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吉林省吉化第一高级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3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吉林省吉化第一高级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3月月考
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60分。)
读“局部经纬网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图中数字代表的四地中,位于西半球低纬度地区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图中①地位于④地的( )
A. 东南方 B. 西北方
C. 东北方 D. 西南方
3. 一架飞机走最短距离从①地飞往②地,其飞行方向应是( )
A. 一直向正西方飞行 B. 先向东北方,后向东南方飞行
C. 一直向正东方飞行 D. 先向西南方,后向西北方飞行
4. 某人从②地出发,沿正南方向,走至③地所在纬线,其行走距离约为( )
A. 6600千米 B. 3330千米
C. 5000千米 D. 4200千米
【答案】1. D 2. A 3. D 4. B
【解析】
【1题详解】
西半球的范围为160°E向东到20°W之间的区域,即西经度大于20°,东经度大于160°的区域;低纬度即纬度小于30°的区域。图示①、②、③、④地点的地理坐标依次为:(30°S 、30°E,);(30°S、90°W);(60°S、60°W);(15°S、30°W),因此只有④点符合题目要求。故D正确。
【2题详解】
图中地球顺时针方向自转,为南半球的俯视图,因此①地位于④地以南、以东,故A正确。
【3题详解】
地球上两地间的最短航线为过两地间过球心的大圆的劣弧。(1)若两地在同一条经线或经线圈上,其最短距离为两地间经线或经线圈所在的劣弧。(2)若两地不在同一条经线或经线圈上,则经过两地的大圆不是经线圈,而是与经线圈斜交,北半球向北凸,南半球向南凸,首先确定两地的相对东西方向。①若两地同在北半球应该是先偏北再偏南,②若同在南半球应该先向偏南再向偏北,③若两地不在同一半球需要讨论。图中①②两地同在南半球且②地在①地正西,因此①地飞往②地的最短航线是先向西南方,后向西北方飞行。故D正确。
【4题详解】
从②地出发,沿正南方向走至③地所在纬线应向南走30个经度。1°的经线长度约为110km,因此从②地出发,沿正南方向,走至③地所在纬线,其行走距离约为3300千米,故B正确。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 经过地球球心的一条直线与地表相交的两点互为对跖点,则②地对跖点的经纬度是( )
A. (70°E,10°N) B. (90°E,10°S)
C. (70°E,10°S) D. (110°E,10°N)
6. ④点在①点( )
A. 东北方向 B. 西北方向
C. 西南方向 D. 东南方向
【答案】5. A 6. B
【解析】本题考查经纬网的综合应用。
【5题详解】
地球直径的两个端点,互为对跖点。对跖点指二者的经度相差180°;纬度值相等,而南北半球相反。图示②(10°S,110°W),对拓点的经纬度是(70°E,10°N),A对。
【6题详解】
④点位于(40°N,100°E),①点(90°W,10°N),先定南北,④点位于①点的北方,后定东西,两地的经度和大于180°,则东进度在西,故④点位于①点的西北方向。故选B。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7. 与图乙比较,图甲所示( )
A. 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大 B. 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小
C. 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大 D. 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小
8. 楠迪位于银川(38°N,106°E)的( )
A. 西北方向 B. 东北方向
C. 西南方向 D. 东南方向
9. 某测绘局要绘制新开发镇的平面图,采用两种比例尺绘制,其中甲图比例尺是乙图的三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如果甲图比例尺为l∶30000,则乙图比例尺为1∶10000
B. 甲图的图幅面积一定是乙图的九倍
C. 乙图上反映的地理事物比甲图详细
D. 甲图中1厘米表示的实地距离是乙图的三倍
【答案】7. D 8. D 9. B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地图三要素。
【7题详解】
与图乙比较,图甲所示经度差和纬度差小于图乙,且图甲纬度高于图乙,因此图甲所示实际范围小于图乙,两幅图图幅相同,则甲图比例尺大于乙图比例尺。D正确,A、B、C错误。
【8题详解】
由图甲可知楠迪大致位于(178°E,18°S)附近,银川位于(38°N,106°E),所以楠迪位于银川的东南方向上。D正确,A、B、C错误。
【9题详解】
比例尺是距离比,面积比则为比例尺比的平方,即甲图的图幅面积是乙图的九倍,故B正确;
