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0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讲义()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2020版地理新导学大一轮鲁教非新高考地区专用讲义:第三册 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33讲 学案 0 次下载
- 2020版地理新导学大一轮鲁教非新高考地区专用讲义:第三册 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34讲 学案 0 次下载
- 2020版地理新导学大一轮鲁教非新高考地区专用讲义:第三册 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36讲 学案 0 次下载
- 2020版地理新导学大一轮鲁教非新高考地区专用讲义:第三册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学科关键能力提升10 学案 0 次下载
- 2020版地理新导学大一轮鲁教非新高考地区专用讲义:第三册 第二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学科关键能力提升11 学案 0 次下载
2020版地理新导学大一轮鲁教非新高考地区专用讲义:第三册 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35讲
展开
第35讲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考纲呈现]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考纲解读]
1.学会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重点)
2.理解区域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理解区域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重点)
[思维导图]
考点一 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条件
1.自然环境
(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基本特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3)自然条件:
①地形地貌:呈半环状,外侧是河流,中间是山脉和山地丘陵、内侧是平原。A松嫩平原,B三江平原,C辽河平原,D大兴安岭,E小兴安岭,F长白山。
②气候
③土壤: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2.社会经济条件
思维建模 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
(1)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种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
(2)综合考虑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较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一部分。
(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4)关注重要农业区域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及发展障碍。
综合思维 我国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分析
考向一 区域农业的发展条件分析
1.(2016·全国文综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广西横县种植茉莉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2000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下图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
(1)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
(2)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
答案 (1)横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高温期较长;高温期湿度较高(降水较多),(而江浙一带或梅雨期过湿,或伏旱期过旱且时有超过37℃的高温);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气温较高。
(2)(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平坦便于种植;排水良好,土壤不会过湿;离河较近,便于灌溉,且不易受洪水侵袭;土层深厚且疏松,利于茉莉根系发育;冲积平原土壤肥沃。
解析 第(1)题,横县在北回归线以南,纬度低,热量丰富,高温时间长,有利于茉莉的生长;横县北部地势高,冬季可以阻挡寒冷气流,因此受寒潮影响小;而江苏、杭州地形平坦,易受寒潮的影响,且江浙地区受梅雨天气和伏旱天气影响,会出现长时间的过干和过湿现象,都不利于茉莉生长。第(2)题,由题干可知,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地形平坦,冲积而成的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有利于茉莉种植;茉莉分布在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雨季排水,防止洪涝灾害,有利于防止土壤过湿影响茉莉的正常生长,而且离河流近,有利于旱季引水灌溉,保证茉莉的正常生长。
考向二 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019·天津调研)下图为某地区主要农作物分布。读图完成2~3题。
2.该地区南部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
A.生产规模小 B.科技水平高
C.商品率高 D.精耕细作
3.该地区北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
A.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B.水土流失、石漠化
C.大量使用化肥、土地退化
D.雨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案 2.C 3.A
