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化学】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转段(期末考试)考试(解析版)
展开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转段(期末考试)考试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I-127
第Ⅰ卷 (共42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我国毛笔的制作技艺属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传古人制作该毛笔的过程为“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外衣)”,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枯木的主要成分蛋白质
B. 鹿毛、羊毛均只含有C、H、O三种元素
C. 枯木、鹿毛的主要成分互为同分异构体
D. 采用灼烧法可以区分枯木、毛笔的“外衣”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枯木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纤维,故A错误;
B.鹿毛、羊毛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含有C、H、O三种元素,还含有N元素,故B错误;
C.枯木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纤维,鹿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它们的分子式不相同,不属于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
D.区分蛋白质和化学纤维一般可以使用灼烧法,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毛笔的“外衣”羊毛,无此现象的是枯木,故D正确;
答案选D。
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太阳能以光和热的形式传送到地面,人们可以直接利用这些光和热
B. 反应热就是化学反应中放出的能量
C. 煤中含有硫元素,大量直接燃烧煤会引起酸雨等环境问题
D. 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多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人们可以直接利用光和热,如太阳能热水器,故A正确;
B.反应过程中吸收和放出的热都是反应热,故B错误;
C.煤中含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引起酸雨等环境问题,故C正确;
D.因为硫固体变为硫蒸气要吸热,所以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多,故D正确;
答案选B。
3.汽油的主要成分为辛烷,25℃、101KPa时,5.7g辛烷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275.9kJ,则辛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A. C8H18(l)+12.5O2(g)=8CO2(g)+9H2O(l) △H=-5518 kJ/mol
B. 2C8H18(l)+25O2(g)=16CO2(g)+18H2O(l) △H=-5518 kJ/mol
C. C8H18(l)+12.5O2(g)=8CO2(g)+9H2O(l) △H=+5518 kJ/mol
D. C8H18(l)+12.5O2(g)=8CO2(g)+9H2O(g) △H=-5518 kJ/mol
【答案】A
【解析】
【详解】在25℃时,101kPa下,5.7g辛烷的物质的量,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275.9 kJ的热量,则1mol辛烷即114g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5518 kJ的热量,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及反应热写出其热化学反应方程式,C8H18(l)+12.5O2(g)=8CO2(g)+9H2O(l) △H=-5518 kJ/mol,答案选A。
4.已知反应A2(s)+2B2(g) ⇌2AB2(g) Δ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加,逆反应速率减小
B. 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重新达平衡时,平衡常数不发生变化
C. 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D. 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A.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故A错误;
B.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压强的改变不影响平衡常数,故B错误;
C.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故C正确;
D.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反应左右两边气体的体积不变,减小压强平衡不移动,故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A2的状态是固态,固体在反应体系不占体积,考虑体积变化时,不考虑A,这个反应体系的左右两边气体的体积不变。
5.一定量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 )
①NaOH固体 ②KNO3溶液 ③水 ④CH3COONa固体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加入NaOH固体,与盐酸反应,酸减少生成氢气减少,故不符合;
②加KNO3溶液,铁与H+、NO3-反应不生成氢气,则生成氢气的总量减少,故不符合;
③加水,氢离子浓度减小,所以与铁反应的速率减慢,同时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不变,则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故符合;
④加入CH3COONa固体,与盐酸反应生成醋酸,溶液中已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减小,但物质的量不变,则减缓反应速率,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故符合;
综上③④,符合题意;
本题答案选D。
6.常温下,关于pH相同的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NaOH)>c(NH3·H2O)
B. c()=c(Na+)=c(OH-)
C. 两种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D. 等体积的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完全中和时,消耗的盐酸体积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NH3·H2O是弱电解质,pH相同的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c(NH3·H2O)>c(NaOH),故A错误;
B.氨水中存在一水合氨和水的电离平衡,故溶液中的离子有氢离子、氢氧根和铵根离子,根据电荷守恒可有:c(OH-)=c()+c(H+),同理,在NaOH溶液中:c(OH-)=c(Na+)+c(H+),又因为两溶液pH相同,故c()=c(Na+)<c(OH-),故B错误;
C.pH相同的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水电离的H+浓度相同,两种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故C正确;
D.NH3·H2O是弱电解质,电离程度小,浓度大,等体积的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完全中和时,氨水所消耗的盐酸体积多,故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pH相同的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氨水的浓度大,为易错点。
7.下列有关的叙述合理的是( )
A. 铜的精炼工业和电镀铜工业,均可采用CuSO4溶液做电解质溶液
B. 明矾可用于自来水净化和杀菌消毒
C. 水库的钢闸门与电源负极相连以防止其生锈,该法即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D. 测定醋酸钠溶液pH的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
【答案】A
【解析】
【详解】A.铜的精炼工业和电镀铜工业上,铜均需做阳极失电子变为Cu2+进入电解质溶液,Cu2+再在阴极上得到电子析出,故电解质溶液均选用含铜离子的溶液,均可以用CuSO4溶液,故A正确;
