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人教版中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梳理 真题回顾 27 中国的人口与民族
展开第27节 人口与民族考点梳理 考点1 人口1.概况数量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为13.40亿,约占世界人口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特点带来的影响(1)积极:众多的人口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消费市场(2)消极:对食品、住房、教育、医疗、交通等的需求数量巨大,给我国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沉重的压力人口政策我国实施了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旨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2.人口增长变化时期增长特征原因新中国成立之前人口增长缓慢人口死亡率高新中国成立之后人口增长迅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20世纪70年代至今人口增长速度大幅度降低,但新增人口数量依然很大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使人口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但由于人口基数庞大,每年的新增人口数量依然很大3.分布特点人口分布特点东部地区人口多 西部地区人口少具体沿海、沿河、沿湖地区干旱荒漠地区,人口少平原、盆地,人口多 山地、高原,人口少经济和交通运输发达,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地区人口少城镇密集,工业发达地区,人口多偏僻的林业,牧业地区人口少汉族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4.人口地理界线:我国的人口地理界线是黑河(黑龙江省)一腾冲(云南省)一线,此线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我国人口分布图5.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原因(1)自然条件:东部多平原、丘陵,地势低平,处于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雨热同期;西部地区多高山、高原和荒漠,大部分处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降水稀少,自然条件较恶劣。(2)人文条件:东部地区由于优越的自然条件,工农业生产发达,交通运输便利,历史上大规模开发也较早;西部地区经济落后,交通路线少,开发晚等6.人口问题及政策主要问题 危害 人口政策人口增长过快造成资源短缺,就业困难, 交通堵塞,生态破坏等问题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老龄化造成国防兵力不足,劳动力资源短缺 计划生育政策完善(全面二孩政策)“全面二孩”政策(1)开始实施: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2016年11月1日起全面实施“二孩”政策。(2)目的: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考点2 民族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分布民族构成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有55个,人口较少,总共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人口500万以上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等不到 1万人赫哲族、珞巴族等民族地位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都是祖国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2)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民族名称 主要分布省区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回族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维吾尔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藏族西藏自治区、青海省苗族贵州省3.部分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1)蒙古族——呼麦、摔跤、射箭、骑马、那达慕大会,住蒙古包;(2)维吾尔族—手鼓舞;(3)藏族---锅庄舞、雪顿节(晒佛节);(4)朝鲜族——跳板、长鼓舞、荡秋千;(5)傣族——孔雀舞、泼水节、象脚鼓节;(8)哈萨克族——肉孜节、古尔邦节。真题回顾(2020绥化)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A.美国 B.日本 C.中国 D.德国(2020昆明)2.关于我国六次人口普查总人数变化(下图),说法正确的是 A.第六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13亿B.六次普查的人口总数逐年在减少C.1990年以来我国人口增幅变缓D.我国六次人口普查增幅较均衡(2020宁夏) “胡线”即“胡焕庸线”,也就是黑河——腾冲两地间的连线。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考察线路——走“胡线”,该考察线路分四个地段。下图为“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及走‘胡线’示意图”。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3.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主要表现为 A.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 B.干旱地区人口密度大C.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小 D.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小4.走“胡线”的四个地段区域差异显著,其中最能体现“民族多样性”的地段是 A.东北段 B.山西段 C.陕西段 D.西南段 (2020威海) 下图为“金砖五国”人口密度、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数量统计图,下表为“金砖五国”不同年龄人口构成情况。读下图和下表,完成下面小题。5.关于五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人口密度高于印度 B.南非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C.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最高的是中国 D.人口数量最少的是巴西6.中国在2016年1月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子女的“二孩”政策,原因是 A.人口数量负增长 B.人口密度变小C.人口结构步入老龄化 D.人口大规模迁出 (2020天水)7.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分布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东南少,西北多B.人口分布受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交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分布不均匀C.平原、盆地人口少,高原、山地人口多D.北方地区人口稠密,南方地区人口稀疏(2020东营)8.“全面二孩”政策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继“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下面对“全面二孩”人口政策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缓解了人口老龄化 ②取消了计划生育政策③提升了社会消费能力 ④增加了劳动力储备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020天水)9.