比例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新开发镇的实际范围一定;甲图比例尺是乙图的三倍,那么甲比例尺为1:30 000,乙则为1:90 000,所以A错;
比例尺越大,说明图幅越大,地理事物描述的就越详细——甲图更详细,C错;
甲图中1厘米表示的实地距离是乙图的三分之一,D错。
下图为局部区域经纬网图,①②③④为四个地点,阴影a、b、c 、d为四个区域,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0. 下列①②③④四个地点,既位于西半球一年中又有太阳直射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1. 图中a、b、c、d四个阴影区域中,实际面积最小的是( )
A. a B. b
C. c D. d
12. 则关于a、b、c、d四个阴影区域比例尺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d的比例尺最小,b的比例尺最大 B. a、b、c、d的比例尺相同
C. d > c > b> a D. b、c的比例尺最小
【答案】10. C 11. D 12. D
【解析】
【10题详解】
有太阳直射的范围是南北纬23.5°之间,据图纬度可知,②③有直射现象;东西半球的界线是20°W和160°E。据图中经度可知,②位于140°E经线,属于东半球,③位于180°,位于西半球。故选C。
【11题详解】
据图可知,图中a、b、c、d四个阴影区域经纬度跨度相同,但纬度越高,纬线段的距离越短,因此实际面积最小的是纬度最高的区域,即d区域。故选D。
【12题详解】
据上题分析可知,纬度越高实际面积越小,则比例尺越大,据图可知, bc纬度最低,说明比例尺最小,d纬度最高,比例尺最大。故选D。
下图为某景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3. 若图中急流段高差为55m,则图中甲与丙地高差可能为( )
A. 355m B. 400m
C. 445m D. 490m
14. 某日一登山施行者到达甲处,可看到( )
A. 山顶处悬崖峭壁林立 B. 急流段漂流者向西漂去
C. 湖畔乙处游人戏水 D. 丁地所在位置地势最低
【答案】13. D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地海拔高度在800~900m之间,丙地海拔范围在300~400m之间。根据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判断,丙地位于急流段下游。若图中急流段相对高差为55m,则丙地海拔高度不超过345米。进一步判定丙地海拔高度的范围应在300~345m之间,因此甲与丙地高差范围在455~600m之间,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4题详解】
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结合指向标可以判断河流急流段流向为自东向西,故B正确。读图可知,甲地为山顶,当地山顶附近没有悬崖,故A错误。甲乙之间的等高线上疏下密,说明上部坡度缓、下部坡度陡,且甲乙之间有陡崖,无法通视,故C错误。根据等高线分布可知:乙地位于河流与湖泊沿岸,丁地位于山坡上,因此乙地地势低于丁地,故D错误。故选B。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小题。
15. 该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为( )
A. 山地 B. 丘陵
C. 低缓高原 D. 平原
16. 图中陡崖M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 50m B. 90m
C. 155m D. 220m
17. 如陡崖M在甲村正南方,则可知乙村旁的河流大致流向是( )
A. 由西北向东南 B. 由西向东
C. 由东南向西北 D. 由东向西
18. 在N点( )
A. 能同时观察到甲、乙两村 B. 能看到甲村,无法看到乙村
C. 能看到乙村,无法看到甲村 D. 两村都无法看到
【答案】15. B 16. C 17. A 18. C
【解析】
【15题详解】
由图中信息可知,等高距为50米,因此图中最高点海拔在500米左右;等高线密集,说明地势起伏明显。因此图中地形为丘陵,故B正确。
【16题详解】
图中等高距为50米,陡崖M处有三条等高线重叠,利用陡崖计算公式可知陡崖高度介于100米至200米之间,故C正确。
【17题详解】
若陡崖M在甲村正南方,那么可在图中标出M→甲为正北方向。首先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判断出乙村旁河流的流向(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再结合指向标可知该河流大致由西北流向东南,故A正确。
【18题详解】
从图中可看出N点与甲村之间有一处等高线弯曲且凸向海拔低处,说明有山脊存在,即由于有山脊的阻挡,使N无法看见甲村,故排除A、B。N点与乙分别位于河谷两岸,之间无障碍物阻挡,因此故N点可看到乙村,故C正确、D错误,故选C。
读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9. 如果该图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图中a、b、b c、d四点中,最容易发育成河流及降水量最少的点分别是( )
