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化学】河北省曲阳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 试卷
展开
河北省曲阳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
可能用到元素的原子量:H 1 N 14 O 16 Na 23 Mg 24 Cl 35.5 Al27 K 39 S32
Mn 55 Fe 56 Cu 64 Si 28 Ca 40 I 127
一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50分)
1.通过以下反应均可获取O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光催化分解水制氧气:2H2O(l)=2H2(g) + O2(g) ΔH1=+571.6 kJ·mol-1
②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2H2O2(l)=2H2O(l) + O2(g) ΔH2=-196.4 kJ·mol-1
③一氧化氮分解制氧气:2NO(g)=N2(g) + O2(g) ΔH3=-180.5 kJ·mol-1
A. 反应①是人们获取H2的途径之一
B. 反应②、③都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C. 反应H2O2(l)=H2O(g)+ O2(g)的ΔH=-98.2 kJ·mol-1
D. 反应2H2(g)+2NO(g)=N2(g)+2H2O(l)的ΔH=-752.1 kJ·mol-1
2.甲醇不仅作为F1赛车的燃料添加剂,也广泛应用于甲醇燃料电池。某燃料电池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乙池负极反应为:CH3OH-6e-+3CO32-=4CO2↑+2H2O
B. 乙池中电池工作时,CO32-不断移向负极
C. 理论上32g甲醇被消耗时,C极上放出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为67.2L
D. 甲池中Cu电极发生的反应为2Cl--2e-=Cl2↑
3.热激活电池可用作火箭、导弹的工作电源。一种热激活电池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其中作为电解质的无水LiCl-KCl混合物受热熔融后,电池即可瞬间输出电能。该电池总反应为PbSO4+2LiCl+Ca=CaCl2+Li2SO4+Pb。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Ca为正极 B. 放电过程中,Li+向负极移动
C. 每转移0.2mol电子,理论上生成20.7gPb D. 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正极质量增大
4.当化学反应的△H<0,△S>0时,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下列反应属于该情况的是( )
A. Zn(s)+2HCl(aq) = ZnCl2(aq)+H2(g)
B. 2H2(g)+O2(g) = 2H2O(l)
C. CaCO3(s)=CaO(s)+CO2 (g)
D. 2NH4Cl(s) + Ca(OH)2(s) = 2NH3(g) + CaCl2 (s) + 2H2O(l)
5.在A(g)+ 2B(g)3C(g)的反应中,经2秒后C的浓度增加0.6 mol/L,则用B浓度的变化来表示的反应速率是( )
A. 0.1 mol·L-1`s-1 B. 0.2 mol·L-1`s-1 C. 0.3 mol·L-1`s-1 D. 0.4mol·L-1`s-1
6.图1是在金属锌板上贴上一张用某溶液浸湿的滤纸,图2是新型氢氧燃料电池,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图2电池放电过程中,O2﹣从B极区向A极区迁移
B. 图2电池负极区的电极反应为H2﹣2e﹣+O2﹣=H2O
C. 若用氯化钠和酚酞的混合溶液浸湿滤纸,用导线将a、b直接相连,则铅笔芯C点处出现红色
D. 若用KI淀粉溶液浸湿滤纸,用导线将a、b与A、B电极相连,铅笔芯C点处出现蓝色,则b接的是A电极
7.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用装置①精炼铜,则b极为粗铜,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
B. 装置②的总反应是:Cu+2Fe3+=Cu2++2Fe2+
C. 装置③中钢闸门应与外接电源的正极相连
D. 装置④中的铁钉几乎没被腐蚀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热就是反应中放出的能量
B、在101 kPa时,1 mol碳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碳的燃烧热
C、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多
D、由C(石墨)===C(金刚石) ΔH=+1.9 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硅是生产光纤制品的基本原料
B.水玻璃可用于生产黏合剂和防火剂
C.涂油层、通过电镀加上金属层、制成合金等都是保护金属的措施
D.相同条件下,溶液中Cu2+、Zn2+、H+、Na+的氧化性依次减弱
10.下列装置能够组成原电池的是( )
