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图版)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0《地壳的运动和变化》(含解析) 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中图版)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1《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含解析) 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中图版)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3《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含解析) 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中图版)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5《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含解析) 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中图版)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4《寒潮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含解析) 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中图版)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含解析) 学案
展开课后限时集训(十二)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2019·日照模拟)下表为甘肃省南部某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单位:g·kg-1)变化。据此完成1~2题。
海拔/m 有机质含量 坡向 | 2 420 | 2 640 | 3 580 | 4 050 |
半阴坡 | 41 | 24 |
| 120 |
半阳坡 | 23 |
| 62 |
|
阴坡 |
|
| 181 |
|
阳坡 |
| 20 |
| 90 |
1.海拔4 050米半阳坡的有机质含量可能为( )
A.60 B.75
C.105 D.125
2.与阳坡相比,阴坡( )
A.温度高、降水多,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B.温度低、降水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C.温度高、蒸发强,土壤有机质分解作用强
D.温度低、蒸发弱,土壤有机质分解作用弱
1.C 2.D [第1题,从表格中的信息可以判断海拔4 050米半阳坡的有机质含量介于90~120,结合四个选项可以判断海拔4 050米半阳坡的有机质含量可能为105。第2题,与阳坡相比,阴坡温度低、蒸发弱,土壤有机质分解作用弱,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阳坡或者阴坡与降水量关系不大。]
(2018·长春一模)狐猴是排在世界濒危动物名录第一位的野生动物。马达加斯加岛的狐猴已经历了长达5500万年的进化历程。下图为该岛屿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3~5题。
3.影响R城市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较低 B.气候凉爽
C.地形平坦 D.水源充足
4.该岛狐猴进化缓慢的原因是该岛( )
A.与非洲大陆分离时间长
B.人类开发的历史悠久
C.地理环境单一,天敌少
D.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小
5.狐猴集中分布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A.气候终年高温少雨
B.地势比该岛西部更加陡峭
C.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
D.自然景观为热带草原
3.B 4.A 5.B [第3题,马达加斯加东部为热带雨林气候,环境湿热,R地海拔高,气候凉爽,利于城市的分布。第4题,马达加斯加岛因为与非洲大陆分离时间长,受其他物种侵袭少,所以狐猴进化缓慢。人类开发会对生物进化影响较大,该地区山地垂直差异明显,地理环境复杂,自然灾害对生物进化影响小。第5题,通过等高线疏密确定地势陡缓,读图可知该岛东部等高线密,西部等高线疏,地势东部比西部更加陡峭。狐猴集中分布区(马达加斯加东部)为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小,自然景观为热带雨林。]
(2018·广东梅州一模)如图是植被类型与温度、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图中植被类型为阔叶林、针叶林、热带雨林、草原、苔原、荒漠。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各代号中表示海南岛典型植被类型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7.图中可显示的信息错误的是(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规律表现不明显
6.D 7.C [第6题,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典型植被为热带季雨林;结合图示温度和降水变化,及材料中的六种植被类型,可判断甲、乙、丙、丁分别为:荒漠、草原、苔原、热带雨林,则D正确。第7题,读图,根据气温变化趋势,图中丁、戊、己植被类型更替是以热量差异为基础的,表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则A表述正确。图中丙、乙、己植被类型变化是以水分差异为基础的,表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则B表述正确。图中降水变化不能显示出迎风坡、背风坡差异,不能表示海拔高度的影响,不能表示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地域分异,C错误。图示表示区域跨温度带、干湿地区的范围广,非地带性规律表现不明显,D正确。]
下图示意我国30°N附近某河谷山坡聚落分布及植被随海拔分布状况,读图完成8~9题。
8.该山坡海拔2 000~2 800米地段内聚落数量多,其原因主要是( )
A.气候湿润,地势和缓
B.水源充足,光照充足
C.气候温凉,交通便利
D.地势高,免受洪水侵袭
9.该地随海拔的变化依次出现干旱灌木、针叶阔叶混交林、高山草甸景观,其呈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D.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8.A 9.C [第8题,根据图中信息,海拔2 000~2 800米地段,分布有针叶阔叶混交林,说明气候较湿润,该地段等高线稀疏,说明地势和缓,A对;远离河流,水源不够充足,光照条件无法确定,B错;位于河谷坡地,交通受限,C错;虽能免受洪水侵袭,但不是主要原因,D错。第9题,景观的形成体现了地形、土壤及气候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虽然沿山坡出现了垂直变化,但干旱灌木出现的位置海拔最低,且接近河流,不符合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图中所示现象出现在较小尺度的地域范围内,且自然环境各组成部分的变化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符合地理环境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2018·皖南八校联考)长白山北坡植被带的垂直变化最为完整。而火山灰分布区易受流水侵蚀,植被生长环境很不稳定,植被发育较差。下图示意长白山火山灰分布。读图完成10~11题。
10.北坡植被带自下而上垂直分布为( )
A.针叶阔叶混交林—针叶林—亚高山岳桦林—高山苔原
B.常绿阔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高山草甸—高山苔原
C.针叶林—亚高山岳桦林—针叶阔叶混交林—高山冰原
D.针叶阔叶混交林—高山草甸—针叶林—高山冰原
11.东坡只有地势较平坦处形成了小面积森林,其主导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量
C.光照 D.土壤
10.A 11.D [第10题,该山脉是长白山,山麓地带是针叶阔叶混交林带,植被带自下而上垂直分布应为针叶阔叶混交林—针叶林—亚高山岳桦林—高山苔原。第11题,东坡火山灰分布广,易受流水侵蚀,造成水土流失,植被生长环境不稳定;只有地势较平坦处形成了小面积森林,其主导因素是土壤。]
二、非选择题
12.(2016·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
(1)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2)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
[解析] 第(1)题,观察堪察加半岛的地形特点,大致呈南北向的山脉贯穿半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南北向的山脉阻挡来自海洋的夏季风,使半岛东侧多雨,西侧少雨。山地海拔高,相对高度大,气候的垂直差异显著。第(2)题,纬度高、气温低,植物生产量少,相应地,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都较少;山地多,地形复杂,适宜野生动物生存的空间小;纬度高,且受冬季风影响大,冬季寒冷漫长,也不利于野生动物越冬。
[答案] (1)山脉大致呈南北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2)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
13.(2018·江西九校联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为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2)说出自然带B的名称。
(3)引起自然带A到C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假设图中山脉存在雪线,试比较其南北坡雪线高度的差异及其成因。
[解析] 第(1)题,图示区域为黄河流域,分析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时主要从气候、地形、植被覆盖、土壤特性等方面分析其演化过程。第(2)题,图中显示B自然带位于秦岭以南,应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第(3)题,图中从A到C体现了东西方向的变化,主要因素是水分的变化。第(4)题,秦岭山脉东西走向,南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雪线应较低。
[答案] (1)水土流失的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黄土高原的土壤受流水侵蚀,逐渐失去了肥沃的表土层,土壤肥力逐渐降低。在土壤受到侵蚀的同时,地面被流水侵蚀形成沟谷,并且不断加长、加宽,平坦的高原面被切割成破碎状。自然植被的高度和覆盖度随水土流失持续下降,并与土壤表土层同步消失,地方气候趋于干旱化。
(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3)水分。
(4)南坡雪线低。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