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冲关12《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含解析) 学案
展开第一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课时冲关十二
(时间:45分钟 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干热岩是温度高于200℃、埋深在地下3~10千米处的高温岩体,这种岩体的绝大部分为侵入岩。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当海洋板块下沉到地球内部时,海底天然气便在板块交界带边缘上涌,在接触冰冷海水和深海压力下形成水合物。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导致干热岩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和岩石类型是( )
A.①、乙 B.②、丙
C.③、沉积岩 D.④、甲
2.青藏高原南部是我国干热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这是因为这里( )
A.地处高海拔的高原
B.地壳的厚度较薄
C.靠近板块交界地带
D.玄武岩地层广布
3.可燃冰多形成于( )
A.海岭附近的深海盆
B.海沟附近的沉积岩
C.三角洲附近的浅海
D.高纬的较寒冷海域
解析:1.A 2.C 3.B [第1题,依据“三进一出是岩浆”,可判断甲为岩浆,则乙为岩浆岩。材料提及干热岩为侵入岩,属于岩浆岩;则干热岩形成的地质作用是岩浆冷凝,即图中①;故A正确。第2题,侵入岩是岩浆上升冷凝形成,在地壳活动频繁区域易出现岩浆活动;青藏高原南部处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断裂带多,易于形成岩浆活动,故该处干热岩资源丰富。第3题,依据“当海洋板块下沉到地球内部时,海底天然气便在板块交界带边缘上涌”形成可燃冰,可判断海沟处最易形成,故B正确。]
土林是一种特殊的流水侵蚀地貌。西藏阿里地区的札达盆地是我国土林发育最为典型的地区之一。该地土林物质主要由砾卵石、细粉砂和黏土等组成。下图示意札达土林景观。读图,完成4~5题。
4.形成札达土林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岩石风化 B.风力堆积
C.流水侵蚀 D.河湖堆积
5.札达土林得以保存完整的气候条件为( )
A.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小
B.天气寒冷,暴雨多
C.空气干燥,降水少
D.大气稀薄,光照强
解析:4.C 5.C [第4题,土林景观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第5题,土林景观是流水侵蚀残留地貌,干燥少雨的气候条件降低了侵蚀作用,利于土林保存。]
(2019·山东济宁期末)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20世纪末,该地区出现众多风蚀坑,坑边发育有植被覆盖的沙丘,研究发现该地区风蚀坑规模扩大、沙丘高度不断增加。2000年之后,浑善达克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业。下图示意某风蚀坑及坑边沙丘等高线分布。据此完成6~8题。
6.根据风蚀坑的形态,推测该地盛行( )
A.偏东风 B.偏南风
C.偏西风 D.偏北风
7.图示沙丘高度不断增加是因为沙丘比风蚀坑( )
A.风速快 B.植被多
C.坡度缓 D.降水多
8.为防止风蚀坑规模扩大,可在该地区( )
①营造常绿阔叶林 ②风蚀坑内设置沙障 ③控制越野自驾游 ④种植耐旱农作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6.C 7.B 8.C [第6题,根据风蚀坑的形态,风蚀坑分布在沙丘西侧,迎风坡一侧风力强,推测该地盛行偏西风。背风坡一侧侵蚀弱,应是沉积为主,不会形成风蚀坑。第7题,图示沙丘高度不断增加是因为沙丘比风蚀坑植被多,风力减弱,有利于沙尘沉积。风速慢,A错。沙丘迎风一侧坡度陡,C错。沙漠区,降水少,D错。第8题,为防止风蚀坑规模扩大,可在该地区风蚀坑内设置沙障,降低风速,减少侵蚀,②对。控制越野自驾游,减少对地表植被的破坏,③对。干旱区,不适宜种植业发展,④错。森林耗水量大,不适宜在该地造林,且该地气候条件也不支持常绿阔叶林生长,①错。]
壶穴又称“瓯穴”,是指流水对基岩表面侵蚀而形成的凹坑,主要是涡流或水流携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下图为贵州绥阳阴河洞壶穴的演化过程图,从发育阶段看,其形成演化分为三个阶段:“碟”形壶穴形成阶段;“倒Ω”形壶穴发育阶段;“锅”形壶穴发育阶段。据此完成9~11题。
9.壶穴形成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0.图中壶穴形成的过程是( )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乙、甲、丙 D.乙、丙、甲
11.壶穴形成过程中,作用最小的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量
C.地势 D.基岩性质
解析:9.B 10.C 11.A [第9题,壶穴主要是由流水侵蚀而成,图示大水潭的枯水期水位低于壶穴分布区,不可能对壶穴产生影响;则壶穴形成的季节应该是河流的丰水期,即夏季。第10题,材料显示壶穴形成演化分为“碟”形、“倒Ω”形、“锅”形三个阶段,结合图示形状,可推断C正确。第11题,壶穴成因为“流水对基岩表面侵蚀”,而侵蚀程度与流量、地势、岩石硬度等因素有关,与气温关系不大,故作用最小的因素是气温。]
二、非选择题(共46分)
1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6分)
(1)图中A处的岩石为三大类岩石中的哪类岩石?请简述判断理由。(6分)
(2)如果用C、D分别表示花岗岩和玄武岩,请将字母填入图中的适当位置。花岗岩和玄武岩的形成有何不同?(8分)
(3)岩石A、B接触地带可能形成哪种岩石?(6分)
(4)A、C、D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________,简述其理由。(6分)
解析:由图可知,A为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花岗岩为侵入岩,应标注在B类岩石的下半部分,玄武岩为喷出岩,应标在地表。A与B接触,会因高温高压而变质形成变质岩。沉积岩中可能找到化石,C、D为岩浆岩,没有化石。
答案:(1)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
(2)标注略。C标注在B岩石的下半部,D标注在B地顶端(地表)。玄武岩属岩浆岩中的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的,花岗岩属岩浆岩中的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壳裂隙冷却凝固而成的。
(3)变质岩。
(4)A A是沉积岩,C、D均是岩浆岩,只有在沉积岩中才可能存在化石。
13.读我国部分区域图,结合材料,说明阿拉善高原沙漠的沙土被搬运到黄河三角洲的过程。(20分)
相关研究表明,阿拉善高原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是中国黄土地区粉尘堆积的主要物源区。
解析:黄河三角洲的形成得益于黄河带来的泥沙的堆积,而黄河中的泥沙来自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的黄土来自于阿拉善高原沙漠。
答案:西北风(沙尘暴)将粉尘向东(东南)方搬运,途中受太行山、秦岭等山脉的阻挡,大量的粉尘被沉积在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大量被冲刷至黄河;泥沙被黄河携带至河口,由于流速减慢,泥沙逐渐淤积形成三角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