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解析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3427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解析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3427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解析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3427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
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位于菲律宾中部的薄荷岛,森林茂密。但岛上多座高度在40—120米的石灰岩小山上却只长草不长树,形似草堆。每年热季,“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犹如一排排巧克力摆放在大地上,因此它们被当地人称为“巧克力山”。下图为该岛月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巧克力山“只长草不长树”的原因是( )
A. 山坡陡峻,水源难保持 B. 土层过薄,树木难生长
C. 地势较高,热量条件差 D. 森林破坏,石漠化严重
2. 能够观赏到该岛地面褐色“巧克力”的旅游时间在( )
A. 6-7月 B. 1-2月
C. 4-5月 D. 9-10月
【答案】1. B 2. C
【解析】
【1题详解】
由气温和降水量柱状图可知,该岛为热带季风气候。巧克力山海拔在40—120米,海拔低,热量条件好,C错;结合图文信息可知巧克力山海拔低且地势较平缓,山坡陡峻说法错误,A错;该岛只长草不长树,没有树木并非人为破坏的结果,D错;巧克力山为石灰岩,土壤先天发育较差,土层较薄,再加上季风气候降水强度大,泥土容易被雨水冲刷走,使土壤厚度更小。土层太薄难以生长高大的树木,只能生长低矮、根系浅的草,故选B。
【2题详解】
观赏巧克力山的时间为“每年热季”,热季是气温高、降水少的季节,6-7月降水量大,A错;1-2月太阳直射南半球,该地气温较低,B错;4-5月该地气温高、降水少,C对;9月降水量仍较大,D错。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 图中阴影区域农业生产的主要农产品为( )
A. 茶叶 B. 玉米
C. 稻米 D. 天然橡胶
4. 图中甲国发展种植业的优越区位条件是( )
①平原面积广,土壤肥沃 ②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③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④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⑤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⑥农业劳动力充足
A. ①③④ B. ①③⑥
C. ②④⑤ D. ②⑤⑥
5. 乙地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 风力堆积 B. 风力侵蚀
C. 流水堆积 D. 流水侵蚀
6. 从地形与气候角度看,甲国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 )
①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 ②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多雨
③中南部地势低平,积涝成灾 ④北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3. C 4. B 5. C 6. A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该地位于东南亚地区,图示农产品分布在沿海平原和河口三角洲,该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为稻米。据此分析选C。
【4题详解】
甲国为泰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水稻种植业的科技水平低,机械化水平低。同时该国人口稠密农业劳动力充足。自然条件方面,该国地处东南亚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源充足。同时湄南河平原分布在该国西部,平原面积广布,土壤肥沃。“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为降水少的地区的特点,与该地不符。据此分析选B。
【5题详解】
据图可知,乙为湄公河入海口处形成的湄公河三角洲,是河流下游流速降低,从上中游携带的泥沙随着流速降低沉积下来形成的地貌,即属于流水堆积作用形成。故选C。
【6题详解】
图示信息显示甲国是东南亚的国家泰国,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受冬季风、夏季风交替控制,一年有明显的旱雨两季,年降水量大,且集中在夏季。①对。热带雨林气候区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②错。从图中等高线看,泰国中南部地区海拔在200米以下,属于平原区,地势低平,易发生涝灾,③对。北部根据等高线判断,海拔在200-1000米之间,地势较高,不易积水,④错。据此分析选A对。B、C、D错。
下图为中亚局部地区轮廓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7. 有关的乙湖说法错误的是
A. 乙湖南部冰雪融水多 B. 乙湖北部有河水注入
C. 乙湖是北淡南咸 D. 乙湖南部补给水源少
8. 与甲湖面积萎缩的原因无关是
A. 围湖造田 B. 引河水灌溉
C. 全球变暖 D. 气候变干
9. 丙附近区域可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最主要的优势为
A. 土壤肥沃 B. 灌溉水源充足
C. 地形平坦 D. 气候干旱
【答案】7. A 8. A 9. B
【解析】
【7题详解】
据图中经纬度和湖泊轮廓可知,乙湖泊为里海,北部有河流汇入,北淡南咸,南部河流较少,补给水源少,BCD正确;北部冰雪融水多,A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据图中湖泊轮廓可知,甲湖泊为咸海。面积缩小的原因与全球变暖,气候变的更加干旱,蒸发旺盛有关,以及引河水灌溉致使入湖水量减少,BCD均正确,A错误。故选A。
【9题详解】
据图可知,该区域为中亚地区,气候干旱,光照充足,而丙与其他地区相比,附近有河流经过,水源充足,故选B。
读“某国人口、矿产等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0. 对该国人口分布影响较小的因素( )
A. 气候 B. 地形
C. 农业基础 D. 交通条件
11. 埃德蒙顿、蒙特利尔均是该国重要的石油加工中心,其主导因素分别是( )
A. 原料、市场 B. 交通、水源
C. 市场、交通 D. 市场、原料
【答案】10. B 11. A
【解析】
【10题详解】
读图,图示国家是加拿大,该国人口主 要分布在领土南部地区,主要是南部气温较温暖。开发早,农业基础较好。根据图例,交通线分布多,交通条件好,A、C、D影响大。影响较小的因素是地形,选 B.