解析 第2题,从图中的纬度位置看该地区南部为热带,从图例农作物种类看,油棕、可可、棉花等都是经济作物,应为热带种植园农业,生产特点为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第3题,该地区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干季时降水少,主要生态问题为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2018·北京海淀质检)下图甲、乙、丙、丁为四个国家玉米主产区的位置。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四个玉米主产区( )
A.甲——家庭经营,科技水平最高
B.乙——夏季播种,全年水分充足
C.丙——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
D.丁——地势低平,人口密度较大
5.玉米生产对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过度垦殖,黑土流失加剧
B.乙——种植面积扩大,破坏当地森林植被
C.丙——不合理灌溉,造成水资源枯竭
D.丁——培育新品种,增加物种多样性
答案 4.C 5.A
解析 第4题,甲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生产规模大,多为国营农场;乙位于南半球,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分干、湿两季;丙位于美国,为商品谷物农业,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丁位于巴西高原。第5题,东北地区过度垦殖,导致黑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降低;乙地种植面积扩大,主要是破坏当地草地资源;不合理灌溉主要是导致土地的次生盐渍化问题;培育新品种不会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考点二 东北农业的布局与可持续发展
1.农业生产和布局
(1)全国重要的农林基地
①农业:农业结构比较完整,耕作业占主导地位,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最大的甜菜生产基地。
②林业:全国重要的林业基地,黑龙江省是全国最大的木材调出省份。集中分布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三大林区。
(2)农业布局:明显的地域性。
2.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存在问题
整治措施
黑土开发
黑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
①少耕深松、耕松结合、深松蓄水;②加强黑土培肥,增施有机肥
林业发展
森林资源减少、覆盖率下降
①以营林为主,发展速生丰产林;②合理采伐,以蓄积量定采伐量;③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态环境
湿地保护
湿地系统破坏、湿地面积减少
①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②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③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退化的湿地
1.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地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突出特点
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②地区专业化生产。
2.农业发展方向
(1)东北农业发展出现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类型
问题
原因
对策
耕地
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
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等造成土地利用不合理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持水土,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湿地,增施有机肥等
林地、
草地
林地、草地的比重下降,草场退化
沼泽地
开垦沼泽地,破坏湿地环境
其他
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灾害频繁
(2)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农业区域
发展方向
发展重点
平原区
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
①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②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③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西部
草原区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①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②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山区
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
以特色经济作物为主,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3.湿地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分析思路
(1)湿地资源功能的分析思路
(2)湿地减少原因的分析方法
①自然原因:气候变干,降水减少使湿地逐年消失;海岸侵蚀使滩涂湿地不断减少。
②人为原因:人口急剧增加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土壤侵蚀导致进入河流的泥沙增加,减小了湿地的面积;大量引水灌溉和河道截流改向;围湖、围海造田;湿地植被破坏;过度利用湿地动植物资源;环境污染;引入外来物种的干扰;城市化和旅游业的发展与道路建设等。
(3)湿地保护措施的分析思路
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退耕还林还草;防治水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的意识。
考向一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被利用。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 )
A.甲地海拔较高
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
C.丁地地势低平
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
2.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 )