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产生的影响有( )A.完全解决我国人口性别比例失衡问题B.人口数量减少,人口素质提高C.延缓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进程D.短期内劳动力增加,社会负担减轻(2020天水)10.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聚居,小散居,交错杂居”B.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C.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西部地区D.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南部地区(2020定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疫情,从2019年底至今在全球蔓延,疫情地图成为人们了解疫情的重要工具。下图为“2020年1月30日我国疫情分布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1.2020年1月30日我国累计确诊人数超过1000人的省份是 A.渝 B.鄂 C.湘 D.皖12.观察疫情地图可以发现,累计确诊人数的多少主要与 ①疫情首发地空间距离有关 ②各省份人口密度高低有关③各省份地形地势条件有关 ④各省份气候冷暖状况有关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020宜昌)13.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下列有关我国民族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数量最多的民族是壮族B.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C.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南、东北、西北地区D.台湾省的主要少数民族是土家族(2020邵阳)根据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的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下图为1970年以来中国与世界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的统计与预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4.我国进入老龄化的时间是 A.1990年前后 B.2000年前后 C.2010年前后 D.2020前后15.为减轻人口老龄化问题而实施的“全面二孩”政策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我国将 A.减少老龄人口数量 B.取消计划生育政策C.调整计划生育政策 D.减慢人口增长速度(2020娄底)影响一个地区短时间内常住人口变化的素有许多,其中最主要的是人口流动因素。读中国五省市2017年~2018年常住人口增长率、增长数折线图,完成下面小题。16.图中显示常住人口增长最快的两个省级行政区依次是A.鲁、粤 B.辽、鲁 C.浙、辽 D.粤、浙17.北京市常住人口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出生率降低 B.人口死亡率降低C.分散城市职能 D.城市面积不断扩大(2020滨州)18.“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人口条件。读右侧我国三类人口比重变化趋势图,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人口红利高峰期出现在1990年前后 B.人口红利高峰期过后,我国面临着严重的老龄化问题C.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在逐渐增加D.我国人口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2020北京)国际上将年龄在15~59岁的人口划定为劳动年龄人口。我国2016年1月起实施的“全面二孩”政策将影响未来劳动人口数量,下图下列小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变化预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9.政策实施后的10年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 )A.持续增加 B.保持不变 C.先降后增 D.持续下降20.政策实施后将使我国( )A.人口总数保持不变 B.老年人口数量减少C.劳动年龄人口降到8亿的时间延迟 D.人口分布不均的格局发生明显改变21.我国从“人口大国”走向“人才强国”,需( )①宣传“全面二孩”政策 ②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③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养 ④倡导全民终身学习理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1.D我国从“人口大国”走向“人才强国”,需要的是科技、是人才,所以需要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养,倡导全民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全民的科技文化水平。故选D。 (2020齐齐哈尔)22.傣族的传统节日是那达慕节 B. 泼水节 C. 雪顿节 D. 丰收节 (2020益阳)23.读图文村料,完成下列要求。左图为我国人口分布示意图、右图为我国主要山脉分布示意图。(1)左图中的人口地理分界线南端的城市②为_______县。此线以东人口分布稠密,试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2)左图中①②两城市1月份平均气温相差约40℃,体现出我国冬季气温具有______的特点。试以①②城市为例,解释这一特点的成因。(3)A地区为我国的青藏地区,该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表现为_______,在该环境特征影响下,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__,请分析这样分布的主要原因。(2020福建)24.图 13 示意我国部分铁路线及人口地理分界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9 分) (1)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黑河一腾冲一线的东部人口密度比西部_____。腾冲所在的省级行 政单位名称是_____。 (2)图示铁路线东南端濒临的海峡是_____。从东南向西北沿途景观呈现森林向草原、荒漠的 变化,反映出年降水量空间变化特点是_____。 (3)甲山脉是_____。从兰州到乌鲁木齐的铁路线名称是_____,沿线区域距海遥远,冬寒夏热, 昼夜温差大,气候的_____特征显著。 (4)乙山脉是_____。阿拉山口在实施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中的地理位置优势是_____。 答案1.C【解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2010年,中国人口总数达13.4亿,居世界第一位。2.C【解析】据图可知,第六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13.4亿,故A错误;六次普查的人口总数逐年在减增加,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仍很大,故B错误;1990年以来我国人口增幅下降、变缓,主要是因为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故C正确;我国六次人口普查增幅先大幅增加,再大幅降低,再下降变缓,增幅不均衡,故D错误。3.A【解析】我国人口分布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干旱地区人口密度小,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大。