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21届高考物理人教版一轮创新教学案:热点专题1 第3讲 运动图象 追及相遇问题
展开
第3讲 运动图象 追及相遇问题
热点概述 (1)本专题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和运动学图象的综合应用,为高考必考内容,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2)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并加以区分和应用。(3)掌握追及、相遇问题的特点及类型,并能解决与生活相联系的实际问题。
热点一 运动图象
1.位移—时间(xt)图象
(1)位移—时间图象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非物体运动的轨迹。
(2)位移—时间图象只能描述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这是因为位移—时间图象只能表示物体运动的两个方向:t轴上方代表位移为正方向,t轴下方代表位移为负方向。
(3)位移—时间图线上每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物体该时刻的速度,斜率的大小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位置坐标(yx)图象
表示物体平面位置的坐标图,图线表示物体在平面内实际运动轨迹的路线,在坐标图上能表示出物体运动的位移。
3.速度—时间(vt)图象
(1)速度—时间图象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只能描述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
(2)速度—时间图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斜率表示物体该时刻的加速度。
(3)速度—时间图线与t轴所围“面积”表示这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图线与t轴上方所围“面积”表示正向位移,与t轴下方所围“面积”表示负向位移。
4.加速度—时间(at)图象
(1)加速度—时间图象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加速度—时间图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斜率表示物体该时刻的加速度变化快慢。
(3)加速度—时间图线与t轴所围“面积”表示这段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变化量。图线与t轴上方所围“面积”表示速度变化量为正,与t轴下方所围“面积”表示速度变化量为负。
[例1] 甲、乙两物体均做直线运动,它们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x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在0~t1时间内,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物体做加速运动
B.甲、乙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C.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大
D.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解析 xt图线的切线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由题图可知,甲、乙两物体的速度均逐渐减小,甲沿x轴正方向运动,乙沿x轴负方向运动,A、B均错误;因两物体的位移大小均为x=x2-x1,时间均为t1,故其平均速度大小均为=,D正确,C错误。
答案 D
[例2] (多选)如图为甲、乙、丙三个军事小分队进行军事行动的运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丙两个分队的运动路线为曲线,乙分队的运动路线为直线
B.甲、乙、丙三个分队的位移相等
C.甲、乙、丙三个分队的平均速度相等
D.甲、乙、丙三个分队运动的路程相等
解析 位置坐标图象显示的是物体的运动轨迹,从题图可以看出甲、丙两个分队的运动路线为曲线,乙分队的运动路线为直线,A正确;三个分队的初、末位置相同,位移相等,但运动路程不同,B正确,D错误;因不知道三个分队运动时间的大小关系,故无法比较三个分队平均速度的大小关系,C错误。
答案 AB
[例3] 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0~t3时间内甲、乙两质点的平均速度相等
B.甲质点在0~t1时间内的加速度与乙质点在t2~t3时间内的加速度相同
C.甲质点在0~t1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质点在0~t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D.在t3时刻,甲、乙两质点都回到了出发点
解析 因在0~t3时间内甲、乙两质点的速度图线与t轴所围“面积”相等,说明位移相等,则甲、乙两质点的平均速度相等,故A正确;在0~t1时间内,甲的图线斜率为正值,加速度沿正方向,在t2~t3时间内,乙的图线斜率为负值,加速度沿负方向,两个加速度不相同,故B错误;甲质点在0~t1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乙质点在0~t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故C错误;由题图可知甲、乙两质点的速度均为正值,则两质点均做单向直线运动,不可能回到出发点,故D错误。
答案 A
[例4] 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t=0时物体的速度为1 m/s,以此时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1 s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t=1 s时物体的速度为3 m/s
C.t=1 s时物体开始反向运动
D.t=3 s时物体离出发点最远
解析 由题图可知,0~1 s内物体的加速度均匀增加,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加速度—时间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速度的变化量,则1 s内速度的变化量为Δv=×2×1 m/s=1 m/s,由于初速度为v0=1 m/s,所以t=1 s时物体的速度为2 m/s,故B错误;0~1 s内物体沿正向加速运动,1 s末后加速度反向,物体由于v>0继续沿原方向运动,故C错误;0~3 s内速度的变化量Δv′=×2×1 m/s-1×2 m/s=-1 m/s,则3 s末物体的速度为0,0~3 s内物体一直沿正向运动,t=3 s时物体离出发点最远,故D正确。
答案 D
1.运动图象的识别
根据图象中横坐标、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判断是哪种图象,这是解读图象信息的前提。
2.图象信息的解读
相同的图线在不同种类的图象中含义截然不同,如xt图象中图线的交点表示两个物体在对应时刻相遇;vt图象中图线的交点表示两个物体在对应时刻速度相等。vt图象的面积表示位移,而at图象的面积表示速度变化量。
[例5] 一质点沿直线运动,如图所示是从t=0时刻开始运动的质点的t图象(x为位移),可以推知( )
A.质点做匀减速运动
B.加速度的大小是1 m/s2
C.t=2 s时的速度是1 m/s
D.t=2 s时的位移是3 m
解析 由题图可得图线的函数表达式为=1+t,即x=t+t2,又因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公式为x=v0t+at2,根据对应关系得v0=1 m/s,a=1 m/s2>0,因此质点做匀加速运动,故A错误,B正确;当t=2 s时,根据公式v=v0+at,求出速度是3 m/s,故C错误;当t=2 s时,代入表达式x=t+t2,可得位移是4 m,故D错误。
答案 B
t图象、v2x图象等非常规图象,关键是由已知运动学公式推导出横坐标、纵坐标两个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再与图象比较,或者由图象写出两个量的函数关系式,变形后再与已知公式比较,得出斜率、截距、面积等所代表的物理意义。
1.[教材母题] (人教版必修1 P41·T5)一辆汽车在教练场上沿着平直道路行驶,以x表示它相对于出发点的位移。如图为汽车在t=0到t=40 s这段时间的xt图象。通过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汽车最远距离出发点多少米?
(2)汽车在哪段时间没有行驶?
(3)汽车在哪段时间驶离出发点,在哪段时间驶向出发点?