【11题详解】
根据图例,埃德蒙顿石油资源丰富,发展石油加工,主要是靠近原料产地。蒙特利尔缺少石油资源,发展石油加工业,主导因素市场 ,A对。交通、水源不是石油加工业的主导因素,B、C、D错。
下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2. 安第斯山脉南北狭长的原因是( )
A. 沿板块消亡边界发育 B. 沿火山地震带发育
C. 沿板块生长边界发育 D. 沿海陆作用边界发育
13. 下列地理现象成因与安第斯山脉密切相关的是( )
A. 巴西高原煤炭资源丰富 B. 南美大陆地表径流主要流入大西洋
C. 南美大陆西部沿海形成大渔场 D. 巴西东南沿海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
【答案】12. A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安第斯山脉的形成原因是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即位于消亡边界,该边界长度大,因而形成了狭长的山脉,故A正确C错误;安第斯山脉处于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上,但这不是山脉形成和山脉狭长分布的原因,B错;安第斯山脉并不在海边,因而不在海陆作用的边界,D错。
【13题详解】
巴西高原的煤炭资源是地质时期原始森林被埋藏形成,A错;南美洲大陆河流主要注入大西洋是因为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河流向西注入太平洋,安第斯山脉使南美大陆总体地势西高东低,河流多自西向东流入大西洋,B对;西部渔场的形成与秘鲁寒流有关,C错;巴西东南沿海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与东南信风、巴西暖流有关,D错。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K城海拔1048米。这里的印第安人发现夏季整夜天存在并不完全黑下来的“白夜”现象。冬季常出现一种神奇的气流,能使厚达10厘米左右的积雪在一天之内融化,因此称之为“吃雪者”。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4. “吃雪者”形成的原因是( )
A. 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B. 反气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C. 暖锋过境,气温升高 D. 位于西风带背风坡,气流下沉
15. 该地夏天可以看到“白夜”现象的原因( )
A. 大气散射作用 B. 晴天多,光照充足
C. 海拔高 D. 纬度高,有极昼现象
【答案】14. D 15. A
【解析】
【14题详解】
K城距海远,且西部有高大的落基山阻隔,不受海洋暖流影响,A错;该地纬度高,冬季寒冷,若形成高压(反气旋),则为冷高压,下沉气流干冷,不能融化雪,B错;该地纬度高,冬季南部的暖空气难以北山,C错;50°N附近,受西风带控制,西风翻越落基山后,气流下沉增温,形成干热风,愈接近地面,温度愈高,干热的气流使雪快速融化,D对。
【15题详解】
大气的散射作用能将位于地平线下的部分太阳光散射到地平面以上,使地面亮度仍较大,黑夜近似白天,A对;光照充足、海拔高并不能形成白夜现象,如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全年都没有白夜,B、C错;极昼现象出现在南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该地为中纬地区没有极昼,D错。
下图所示为世界某国局部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6. 图示地区北部地势特点大致( )
A. 西高东低 B. 中间低四周高
C. 东高西低 D. 北高南低
17. 该国以葡萄美酒著名,大范围种植葡萄的地点在( )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18. 影响城市②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A. 位于河流附近,航运便利 B. 地形平坦,农业发达
C. 气候温和湿润,水资源丰富 D. 矿物能源丰富,工业发达
【答案】16. C 17. D 18. D
