发达国家需要大量木材
C. 历史遗留的迁移农业 D. 热带雨林的土壤贫瘠
【答案】13. D 14. C 15. A
【解析】
【13题详解】
热带雨林生态功能强大,有维护地球上的碳氧平衡的作用,①对。物种丰富,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②对。提供大量的优质硬木不是雨林生态功能强大的表现,③错。维持全球的水循环和水平衡,④对。所以D对。
【14题详解】
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C对。生物残体分解快,植物生长速度快,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是生态功能强的表现,A、B、D错。
【15题详解】
热带雨林被毁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快速增长和生活贫困,A对。人口增长快,生活贫困,为解决粮食或能源问题,只能卖木材。发达国家需要大量木材,历史遗留的迁移农业,热带雨林的土壤贫瘠,不是根本原因,B、C、D错。
扎龙湿地水质清澈、苇草肥美,沼泽湖泊生态保持良好,被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下左图为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位置图,右图为齐齐哈尔年降水量与径流量月分配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下列关于扎龙湿地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②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③气候寒冷,地下水位低 ④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7. 对扎龙湿地进行重点保护的主要目的是( )
A. 涵养水源 B. 调蓄洪水
C. 美化环境 D. 保护生物多样性
18. 扎龙湿地对齐齐哈尔市环境调节能力最强的时期是( )
A. 1月至2月 B. 3月至5月
C. 6月至9月 D. 10月至12月
【答案】16. D 17. D 18. C
【解析】
【16题详解】
由图可知扎龙湿地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有冻土广布,地表水不易下渗,气候寒冷,地下水位较高,①②④正确;地下水位低不易形成湿地,③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7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扎龙湿地生态保护好,被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因此,对扎龙湿地进行重点保护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D正确;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不是主要目的,ABC错误。故选D。
【18题详解】
湿地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的作用,从图中可知齐齐哈尔市6-9月气温最高、降水量最大,因此湿地调节能力最强的时期是6月至9月,C正确,ABD错误。故选C。
读下面“我国某河流流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造成流域内Ⅰ、Ⅱ两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 B. 气温
C. 降水 D. 植被
20. 要合理开发利用该河流的优势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开发Ⅰ区河流侧重修建大型水库以发展旅游业和航运
B. 开发Ⅱ区河流侧重于水力发电和灌溉
C. Ⅱ区河流沿岸应广泛发展茶树种植
D. Ⅰ区河流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应同时进行
【答案】19. A 20. D
【解析】
【19题详解】
根据图例,Ⅰ区域是山区,Ⅱ区域是平原,读图是解题关键。根据图例,Ⅰ区域是山区,Ⅱ区域是平原,读图,图中两区域最明显的差异是Ⅰ区域的河道较直,Ⅱ区域的河道弯曲很多。因为Ⅰ区域位于山区,水流快,泥沙沉积少,河道较直。Ⅱ区位于平原地区,水流慢,泥沙沉积多,导致河道弯曲。所以区域差异主要因素是地形,A对。同一区域气温、降水差异不大,B、C错误;植被是区域差异的表现,不是因素,D错。故选A。
【20题详解】
Ⅰ区位于山区,河流侧重修建大型水库和发展生态旅游业,不适合发展航运,A错误;
Ⅱ区位于平原,河流落差小,不适宜发展水力发电,B错误;
茶树是亚热带经济作物,图示区域无法判断所处的温度带;适合在丘陵山区种植,Ⅱ区位于平原,不适合种植,C错误;
Ⅰ区河流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应同时进行,D正确。
故选D。
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起于阿姆河右岸的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边境,经乌兹别克斯坦中部和哈萨克斯坦南部,从阿拉山口进入中国,成为“西气东输二线”,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南至广州,东达上海,总投资约1420亿元,西段于2009年12月31日16时建成投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我国实行能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不包括( )
A. 我国能源地区分布不均
B. 各地区经济水平差异导致对能源的需求不均
C. 实现供给与需求的链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D. 管道是流体的最佳运输方式
22. 西气东输二线管道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的意义有( )
①保障中国能源安全,推动国际能源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②满足北疆地区对天然气的巨大需求
③促进我国实施节能减排,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④两国管线工程对接可以确保中亚地区的能源供应安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21. D 22. B
【解析】
【21题详解】
A.我国能源地区分布不均,消费地和能源分布区不匹配,A是原因之一;
B.各地区经济水平差异导致对能源的需求不均,西部能源丰富,经济落后,消费量小,东部相反,B是原因之一;
C.实现供给与需求的链接,促进东西部区域协调发展,C是原因之一;
D.能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原因能源供需矛盾突出,西电东送、北煤南运不用管道运输,D不是能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故选D。
【22题详解】