[变式子题] 一辆汽车在教练场沿着平直道路行驶,如图为该车的vt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汽车离出发点最远的距离为750 m
B.汽车在10~20 s时间内静止
C.汽车只在20~40 s时间内驶离出发点
D.汽车在40 s末回到出发点
答案 A
解析 由图可知,汽车先匀加速运动,后匀速运动,再匀减速运动,在0~40 s时间内,速度均为正方向,所以汽车一直向远离出发点的方向运动,B、C、D均错误;由vt图象与t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得,汽车离出发点的最远距离s=×(10+40)×30 m=750 m,A正确。
2.(多选)如图所示,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位置—时间(xt)图象。由图可知( )
A.在t1时刻,a车追上b车
B.在t2时刻,a、b两车运动方向相反
C.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先减小后增大
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比a车的大
答案 BC
解析 由xt图象可以看出,在t1时刻,b车追上a车,A错误;在t2时刻,b车xt图象的斜率为负值,表示b车速度沿负方向,而a车的速度始终沿正方向,B正确;从t1时刻到t2时刻,图线b斜率的绝对值先减小至零后增大,反映了b车的速率先减小至零后增大,C正确,D错误。
3.(2019·山西吕梁高三期末)司机驾驶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突然遇到紧急情况刹车直到停止运动,从司机发现情况到停止运动这段时间内汽车的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司机发现情况开始至汽车停止所用时间为5.5 s
B.汽车刹车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2.0 m/s2
C.汽车刹车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4.0 m/s2
D.从司机发现情况开始至刹车停止,汽车的总位移为30 m
答案 C
解析 通过图象可知,第一阶段在司机反应时间0.5 s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第二阶段司机刹车,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停止,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x=v0t+at2,得到=v0+at,可得v0=10 m/s,a=-4 m/s2,B错误,C正确;减速所用时间t减==2.5 s,故从司机发现情况开始到汽车停止所用的时间为3 s,A错误;全程位移为x=v0t匀+t减=17.5 m,D错误。
4.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其v2x图象如图所示。关于汽车的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汽车的初速度为4 m/s
B.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0.5 m/s2
C.汽车第4 s末的速度为2 m/s
D.汽车前10 s内的位移为15 m
答案 D
解析 由图象知,x=0时,v0=4 m/s,A正确;由v2-v=2ax,得v2=v+2ax,v2x图象的斜率k=2a,得a=-0.5 m/s2,B正确;由v=v0+at,得汽车第4 s末的速度为2 m/s,C正确;由v=v0+at知,汽车经过8 s停下来,由图象知v=0时汽车的位移为16 m,则汽车前10 s内的位移为16 m,D错误。
热点二 追及相遇问题
讨论追及、相遇问题的实质,就是分析两物体在同一时刻能否到达同一位置。
1.追及问题的两类情况
(1)若后者能追上前者,追上时,两者处于同一位置,且后者速度一定大于或等于前者速度。
(2)若后者追不上前者,则当后者速度与前者速度相等时,两者相距最近。
2.相遇问题的两类情况
(1)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并相遇:两物体位移大小之差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
(2)相向运动的两物体相遇: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
3.追及、相遇问题中的“一个条件、两个关系”
(1)一个条件:即两者速度相等,往往是物体间能够追上、追不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
(2)两个关系:即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这两个关系可通过画运动示意图得到。
4.追及、相遇问题的常见情景
假设物体A追物体B,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有三种常见情景:
(1)A追上B时,必有xA-xB=x0,且vA≥vB。
(2)要使两物体恰好不相遇,两物体同时到达同一位置时速度相同,必有xA-xB=x0,vA=vB。
(3)若A追不上B,则当vA=vB时,xA-xB
[例1] (多选)如图所示,为甲、乙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0~2.0 s内,甲的加速度小于乙的加速度
B.在2.0 s时,乙在甲前面
C.在0~6.0 s内,甲和乙的位移相同
D.在0~6.0 s内,甲和乙相遇一次
解析 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的绝对值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则0~2.0 s内,物体甲的加速度大于物体乙的加速度,A错误;根据速度—时间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可知0~2.0 s的时间内,物体甲的位移大小为6 m,物体乙的位移大小为10 m,显然2.0 s时物体乙处在物体甲的前方,B正确;0~6.0 s的时间内,物体甲的位移大小为24 m,物体乙的位移大小为18 m,6.0 s时物体甲在物体乙的前方,C错误;由图象结合以上分析可知在0~2.0 s的时间内,物体乙在前面,后来一直有v甲>v乙,则相遇后物体甲一直在物体乙的前面,故0~6.0 s内物体甲和物体乙相遇一次,D正确。
答案 BD
用运动图象解答追及和相遇问题的思路
特别提醒:vt图象中能反映运动的位移,但不能反映初始位置,做题时要特别关注两物体初始位置的关系。
[例2] 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候红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a=3 m/s2的加速度开始行驶,恰在这一时刻一辆自行车以v自=6 m/s的速度匀速运动,从旁边超过汽车。试求:
(1)汽车从路口开动后,在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此时距离是多少?
(2)什么时候汽车能追上自行车?此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解析 (1)解法一:物理分析法
汽车与自行车的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设此时经过的时间为t1,两车间的距离为Δx,则有v自=at1
所以t1==2 s,Δx=v自t1-at=6 m。
解法二:相对运动法
以自行车为参考系,则从开始到相距最远的这段时间内,汽车相对这个参考系的各个物理量为
初速度v0=v汽初-v自=0-6 m/s=-6 m/s
末速度v=v汽末-v自=0
加速度a′=a-a自=3 m/s2-0=3 m/s2
所以两车相距最远时经历的时间为
t1==2 s
此时汽车的位移为Δx==-6 m
负号表示汽车在后,故最大距离为6 m。
注意:利用相对运动的方法解题,要抓住三个关键:①选取哪个物体为研究对象;②选取哪个物体为参考系;③规定哪个方向为正方向。
解法三:极值法
设汽车在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时间t1两车相距Δx,则
Δx=v自t1-at
代入已知数据得Δx=6t1-t
由二次函数求极值的条件知:t1=2 s时,Δx有最大值6 m,所以经过t1=2 s,两车相距最远,此时距离为Δx=6 m。
解法四:图象法
自行车和汽车的v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以看出,在相遇前,t1时刻两车速度相等,两车相距最远,此时的距离为阴影三角形的面积,所以有
t1== s=2 s
Δx== m=6 m。
(2)解法一:当两车位移相等时,汽车追上自行车,设此时经过的时间为t2,则有v自t2=at
解得t2== s=4 s
此时汽车的速度v1′=at2=12 m/s。
解法二:由前面画出的vt图象可以看出,在t1时刻之后,当由两图线和t=t2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与阴影部分的三角形面积相等时,汽车与自行车的位移相等,即汽车与自行车相遇,所以
t2=2t1=4 s,v1′=at2=3×4 m/s=12 m/s。
答案 (1)2 s 6 m
(2)4 s 12 m/s
1.在某个恶劣天气中,能见度很低,甲、乙两汽车在一条平直的单行道上,甲在前、乙在后同向行驶。某时刻两车司机同时听到前方有事故发生的警笛提示,同时开始刹车。两辆车刹车时的vt图象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车的加速度大于乙车的加速度
B.t=24 s时两车的速度均为8 m/s
C.若两车发生碰撞,开始刹车时两辆车的间距一定等于48 m
D.若两车发生碰撞,则可能是在刹车24 s以后的某时刻发生相撞
答案 B
解析 甲车的加速度大小a1=||= m/s2= m/s2,乙车的加速度大小a2=||= m/s2= m/s2,则甲车的加速度小于乙车的加速度,故A错误;t=24 s时两车的速度均为v=v0-a1t=16 m/s-×24 m/s=8 m/s,故B正确;0~24 s内,甲车的位移x1=×24 m=288 m,乙车的位移x2=×24 m=336 m,两者位移之差Δx=x2-x1=48 m,若两车在t=24 s时刻相撞,则开始刹车时两辆车的间距等于48 m,若两车在t=24 s时刻之前相撞,开始刹车时两辆车的间距小于48 m,故C错误;若两车速度相等时没有相撞,则速度相等后,甲车的速度比乙车的大,两车不可能再相撞,故D错误。
2.(多选)如图所示为A、B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位置—时间(xt)图象。A质点的图象为直线,B质点的图象为过原点的抛物线,两图象交点C、D的坐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相遇两次
B.t1~t2时间段内B质点的平均速度与A质点匀速运动的速度相等
C.两质点速度相等的时刻一定在t1~t2时间段内的中间时刻
D.A在B前面且离B最远时,B的位置坐标为
答案 ABC
解析 xt图象的图线交点表示同一时刻到达同一位置,即相遇,故A正确;由图象可知,t1~t2时间段内,A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总等于瞬时速度,两质点的位置变化相同,则平均速度相等,故B正确;B质点的xt图象为过原点的抛物线,所以B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质点在t1~t2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其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故C正确;当A、B速度相等时,即t1~t2时间段内的中间时刻,A在B前面且离B最远,此时A的位置坐标为,B的位置坐标小于,故D错误。
3.(多选)甲、乙两车在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车启动时,甲车在其前方50 m处
B.运动过程中,乙车落后甲车的最大距离为75 m
C.乙车启动10 s后正好追上甲车
D.乙车超过甲车后,两车不会再相遇
答案 ABD
解析 根据速度时间图象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乙在t=10 s时启动,此时甲的位移为x=×10×10 m=50 m,即甲车在乙车前方50 m处,故A正确;当两车的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最远距离为xmax=×(5+15)×10 m-×10×5 m=75 m,故B正确;两车位移相等时相遇,由图可知,乙车启动10 s后位移小于甲车的位移,还没有追上甲车,故C错误;乙车超过甲车后,由于乙的速度大,所以两车不可能再相遇,D正确。
4.(2020·四川省遂宁市高三零模)随着智能手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一些人在驾车时也常常离不开手机。然而开车使用手机是一种分心驾驶的行为,极易引发交通事故。如图所示,一辆出租车在平直公路上以v1=15 m/s的速度匀速行驶,此时车的正前方x0=33.5 m处有一电动三轮车,正以v2=6 m/s速度匀速行驶,而出租车司机此时正低头看手机,t1=2.5 s后才发现危险,司机立刻采取紧急制动措施,再经t2=0.5 s后汽车以a=5 m/s2的加速度大小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1)当出租车开始减速时出租车与三轮车间的距离是多少?
