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黑龙江省望奎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试题
展开黑龙江省望奎县一中2018-2019学年
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下列除哪项外,均为内环境概念的要素( )
A.细胞内液 B.主要组成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C.细胞外液 D.体内细胞赖以生存液体环境
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
A.CO2、O2 B.H2O、Na+
C.C6H12O6、尿素 D.血红蛋白、氧化酶
3.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依次是( )
A.血浆、体液和体液 B.血液、体液和淋巴
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和体液
4.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
B.内环境的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
C.心肌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
D.细胞可直接在内环境中获取营养
5.人剧烈活动后,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会( )
A.大于7.35~7.45 B.远小于7.35~7.45
C.维持在7.35~7.45 D.稳定在3~4
6.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
A.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
B.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C.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的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D.正常机体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7.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8.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渗透压下降
C.糖尿病 D.细胞代谢紊乱
9.当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时,参与此过程的高级中枢是( )
A.语言中枢 B.身体感觉中枢
C.躯体运动中枢 D.A项、B项和C项
10.切除某动物的垂体后,血液中( )
A.生长激素增加,甲状腺激素也增加
B.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增加
C.生长激素增加,甲状腺激素减少
D.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也减少
11.一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的电线(110 V)会立即反射性地紧握电线,被解救后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缩回。对这两个反射的正确叙述是( )
A.两个反射中枢都在脊髓
B.两个反射中枢都在大脑
C.前一个反射中枢在脊髓,后一个反射中枢在大脑
D.前一个反射中枢在大脑,后一个反射中枢在脊髓
12.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
A.调节准确、快速 B.通过体液运送调节物
C.调节物都由内分泌腺产生的 D.调节作用范围局限
13.遇海难而漂浮在海面的人,因缺乏淡水,此人( )
A.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
B.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减少
C.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增加
D.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减少
14.现有一幼鼠,先天无胸腺,此鼠的免疫状况是( )
A.有全部的细胞免疫能力 B.丧失一切免疫能力
C.有全部的体液免疫能力 D.保留部分体液免疫能力
15.关于效应B细胞产生途径的叙述,不准确的是( )
A.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分化而成
B.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分化而成
C.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分化而成
D.抗原刺激记忆细胞分化而成
16.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 )
A.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
B.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无传染性
C.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反应
17.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 B.细胞分裂素存在于植物体任何部位
C.乙烯是一种气体激素 D.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和种子萌发
18.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主要是从植物体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不能倒转过来运输。其原因最可能是( )
A.地心引力的作用 B.能量的供应所致
C.载体的分布所造成 D.光照方向的影响
19.植物扦插繁殖时,需要对插枝进行去除成熟叶片、保留芽和幼叶等处理,这样可以促进插枝成活。其原因是( )
①芽和幼叶生长迅速,容易成活
②芽和幼叶储存较多的营养物质
③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
④去除成熟叶片可降低蒸腾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下列不能解除植物顶端优势的措施是( )
A.去掉顶芽
B.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生长素的羊毛脂
C.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细胞分裂素的羊毛脂
D.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上琼脂小块
21.农业生产上应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植物难以奏效的是( )
A.处理扦插的枝条促进生根 B.获得无籽果实
C.除杀田间的双子叶植物杂草 D.促进果实成熟
22.下列生产措施中与植物激素无关的一组是( )
①生产无子番茄 ②培育无子西瓜 ③果树整枝修剪
④带芽的枝条扦插 ⑤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叶片 ⑥棉花摘心
A.①③ B.②④ C.⑤⑥ D.②⑤
23.在早春低温时为了让水稻种子早发芽,稻农常将种子置于流动的河流或溪水中浸泡一段时间。这种做法与下列哪种激素变化的相关性最大( )
A.脱落酸 B.细胞分裂素 C.赤霉素 D.生长素
24.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下图表示刺激时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25.下列生物中属于种群的是( )
A.一个校园里生长着的各种各样高大的树
B.生活在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雄鸟和雌鸟
C.一块菜地上生长着的大白菜、大蒜、大葱
D.生活在青海湖鸟岛保护区内所有的棕头鸥
26.某同学在对一块5 000 m2的野生草坪进行野外调查时,选取了5个样点,每个样点4 m2,发现5个样点中某种草药的株数依次为12、15、14、17、12。可估算出这块草坪中这种草药株数为( )
A.15 000 B.16 250 C.17 500 D.70 000
27.用标志重捕法对动物进行野外调查,下列假设不符合要求的是( )
A.被标记的动物在种群中完全混合
B.个体被捕捉的概率相等,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
C.被标记的动物物种有明显的群聚现象
D.动物在行为上不受标记物的影响,标记物不脱落
28.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
B.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是由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引起的
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是“J”型曲线
D.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是“S”型曲线
29.一个新的物种进入某地后,关于其种群的数量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先呈“S”型增长,后呈“J”型增长
B.先呈“J”型增长,后呈“S”型增长
C.种群数量达到K值以后会保持稳定
D.K值是环境条件允许的种群增长的最大值
30.如果一个种群的密度越来越小,最可能的原因是( )
A.种群处于衰退期 B.种群内雄性多于雌性
C.种群死亡率超过10% D.种群结构太复杂
二、填空题(每空4分,共40分)
31.食物链、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此渠道进行的。假如在某温带草原上存在如右图所示的食物网。请分析回答:
(1)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草属于 ,猫头鹰属 ,兔处于第 营养级。
(2)该食物网的各种生物中,含有能量最多的是 。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 ,其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
(3)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碳元素以 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中进行循环,生产者通过 作用使碳元素进入到生物群落中。
(4)已知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为10%,若一种生物摄食两种下一营养级的生物,且它们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则猫头鹰每增加10千克生物量,需消耗生产者 千克。
【参考答案】
1.A 2.D 3.C 4.C 5.C 6.D 7.D 8.D 9.D 10.D
11.C 12.B 13.A 14.D 15.B 16.C 17.B 18.C 19.B 20.B
21.D 22.D 23.A 24.C 25.D 26.C 27.C 28.C 29.A 30.A
31.(1)生产者 消费者 二
(2)草 太阳能(光能)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3)CO2(气体) 光合
(4)5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