西气东输二线管道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利于利用中亚天然气,保障中国能源安全,推动国际能源合作,实现互利共赢,①正确;满足东部地区对天然气的巨大需求,②错误;进口天然气可以提高天然气利用比例,促进我国实施节能减排,优化能源消费结构,③正确;两国管线工程对接可以确保中国的能源供应安全、将中亚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④错误。①③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下图为洞庭湖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3. 引起洞庭湖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上游地区植树造林 B. 过度开采地下水
C. 围湖造田 D. 长江干流水量减少
24. 洞庭湖面积的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B. 生物多样性减少
C. 旱涝灾害发生频率降低 D. 气候由暖干变为冷湿
【答案】23. C 24. B
【解析】
【23题详解】
洞庭湖面积的减小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有关。出于对粮食和生活能源的需求,人们山地开荒、伐木取薪,对植被造成了严重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湖泊淤积,水面变小。同时,人们围湖造田,围湖建垸,导致湖面减小。故选C。
【24题详解】
洞庭湖萎缩,会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增强,A错。生物多样性减少,B对。旱涝灾害发生频率增加,C错。气候由暖湿变为冷干,D错。故选B。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出现新的特点:一方面,制造业的“西进运动”渐成燎原之势;另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机器代人的情况突出,有的工厂已实现关灯生产。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5. 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逐渐失去的区位优势主要是( )
A. 劳动力成本 B. 能源资源
C. 环境承载力 D. 市场需求
26. 东部沿海地区工厂使用机器人的影响是( )
①加速工厂向中西部转移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降低对工人的素质要求 ④减缓企业用工荒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25. A 26. B
【解析】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以及材料信息的获取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以及对产业发展的影响,需要抓住材料中关键信息,结合到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25题详解】
东部地区劳动力价格不断上升,劳动力成本增加,制造业逐渐失去原有的区位优势,A正确。东部地区本来就没有能源资源优势,B错误。东部地区的环境承载力和市场需求量仍然比较大,C、D错误。故选A。
【26题详解】
东部沿海地区工厂使用机器人可以24小时工作,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劳动力的数量,减缓企业用工荒,B正确;东部沿海地区工厂使用机器人解决工厂用工问题,减少工厂向中西部转移,但是对工人的素质要求较高,A、C、D错误。故选B。
读金沙江下游梯级开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金沙江干流适于水电梯级开发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 )
A. 华中、华东地区能源短缺,电力缺口大 B. 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C. 径流量丰富,且季节变化大 D. 地质条件稳定,适于建坝
28. 水库建设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可能有( )
①库区及周边地区云量增多、湿度增加
②上、下游间物种交流受到阻隔
③流速减缓造成水质下降,河口三角洲面积萎缩
④引发旱涝灾害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27. B 28. B
【解析】
【27题详解】
金沙江下游段落差大,这里地处我国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适于水电梯级开发,故B正确。A项为社会经济因素;C项径流季节变化大不是水库建设的有利条件,且径流并不丰富;金沙江地处横断山区,地质条件不稳定。故A、C、D错误。所以选B。
【28题详解】
水库建设可使库区及周围地区云量增多、湿度增加,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是有益影响;水库建设也使上、下游间物种因大坝的出现交流受到阻隔,影响河流的生态系统,是不利影响;水库建设使下游河道流速减缓造成水质下降,河口三角洲面积萎缩 ;水库建设不会引发旱涝灾害。故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河南省有近1亿人口,但该省2011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仅占全国的5.8%。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当地政府向富士康公司提供了更为优惠的土地、税收政策和用工条件。据此并根据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29. 根据材料和图中信息可以推断,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应该提供( )
①优惠的政策 ②丰富的人力资源
③广阔的市场 ④雄厚的科技力量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0. 富士康公司在河南设厂,将会( )
A. 改善当地环境 B. 导致大量农民失业
C. 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D. 吸引大量人口外迁
【答案】29. A 30. C
【解析】
【29题详解】
根据图中漫画可知,该地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政府为其提供了优惠的政策,故①对;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河南省人口较多,能提供大量的人力资源,故②对。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科技水平较低,故④错;材料和图中不能反映错市场广阔,故③错;选A。
【30题详解】
富士康在河南设厂,可以为大量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导致外出打工的人减少,到该省城市地区打工的人较多,导致城市人口增加,促进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不能改善当地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当地环境产生影响。
二、非选择题
31.下图为“我国沙漠化土地及沙漠化快的地区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地区降水稀少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资料分析,②地区荒漠化速度快的人为原因有哪些?