(2)通过计算判断三轮车是否被撞。若不会相撞,求二者间的最小距离。若会相撞,求从出租车刹车开始,经过多长时间二者相撞。
答案 (1)6.5 m (2)会相撞 1 s
解析 (1)在t=t1+t2=3 s时间内二者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汽车运动的位移:x1=v1t=45 m
三轮车运动的位移:x2=v2t=18 m
二者的间距:Δx=x0-(x1-x2)=6.5 m。
(2)设汽车减速经时间t3与三轮车速度相同,有:
v2=v1-at3
解得:t3=1.8 s
在该段时间内汽车的位移:
x3=t3=18.9 m
在该段时间内三轮车的位移:
x4=v2t3=10.8 m
二者的间距:
Δx′=Δx-(x3-x4)=-1.6 m<0
可知两车在共速前已经相撞,设汽车减速经时间t4与三轮车相撞。在该段时间内汽车的位移:
x5=v1t4-at
在该段时间内三轮车的位移:
x6=v2t4
由位移关系有:x5=x6+Δx
解得:t4=1 s。
课时作业
1.(2019·浙江选考)一辆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其vt图象如图所示。在t=0到t=40 s这段时间内,汽车的位移是( )
A.0 B.30 m
C.750 m D.1200 m
答案 C
解析 在vt图象中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故汽车在0~40 s内的位移为x=×(10+40)×30 m=750 m,C正确。
2.(多选)在足球比赛中,跑位技术相当重要。如图所示为某前锋球员在时间t0内沿直线跑位的速度—时间图象,则在这段时间内,该球员( )
A.运动方向不变
B.运动的加速度方向不变
C.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
D.运动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 AC
解析 因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则由题图可知球员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后做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的减速运动,其运动方向不变,故A、C正确,B、D错误。
3.(2019·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考模拟)(多选)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其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4 s内,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2 s末,甲、乙两车相遇
C.2 s末,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
D.0~4 s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
答案 AB
解析 根据位移—时间图象的纵坐标表示位置,斜率表示速度,由图可知乙的图线为倾斜直线,则乙沿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由图象可知2 s末两车的位置相同,即两车相遇,故B正确;由位移—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瞬时速度,可得2 s末v乙= m/s=5 m/s,甲在0~2 s的平均速度= m/s=5 m/s,而在0~2 s内甲的速度逐渐增大,故2 s末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C错误;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可得0~4 s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均为5 m/s,但甲沿负方向运动,乙沿正方向运动,故平均速度的方向不相同,D错误。
4.(2019·山东省实验、淄博实验、烟台一中、莱芜一中四校联合一模)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某位置开始通过传感器收集位移和速度等数据信息,然后输入计算机自动生成了物体运动的xv图象,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初速度为1 m/s
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2 m/s2
C.物体速度由2 m/s增加到4 m/s的过程中,物体的位移大小为1 m
D.物体速度由2 m/s增加到4 m/s的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时间为2 s
答案 B
解析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有v2-v=2ax,由图可知,当v=0时,x=-1 m,代入上式得:-v=-2a,当x=0时,v=2 m/s,代入上式得:4-v=0,解得:v0=2 m/s,a=2 m/s2,故A错误,B正确;物体速度由2 m/s增加到4 m/s的过程中,物体的位移大小为x== m=3 m,故C错误;物体速度由2 m/s增加到4 m/s的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时间为t== s=1 s,故D错误。
5.(2018·全国卷Ⅱ)(多选)甲、乙两汽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分别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所示。已知两车在t2时刻并排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车在t1时刻也并排行驶
B.t1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
C.甲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增大后减小
D.乙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 BD
解析 vt图象中图线与t轴所包围的面积代表运动的位移,两车在t2时刻并排行驶,利用逆向思维并借助于面积可知在t1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故A错误,B正确;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所以甲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乙的加速度也是先减小后增大,故C错误,D正确。
6.(2018·全国卷Ⅲ)(多选)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车的位置x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1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B.从0到t1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
C.从t1到t2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
D.从t1到t2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答案 CD
解析 根据位移图象的物理意义可知,在t1时刻两车的位置相同,速度不相等,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A错误;从0到t1时间内,乙车走过的路程大于甲车,B错误;从t1到t2时间内,两车都是从x1位置走到x2位置,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C正确;根据位移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可知,从t1到t2时间内的某时刻,有甲图线的切线与乙图线平行、斜率相同,两车速度相等,D正确。
7.(2016·全国卷Ⅰ)(多选)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t=3 s 时并排行驶,则( )
A.在t=1 s时,甲车在乙车后
B.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 m
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2 s
D.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 m
答案 BD
解析 由题中vt图象得a甲=10 m/s2,a乙=5 m/s2,两车在t=3 s时并排行驶,此时x甲=a甲t2=×10×32 m=45 m,x乙=v0t+a乙t2=10×3 m+×5×32 m=52.5 m,所以t=0时甲车在前,距乙车的距离为L=x乙-x甲=7.5 m,B项正确;t=1 s时,x甲′=a甲·t′2=5 m,x乙′=v0t′+a乙t′2=12.5 m,此时x乙′=x甲′+L=12.5 m,所以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为t=1 s,故A、C两项错误;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沿公路方向相距L′=x乙-x乙′=40 m,故D项正确。