B.明矾的净水原理是利用铝离子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的吸附性,不能用于杀菌消毒,故B错误;
C.水库的钢闸门与电源负极相连以防止其生锈,此时铁作阴极,该法为外接电源的阴极保护法,故C错误;
D.测定醋酸钠溶液pH的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pH试纸上,不能将pH试纸润湿,会稀释醋酸溶液,使pH增大,测量数据有误差,故D错误;
答案选A。
8.下列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A. 乙烷分子的最简式: CH3 B. 醋酸的结构式:CH3COOH
C. CCl4的球棍模型: D. 羟基的电子式: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乙烷的分子式为C2H6,最简式为有机物中各种原子的个数最简比,故乙烷分子的最简式为:CH3,故A正确;
B.醋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OOH,将所有共价键用短线表示即为醋酸的结构式,醋酸正确的结构式为:,故B错误;
C.CCl4的球棍模型为,为CCl4的比例模型,故C错误;
D.羟基的电子式:,故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氢氧根离子的电子式和羟基电子式的区别是:羟基是带一个自由电子而不带电的基团,氢氧根是得到电子的带负电的离子,学生容易混淆。
9.下列各种物质中,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的是( )
A. 乙烯、乙炔 B. 1-己烯、苯乙烯
C. 苯、环己烷 D. 乙苯、苯甲酸
【答案】D
【解析】
【详解】A.乙烯中含碳碳双键、乙炔含碳碳三键,都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溶液都褪色,不能鉴别,A错误;
B. 1-己烯、苯乙烯中都含有碳碳双键,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鉴别,B错误;
C. 苯、环己烷中都没有碳碳双键,都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鉴别,C错误;
D.乙苯是苯的同系物,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溶液褪色,苯甲酸不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溶液不褪色,能鉴别,D正确;
答案选D。
10.Y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由化合物X制得。
下列关于化合物X、Y说法正确的是( )
A. X分子中含有三种官能团
B. X、Y均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C. X、Y分子均能发生氧化、还原、取代反应
D. 1 mol X、Y分别与足量NaOH反应,消耗NaOH的最多量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X分子中含有官能团:碳碳双键、醚键、酯基、羧基共4种官能团,A错误;
B.含有酚羟基的物质才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故X不能,Y能,B错误;
C.X、Y中含有碳碳双键,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也能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即还原反应,X、Y都含有羧基,能与醇类发生取代反应,C正确;
D.X中能与NaOH反应的有酯基和羧基,且酯基水解后生成乙酸和酚羟基,则1molX能消耗3molNaOH,Y中能与NaOH反应的有酚羟基和羧基,则1molX能消耗2molNaOH,则两者消耗的NaOH量不同,D错误;
答案选C。
11.下列实验中,所选装置或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
A. 用图①所示装置可以检验乙炔的生成
B. 用图②所示装置可以分离乙酸乙酯和饱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
C. 用图③所示装置检验苯酚存在
D. 图④滴定管中读数为26.50mL
【答案】B
【解析】
【详解】A.乙炔及混有的硫化氢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检验是否有乙炔的生成,A错误;
B.乙酸乙酯和饱和碳酸钠溶液分层,用分液漏斗可以分离,B正确;
C.应加入饱和溴水来检验苯酚的存在,C错误;
D.滴定管的读数是从上到下增大的,正确读数为25.50mL,D错误;
答案选B。
12.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A. 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
B. 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
C. 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
D. 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溴化铁作催化剂作用下,苯和液溴反应生成无色的溴苯和溴化氢,装置b中四氯化碳的作用是吸收挥发出的苯和溴蒸汽,装置c中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够吸收反应生成的溴化氢气体,倒置漏斗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详解】A项、若关闭K时向烧瓶中加注液体,会使烧瓶中气体压强增大,苯和溴混合液不能顺利流下。打开K,可以平衡气压,便于苯和溴混合液流下,故A正确;
B项、装置b中四氯化碳的作用是吸收挥发出的苯和溴蒸汽,溴溶于四氯化碳使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故B正确;
C项、装置c中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够吸收反应生成的溴化氢气体,故C正确;
D项、反应后得到粗溴苯,向粗溴苯中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洗涤,除去其中溶解的溴,振荡、静置,分层后分液,向有机层中加入适当的干燥剂,然后蒸馏分离出沸点较低的苯,可以得到溴苯,不能用结晶法提纯溴苯,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和评价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实验操作要点,结合物质的性质综合考虑分析是解答关键。
1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糖类、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
②制造婴儿用的一次性纸尿片采用的吸水保水的材料可以是
③石油的分馏、裂化和煤的干馏都是化学变化
④葡萄糖与果糖、淀粉与纤维素均互为同分异构体
⑤淀粉遇碘酒变蓝色,葡萄糖能与新制Cu(OH)2发生反应
⑥塑料、橡胶和纤维都是合成高分子材料
⑦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CuSO4溶液,出现沉淀,加水沉淀溶解
⑧将溴丙烷与NaOH溶液混合共热, 再滴加硝酸银溶液有沉淀生成,可证明溴丙烷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A. ①⑤⑦ B. ②⑤ C. ③④⑥ D. ②⑥⑧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①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糖类中单糖不能水解,故①错误;
②一次性纸尿片能吸水保水的主要原因是水能溶解在材料当中(水少材料多时),反之材料能溶解在水中(材料少水多时),大多数有机物是难溶于水的,但多元醇却易溶于水,如丙三醇,(聚乙烯醇)是一种多元醇,且C与-OH之比仅2:1,分子具有一定极性易溶于水,故②正确;
③石油的分馏为物理变化、而裂化和煤的干馏都是化学变化,故③错误;
④葡萄糖和果糖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属于同分异构体,淀粉和纤维素的聚合度n不同,不属于同分异构体,故④错误;
⑤淀粉遇碘酒变蓝色,葡萄糖含有醛基,可与氢氧化铜浊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⑤正确;
⑥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都为高聚物,为合成高分子材料,纤维有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天然纤维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天然橡胶也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⑥错误;
⑦盐析为可逆过程,则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CuSO4溶液,蛋白质变性,加水不再溶解,故⑦错误;