A. B.
C. D.
11.高铁酸盐在能源环保领域有广泛用途。用镍(Ni)、铁作电极电解浓NaOH溶液制备高铁酸盐Na2FeO4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A. 铁是阳极,电极反应为Fe-6e-+4H2O=FeO42-+ 8H+
B. 电解时电子的流动方向为:负极→Ni电极→溶液→Fe电极→正极
C. 若隔膜为阴离子交换膜,则OH-自右向左移动
D. 电解时阳极区pH降低、阴极区pH升高,撤去隔膜混合后,与原溶液比较pH降低(假设电解前后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12.实验发现,298K时,在FeCl3酸性溶液中加入少量锌粒后,Fe3+立即被还原成Fe2+。某化学兴趣小组根据该实验事实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原电池的正极反应是:Zn-2e-=Zn2+
B. 左烧杯中溶液的红色逐渐褪去
C. 该电池铂电极上有气泡出现
D. 该电池总反应为:3Zn+2Fe2+=2Fe+3Zn2+
13.已知断裂1 mol共价键所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H—H:436 kJ,I—I:151 kJ,H—I:299 kJ,下列对H2(g)+I2(g) 2HI(g)的反应类型判断错误的是( )
A. 吸收能量的反应 B. 放出能量的反应
C. 氧化还原反应 D. 可逆反应
14.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充入4molX,当反应4X(g)3Y(g)+Z(g)达到平衡状态时,有30%的X发生分解,则达到平衡状态时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是
A.4mol B.3.4mol C.2.8mol D.1.2mol
15.反应:2H2(g)+O2(g)=2H2O(l)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H1<0 B.△H2为该反应的反应热
C.△H3不是H2的燃烧热 D.△H3=△H1+△H2
16.化学反应A2+B2=2AB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断裂2molA-B键需要吸收ykJ能量
C .2molAB的总能量高于1molA2和1molB2的总能量
D.断裂1molA-A键和1molB-B键可放出xkJ能量
17.Zn+H2SO4(aq)=ZnSO4(aq)+H2(g) ΔH<0,则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上述热化学方程式中的ΔH的值与反应物的用量无关
B. 该反应中旧键断裂需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放出能量,所以总能量不变
C. 该反应的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
D.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18.—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 (g) +4Y (g) 2Z (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 (均不为零),达到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別为0.lmol/L、0.4mol/L、 0.1mol/L,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c1:c2=4:1 B. 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1: 2
C. c1的取值范围为0mol/L
19.已知:①CH3OH(g)+H2O(g)=CO2(g)+3H2(g) ΔH=+49.0 kJ·mol-1
②CH3OH(g)+O2(g)=CO2(g)+2H2(g) ΔH=-192.9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B.①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
C.根据②推知反应:CH3OH(l)+O2(g)=CO2(g)+2H2(g)的ΔH>-192.9 kJ·mol-1
D.反应②中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20.100mL 6 mol / L H2SO4跟过量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
A.硫酸钾溶液 B.醋酸 C.氯化钠(固体) D.盐酸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结论:CH4的燃烧热为801.3 kJ/mol
B. (灰锡为粉末状)结论:锡制品在寒冷的冬天因易转化为灰锡而损坏
C. 稀溶液中有结论:将盐酸与氨水的稀溶液混合后,若生成1mol H20,则会放出57.3kJ的能量
D. AH=一393.5 kJ/mol,结论:相同条件下金刚石性质比石墨稳定
22.胶状液氢(主要成分是H2和CH4)有希望用于未来的运载火箭和空间运输系统。实验测得:101 kPa时,1 mol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的热量;1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放出890.3 kJ的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CH4(g)+2O2(g)=CO2(g)+2H2O(l) H=+890.3kJ·mol-1
B. CH4(g)+2O2(g)=CO2(g)+2H2O(l) H= - 890.3 kJ·mol-1
C. CH4(g)+2O2(g)=CO2(g)+2H2O(l) H=890.3 kJ
D. 2H2(g)+O2(g)=2H2O(l) H=-285.8 kJ·mol-1
23.现有反应 3Fe(s)+ 4 H2O(g)Fe3O4(s)+4 H2(g),在一体积可调的密闭容器中进行,采取下列措施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
A. 增加H2的量
B. 将容器体积缩小一半
C. 保持容器内体积不变,充入Ar使体系压强增大
D. 充入Ar,保持容器内压强不变
24.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已知H+(aq)+OH-(aq)== H2O(l) ΔH=-57.3 kJ·mol-1,则H2SO4和Ba(OH)2反应的反应热ΔH=2×(-57.3) kJ·mol-1
B.葡萄糖的燃烧热是2800 kJ·mol-1,则1/2C6H12O6(s)+3O2(g)==3CO2(g)+3H2O(l) ΔH=1400 kJ/mol
C.H2(g)的燃烧热是285.8 kJ·mol-1,则2H2O(g)==2H2(g)+O2(g) ΔH=+571.6 kJ·mol-1
D.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CH3OH(g)+1/2O2(g)== CO2(g)+2H2(g)ΔH=-192.9 kJ·mol-1,CH3OH(g)的燃烧热为192.9 kJ·mol-1
25.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熵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的熵变与反应的方向无关
B.化学反应的熵变直接决定了反应的方向
C.熵变为正的反应都是混乱度增大的反应