8.(多选)一质点以一定的初速度从A点开始向相距8 m的B点做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其速度的二次方v2与位移x之间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做加速度增大的变加速度运动
B.质点做匀加速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2 m/s2
C.质点运动的初速度大小为2 m/s
D.质点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的时间为8 s
答案 BC
解析 根据v2=v+2ax可知,2a==4,则a=2 m/s2,v=×36=4,v0=2 m/s,可知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C正确,A错误;由图可知,质点在B点的速度v=6 m/s,质点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的时间为t== s=2 s,D错误。
9.(2020·河南省洛阳市尖子生联考)某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运动的时间为t,位移为x,该质点的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
B.t=0时,质点的初速度大小为c
C.t=0到t=b这段时间质点的平均速度为0
D.t=0到t=b这段时间质点的路程为
答案 D
解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公式x=v0t+at2得:=v0+at,根据数学知识可得:t图象的斜率k=a=-,得加速度为a=(-),加速度大小为,初速度为v0=c,故A、B正确;t=0到t=b这段时间质点的位移为x=v0t+at2=c·b+·-·b2=0,则平均速度为0,故C正确;t=0到速度为零这段时间质点通过的路程为s1===bc,用时t1===b,则从t=0到t=b这段时间质点的路程s>bc,故D错误。故选D。
10.(2019·陕西高考模拟)A、B两小车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运动的位移s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A车的st图象为抛物线的一部分,第7 s末图象处于最高点,B车的图象为直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车的初速度为7 m/s
B.A车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
C.A车减速过程运动的位移大小为50 m
D.10 s末两车相遇时,B车的速度较大
答案 B
解析 由题知A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设A车的初速度为v0,加速度大小为a,由图可知t=7 s时,A车的速度为零,由运动学公式可得v7=v0-7a=0,根据图象和运动学公式可知,t=10 s时,A车的的位移为x10=40 m,x10=v0t-at2=10v0-50a,联立解得a=2 m/s2,v0=14 m/s,故B正确,A错误;A车减速过程运动的位移大小为x7=t′=×7 m=49 m,故C错误;由st图线的斜率等于速度可得,10 s末两车相遇时,B车的速度大小为vB==4 m/s,A车的速度为vA=v0-at=-6 m/s,故A车的速度较大,D错误。
11.(2020·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t=0时刻两车处于同一位置,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两图象交点处的坐标及切线如图,则( )
A.t=8 s末,甲、乙两车相遇
B.甲、乙两图象交点t=2 s末,甲车的加速度大于乙车的加速度
C.在0~2 s内,甲车的位移小于乙车的位移
D.在2~8 s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车的平均速度
答案 C
解析 在vt图象中,图象和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则由题可得,t=8 s末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甲在乙的前方,故A错误;在t=2 s末,乙车的加速度a乙== m/s2=-5 m/s2,甲车的加速度a甲== m/s2=5 m/s2,即甲车的加速度大小等于乙车的加速度大小,故B错误;在vt图象中,图象和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则在0~2 s内,甲车的位移小于乙车的位移,故C正确;在2~8 s内,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由=知,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12.(2019·荆门市第一中学高考模拟)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沿同方向的运动。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0~10 s的时间内,甲、乙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增大,t=20 s时两物体相遇
B.0~10 s的时间内,甲、乙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减小,t=10 s时两物体相遇
C.t=20 s后甲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和速度都反向,所以两物体相遇只能发生在20 s之后
D.无法判断甲、乙两物体在何时相遇
答案 D
解析 由于初始时甲、乙的位置关系不确定,无法判断0~10 s的时间内甲、乙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以及何时相遇,A、B错误,D正确;t=20 s后甲运动的加速度不变,速度方向发生变化,C错误。
13. (多选)甲、乙两车沿平行靠近的平直轨道同向行驶。t=0时刻,两车同时开始刹车,其v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在刹车后的运动过程中两车发生了相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始刹车时,一定是乙车在前,甲车在后
B.两车刹车时的距离一定不大于100 m
C.两车一定是在t=20 s时相遇
D.两车一定相遇两次
答案 AB
解析 甲车的加速度a1= m/s2=-1 m/s2,乙车的加速度a2= m/s2=-0.5 m/s2,两车速度相等经历的时间为20 s,此时甲车的位移x1=v1t+a1t2=25×20 m-×1×202 m=300 m,乙车的位移x2=v2t+a2t2=15×20 m-×0.5×202 m=200 m,因为两车要相遇,则两车刹车时的距离小于或等于x1-x2=100 m,因甲车的初速度更大,故在开始刹车时,一定是乙车在前,甲车在后,故A、B正确;只有两车刹车时的距离等于100 m时,两车才是在t=20 s时相遇,若两车刹车时的距离小于100 m,则两车在t=20 s之前相遇,C错误;若两车刹车时的距离等于100 m,则t=20 s后,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且乙车在前,甲车在后,故两车将不会再相遇,D错误。
14.(2019·江西省新余市四模)(多选)A、B、C、D四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做直线运动,A物体的xt、B物体的vt、C物体和D物体的at图象依次如图所示,规定水平向右为正,已知物体在t=0时的速度均为零,且此时C物体在D物体的左边1.75 m处,则( )
A.其中0~4 s内物体运动位移最大的是B物体
B.其中0~4 s内物体运动位移最大的是C物体
C.t=2.5 s时C物体追上D物体
D.t=3.5 s时C物体追上D物体
答案 BD
解析 0~4 s内物体A、B的位移为零,物体C一直向右运动,物体D在0~1 s内加速,在1~2 s内减速到零,然后2~3 s内反向加速,3~4 s内减速到零回到出发点,故0~4 s内物体运动位移最大的是C物体,B正确,A错误;0~3 s内C的位移xC1=3×at2=1.5×1×12 m=1.5 m,3~3.5 s内C的位移xC2=1×1×0.5 m-×1×0.52 m=0.375 m,则0~3.5 s内C向右的位移xC=1.5 m+0.375 m=1.875 m,同理在0~3.5 s内D的位移xD=2××1×12 m-×1×12 m-(1×1×0.5-×1×0.52)m=0.125 m,因开始时C物体在D物体的左边1.75 m处,则t=3.5 s时C物体追上D物体,D正确,C错误。
15.(2020·山东菏泽高三上学期期中)2019年6月,某地由于连续暴雨而引发一处泥石流。如图所示,一汽车正以8 m/s的速度向坡底A点运动,当距A点8 m时,司机突然发现山坡上距坡底80 m处的泥石流正以8 m/s的速度、0.5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倾泻而下,司机立即刹车减速,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4 m/s2,速度减为零后立即反向加速躲避泥石流。假设泥石流到达坡底后速率不变,继续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求:
