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七年级上册观沧海优质课ppt课件
展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桃夭》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楚辞·九歌·少司命》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古诗十九首·青青陵上柏》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杨慎《临江仙》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纳兰容若《木兰词》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初步了解古诗常识。2.感悟诗歌寄寓的情感,体会情景交融的特点。3.学习欣赏古诗,理解诗歌意蕴。
观 沧 海 ——曹操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市)人。善诗歌,其诗大都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他的散文亦清峻整洁。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
乐府诗 乐府诗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词,其性质与《诗经》中的“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的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我)向东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的奇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树木郁郁葱葱地生长,各种草长势也很旺盛。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秋风飒飒吹来,树木簌簌作响,巨大的波涛不断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起落, 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 出来的。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 畅抒心中的情怀。
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对象。“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全诗以“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所思。
1.开头两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了什么内容?
2.作者看到、听到和想到了哪些景物?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洪波涌起
全景、动静结合、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动态,展现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势
描绘出了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
作者虽写观海,但并不单纯地写海。在描写大海时,以山岛草木来点染,有了山岛草木的点染烘托,就把大海写得生机勃发、欣欣向荣,使人感觉大海不仅浩瀚壮阔,而且美丽多姿。
3.作者在写海时又写了山岛上的草木,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这四句以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诗写出了作者在观沧海时的什么感受?
创作背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北方边塞地区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北方;九月,他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
读完这首诗,你觉得诗人是用什么方式来抒发情感的?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呢?
“诗言志”,诗人写沧海,抒发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而这种情感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含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写景时实景和虚景相结合,实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奇激发读者的想象,诗人以沧海自比,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建功立业的抱负。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蒿里行曹操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被塑造成“奸雄”形象,历史上的他真的是这样的吗?阅读曹操的另一首代表诗作《蒿里行》,结合课文所学内容,说说你看到的曹操是怎样的。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观沧海教学演示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观沧海教学演示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4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教课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4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教课内容课件ppt,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课时,观沧海,乐府诗,临到达,竦峙高高地挺立,星汉银河,若好像,幸庆幸,至极点,以介词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观沧海图片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观沧海图片课件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