D.能自发进行的反应熵变一定都为正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2分)(1)肼(N2H4)又称联氨,是一种可燃性的液体,可用作火箭燃料。已知在101kPa时,32.0gN2H4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水,放出热量624kJ(25℃时),N2H4完全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2)肼—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碱性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是20%~30%的KOH溶液。
肼—空气燃料电池放电时: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
(3)下图是一个电化学过程示意图。
①锌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
②假设使用肼—空气燃料电池作为本过程中的电源,铜片的质量变化128g,则肼一空气燃料电池理论上消耗标准状况下的空气 L(假设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为20%)
(4)传统制备肼的方法,是以NaClO氧化NH3,制得肼的稀溶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7(10分).原电池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
(1)某兴趣小组为研究原电池原理,设计如图A装置。
A
B
①a和b不连接时,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和b用导线连接,Cu极为原电池________极(填“正”或“负”),该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无论a和b是否连接,Zn片均被腐蚀,若转移了0.2 mol电子, 则理论上Zn片质量减轻________g。
(2)如图是甲烷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B,回答下列问题:
①电池的负极是________(填“a”或“b”)电极,该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的pH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8(10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某工业废水中仅含下表离子中的5种(不考虑水的电离及离子的水解),且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均为0.1mol/L。
阳离子
K+
Cu2+
Fe3+
Al3+
Fe2+
阴离子
Cl-
CO32—
NO3—
SO42—
SiO32—
某同学欲探究废水的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用铂丝蘸取少量溶液,在火焰上灼烧,无紫色火焰(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Ⅱ.取少量溶液,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
Ⅲ.另取溶液加入少量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该无色气体遇空气变成红棕色,此时溶液依然澄清,且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变。
Ⅳ.向Ⅲ中所得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请推断:原溶液中所含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阴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伏发电是当今世界利用太阳能最主要方式之一。图1为光伏并网发电装置,图2为电解尿素[CO(NH2)2]的碱性溶液制氢的装置示意图(电解池中隔膜仅阻止气体通过,阴、阳极均为惰性电极)。
图1 图2
①图1中N型半导体为____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
②该系统工作时,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A极产生7.00gN2,则此时B极产生_____________LH2(标准状况下)。
29.(9分).50mL0.50 mol·L-1盐酸与50mL0.55 mol·L-1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装置名称为____,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名称是_____。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_______。
(3)实验中改用60mL0.50 mol·L-1盐酸与50mL0.55 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较,所放出的热量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中和热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理由是______。
(4)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 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中和热的数值与57.3kJ / mol 相比较会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5)完整地做一次这样的实验,需测定___次温度。
(6)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0(9分).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调节滑动变阻器,控制电流强度适中的情况下用其进行缓慢电解NaCl溶液及相关实验(此时,止水夹a处于打开状态,止水夹b处于关闭状态)。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令人很高兴的现象(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和水通过)。
请帮助他们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B装置中的电极反应:
阴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阳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后观察到A装置中的现象是:
①烧杯A中导管产生气泡数秒后溶液变红, ;
②烧瓶中液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烧杯A中导管又有气泡冒出。
(3)当观察到A装置中的现象后,他们关闭止水夹a,打开止水夹b。再观察C装置(此溶液经过煮沸,且上层有油膜),若无现象,请说明理由;若有现象,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片刻后再向烧杯C 中吹大量空气,则C中的现象是 。
参考答案
1.C
【解析】反应①是制取氢气的途径径之一,A正确;②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2H2O2(l)=2H2O(l) + O2(g) ΔH2=-196.4 kJ·mol-1③一氧化氮分解制氧气:2NO(g)=N2(g) + O2(g) ΔH3=-180.5 kJ·mol-1都是放热反应,故反应②、③都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B正确;根据盖斯定律,结合①②可知反应H2O2(l)=H2O(g)+ O2(g)的ΔH= +187,6kJ·mol-1故C错;根据盖斯定律,由③-①可得反应:2H2(g)+2NO(g)= N2(g)+2H2O(l) ΔH=ΔH3-ΔH1= -752.1 kJ·mol-1故D正确;本题正确答反应案;C。