⑧NaOH能与AgNO3反应,因此需要先加稀硝酸,除去多余的NaOH,再加入AgNO3溶液,若有淡黄色沉淀产生,则证明溴丙烷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⑧错误;
故正确的有②⑤,答案选B。
1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
A. 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屠呦呦女士用乙醚从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该技术应用了萃取原理
B. 研究发现DHA是生成大脑细胞的物质基础,鱼油中含有DH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与乙酸互为同系物
C. 医用酒精可以消毒,是由于酒精能够与细菌、病毒中的蛋白体发生氧化反应
D. 提纯粗苯甲酸的实验中,加热溶解后,除去不溶性杂质时采用充分冷却后过滤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利用乙醚从黄花蒿中提取出青蒿素,因青蒿素易溶于乙醚,不易溶于水,为萃取原理,A正确;
B. DHA(二十二碳六烯酸)为不饱和羧酸,乙酸为饱和羧酸,结构不相似,不能互为同系物,B错误;
C.酒精消毒原理是使蛋白质变性,C错误;
D. 温度低时苯甲酸溶解度很低,易析出,过滤会使其与不溶性杂质混合滤出导致其损失,则除去不溶性杂质时应趁热过滤,D错误;
答案选A。
第Ⅱ卷(共58分)
15.聚乙烯醇()为常见的滴眼液的主要成分,其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副产物乙酸甲酯。用副产物乙酸甲酯催化醇解反应可制备甲醇和乙酸己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CH3(l)+C6H13OH(l)CH3COOC6H13(l)+CH3OH(l) ΔH。已知:υ正= k正χ(CH3COOCH3)•χ(C6H13OH),υ逆= k逆χ(CH3COOC6H13)•χ(CH3OH),其中υ正、υ逆 为正、逆反应速率,k正、k逆为速率常数,χ为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
(1)反应开始时,己醇和乙酸甲酯按物质的量之比1:1投料,测得348K、343K、338K三个温度下乙酸甲酯转化率(α)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348K指的是曲线_______(填“①”“②”或“③”),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该醇解反应的ΔH_________0(填“>”或“<”)。
(2)338K时,以物质的量分数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Kx=________;A、B、C、D四点中,υ正最大的是_______,υ逆最大的是_______。
(3)343K时,将己醇和乙酸甲酯按物质的量之比1:1、1:2和2:1做为初始投料。则达到平衡后,初始投料比_______时,乙酸甲酯转化率最大。
(4)该醇解反应使用离子交换树脂作催化剂,下列关于该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参与了醇解反应,但并不改变反应历程
b. 使k正和k逆增大相同倍数
c. 降低了醇解反应的活化能
d. 提高乙酸甲酯的平衡转化率
【答案】 (1). ① (2). 因为①反应达平衡的时间短,说明反应速度快,温度高 (3). > (4). 1 (5). A (6). C (7). 2:1 (8). bc
【解析】
【分析】
【详解】(1)通过图像可以发现,随着反应进行乙酸甲酯转化率(α)先上升后不变,当转化率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但三条曲线达到平衡的时间不一样,最快的是①,说明①速率最快,温度最高,且同一时间①的转化率是最高的,说明该反应温度升高向正向进行的程度在增大,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348K指的是曲线①,理由是①反应达平衡的时间短,说明反应速度快,温度高;ΔH>0;
(2) 338K时转化率曲线为③,平衡时乙酸甲酯转化率为50%,己醇和乙酸甲酯按物质的量之比1:1投料,根据反应CH3COOCH3(l)+C6H13OH(l)CH3COOC6H13(l)+CH3OH(l),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物质的量分数相等,Kx=χ(CH3COOC6H13)•χ(CH3OH)/[χ(CH3COOCH3)•χ(C6H13OH)]=1;
A、B、C、D四点中,A、C点的温度高于B、D点,A、B点反应物浓度相等,但大于C、D点,υ正最大的是A,C点转化率最大,得到的生成物浓度最大,υ逆最大的是C;
(3)要提高某一反应物的转化率,可以通过增加其他反应物的浓度来实现,以己醇和乙酸甲酯物质的量之比1:1作为参照,1:2时乙酸甲酯的转化率会降低,2:1时乙酸甲酯的转化率会升高,故2:1时乙酸甲酯转化率最大;
(4)a.催化剂参与了醇解反应,改变反应历程,a错误;
b.催化剂使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的增加,,即使k正和k逆增大相同倍数,b正确;
c.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c正确;
d. 催化剂不会引起平衡的移动,无法提高转化率,d错误;
故正确的为bc。
【点睛】当曲线走势相同时,可通过观察拐点来考虑外界条件的影响,进而进行比较。
16.Na2SO3、NaHSO3、Na2S2O5可用于食品工业的漂白剂、防腐剂、抗氧化剂。已知:1mol•L﹣1Na2SO3溶液的pH≈9;1mol•L﹣1NaHSO3溶液的pH≈5。
(1)NaHSO3溶液的pH≈5的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用语并结合文字说明回答)。
(2)甲同学结合微粒观,应用所学知识,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发现闭合开关后灵敏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则:
①a电极为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
②取少量Na2SO3溶液电极附近的混合液,加入_______,产生白色沉淀,证明产生了。
(3)制备Na2S2O5也可采用三室膜电解技术,装置如图所示,其中SO2碱吸收液中含有NaHSO3和Na2SO3,则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电解后,_____________室的NaHSO3浓度增加。
(4)乙同学测定市面上某干红葡萄酒中Na2S2O5残留量,取50.00 mL葡萄酒样品于锥形瓶中,用装有0.010 mol·L−1碘标准液的________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液10.00 mL。该样品中Na2S2O5的残留量为____________g·L−1(以SO2计)。(已知:)
【答案】 (1). NaHSO3溶液存在⇌H++的电离平衡和+H2O⇌H2SO3+OH-的水解平衡,电离平衡大于水解平衡而显酸性 (2). 正极 (3). Fe3++e-=Fe2+ (4). 足量盐酸和BaCl2溶液 (5). 2H2O-4e-=4H++O2↑ (6). m (7). 酸式 (8). 0.128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比较电离水解程度分析1mol•L﹣1NaHSO3溶液的pH≈5的原因;根据原电池和电解池工作原理判断电极并书写电极反应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得关系式进行相关计算。
【详解】(1)NaHSO3溶液中同时存在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H++、+H2O⇌H2SO3+OH-,且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故显酸性;
(2)指针发生偏转,说明构成了原电池,a电极溶液中Fe3+具有氧化性,得电子,a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b电极溶液中具有还原性,失电子,b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检验选择足量盐酸和BaCl2溶液;
(3)电解池中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阳极区是稀,OH-放电,电极反应式为2H2O-4e-=4H++O2↑,阳极区H+增多,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m室,与Na2SO3反应生成NaHSO3,m室NaHSO3增加,阴极H+放电,OH-增多,与NaHSO3反应生成Na2SO3,n室NaHSO3减少;
(4),具有氧化性,应用酸式滴定管滴加,消耗碘,则,含量为。
【点睛】(3)为电解池,根据电解池原理和放电顺序分析两极产物,在考虑到是工艺中用到了阳离子交换膜,分析两室的进一步反应情况,比较浓度大小。
17.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如图是辣椒素中影响辣椒辣味的活性成分的其中一种分子的结构,其含有的官能团有_______种;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
(2)有机物CH3CH(C2H5)CH(CH3)2的名称是________。