A. a d B. c b
C. b a D. d c
20. 图中MN与xY的交点在剖面图上的是( )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19. B 20. A
【解析】
【19题详解】
最容易发育成河流的地区应该是山谷,图示中c处等高线凸向海拔较高处或临近河谷。而a、d处等高线凸向海拔较高处,应为山脊,此处不易发育处河流。B位于夏季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且距河谷较远,不易发育出河流。因此本题B选项正确。
【20题详解】
图中MN与XY的交点位于鞍部地区。鞍部是位于两山之间的地势较为低洼地区,沿XY剖面线两边高中间低,沿剖面线MN中间高两边低,因此对应剖面图中应该是④和①,A选项正确。
世界第四大岛马达加斯加岛位于非洲大陆的东南海面上,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显著,人口分布很不均衡。下图为马达加斯加岛地理略图。据此并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1. 该岛上人口密度最大区域的地形是( )
A. 平原 B. 高原
C. 盆地 D. 丘陵
22. 甲、乙两河差异最小的地理特征是( )
A. 气候类型 B. 植被的季节变化
C. 河流流速 D. 河流落差
23. 造成甲、乙两河流域自然带明显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①海陆位置 ②洋流 ③地形 ④大气环流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21. B 22. D 23. B
【解析】本题考查马达加斯加岛。
【21题详解】
马达加斯加岛地处热带地区,沿海平原气候炎热不适宜居住,中部高原山地气候凉爽,更适合居住,B正确。
【22题详解】
甲、乙两河分别位于马达加斯加岛的两侧,气候分别是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植被分别是热带草原和热带雨林,A、B错误。西侧地势较东侧平缓,水流速度较慢,C错误。两侧河流源头海拔接近,落差接近,D正确。
【23题详解】
甲河流域受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带;乙两河流域受东南信风影响,遇马达加斯加岛中部高山抬升,凝结降雨,形成热带雨林带,造成甲、乙两河流域自然带明显不同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和大气环流,B正确。
气温年较差是一年中最高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值。下图是北美局部地区气温年较差(单位:℃)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4. 影响太平洋和大西洋沿岸同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大气环流 B. 地形
C. 植被 D. 洋流
25. 由图中数据可推测,图示地区( )
A. 西岸的降水量多于东岸 B. 东岸河流的结冰期小于内陆
C. 西岸的海洋性强于东岸 D. 东岸的森林覆盖率大于内陆
【答案】24. A 25. C
【解析】
【24题详解】
图示地区太平洋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来自于海洋的西风的影响,冬温夏凉;大西洋沿岸受海洋影响小,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A正确。地形对气温年较差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两者都位于沿海;本区太平洋沿岸常年为暖流,大西洋沿岸常年为寒流,对气温年较差无影响。故B、C、D错误。故选A。
【25题详解】
由于海水的比热容大于陆地,升温和降温都比较缓慢,因此海洋性强的地区气温年较差小,大陆性强的地区年较差大。C正确。图中数据为气温年较差分布,不能反映出降水、森林覆盖率等信息,A、D错误。在图中,读不出寒冷期持续的时间,因此无法分析河流结冰期的长短。B错误。故选C。
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山南麓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6. 图中甲地7、8月份最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 )
A. 地震 B. 崩塌
C. 山洪 D. 干旱
27. 防御甲地春季主要气象灾害的有效措施是 ( )
A. 植树造林 B. 拆除库坝
C. 禁止开矿 D. 合理抽取地下水灌溉
【答案】26. C 27. D
【解析】本题以我国华北地区某山南麓等高线地形图为背景,考查河流地貌和区域自然灾害的类型和应对干旱的措施,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应用能力。
【26题详解】