①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②增加耕地面积 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 ④改变耕作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1.B 2.B
解析 第1题,甲地在21世纪初期土地利用方式为湿地,因此甲地海拔较低。丙地纬度低于乙地,热量条件好;丙地位于河流上游地区,排水条件好于乙地,因此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丁地在20世纪五十年代和21世纪初期都为林地,林地主要位于山区,海拔较高,开发条件较差。故选B。第2题,该地为东北平原,农业大规模经营需要增加资金投入,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材料中说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故可增加的耕地很少。东北地区的气候决定了耕作制度。故选B。
(2019·河南豫南九校模拟)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田园综合体”这一新概念。该发展模式建议有条件的乡村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建设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读“‘田园综合体’功能结构图”,完成3~4题。
3.发展“田园综合体”模式的主要意义有( )
A.促进土地流转、集约化经营
B.提高农产品产量
C.推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D.促进大城市向田园型城市发展
4.下列地区可以优先发展“田园综合体”的是( )
A.黑龙江小麦种植区
B.浙江舟山渔村
C.太湖平原农耕区
D.新疆天山牧区
答案 3.A 4.C
解析 第3题,图示该模式特点为区域专业化发展,可促进土地流转,实现集约化经营,A正确;从材料中无法得出该模式可以提高农产品产量,B错误;有利于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但该产业不是工业,C错误;建设特色小镇和乡村,可能会使部分大城市人口回迁到乡村,但不会使大城市向田园型城市发展,D错误。第4题,由图示信息可知,该模式适宜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地区推行。太湖平原农耕区位于苏南经济发达地区,且人口密集,适宜发展“田园综合体”。舟山渔村位于沿海,人口密度较小、土地面积小,不适宜发展;黑龙江小麦种植区和新疆天山牧区人口密度小,一般不适宜。
考向二 区域农业生产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5.(2017·全国文综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下图)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厂,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该农场一期种植1 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 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 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
答案 增加就业,增加税收,促进基础(民生)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解析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尤其是经济、社会的角度,来分析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可以从材料中获取相关信息,从“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 000人”可知能够为该地提供长期和短期的就业机会,从而增加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中国公司还可以为当地增加税收,从而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从“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可知,能够促进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
6.(2015·北京文综)北京与河北张家口相邻,地域联系密切。读下图,回答下题。
2014年7月,在北京市延庆县召开的第11届葡萄大会上,延庆与张家口市怀来县签订了葡萄产区合作协议,打造“延怀河谷·葡萄酒乡”品牌,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简述“延怀河谷”协同发展葡萄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答案 利用各自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有助于扩大生产规模,延长产业链;增加劳动力就业,提高收入;缩小区域差异。
课时作业
(2018·重庆期中)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通常为农作物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下图是“我国东北地区及其农作物秸秆资源产量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秸秆主要来自( )
A.小麦、大豆 B.水稻、大豆
C.玉米、水稻 D.玉米、甜菜
2.该地区秸秆还田的合理方式是( )
A.建沼气池,沼渣还田
B.能源化、饲料化后还田
C.就地焚烧或直接还田
D.机械粉碎或堆沤后还田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结合我国东北地区主要农作物分布特点判断其秸秆来源。第2题,能源化、饲料化后还田可解决当地饲料、燃料和肥料之间的矛盾,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2018·昆明质检)下图为“滇东北某镇的坝区农业生产模式现状图”。据此完成3~5题。
3.该农业生产模式的最大优势是( )
A.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
B.消除环境污染
C.实现清洁化生产
D.提高土壤肥力
4.制约该镇坝区粮食种植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
A.昼夜温差大,光线强烈
B.干湿季分明,地表缺水
C.地势高差大,土壤贫瘠
D.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5.该镇坝区出现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烟草产业化模式的雏形,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自然条件 B.劳动力