【解析】考查地势特征、农业区位、城市区位,意在考查学生识记重要地理位置、获取地图信息和迁移运用区位条件、世界气候分布规律等知识解题的能力。
【16题详解】
观察图中北部地区的河流,河流由东南流向西北注入海洋,反映了北部地区的地势东南部高西北部低,故选C。
【17题详解】
该国葡萄的种植主要在地中海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热量光照强,昼夜温差大,葡萄品质好;根据经纬度信息和轮廓判断出该国为法国,南部地区在地中海沿岸,因此大范围葡萄种植地区为南部的④地,选D。①地、②地、③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阴雨天气多,不适宜种植葡萄,A、B、C错。
【18题详解】
城市②为巴黎,有河流流经且位于西欧平原上,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河流流速缓,流量大,航运能力强,气候温和,农业发达,为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农业基础条件,A、B、C对;但巴黎矿产资源并不丰富,D错,故选D。
2014年“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在我国境内共涉及河南、陕西、甘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22处遗迹,它们见证了东西方之间商贸、宗教、科技、文化等交流活动。据此,回答下列各问题。
19. 丝绸之路沿线众多遗迹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
A. 存在明显季节变化 B. 位于人口稀少地区
C. 只与丝绸贸易相关 D. 易受风化风蚀影响
20.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突出价值是( )
A. 美学价值 B. 科学价值
C. 历史文化价值 D. 经济价值
21. 位于以上四省内的世界遗产还有( )
①五台山 ②龙门石窟
③秦始皇陵兵马俑 ④敦煌莫高窟
⑤武夷山 ⑥泰山
⑦天山
A. ①②③ B. ②③⑥⑦
C. ③④⑤⑥ D. ②③④⑦
22. 沿该线路“追忆丝路传奇,观赏大漠风光”,交通运输方式最好选择( )
A. 航空、水运 B. 航空、公路
C. 铁路、水运 D. 铁路、公路
【答案】19. D 20. C 21. D 22. D
【解析】
【19题详解】
沿线的遗迹大多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如石窟景观,A错;沿线的遗迹有的位于人口稀疏区,有的位于人口密集区,如我国河南地区人口密度较大,B错;由材料可知这些遗迹与“商贸、宗教、科技、文化等”有关,C错;遗迹沿线地区气候总体较干旱,冬半年受西北风影响大,因此易受风化、风蚀影响,D对。
【20题详解】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说明主要价值为历史文化价值,这些历史遗迹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C对;美学价值、科学价值、经济价值不是其最主要的价值。
【21题详解】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秦始皇陵兵马俑位于陕西省,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武夷山位于福建省,泰山位于山东省,天山位于新疆自治区,故位于河南、陕西、甘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四省的是D选项。
【22题详解】
沿线西部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河流数量少且流量小,水运条件差,应排除水运;航空在高空且灵活性较差,不利于近距离体验沿线景观;多数遗迹在铁路沿线附近,而公路方便灵活,因此最适合选择公路和铁路,D对。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3. 观赏图中景观( )
A. ①—特定角度,雪后最佳 B. ②—高处俯视,清晨最佳
C. ③—适当距离,春季最佳 D. ④—置身其中,冬季最佳
24. 图中景观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 ①——气温年较差大,水汽冷凝形成
B. ②——岩浆岩出露地表,风化侵蚀形成
C. ③——淡水鱼类丰富,食物来源充足
