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颜锡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77257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颜锡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77257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颜锡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77257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颜锡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展开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颜锡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O 16; Ca 40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 分,共60分。每小题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C.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由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值差决定
D.同温同压下,H2(g)+Cl2(g) = 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
2.在2A+B 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
A.v(A)= 0.5 mol/(L·s) B.v(B)= 0.3 mol/(L·s)
C.v(C)= 0.8 mol/(L·s) D.v(D)= 1.8 mol/(L·min)
3.已知反应A2(g)+2B2(g)2AB2(g)△H <0,下列说法正确的( )
A.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
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4.下列说法或表示法正确的是( )
A.由C(石墨)→C(金刚石);ΔH=+1.9 kJ/mol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B.已知:N2(g)+3H2(g)2NH3(g);ΔH=-92.4 kJ/mol。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N2、6 mol H2,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则反应放出的热量为<184.8 kJ
C.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ΔH=-57.3 kJ/mol,若将含1 mol 醋酸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57.3 kJ
D.在101 kPa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H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ΔH=+285.8 kJ/mol
5.某反应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图中E1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E2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对该反应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焓变
C.催化剂不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D.逆反应的活化能大于正反应的活化能
6.某温度时,浓度都是1mol·L-1的两种气体,X2、Y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Z,达到平衡时c(X2)=0.4mol·L-1、c(Y2)=0.8mol·L-1、c(Z)=0.4mol·L-1,则该反应的反应式是( )
A. X2+2Y2 2XY2 B. 2X2+Y2 2X2Y
C. 3X2+Y2 2X3Y D. X2+3Y2 2XY3
7.一定温度下,反应N2(g)+O2(g) 2NO(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措施不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A.缩小体积 B.恒容,充入He C.恒容,充入O2 D.恒压,充入N2
8. 反应A(g)+B(g) 2C(g);ΔH<0,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减小容器体积,平衡不移动 B.加入催化剂,B的转化率增大
C.增大c(A),A的转化率增大 D.降低温度,v正 增大,v逆 减小
9.反应CO(g) +H2O(g) H2(g) +CO2(g);ΔH<0,改变其中一种条件,能加快反应速率且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的是( )
A.升高温度 B.减小压强 C.加入CO D.加入催化剂
10.在一定温度不同压强(P1<P2)下,可逆反应2X(g) 2Y(g) + Z(g)中,生成物Z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ψ)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有以下图示,正确的是( )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热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吸热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B.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不仅与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也与反应的途径有关
C.催化剂不仅能加快反应速率,也能增大反应物的转化率
D.升高温度,能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不能提高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12.100℃时,将0.1 mol N2O4置于1L密闭的烧瓶中,然后将烧瓶放入100℃ 的恒温槽中,烧瓶内的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N2O4(g) 2NO2 (g)。下列结论不能说明上述反应在该条件下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
①N2O4的消耗速率与NO2的生成速率之比为1:2 ②NO2生成速率与NO2消耗速率相等 ③烧瓶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 ④烧瓶内气体的质量不再变化 ⑤N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 ⑥烧瓶内气体的颜色不再加深 ⑦烧瓶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⑧烧瓶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A.②③⑤⑥⑦ B.①④⑧ C.只有①④ D.只有⑦⑧
13.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 ( )
实验 | 反应温度/℃ | Na2S2O3溶液 | 稀H2SO4 | H2O | ||
V/mL | c/mol·L—1 | V/mL | c/mol·L—1 | V/mL | ||
A | 25 | 5 | 0.1 | 10 | 0.1 | 5 |
B | 25 | 5 | 0.2 | 5 | 0.2 | 10 |
C | 35 | 5 | 0.1 | 10 | 0.1 | 5 |
D | 35 | 5 | 0.2 | 5 | 0.2 | 10 |
14.已知某可逆反应mA(g)+ nB(g)pC(g) ⊿H。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图表示在不同反应时间t、温度T和压强P与反应物B在混合气体中的百分含量B%的关系曲线,由曲线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T1<T2、P1>P2、m+n>P,⊿H < 0;
B、T1>T2、P1<P2、m+n>P、⊿H > 0;
C、T1<T2、P1>P2、m+n<P,⊿H < 0;
D、T1>T2、P1<P2、m+n<P、⊿H > 0;
15. 在C(s)+CO2(g)=2CO(g)反应中,可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
①增大压强 ②增加炭的量 ③通入CO2 ④恒压下充入N2 ⑤恒容下充入N2 ⑥升温.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③⑤⑥
16.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aA(g)cC(g)+dD(g),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8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的转化率变小 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D的体积分数变大 D.a >c+d
17.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2(g)+3B2(g)2AB3(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容器内每减少1mol A2,同时生成2mol AB3
B.容器内每减少1mol A2,同时生成3mol B2
C.容器内A2、B2、AB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2