C.市场需求 D.技术和资金
答案 3.D 4.B 5.C
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所有要素的箭头均指向“有机堆肥”方向,因此该农业模式的核心即利用有机堆肥,提高土壤肥力,其他均为次要方面。第4题,滇东北地区属喀斯特地貌区,干湿季分明,地表缺水严重。故B项正确。第5题,烟草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作物,所以市场需求是影响烟草产业转型升级的最主要因素。
(2019·河北衡水中学模拟)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广大农村人口大规模地向城市流动,导致了农村“人口空心化”,也使农村耕地低效益趋势越来越突出。为提高农业收益,各地政府纷纷采取措施,鼓励耕地流转。据此完成6~7题。
6.“人口空心化”引起的耕地低效益趋势主要表现在( )
①播种面积减小 ②机械化水平下降 ③农药用量增加 ④技术进步缓慢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推测耕地流转将会带来的变化是( )
A.农产品种类更加丰富
B.农业生产走向专业化
C.农产品价格波动加大
D.人口大量向农村回流
答案 6.D 7.B
解析 第6题,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到城市打工,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可能使部分耕地弃耕,则播种面积可能减小,①正确;劳动力减少,必然要提高机械化耕作,②错误;农药用量增加与劳动人口迁移关系不大,③错误;劳动力减少也会导致农业科技推广滞后,不利于技术进步,④正确,故D正确。第7题,耕地流转,必然使农业生产规模扩大,则机械化、专业化水平会提高,故B正确。区域专业化生产,可能会使农产品种类减少,A错误;因规模扩大,则更应该依据市场需求种植,从而农产品价格波动会减小,C错误;机械化生产会更大解放劳动力,则人口不会大量向农村回流。
(2018·河南百校联盟4月联考)吠亩法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农业耕作方法,由吠(沟)和亩(垄)两部分组成。该方法对土地的利用有“上田弃亩,下田弃吠”两种方式。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的两种吠亩法。读图,完成8~10题。
8.图中甲吠亩法有利于( )
A.抗风透光 B.保温通风
C.抗旱保墒 D.排水防涝
9.与图甲相比,乙吠亩法在农作物生长中的主要优势是( )
A.土壤水分充足 B.昼夜温差减小
C.风力侵蚀降低 D.通风透光性好
10.影响该地区农业耕作方法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光照 C.土壤 D.水分
答案 8.C 9.D 10.D
解析 第8题,图中甲吠亩法的特点是:在地势高的田里,将农作物种在沟里,而不是种在垄上,这种吠亩法是“上田弃亩”。由于水往低处流,把农作物种在沟里,有利于抗旱保墒。第9题,读图可知,乙为吠亩法的“下田弃吠”,主要是在地势较低的田里,将农作物种在垄上,而不是种在沟内,即低田种垄不种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通风透光。第10题,甲吠亩法是高田种沟不种垄,有利于抗旱保墒;乙吠亩法是低田种垄不种沟,有利于排水防涝。因此,水分是影响该地区发展这种农业耕作方法的主导因素。
(2019·福建泉州检测)“花果同树”是一种特殊的农业景观。果农选择晚熟果实品种,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和“挂果保鲜”技术,在果实成熟时把部分果实通过“留树保鲜”保留在树上,等到第二年春季果树花开后再摘。下图为“花果同树”景观。据此回答11~13题。
11.实现“花果同树”规模经营的主导因素是( )
A.技术 B.市场 C.气候 D.品种
12.下列地区最有利于实施“挂果保鲜”技术的是( )
A.四川盆地 B.黄土高原
C.江淮平原 D.山东丘陵
13.使用“花果同树”技术能( )
①提高果农经济效益 ②促进果树品种改良
③带动美丽乡村发展 ④显著增加果实产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 11.A 12.A 13.D
解析 第11题,根据题意,“花果同树”的条件有:晚熟果实品种、自然条件、“挂果保鲜”技术,使其能规模经营的主导因素是技术,A正确。第12题,“花果同树”是自然条件和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根据材料可知,部分果实保留在树上过冬,等到第二年春季果树花开后再摘,果实能在树上过冬,说明该地冬季气温高,受冷空气影响小,最有利于实现“花果同树”,四川盆地符合条件,A正确。第13题,由于为晚熟果实品种,可以错峰上市,故有利于提高果农经济效益,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同时“花果同树”景观使得乡村景观更为丰富、美丽。D正确。
14.(2018·长沙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三江平原昔日是以“北大荒”闻名的蛮荒之地,现在却成为我国有名的稻米城,大米输出量占全国的15%,是名副其实的“北大仓”。在《中国国家地理》组织的新天府评选中成为明星,最终排名第六位。
材料二 东北地区是我国沼泽最大分布区,见下图。
(1)读图说出东北地区沼泽空间分布上的南北差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三江平原现在沃野千里,其耕地主要是由沼泽改良而来。分析该区土壤肥沃的自然成因。
俗话说“南稻北麦”,我国水稻的传统优势产区都在南方。但三江平原的农田现在有60%为水稻田,粮食总产量达1 500万吨,70%作为商品粮输出,商品率远比南方的水稻生产基地高。
(3)试分析三江平原能够成为水稻生产基地及商品率高的原因。
答案 (1)面积由北向南减少。北部降水丰富,气温偏低,蒸发量小,冻土层深厚,地表水不易渗漏,冷湿的环境使其沼泽广布;南部气温偏高,春季干旱明显,地表积水难以保存。
(2)沼泽草甸植被有机质生产量大,气温低,分解微弱,有机质保存多;沼泽地势一般较低,淤积的有机物也较多。
(3)沼泽被大量改良成耕地;自然条件优越(地平土肥水足,特别是温带季风气候其夏季高温多雨的特征能很好的满足水稻的生产条件);全球变暖的影响使水稻种植界线北移;机械化水平高、生产效率高;三江平原地广人稀,人均余粮多。
15.(2019·广东实验中学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俄罗斯远东地区地处亚欧大陆东北部,面积约620万km2,约占全俄面积的36%,人口600多万,占全俄人口的5%。2016年5月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了“远东1公顷”法案,即每名俄罗斯公民均可获得远东地区不超过1公顷土地5年的无偿使用权,可以用于农业生产,创办从事林业或狩猎的企业。该法案的推出意在鼓励人口向俄远东地区流动,促进该区域经济发展。下图为俄罗斯远东地区示意图。
(1)分析俄远东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
(2)俄媒称俄罗斯民众对“远东1公顷”法案反应平淡,请分析原因。
(3)为促进远东地区经济开发,除土地法案外,还有哪些可行的措施?