2.D
【解析】乙为甲醇燃料电池,电解质是熔融碳酸盐,所以甲醇为负极,空气为正极。总反应为:CH3OH+3/2O2 = CO2 + 2H2O,正极为空气中的氧气得电子,因为电解质是熔融的碳酸盐(没有水,也没有氢离子),所以反应为:O2 + 2CO2 + 4e- = 2CO32-。用总反应减去正极反应(注意将正极反应扩大3/2倍),得到负极反应:CH3OH-6e-+3CO32-=4CO2↑+2H2O,选项A正确。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所以选项B正确。根据负极反应,消耗1mol甲醇,转移6mol电子,所以在C电极(为电解的阴极,反应为2H+ + 2e- = H2↑)上得到3mol氢气,标准状况下体积为67.2L。选项C正确。甲池中Cu电极为电解的阳极,所以发生的反应为Cu-2e-=Cu2+,选项D错误。
3.C
【解析】A、由原电池总反应可知Ca化合价升高,失电子,故Ca为原电池的负极,故A错误;B、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故B错误;C、根据电池总反应,每反应1molCa转移2mol电子,正极生成1molPb,每转移0.2mol电子,理论上生成0.1molPb,即20.7gPb,故C正确;D、电池工作时,正极为PbSO4固体转化为Pb固体,正极质量减小,故D错误。故选C。
4.A 5.B
6.D
【解析】试题分析:A、在燃料电池中,燃料反应时要失电子,故燃料在负极(A电极)反应。图2:在原电池中,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要形成正电荷的闭合回路,则阴离子离子要由正极移向负极,A正确;B、在燃料电池中,燃料反应时要失电子,故燃料在负极(A电极)反应,电极反应为H2-2e-+O2-=H2O,B正确;C、此时图1构成原电池,锌板做负极:Zn-2e-=Zn2+,铅笔芯做正极:O2+2H2O+4e-=4OH-(发生吸氧腐蚀),酚酞遇碱变红,C正确;D.电解KI溶液,“铅笔芯C点处出现蓝色”即C点发生的反应是:2I-2e-=I2(发生了氧化反应),碘单质使淀粉变蓝,则说明b为阳极,“在电解池中,电解池的阳极应接外加电源的正极”,故应接B电极,D错误;答案选D。
7.D 8.C 9.D 10.B
11.D
【解析】试题分析:A、依据装置图分析可知铁与电源正极相连做电解池阳极,碱性溶液不能生成氢离子,电极反应为Fe-6e-+8OH-═FeO42-+4H2O,故A错误;B、电解过程中电子流向负极流向Ni电极,不能通过电解质溶液,是通过电解质溶液中离子定向移动实现闭合电路,通过Fe电极回到正极,故B错误;C、阴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阴离子通过;阴离子移向阳极,应从左向右移动,故C错误;D、阳极区域,铁失电子消耗氢氧根离子,溶液PH减小,阴极区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溶液PH增大;生成氢氧根离子物质的量消耗,在阳极电极反应Fe-6e-+8OH-═FeO42-+4H2O,阴极氢氧根离子增大,电极反应2H++2e-=H2↑,依据电子守恒分析,氢氧根离子消耗的多,生成的少,所以溶液pH降低,故D正确;故选D。
12.B
【解析】试题分析:该原电池的负极反应是Zn-2e-=Zn2+,故A错误;左烧杯中反应为,溶液的血红色逐渐褪去,故B正确;铂电极上的反应为,故C错误;该电池总反应为Zn+2Fe3+=2Fe2++Zn2+,故D错误。
13.A
【解析】依题意,断裂1 mol H—H键和1 mol I—I键吸收的能量为436 kJ+151 kJ=587 kJ,生成2 mol H—I键放出的能量为299 kJ×2=598 kJ,因为598 kJ>587 kJ,所以,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出能量的反应,即该反应是放出能量的反应,A错误,B正确;C根据反应式可知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也是可逆反应,故C、D正确。
14.A 15.C 16.B 17.B
18.D
【解析】A.设X转化的浓度为x,
X(g)+4Y(g)2Z(g)
初始浓度:c1 c2 c3
转化浓度:x 4x 2x
平衡浓度:0.1moL·L-1 0.4mol·L-1 0.1mol·L-1
则:c1:c2=(x+0.1moL·L-1):(4x+0.4mol·L-1)=1:4,故A错误;
B.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4:2,即VY(正):VZ(逆)2:1,故B错误;C、反应为可逆反应,物质不可能完全转化,如反应向正反应分析进行,则0<c1,如反应向逆反应分析进行,则c1<0.15mol·L-1,故有0<c1<0.15mol·L-1,故C错误;D、反应前后X、Y气体的浓度比相同符合反应系数之比,所以达到平衡状态时,转化率相同,故D正确;故选D。
19.C 20.A 21.B 22.B 23.C 24.B
25.C
26.【答案】(1)N2H4(1)+O2(g) =N2(g)+2H2O(1);△H=―624kJ/mol
(2)N2H4+4OH-―4e-=4H2O+N2↑ O2+2H2O+4e-=4OH- ;
(3)①Cu2++2e-=Cu ②112
(4)ClO-+2NH3=N2H4+Cl-+H2O
【解析】(1)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应注意物质的聚集状态,计量数和反应热数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正负号,ΔH的单位;32.0gN2H4为1mol,即N2H4(l)+O2(g)N2(g)+2H2O(l) ΔH=-624 kJ·mol-1;
(2)空气燃料电池工作时,肼应该被氧化,化合价升高转变为氮气,在碱性条件下,H+转变成水,正极O2得电子转变成OH-;即正极:O2+2H2O+4e-4OH-,负极:N2H4+4OH--4e-4H2O+N2↑;
(3)①是电解池中的电镀池,所以Zn片上发生反应:Cu2++2e-Cu;
由电子守恒可知,128gCu是2mol,对应1molO2,所以空气为22.4L×5=112 L。
(4)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得到ClO-+2NH3=N2H4+Cl-+H2O。
27. Zn+2H+===Zn2++H2↑ 正 2H++2e-===H2↑ 6.5 a CH4+10OH--8e-===CO32-+7H2O 减小
28.Fe2+、Cu2+Cl-、NO3—、SO42—负极CO(NH2)2+8OH--6e-═CO32—+N2↑+6H2O
16.8
【解析】 (1)Ⅰ.用铂丝蘸取少量溶液,在火焰上灼烧,无紫色火焰(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说明没有K+;Ⅱ.取少量溶液,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没有Fe3+;Ⅲ.另取溶液加入少量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该无色气体遇空气变成红棕色,此时溶液依然澄清,且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变,说明 Fe2+与NO3-和H+反应生成NO,即溶液中有Fe2+、NO3-,加盐酸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变,说明原溶液中有Cl-,加盐酸溶液依然澄清,说明没有SiO32-;Ⅳ.向Ⅲ中所得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有SO42-;由以上推断可知溶液中阴离子为 Cl-、NO3-、SO42-,且各为0.1mol/L;已经推断出的阳离子是Fe2+,其浓度为0.1mol/L,由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还有一种+2价阳离子,所以还有Cu2+,所以甲同学最终确定原溶液中所含阳离子是:Fe2+、Cu2+;阴离子是:Cl-、NO3-、SO42-,故答案为:Fe2+、Cu2+;Cl-、NO3-、SO42-;
