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0版高三政治一轮复习26《我们的中华文化》练习人教版(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0版高三政治一轮复习26《我们的中华文化》练习人教版(含答案)第1页
    2020版高三政治一轮复习26《我们的中华文化》练习人教版(含答案)第2页
    2020版高三政治一轮复习26《我们的中华文化》练习人教版(含答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版高三政治一轮复习26《我们的中华文化》练习人教版(含答案)

    展开

    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选择题

    1.(2019届山东寿光质检)键盘时代,“提笔忘字”现象屡见不鲜,一些生编硬造的网络语言使美感荡然无存。拯救汉字、唤起全民对汉字的关注与重视成为许多人的共识。这是因为(  )

    ①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②汉字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③汉字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④发掘汉字之美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说法错误,因为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故排除;文化传播的手段是大众传媒,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物质载体,故②说法错误;汉字承载着中华文化,拯救汉字有利于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故③④正确。

    2.(2018河南安阳联考)约在公元前14世纪时期,殷商后期的“表意符号”演变成了比较定型的“甲骨文”,它被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直到今天,各种字体纷纷诞生,综艺体、整块体、浮云体、变体等等,这是祖国文化繁荣的具体表现,也是汉字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这说明(  )

    ①汉字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②汉字是中华文化得以延续的根本原因

    ③汉字为传承中华文明发挥着巨大作用

    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可为各族人民所通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汉字的演化及其作用,①③符合题意,故选B。②中“根本原因”夸大了汉字的作用,排除。④的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3.(2019届辽宁锦州质检)“中国智慧自成语境”。中国成语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大量成语出自古代经典著作,表达着人伦善恶的中国价值观。材料体现了(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

    ③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④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答案】A

    【解析】中国成语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大量成语出自古代经典著作,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故①符合题意;大量成语表达着中国价值观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故②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故③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故④不符合题意。

    4.(2018湖南郴州质检)在人类文明庄严的通道上,任何一个出口处,中华文明无处不在。在美国最高法院大楼的“司法、自由的护卫者”纪念碑上,刻有三个石像,分别是颁布《十诫》的摩西、雅典立法家梭伦,以及穿长袍、留着长须以系统道德理论治国的孔子。这从侧面说明(  )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④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中华文明无处不在”,这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③符合题意;美国最高法院大楼的纪念碑上有中国的孔子,这说明中华文化也能够为世界人民共同享用,体现了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①符合题意;材料并未描述中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②不选;材料描述的是美国吸收了优秀的中华文化,而不是中华文化能够兼收并蓄,所以④不符合题意。

    5.(2019届山西太原联考)随着中国文化对外交流的加深,中国春节正在慢慢地向世界性节日演变。2018年中国春节前后,世界上超过13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座城市举行“欢乐春节”活动。如今,全球至少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把春节定为本国的法定假日。春节走红海外(  )

    ①源于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②体现中华文化以开放的姿态接受外来文化③说明中国文化引领世界文化潮流

    ④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D

    【解析】全球至少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把春节定为本国的法定假日,这源于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说明我国的综合国力在增强,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①④正确;我们应吸收外来优秀文化,②说法错误;③材料未体现。

    6.(2018福建厦门期末)幽兰生八闽,清香飘四海。金砖厦门会晤文艺晚会上,《南音随想》节目让观众在缓缓流淌的南音中深深感受到了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南音作为中国现存最悠久的传统古乐,汇集了盛唐以来中原雅乐之精华,又汲取了元曲、弋阳腔的特长,并与闽南的民间音乐融会一体,至今已有1000余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南音(  )

    ①在博采众长中永葆文化生命力和创造力

    ②以其民族性彰显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③以其包容性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④在薪火相传中成为民族文明程度重要标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南音汇集了盛唐以来中原雅乐之精华,又汲取了元曲、弋阳腔的特长,并与闽南的民间音乐融会一体”这说明南音在博采众长中永葆文化生命力和创造力,①正确;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并不能彰显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②不选;“南音汇集了盛唐以来中原雅乐之精华,又汲取了元曲、弋阳腔的特长,并与闽南的民间音乐融会一体,至今已有1000余年”这说明南音以其包容性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③正确;南音并不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④不选。

    7(2019届湖北武汉调研)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方言迥异、有“十里不同音”之说。但借助统一的文字,“语不同音”的中国人照样可以进行交流。千百年来,“书同文”与“语不同音”一直相安无事地并存。这种现象表明(  )

    ①语言文化的内容与形式不是统一的②中国的区域文化具有多样性③区域文化包含了中华文化的共性

    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语言文化的内容与形式可以做到统一,①不选;“十里不同音”说明中国的区域文化具有多样性,②正确;“语不同音”的中国人借助汉字照样可以进行交流,这说明区域文化包含了中华文化的共性,③正确;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④不选。

    8.(2018山东威海模拟)中国人的姓氏既是家族血脉传承的符号,也是中国人利用汉字形音义的韵味传承中华文化的独特方式。2017年3月23日召开的“中国姓氏文化研讨会”,主题是“挖掘姓氏文化的当代价值”。对这一主题认识正确的是(  )

    ①认祖寻根的姓氏文化能够凝聚中国人的家族信仰和民族认同感②姓氏文化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③姓氏文化是时代文化特征的一种反映并随社会发展而不断丰富④对姓氏文化的研究和挖掘有利于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材料中召开的“中国姓氏文化研讨会”主题是“挖掘姓氏文化的当代价值”,表明认祖寻根的姓氏文化能够凝聚中国人的家族信仰和民族认同感,对姓氏文化的研究和挖掘有利于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①④符合题意。不能笼统说姓氏文化是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姓氏文化要具体分析,②错误;姓氏文化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属于传统文化特征的反映,而不是时代文化特征的反映,③错误。

