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三单元 实验技能(三) 实验目的、原理的书写
展开实验技能(三) 实验目的、原理的书写
[典例引领]
水杨酸(SA)在植物体许多代谢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者以黄瓜幼苗为材料进行了下表所示的实验。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 叶面喷洒 | 第1~3天 | 第4~9天 | 第10天 | |||
日温/夜温 | 光照 | 日温/夜温 | 光照 | 分组 | 检测 | ||
A | H2O | 25 ℃/18 ℃ | 适宜 | 25 ℃/18 ℃ | 适宜 | A1 | 光合速率 |
A2 | G基因表达量 | ||||||
B | ? | 25 ℃/18 ℃ | 适宜 | 18 ℃/12 ℃ | 弱光 | B1 | 光合速率 |
B2 | G基因表达量 | ||||||
C | SA | 25 ℃/18 ℃ | 适宜 | 18 ℃/12 ℃ | 弱光 | C1 | 光合速率 |
C2 | G基因表达量 |
(1)设计实验时,应该遵循的是________。
①所选幼苗长势相同
②幼苗进行随机分组
③每组均用一株幼苗作为实验材料
④重复进行实验
(2)实验中A组为________组,B组幼苗叶面应喷洒________。
(3)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②④ (2)对照 H2O (3)探究SA在低温弱光条件下对黄瓜幼苗光合作用(光合速率和G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要点整合]
1.实验目的的书写
(1)实验目的:要探究或验证某一事实或者做了该实验后要解决什么问题。
(2)书写模式
①实验性质(探究或验证)+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影响或效果等)。
②实验性质(探究或验证)+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等。
2.实验原理的书写
(1)实验原理:是实验设计的理论依据。
(2)实验原理的书写格式一般包含三部分内容
假设(未被证实的结论)+假设与结果的联系+结果(或预期结果)。
先找到结论或假设,再找到结果或现象,然后根据所学知识、题干信息和实验目的寻找两者之间的联系。
[针对训练]
1.由于茶树光合“午休”影响产量,为减弱光合“午休”,某科研人员打算间种高茎玉米。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间作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组为______________,对照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探究间种高茎玉米能否减弱茶树光合“午休”
(2)是否间种高茎玉米 间种高茎玉米组 不间种高茎玉米组
2.下图装置表示3株脱淀粉(经充分“饥饿”处理)的长势相同的同种植株放在透光的不同钟罩内,完成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
(2)本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
(3)本实验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O2浓度 (2)光合速率 (3)探究CO2浓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
3.为确定人体在运动时呼出气体中CO2浓度是否比静止时高,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作出假设:人体在运动时呼出气体中CO2的浓度比静止时高。
实验过程:
①在3个烧杯中分别注入100 mL蒸馏水,测定其pH。
②实验者在安静状态(静坐2 min)、中等运动(步行2 min)以及剧烈运动(跳绳2 min)后,立即分别向上述3个烧杯的水中吹入等量气体,测定pH。经多次重复实验,所得平均数据如下表:
运动状态 | 安静 | 中度运动 | 剧烈运动 |
实验前pH | 6.1 | 6.1 | 6.1 |
实验后pH | 5.9 | 5.6 | 5.3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作出上述假设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由于人体在运动时消耗能量增加,呼吸作用加强,产生的CO2量增加,所以呼出气体中CO2的浓度增加
(2)CO2在水中溶解后使水的pH下降,人在不同运动状态下产生的CO2量不同,溶于水后也会导致pH不同,通过测定水的pH变化可以推测呼出气体中CO2浓度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