(2)①该电池反应时中,氮元素化合价由-3价变为0价,H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则氮元素被氧化,氢元素被还原,所以生成氮气的电极A是阳极,生成氢气的电极B是阴极,则图1中N型半导体为负极,P型半导体为正极,故答案为:负极;
②A极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CO(NH2)2+80H--6e-═CO32-+N2↑+6H2O,故答案为:CO(NH2)2+8OH--6e-═CO32-+N2↑+6H2O;
③A极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CO(NH2)2+80H--6e-═CO32-+N2↑+6H2O,若A极产生7.00g N2,即0.25molN2,则转移电子是1.5mol,此时B极产生氢气,B电极反应为:2H2O+2e-═H2↑+2OH-,转移1.5mol电子,产生氢气的体积是×22.4L/mol=16.8L,故答案为:16.8。
29.(1)(简易)量热计;环形玻璃搅拌棒;(2)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 ;
(3)不相等;相等; 因为中和热是指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所放出的能量,与酸碱用量无关; ⑷偏小 ;(5)3 ;(6)偏小。
30.(1)2H2O+2e-=H2↑+2OH-(或2H++2e-===H2↑),Fe-2e-=Fe2+;(2) ①A烧杯中的水倒吸并产生红色喷泉;②上升到高于左侧导管一定程度后又逐渐下落至与导管相平; (3)Fe2++2OH-===Fe(OH)2↓,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解析】(1)根据电解原理,铁做阳极,活动金属作阳极,先失电子,其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Pt作阴极,其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2)①B装置产生的氢气,进入烧瓶中,使NH3和水接触,利用NH3极易溶于水,造成导管内的压强突然减小,产生喷泉,因此溶液变红,A烧杯中水倒吸并产生红色喷泉;②烧杯A中导管又有气泡冒出,说明B 中不断产生氢气,因此上升到高于左侧导管一定程度后又逐渐下落至与导管相平;(3)关闭止水夹a,打开止水夹b,生成的Fe2+和NaOH反应,Fe2++2OH-=Fe(OH)2↓,Fe(OH)2容易被氧气所氧化,出现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可能用到元素的原子量:H 1 N 14 O 16 Na 23 Mg 24 Cl 35.5 Al27 K 39 S32
Mn 55 Fe 56 Cu 64 Si 28 Ca 40 I 127
一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50分)
1.通过以下反应均可获取O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光催化分解水制氧气:2H2O(l)=2H2(g) + O2(g) ΔH1=+571.6 kJ·mol-1
②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2H2O2(l)=2H2O(l) + O2(g) ΔH2=-196.4 kJ·mol-1
③一氧化氮分解制氧气:2NO(g)=N2(g) + O2(g) ΔH3=-180.5 kJ·mol-1
A. 反应①是人们获取H2的途径之一
B. 反应②、③都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C. 反应H2O2(l)=H2O(g)+ O2(g)的ΔH=-98.2 kJ·mol-1
D. 反应2H2(g)+2NO(g)=N2(g)+2H2O(l)的ΔH=-752.1 kJ·mol-1
2.甲醇不仅作为F1赛车的燃料添加剂,也广泛应用于甲醇燃料电池。某燃料电池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乙池负极反应为:CH3OH-6e-+3CO32-=4CO2↑+2H2O
B. 乙池中电池工作时,CO32-不断移向负极
C. 理论上32g甲醇被消耗时,C极上放出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为67.2L
D. 甲池中Cu电极发生的反应为2Cl--2e-=Cl2↑
3.热激活电池可用作火箭、导弹的工作电源。一种热激活电池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其中作为电解质的无水LiCl-KCl混合物受热熔融后,电池即可瞬间输出电能。该电池总反应为PbSO4+2LiCl+Ca=CaCl2+Li2SO4+Pb。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Ca为正极 B. 放电过程中,Li+向负极移动
C. 每转移0.2mol电子,理论上生成20.7gPb D. 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正极质量增大
4.当化学反应的△H<0,△S>0时,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下列反应属于该情况的是( )
A. Zn(s)+2HCl(aq) = ZnCl2(aq)+H2(g)
B. 2H2(g)+O2(g) = 2H2O(l)
C. CaCO3(s)=CaO(s)+CO2 (g)
D. 2NH4Cl(s) + Ca(OH)2(s) = 2NH3(g) + CaCl2 (s) + 2H2O(l)
5.在A(g)+ 2B(g)3C(g)的反应中,经2秒后C的浓度增加0.6 mol/L,则用B浓度的变化来表示的反应速率是( )
A. 0.1 mol·L-1`s-1 B. 0.2 mol·L-1`s-1 C. 0.3 mol·L-1`s-1 D. 0.4mol·L-1`s-1
6.图1是在金属锌板上贴上一张用某溶液浸湿的滤纸,图2是新型氢氧燃料电池,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图2电池放电过程中,O2﹣从B极区向A极区迁移
B. 图2电池负极区的电极反应为H2﹣2e﹣+O2﹣=H2O
C. 若用氯化钠和酚酞的混合溶液浸湿滤纸,用导线将a、b直接相连,则铅笔芯C点处出现红色
D. 若用KI淀粉溶液浸湿滤纸,用导线将a、b与A、B电极相连,铅笔芯C点处出现蓝色,则b接的是A电极
7.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用装置①精炼铜,则b极为粗铜,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
B. 装置②的总反应是:Cu+2Fe3+=Cu2++2Fe2+
C. 装置③中钢闸门应与外接电源的正极相连
D. 装置④中的铁钉几乎没被腐蚀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热就是反应中放出的能量
B、在101 kPa时,1 mol碳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碳的燃烧热
C、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多
D、由C(石墨)===C(金刚石) ΔH=+1.9 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硅是生产光纤制品的基本原料
B.水玻璃可用于生产黏合剂和防火剂
C.涂油层、通过电镀加上金属层、制成合金等都是保护金属的措施
D.相同条件下,溶液中Cu2+、Zn2+、H+、Na+的氧化性依次减弱
10.下列装置能够组成原电池的是( )
