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湖南省衡阳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重点班10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湖南省衡阳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重点班
10月月考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计50分)
南斯拉夫萨瓦河畔有一个农场,一进农场门,映入眼帘的是面积不大的耕地,荡漾着碧波的鱼池,令人悦目的森林,牛羊成群的牧场以及各种各样的加工厂,他们相辅相成,互为利用。农田为畜牧业提供饲料,牲畜为农田提供粪肥,森林能保持水土,河池能润泽草木。据此回答下列各小题。
1. 这个农场的农业是( )
A. 能量密集型农业 B. 生态农业
C. 外向型农业 D. 传统的自然农业
2. 你认为在这个特殊的农场中,解决农民生活燃料的最合理的措施是 ( )
A. 从农场外购进煤和石油 B. 砍伐森林,利用农作物秸秆
C. 建立火力发电厂 D. 利用牧畜粪便、植物枯枝落叶等制取沼气
3. 下列与该农业地域类型相似的农业区是( )
A. 亚洲的水稻种植业 B. 澳大利亚的小麦一牧羊带
C. 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区 D. 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
【答案】1. B 2. D 3. B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及农业地域类型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1题详解】
由材料“种植业与畜牧业相辅相成,互为利用,农田为畜牧业提供饲料,牲畜为农田提供粪肥,森林能保持水土,河池能润泽草木”,判断为生态农业。故答案选B。
【2题详解】
农场中,有丰富的牧畜粪便、植物枯枝落叶,可利用这些原料,生产沼气,既减少了废弃物,且沼气清洁无污染,还减少了对植被的破坏,利于保护环境。故答案选D项。从农场外购进煤和石油、建立火力发电厂会导致大气污染,A、C错;砍伐森林会加剧水土流失,利用农作物秸秆直接燃烧会加剧大气污染,B错,故选D。
【3题详解】
该农场种植业与养殖业相辅相成,判断为混合农业,故与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的农业地域类型一致。亚洲的水稻种植业、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都属于种植业,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属于畜牧业。故答案选B项。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地处天山东段博格达峰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农业种植面积达20万亩,农业资源丰富。奇台县旱作农业系统是天山北麓“靠天收”农业生产的典型,以旱作种植为主,涉及林业、畜牧和副业等农业类型。近年来,奇台县先后被确定为全国优质大麦、小麦之乡。下图为奇台县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 奇台县发展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 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 B. 降水丰富,灌溉水源充足
C. 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D. 地处背风坡,流沙侵蚀少
5. 当地农事最繁忙的时段是( )
A. 2-4月 B. 5-9月
C. 9-12月 D. 12月-次年2月
6. 奇台县为改善农业“靠天收”的状况,可采取的措施是( )
A. 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B. 开垦荒地,扩大作物种植面积
C. 兴修水库,改善灌溉条件 D. 调整农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
【答案】4. C 5. B 6. D
【解析】
【4题详解】
A. 该地主要以荒漠土为主,土壤干燥,有机质含量低,A不对。
B. 该地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水源是该地的限制性因素,B不对。
C. 该地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因此作物能积累更多的养分,作物品质好,C对。
D. 该地位于天山北坡,是迎风坡,D不对。
故选C。
【5题详解】
根据材料,奇台县旱作农业系统是天山北麓“靠天收”农业生产的典型,该地的水源主要来自于高山冰川融水;当地纬度高,气温低,因此多种植春小麦等。
A. 2-4月为当地冬春季节,冰川融化少,气温低,土壤难以解冻,不是农事活动繁忙季节,A不对。
B. 5-9月为春季末期和夏季、秋初,春季作物开始播种,秋季收获,中间夏季冰川融水较多时进行田间管理,因此是最繁忙的季节,B对。
C. 9-12月为当地的秋季和冬季,当地纬度较高,在秋季作物收获后,农事繁忙程度减轻,C不对。
D. 12月一次年2月为当地冬季,基本上没有繁忙的农事活动,D不对。
故选B。
【6题详解】
A.当地主要问题是水资源短缺,不是水土流失,A不对。
B.盲目开垦荒地,扩大作物种植面积会加大当地的水资源短缺情况,B不对。
C.该地降水少,兴修水库是用来改变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因此此措施无法改变当地的水资源问题,C不对。
D. 调整农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可以减少水资源的利用量,从而缓解当地的水资源问题,D对。
故选D。
现在东莞有3 000多家电脑外围设备生产企业,已有“北中关村,南东莞”之说。阅读材料,结合图,回答下面小题。
7. 外商在东莞大量投资电脑外围设备生产企业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东莞靠近香港,海洋运输便利 B. 东莞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C. 东莞经济发达,电脑消费市场广阔 D. 东莞环境优美,科技水平高