由图可知,该地位于华北地区的山麓地带,夏季受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由于该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受山地的抬升作用影响,多地形雨,因此,夏季该地河流补给量大,再加上河流的支流多,因此汇水量大,河流水位会暴涨,上游流经山地,流水快,汇水速度快,下游地势平坦,流速减缓,排水不畅,极易导致山洪的爆发,据此选C。
【27题详解】
华北地区,春季降水少,需水量大,易出现春旱,应对春旱的有效措施是抽取地下水灌溉,D正确;种植造林、拆除库坝、禁止开矿等措施,都不能缓解春季旱情,ABC错。
阅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8. 当南方的海南岛进入春耕季节时,处于北方的黑龙江是什么季节?( )
A. 秋收季节 B. 夏日炎炎
C. 冰天雪地 D. 春耕季节
29. 图中反映的是我国南北端的季节差异,造成此差异的原因是( )
A. 海陆因素 B. 纬度因素
C. 地形因素 D. 人为因素
30. 当乌苏里江上洒满阳光的时候,帕米尔高原仍满天星斗,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
A. 经度差异 B. 纬度差异
C. 地形因素 D. 大气变化
【答案】28. C 29. B 30.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区域差异,意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难度一般。
【28题详解】
当南方的海南岛进入春耕季节时,北方的黑龙江还是冰天雪地,故选C。
【29题详解】
当南方的海南岛进入春耕季节时,北方的黑龙江还是冰天雪地,主要是由于纬度差异导致的,纬度高地区气温回升慢,故选B。
【30题详解】
当乌苏里江上洒满阳光的时候,帕米尔高原仍满天星斗,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经度差异,不同经度地区存在地方时差异,位置相对偏东地区早见到日出,偏西地区日出晚,故选A。
图Ⅰ为某半球甲地位置示意图,图Ⅱ为甲地降水量月分配柱状图,图Ⅲ为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图Ⅱ和图Ⅲ横坐标表示月份的履序相同)。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1. 甲地降水量最多的月份是( )
A. 1月 B. 12月
C. 7月 D. 6月
32. 图Ⅲ所示的四条曲线中,能反映甲地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的是( )
A. ①曲线 B. ②曲线
C. ③曲线 D. ④曲线
【答案】31. D 32. B
【解析】
【31题详解】
据图分析可以判断,甲点位于南半球南纬30°-40°附近大陆西岸,可以采取排除法排除它位于北半球的可能性。假如是处于北半球,甲点将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应为热带沙漠气候,图2和图3的月分配柱状图和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明显不符合热带沙漠气候特征,由此可以判断甲点处于南半球,属于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多,甲地降水最多的月份在南半球的冬季。故选D。
【32题详解】
据上题分析可知,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是因为地中海式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影响反带来丰沛降水。据图可知,①曲线气温年较差小,且平均气温高,属于热带气候类型,A错误;③曲线为北半球,C错误;②曲线是大致1、2、11、12月平均气温高,其他月份平均气温低,正好印证是南半球的气候总体特征,B正确;④的月平均气温最多只达到20度(过低),不可能是同属于亚热带气候的地中海式气候,D错误。故选B。
芬瑟岛是世界上最大的沙岛,岛上分布着沙漠,同时还分布着世界上唯一生长在沙地上的雨林植被。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3. 形成芬瑟岛上沙漠的原因是( )
A. 地质变化和海浪堆积共同作用 B. 常年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C. 全球变暖,降水减少 D. 受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的影响
34. 芬瑟岛分布着世界上唯一生长在沙漠地上的雨林植被,其原因最不可能是( )
A. 接近热带雨林分布区,雨林植物种子传播至此
B. 沙地土层深厚,利于雨林植物根系向深处延伸
C. 来自海洋的盛行风带来较充沛的降水
D. 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答案】33. A 34. B
【解析】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形成的原因。
【33题详解】
