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集训19《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及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含解析) 试卷
展开课后限时集训(十九)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及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限时:40分钟)
(对应学生用书第295页)
一、选择题
(2018·南雄模拟)城市不同功能区发展程度的差异,可以通过功能区人口迁移结构反映出来,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在某年的不同年龄段人口迁移数量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导学号:21490084】
1.该功能区最可能是( )
A.商业区 B.住宅区
C.工业区 D.行政区
2.该功能区内最迫切需要增加的功能配套是( )
A.养老院 B.医院
C.职业学校 D.小学
1.C 2.D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功能区吸引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移入,说明最有可能是工业区。第2题,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移入该地,将使得该地幼儿增加,因此最迫切需要增加的功能配套是小学。]
(2018·乌鲁木齐二模)下图为南方某特大城市居民住宅区、工业仓储区、商业办公区三类土地利用类型相对比例与城市中心距离关系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①、②、③代表的三条曲线分别是( )
A.居民住宅区、工业仓储区、商业办公区
B.居民住宅区、商业办公区、工业仓储区
C.商业办公区、工业仓储区、居民住宅区
D.商业办公区、居民住宅区、工业仓储区
4.下列关于三类土地利用类型相对比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4千米范围内,三类用地比例均呈增加趋势,居住用地大于工业仓储用地
B.4~7千米,三类用地比例呈现减少趋势,工业仓储用地开始超过居住用地
C.8~10千米,居住用地相对比例最高,趋势先增后减,商业用地高于工业用地
D.11~19千米,工业用地比例超过商业和居住用地,且居住用地全面大于商业用地
3.D 4.C [第3题,①类型距市中心3~4千米处最密集,应为付租能力比较强的商业用地;②类型在市中心和郊外之间的中间位置最密集,应布局方便市民购物和上班的居民住宅区;③类型在郊外最密集,适合布局土地需求量大的工业仓储区。第4题,4千米范围内,商业用地和居住用地比例都是先增加后减少,故A错;4~7千米,工业仓储用地呈增加趋势,故B错;11~13千米,居住用地小于商业用地,故D错。]
绿洲城镇是中国西北地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核心。在干旱区,绿洲城镇化是人类与绿洲环境相互适应、相互改变的过程。读绿洲城镇系统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图,完成5~7题。
5.绿洲城镇与“珠三角”城镇相比( )
A.环境承载力大 B.社会文化差异小
C.经济基础薄弱 D.交通通达度较高
6.制约绿洲城镇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 B.风沙 C.矿产 D.水源
7.下列措施中对推动绿洲城镇化作用最小的是( )
A.荒漠化的治理 B.水利设施的建设
C.人工植被的培养 D.光照资源的开发
5.C 6.D 7.D [第5题,绿洲城镇规模较小,区位条件较差,经济基础明显较“珠三角”城镇薄弱。选C。第6题,由图文信息可知,绿洲城镇位于干旱地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水源。选D。第7题,推动绿洲城镇化的主导作用是人与地理环境相协调,环境问题的治理、水利设施的建设、人工植被的培养对推动绿洲城镇化起主要作用。选D。]
(2018·福建三联)下图示意某区域高等级公路分布。读图,完成8~9题。
【导学号:21490085】
8.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是( )
A.E市 B.F市
C.Y市 D.X市
9.两地之间汽车客运往返班次最少的是( )
A.X—M B.X—N
C.X—H D.X—F
8.D 9.B [第8题,X和Y位于沿海地带,且有港口,便于对外联系,可能形成国际化城市。X市陆地交通更加发达,经济腹地更加广阔,因此最易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第9题,城市等级越高,人口越多,城市之间的客运量越大,汽车客运往返班次越多;反之越少。图中N为县城,等级低,人口少,且交通通达度不高,因此来往于此地的汽车客运班次最少。]
(2018·合肥模拟)地理学家阿隆索对某城市土地利用方式进行了研究,制作出了阿隆索地租竞标曲线图(下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据图判断,多层住宅区最可能在( )
A.甲与乙之间 B.乙与丙之间
C.丙与丁之间 D.丁与戊之间
11.该城市的城区边界在( )
A.丁处 B.戊处
C.己处 D.庚处
10.B 11.C [第10题,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城市中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在阿隆索地租竞标曲线图中,甲与乙之间工业付租能力最强,最可能布局工业区,故A项错误;乙与丙之间多层住宅的付租能力最强,因此,多层住宅区最可能分布在该区域,故B项正确;丙与丁及丁与戊之间独立平房付租能力最强,最可能布局独立平房区,故C项和D项错误。第11题,当农业付租能力高于城市活动付租能力时,该区域就会布局农业,图中从己处开始,农业付租能力高于城市活动付租能力,则从该处开始为农业区,即己处为该城市的城区边界,故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香港境内多低山、丘陵,山峰海拔多为300~400米,平原仅占香港土地面积的六分之一,人多地少。
材料二 香港城市用地结构示意图。
(1)据图概括香港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中心城区土地利用形式形成的区位条件。
(2)香港岛的高级住宅区向郊野公园附近、半山区和山顶方向发展,请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
(3)从城市工业布局的合理区位角度,评价香港工业区位置。
[解析] 第(1)题,图中显示香港城市土地利用是以港口为中心向外分布的,且中心城区所在位置的地形、交通等条件非常优越。第(2)题,主要从生活环境优美、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高级住宅区的布局位置。第(3)题,分析工业区位置时,应主要从地价因素、环境因素等方面分析。
[答案] (1)以维多利亚港为中心的同心圆模式。中心城区位于海港沿岸,有铁路经过,水陆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开发较早;地租较高,有利于形成中心商务区。
(2)香港经济比较发达,高收入人群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郊野公园附近、半山区和山顶环境优美;从中心城区到这些低山丘陵的交通不断完善;私家车高度普及。
(3)香港工业区布局在郊区,地价便宜;位于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区,能有效减少对市区的污染。
13.(2018·上海杨浦区一模)长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大都市圈城市体系,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化,这是城市化的一种新趋势。
材料二 德清位于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西部,人口49.2万(2010年),有铁路、高铁、国道、省道、高速公路穿境而过,2012年三大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7.0∶57.2∶35.8。
(1)描述“长三角”大都市圈的城市体系。
(2)据图,从城市之间的距离、城市数量、城市服务范围,分析城市等级高低之间的差异。
(3)分析浙江省德清县就地城市化的区位条件。
(4)提出“长三角”大都市圈城市协调发展的合理建议。
[解析] 第(1)题,结合图例进行城市化体系的总结描述。第(2)题,城市级别和城市之间的距离、服务范围呈正相关,和城市数量呈负相关。第(3)题,就地城市化的区位条件既有自然条件,也有人文条件。图示和材料二提示了德清的位置、交通和工业基础条件。第(4)题,协调发展应发挥大、中、小城市各自优势,同时加强分工协作。
[答案] (1)“长三角”大都市圈按城市规模可分为四级:第一级上海为全国性中心城市;第二级南京和杭州为省会城市;第三级为省辖市(省内区域中心城市),如宁波、苏州、无锡等;第四级为县,如德清县。
(2)城市等级越高,城市之间的距离越远,城市数量越少,城市服务范围越大;城市等级越低,则反之。
(3)德清县位于上海都市圈和杭州都市圈的交会处,受两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工业较发达,为德清就地城市化提供了条件。
(4)“长三角”大都市圈中的大中小城市之间要进一步加强交通建设;要分工协作,各城市经济发展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优势互补;同时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