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576274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生物】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576274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生物】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576274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生物】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
展开www.ks5u.com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第一中学
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
分卷I
一、单选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抵御流感病毒需要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B. 细胞免疫主要消灭侵入人体细胞内部的病原体
C. 效应T细胞识别被病毒侵染的细胞并将其裂解
D. B细胞、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均能够产生抗体
2.生长素可以通过极性运输运往植物体的各部分,下面关于生长素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极性运输的速率与细胞呼吸强度有关
B. 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才会出现极性运输
C. 极性运输的方向是从植物的上端运往下端
D. 生长素只能通过极性运输将生长素从产生部位运到作用部位
3.下列关于反射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 反射弧中任一环节受伤,反射活动都不能实现
C. 反射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唯一形式
D. 反射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形式
4.下图是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切断e,刺激外周神经(远离中枢的位置),能引起收缩反射
B. 在缩手反射中,兴奋在e上以电信号的形式双向传导
C. 突触小体是由上一个神经元树突或轴突膨大形成
D. d部位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5.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常用方法。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随机取样方n个,每个样方的生物个体数量为X1、X2、…Xn,则样方内生物个体数量的平均值为(X1+X2+…+Xn)/n
B. 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
C. 计数时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
D. 标志重捕法中种群数量的估算公式是:标志个体数×重捕标志个体数/重捕标志个体数
6.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下列仅属于体液免疫功能的是( )
A. 裂解病毒感染的细胞
B. 合成抗体抑制病菌繁殖
C. 分泌淋巴因子以增强免疫效应
D. 分泌溶菌酶杀灭病原体
7.如图为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①该食物网中共有6条食物链 ②H占据3个营养级 ③G和F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 ④图中A、E均为生产者 ⑤一旦G的数量大量减少,该生态系统就很难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A. ①④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⑤
8.下列研究问题不属于群落水平的是( )
A. 梧桐山的鸢尾每年新增的个体数
B. 深圳红树林的范围和边界大小
C. 鼎湖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
D. 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
9.人在饥饿时遇到寒冷刺激,会表现出面色苍白,全身颤抖。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骨骼肌战栗可加速热量的产生
B. 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可减少热量的散失
C. 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可使机体产热增加
D. 参与调节的只有下丘脑、垂体、甲状腺
10.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的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1结构和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相同
B. 人体摄入的营养物质太少会使a液和c液减少
C. HCO、HPO等参与维持a液pH相对稳定
D. 人体的体液由a液、b液和c液组成
11.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循环方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甲、乙、丙、丁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B. 图中b、c、d过程均可表示不同生物的细胞呼吸
C. 若缺少类群丙,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
D. 由于细胞呼吸的消耗,乙对食物的同化量远小于摄入量
12.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不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
B. 不宜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C. 不宜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D. 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13.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植物生长
B. 生长素的发现源于人们对植物向光性的研究
C. 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自由扩散运输到侧芽
D. 高浓度的生长素能通过促进乙烯合成抑制植物生长
14.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B. 群落的初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
C. 群落的初生演替速度通常非常缓慢
D. 植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件无关
15.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会引起( )
A. 冷觉感受器兴奋 B. 温觉感受器抑制
C. 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D.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
16.如图是某组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①过程进入组织液
B. 二氧化碳等细胞代谢的产物可通过②过程进入血浆
C. ③可以代表组织液中的某些蛋白质进入淋巴的过程
D. ④可以代表血红蛋白运输氧气的过程
17.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将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B. 神经调节比激素调节作用迅速、范围广、时间短
C. 神经元受刺激产生的兴奋,沿轴突传递给下一个神经细胞只能是单向的
D. 垂体通过下丘脑分泌的相关激素调控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腺的活动