8. 关于珠江三角洲工业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资源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
B. 原料导向型→劳动力导向型→技术导向型
C. 轻度污染工业→中度污染工业→重度污染工业
D. 工业分散→工业集聚→工业分散
【答案】7. B 8. B
【解析】
【7题详解】
电脑外围设备生产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影响其发展的主导因素是劳动力,从材料可知,东莞外来人口约200万,超过本地人口,可见劳动力丰富。所以外商在东莞大量投资电脑外围设备生产企业的最主要原因是东莞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电脑外围设备生产运输量不是很大,海洋运输不是主导因素;当地消费市场有限;不需要很高技术。故选B。
【8题详解】
从珠江三角洲工业结构变化趋势示意图看珠江三角洲工业变化,制造业、罐头、食品业基本属原料导向型,服装等基本属劳动力导向型,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属技术导向型。故选B。
中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宣告“一带一路”战略进入了全面推进阶段。下图一带一路战略构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 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首先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 )
①互联互通能力不足 ②大部分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缺乏
③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陈旧 ④各国地理环境的差异显著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0. 在“一带一路”区域合作中,中国的优势条件包括( )
①处于中心位置,地理位置优越 ②工业加工能力强
③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强 ④科技实力雄厚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9. A 10. C
【解析】本题组以一带一路战略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中国优势条件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9题详解】
“一带一路”联系国家多,范围广,但受地域范围及交通影响,有些国家互联互通能力不足,这是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①符合题意;“一带一路”涉及的国家中,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较差,资金、技术不足,这是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②符合题意;“一带一路”涉及的国家中,发达国家基础设施完善,③不符合题意;各国地理环境差异显著,这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④不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判断,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B、C、D。
【10题详解】
中国地处“一带一路”东部,不处于中心位置,①不符合题意;中国劳动力丰富,加工历史悠久,被称为世界加工厂,工业加工能力强,②符合题意;中国在世界上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占领先地位,且“一带一路”国家中,很多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都有中国参与,③符合题意;中国为发展中国家,科技力量相对较弱,④不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判断,C符合题意,排除A、B、D。
扎龙湿地水质清澈、苇草肥美,沼泽湖泊生态环境保持良好,被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左图为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位置图,下图为齐齐哈尔年降水量与径流量月分配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1. 下列关于扎龙湿地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②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③气候寒冷,地下水位低 ④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
A. ① ② ③ B. ② ③ ④
C. ① ③ ④ D. ① ② ④
12. 扎龙湿地对齐齐哈尔市环境调节能力最强时期是( )
A. 1月至2月 B. 3月至5月
C. 6月至9月 D. 10月至12月
【答案】11. D 12. C
【解析】本题组以东北扎龙湿地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湿地成因、湿地功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
【11题详解】
扎龙湿地位于我国东北平原地区,地势低平,地表水流动速度较慢,排水不畅,地表容易积水形成湿地,①正确。图中显示,扎龙湿地位于45°N以北,纬度高,平均气温较低,导致蒸发较弱,加上夏季降水较多,地表水较丰富,容易形成湿地,②正确。当地平均气温不高,但夏季暖热,且地势低平,地下水位较高;如果地下水位低,地表水容易下渗,不易形成湿地,③错误。纬度较高,冬季较长,地下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容易形成湿地,④正确。综合上述判断,D正确,排除A、B、C。
【12题详解】
扎龙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作用,面积越大,调节能力越强。齐齐哈尔年降水量与径流量月分配图显示,齐齐哈尔市在6至9月降水量最大,扎龙湿地流域径流量最大,则扎龙湿地面积最大,水量最大,因此对其调节能力最强,选项C符合题意。图中显示,当地1月至2月、3月至5月、10月至12月降水量较小,河流径流量不大,补给湿地的水量较少,湿地水位较低,调节能力较弱,排除A、B、D。
