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综合与测试优秀随堂练习题
展开第三单元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章节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3.2.1种子的萌发
1.秋季小麦播种后,接着下了一场大雨,结果小麦出苗很少,其主要原因是 ( )
A.土壤中空气不足
B.土壤中养分流失
C.土壤的温度过低
D.土壤中水分不足
2.下列关于种子萌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能够释放热量
B.土壤能为种子萌发提供其需要的有机物
C.播种前浸种是为了打破种子的休眠,促进其萌发
D.不同种子萌发需要的最适温度相同
3.下表为某同学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时的部分操作。她所探究的外界条件是
( )
温度
空气
水分
D.阳光
4.如图是大豆种子在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根据其幼苗细胞干重和鲜重的变化而绘制的两条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曲线甲中A→B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吸收了大量的水分
B.曲线乙表示的是幼苗细胞干重的变化
C.曲线乙中A→C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过程中,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有机物
D.曲线乙中C点后曲线上升的原因是种子萌发吸收了大量的水分,使幼苗细胞鲜重增加
5.云南西双版纳的望天树是我国最高的树,现最高纪录是84米。它的茎是由什么发育而来的? ( )
A.胚芽和芽轴
B.叶原基和胚芽
C.芽轴和胚轴
D.芽原基和子叶
6.现有两粒花生,其中一粒已长芽。各取两粒花生的一半,分别滴加一滴碘液,结果未长芽的花生变蓝,已长芽的没有变化。根据这个实验,对已长芽的花生,能得出的结论是 ( )
A.里面的淀粉被分解消耗
B.里面的淀粉、蛋白质被分解消耗
C.里面的淀粉、脂肪被分解消耗
D.里面的淀粉、蛋白质、脂肪被分解消耗
7.为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将3粒蚕豆种子分别放到盛水烧杯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对该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
A.该装置探究了水分和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B.该实验的对照组是②号种子
C.该实验不严谨,实验的偶然性太大
D.该实验存在两个变量,不能保证单一变量
8.在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形成过程中,能正确反映胚干重变化的是 ( )
A.
B.
C.
D.
9.储存在粮仓里的小麦种子一般不会萌发,主要原因是 ( )
A.缺少水分
B.温度较高
C.缺少阳光
D.缺乏营养物质
10.植物种子的萌发受许多因素的影响。研究人员在人工气候培养室(温度、湿度等可调控)的适宜条件下进行了某品种玉米种子的萌发研究。各组种子7天后的萌发率数据如下表:
(1)根据上表数据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2)除了土壤含水量与温度之外,影响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因素还有____。
(3)设计实验探究:土壤含水量为15%时,该玉米种子在25~30℃温度区间内种子的萌发
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
参考答案
A
A
B
D
A
A
D
8.A
9.A
10.(1)①土壤含水量为20%时,温度在5~25℃之间,温度越高,该品种玉米种子的萌发率越高;②土壤含水量在10%~20%之间时,温度为25℃,土壤含水量越高,该品种玉米种子的萌发率越高;③当温度为5℃时,土壤含水量在10%~20%之间,该品种玉米种子的萌发率是0;④当温度为25℃时,土壤含水量为20%,该品种玉米种子的萌发率最高。
(2)充足的空气
(3)选取形状大小、饱满程度相似的玉米种子若干粒。在25~ 30℃区间内均分为若干组(如25℃、26℃、27℃、28℃、29℃、30℃六组)。土壤含水量为15%,土壤疏松且疏松程度相同,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让种子萌发,统计7天后的萌发率。
3.2.2植株的生长
11.甲、乙图分别表示枝芽(叶芽)的纵剖结构和该植物的一段枝条,甲图相应结构将来发育成乙图相应结构的连线错误的是 ( )
①
B.②
C. ③
D.④
12.下列对叶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芽有顶芽和侧芽
B.芽中有分生组织
C.芽轴发育成茎
D.芽原基直接发育成叶
13.沙漠中的骆驼刺有着发达的根系,根的生长依靠下图中的 ( )
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4.为了给农作物的生长提供营养物质,农民要对农田进行灌溉和施肥。其中施肥的作用主要是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 ( )
A.水
B.无机盐
C.有机物
D.其他营养
15.如图所示是小勇在张家界市樟树角公园拍摄的一张给植物打针输液的照片,请你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对以下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 ( )
①输入的液体可能含有水和无机盐,输液管的针头插入树干的输导组织②输入的液体可能含有水和无机盐,输液管的针头插入树干的机械组织③输液常用于刚移栽的古树名树、“老弱病残”等各种树④输液能促进大树生命活力恢复,增强植物细胞抗性,提高移栽成活率⑤此输液袋既能在树体使用,也能在人体和动物身上使用
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
16.将两株生长情况基本相同的玉米苗,分别放在盛有等量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的玻璃器皿中进行培养,结果如图所示(1号为土壤浸出液,2号为蒸馏水)。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
A.此实验的变量是水
B.该实验需在暗处进行
C.实验说明植物生长需要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D.土壤浸出液为植株生长提供了无机盐
17.叶片呈绿色的原因是叶片中的叶绿体含有叶绿素,而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缺少镁元素叶片表现出“缺绿”的症状。某同学欲验证“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设计了如下实验过程。
实验过程:
.取两个相同的玻璃器皿,分别标号为A、B。
Ⅱ,在A中加入适量土壤浸出液,B中加入等量缺镁的土壤浸出液。
Ⅲ,将两株生长状况良好且________的玉米幼苗分别放人A、B中。
Ⅳ.一段时间后,观察并比较两株玉米幼苗叶片的状况。
据实验过程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把实验过程Ⅲ补充完整。
(2)A和B构成一组____实验,此实验的变量是____。
(3)一段时间后,叶片表现出“缺绿”症状的是____中的玉米幼苗,若加入____一段时间后,“缺绿”症状消失,即可充分证明“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
(4)土壤浸出液中含有玉米幼苗生长所需的_____。
参考答案
A
12.D
13.B
14.B
15.D
16.D
17.(1)大小基本相同(2)对照;镁元素
(3)B;镁元素(4)水分和无机盐
3.2.3开花和结果
18.一朵花中最主要的结构是图中的 ( )
①②
B.③⑥
C.⑤⑥
D.④⑤
19.在大棚内种植的反季节瓜果类农作物,往往是“华而不实”的,主要原因是大棚内缺少 ( )
A.鸟类
B.昆虫
C.两栖动物
D.分解者
20.绿色开花植物的一个花粉粒中两个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极核相结合,这种现象称为( )
A.开花
B.双受精
C.传粉
D.结果
21.“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说的是花生的果实。结合下面的概念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麻屋子”指的是①
B.“红帐子”揩的是果皮
C.“白胖子”指的是②中的胚
D.花生的果实属于组织
22.“拇指西瓜”是源自南美洲的一种水果,每个质量约6克,在瓜瓤内有许多种子,如图所示。它富含维生素C,口感类似黄瓜。下列关于“拇指西瓜”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一朵花的子房里含有许多胚珠
B.一个果实的质量与一个鸡蛋接近
C.果实中的维生素C可为人体提供能量
D.分类上属于裸子植物
参考答案
C
B
B
C
22.A
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综合与测试优秀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综合与测试优秀一课一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我国植被中占据主体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精品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精品当堂检测题,共3页。
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优秀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优秀同步练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