(3)为了测定芳香烃A的结构,做如下实验:
①将9.2g该芳香烃A完全燃烧,生成标况下15.68L CO2和7.2g H2O;
②用质谱仪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得如图所示的质谱图,由图可知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则有机物A的分子式为________。
③用核磁共振氢谱测得该有机物有四个峰,且四个峰面积之比是1∶2∶2∶3,则该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答案】 (1). 4 (2). 醚键、羟基、肽键 (3). 2,3-二甲基戊烷 (4). 92 (5). C7H8 (6). 甲苯
【解析】
【分析】
(1)由结构简式可知,该有机物含有醚键、羟基、肽键和碳碳双键四种官能团;
(2)有机物CH3CH(C2H5)CH(CH3)2属于烷烃,分子中最长碳链有5个碳原子,侧链为2个甲基;
(3)由质谱图可知,芳香烃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2,9.2g,芳香烃A的物质的量为0.1mol,由完全燃烧生成标况下15.68L CO2和7.2g H2O可知,分子中含有的C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7mol,H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0.8mol,则n:n(C):n(H)=0.1:0.7:0.8=1:7:8,则分子式为C7H8。
【详解】(1)由结构简式可知,该有机物含有醚键、羟基、肽键和碳碳双键四种官能团,其中醚键、羟基、肽键属于含氧官能团,故答案:4;醚键、羟基、肽键;
(2)有机物CH3CH(C2H5)CH(CH3)2属于烷烃,分子中最长碳链有5个碳原子,侧链为2个甲基,名称为2,3-二甲基戊烷,故答案为:2,3-二甲基戊烷;
(3)②由质谱图可知,芳香烃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2,9.2g芳香烃A的物质的量为0.1mol,由完全燃烧生成标况下15.68L CO2和7.2g H2O可知,分子中含有的C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7mol,H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0.8mol,则n:n(C):n(H)=0.1:0.7:0.8=1:7:8,则分子式为C7H8,故答案为:92;C7H8;
③由核磁共振氢谱有四个峰,且四个峰的面积之比是1∶2∶2∶3可知,芳香烃A为甲苯,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
18.丙炔酸甲酯(CH≡C-COOCH3 )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沸点为103℃。实验室制备少量丙炔酸甲酯的反应为:CH≡C-COOH+CH3OHCH≡C-COOCH3+H2O。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在反应瓶中加入14 g丙炔酸、50 mL甲醇和2 mL浓硫酸,搅拌加热回流一段时间;
步骤2:蒸出过量的甲醇(装置见图);
步骤3:反应液冷却后,依次用饱和NaCl溶液、5%Na2CO3溶液、水洗涤,分离出有机相;
步骤4:有机相经无水Na2SO4干燥、过滤、蒸馏,得7.56g丙炔酸甲酯。
(1)步骤1中,加入过量甲醇的目的是________。
(2)步骤2中,图中所示的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自来水从________(填“e”或“f”)进入该仪器;加入碎瓷片的目的是________。
(3)步骤3中,用5%Na2CO3溶液洗涤,主要除去的物质是________;分离出有机相的操作名称为________。
(4)步骤4中,蒸馏时不能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是________。
(5)丙炔酸甲酯的产率为________。
【答案】 (1). 作为溶剂、提高丙炔酸的转化率 (2). (直形)冷凝管 (3). f (4). 防止暴沸 (5). 丙炔酸 (6). 分液 (7). 丙炔酸甲酯的沸点比水的高 (8). 45%
【解析】
【详解】(1)甲醇可以溶解丙炔酸,可作为溶剂;该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甲醇为反应物,加入过量的甲醇可提高丙炔酸的转化率;
(2)仪器A为冷凝管或直形冷凝管,加热液体时,应加入碎瓷片,可防止暴沸;
(3)丙炔酸中含有羧基,具有酸性,所以用5%Na2CO3溶液洗涤,主要除去的物质是丙炔酸;生成的丙炔酸甲酯不溶于水,溶液分层,故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有机相;
(4)丙炔酸甲酯的沸点是103℃,水的沸点是100℃,有机物的沸点比水的高,所以蒸馏时不能用水浴加热;
(5)甲醇过量,则理论上生成丙炔酸甲酯的质量为:,丙炔酸甲酯的产率为
。
19.有机物M可由A(C2H4)按如图路线合成:
已知:①RCHO+CH3CHO RCH=CHCHO+H2O;
②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羟基的有机物不稳定,易脱水形成羰基。
③C、F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B中含有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
(2)③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4)G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5)分子式为C9H12且是D的同系物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____种。
(6)参照上述合成路线,设计以C为原料制备高吸水性树脂 的合成路线(无机试剂任选)。________
【答案】 (1). 羟基 (2). 取代 (3). 2CH3CH2OH+O2 2CH3CHO+2H2O (4). (5). 8 (6). CH3CHOCH3CH=CHCHOCH3CH=CHCOOH CH3CH=CHCOONa
【解析】
【分析】
由分子式C2H4可知A为乙烯,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B为C2H5OH,B发生催化氧化生成C,C为CH3CHO;由分子式C7H8可知D为,D与氯气在光照时发生甲基上的取代反应生成E,结合E的分子式可知,E为,E发生水解反应生成F,结合信息②可知,F为;C与F发生信息①中反应生成G,G为,G发生氧化反应,酸化后生成H,H为,H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M,M为,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 B为C2H5OH,含有的官能团是羟基;
(2)根据上述分析,反应③是取代反应;
(3) 反应②为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
(4) 根据上述分析,G为;
(5) D为,分子式为C9H12且是D的同系物,则也为苯的同系物,若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则为正丙基或异丙基共2种同分异构体;若有两个取代取则为一个甲基一个乙基,位置上有邻、间、对位共3种同分异构体;若有三个取代基,为三个甲基,位置上有1,2,3、1,2,4、1,3,5共3种同分异构体;故符合条件的共有2+3+3=8种;
(6)以乙醛为原料制备,需要首先合成CH3CH=CHCOONa,可以由乙醛先在碱性、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CH3CH=CHCHO,然后用银氨溶液氧化得到CH3CH=CHCOOH,再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得到CH3CH=CHCOONa,最后发生加聚反应得到目标物,合成路线为:CH3CHOCH3CH=CHCHOCH3CH=CHCOOHCH3CH=CHCOONa。
20.瑞德西韦在临床上用于对于新冠肺炎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如图是合成该药的中间体M的合成路线。
已知:RCOOHRCOCl
回答下列问题:
(1)A 的名称为________;乳酸生成物质E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
(2)E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________。
(3)反应物质A生成物质B中加入CH3COCl的目的是________。
(4)反应物C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5)符合下列条件的B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种。
①能与FeCl3溶液显色 ②能发生银镜反应
其中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两种的物质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答案】 (1). 苯酚 (2). 取代 (3). 溴原子、羧基 (4). 保护羟基不在苯环上引入硝基时被混酸氧化 (5). +H2O+CH3COOH (6). 13 (7).
