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练习:第6章 第2讲 动量守恒定律 练习(含解析)
展开板块三 限时规范特训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其中1~4为单选,5~10为多选)
1.[2018·长春一中月考]光滑水平面上半径相等的两金属小球A和B相向运动并发生对心碰撞,碰后两球均静止,若两球的质量之比为mA∶mB=1∶3,则两球碰前的速度关系为( )
A.方向相同,大小之比为1∶3
B.方向相同,大小之比为3∶1
C.方向相反,大小之比为1∶3
D.方向相反,大小之比为3∶1
答案 D
解析 根据动量守恒,mAvA-mBvB=0,所以==,D正确。
2.[2017·安徽合肥一模]质量为0.2 kg的球竖直向下以6 m/s 的速度落至水平地面,再以4 m/s的速度反向弹回。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在小球与地面接触的时间内,关于球动量变化量Δp和合外力对小球做的功W,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Δp=2 kg·m/s W=-2 J
B.Δp=-2 kg·m/s W=2 J
C.Δp=0.4 kg·m/s W=-2 J
D.Δp=-0.4 kg·m/s W=2 J
答案 A
解析 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小球与地面碰撞过程中动量的变化量:Δp=mv2-mv1=0.2×4 kg·m/s-0.2×(-6) kg·m/s=2 kg·m/s,方向竖直向上。由动能定理知,合外力做的功:W=mv-mv=×0.2×42 J-×0.2×62 J=-2 J,A正确,B、C、D错误。
3.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人立于平板车上,人与车的总质量为M,人与车以速度v1在光滑水平面上向东运动。当此人相对于车以速度v2竖直跳起时,车向东的速度大小为( )
A. B.
C. D.v1
答案 D
解析 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人向上跳起后,水平方向的速度没变,(m+M)v1=mv1+Mv车,因此v车=v1,所以D正确。
4.[2017·安徽黄山模拟]小球A、B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mA=1 kg,mB=2 kg,vA=6 m/s,vB=2 m/s。当小球A追上小球B并发生碰撞后,小球A、B的速度可能是( )
A.vA′=5 m/s,vB′=2.5 m/s
B.vA′=2 m/s,vB′=4 m/s
C.vA′=-4 m/s,vB′=7 m/s
D.vA′=7 m/s,vB′=1.5 m/s
答案 B
解析 首先判断动量是否守恒,经过计算,四个选项均满足动量守恒;然后判断机械能变化,碰前系统的动能Ek=mAv+mBv=22 J,因为动能不增加,所以碰后系统的动能Ek′=mAvA′2+mBvB′2≤22 J,满足条件的有选项A和B,排除选项C和D。最后判断速度关系,本题中,小球A追上B发生碰撞,碰后必然有vA′≤vB′,故可再排除选项A,故B正确。
5. (多选)如图所示,小车AB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端固定一个轻弹簧,B端粘有油泥,小车AB总质量为 m0,质量为m的木块C放在小车上,用细绳连接于小车的A端并使弹簧压缩,开始时小车AB和木块C都静止。当突然烧断细绳时,木块C被释放,使木块C离开弹簧向B端冲去,并跟B端油泥粘在一起,忽略一切摩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伸长过程中木块C向右运动,同时小车AB也向右运动
B.木块C与B碰前,木块C与小车AB的速率之比为m0∶m
C.木块C与油泥粘在一起后,小车AB立即停止运动
D.木块C与油泥粘在一起后,小车AB继续向右运动
答案 BC
解析 小车AB、物块C和弹簧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初状态总动量为零,在弹簧伸长的过程中,木块C向右运动,则小车向左运动,故A错误;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在木块C与B碰前,根据动量守恒有:0=mvC-m0v,解得vC∶v=m0∶m,故B正确;因为小车、物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开始总动量为零,当木块C与油泥粘在一起时,总动量仍然为零,则小车停止运动,故C正确,D错误。
6. 如图所示,静止小车C放在光滑地面上,A、B两人站在车的两端,这两人同时开始相向行走,发现车向左运动,分析小车运动的原因可能是( )
A.A、B质量相等,但A比B速率大
B.A、B质量相等,但A比B速率小
C.A、B速率相等,但A比B的质量大
D.A、B速率相等,但A比B的质量小
答案 AC
