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高考专题综合训练题及答案(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戏曲的发展)
展开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高考专题综合训练题及答案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戏曲的发展》
一、选择题
1.2017年11月,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在发现甲骨文前,殷商时期属于“传说时代”。随着殷墟发现大量甲骨文遗存,它记录了商代的天象祲异、王室组成、宗法与宗庙制、王权与神权关系、卜官与占卜制度、土地所有制等,使商
代成为可资考察的“信史时代”。由此说明( )
A.“传说时代”没有可信历史
B.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古文字
C.考古发现可以填补史书缺载
D.历史研究只能依据原始史料
2.“隶变”使汉字五笔俱全,笔画的摆放和变化会影响美观,并且隶书还衍生出楷书、草书、行书。随着笔墨纸张的改进和推广,书法成为士人表达情感的重要形式,书法艺术进入自觉阶段。据此可知,书法艺术进入自觉阶段是在( )
A.战国时期 B.秦汉之交
C.魏晋时期 D.唐宋之交
3.下网中书法作品的特点是( )
A.勾连不断、线条流畅
B.字体扁平、工整精巧
C.形体严整、笔画详备
D.字体略长、笔画圆匀
4.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图片反映的中国古代绘画风格是( )
A.表达主观情趣的写意画
B.反映市井生活的风俗画
C.表现社会百态的人物画
D.描绘贵族生活的宫廷画
5.明代徐渭在其晚年《菊竹图》(下图)中题道:身世浑如泊海舟,关门累月不梳头。东篱蝴蝶闲来往,看写黄花过一秋。刻画了菊花不肯从俗、傲霜绝俗,借此表现自己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与个人正直的品格。据此可知,该画作( )
A.注重以形传神
B.讲究借物抒情
C.追求得意忘形
D.体现神形兼备
6.史载,宋以后戏曲发展进入鼎盛时期。从明代起,每年五月十三,国家和民间都要举行祭拜关羽的活动,此后,关公戏经久不衰。此现象( )
A.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形成
B.体现了神化儒学的倾向
C.突出了戏曲的教化作用
D.强化了宗教观念世俗化
7.明代文学家顾起元在《客座赘语》中说:“南都万历以前,公侯与缙绅及富家,凡有宴会,小集多用散乐,或三四人,或多人,唱大套北曲……后乃变而尽用南唱……大会则用南戏。”这反映出( )
A.明代戏曲中心已转移到南方
B.元杂剧最初在我国南方兴起
C.明中后期元曲发展渐趋衰落
D.明代我国戏曲逐渐走向融合
8.清代的图册《太平欢乐图》其大致内容有市井万花筒、市井娱乐和浙江名特产三大部分,依次展现杭嘉湖地区百业兴旺、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情景。该类图册在清代出现主要是由于( )
A.文人山水画的兴盛
B.绘画理论的成熟
C.城市经济的繁荣
D.绘画题材的广泛
9.郭沫若主编的《甲骨文合集》从十多万片甲骨中精选41956片分类进行编排,共分成奴隶和平民、奴隶主贵族、官吏、军队、刑罚监狱、战争、农业、商业、建筑、天文历法、祭祀等二十多个类别。由此可推知( )
A.史家的研究大都具有主观偏见
B.甲骨文已是成系统的文字
C.当时已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权
D.当时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10.下面是关于“马”字写法的发展演变图。这种变化反映出( )
A.政治局面影响文化整合
B.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
C.文字书写艺术不断发展
D.文化交流推动百家争鸣
11.南朝书法家王僧虔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据此可知其强调书法应( )
A.藏露结合,行楷兼用
B.饱满圆实,浑厚圆润
C.动静统一,以形为主
D.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12.有人认为,“篆”代表了远古时期的人们对大自然(天)的敬畏感,所以篆字图形犹如天上的星辰;隶书则代表了人开始进入了自身的生存环境,对大地广袤的思考;而楷书出现的时期就是被认为人类自身开始觉醒的时期。其意在说明( )
A.古代书法具有“天人感应”的精神内涵
B.社会进步推动了古代人文意识的发展
C.三种字体演变是古代对科学发展的认识
D.楷书演绎了古代的理性思维的科学精神
13.唐朝的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张旭、怀素、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的作品被记录在《全唐诗》里流传于世。上官仪、房玄龄、杜如晦、沈佺期、贺知章、李白、王维、杜甫、白居易、李贺、杜牧等,也有书法作品传世。这反映了唐朝( )
A.书法与诗歌得到同步发展
B.部分文人重视诗书审美追求
C.中原文化带动全国文艺进步
D.是文人画派形成的奠基时期
14.杜甫在画家刘单创作的山水屏障画上的题画诗“元气淋漓障犹湿,真宰上诉天应泣”的创作境界颇为后世文人画家欣赏与向往。王右仲评价道:“篇中最得画家三昧,尤在‘元气淋漓障犹湿’一语,试一想象,此画至今在目。”这说明( )
A.唐诗的表意功能胜于文人画
B.文人画追求诗画一体的意境
C.中国古代艺术内容是相通的
D.文人画是对唐诗的继承和发展
15.中国宋代绘画中常常追求“中和”之美,所谓“中和”就是适中与和谐,主张对象的折中与统一,要求人与自然、主观与客观的和谐。这反映出宋代绘画( )
A.注重写实与写意的结合
B.深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
C.审美观与审美标准发生巨变
D.注重抒发自己的主观情趣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绘画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艺术信息。下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名画《事茗图》(作者:唐寅)。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残缺名画作品提出一条修复建议,并说明修复理由。(要求:所提建议及理由不能背离原画特征,符合史实)
参考答案
1.C【解析】本题考查史学理论。“传说时代”的历史也可以通过考古发现得到验证,故A项错误;B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考古发现验证“传说时代”的历史,可以填补史书的空缺,故C项正确;历史研究有多种方式,故D项错误。
2.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由材料“隶书还衍生出楷书、草书、行书”并结合所学可知,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是在魏晋时期,故A、B、D错误,C正确。
3.C【解析】本题考查汉字的演变。图中的书法作品看不出勾连,故A项错误;图中的书法作品看不出字体扁平,故B项错误;图中的书法作品可以看出形体严整、笔画详备,故C项正确;图中的书法作品看不出笔画圆匀,故D项错误。