    9.(2019届辽宁沈阳质检)中华文化自古就是以开放性姿态融合各地域和各民族文化而丰富起来的。中华文化“能不它化而自存”,故文明绵延未断;“能化它而相存”,故能教化四边;“能和而不同而共存”。这主要体现出中华文化的(  )

    A.源远流长  B.博大精深  C.包容性  D.民族性

    【答案】C

    【解析】“中华文化自古就是以开放性姿态融合各地域和各民族文化而丰富起来的”,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不选。

    10(2019届河南洛阳调研)孔子学院被誉为“中国最好最妙的出口产品”,妙就妙在中方不唱“独角戏”,而与外方共唱“二人转”:我方主导、民间运作、中外合作、互利互享,中外高校、中小学“结对”办学,中方院长、外方院长携力推进,“融入外国主流”。可见,孔子学院的成功是基于(  )

    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中华文化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②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是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前提和基础③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④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和随之带来的软实力的提升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答案】B

    【解析】“我方主导、民间运作、中外合作、互利互享”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也就是具有包容性,也是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表现,①③正确。增强文化竞争力,是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前提和基础,所以②不选;材料中未体现综合国力的提升,所以④不选。

    11.(2018辽宁朝阳联考)2017年4月25日,由中华海峡两岸餐饮连锁经营协会主办的第七届海峡两岸美食文化交流论坛在台北开幕。两岸100家以上知名餐饮企业及两岸餐饮界名人、国际美食专家等参与了本届论坛。举办这一论坛有利于(  )

    ①促进两岸聚同化异,消除两岸文化差异

    ②弘扬中华美食文化,增进两岸文化认同

    ③加强两岸文化交流,推进两岸和平发展

    ④深化两岸政治互信,化解两岸制度隔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中“消除两岸文化差异”与文化多样性相违背,排除;材料体现的是两岸美食文化交流,和政治互信无关,故④不选;举办这一论坛有利于增进两岸文化认同,推进两岸和平发展,②③正确切题,故选B。

    12.(2018四川广安联考)第十三届全运会将于2017年9月在天津市举行。其中会徽由书法字“津”“13”“张开双臂的人形”和“海河”等元素构成,呈“火炬”造型,取名为“奔向未来”。吉祥物取名为“津娃”,取材于天津杨柳青年画,并与现代卡通形象进行了有机整合,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天津特色。全运会会徽和吉祥物的设计表明(  )

    ①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民族性

    ③文化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在继承的过程中发展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只有优秀文化才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故①错误;文化应该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继承,故③错误;题干会徽和吉祥物的设计取材中国书法、天津杨柳青年画,体现出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和区域性,这也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表现,故②④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18浙江温州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书信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传情达意、沟通情感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在过去的两千多年中,书信集文学、美学、书法、礼仪、纸张等文化于一体,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今,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电话”“微信”“”成为人们进行联系的主要方式。书信由于写起来麻烦,传递信息缓慢等缺点,便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然而,书信是极具个性的东西,它所代表的情感内容,是其他任何通讯方式都无法代替的。时至今日不少人还在怀念传统的书信往来。他们说,也许书信没有电脑打印那么工整、那么花哨,也没有网络下载话语那么俏皮、那么有创意,但寄与收的过程给人一种企盼,落笔成文有更多的斟酌,它反映出的是书写人的真情实感,一笔一画,纸张墨水飘香,透着亲切和感情,它更不会像电脑、手机“删除”那样轻易就“无影无踪”。这对那些至亲好友来说很重要,他们需要“原创”,需要“真诚”,需要“一对一”,不希望被“一勺烩”和“群发”。网络时代,书信依然有存在的价值。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和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继承书信文化。(10分)

    【答案】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继承书信文化要立足社会实践,推动书信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等方面的创新。②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要求我们批判地继承书信文化,积极发挥书信在传情达意、沟通情感方面的独特作用,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成为自觉的书信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继承书信文化需要发动全社会积极参与。④书信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继承书信文化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解析】本题是分析说明型题,设问限定的知识是文化创新和中华文化,具体可从文化创新的源泉、人民群众的作用、中华文化的特征等角度,结合材料进行作答。

    14(2019届湖北十堰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自信,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之后的自信,也是尊重文明多样性基础上的自信。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借鉴而形成的文明。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向西域传播了中华文化,也引进了西域的文化成果。在唐代与中国交好的国家达70多个,促进了中华文化远播世界,也促进了各国文化和物产传入中国。明代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了中国同沿途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佳话。明末清初,欧洲的天文学、医学等知识纷纷传入中国,开阔了中国人的知识视野。之后,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更是频繁展开,这其中有冲突、矛盾、疑惑、拒绝,但更多的是学习、消化、融合、创新。

    根据材料,请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分析我们应怎样树立文化自信。(10分)

    【答案】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我们应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我们应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解析】首先,明确知识范围,即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如包容性的内涵等。其次,明确解答方向,即分析树立文化措施,而且是围绕着文化自觉来分析措施,如从内涵中变通出来的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再次,要结合材料对答案要点进行细化表述,如处理与外来文化的关系等。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0版高三政治一轮复习26《我们的中华文化》练习人教版(含答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