(1)泥石流到达坡底的速度和时间;
(2)汽车的加速度至少多大司机才能脱离危险。
答案 (1)12 m/s 8 s (2)1 m/s2
解析 (1)由运动学公式v2-v=2ax可得:
泥石流到达坡底的速度
v== m/s=12 m/s
泥石流到达坡底的时间
t1== s=8 s。
(2)设汽车减速到零所用的时间为t2,则
t2== s=2 s
汽车减速运动过程的位移大小
x1== m=8 m
设泥石流在水平段运动的时间为t时恰好追赶上汽车,此时,汽车和泥石流的速度相等,则汽车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6 s。设汽车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2,则
v=a2(t+6 s)
vt=(t+6 s)
代入数据解得:a2=1 m/s2。
第3讲 运动图象 追及相遇问题
热点概述 (1)本专题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和运动学图象的综合应用,为高考必考内容,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2)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并加以区分和应用。(3)掌握追及、相遇问题的特点及类型,并能解决与生活相联系的实际问题。
热点一 运动图象
1.位移—时间(xt)图象
(1)位移—时间图象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非物体运动的轨迹。
(2)位移—时间图象只能描述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这是因为位移—时间图象只能表示物体运动的两个方向:t轴上方代表位移为正方向,t轴下方代表位移为负方向。
(3)位移—时间图线上每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物体该时刻的速度,斜率的大小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位置坐标(yx)图象
表示物体平面位置的坐标图,图线表示物体在平面内实际运动轨迹的路线,在坐标图上能表示出物体运动的位移。
3.速度—时间(vt)图象
(1)速度—时间图象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只能描述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
(2)速度—时间图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斜率表示物体该时刻的加速度。
(3)速度—时间图线与t轴所围“面积”表示这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图线与t轴上方所围“面积”表示正向位移,与t轴下方所围“面积”表示负向位移。
4.加速度—时间(at)图象
(1)加速度—时间图象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加速度—时间图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斜率表示物体该时刻的加速度变化快慢。
(3)加速度—时间图线与t轴所围“面积”表示这段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变化量。图线与t轴上方所围“面积”表示速度变化量为正,与t轴下方所围“面积”表示速度变化量为负。
[例1] 甲、乙两物体均做直线运动,它们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x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在0~t1时间内,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物体做加速运动
B.甲、乙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C.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大
D.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解析 xt图线的切线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由题图可知,甲、乙两物体的速度均逐渐减小,甲沿x轴正方向运动,乙沿x轴负方向运动,A、B均错误;因两物体的位移大小均为x=x2-x1,时间均为t1,故其平均速度大小均为=,D正确,C错误。
答案 D
[例2] (多选)如图为甲、乙、丙三个军事小分队进行军事行动的运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丙两个分队的运动路线为曲线,乙分队的运动路线为直线
B.甲、乙、丙三个分队的位移相等
C.甲、乙、丙三个分队的平均速度相等
D.甲、乙、丙三个分队运动的路程相等
解析 位置坐标图象显示的是物体的运动轨迹,从题图可以看出甲、丙两个分队的运动路线为曲线,乙分队的运动路线为直线,A正确;三个分队的初、末位置相同,位移相等,但运动路程不同,B正确,D错误;因不知道三个分队运动时间的大小关系,故无法比较三个分队平均速度的大小关系,C错误。
答案 AB
[例3] 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0~t3时间内甲、乙两质点的平均速度相等
B.甲质点在0~t1时间内的加速度与乙质点在t2~t3时间内的加速度相同
C.甲质点在0~t1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质点在0~t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D.在t3时刻,甲、乙两质点都回到了出发点
解析 因在0~t3时间内甲、乙两质点的速度图线与t轴所围“面积”相等,说明位移相等,则甲、乙两质点的平均速度相等,故A正确;在0~t1时间内,甲的图线斜率为正值,加速度沿正方向,在t2~t3时间内,乙的图线斜率为负值,加速度沿负方向,两个加速度不相同,故B错误;甲质点在0~t1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乙质点在0~t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故C错误;由题图可知甲、乙两质点的速度均为正值,则两质点均做单向直线运动,不可能回到出发点,故D错误。
答案 A
[例4] 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t=0时物体的速度为1 m/s,以此时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1 s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t=1 s时物体的速度为3 m/s
C.t=1 s时物体开始反向运动
D.t=3 s时物体离出发点最远
解析 由题图可知,0~1 s内物体的加速度均匀增加,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加速度—时间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速度的变化量,则1 s内速度的变化量为Δv=×2×1 m/s=1 m/s,由于初速度为v0=1 m/s,所以t=1 s时物体的速度为2 m/s,故B错误;0~1 s内物体沿正向加速运动,1 s末后加速度反向,物体由于v>0继续沿原方向运动,故C错误;0~3 s内速度的变化量Δv′=×2×1 m/s-1×2 m/s=-1 m/s,则3 s末物体的速度为0,0~3 s内物体一直沿正向运动,t=3 s时物体离出发点最远,故D正确。
答案 D
1.运动图象的识别
根据图象中横坐标、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判断是哪种图象,这是解读图象信息的前提。
2.图象信息的解读
相同的图线在不同种类的图象中含义截然不同,如xt图象中图线的交点表示两个物体在对应时刻相遇;vt图象中图线的交点表示两个物体在对应时刻速度相等。vt图象的面积表示位移,而at图象的面积表示速度变化量。
[例5] 一质点沿直线运动,如图所示是从t=0时刻开始运动的质点的t图象(x为位移),可以推知( )
A.质点做匀减速运动
B.加速度的大小是1 m/s2
C.t=2 s时的速度是1 m/s
D.t=2 s时的位移是3 m
解析 由题图可得图线的函数表达式为=1+t,即x=t+t2,又因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公式为x=v0t+at2,根据对应关系得v0=1 m/s,a=1 m/s2>0,因此质点做匀加速运动,故A错误,B正确;当t=2 s时,根据公式v=v0+at,求出速度是3 m/s,故C错误;当t=2 s时,代入表达式x=t+t2,可得位移是4 m,故D错误。
答案 B
t图象、v2x图象等非常规图象,关键是由已知运动学公式推导出横坐标、纵坐标两个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再与图象比较,或者由图象写出两个量的函数关系式,变形后再与已知公式比较,得出斜率、截距、面积等所代表的物理意义。
1.[教材母题] (人教版必修1 P41·T5)一辆汽车在教练场上沿着平直道路行驶,以x表示它相对于出发点的位移。如图为汽车在t=0到t=40 s这段时间的xt图象。通过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汽车最远距离出发点多少米?
(2)汽车在哪段时间没有行驶?
(3)汽车在哪段时间驶离出发点,在哪段时间驶向出发点?