A. B.
C. D.
11.高铁酸盐在能源环保领域有广泛用途。用镍(Ni)、铁作电极电解浓NaOH溶液制备高铁酸盐Na2FeO4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A. 铁是阳极,电极反应为Fe-6e-+4H2O=FeO42-+ 8H+
B. 电解时电子的流动方向为:负极→Ni电极→溶液→Fe电极→正极
C. 若隔膜为阴离子交换膜,则OH-自右向左移动
D. 电解时阳极区pH降低、阴极区pH升高,撤去隔膜混合后,与原溶液比较pH降低(假设电解前后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12.实验发现,298K时,在FeCl3酸性溶液中加入少量锌粒后,Fe3+立即被还原成Fe2+。某化学兴趣小组根据该实验事实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原电池的正极反应是:Zn-2e-=Zn2+
B. 左烧杯中溶液的红色逐渐褪去
C. 该电池铂电极上有气泡出现
D. 该电池总反应为:3Zn+2Fe2+=2Fe+3Zn2+
13.已知断裂1 mol共价键所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H—H:436 kJ,I—I:151 kJ,H—I:299 kJ,下列对H2(g)+I2(g) 2HI(g)的反应类型判断错误的是( )
A. 吸收能量的反应 B. 放出能量的反应
C. 氧化还原反应 D. 可逆反应
14.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充入4molX,当反应4X(g)3Y(g)+Z(g)达到平衡状态时,有30%的X发生分解,则达到平衡状态时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是
A.4mol B.3.4mol C.2.8mol D.1.2mol
15.反应:2H2(g)+O2(g)=2H2O(l)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H1<0 B.△H2为该反应的反应热
C.△H3不是H2的燃烧热 D.△H3=△H1+△H2
16.化学反应A2+B2=2AB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断裂2molA-B键需要吸收ykJ能量
C .2molAB的总能量高于1molA2和1molB2的总能量
D.断裂1molA-A键和1molB-B键可放出xkJ能量
17.Zn+H2SO4(aq)=ZnSO4(aq)+H2(g) ΔH<0,则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上述热化学方程式中的ΔH的值与反应物的用量无关
B. 该反应中旧键断裂需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放出能量,所以总能量不变
C. 该反应的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
D.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18.—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 (g) +4Y (g) 2Z (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 (均不为零),达到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別为0.lmol/L、0.4mol/L、 0.1mol/L,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c1:c2=4:1 B. 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1: 2
C. c1的取值范围为0mol/L
②CH3OH(g)+O2(g)=CO2(g)+2H2(g) ΔH=-192.9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B.①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
C.根据②推知反应:CH3OH(l)+O2(g)=CO2(g)+2H2(g)的ΔH>-192.9 kJ·mol-1
D.反应②中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20.100mL 6 mol / L H2SO4跟过量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
A.硫酸钾溶液 B.醋酸 C.氯化钠(固体) D.盐酸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结论:CH4的燃烧热为801.3 kJ/mol
B. (灰锡为粉末状)结论:锡制品在寒冷的冬天因易转化为灰锡而损坏
C. 稀溶液中有结论:将盐酸与氨水的稀溶液混合后,若生成1mol H20,则会放出57.3kJ的能量
D. AH=一393.5 kJ/mol,结论:相同条件下金刚石性质比石墨稳定
22.胶状液氢(主要成分是H2和CH4)有希望用于未来的运载火箭和空间运输系统。实验测得:101 kPa时,1 mol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的热量;1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放出890.3 kJ的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CH4(g)+2O2(g)=CO2(g)+2H2O(l) H=+890.3kJ·mol-1
B. CH4(g)+2O2(g)=CO2(g)+2H2O(l) H= - 890.3 kJ·mol-1
C. CH4(g)+2O2(g)=CO2(g)+2H2O(l) H=890.3 kJ
D. 2H2(g)+O2(g)=2H2O(l) H=-285.8 kJ·mol-1
23.现有反应 3Fe(s)+ 4 H2O(g)Fe3O4(s)+4 H2(g),在一体积可调的密闭容器中进行,采取下列措施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
A. 增加H2的量
B. 将容器体积缩小一半
C. 保持容器内体积不变,充入Ar使体系压强增大
D. 充入Ar,保持容器内压强不变
24.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已知H+(aq)+OH-(aq)== H2O(l) ΔH=-57.3 kJ·mol-1,则H2SO4和Ba(OH)2反应的反应热ΔH=2×(-57.3) kJ·mol-1
B.葡萄糖的燃烧热是2800 kJ·mol-1,则1/2C6H12O6(s)+3O2(g)==3CO2(g)+3H2O(l) ΔH=1400 kJ/mol
C.H2(g)的燃烧热是285.8 kJ·mol-1,则2H2O(g)==2H2(g)+O2(g) ΔH=+571.6 kJ·mol-1
D.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CH3OH(g)+1/2O2(g)== CO2(g)+2H2(g)ΔH=-192.9 kJ·mol-1,CH3OH(g)的燃烧热为192.9 kJ·mol-1
25.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熵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的熵变与反应的方向无关
B.化学反应的熵变直接决定了反应的方向
C.熵变为正的反应都是混乱度增大的反应
D.能自发进行的反应熵变一定都为正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2分)(1)肼(N2H4)又称联氨,是一种可燃性的液体,可用作火箭燃料。已知在101kPa时,32.0gN2H4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水,放出热量624kJ(25℃时),N2H4完全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2)肼—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碱性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是20%~30%的KOH溶液。
肼—空气燃料电池放电时: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
(3)下图是一个电化学过程示意图。
①锌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
②假设使用肼—空气燃料电池作为本过程中的电源,铜片的质量变化128g,则肼一空气燃料电池理论上消耗标准状况下的空气 L(假设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为20%)