从图中该岛的海陆位置可知,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由此可排除BC两项;岛上沙漠的形成与热带雨林迁移农业无关D错误;则可推测该岛的沙漠应是由地质变化和海浪堆积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故A正确。
【34题详解】
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以及地处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迎风坡的影响,降水多,且接近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分布区,雨林植物种子可以传播到这里故ACD均正确。沙地土层深厚,不是雨林植物形成的原因,选择B。
“吹沙填海”是在一定的海域打桩后用沙袋将该海域圈围起来,再用工程船的压力泵及管线将圈外海底的泥沙和海水一起“吹”进目标圈,淤积成陆。下图为越南在某海域“吹沙填海”施工现场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5. 选择“吹沙填海”区域的主要条件是( )
A. 该海域风浪小 B. 近海河沙丰富
C. 位于浅海区域 D. 距高陆岸较近
36. 沙袋最主要的作用是( )
A. 圈定填海范围 B. 抵筰海浪侵蚀
C. 运输设备,方便施エ D. 过滤海水,滞留泥沙
【答案】35. C 36. D
【解析】
【35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吹沙填海”是在一定的海域打桩后用沙袋将该海域圈围起来,再用工程船的压力泵及管线将圈外海底的泥沙和海水一起“吹”进目标圈,淤积成陆。根据定义分析可知,“吹沙填海”区域应选择在浅海区域,这样可减小工程量,故选C。
【36题详解】
圈定填海范围是沙袋的作用但不是最主要作用,A错误;吹沙填海的作用之一是防御海浪侵蚀,B错误;沙袋不能运输设备,C错误;过滤海水,滞留泥沙是沙袋最主要的作用,D正确。故选D。
37.图中大陆东部沿海地区的海底位于( )
A. 太平洋板块 B. 美洲板块
C. 非洲板块 D. 大西洋板块
【答案】B
【解析】据图可知,由密西西比河谷地和科迪勒拉山系可知是北美大陆,东部沿海海底位于美洲板块。故选B。
全球米贵已经令粮食安全危机成为世界性难题,为缓解粮食安全危机,不少国家走上了海外屯田之路。日本早就积极开发海外粮库,现在海外屯田面积已是国内耕地面积的3倍。苏丹由于拥有粮食生产的区位优势,成为海外屯田的热点目的地。结合图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38. 日本积极开展海外屯田的原因不包括( )
A. 农村人口比重大 B. 山地多,平原少
C. 人多地少 D. 经济发达
39. 下列有关苏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 B. 气温年较差大,有利于农作物养分积累
C. 光照充足,粮食品质好 D. 东南部多平原,耕地面积广阔
【答案】38. A 39. C
【解析】
【38题详解】
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地形、气候、土壤、水源、自然灾害)、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技术、劳动力、政策等)。
日本积极发展海外屯田主要是本国粮食生产不足,主要原因是:日本国土面积狭小,人多地少;山地多、平原面积少;日本属于岛国,易受自然灾害影响,农业生产不稳定;日本国内经济发达,对粮食的需求量大。结合选项可知A选项错误,日本书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39题详解】
苏丹位于非洲东北部,红海沿岸,撒哈拉沙漠东端,有青尼罗河、白尼罗河流经。
C项,苏丹大部分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由于纬度低,光照资源丰富。有尼罗河河谷贯穿,青尼罗河、白尼罗河汇合处一带土质最为肥沃,且水源充足,农业产出的粮食品质好,故C项正确。
A项,苏丹最南部地区降水多,中部地区降水少,但境内因有尼罗河流经,水资源丰富,故A项错误。
B项,苏丹大部分地区为热带气候,气温年较差小,故B项错误。
D项,苏丹东南部为高原(东非高原),耕地面积较少,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40.读图,关于下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若比例尺放大1倍,则图幅面积将増大3倍
B. 学校在农业实验区的西北方向
C. 火车站位于科技园西南方向
D. 沿公路从火车站到农业实验区,其方向是先正北后正东
【答案】D
【解析】若比例尺放大1倍,则图幅面积将是原来的4倍,即比原来赠大3倍,A正确;
据图中指向标可判断学校在农业实验区的西北方向,B正确;
火车站位于科技园西南方向,C正确;
沿公路从火车站到农业实验区,应先向北后向东南,D错误。故选D。
二、综合题(40分)
4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汉江全长 1532 千米,流域涉及鄂、陕、豫、川、渝、甘 6 省市,航运价值高,素有“千里黄金 水道”之称。但随着沿岸众多公路、铁路的开通,汉江航运的地位从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衰落。再 加上植被减少,导致水土流失,水体含沙量增大,河床抬高。经过前期整治,目前汉江从河口上行33 千米这段能通行千吨级船舶,至此再上行却只能通过 500 吨级船只,很多从河口上行的大船,到 了中途,只得用小船进行转运,这个过程,在航运上有一个特定的称谓——接驳,大大增加了货物 的运输成本。