D. ④——地质条件复杂,流水沉积形成
【答案】23. C 24. B
【解析】
【23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为松花江雾凇应当置身其中,冬季最佳,A错。②为普陀山“二龟听法”石,应当选择特定角度,B错。③为青海湖鸟岛,应当选择适当距离,春季最佳,C对。④为黄果树瀑布,应是下方仰视,清晨最佳,D错。故选C。
【24题详解】
①雾凇是气温日较差大,水汽冷凝形成,A错。②为普陀山“二龟听法”石是岩浆岩出露地表,风化侵蚀形成,B对。③为青海湖是咸水湖,咸水鱼丰富,C错。④地质条件复杂,流水侵蚀形成,D错。故选B。
读我国山水风景最宜欣赏时间与纬度关系图。回答下列各题。
25. 我国南北方山水风景区欣赏时机主要在(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6. 按规律推理,④处欣赏时间较短的原因可能是( )
A. 纬度低 B. 地势高
C. 雨季长 D. 气温高
27. 造成南北方山水风景区欣赏时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南北方气候的差异 B. 南北方文化的差异
C. 南北方地质、地貌的差异 D. 南北方工作时间的差异
【答案】25. B 26. B 27. A
【解析】
【25题详解】
通过我国山水风景区最宜欣赏时间与纬度关系图可知:从北纬20°到50°,最宜欣赏时间主要集中在7、8月份,故选B。
【26题详解】
据图可知,④处欣赏时间较短,且集中在7、8月份,主要是地势较高,气温较低,所以时间欣赏时间短,故选B。
【27题详解】
我国的山水风景一般越往南方最宜欣赏时间越长,这主要是因为南方高温期时间长,而欣赏山水风光很适宜在高温多雨的季节。故选A。
北京市某中学上高中的小林想利用奥运后开学前的几天时间约本班几个同学一起外出旅游,王丹和李辉提出去昆明,郭明提出去海南,李娜想去桂林,小华提出去泰山。但他们每人只有约1千元的花费,又想让旅行社全包,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请你帮他们参谋。
完成下列小题。
28. 他们最宜选择的旅游目的地应是( )
A. 昆明 B. 海南
C. 泰山 D. 桂林
29. 选择上述旅游地的主要理由是( )
A. 交通条件 B. 身体状况
C. 气候特点 D. 旅游费用
30. 构成此次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不包括下列哪项( )
A. 交通、食宿 B. 游览、娱乐
C. 导游服务 D. 购买特产、纪念品
【答案】28. C 29. D 30. C
【解析】
【28题详解】
依据材料“每人只有约1千元的花费”信息可知旅行费用有限,适宜选择离出发地(北京)距离近的景点旅行,从而节省交通费用减少开支。昆明、海南、桂林离北京远,交通费用高,而泰山离北京最近,故选C。
【29题详解】
选择去泰山是因为出行费用有限,不宜长途旅行,D对;前往四个景点的交通条件都较好、年轻的学生身体状况较好、四个景点的气候特点相似,其中昆明四季如春气候更适宜旅游,因此这些不是学生放弃去昆明、海南、桂林而选择前往泰山的原因,A、B、C错。
【30题详解】
交通、食宿、游览、娱乐、购买特产、纪念品为本次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而导游服务不是旅游活动进行的必要条件,故选C。
二、综合题(共四道大题,40分)
31.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泸沽湖是丽江玉龙雪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专家誉为“中国西南的一片净土”“高品位世界级的旅游资源”。
早在2 000多年前,摩梭人就在湖边聚居生活,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服饰和生活习惯,居住在建筑风格独特的木楞房子中。古代摩梭人信奉“女神教”。后来,又接受由西藏传入的佛教,此外,还信仰本民族的“达巴教”。长期以来,这里素有“女儿国”之美称。以母系家庭以及阿夏婚姻(即走婚)为主要特征的摩梭风情,是现代社会罕见的原始母系社会婚姻形态的“活化石”。优美的自然风景、独特的人文风情构成了泸沽湖地区的“情、水、山”为主题的旅游特色,磁铁般吸引着国内外游客。1989年泸沽湖景区旅游人数为6 120人,到1991年猛增至10万人左右,目前每年的游客已超过20万人,2011年将超过35万人。
(1)泸沽湖地区旅游人数的增加体现了现代旅游的哪些特征?