(4)传统制备肼的方法,是以NaClO氧化NH3,制得肼的稀溶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7(10分).原电池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
(1)某兴趣小组为研究原电池原理,设计如图A装置。
A
B
①a和b不连接时,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和b用导线连接,Cu极为原电池________极(填“正”或“负”),该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无论a和b是否连接,Zn片均被腐蚀,若转移了0.2 mol电子, 则理论上Zn片质量减轻________g。
(2)如图是甲烷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B,回答下列问题:
①电池的负极是________(填“a”或“b”)电极,该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的pH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8(10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某工业废水中仅含下表离子中的5种(不考虑水的电离及离子的水解),且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均为0.1mol/L。
阳离子
K+
Cu2+
Fe3+
Al3+
Fe2+
阴离子
Cl-
CO32—
NO3—
SO42—
SiO32—
某同学欲探究废水的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用铂丝蘸取少量溶液,在火焰上灼烧,无紫色火焰(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Ⅱ.取少量溶液,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
Ⅲ.另取溶液加入少量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该无色气体遇空气变成红棕色,此时溶液依然澄清,且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变。
Ⅳ.向Ⅲ中所得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请推断:原溶液中所含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阴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伏发电是当今世界利用太阳能最主要方式之一。图1为光伏并网发电装置,图2为电解尿素[CO(NH2)2]的碱性溶液制氢的装置示意图(电解池中隔膜仅阻止气体通过,阴、阳极均为惰性电极)。
图1 图2
①图1中N型半导体为____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
②该系统工作时,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A极产生7.00gN2,则此时B极产生_____________LH2(标准状况下)。
29.(9分).50mL0.50 mol·L-1盐酸与50mL0.55 mol·L-1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装置名称为____,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名称是_____。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_______。
(3)实验中改用60mL0.50 mol·L-1盐酸与50mL0.55 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较,所放出的热量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中和热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理由是______。
(4)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 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中和热的数值与57.3kJ / mol 相比较会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5)完整地做一次这样的实验,需测定___次温度。
(6)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0(9分).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调节滑动变阻器,控制电流强度适中的情况下用其进行缓慢电解NaCl溶液及相关实验(此时,止水夹a处于打开状态,止水夹b处于关闭状态)。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令人很高兴的现象(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和水通过)。
请帮助他们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B装置中的电极反应:
阴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阳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后观察到A装置中的现象是:
①烧杯A中导管产生气泡数秒后溶液变红, ;
②烧瓶中液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烧杯A中导管又有气泡冒出。
(3)当观察到A装置中的现象后,他们关闭止水夹a,打开止水夹b。再观察C装置(此溶液经过煮沸,且上层有油膜),若无现象,请说明理由;若有现象,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片刻后再向烧杯C 中吹大量空气,则C中的现象是 。
参考答案
1.C
【解析】反应①是制取氢气的途径径之一,A正确;②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2H2O2(l)=2H2O(l) + O2(g) ΔH2=-196.4 kJ·mol-1③一氧化氮分解制氧气:2NO(g)=N2(g) + O2(g) ΔH3=-180.5 kJ·mol-1都是放热反应,故反应②、③都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B正确;根据盖斯定律,结合①②可知反应H2O2(l)=H2O(g)+ O2(g)的ΔH= +187,6kJ·mol-1故C错;根据盖斯定律,由③-①可得反应:2H2(g)+2NO(g)= N2(g)+2H2O(l) ΔH=ΔH3-ΔH1= -752.1 kJ·mol-1故D正确;本题正确答反应案;C。
2.D
【解析】乙为甲醇燃料电池,电解质是熔融碳酸盐,所以甲醇为负极,空气为正极。总反应为:CH3OH+3/2O2 = CO2 + 2H2O,正极为空气中的氧气得电子,因为电解质是熔融的碳酸盐(没有水,也没有氢离子),所以反应为:O2 + 2CO2 + 4e- = 2CO32-。用总反应减去正极反应(注意将正极反应扩大3/2倍),得到负极反应:CH3OH-6e-+3CO32-=4CO2↑+2H2O,选项A正确。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所以选项B正确。根据负极反应,消耗1mol甲醇,转移6mol电子,所以在C电极(为电解的阴极,反应为2H+ + 2e- = H2↑)上得到3mol氢气,标准状况下体积为67.2L。选项C正确。甲池中Cu电极为电解的阳极,所以发生的反应为Cu-2e-=Cu2+,选项D错误。
3.C
【解析】A、由原电池总反应可知Ca化合价升高,失电子,故Ca为原电池的负极,故A错误;B、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故B错误;C、根据电池总反应,每反应1molCa转移2mol电子,正极生成1molPb,每转移0.2mol电子,理论上生成0.1molPb,即20.7gPb,故C正确;D、电池工作时,正极为PbSO4固体转化为Pb固体,正极质量减小,故D错误。故选C。
4.A 5.B
6.D