18.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
B. 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
C. 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D. 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
19.下列哪些疾病是由内环境稳态的破坏直接引起的( )
①心脏病 ②癌症 ③糖尿病 ④尿毒症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0.下表的群落中,以数字1~5代表的物种,每个物种的密度不同。其中丰富度最大的群落是( )
21.油菜素甾醇(BR)是植物体内的一种重要的生长调节物质,称为植物体内第六激素。某人开展了BR类似物(eBR)和6-BA(细胞分裂素类似物)对康乃馨切花保鲜效应的研究,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需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6-BA溶液和eBR溶液
B. eBR有保鲜作用,6-BA无保鲜作用
C. 测量指标为瓶插寿命和切花直径
D. 需配制6-BA和eBR不同浓度混合液
22.如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
B. 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
C. 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的电流方向相反
D. 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
23.某人悠闲地在乡间小道上散步,突然在不远处窜出一成年狗狂叫着向他扑来。此人吓了一跳,立刻满脸通红,产生多种生理反应,这些生理过程属于( )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神经—体液调节 D. 激素调节
24.下图表示某人在休息时,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皮肤血管内的血流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时刻室内温度变化可引起人体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
B. ab时间段人体的体温调节主要是神经调节
C. ab时间段人体内酶的活性比bc时间段的高
D. bc时间段的耗氧量高于ab时间段
25.下图是某种雌性激素分泌及作用机制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 据图可以看出,雌性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B. 导致细胞质受体和细胞核受体差异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质结构不同
C. 从图中可以看出,雌性激素是进入细胞后发挥作用的
D. 雌性激素是通过影响DNA的复制过程来影响细胞代谢的
26.在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2,4-D(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植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下图表示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对两类植物生长的影响,分析A,B曲线分别表示何类植物,以及应当选用的除草浓度是( )
A. 单子叶植物 双子叶杂草 c点浓度
B. 双子叶杂草 单子叶植物 b点浓度
C. 单子叶植物 双子叶杂草 a点浓度
D. 双子叶杂草 单子叶植物 c点浓度
27.下列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的直接影响的激素是( )
A. 生长激素 B. 促甲状腺激素
C. 甲状腺激素 D. 胰岛素
28.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各级消费者的能量总和一定小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B. 生物圈的物质是自给自足的,能量是需要不断补充的
C. D中包含的生物可能处于食物链的最高营养级
D. 碳以CO2的形式进入生物群落,又以CO2的形式从生物群落返回到无机环境
29.恶苗病是由下列哪种植物激素引起的植物疯长现象( )
A. 细胞分裂素 B. 赤霉素
C. 脱落酸 D. 乙烯
30.激素在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血糖含量升高会引起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
B. 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C. 寒冷刺激会引起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
D.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引起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31.下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网。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
B. 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
C. 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
D. 严禁过度捕杀蓝鲸是由于其对该食物网的影响最大
32.如图是闰绍细胞(一种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参与神经调节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运动神经元1兴奋时,可通过闰绍细胞抑制自身的活动
B. 闰绍细胞兴奋时会抑制运动神经元2的兴奋性
C. 图示神经元之间的环状联系,是一种负反馈调节
D. 闰绍细胞通过神经递质抑制运动神经元1、2膜电位发生变化,并产生动作电位
33.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人的肝脏细胞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直接来源于(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4.园林工人为使灌木围成的绿篱长得茂密、整齐,要对绿篱定期修剪,其目的是( )
A. 抑制侧芽的生长 B. 抑制其开花结果
C. 抑制向光性 D. 促进侧芽生长
35.下列各项疾病,由激素分泌失调引起的是( )
A. 色盲和软骨病 B. 侏儒症和肢端肥大症
C. 呆小症和白化病 D. 夜盲症和甲状腺功能亢进
36.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往往具有两重性。如图为生长素促进芽生长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长素浓度为e时,植物茎的细胞内同化作用不可能超过异化作用
B. 生长素浓度在a~c之间时,对芽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在c~f之间,对芽的生长起抑制作用
C. 生长素浓度在b和d时,芽的生长速度相同
D. 图中植物芽生长速度最快为c点,而e点时,植物生长受抑制
37.如图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图,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A、B分别是体液调节、免疫调节
B. C可表示体温,其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C. 血浆pH的稳定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D. 内环境稳态就是指它的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
38.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的长度有AB+BC=CD,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刺激D处,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均会明显增强