[变式子题] 一辆汽车在教练场沿着平直道路行驶,如图为该车的vt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汽车离出发点最远的距离为750 m
B.汽车在10~20 s时间内静止
C.汽车只在20~40 s时间内驶离出发点
D.汽车在40 s末回到出发点
答案 A
解析 由图可知,汽车先匀加速运动,后匀速运动,再匀减速运动,在0~40 s时间内,速度均为正方向,所以汽车一直向远离出发点的方向运动,B、C、D均错误;由vt图象与t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得,汽车离出发点的最远距离s=×(10+40)×30 m=750 m,A正确。
2.(多选)如图所示,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位置—时间(xt)图象。由图可知( )
A.在t1时刻,a车追上b车
B.在t2时刻,a、b两车运动方向相反
C.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先减小后增大
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比a车的大
答案 BC
解析 由xt图象可以看出,在t1时刻,b车追上a车,A错误;在t2时刻,b车xt图象的斜率为负值,表示b车速度沿负方向,而a车的速度始终沿正方向,B正确;从t1时刻到t2时刻,图线b斜率的绝对值先减小至零后增大,反映了b车的速率先减小至零后增大,C正确,D错误。
3.(2019·山西吕梁高三期末)司机驾驶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突然遇到紧急情况刹车直到停止运动,从司机发现情况到停止运动这段时间内汽车的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司机发现情况开始至汽车停止所用时间为5.5 s
B.汽车刹车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2.0 m/s2
C.汽车刹车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4.0 m/s2
D.从司机发现情况开始至刹车停止,汽车的总位移为30 m
答案 C
解析 通过图象可知,第一阶段在司机反应时间0.5 s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第二阶段司机刹车,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停止,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x=v0t+at2,得到=v0+at,可得v0=10 m/s,a=-4 m/s2,B错误,C正确;减速所用时间t减==2.5 s,故从司机发现情况开始到汽车停止所用的时间为3 s,A错误;全程位移为x=v0t匀+t减=17.5 m,D错误。
4.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其v2x图象如图所示。关于汽车的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汽车的初速度为4 m/s
B.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0.5 m/s2
C.汽车第4 s末的速度为2 m/s
D.汽车前10 s内的位移为15 m
答案 D
解析 由图象知,x=0时,v0=4 m/s,A正确;由v2-v=2ax,得v2=v+2ax,v2x图象的斜率k=2a,得a=-0.5 m/s2,B正确;由v=v0+at,得汽车第4 s末的速度为2 m/s,C正确;由v=v0+at知,汽车经过8 s停下来,由图象知v=0时汽车的位移为16 m,则汽车前10 s内的位移为16 m,D错误。
热点二 追及相遇问题
讨论追及、相遇问题的实质,就是分析两物体在同一时刻能否到达同一位置。
1.追及问题的两类情况
(1)若后者能追上前者,追上时,两者处于同一位置,且后者速度一定大于或等于前者速度。
(2)若后者追不上前者,则当后者速度与前者速度相等时,两者相距最近。
2.相遇问题的两类情况
(1)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并相遇:两物体位移大小之差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
(2)相向运动的两物体相遇: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
3.追及、相遇问题中的“一个条件、两个关系”
(1)一个条件:即两者速度相等,往往是物体间能够追上、追不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
(2)两个关系:即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这两个关系可通过画运动示意图得到。
4.追及、相遇问题的常见情景
假设物体A追物体B,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有三种常见情景:
(1)A追上B时,必有xA-xB=x0,且vA≥vB。
(2)要使两物体恰好不相遇,两物体同时到达同一位置时速度相同,必有xA-xB=x0,vA=vB。
(3)若A追不上B,则当vA=vB时,xA-xB
[例1] (多选)如图所示,为甲、乙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0~2.0 s内,甲的加速度小于乙的加速度
B.在2.0 s时,乙在甲前面
C.在0~6.0 s内,甲和乙的位移相同
D.在0~6.0 s内,甲和乙相遇一次
解析 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的绝对值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则0~2.0 s内,物体甲的加速度大于物体乙的加速度,A错误;根据速度—时间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可知0~2.0 s的时间内,物体甲的位移大小为6 m,物体乙的位移大小为10 m,显然2.0 s时物体乙处在物体甲的前方,B正确;0~6.0 s的时间内,物体甲的位移大小为24 m,物体乙的位移大小为18 m,6.0 s时物体甲在物体乙的前方,C错误;由图象结合以上分析可知在0~2.0 s的时间内,物体乙在前面,后来一直有v甲>v乙,则相遇后物体甲一直在物体乙的前面,故0~6.0 s内物体甲和物体乙相遇一次,D正确。
答案 BD
用运动图象解答追及和相遇问题的思路
特别提醒:vt图象中能反映运动的位移,但不能反映初始位置,做题时要特别关注两物体初始位置的关系。
[例2] 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候红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a=3 m/s2的加速度开始行驶,恰在这一时刻一辆自行车以v自=6 m/s的速度匀速运动,从旁边超过汽车。试求:
(1)汽车从路口开动后,在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此时距离是多少?
(2)什么时候汽车能追上自行车?此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解析 (1)解法一:物理分析法
汽车与自行车的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设此时经过的时间为t1,两车间的距离为Δx,则有v自=at1
所以t1==2 s,Δx=v自t1-at=6 m。
解法二:相对运动法
以自行车为参考系,则从开始到相距最远的这段时间内,汽车相对这个参考系的各个物理量为
初速度v0=v汽初-v自=0-6 m/s=-6 m/s
末速度v=v汽末-v自=0
加速度a′=a-a自=3 m/s2-0=3 m/s2
所以两车相距最远时经历的时间为
t1==2 s
此时汽车的位移为Δx==-6 m
负号表示汽车在后,故最大距离为6 m。
注意:利用相对运动的方法解题,要抓住三个关键:①选取哪个物体为研究对象;②选取哪个物体为参考系;③规定哪个方向为正方向。
解法三:极值法
设汽车在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时间t1两车相距Δx,则
Δx=v自t1-at
代入已知数据得Δx=6t1-t
由二次函数求极值的条件知:t1=2 s时,Δx有最大值6 m,所以经过t1=2 s,两车相距最远,此时距离为Δx=6 m。
解法四:图象法
自行车和汽车的v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以看出,在相遇前,t1时刻两车速度相等,两车相距最远,此时的距离为阴影三角形的面积,所以有
t1== s=2 s
Δx== m=6 m。
(2)解法一:当两车位移相等时,汽车追上自行车,设此时经过的时间为t2,则有v自t2=at
解得t2== s=4 s
此时汽车的速度v1′=at2=12 m/s。
解法二:由前面画出的vt图象可以看出,在t1时刻之后,当由两图线和t=t2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与阴影部分的三角形面积相等时,汽车与自行车的位移相等,即汽车与自行车相遇,所以
t2=2t1=4 s,v1′=at2=3×4 m/s=12 m/s。
答案 (1)2 s 6 m
(2)4 s 12 m/s
1.在某个恶劣天气中,能见度很低,甲、乙两汽车在一条平直的单行道上,甲在前、乙在后同向行驶。某时刻两车司机同时听到前方有事故发生的警笛提示,同时开始刹车。两辆车刹车时的vt图象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车的加速度大于乙车的加速度
B.t=24 s时两车的速度均为8 m/s
C.若两车发生碰撞,开始刹车时两辆车的间距一定等于48 m
D.若两车发生碰撞,则可能是在刹车24 s以后的某时刻发生相撞
答案 B
解析 甲车的加速度大小a1=||= m/s2= m/s2,乙车的加速度大小a2=||= m/s2= m/s2,则甲车的加速度小于乙车的加速度,故A错误;t=24 s时两车的速度均为v=v0-a1t=16 m/s-×24 m/s=8 m/s,故B正确;0~24 s内,甲车的位移x1=×24 m=288 m,乙车的位移x2=×24 m=336 m,两者位移之差Δx=x2-x1=48 m,若两车在t=24 s时刻相撞,则开始刹车时两辆车的间距等于48 m,若两车在t=24 s时刻之前相撞,开始刹车时两辆车的间距小于48 m,故C错误;若两车速度相等时没有相撞,则速度相等后,甲车的速度比乙车的大,两车不可能再相撞,故D错误。
2.(多选)如图所示为A、B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位置—时间(xt)图象。A质点的图象为直线,B质点的图象为过原点的抛物线,两图象交点C、D的坐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相遇两次
B.t1~t2时间段内B质点的平均速度与A质点匀速运动的速度相等
C.两质点速度相等的时刻一定在t1~t2时间段内的中间时刻
D.A在B前面且离B最远时,B的位置坐标为
答案 ABC
解析 xt图象的图线交点表示同一时刻到达同一位置,即相遇,故A正确;由图象可知,t1~t2时间段内,A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总等于瞬时速度,两质点的位置变化相同,则平均速度相等,故B正确;B质点的xt图象为过原点的抛物线,所以B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质点在t1~t2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其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故C正确;当A、B速度相等时,即t1~t2时间段内的中间时刻,A在B前面且离B最远,此时A的位置坐标为,B的位置坐标小于,故D错误。
3.(多选)甲、乙两车在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车启动时,甲车在其前方50 m处
B.运动过程中,乙车落后甲车的最大距离为75 m
C.乙车启动10 s后正好追上甲车
D.乙车超过甲车后,两车不会再相遇
答案 ABD
解析 根据速度时间图象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乙在t=10 s时启动,此时甲的位移为x=×10×10 m=50 m,即甲车在乙车前方50 m处,故A正确;当两车的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最远距离为xmax=×(5+15)×10 m-×10×5 m=75 m,故B正确;两车位移相等时相遇,由图可知,乙车启动10 s后位移小于甲车的位移,还没有追上甲车,故C错误;乙车超过甲车后,由于乙的速度大,所以两车不可能再相遇,D正确。
4.(2020·四川省遂宁市高三零模)随着智能手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一些人在驾车时也常常离不开手机。然而开车使用手机是一种分心驾驶的行为,极易引发交通事故。如图所示,一辆出租车在平直公路上以v1=15 m/s的速度匀速行驶,此时车的正前方x0=33.5 m处有一电动三轮车,正以v2=6 m/s速度匀速行驶,而出租车司机此时正低头看手机,t1=2.5 s后才发现危险,司机立刻采取紧急制动措施,再经t2=0.5 s后汽车以a=5 m/s2的加速度大小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1)当出租车开始减速时出租车与三轮车间的距离是多少?