湿地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同时湿地也有非常重要的经济价值。三江平原有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湿地,有“北大荒”之称。经过多年开垦,“北大荒”已变成“北大仓”。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3. 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 )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环境质量 ②消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
③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④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4. 目前,三江平原还有大片沼泽荒地,但2000年国务院下令停止围垦,其主要原因是( )
A. 我国已加入WTO,可从国际市场大量进口廉价粮食
B. 保护“湿地”,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C. 开展多种经营,发展菱藕等水生植物
D. 煤、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今后应转向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答案】13. D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组合选项可采用排除法解答,湿地能吸收和消纳部分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但不可能是“一切”,②错误;吸收紫外线是臭氧的主要功能,③错误。而湿地具有广阔的水域面积能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涝灾害;且湿地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故能维护生物的多样性。
故选D
【14题详解】
湿地的功能不仅是耕地的后备资源,其强大的生态功能对环境的调节作用更为重要。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地,其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如涵养水源、调节河流径流量、调节局部小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故保护湿地,保护三江平原湿地的生态环境的意义远大于开发为耕地的经济意义,故B正确;ACD选项都是从经济角度分析,不符合题意。故选B。
我国甘肃民勤地区现已成为我国沙尘暴四大沙源地之一。阅读资料回答下题。
15. 石羊河的总体流向是( )
A. 东北流向西南 B. 西南流向东北
C. 西北流向东南 D. 东南流向西北
16. 针对民勤地区日益严重的荒漠化,应采取的可行措施有( )
A. 在山体上撒草木灰,增加融雪量 B. 跨流域调水
C. 培育耐旱作物 D. 提高水价,统一调配流域水资源
【答案】15. B 16. D
【解析】本题组以我国甘肃民勤地区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河流流向判断、荒漠化治理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5题详解】
图中显示,石羊河流域内,西南为高大的祁连山,东北部为地势较低的沙漠地区,因此石羊河由较高的西南流向较低的东北地区,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C、D。
【16题详解】
在山体上撒草木灰,增加融雪量,会造成冰川退化,长时期导致水源枯竭,A不可行。当地附近没有流量丰富的流域,离水源丰富地区过远,跨流域调水成本过高,B不可行。培育耐旱作物,如果不控制种植规模,同样会导致水资源紧张,加剧荒漠化,C不可行。民勤绿洲荒漠化主要是上游过度用水导致,因此要提高水价,促使流域内形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并统筹安排上中下游的水资源利用规模,统一调配流域水资源,从而抑制民勤地区的荒漠化,D符合题意。
该表反映了50年来科尔沁沙地重心移动的情况。据此完成问题。
年份 | 1949 | 1955 | 1960 | 1970 | 1978 | 1985 | 1990 | 1995 |
东经 | 121.97 | 121.93 | 121.94 | 121.88 | 121.86 | 121.75 | 121.80 | 121.71 |
北纬 | 43.57 | 43.51 | 43.54 | 43.59 | 43.63 | 43.80 | 43.68 | 43.84 |
17. 从整体上看,科尔沁沙地重心的移动方向是( )
A. 向西北方向移动 B. 向东北方向移动
C. 向东南方向移动 D. 向西南方向移动
18. 科尔沁沙地原来是科尔沁草原,后来慢慢演变成了沙地。导致科尔沁沙地环境恶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 围湖造田 B. 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C. 植树种草 D. 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生产活动
19. 为了扭转科尔沁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应采取的积极有效措施是( )
A. 开采地下水用以灌溉,变沙地为耕地、草地
B. 在科尔沁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
C. 采取适当方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D. 禁止在当地开展任何经济活动,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答案】17. A 18. D 19. C
【解析】本题考查土地荒漠化。
【17题详解】
结合表格经纬度的变化:从东经121.97→东经121.71,反映向西移;从北纬43.57
→北纬43.84反映向北移。故选A项。
【18题详解】