【解析】
【分析】
由M的合成路线分析可知,A(C6H6O)与CH3COCl发生取代反应生成B(),则A为,B与浓硫酸浓硝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取代(硝化)反应生成C,C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D;乳酸与Br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E,E与NH3再发生取代反应生成F,F与SOCl2发生已知反应生成,则F为,与发生取代反应生成G;D、G在一定条件下分别取代H中的Cl原子生成中间体M,据此分析解答问题。
【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的结构简式为,其名称为苯酚,乳酸与Br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E,故答案为:苯酚;取代反应;
(2)E的结构简式为,含有的官能团有溴原子和羧基,故答案为:溴原子、羧基;
(3)酚羟基容易被氧化,因此加入CH3COCl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羟基不在苯环上引入硝基时被混酸氧化,故答案为:保护羟基不在苯环上引入硝基时被混酸氧化;
(4)C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CH3COOH,故答案为:+H2O+CH3COOH;
(5)B的结构简式为,其分子式为C8H8O2,其同分异构体中能与FeCl3溶液显色,则含有酚羟基,能发生银镜反应,则含有醛基,满足条件的有两种情况:①苯环上连—OH、—CH2CHO,共有邻间对3种结构;②苯环上连—OH、—CH3、—CHO,共有10种结构,则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共有3+10=13种,其中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两种的物质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13;。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I-127
第Ⅰ卷 (共42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我国毛笔的制作技艺属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传古人制作该毛笔的过程为“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外衣)”,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枯木的主要成分蛋白质
B. 鹿毛、羊毛均只含有C、H、O三种元素
C. 枯木、鹿毛的主要成分互为同分异构体
D. 采用灼烧法可以区分枯木、毛笔的“外衣”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枯木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纤维,故A错误;
B.鹿毛、羊毛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含有C、H、O三种元素,还含有N元素,故B错误;
C.枯木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纤维,鹿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它们的分子式不相同,不属于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
D.区分蛋白质和化学纤维一般可以使用灼烧法,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毛笔的“外衣”羊毛,无此现象的是枯木,故D正确;
答案选D。
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太阳能以光和热的形式传送到地面,人们可以直接利用这些光和热
B. 反应热就是化学反应中放出的能量
C. 煤中含有硫元素,大量直接燃烧煤会引起酸雨等环境问题
D. 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多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人们可以直接利用光和热,如太阳能热水器,故A正确;
B.反应过程中吸收和放出的热都是反应热,故B错误;
C.煤中含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引起酸雨等环境问题,故C正确;
D.因为硫固体变为硫蒸气要吸热,所以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多,故D正确;
答案选B。
3.汽油的主要成分为辛烷,25℃、101KPa时,5.7g辛烷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275.9kJ,则辛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A. C8H18(l)+12.5O2(g)=8CO2(g)+9H2O(l) △H=-5518 kJ/mol
B. 2C8H18(l)+25O2(g)=16CO2(g)+18H2O(l) △H=-5518 kJ/mol
C. C8H18(l)+12.5O2(g)=8CO2(g)+9H2O(l) △H=+5518 kJ/mol
D. C8H18(l)+12.5O2(g)=8CO2(g)+9H2O(g) △H=-5518 kJ/mol
【答案】A
【解析】
【详解】在25℃时,101kPa下,5.7g辛烷的物质的量,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275.9 kJ的热量,则1mol辛烷即114g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5518 kJ的热量,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及反应热写出其热化学反应方程式,C8H18(l)+12.5O2(g)=8CO2(g)+9H2O(l) △H=-5518 kJ/mol,答案选A。
4.已知反应A2(s)+2B2(g) ⇌2AB2(g) Δ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加,逆反应速率减小
B. 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重新达平衡时,平衡常数不发生变化
C. 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D. 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A.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故A错误;
B.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压强的改变不影响平衡常数,故B错误;
C.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故C正确;
D.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反应左右两边气体的体积不变,减小压强平衡不移动,故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A2的状态是固态,固体在反应体系不占体积,考虑体积变化时,不考虑A,这个反应体系的左右两边气体的体积不变。
5.一定量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 )
①NaOH固体 ②KNO3溶液 ③水 ④CH3COONa固体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加入NaOH固体,与盐酸反应,酸减少生成氢气减少,故不符合;
②加KNO3溶液,铁与H+、NO3-反应不生成氢气,则生成氢气的总量减少,故不符合;
③加水,氢离子浓度减小,所以与铁反应的速率减慢,同时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不变,则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故符合;
④加入CH3COONa固体,与盐酸反应生成醋酸,溶液中已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减小,但物质的量不变,则减缓反应速率,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故符合;
综上③④,符合题意;
本题答案选D。
6.常温下,关于pH相同的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NaOH)>c(NH3·H2O)
B. c()=c(Na+)=c(OH-)
C. 两种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D. 等体积的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完全中和时,消耗的盐酸体积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NH3·H2O是弱电解质,pH相同的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c(NH3·H2O)>c(NaOH),故A错误;
B.氨水中存在一水合氨和水的电离平衡,故溶液中的离子有氢离子、氢氧根和铵根离子,根据电荷守恒可有:c(OH-)=c()+c(H+),同理,在NaOH溶液中:c(OH-)=c(Na+)+c(H+),又因为两溶液pH相同,故c()=c(Na+)<c(OH-),故B错误;
C.pH相同的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水电离的H+浓度相同,两种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故C正确;
D.NH3·H2O是弱电解质,电离程度小,浓度大,等体积的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完全中和时,氨水所消耗的盐酸体积多,故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pH相同的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氨水的浓度大,为易错点。