4.B【解析】本题考查北宋风俗画。《清明上河图》为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风俗画,记录了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故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
5.B【解析】本题考查文人画。“以形传神”是指中国古代绘画重神似的特征,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刻画了菊花不肯从俗、傲霜绝俗,借此表现自己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与个人正直的品格”是典型的借物抒情,故B项正确;“得意忘形”突出绘画表达的意趣,不注重画面的完整,从图中看,整幅画画面完整,主次分明,故C项错误;该画作是借物抒情,故D项错误。
6.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戏曲艺术。材料反映不出市民阶层的形成,故A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儒学,故B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当时人们对关羽的祭拜以及关公戏经久不衰,说明当时关羽身上体现的“忠”“信”思想有利于教化人们,故C项正确;材料是对戏曲这一形式的论述,不是宗教发展,故D项错误。
7.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戏曲艺术。据“公侯与缙绅及富家,凡有宴会,小集多用散乐……后乃变而尽用南唱”可见只是在宴会时的听曲习惯发生了变化,无法体现戏曲中心的转移,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元杂剧的兴起,故B项错误;“南都万历以前,公侯与缙绅及富家,凡有宴会,小集多用散乐,或三四人,或多人,唱大套北曲……后乃变而尽用南唱……大会则用南戏”可见元代流传下来的北方散曲逐渐被明代南方兴起的南戏所取代,可见元曲在明代的衰落,故C项正确;材料中宴会用曲的变化没有体现“融合”这一过程,故D项错误。
8.C【解析】本题考查清代绘画发展的原因。文人画主要反映的是作者的内心情感,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绘画理论的成熟在唐朝就已出现,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市井生活,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的绘画内容是世俗文化,并未体现出其题材的广泛性,故D项错误。
9.B【解析】本题考查甲骨文。材料没有涉及史学家的主观偏见,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可知甲骨可以分成二十多个类别,说明甲骨文已经有这方面的划分,已是成系统的文字,故B项正确;商朝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甲骨的分类,没有涉及当时的阶级矛盾,故D项错误。
10.A【解析】本题考查汉字的演变。战国时期,诸侯割据争霸,“马”字的不同写法反映了各国文字不统一,秦朝统一六国之后,以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文字,说明政治局面影响文化整合,故A项正确;题目反映了文字由不统一到统一的过程,并没有体现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与文化交流推动百家争鸣,故B、D两项错误;题目体现了政治局面影响文化整合,并没有反映文字书写艺术不断发展,故C项错误。
11.D【解析】本题考查书法的发展。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得出强调的是形神兼具,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12.B【解析】本题考查汉字的演变。材料中“‘篆’代表了远古时期的人们对大自然(天)的敬畏感”,说明此时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落后,人类还没有利用和征服自然的意识和能力,“隶书则代表了人开始……楷书出现的时期就是被认为人类自身开始觉醒的时期”,表明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推动了古代人文意识(人类利用和征服自然的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材料并没有提及“天人感应”的思想,故A项错误,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涉及古代科学的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中楷书出现也是古代人文意识发展的重要表现,并没有体现理性思维的科学精神.故D项错误。
13.B【解析】本题考查唐代书法与诗歌。唐朝的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张旭、怀素、颜真卿、柳公权等人以书法著称,他们的作品被记录在《全唐诗》里流传于世,而上官仪、房玄龄、杜如晦、沈佺期、贺知章、李白、王维、杜甫、白居易、李贺、杜牧等以政绩或者诗文著称,他们也有书法作品传世,综合分析可知,当时部分文人重视诗书审美追求,故B项正确。
14.B【解析】本题考查文人画。文人画以诗入画,兼有唐诗的表意功能,故A项错误;文人画以诗入画,“尤在‘元气淋漓障犹湿’一语,试一想象,此画至今在目“反映出文人画追求诗画一体的意境,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出诗与画的相通之处,但不能据此推断中国古代艺术内容都是相通的,故C项错误;文人画和唐诗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文人画借唐诗写意,但不是对唐诗的继承和发展,故D项错误。
15.B【解析】本题考查宋朝绘画的特点。材料中未涉及写实与写意,与材料中“人与自然、主观与客观的和谐”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中和”是中庸之道的主要内涵,故B项正确;材料内容不能反映人们的审美观和审美标准发生巨变,故C项错误;注重抒发主观情趣,与材料中“主观与客现的和谐”不符,故D项错误。
16.示例:
建议1: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修补完善此绘画作品中的题词等文字内容。
理由:此绘画作品风格属于古代的文人画,题词内容和书体的选择往往表现出画者的独特个性和神韵意趣。画上题词是文人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予修复,这样才能更全面了解该名画的意境。
建议2: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修补完善此绘画作品中的印章内容。
理由:中国文人画讲究诗书画印,历代绘画作品中不仅有画家本人的签名和印章,也有各对期收藏家的印章。从此绘画作品的残留看,除绘画作品上仍保留的印章外.应该还有其他印章。(只要答出一条建议即可。“示例”仅作参考,若有其他建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绘画艺术。可以考虑建议修复绘画中的文字内容。因为文人画是一种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的综合型艺术,文字内容能够加深对文人画意境的了解,能够更深刻地体现作者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