D.容器内A2、B2、AB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1
18.如图所示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符合的是( )
A.反应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该反应达到平衡态Ⅰ后,增加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Ⅱ
C.该反应达到平衡态Ⅰ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Ⅱ
D.同一反应物在平衡态Ⅰ和平衡态Ⅱ时浓度不相等
19.在25℃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
物质 | X | Y | Z |
初始浓度/mol·L-1 | 0.1 | 0.2 | 0 |
平衡浓度/mol·L-1 | 0.05 | 0.05 | 0.1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50%
B.反应可表示为X+3Y2Z,其平衡常数为1600
C.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D.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20. 已知:(1)Fe2O3(s)+3/2C(s)=3/2CO2(g)+2Fe(s),ΔH=+234.1kJ•mol-1
(2)C(s)+O2(g)=CO2(g);ΔH=-393.5kJ•mol-1则2Fe(s)+ 3/2O2(g)=Fe2O3(s)的ΔH是( )
A、-824.4 kJ•mol-1 B、-627.6kJ•mol-1 C、-744.7kJ•mol-1 D、-169.4kJ•mol-1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0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
1.(10分)
(1)请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
①1mol N2(g)与适量O2(g)起反应,生成2 mol NO2(g),吸收68kJ热量。
②4g CO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放出 9. 6kJ热量
(2)火箭推进器中盛有强还原剂液态肼(N2H4)和强氧化剂液态双氧水。当把0.4mol液态肼和0.8mol H2O2混合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7kJ的热量(相当于25℃、101 kPa下测得的热量)。
①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②又已知H2O(l)=H2O(g) ΔH=+44kJ/mol。则16g液态肼与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kJ。
③此反应用于火箭推进,除释放大量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 。
2.(10分)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用量筒量取50ml 0.50 mol•L-1盐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盐酸温度t1;
步骤二:用另一量筒量取50ml 0.55 mol•L-1 NaOH溶液,并用另一温度计测出其温度t2;
步骤三: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设法使之混合均匀,测得混合液最高温度t3。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三中倒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
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 B.分三次少量倒入 C.一次迅速倒入
(2)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填序号)。
A.轻轻地振荡烧杯 B.揭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
C.用温度计小心搅拌 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
(3)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Ba(OH)2溶液和硫酸代替NaOH溶液和盐酸测中和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反应中若因为有放热现象,而造成少量HCl在反应中挥发,则测得的中和热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10分)氮氧化物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消除氮氧化物污染有多种方法。用催化技术可将超音速飞机尾气中的NO和CO转变成CO2和N2,其反应为:2NO+2CO2CO2+N2,为了测定在某种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速率,在某温度下测得不同时间的NO和CO浓度如下表:
时间(s) | 0 | 2 | 4 |
c(NO) ( mol·L-1) | 1.00×10-3 | 2.50×10-4 | 1.00×10-4 |
c(CO) ( mol·L-1) | 3.60×10-3 | c’ | 2.70×10-3 |
回答下列问题(均不考虑温度变化对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
(1)前4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O)= 。
c’= 。
(2)当质量一定时,增大固体催化剂的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右图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上述反应中二氧化碳浓度随温度(T)、催化剂表面积(S)和时间(t)的变化曲线。
①该反应的ΔH 0(填“>”、“<”或“=”)。
②若催化剂的表面积S1>S2 ,在答题卡图中画出c(CO2) 在T2、 S2条件下达到平衡过程中的变化曲线。
(3)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4.(共10分)如表所示是稀硫酸与某金属反应的实验数据:
实验 序号 | 金属 质量(g) | 金属 状态 | c(H2SO4) (mol/L) | V(H2SO4) (mL) | 溶液温度(℃) | 金属消失的时间(s) | |
反应前 | 反应后 | ||||||
1 | 0.10 | 丝 | 0.5 | 50 | 20 | 34 | 500 |
2 | 0.10 | 粉末 | 0.5 | 50 | 20 | 35 | 50 |
3 | 0.10 | 丝 | 0.7 | 50 | 20 | 36 | 250 |
4 | 0.10 | 丝 | 0.8 | 50 | 20 | 35 | 200 |
5 | 0.10 | 粉末 | 0.8 | 50 | 20 | 36 | 25 |
6 | 0.10 | 丝 | 1.0 | 50 | 20 | 35 | 125 |
7 | 0.10 | 丝 | 1.0 | 50 | 35 | 50 | 50 |
8 | 0.10 | 丝 | 1.1 | 50 | 20 | 34 | 100 |
9 | 0.10 | 丝 | 1.1 | 50 | 30 | 44 | 40 |
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4和5表明:____________对反应速率有影响,其影响是____________,反应速率越快,能表明同一规律的实验还有__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
(2)仅表明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实验有____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填一组即可)。
(3)本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还有________,其实验序号是________(填一组即可)。
(4)实验中的所有反应,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值(约15 ℃)相近,推测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CBBBA CBADB
DADDC ABCCA
二、填空题
1.(1)N2(g)+2O2(g)=2NO2(g)△H=+68kJ/mol
(2)N2H4(l)+2H2O2(l)==N2(g) +4H2O(g) △H=-644.25 KJ/mol 410.125
产物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2. (1)C (2)D
(3) 不能 , 因为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的生成热会影响反应的反应热。
(4) 偏小
3. (1)2.25×10-4 mol/(L·s) 2.85×10-3 mol/L (各2分,共4分)
(2)① < (2分)
②
(3分,①曲线画错不得分:注意起始点、变化趋势、拐点;②曲线正确但不标条件扣1分)
(3) C (3分)
4. (1)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 表面积越大 1和2
(2)3和4(1、3、4、6、8中任意两组或2和5也可)
(3)反应前溶液温度 6和7(或8和9)
(4)一定量的该金属与足量的硫酸反应放出的热量相同
解析:(1)实验4和5不同之处是金属的表面积,粉末状的金属消失的快,说明其反应速率快,其中实验1和2也可以说明这一点。(2)仅表明反应的浓度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实验,其他条件应完全相同,则为实验1、3、4、6、8中任意两组及实验2和5。(3)从表中可以看出,溶液反应前的温度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是实验6和7或实验8和9。(4)在所有反应中,该金属的质量和硫酸溶液的体积相等,且H2SO4过量,则产生热量相等,故溶液温度变化值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