4.D【解析】“胡线”的四个地段区域差异显著,最能体现“民族多样性”的地段是西南段,这里地形崎岖、交通不便,民族种类繁多,民族风情独特。5.B【解析】由图可以看出,印度的人口密度大于中国,故A错误。南非的自然增长率最高,故B正确。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最高的是俄罗斯,故C错误。人口数量最少的是南非,只有0.5亿,其他国家超过了1亿,故D错误。6.C【解析】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人口出生率下降厉害,人口的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为此我国从2016年开始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以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7.B【解析】我国人口分布以黑河﹣腾冲为界,东南多,西北少;故A错误。我国人口分布受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交通、经济发展状况等影响,分布不均匀;故B正确。中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一般来说,平原、盆地人口多,山地、高原人口少;故C错误。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人口分布都很稠密,故D错误。8.C【解析】 “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是根据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做出的,是对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调整和完善,有利于调节人口结构,促进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缓解了人口老龄化,促进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提升了社会消费能力,为以后的劳动力进行储备,但我国没有取消计划政策。因此①③④,故选C。9.C【解析】我国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以应对预计2025年后出现的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渐不足及社会负担加重等问题,有利于缓解劳动力短缺的矛盾和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逐步调整完善现行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与其他三项叙述无关。10.B【解析】我国共有56个民族,民族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汉族人口最多占92%,主要集中在中部和东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各民族不论大小。11.B【解析】读图可知,2020年1月30日我国累计确诊人数超过1000人的省份是湖北省,湖北省简称鄂。12.A【解析】读图可知,距离湖北较近的省份确诊人数较多,西藏和青海是我国人口稀疏的省份,确诊人数最少。所以疫情地区确诊人数的多少与①疫情首发地空间距离有关 ②各省份人口密度高低有关。13.B【解析】我国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民族是壮族,汉族是人口数量最多的民族,A错误;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B正确;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南、东北、西北地区,C错误;台湾省的主要少数民族是高山族,D错误。14.C【解析】由题目可知,当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到7%以上时,表示这个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可以看出,我国是在2010年前后进入老龄化社会。15.C【解析】为了减轻人口老龄化问题而实施的“全面二孩”政策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我国将继续调整计划生育政策,不会取消计划生育政策。16.D【解析】鲁是山东省的简称,粤是广东省的简称,辽是辽宁省的简称,浙是浙江省的简称。读图可知,图中显示常住人口增长最快的两个省级行政区是广东省、浙江省,D正确。17.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年来国家为疏解非首都功能,对在京的大量产业和人员进行转移,分散城市职能,C正确。18.B【解析】由图可以看出,我国人口红利高峰期出现在2010年前后,故A错误。人口红利高峰期过后,我国面临着严重的老龄化问题,故B正确。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在2010年后逐渐减少,故C错误。我国人口正处于缓慢增长阶段,故D错误。19.D【解析】读图可知,我国劳动人口增加是在2030年以后,所以在2016年到2026年的10年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在持续下降。20.C【解析】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我国的人口总量会增加,老年人数量不会减少,劳动年龄人口降到8亿的时间延迟,口分布不均的格局不会发生明显改变。【解析】22.B【解析】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那达慕节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雪顿节是藏族的传统节日;丰收节是畲族的传统节日。23.(1)腾冲 气候温暖湿润;多平原和低缓的丘陵,水源条件较好;社会经济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任答三条即可)(2)南北气温差异大 两地纬度差异大;①城市靠近冬季风的发源地,受冬季风影响,②城市位于云贵高原上,基本不受冬季风影响(受冬季风影响弱)。(3)高寒(海拔高,气温低) 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 河谷地带地势较低,气温较高,适宜人们居住。【解析】(1)左图中人口地理分界线的南端城市②是云南省的腾冲县,该线以东人口稠密,是因为该线以东候温暖湿润;多平原和低缓的丘陵,水源条件较好;社会经济条件优越。(2)左图中①②两城市在一月份会达到40℃的温差,这是由于两地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导致的,体现了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特点;如①城市靠近冬季风的发源地,受冬季风影响大,气温低;②城市位于云贵高原上,北部又是高大的青藏高原,基本不受冬季风影响、冬季气温高。(3)A表示的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气温低,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高寒;受此环境的影响,该地区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因为河谷地带海拔较低、气温较高、是种植业和人口的主要分布区。24.(9 分) (1)大 云南省 (2)台湾海峡 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3)祁连山脉 兰新线 大陆性 (4)天山山脉 位于边境地区 【解析】(1)我国人口的分布不均,大部分人口分布在黑河与腾冲一线以东,腾冲所在的省区是云南省。(2)图中铁路线东南端濒临的海峡是台湾海峡,从东南向西北沿景观呈现森林向草原、荒漠的变化,是由于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导致的。(3)甲是西北东南走向的祁连山脉,从兰州到乌鲁木齐的铁路线是兰新铁路,沿线区域离海远,昼夜温差大,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显著。(4)乙是位于新疆中部的天山,阿拉山口在实施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中的地理位置优势是位于边境地区,有利于与外国进行贸易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