7.下列有关的叙述合理的是( )
A. 铜的精炼工业和电镀铜工业,均可采用CuSO4溶液做电解质溶液
B. 明矾可用于自来水净化和杀菌消毒
C. 水库的钢闸门与电源负极相连以防止其生锈,该法即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D. 测定醋酸钠溶液pH的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
【答案】A
【解析】
【详解】A.铜的精炼工业和电镀铜工业上,铜均需做阳极失电子变为Cu2+进入电解质溶液,Cu2+再在阴极上得到电子析出,故电解质溶液均选用含铜离子的溶液,均可以用CuSO4溶液,故A正确;
B.明矾的净水原理是利用铝离子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的吸附性,不能用于杀菌消毒,故B错误;
C.水库的钢闸门与电源负极相连以防止其生锈,此时铁作阴极,该法为外接电源的阴极保护法,故C错误;
D.测定醋酸钠溶液pH的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pH试纸上,不能将pH试纸润湿,会稀释醋酸溶液,使pH增大,测量数据有误差,故D错误;
答案选A。
8.下列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A. 乙烷分子的最简式: CH3 B. 醋酸的结构式:CH3COOH
C. CCl4的球棍模型: D. 羟基的电子式: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乙烷的分子式为C2H6,最简式为有机物中各种原子的个数最简比,故乙烷分子的最简式为:CH3,故A正确;
B.醋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OOH,将所有共价键用短线表示即为醋酸的结构式,醋酸正确的结构式为:,故B错误;
C.CCl4的球棍模型为,为CCl4的比例模型,故C错误;
D.羟基的电子式:,故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氢氧根离子的电子式和羟基电子式的区别是:羟基是带一个自由电子而不带电的基团,氢氧根是得到电子的带负电的离子,学生容易混淆。
9.下列各种物质中,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的是( )
A. 乙烯、乙炔 B. 1-己烯、苯乙烯
C. 苯、环己烷 D. 乙苯、苯甲酸
【答案】D
【解析】
【详解】A.乙烯中含碳碳双键、乙炔含碳碳三键,都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溶液都褪色,不能鉴别,A错误;
B. 1-己烯、苯乙烯中都含有碳碳双键,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鉴别,B错误;
C. 苯、环己烷中都没有碳碳双键,都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鉴别,C错误;
D.乙苯是苯的同系物,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溶液褪色,苯甲酸不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溶液不褪色,能鉴别,D正确;
答案选D。
10.Y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由化合物X制得。
下列关于化合物X、Y说法正确的是( )
A. X分子中含有三种官能团
B. X、Y均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C. X、Y分子均能发生氧化、还原、取代反应
D. 1 mol X、Y分别与足量NaOH反应,消耗NaOH的最多量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X分子中含有官能团:碳碳双键、醚键、酯基、羧基共4种官能团,A错误;
B.含有酚羟基的物质才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故X不能,Y能,B错误;
C.X、Y中含有碳碳双键,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也能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即还原反应,X、Y都含有羧基,能与醇类发生取代反应,C正确;
D.X中能与NaOH反应的有酯基和羧基,且酯基水解后生成乙酸和酚羟基,则1molX能消耗3molNaOH,Y中能与NaOH反应的有酚羟基和羧基,则1molX能消耗2molNaOH,则两者消耗的NaOH量不同,D错误;
答案选C。
11.下列实验中,所选装置或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
A. 用图①所示装置可以检验乙炔的生成
B. 用图②所示装置可以分离乙酸乙酯和饱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
C. 用图③所示装置检验苯酚存在
D. 图④滴定管中读数为26.50mL
【答案】B
【解析】
【详解】A.乙炔及混有的硫化氢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检验是否有乙炔的生成,A错误;
B.乙酸乙酯和饱和碳酸钠溶液分层,用分液漏斗可以分离,B正确;
C.应加入饱和溴水来检验苯酚的存在,C错误;
D.滴定管的读数是从上到下增大的,正确读数为25.50mL,D错误;
答案选B。
12.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A. 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
B. 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
C. 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
D. 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溴化铁作催化剂作用下,苯和液溴反应生成无色的溴苯和溴化氢,装置b中四氯化碳的作用是吸收挥发出的苯和溴蒸汽,装置c中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够吸收反应生成的溴化氢气体,倒置漏斗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详解】A项、若关闭K时向烧瓶中加注液体,会使烧瓶中气体压强增大,苯和溴混合液不能顺利流下。打开K,可以平衡气压,便于苯和溴混合液流下,故A正确;
B项、装置b中四氯化碳的作用是吸收挥发出的苯和溴蒸汽,溴溶于四氯化碳使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故B正确;
C项、装置c中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够吸收反应生成的溴化氢气体,故C正确;
D项、反应后得到粗溴苯,向粗溴苯中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洗涤,除去其中溶解的溴,振荡、静置,分层后分液,向有机层中加入适当的干燥剂,然后蒸馏分离出沸点较低的苯,可以得到溴苯,不能用结晶法提纯溴苯,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和评价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实验操作要点,结合物质的性质综合考虑分析是解答关键。
1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糖类、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
②制造婴儿用的一次性纸尿片采用的吸水保水的材料可以是
③石油的分馏、裂化和煤的干馏都是化学变化
④葡萄糖与果糖、淀粉与纤维素均互为同分异构体
⑤淀粉遇碘酒变蓝色,葡萄糖能与新制Cu(OH)2发生反应
⑥塑料、橡胶和纤维都是合成高分子材料
⑦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CuSO4溶液,出现沉淀,加水沉淀溶解
⑧将溴丙烷与NaOH溶液混合共热, 再滴加硝酸银溶液有沉淀生成,可证明溴丙烷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A. ①⑤⑦ B. ②⑤ C. ③④⑥ D. ②⑥⑧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①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糖类中单糖不能水解,故①错误;
②一次性纸尿片能吸水保水的主要原因是水能溶解在材料当中(水少材料多时),反之材料能溶解在水中(材料少水多时),大多数有机物是难溶于水的,但多元醇却易溶于水,如丙三醇,(聚乙烯醇)是一种多元醇,且C与-OH之比仅2:1,分子具有一定极性易溶于水,故②正确;
③石油的分馏为物理变化、而裂化和煤的干馏都是化学变化,故③错误;
④葡萄糖和果糖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属于同分异构体,淀粉和纤维素的聚合度n不同,不属于同分异构体,故④错误;
⑤淀粉遇碘酒变蓝色,葡萄糖含有醛基,可与氢氧化铜浊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⑤正确;
⑥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都为高聚物,为合成高分子材料,纤维有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天然纤维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天然橡胶也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⑥错误;
⑦盐析为可逆过程,则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CuSO4溶液,蛋白质变性,加水不再溶解,故⑦错误;
⑧NaOH能与AgNO3反应,因此需要先加稀硝酸,除去多余的NaOH,再加入AgNO3溶液,若有淡黄色沉淀产生,则证明溴丙烷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⑧错误;
故正确的有②⑤,答案选B。