草原牧区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故选D项。
【19题详解】
针对当地荒漠化扩大的原因,当地适宜采取如退耕还牧,减少单位面积草场载畜
量,合理放牧等措施,以改善生态环境。故C项正确。
水平衡是某个地区在某段时间内,水量收入与水量支出之差,等于储水变化量(收入大于支出为正值,收入小于支出为负值,收入等于支出为零)。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三峡库区流量收支时间变化图
20. 三峡库区水位基本不变的时段是( )
A. 2—5月 B. 4—7月
C. 6—9月 D. 10—12月
21. 三峡水库对鄱阳湖补水量最大的时段是( )
A. 4—7月 B. 7—10月
C. 10—12月 D. 12月—次年4月
22. 每年汛前都要将三峡水库的库容腾空(水位由175米降至145米)的主要目的是( )
A. 增大水库调蓄洪水能力 B. 增大库区水面保障生物繁殖
C. 冲刷沉积于水库的淤泥 D. 确保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用水
【答案】20. C 21. D 22. A
【解析】
【20题详解】
读材料可知,收入大于支出为正值,水位升高,收入小于支出为负值,水位下降,收入等于支出为零,水位基本不变。读图可知,12-6月期间入库水量小于出库水量,水位下降,6-9月入库与出库水量持平,水位最低,且没有变化。10-12月入库水量大于出库水量,库区水位升高,故选C。
【21题详解】
每年1月至次年4月,鄱阳湖地区正处于枯水期;此时三峡水库的补水为鄱阳湖区的居民和工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故选D。
【22题详解】
在洪水来临之前腾空库容是为了迎接汛期大洪水,增大三峡水库的调蓄能力,确保长江荆江河段和洞庭湖(或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安全,故选A。
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3. 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共同成因是( )
①石灰岩广布,土壤发育浅薄 ②植被破坏
③土质疏松 ④夏季降水集中且强度大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
24. 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地区南方少、北方多的主要原因是( )
A. 北方平原面积比南方多
B. 北方不合理的灌溉和春季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C. 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
D. 人类大量开垦湿地
【答案】23. B 24. B
【解析】
【23题详解】
黄土高原上没有大量石灰岩;云贵高原上是酸性土壤,较粘,不会像黄土高原上的黄土一样土质疏松,所以①③错,②④正确。故选B。
【24题详解】
土壤次生盐渍化,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但必须具有地下水位高、蒸发旺盛等气候条件。我国北方地区春旱严重,春季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再加上不合理的灌溉活动使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土壤中的盐分滞留于地表出现盐渍化现象。据此分析选B。
二、综合分析题(三小题共50分)
25.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钱开始垦荒,日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病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
【答案】(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
(2)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虫害生存和繁殖
(3)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
(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
【解析】考查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可持续发展。
(1)因环境质量的优劣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联系该地人类活动区去分析,因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因地广人稀,经济发展水平低,所以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因此环境优。
(2)病虫害与环境关系密切,所以从环境因素分析对病虫害的影响。建三江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导致病虫害少;夏季气温日较差大,夜晚温度低,不利于虫害生存和繁殖。所以病虫害少。
(3)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该地土壤肥沃,肥力高,使用化肥少;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化肥的使用效率高,导致化肥使用量少。
(4)“中国绿色米都”中的“绿色”主要指生产的水稻无污染,“米都”主要指生产规模大,产量高。联系该地水稻的生产条件分析,该城市环境质量优良,对水稻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使水稻绿色无污染;该地水稻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所以才能称为“米都”。
26.读珠江流域图和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林木茂盛,地表崎岖,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政府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
(1)说明红水河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