(3)要遏制这一地区的荒漠化进程,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答案】(1)深居内陆、地形阻挡
(2)人口剧增,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等不合理的经济行为。
(3)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退耕还牧、合理放牧;建立防护林体系等。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1)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原因从海陆位置及地形方面分析。①地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有高原山地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故降水少。
(2)内蒙古东部②地区荒漠化人为原因从人口增长、人类活动不当“三过度”方面分析。因人口数量增多,需求增大,所以出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破坏植被,引起沙漠化;因人们意识差,对水资源利用不当,导致荒漠化。
(3)针对荒漠化的原因,分析具体措施。因此要合理利用水资源;因风沙大,所以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因过度开垦、放牧,所以要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因过度樵采,所以要采取多种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因人口增长是根本,所以要控制人口增长。
32.阅读材料及图片,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东南部,气候温暖湿润,山青水秀,森林繁茂。19世纪后期起,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发利用程度加大(左图),致使环境恶化,水旱灾害频发。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到20世纪30年代初,该流域人均年收入只及美国平均水平的45% 。1933年以后,在田纳西河管理局的统一协调和严格管理下,实施了以治理田纳西河为核心的流域综合整治和开发(右图),取得了全流域水电、火电、核电并网供电,合理利用土地,治理污染,改善水质,发展旅游业等一系列效益。到20世纪80年代,该流域人均年收入已达到全美国的平均水平。
(1)根据左图,说明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利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2)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二级支流,根据右图中河流的流向,判断流域地势特点。
(3)田纳西河确定以水资源综合开发为核心,实行梯级开发,建造水电站。除防洪外,水资源综合开发还具备哪些效益?
【答案】(1)扩大种植面积、开矿乱开滥采矿产,导致森林砍伐、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加重);大量排放含SO2的废气,不仅污染大气,还会形成酸雨污染土壤和水体,影响生物生长。
(2)东高西低
(3)航运 发电 灌溉 旅游 养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河流的开发与治理,意在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基础性较强,难度不大。
(1)根据图a中田纳西河流域的早期开发利用方式,分析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分析影响时,要从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环境污染等几个方面进行。图a中扩大种植面积、高强度利用耕地、乱开滥采,导致森林砍伐、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加重;炼钢排放出大量SO2,形成酸雨污染土壤和水体,影响生产、生活。
(2)流域地势特点主要从河流流向角度分析判断。读图可知,图中河流自东向西流动,所以地势东高西低。
(3)本题主要考查河流的综合效益,除防洪以外,水资源综合开发还具有航运、发电、灌溉、养殖、旅游等效益。开发利用水资源要兼顾防洪、除涝、 供水、灌溉、水力发电、水运、竹木流放、水产、水上娱乐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需要,但要根据具体情况,对其中一种或数种有所侧重。
33.下图是“我国资源调配示意,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代表我国的三大资源调配工程,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_________工程,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_________工程。 (填字母)
(2)请说出图中A工程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
(3)简析图中B线调运的能源在这一区域十分丰富的原因。
【答案】(1)A C
(2)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 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环境保护。
(3)①降水多,河流水量大②落差大,水流急。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1)读图分析可知,A为西气东输工程,B为西电东送工程,C为南水北调工程,三大资源调配工程中,西气东输工程地跨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西电东送工程所经地区全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南水北调工程沿线跨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因此西气东输工程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
(2)A工程输与西气东输工程,本题主要考查西气东输工程对输入地的影响。经济方面主要有缓解东部发达地区能源紧张的局面,保证东部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环境保护方面主要有优化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
(3)B属于西电东送的南部通道,该区域主要将珠江上游的红水河、南、北盘江河段的水电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东部地区。珠江上游地区,地势崎岖,河流的落差较大;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河流水量大,因此水能资源丰富。
34.读“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空间布局示意图”、“长江三角洲的地理条件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1:皖江城市带作为安徽发展的精华区域,全面融入长三角经济带的发展分工。
资料2:农业社会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曾是我国主要的粮仓。而如今,其“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
(1)农业社会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曾是我国主要粮仓的主要自然区位条件有哪些?
(2)皖江城市带得以全面融入长三角经济带的发展分工,是由于该区域具有哪些优势条件?
(3)简述产业转移对皖江地区可能产生的影响。
【答案】(1)雨热同期 水源充足(或地形平坦等)
(2)地理位置邻近、水陆运输便利、劳动力成本较低(或土地租金较低、政策支持等)。
(3)从利弊两方面作答,答案合理即可得分。
如: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等。
弊——可能加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可能增加社会治安压力等。
【解析】本题以皖江城市带为背景,考查产业转移的条件,考查产业转移对区域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农业社会时期,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条件是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长江中下游平原曾是我国主要粮仓,因为其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且灌溉水源充足,平原地形,地形平坦等。
(2)据图可知,长江经过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长江号称我国“黄金水道”,皖江城市带和长三角经济带地理位置临近,水陆运输便利;地处我国中部经济地带,劳动力成本较低,土地租金较低,生产成本低,有政策支持,因此承接了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
(3)产业转移对皖江地区可能产生的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当今产业转移中迁出产业多为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皖江地区为产业迁入区,产业迁入可促进当地工业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产业分工和合作;工业化有可可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迁入可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影响劳动力就业空间分布。不利影响应从生态、社会方面考虑。产业迁入可能加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可能增加社会治安压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