(2)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当地文化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3)为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旅游主体的大众化、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2)一方面有利于各个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另一方面对当地文化起同化作用,可能对本民族文化造成冲击,从而不利于摩梭风情的保护和保存。
(3)政策扶持,加强宣传和基础设施建设,控制规模,环境整治。
【解析】以云南泸沽湖旅游地为背景,考查旅游活动的特征、影响和发展措施,解题时要审清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和泸沽湖地区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问题。
(1)旅游人数的增加说明旅游活动日趋普及,体现了旅游主体的大众化;来泸沽湖地区旅游的游客有来自国内的也有来自国外的,体现了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2)旅游活动对当地文化发展的影响有利有弊,应从这两个角度做答:旅游活动有利于促进民族交流和民族文化的融合;但文化的交流会对当地文化造成冲击,不利于当地特色文化的保留。
(3)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可从基础设施、资源保护、市场、政策等角度思考:加强政策扶持,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接待能力;加大宣传,扩大旅游市场;合理控制旅游人数,保护景区环境。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位于欧洲腹地的瑞士,虽然只有4.1万平方千米的面积,760万人口,资源匮乏,但瑞士旅游业十分发达,早已成为与机械、化工并列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瑞士旅游资源丰富,有世界公园的美誉,整个大陆具有各种引人入胜的地形和景观、自然和人工融合、多姿多彩的瑞士,随处都能找到令人感兴趣的事物,如西欧最大的湖泊—莱蒙湖,欧洲最大的瀑布—莱茵瀑布,以及联合国驻日内瓦办事处的总部万国宫,还有奥林匹克博物馆、西庸古堡等,都是瑞士最负盛名的古迹之一。如今瑞士位居世界旅游大国前十位,旅游竞争力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材料二:瑞士旅游图
(1)简要说明瑞士旅游业发达的原因有哪些?
(2)分析中国游客到瑞士旅游的不利条件有哪些?
【答案】(1)瑞士境内既有莱蒙湖、莱茵瀑布等自然景观,还有万国宫,奥林匹克博物 馆,西庸古堡等人文景观,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景点类型多样,共同组成景观群,集群状况好;距离周围其他旅游大国较近,地域组合状况好;于欧洲中部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邻近欧洲发达国家,客源市场广阔;区域内食宿行游购娱等配套服务设施完善,旅游承载力较强。
(2)因距离较远,花费时间较多;受时差、地域和文化的差异的影响,导致很多景观无法深入游览。
【解析】考查旅游业发展的区位条件,意在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迁移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具体区域旅游区位条件的能力
(1)旅游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包括: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区旅游环境容量(合理游客数量)、地区接待能力(食宿、游乐设施等)、客源市场条件(与发达区距离)、施工难易条件(地形地质条件等)等,应结合材料和图示信息从这些角度分析。瑞士旅游资源丰富;资源独特,游览价值高;资源类型多,地域组合条件好;距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距离近,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经济发达,基础设施较完善,接待能力强。
(2)我国与瑞士距离远,交通所花费的费用和时间多,不利于吸引我国游客前往;受东西方文化差异和时差的影响,使我国游客难以深入认识部分景点的价值。
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山集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吗、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峨眉之秀丽于一体,除了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与天下外,黄山旅游景观还有四季之变化,让游客在不同的季节享受到不同的旅游乐趣。
材料二 下图为黄山冬雪雾凇图
(1)举例说明欣赏黄山春夏秋冬不同季节在黄山能够体验到的不同景观或活动有哪些?
(2)简述黄山雾凇的形成原因?
(3)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在游览时怎样欣赏到这些岩石地貌的酷似造型?