B. 刺激C处,A,D处可同时检测到由“内负外正”到“内正外负”的膜电位变化
C. 兴奋从E传递到F,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D. ③的内容物释放到②中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39.在下列各项中,关于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能会降低农产品的产量
B. 蔬菜上残留的一些植物生长剂不会影响人体的健康
C. 激素调节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唯一方式
D. 在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时,只要考虑药物毒性和价格就可以了
4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各级消费者所利用的碳都直接或间接来自生产者
B. 分解者在碳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C. 碳在无机环境中仅以CO2的形式存在
D. 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是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的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40分)
41.在某鱼塘中有A、B、C、D四种鱼,其营养结构如图甲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鱼塘只有C种鱼,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如图Ⅰ所示,池塘的承载量(K值)是________;若该鱼塘中只有A和D两种鱼,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图________所示;若该鱼塘中只有A和B两种鱼(假设二者都只取食同一种藻类),两种鱼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图________所示。
(2)科研人员对该鱼塘由浮游藻类、A和D三个环节组成的食物链进行了能量流动分析,得到下表相关数据。NP(净同化量)=GP(总同化量)-R(呼吸量)
①Ⅲ所代表的生物是________,其呼吸产生的能量主要用于________。
②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的净同化量与总同化量的比值不同,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③该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该数据不在10%~20%这一范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图1为反射弧模式图,其中①~⑤表示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图2为图1中甲处突触结构示意图,其中a~d表示相应结构或物质。请据图回答:
(1)图1中结构①为感受器,结构②的名称为____________,结构____________(填序号)表示效应器。
(2)图2中结构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
(3)如果给结构①施加一次短暂有效刺激,兴奋在甲处的传递是____________(填“单”或“双”)向的,在结构④上的传导是____________(填“单”或“双”)向的。
(4)已知箭毒能与图2中物质c牢固结合,从而导致物质b不能和物质c发生作用。若先用箭毒处理结构甲,再给结构①施加一次短暂有效刺激,那么施加刺激前后结构d内外电位情况分别是____________。
43.将同种大鼠分为A、B两组,A组大鼠除去淋巴细胞后,产生抗体的能力丧失;从B组大鼠中获得淋巴细胞并转移到A组大鼠后,发现A组大鼠能够重新获得产生抗体的能力。请回答:
(1)上述实验可以说明________是免疫反应所需的细胞。
(2)为了证明接受了淋巴细胞的A组大鼠重新获得了产生抗体的能力,需要给A组大鼠注射________,然后检测相应的抗体。
(3)动物体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称为________。在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和编码抗体的基因这四种物质中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________。在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这三类细胞中不属于免疫细胞的是________。
44.下图表示人体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虚线内表示脊髓的部分结构),请据图回答:
(1)为了探究某种药物(可阻断反射活动)的作用部位,可把图中所示实验材料随机分为Ⅰ、Ⅱ两组。将该药物涂在Ⅰ组材料的________(填标号或字母)处,然后从⑤处给予刺激,观察肌肉是否收缩,以探究药物是否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将该药物涂在Ⅱ组材料的________(填字母)处,然后从⑤处给予刺激,观察肌肉是否收缩,以探究药物是否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人的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45.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探究实验,课题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实验材料、用具:菌种和无菌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2 mm×2 mm方格)、滴管、显微镜等。
酵母菌的显微计数方法:
①血球计数板:是带有微小方格刻度的玻璃片,用于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的计数。
②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连续观察7天,并记录每天的数值。
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该课题的实验假设是:开始一段时间酵母菌呈“J”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________,酵母菌呈“S”型增长。
(2)本实验没有另设对照实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该实验是否需要做重复实验?__________,试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轻轻振荡几次试管,原因是____________。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4)请你设计表格处理实验数据。
(5)在该实验的基础上,根据你对影响酵母菌种群生长的因素的推测,进一步确定一个探究实验的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2.A3.C4.D5.D6.B7.D8.A9.D10.C
11.A12.C13.C14.D15.D16.D17.C18.C19.D20.D
21.C22.D23.C24.C25.D26.D27.C28.C29.B30.D
31.C32.D33.A34.D35.B36.C37.D38.D39.A40.C
41.(1)b Ⅲ Ⅱ (2)①浮游藻类 维持正常生命活动 ②呼吸所消耗的能量不同(初级消费者A的呼吸强度相对较高,浮游藻类的呼吸强度相对较低) ③0.3% Ⅲ未被Ⅱ利用的能量多
42.(1)传入神经 ⑤ (2)突触前膜 (3)单 单
(4)刺激前为外正内负,刺激后仍然是外正内负
43.(1)淋巴细胞(或B淋巴细胞) (2)抗原 (3)浆细胞(或效应B淋巴细胞) 编码抗体的基因 红细胞
44.(1)②或④ E
(2)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 新突触的建立
45.(1)环境中资源和空间变得有限 (2)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 需要 为了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3)使酵母菌分布均匀 增加稀释倍数
(4)
(5)酵母菌的种群数量与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或溶氧量)的变化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