(1)在长江各大支流中汉江是历史上航运价值最高的河流,简析其区位条件。
(2)近代以来,汉江航运不断萎缩,简析其原因。
(3)你认为要振兴汉江航运可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汉江流域降水丰富,流量大,流程长,通航里程长;地形平坦,水流平稳,利于通航;全年无结冰期,可全年通航;航道沟通南北,联系范围广;流域内物 产丰富、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运输需求量大。
(2)新的运输方式(铁路、公路等)的兴起并发展成为主要运输方式;流域内水土 流失加剧,泥沙淤塞航道;水库、涵闸和桥梁等工程建设阻碍通航;船舶大型化 (轮船替代帆船)使上游和支流(江窄水浅)的部分河段丧失通航能力。
(3)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疏浚航道;改建阻碍通航的工程;港口设施机械 化、现代化;船舶高速化;与陆运交通线联网;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修建调水(引 江济汉)、蓄水工程。
【解析】以汉江航运为例,考查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河流航运价值高低的评价以及汉江振兴的措施。综合考查了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难度不大,紧扣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这两个地理核心素养。
(1)河流航运价值高低的评价多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说:地形:平坦,流经平原,水流平缓。气候:降水丰富均匀,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小,冰期短。河道:宽阔平直,水深。社会经济条件:流域内人口多,经济发达,联系密集,运输量大。水深,适宜载重货物,出口贸易多平原地区:水网密布,大多与海洋沟通,降水年较差小,无冰期或冰期短。
(2)近代以来,汉江航运不断萎缩的原因要从水运的劣势及其他交通运输的优势来分析。近年来,其他的运输方式更方便、快捷,使得速度较慢的水运受到影响,人们会优先选择快速的交通运输方式;此外流域内人口增加,经济的发展使得该流域内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塞航道,河道越来越浅,也影响了通航;近年来该流域修建了水库、涵闸和桥梁等工程建设,这些工程设施阻碍通航;现在随着船舶大型化(轮船替代帆船)的发展,该流域上游和支流(江窄水浅)的部分河段丧失通航能力。
(3)振兴汉江航运可以从改善汉江航运目前的缺点或者劣势出发。如疏浚航道;改建阻碍通航的工程;同时采用科学技术,配备硬件设施,如港口设施机械化、现代化;船舶高速化;也可以加大资金投入,政府政策支持等。
4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为铁路隧道,它使欧洲铁路网连成了一体(下图)。隧道启用后伦敦至巴黎3小时即可到达,每年通过隧道的旅客人数约1 800万人,货运量达800万吨。
材料二 土豆,俗称洋芋,性喜温凉,营养价值高、适应力强、生长周期短、产量大。17世纪前后传入爱尔兰,成为主要粮食作物。1801年爱尔兰人口约为520万,至1841年爱尔兰人口几乎翻了一番,土豆的传入对当地人口的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1)试分析英吉利海峡风浪较大的原因。
(2)简述修建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的意义。
(3)分析土豆对爱尔兰人口增长的影响。
【答案】(1)原因:终年受西风影响;海峡狭窄,走向与西风风向一致,形成狭管效应;海面摩擦力较小,所以风浪较大。
(2)意义:缩短了英国与欧洲大陆间的旅行时间;完善了欧洲的交通运输网;受气象因素影响较小,提高了运输能力;加强了区域间经济、文化的合作与交流。(其它答案合理即可得分)
(3)影响:爱尔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多阴雨天气,光热不足,不利于谷物的生长,但利于土豆生长。土豆营养价值高,产量大,生长周期短,弥补了谷物的不足。由于粮食充足,促进了人口增长。
【解析】本题组考查区域农业发展、世界主要地区。
(1)风力的大小与所处的风带、位置的轮廓形状、地形的走向与盛行风的风向关系、摩擦力的大小等有关。英吉利海峡终年受西风影响;海峡狭窄;走向与西风风向一致,形成狭管效应;海面摩擦力较小,所以风浪较大。
(2)一种大型的交通运输方式都可以起到缩短运距、完善交通网、加强区际联系的作用。海底隧道在海面下,受气象影响小,提高了运输能力。
(3)“民以食为天”,爱尔兰因为其海洋性气候,多阴雨天气,光热不足,不利于谷物的生长,但可以生长土豆。土豆不仅营养价值高,还正好可以弥补谷物的不足,促进了人口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