解析 两人及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以向右为正方向,则mAvA-mBvB-mCvC=0,得mAvA-mBvB>0。由该式可知:若mA=mB,必有vA>vB,故A正确,B错误;若vA=vB,必有mA>mB,故C正确,D错误。
7.[2017·江西吉安质检]如图甲所示,长木板A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4 kg的小物块B以水平速度v=2 m/s滑上原来静止的长木板A的上表面,由于A、B间存在摩擦,之后A、B速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g取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板A获得的动能为2 J
B.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2 J
C.木板A的最小长度为2 m
D.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
答案 AD
解析 由题中图象可知,木板获得的速度为v=1 m/s,A、B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以物体B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m0+m)v,解得m0=4 kg,木板获得的动能为Ek=m0v2-0=2 J,故A正确;系统损失的机械能ΔE=mv-mv2-m0v2=4 J,故B错误;速度—时间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故0~1 s内物体B的位移为xB=×(2+1)×1 m=1.5 m,木板A的位移为xA=×1×1 m=0.5 m,则木板A的最小长度为l=xB-xA=1 m,故C错误;由题图可知,物体B在0~1 s的加速度a==-1 m/s2,负号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规定正方向相反,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Bg=mBa,得μ=0.1,故D正确。
8.从同样高度落下的玻璃杯,掉在水泥地上容易打碎,而掉在草地上不容易打碎,其原因是( )
A.掉在水泥地上的玻璃杯动量大,掉在草地上的玻璃杯动量小
B.掉在水泥地上的玻璃杯动量改变大,掉在草地上的玻璃杯动量改变小
C.掉在水泥地上的玻璃杯动量改变快,掉在草地上的玻璃杯动量改变慢
D.掉在水泥地上的玻璃杯与地面接触时受地面的冲击力大,而掉在草地上的玻璃杯受地面的冲击力小
答案 CD
解析 设玻璃杯下落高度为h。它们从h高度落地瞬间的速度大小相等,都是,设玻璃杯的质量是m,则落地的瞬间动量的大小都是m,A错误;与水泥或草地接触一段时间后,最终都静止,动量的改变量是相等的,B错误;同时,在此过程中,不难得出掉在水泥地上对应的时间要小于掉在草地上对应的时间,故C正确;根据动量定理,动量改变量相同时,作用时间短的冲击力大,D正确。
9.两个小球A、B在光滑水平面上相向运动,已知它们的质量分别是m1=4 kg,m2=2 kg,A的速度v1=3 m/s(设为正),B的速度v2=-3 m/s,则它们发生正碰后,其速度可能分别是 ( )
A.均为1 m/s B.+4 m/s和-5 m/s
C.+2 m/s和-1 m/s D.-1 m/s和+5 m/s
答案 AD
解析 由动量守恒,可验证四个选项都满足要求。再看动能情况:
Ek=m1v+m2v=×4×9 J+×2×9 J=27 J
Ek′=m1v′+m2v2′2
由于碰撞过程动能不可能增加,所以应有Ek≥Ek′,可排除选项B;选项C虽满足Ek≥Ek′,但A、B沿同一直线相向运动,发生碰撞后各自仍能保持原来速度方向(v1′>0,v2′<0),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因此C错误;验证选项A、D均满足Ek≥Ek′,故答案为选项A(完全非弹性碰撞)和选项D(弹性碰撞)。
10.光滑水平地面上,A、B两物体质量都为m,A以速度v向右运动,B原来静止,左端有一轻弹簧,如图所示,当A撞上弹簧,弹簧被压缩最短时( )
A.A、B系统总动量仍然为mv
B.A的动量变为零
C.B的动量达到最大值
D.A、B的速度相等
答案 AD
解析 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A正确;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A、B两物体具有相同的速度,D正确、B错误;但此时B的速度并不是最大的,因为弹簧还会弹开,故B物体会进一步加速,A物体会进一步减速,C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11. [2017·山东青岛模拟](12分)质量为m0的木板B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另一质量为m的木块A(可视为质点)在木板B的左端以水平速度v0开始向右运动,如图所示,木块A与木板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若要使木块A刚好不从木板B的右端掉下去,则木板B的长度至少应多长?