(2)简述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影响。
(3)从图形和材料中找出三条相关信息,分别对应分析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水电除外)。
【答案】(1)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径流量大;地形崎岖,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2)满足珠江三角洲地区用电需求的增长,改变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入海泥沙减少,珠江三角洲地区泥沙淤积减慢,成侵蚀后退;提高珠江三角洲地区防洪、抗旱能力。
(3)位于西江上游,山岭连绵,地表崎岖——发展旅游业;水力资源、有色金属丰富——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位于亚热带地区,山岭连绵,林木茂盛——发展木材加工和制药业;河流梯级开发,淡水资源丰富——发展水产养殖
【解析】本大题以珠江西江上游红水河为背景,设置三道小题,涉及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水电开发对输入地区的影响、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
(1)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一般从水量和落差两方面进行分析。红水河上游流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气候湿润,河流径流量大;红水河河段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故红水河水力资源丰富。
(2)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影响应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向进行分析叙述。有利影响主要从能源、生态、自然灾害等方面分析,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获得的电能主要输往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较发达,但常规能源短缺,故可以缓解能源紧张状况;珠三角直接用电能作为能源,可以减少对煤炭的直接利用,优化了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质量;红水河的梯级开发形成的水库,可以调节珠江三角洲的径流变化,起到防洪抗旱作用,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不利影响主要从生态方面分析,梯级开发的水库会大量拦蓄泥沙,导致珠江入海口的含沙量减少,珠江三角洲出现淤积减慢或侵蚀后退。
(3)红水河流域具有多种资源优势,因此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应从其优势资源出发来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红水河附近有丰富的锰矿、锡矿,可以利用水能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红水河流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森林丰富,药材众多,可以利用水能发展木材加工和制药工业。梯级开发形成多个水库,可以利用水库空间发展水产养殖。红水河流域,地形、河流景观独特,旅游资源丰富,可以发展旅游业。
2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作为中部地区的山西省,其战略目标定位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建设成为国家的能源重化工业基地。
(1)为了加快该地区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地方政府提出了两套方案(如图)。你认为哪套方案的经济效益更高?请说明理由。
(2)山西省除了通过铁路、公路等直接向外运煤外,还积极建设坑口电站,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如果从当地环境效益考虑,你认为输煤好还是输电好?请说明理由。
(3)发挥山西省煤炭资源优势,把该省建设成为我国重要能源基地的措施有哪些?
【答案】(1)方案②。理由:产业结构多元化,产业链长,附加值高,资源综合利用程度高。
(2)输煤好。理由:输煤可以减少因发电带来的环境污染,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3)扩大煤炭开采量,提高晋煤外运能力,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解析】本大题级以山西经济结构调整为背景,设置三道小题,涉及评价经济结构调整方案、能源输出方式评价、建设能源基地的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据图产业链可知,方案②中有冶金工业、电力工业、煤化工业,产业结构相对多元化;产业链较长,产业链越长,越往产业链后端,往往附加值越高;煤炭开采的产品通过多类工业综合利用,导致资源综合利用程度高,经济效益更高,因此方案②经济效益更高。而方案①产业链短,仅仅是利用煤炭发电和燃料运输,资源利用程度低,经济效益不高。
(2)本题的关键要求是“从当地环境效益考虑”。向外输送煤炭,煤炭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均输入地,而向外输电,燃烧煤炭转化为电能,污染物均排放在输出地,且还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造成水资源紧张,因此从当地环境效益考虑,输煤更好。
(3)发挥山西的资源优势,把该省建设成为我国重要能源基地的措施应加大能源开发、加大能源输出工程和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向进行分析。为了为全国提高更多的能源,因此要合理扩大煤炭开采量;通过建设晋煤外运铁路通道、完善西电东送北通道、建设山西煤液化工程等措施,提高晋煤外运能力;为了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加强煤炭加工转换技术的研究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