【解析】试题分析:A、在燃料电池中,燃料反应时要失电子,故燃料在负极(A电极)反应。图2:在原电池中,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要形成正电荷的闭合回路,则阴离子离子要由正极移向负极,A正确;B、在燃料电池中,燃料反应时要失电子,故燃料在负极(A电极)反应,电极反应为H2-2e-+O2-=H2O,B正确;C、此时图1构成原电池,锌板做负极:Zn-2e-=Zn2+,铅笔芯做正极:O2+2H2O+4e-=4OH-(发生吸氧腐蚀),酚酞遇碱变红,C正确;D.电解KI溶液,“铅笔芯C点处出现蓝色”即C点发生的反应是:2I-2e-=I2(发生了氧化反应),碘单质使淀粉变蓝,则说明b为阳极,“在电解池中,电解池的阳极应接外加电源的正极”,故应接B电极,D错误;答案选D。
7.D 8.C 9.D 10.B
11.D
【解析】试题分析:A、依据装置图分析可知铁与电源正极相连做电解池阳极,碱性溶液不能生成氢离子,电极反应为Fe-6e-+8OH-═FeO42-+4H2O,故A错误;B、电解过程中电子流向负极流向Ni电极,不能通过电解质溶液,是通过电解质溶液中离子定向移动实现闭合电路,通过Fe电极回到正极,故B错误;C、阴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阴离子通过;阴离子移向阳极,应从左向右移动,故C错误;D、阳极区域,铁失电子消耗氢氧根离子,溶液PH减小,阴极区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溶液PH增大;生成氢氧根离子物质的量消耗,在阳极电极反应Fe-6e-+8OH-═FeO42-+4H2O,阴极氢氧根离子增大,电极反应2H++2e-=H2↑,依据电子守恒分析,氢氧根离子消耗的多,生成的少,所以溶液pH降低,故D正确;故选D。
12.B
【解析】试题分析:该原电池的负极反应是Zn-2e-=Zn2+,故A错误;左烧杯中反应为,溶液的血红色逐渐褪去,故B正确;铂电极上的反应为,故C错误;该电池总反应为Zn+2Fe3+=2Fe2++Zn2+,故D错误。
13.A
【解析】依题意,断裂1 mol H—H键和1 mol I—I键吸收的能量为436 kJ+151 kJ=587 kJ,生成2 mol H—I键放出的能量为299 kJ×2=598 kJ,因为598 kJ>587 kJ,所以,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出能量的反应,即该反应是放出能量的反应,A错误,B正确;C根据反应式可知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也是可逆反应,故C、D正确。
14.A 15.C 16.B 17.B
18.D
【解析】A.设X转化的浓度为x,
X(g)+4Y(g)2Z(g)
初始浓度:c1 c2 c3
转化浓度:x 4x 2x
平衡浓度:0.1moL·L-1 0.4mol·L-1 0.1mol·L-1
则:c1:c2=(x+0.1moL·L-1):(4x+0.4mol·L-1)=1:4,故A错误;
B.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4:2,即VY(正):VZ(逆)2:1,故B错误;C、反应为可逆反应,物质不可能完全转化,如反应向正反应分析进行,则0<c1,如反应向逆反应分析进行,则c1<0.15mol·L-1,故有0<c1<0.15mol·L-1,故C错误;D、反应前后X、Y气体的浓度比相同符合反应系数之比,所以达到平衡状态时,转化率相同,故D正确;故选D。
19.C 20.A 21.B 22.B 23.C 24.B
25.C
26.【答案】(1)N2H4(1)+O2(g) =N2(g)+2H2O(1);△H=―624kJ/mol
(2)N2H4+4OH-―4e-=4H2O+N2↑ O2+2H2O+4e-=4OH- ;
(3)①Cu2++2e-=Cu ②112
(4)ClO-+2NH3=N2H4+Cl-+H2O
【解析】(1)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应注意物质的聚集状态,计量数和反应热数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正负号,ΔH的单位;32.0gN2H4为1mol,即N2H4(l)+O2(g)N2(g)+2H2O(l) ΔH=-624 kJ·mol-1;
(2)空气燃料电池工作时,肼应该被氧化,化合价升高转变为氮气,在碱性条件下,H+转变成水,正极O2得电子转变成OH-;即正极:O2+2H2O+4e-4OH-,负极:N2H4+4OH--4e-4H2O+N2↑;
(3)①是电解池中的电镀池,所以Zn片上发生反应:Cu2++2e-Cu;
由电子守恒可知,128gCu是2mol,对应1molO2,所以空气为22.4L×5=112 L。
(4)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得到ClO-+2NH3=N2H4+Cl-+H2O。
27. Zn+2H+===Zn2++H2↑ 正 2H++2e-===H2↑ 6.5 a CH4+10OH--8e-===CO32-+7H2O 减小
28.Fe2+、Cu2+Cl-、NO3—、SO42—负极CO(NH2)2+8OH--6e-═CO32—+N2↑+6H2O
16.8
【解析】 (1)Ⅰ.用铂丝蘸取少量溶液,在火焰上灼烧,无紫色火焰(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说明没有K+;Ⅱ.取少量溶液,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没有Fe3+;Ⅲ.另取溶液加入少量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该无色气体遇空气变成红棕色,此时溶液依然澄清,且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变,说明 Fe2+与NO3-和H+反应生成NO,即溶液中有Fe2+、NO3-,加盐酸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变,说明原溶液中有Cl-,加盐酸溶液依然澄清,说明没有SiO32-;Ⅳ.向Ⅲ中所得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有SO42-;由以上推断可知溶液中阴离子为 Cl-、NO3-、SO42-,且各为0.1mol/L;已经推断出的阳离子是Fe2+,其浓度为0.1mol/L,由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还有一种+2价阳离子,所以还有Cu2+,所以甲同学最终确定原溶液中所含阳离子是:Fe2+、Cu2+;阴离子是:Cl-、NO3-、SO42-,故答案为:Fe2+、Cu2+;Cl-、NO3-、SO42-;
(2)①该电池反应时中,氮元素化合价由-3价变为0价,H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则氮元素被氧化,氢元素被还原,所以生成氮气的电极A是阳极,生成氢气的电极B是阴极,则图1中N型半导体为负极,P型半导体为正极,故答案为:负极;
②A极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CO(NH2)2+80H--6e-═CO32-+N2↑+6H2O,故答案为:CO(NH2)2+8OH--6e-═CO32-+N2↑+6H2O;
③A极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CO(NH2)2+80H--6e-═CO32-+N2↑+6H2O,若A极产生7.00g N2,即0.25molN2,则转移电子是1.5mol,此时B极产生氢气,B电极反应为:2H2O+2e-═H2↑+2OH-,转移1.5mol电子,产生氢气的体积是×22.4L/mol=16.8L,故答案为:16.8。
29.(1)(简易)量热计;环形玻璃搅拌棒;(2)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 ;
(3)不相等;相等; 因为中和热是指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所放出的能量,与酸碱用量无关; ⑷偏小 ;(5)3 ;(6)偏小。
30.(1)2H2O+2e-=H2↑+2OH-(或2H++2e-===H2↑),Fe-2e-=Fe2+;(2) ①A烧杯中的水倒吸并产生红色喷泉;②上升到高于左侧导管一定程度后又逐渐下落至与导管相平; (3)Fe2++2OH-===Fe(OH)2↓,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解析】(1)根据电解原理,铁做阳极,活动金属作阳极,先失电子,其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Pt作阴极,其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2)①B装置产生的氢气,进入烧瓶中,使NH3和水接触,利用NH3极易溶于水,造成导管内的压强突然减小,产生喷泉,因此溶液变红,A烧杯中水倒吸并产生红色喷泉;②烧杯A中导管又有气泡冒出,说明B 中不断产生氢气,因此上升到高于左侧导管一定程度后又逐渐下落至与导管相平;(3)关闭止水夹a,打开止水夹b,生成的Fe2+和NaOH反应,Fe2++2OH-=Fe(OH)2↓,Fe(OH)2容易被氧气所氧化,出现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