答案 (1)地形种类多样,适宜多种经营,发展耕作、畜牧和林木业;有众多的大河,淡水资源十分丰富;气温低,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土壤肥力较高;气候寒冷,少病虫害;气温低,作物生长期长,品质高;远东河流纵横,海岸线长,可以发展渔业。(答对3点即可)
(2)远东地区土地价格低廉,但对民众的吸引力不强;长期生活在城市的民众,没有种植经验,不愿意移居远东务农;远东地区交通不便;离西部发达地区距离太远;远东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生活条件艰苦。(答对3点即可)
(3)完善交通道路和基础设施建设;发挥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采矿业和相关工业;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加强与邻国合作,发展边境贸易;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发展木材加工业;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和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向该区发展。
[考纲呈现]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考纲解读]
1.学会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重点)
2.理解区域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理解区域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重点)
[思维导图]
考点一 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条件
1.自然环境
(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基本特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3)自然条件:
①地形地貌:呈半环状,外侧是河流,中间是山脉和山地丘陵、内侧是平原。A松嫩平原,B三江平原,C辽河平原,D大兴安岭,E小兴安岭,F长白山。
②气候
③土壤: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2.社会经济条件
思维建模 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
(1)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种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
(2)综合考虑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较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一部分。
(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4)关注重要农业区域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及发展障碍。
综合思维 我国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分析
考向一 区域农业的发展条件分析
1.(2016·全国文综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广西横县种植茉莉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2000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下图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
(1)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
(2)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
答案 (1)横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高温期较长;高温期湿度较高(降水较多),(而江浙一带或梅雨期过湿,或伏旱期过旱且时有超过37℃的高温);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气温较高。
(2)(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平坦便于种植;排水良好,土壤不会过湿;离河较近,便于灌溉,且不易受洪水侵袭;土层深厚且疏松,利于茉莉根系发育;冲积平原土壤肥沃。
解析 第(1)题,横县在北回归线以南,纬度低,热量丰富,高温时间长,有利于茉莉的生长;横县北部地势高,冬季可以阻挡寒冷气流,因此受寒潮影响小;而江苏、杭州地形平坦,易受寒潮的影响,且江浙地区受梅雨天气和伏旱天气影响,会出现长时间的过干和过湿现象,都不利于茉莉生长。第(2)题,由题干可知,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地形平坦,冲积而成的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有利于茉莉种植;茉莉分布在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雨季排水,防止洪涝灾害,有利于防止土壤过湿影响茉莉的正常生长,而且离河流近,有利于旱季引水灌溉,保证茉莉的正常生长。
考向二 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019·天津调研)下图为某地区主要农作物分布。读图完成2~3题。
2.该地区南部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
A.生产规模小 B.科技水平高
C.商品率高 D.精耕细作
3.该地区北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
A.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B.水土流失、石漠化
C.大量使用化肥、土地退化
D.雨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案 2.C 3.A
解析 第2题,从图中的纬度位置看该地区南部为热带,从图例农作物种类看,油棕、可可、棉花等都是经济作物,应为热带种植园农业,生产特点为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第3题,该地区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干季时降水少,主要生态问题为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2018·北京海淀质检)下图甲、乙、丙、丁为四个国家玉米主产区的位置。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四个玉米主产区( )
A.甲——家庭经营,科技水平最高
B.乙——夏季播种,全年水分充足
C.丙——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
D.丁——地势低平,人口密度较大
5.玉米生产对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过度垦殖,黑土流失加剧
B.乙——种植面积扩大,破坏当地森林植被
C.丙——不合理灌溉,造成水资源枯竭
D.丁——培育新品种,增加物种多样性
答案 4.C 5.A