(2)通过计算判断三轮车是否被撞。若不会相撞,求二者间的最小距离。若会相撞,求从出租车刹车开始,经过多长时间二者相撞。
答案 (1)6.5 m (2)会相撞 1 s
解析 (1)在t=t1+t2=3 s时间内二者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汽车运动的位移:x1=v1t=45 m
三轮车运动的位移:x2=v2t=18 m
二者的间距:Δx=x0-(x1-x2)=6.5 m。
(2)设汽车减速经时间t3与三轮车速度相同,有:
v2=v1-at3
解得:t3=1.8 s
在该段时间内汽车的位移:
x3=t3=18.9 m
在该段时间内三轮车的位移:
x4=v2t3=10.8 m
二者的间距:
Δx′=Δx-(x3-x4)=-1.6 m<0
可知两车在共速前已经相撞,设汽车减速经时间t4与三轮车相撞。在该段时间内汽车的位移:
x5=v1t4-at
在该段时间内三轮车的位移:
x6=v2t4
由位移关系有:x5=x6+Δx
解得:t4=1 s。
课时作业
1.(2019·浙江选考)一辆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其vt图象如图所示。在t=0到t=40 s这段时间内,汽车的位移是( )
A.0 B.30 m
C.750 m D.1200 m
答案 C
解析 在vt图象中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故汽车在0~40 s内的位移为x=×(10+40)×30 m=750 m,C正确。
2.(多选)在足球比赛中,跑位技术相当重要。如图所示为某前锋球员在时间t0内沿直线跑位的速度—时间图象,则在这段时间内,该球员( )
A.运动方向不变
B.运动的加速度方向不变
C.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
D.运动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 AC
解析 因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则由题图可知球员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后做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的减速运动,其运动方向不变,故A、C正确,B、D错误。
3.(2019·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考模拟)(多选)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其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4 s内,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2 s末,甲、乙两车相遇
C.2 s末,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
D.0~4 s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
答案 AB
解析 根据位移—时间图象的纵坐标表示位置,斜率表示速度,由图可知乙的图线为倾斜直线,则乙沿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由图象可知2 s末两车的位置相同,即两车相遇,故B正确;由位移—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瞬时速度,可得2 s末v乙= m/s=5 m/s,甲在0~2 s的平均速度= m/s=5 m/s,而在0~2 s内甲的速度逐渐增大,故2 s末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C错误;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可得0~4 s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均为5 m/s,但甲沿负方向运动,乙沿正方向运动,故平均速度的方向不相同,D错误。
4.(2019·山东省实验、淄博实验、烟台一中、莱芜一中四校联合一模)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某位置开始通过传感器收集位移和速度等数据信息,然后输入计算机自动生成了物体运动的xv图象,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初速度为1 m/s
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2 m/s2
C.物体速度由2 m/s增加到4 m/s的过程中,物体的位移大小为1 m
D.物体速度由2 m/s增加到4 m/s的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时间为2 s
答案 B
解析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有v2-v=2ax,由图可知,当v=0时,x=-1 m,代入上式得:-v=-2a,当x=0时,v=2 m/s,代入上式得:4-v=0,解得:v0=2 m/s,a=2 m/s2,故A错误,B正确;物体速度由2 m/s增加到4 m/s的过程中,物体的位移大小为x== m=3 m,故C错误;物体速度由2 m/s增加到4 m/s的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时间为t== s=1 s,故D错误。
5.(2018·全国卷Ⅱ)(多选)甲、乙两汽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分别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所示。已知两车在t2时刻并排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车在t1时刻也并排行驶
B.t1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
C.甲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增大后减小
D.乙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 BD
解析 vt图象中图线与t轴所包围的面积代表运动的位移,两车在t2时刻并排行驶,利用逆向思维并借助于面积可知在t1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故A错误,B正确;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所以甲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乙的加速度也是先减小后增大,故C错误,D正确。
6.(2018·全国卷Ⅲ)(多选)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车的位置x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1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B.从0到t1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
C.从t1到t2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
D.从t1到t2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答案 CD
解析 根据位移图象的物理意义可知,在t1时刻两车的位置相同,速度不相等,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A错误;从0到t1时间内,乙车走过的路程大于甲车,B错误;从t1到t2时间内,两车都是从x1位置走到x2位置,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C正确;根据位移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可知,从t1到t2时间内的某时刻,有甲图线的切线与乙图线平行、斜率相同,两车速度相等,D正确。
7.(2016·全国卷Ⅰ)(多选)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t=3 s 时并排行驶,则( )
A.在t=1 s时,甲车在乙车后
B.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 m
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2 s
D.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 m
答案 BD
解析 由题中vt图象得a甲=10 m/s2,a乙=5 m/s2,两车在t=3 s时并排行驶,此时x甲=a甲t2=×10×32 m=45 m,x乙=v0t+a乙t2=10×3 m+×5×32 m=52.5 m,所以t=0时甲车在前,距乙车的距离为L=x乙-x甲=7.5 m,B项正确;t=1 s时,x甲′=a甲·t′2=5 m,x乙′=v0t′+a乙t′2=12.5 m,此时x乙′=x甲′+L=12.5 m,所以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为t=1 s,故A、C两项错误;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沿公路方向相距L′=x乙-x乙′=40 m,故D项正确。
8.(多选)一质点以一定的初速度从A点开始向相距8 m的B点做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其速度的二次方v2与位移x之间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做加速度增大的变加速度运动