1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
A. 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屠呦呦女士用乙醚从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该技术应用了萃取原理
B. 研究发现DHA是生成大脑细胞的物质基础,鱼油中含有DH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与乙酸互为同系物
C. 医用酒精可以消毒,是由于酒精能够与细菌、病毒中的蛋白体发生氧化反应
D. 提纯粗苯甲酸的实验中,加热溶解后,除去不溶性杂质时采用充分冷却后过滤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利用乙醚从黄花蒿中提取出青蒿素,因青蒿素易溶于乙醚,不易溶于水,为萃取原理,A正确;
B. DHA(二十二碳六烯酸)为不饱和羧酸,乙酸为饱和羧酸,结构不相似,不能互为同系物,B错误;
C.酒精消毒原理是使蛋白质变性,C错误;
D. 温度低时苯甲酸溶解度很低,易析出,过滤会使其与不溶性杂质混合滤出导致其损失,则除去不溶性杂质时应趁热过滤,D错误;
答案选A。
第Ⅱ卷(共58分)
15.聚乙烯醇()为常见的滴眼液的主要成分,其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副产物乙酸甲酯。用副产物乙酸甲酯催化醇解反应可制备甲醇和乙酸己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CH3(l)+C6H13OH(l)CH3COOC6H13(l)+CH3OH(l) ΔH。已知:υ正= k正χ(CH3COOCH3)•χ(C6H13OH),υ逆= k逆χ(CH3COOC6H13)•χ(CH3OH),其中υ正、υ逆 为正、逆反应速率,k正、k逆为速率常数,χ为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
(1)反应开始时,己醇和乙酸甲酯按物质的量之比1:1投料,测得348K、343K、338K三个温度下乙酸甲酯转化率(α)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348K指的是曲线_______(填“①”“②”或“③”),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该醇解反应的ΔH_________0(填“>”或“<”)。
(2)338K时,以物质的量分数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Kx=________;A、B、C、D四点中,υ正最大的是_______,υ逆最大的是_______。
(3)343K时,将己醇和乙酸甲酯按物质的量之比1:1、1:2和2:1做为初始投料。则达到平衡后,初始投料比_______时,乙酸甲酯转化率最大。
(4)该醇解反应使用离子交换树脂作催化剂,下列关于该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参与了醇解反应,但并不改变反应历程
b. 使k正和k逆增大相同倍数
c. 降低了醇解反应的活化能
d. 提高乙酸甲酯的平衡转化率
【答案】 (1). ① (2). 因为①反应达平衡的时间短,说明反应速度快,温度高 (3). > (4). 1 (5). A (6). C (7). 2:1 (8). bc
【解析】
【分析】
【详解】(1)通过图像可以发现,随着反应进行乙酸甲酯转化率(α)先上升后不变,当转化率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但三条曲线达到平衡的时间不一样,最快的是①,说明①速率最快,温度最高,且同一时间①的转化率是最高的,说明该反应温度升高向正向进行的程度在增大,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348K指的是曲线①,理由是①反应达平衡的时间短,说明反应速度快,温度高;ΔH>0;
(2) 338K时转化率曲线为③,平衡时乙酸甲酯转化率为50%,己醇和乙酸甲酯按物质的量之比1:1投料,根据反应CH3COOCH3(l)+C6H13OH(l)CH3COOC6H13(l)+CH3OH(l),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物质的量分数相等,Kx=χ(CH3COOC6H13)•χ(CH3OH)/[χ(CH3COOCH3)•χ(C6H13OH)]=1;
A、B、C、D四点中,A、C点的温度高于B、D点,A、B点反应物浓度相等,但大于C、D点,υ正最大的是A,C点转化率最大,得到的生成物浓度最大,υ逆最大的是C;
(3)要提高某一反应物的转化率,可以通过增加其他反应物的浓度来实现,以己醇和乙酸甲酯物质的量之比1:1作为参照,1:2时乙酸甲酯的转化率会降低,2:1时乙酸甲酯的转化率会升高,故2:1时乙酸甲酯转化率最大;
(4)a.催化剂参与了醇解反应,改变反应历程,a错误;
b.催化剂使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的增加,,即使k正和k逆增大相同倍数,b正确;
c.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c正确;
d. 催化剂不会引起平衡的移动,无法提高转化率,d错误;
故正确的为bc。
【点睛】当曲线走势相同时,可通过观察拐点来考虑外界条件的影响,进而进行比较。
16.Na2SO3、NaHSO3、Na2S2O5可用于食品工业的漂白剂、防腐剂、抗氧化剂。已知:1mol•L﹣1Na2SO3溶液的pH≈9;1mol•L﹣1NaHSO3溶液的pH≈5。
(1)NaHSO3溶液的pH≈5的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用语并结合文字说明回答)。
(2)甲同学结合微粒观,应用所学知识,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发现闭合开关后灵敏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则:
①a电极为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
②取少量Na2SO3溶液电极附近的混合液,加入_______,产生白色沉淀,证明产生了。
(3)制备Na2S2O5也可采用三室膜电解技术,装置如图所示,其中SO2碱吸收液中含有NaHSO3和Na2SO3,则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电解后,_____________室的NaHSO3浓度增加。
(4)乙同学测定市面上某干红葡萄酒中Na2S2O5残留量,取50.00 mL葡萄酒样品于锥形瓶中,用装有0.010 mol·L−1碘标准液的________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液10.00 mL。该样品中Na2S2O5的残留量为____________g·L−1(以SO2计)。(已知:)
【答案】 (1). NaHSO3溶液存在⇌H++的电离平衡和+H2O⇌H2SO3+OH-的水解平衡,电离平衡大于水解平衡而显酸性 (2). 正极 (3). Fe3++e-=Fe2+ (4). 足量盐酸和BaCl2溶液 (5). 2H2O-4e-=4H++O2↑ (6). m (7). 酸式 (8). 0.128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比较电离水解程度分析1mol•L﹣1NaHSO3溶液的pH≈5的原因;根据原电池和电解池工作原理判断电极并书写电极反应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得关系式进行相关计算。
【详解】(1)NaHSO3溶液中同时存在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H++、+H2O⇌H2SO3+OH-,且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故显酸性;
(2)指针发生偏转,说明构成了原电池,a电极溶液中Fe3+具有氧化性,得电子,a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b电极溶液中具有还原性,失电子,b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检验选择足量盐酸和BaCl2溶液;
(3)电解池中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阳极区是稀,OH-放电,电极反应式为2H2O-4e-=4H++O2↑,阳极区H+增多,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m室,与Na2SO3反应生成NaHSO3,m室NaHSO3增加,阴极H+放电,OH-增多,与NaHSO3反应生成Na2SO3,n室NaHSO3减少;
(4),具有氧化性,应用酸式滴定管滴加,消耗碘,则,含量为。
【点睛】(3)为电解池,根据电解池原理和放电顺序分析两极产物,在考虑到是工艺中用到了阳离子交换膜,分析两室的进一步反应情况,比较浓度大小。
17.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如图是辣椒素中影响辣椒辣味的活性成分的其中一种分子的结构,其含有的官能团有_______种;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
(2)有机物CH3CH(C2H5)CH(CH3)2的名称是________。
(3)为了测定芳香烃A的结构,做如下实验:
①将9.2g该芳香烃A完全燃烧,生成标况下15.68L CO2和7.2g H2O;
②用质谱仪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得如图所示的质谱图,由图可知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则有机物A的分子式为________。
③用核磁共振氢谱测得该有机物有四个峰,且四个峰面积之比是1∶2∶2∶3,则该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答案】 (1). 4 (2). 醚键、羟基、肽键 (3). 2,3-二甲基戊烷 (4). 92 (5). C7H8 (6). 甲苯
【解析】
【分析】
(1)由结构简式可知,该有机物含有醚键、羟基、肽键和碳碳双键四种官能团;
(2)有机物CH3CH(C2H5)CH(CH3)2属于烷烃,分子中最长碳链有5个碳原子,侧链为2个甲基;