答案
解析 若要使木块A刚好不从木板B的右端掉下去,则木块滑至木板右端时两者具有共同速度v,在A、B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系统不受外力作用,系统内力为一对摩擦力,小木块A可视为“子弹”,木板B可视为“木块”,这与子弹打击木块模型相似。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m0+m)v①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mv=(m0+m)v2+Q②
②式中的Q=μmgl,其中l为木块相对于木板发生的位移(即木板最小的长度),
解①②可得l=。
12. [2017·烟台二模](12分)两块厚度相同的木块A和B,紧靠着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其质量分别为mA=2.0 kg, mB=0.90 kg,它们的下底面光滑,上表面粗糙,另有一质量mC=0.10 kg的滑块C,以vC=10 m/s的速度恰好水平地滑到A的上表面,如图所示。由于摩擦,滑块最后停在木块B上,B和C的共同速度为0.50 m/s。求:
(1)木块A的最终速度vA;
(2)滑块C离开A时的速度vC′。
答案 (1)0.25 m/s (2)2.75 m/s
解析 C从开始滑上A到恰好滑上A的右端过程中,A、B、C组成系统动量守恒
mCvC=(mB+mA)vA+mCvC′
C刚滑上B到两者相对静止,对B、C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mBvA+mCvC′=(mB+mC)v
解得vA=0.25 m/s
vC′=2.75 m/s。
13. [2017·安徽合肥二模](16分)如图所示,上表面光滑的“L”形木板B锁定在倾角为37°的足够长的斜面上;将一小物块A从木板B的中点轻轻地释放,同时解除木板B的锁定,此后A与B发生碰撞,碰撞过程时间极短且不计能量损失;已知物块A的质量m=1 kg,木板B的质量m0=4 kg,板长L=6 cm,木板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6,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 m/s2,sin37°=0.6,cos37°=0.8。
(1)求第一次碰撞后的瞬间A、B的速度;
(2)求在第一次碰撞后到第二次碰撞前的过程中,A距B下端的最大距离和重力对A做的功。
答案 (1)3.6 m/s,沿斜面向上 2.4 m/s,沿斜面向下
(2)3 m 28.8 J
解析 (1)对木板B受力分析,有
μ(mA+mB)gcos37°=mBgsin37°,
所以在A与B发生碰撞前,木板B处于静止状态。
设小物块A与木板B发生弹性碰撞前的速度大小为v0,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sin37°=mv,
设A与B发生弹性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碰撞过程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有mv0=mv1+m0v2,
mv=mv+m0v,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v1=-3.6 m/s,v2=2.4 m/s,
可见,A与B第一次碰后,A的速度大小为3.6 m/s,方向沿斜面向上,B的速度大小为2.4 m/s,方向沿斜面向下。
(2)A与B第一次碰后,A沿板向上做匀减速运动,B沿斜面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在A与B第一次碰撞后到第二次碰撞前,当A与B速度相等之时,A与B下端有最大距离,此过程中,A运动的时间t1=,
A距B下端有最大距离xm=xA-xB,
其中xA=(v1+v2)t1,
xB=v2t1,
解得xm=3 m。
设A与B第一次碰撞后到第二次碰撞前历时为t2,碰前A的速度为v,由于A与B从第一次碰撞后到第二次碰撞前位移相同,即t2=v2t2,
此过程中,对A由动能定理
WG=mv2-mv=28.8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