B.质点做匀加速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2 m/s2
C.质点运动的初速度大小为2 m/s
D.质点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的时间为8 s
答案 BC
解析 根据v2=v+2ax可知,2a==4,则a=2 m/s2,v=×36=4,v0=2 m/s,可知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C正确,A错误;由图可知,质点在B点的速度v=6 m/s,质点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的时间为t== s=2 s,D错误。
9.(2020·河南省洛阳市尖子生联考)某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运动的时间为t,位移为x,该质点的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
B.t=0时,质点的初速度大小为c
C.t=0到t=b这段时间质点的平均速度为0
D.t=0到t=b这段时间质点的路程为
答案 D
解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公式x=v0t+at2得:=v0+at,根据数学知识可得:t图象的斜率k=a=-,得加速度为a=(-),加速度大小为,初速度为v0=c,故A、B正确;t=0到t=b这段时间质点的位移为x=v0t+at2=c·b+·-·b2=0,则平均速度为0,故C正确;t=0到速度为零这段时间质点通过的路程为s1===bc,用时t1===b,则从t=0到t=b这段时间质点的路程s>bc,故D错误。故选D。
10.(2019·陕西高考模拟)A、B两小车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运动的位移s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A车的st图象为抛物线的一部分,第7 s末图象处于最高点,B车的图象为直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车的初速度为7 m/s
B.A车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
C.A车减速过程运动的位移大小为50 m
D.10 s末两车相遇时,B车的速度较大
答案 B
解析 由题知A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设A车的初速度为v0,加速度大小为a,由图可知t=7 s时,A车的速度为零,由运动学公式可得v7=v0-7a=0,根据图象和运动学公式可知,t=10 s时,A车的的位移为x10=40 m,x10=v0t-at2=10v0-50a,联立解得a=2 m/s2,v0=14 m/s,故B正确,A错误;A车减速过程运动的位移大小为x7=t′=×7 m=49 m,故C错误;由st图线的斜率等于速度可得,10 s末两车相遇时,B车的速度大小为vB==4 m/s,A车的速度为vA=v0-at=-6 m/s,故A车的速度较大,D错误。
11.(2020·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t=0时刻两车处于同一位置,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两图象交点处的坐标及切线如图,则( )
A.t=8 s末,甲、乙两车相遇
B.甲、乙两图象交点t=2 s末,甲车的加速度大于乙车的加速度
C.在0~2 s内,甲车的位移小于乙车的位移
D.在2~8 s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车的平均速度
答案 C
解析 在vt图象中,图象和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则由题可得,t=8 s末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甲在乙的前方,故A错误;在t=2 s末,乙车的加速度a乙== m/s2=-5 m/s2,甲车的加速度a甲== m/s2=5 m/s2,即甲车的加速度大小等于乙车的加速度大小,故B错误;在vt图象中,图象和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则在0~2 s内,甲车的位移小于乙车的位移,故C正确;在2~8 s内,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由=知,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12.(2019·荆门市第一中学高考模拟)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沿同方向的运动。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0~10 s的时间内,甲、乙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增大,t=20 s时两物体相遇
B.0~10 s的时间内,甲、乙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减小,t=10 s时两物体相遇
C.t=20 s后甲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和速度都反向,所以两物体相遇只能发生在20 s之后
D.无法判断甲、乙两物体在何时相遇
答案 D
解析 由于初始时甲、乙的位置关系不确定,无法判断0~10 s的时间内甲、乙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以及何时相遇,A、B错误,D正确;t=20 s后甲运动的加速度不变,速度方向发生变化,C错误。
13. (多选)甲、乙两车沿平行靠近的平直轨道同向行驶。t=0时刻,两车同时开始刹车,其v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在刹车后的运动过程中两车发生了相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始刹车时,一定是乙车在前,甲车在后
B.两车刹车时的距离一定不大于100 m
C.两车一定是在t=20 s时相遇
D.两车一定相遇两次
答案 AB
解析 甲车的加速度a1= m/s2=-1 m/s2,乙车的加速度a2= m/s2=-0.5 m/s2,两车速度相等经历的时间为20 s,此时甲车的位移x1=v1t+a1t2=25×20 m-×1×202 m=300 m,乙车的位移x2=v2t+a2t2=15×20 m-×0.5×202 m=200 m,因为两车要相遇,则两车刹车时的距离小于或等于x1-x2=100 m,因甲车的初速度更大,故在开始刹车时,一定是乙车在前,甲车在后,故A、B正确;只有两车刹车时的距离等于100 m时,两车才是在t=20 s时相遇,若两车刹车时的距离小于100 m,则两车在t=20 s之前相遇,C错误;若两车刹车时的距离等于100 m,则t=20 s后,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且乙车在前,甲车在后,故两车将不会再相遇,D错误。
14.(2019·江西省新余市四模)(多选)A、B、C、D四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做直线运动,A物体的xt、B物体的vt、C物体和D物体的at图象依次如图所示,规定水平向右为正,已知物体在t=0时的速度均为零,且此时C物体在D物体的左边1.75 m处,则( )
A.其中0~4 s内物体运动位移最大的是B物体
B.其中0~4 s内物体运动位移最大的是C物体
C.t=2.5 s时C物体追上D物体
D.t=3.5 s时C物体追上D物体
答案 BD
解析 0~4 s内物体A、B的位移为零,物体C一直向右运动,物体D在0~1 s内加速,在1~2 s内减速到零,然后2~3 s内反向加速,3~4 s内减速到零回到出发点,故0~4 s内物体运动位移最大的是C物体,B正确,A错误;0~3 s内C的位移xC1=3×at2=1.5×1×12 m=1.5 m,3~3.5 s内C的位移xC2=1×1×0.5 m-×1×0.52 m=0.375 m,则0~3.5 s内C向右的位移xC=1.5 m+0.375 m=1.875 m,同理在0~3.5 s内D的位移xD=2××1×12 m-×1×12 m-(1×1×0.5-×1×0.52)m=0.125 m,因开始时C物体在D物体的左边1.75 m处,则t=3.5 s时C物体追上D物体,D正确,C错误。
15.(2020·山东菏泽高三上学期期中)2019年6月,某地由于连续暴雨而引发一处泥石流。如图所示,一汽车正以8 m/s的速度向坡底A点运动,当距A点8 m时,司机突然发现山坡上距坡底80 m处的泥石流正以8 m/s的速度、0.5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倾泻而下,司机立即刹车减速,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4 m/s2,速度减为零后立即反向加速躲避泥石流。假设泥石流到达坡底后速率不变,继续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求:
(1)泥石流到达坡底的速度和时间;
(2)汽车的加速度至少多大司机才能脱离危险。
答案 (1)12 m/s 8 s (2)1 m/s2
解析 (1)由运动学公式v2-v=2ax可得:
泥石流到达坡底的速度
v== m/s=12 m/s
泥石流到达坡底的时间
t1== s=8 s。
(2)设汽车减速到零所用的时间为t2,则
t2== s=2 s
汽车减速运动过程的位移大小
x1== m=8 m
设泥石流在水平段运动的时间为t时恰好追赶上汽车,此时,汽车和泥石流的速度相等,则汽车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6 s。设汽车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2,则
v=a2(t+6 s)
vt=(t+6 s)
代入数据解得:a2=1 m/s2。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