(3)由质谱图可知,芳香烃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2,9.2g,芳香烃A的物质的量为0.1mol,由完全燃烧生成标况下15.68L CO2和7.2g H2O可知,分子中含有的C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7mol,H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0.8mol,则n:n(C):n(H)=0.1:0.7:0.8=1:7:8,则分子式为C7H8。
【详解】(1)由结构简式可知,该有机物含有醚键、羟基、肽键和碳碳双键四种官能团,其中醚键、羟基、肽键属于含氧官能团,故答案:4;醚键、羟基、肽键;
(2)有机物CH3CH(C2H5)CH(CH3)2属于烷烃,分子中最长碳链有5个碳原子,侧链为2个甲基,名称为2,3-二甲基戊烷,故答案为:2,3-二甲基戊烷;
(3)②由质谱图可知,芳香烃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2,9.2g芳香烃A的物质的量为0.1mol,由完全燃烧生成标况下15.68L CO2和7.2g H2O可知,分子中含有的C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7mol,H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0.8mol,则n:n(C):n(H)=0.1:0.7:0.8=1:7:8,则分子式为C7H8,故答案为:92;C7H8;
③由核磁共振氢谱有四个峰,且四个峰的面积之比是1∶2∶2∶3可知,芳香烃A为甲苯,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
18.丙炔酸甲酯(CH≡C-COOCH3 )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沸点为103℃。实验室制备少量丙炔酸甲酯的反应为:CH≡C-COOH+CH3OHCH≡C-COOCH3+H2O。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在反应瓶中加入14 g丙炔酸、50 mL甲醇和2 mL浓硫酸,搅拌加热回流一段时间;
步骤2:蒸出过量的甲醇(装置见图);
步骤3:反应液冷却后,依次用饱和NaCl溶液、5%Na2CO3溶液、水洗涤,分离出有机相;
步骤4:有机相经无水Na2SO4干燥、过滤、蒸馏,得7.56g丙炔酸甲酯。
(1)步骤1中,加入过量甲醇的目的是________。
(2)步骤2中,图中所示的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自来水从________(填“e”或“f”)进入该仪器;加入碎瓷片的目的是________。
(3)步骤3中,用5%Na2CO3溶液洗涤,主要除去的物质是________;分离出有机相的操作名称为________。
(4)步骤4中,蒸馏时不能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是________。
(5)丙炔酸甲酯的产率为________。
【答案】 (1). 作为溶剂、提高丙炔酸的转化率 (2). (直形)冷凝管 (3). f (4). 防止暴沸 (5). 丙炔酸 (6). 分液 (7). 丙炔酸甲酯的沸点比水的高 (8). 45%
【解析】
【详解】(1)甲醇可以溶解丙炔酸,可作为溶剂;该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甲醇为反应物,加入过量的甲醇可提高丙炔酸的转化率;
(2)仪器A为冷凝管或直形冷凝管,加热液体时,应加入碎瓷片,可防止暴沸;
(3)丙炔酸中含有羧基,具有酸性,所以用5%Na2CO3溶液洗涤,主要除去的物质是丙炔酸;生成的丙炔酸甲酯不溶于水,溶液分层,故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有机相;
(4)丙炔酸甲酯的沸点是103℃,水的沸点是100℃,有机物的沸点比水的高,所以蒸馏时不能用水浴加热;
(5)甲醇过量,则理论上生成丙炔酸甲酯的质量为:,丙炔酸甲酯的产率为
。
19.有机物M可由A(C2H4)按如图路线合成:
已知:①RCHO+CH3CHO RCH=CHCHO+H2O;
②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羟基的有机物不稳定,易脱水形成羰基。
③C、F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B中含有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
(2)③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4)G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5)分子式为C9H12且是D的同系物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____种。
(6)参照上述合成路线,设计以C为原料制备高吸水性树脂 的合成路线(无机试剂任选)。________
【答案】 (1). 羟基 (2). 取代 (3). 2CH3CH2OH+O2 2CH3CHO+2H2O (4). (5). 8 (6). CH3CHOCH3CH=CHCHOCH3CH=CHCOOH CH3CH=CHCOONa
【解析】
【分析】
由分子式C2H4可知A为乙烯,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B为C2H5OH,B发生催化氧化生成C,C为CH3CHO;由分子式C7H8可知D为,D与氯气在光照时发生甲基上的取代反应生成E,结合E的分子式可知,E为,E发生水解反应生成F,结合信息②可知,F为;C与F发生信息①中反应生成G,G为,G发生氧化反应,酸化后生成H,H为,H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M,M为,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 B为C2H5OH,含有的官能团是羟基;
(2)根据上述分析,反应③是取代反应;
(3) 反应②为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
(4) 根据上述分析,G为;
(5) D为,分子式为C9H12且是D的同系物,则也为苯的同系物,若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则为正丙基或异丙基共2种同分异构体;若有两个取代取则为一个甲基一个乙基,位置上有邻、间、对位共3种同分异构体;若有三个取代基,为三个甲基,位置上有1,2,3、1,2,4、1,3,5共3种同分异构体;故符合条件的共有2+3+3=8种;
(6)以乙醛为原料制备,需要首先合成CH3CH=CHCOONa,可以由乙醛先在碱性、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CH3CH=CHCHO,然后用银氨溶液氧化得到CH3CH=CHCOOH,再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得到CH3CH=CHCOONa,最后发生加聚反应得到目标物,合成路线为:CH3CHOCH3CH=CHCHOCH3CH=CHCOOHCH3CH=CHCOONa。
20.瑞德西韦在临床上用于对于新冠肺炎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如图是合成该药的中间体M的合成路线。
已知:RCOOHRCOCl
回答下列问题:
(1)A 的名称为________;乳酸生成物质E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
(2)E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________。
(3)反应物质A生成物质B中加入CH3COCl的目的是________。
(4)反应物C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5)符合下列条件的B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种。
①能与FeCl3溶液显色 ②能发生银镜反应
其中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两种的物质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答案】 (1). 苯酚 (2). 取代 (3). 溴原子、羧基 (4). 保护羟基不在苯环上引入硝基时被混酸氧化 (5). +H2O+CH3COOH (6). 13 (7).
【解析】
【分析】
由M的合成路线分析可知,A(C6H6O)与CH3COCl发生取代反应生成B(),则A为,B与浓硫酸浓硝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取代(硝化)反应生成C,C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D;乳酸与Br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E,E与NH3再发生取代反应生成F,F与SOCl2发生已知反应生成,则F为,与发生取代反应生成G;D、G在一定条件下分别取代H中的Cl原子生成中间体M,据此分析解答问题。
【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的结构简式为,其名称为苯酚,乳酸与Br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E,故答案为:苯酚;取代反应;
(2)E的结构简式为,含有的官能团有溴原子和羧基,故答案为:溴原子、羧基;
(3)酚羟基容易被氧化,因此加入CH3COCl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羟基不在苯环上引入硝基时被混酸氧化,故答案为:保护羟基不在苯环上引入硝基时被混酸氧化;
(4)C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CH3COOH,故答案为:+H2O+CH3COOH;
(5)B的结构简式为,其分子式为C8H8O2,其同分异构体中能与FeCl3溶液显色,则含有酚羟基,能发生银镜反应,则含有醛基,满足条件的有两种情况:①苯环上连—OH、—CH2CHO,共有邻间对3种结构;②苯环上连—OH、—CH3、—CHO,共有10种结构,则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共有3+10=13种,其中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两种的物质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13;。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