【答案】(1)春季(3—5月)观百花盛开,松枝吐翠;夏季(6—8月)观松,云雾集避暑休闲;秋季(9—11月)观青松,苍石,红枫,黄菊等;冬季(12—2月)观冰雪之花及雾凇。
(2)黄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山高谷深,林木繁茂,空气湿度大,冬季强冷空气南下,气温急剧下降,水汽凝结在树枝上,形成雾凇景观。
(3)选择好观赏位置,充分发挥想象。
【解析】以黄山景点为背景,考查旅游资源的季节性、旅游资源的成因和旅游资源的观赏方法,解题时应充分结合材料信息,灵活迁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
(1)结合材料“松、怪石、云海、温泉”和黄山冬雪雾凇图以及所学知识可以推测,春季可观赏到的景观和活动有百花盛开,松枝吐翠;夏季可观松、云海,黄山海拔高气温较低,夏季还可以避暑;秋季可观青松,苍石,红枫,黄菊等;冬季可观雪花和雾凇。
(2)形成雾凇的基本条件是充足的水汽和低温条件:黄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大,高山地区植被茂密,水源涵养好,空气中水汽量大;冬季冷空气南下,气温下降快,水汽遇冷快速冷却凝结挂在树枝上形成雾凇。
(3)要观赏地貌的酷似造型需选择合适的位置观看,位置不合适可能达不到观赏效果,同时要充分发挥想象。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武陵源区在推进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曾经也因管理工作不到位,出现过失误。一方面,在旅游资源开发、设施配套建设中,贪大、贪多、求全,如旅行社盲目发展、互争客源,宾馆、游乐设施重复建设等,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内自然风貌也受到人为的影响,受到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黄牌”警告。
材料二 我国贵州著名的黄果树瀑布,落差高达74米,宽81米,有“中国第一大瀑布”的美誉。也是世界上最为壮观的瀑布之一,黄果树瀑布对岸的观瀑台上,有这样一副对联:“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虹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我们可以想象出它曾经是多么绮丽。然而在2001年的五一“黄金周”期间,赫赫有名的黄果树瀑布让远道而来的游客大为失望,他们看到的是这样一幅凄惨景象:在光秃秃的断崖上,只有“一股细流,几行清泪”,全然没有宣传手册中的“远隔五里,即闻瀑声”的豪壮。
(1)材料一、二中的旅游资源属于哪一类型?具有什么价值?
(2)材料一武陵源风景区受到“黄牌”警告,材料二中黄果树瀑布让游客大为失望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3)两个景区在旅游开发中遇到了哪些环境问题?
【答案】(1)自然旅游资源。美学价值、科学价值。
(2)武陵源风景区:人为建设过多,破坏了景区的自然风貌(或视觉污染)。黄果树瀑布:上游植被大面积遭到破坏,涵养水源功能下降,降水量减少,水源枯竭所致。
(3)①环境污染或破坏;②生态系统破坏;③扰乱当地社会秩序;④损毁自然景观。
【解析】
(1)分析材料可知,武陵源风景区位于中国湖南省西北部的武陵山脉中,由张家界、天子山、索溪峪三大各具特色的风景区组成,属砂岩峰林峡谷地貌,素以峰、谷、水、林、洞著称。属于自然旅游景观(自然旅游资源)。黄果树瀑布属于自然旅游景观,是亚洲最大的瀑布,是贵州第一胜景,中国第一大瀑布,也是世界最阔大壮观的瀑布之一。黄果树瀑布的实际高度为77.8米,其中主瀑高67米;瀑布宽101米,其中主瀑顶宽83.3米。分布着雄、奇、险、秀风格各异的大小18个瀑布,形成一个庞大的瀑布“家族”,被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评为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景观形成原理具有科研价值,优美的景观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2)分析文字材料可知,武陵源风景区受到“黄牌”警告,这与风景区内为了大量吸引游客,为了扩大经济效益,大搞人为建设,破坏了景区自然风貌有关。黄果树瀑布让“游客大为扫兴”,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主要的。瀑布水量减小,与上游植被大面积遭到破坏,涵养水源功能下降,降水量减少有关。
(3)景区管理部门不合理的建设以及游客不文明旅游带来环境污染、损毁自然景观,并破坏旅游区生态系统。过多的游客、过多的车辆,诸多不文明行为也会扰乱当地社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