解析 第4题,甲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生产规模大,多为国营农场;乙位于南半球,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分干、湿两季;丙位于美国,为商品谷物农业,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丁位于巴西高原。第5题,东北地区过度垦殖,导致黑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降低;乙地种植面积扩大,主要是破坏当地草地资源;不合理灌溉主要是导致土地的次生盐渍化问题;培育新品种不会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考点二 东北农业的布局与可持续发展
1.农业生产和布局
(1)全国重要的农林基地
①农业:农业结构比较完整,耕作业占主导地位,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最大的甜菜生产基地。
②林业:全国重要的林业基地,黑龙江省是全国最大的木材调出省份。集中分布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三大林区。
(2)农业布局:明显的地域性。
2.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存在问题
整治措施
黑土开发
黑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
①少耕深松、耕松结合、深松蓄水;②加强黑土培肥,增施有机肥
林业发展
森林资源减少、覆盖率下降
①以营林为主,发展速生丰产林;②合理采伐,以蓄积量定采伐量;③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态环境
湿地保护
湿地系统破坏、湿地面积减少
①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②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③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退化的湿地
1.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地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突出特点
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②地区专业化生产。
2.农业发展方向
(1)东北农业发展出现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类型
问题
原因
对策
耕地
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
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等造成土地利用不合理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持水土,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湿地,增施有机肥等
林地、
草地
林地、草地的比重下降,草场退化
沼泽地
开垦沼泽地,破坏湿地环境
其他
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灾害频繁
(2)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农业区域
发展方向
发展重点
平原区
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
①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②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③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西部
草原区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①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②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山区
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
以特色经济作物为主,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3.湿地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分析思路
(1)湿地资源功能的分析思路
(2)湿地减少原因的分析方法
①自然原因:气候变干,降水减少使湿地逐年消失;海岸侵蚀使滩涂湿地不断减少。
②人为原因:人口急剧增加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土壤侵蚀导致进入河流的泥沙增加,减小了湿地的面积;大量引水灌溉和河道截流改向;围湖、围海造田;湿地植被破坏;过度利用湿地动植物资源;环境污染;引入外来物种的干扰;城市化和旅游业的发展与道路建设等。
(3)湿地保护措施的分析思路
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退耕还林还草;防治水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的意识。
考向一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被利用。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 )
A.甲地海拔较高
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
C.丁地地势低平
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
2.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 )
①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②增加耕地面积 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 ④改变耕作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1.B 2.B
解析 第1题,甲地在21世纪初期土地利用方式为湿地,因此甲地海拔较低。丙地纬度低于乙地,热量条件好;丙地位于河流上游地区,排水条件好于乙地,因此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丁地在20世纪五十年代和21世纪初期都为林地,林地主要位于山区,海拔较高,开发条件较差。故选B。第2题,该地为东北平原,农业大规模经营需要增加资金投入,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材料中说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故可增加的耕地很少。东北地区的气候决定了耕作制度。故选B。
(2019·河南豫南九校模拟)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田园综合体”这一新概念。该发展模式建议有条件的乡村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建设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读“‘田园综合体’功能结构图”,完成3~4题。
3.发展“田园综合体”模式的主要意义有( )
A.促进土地流转、集约化经营
B.提高农产品产量
C.推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D.促进大城市向田园型城市发展
4.下列地区可以优先发展“田园综合体”的是( )
A.黑龙江小麦种植区
B.浙江舟山渔村
C.太湖平原农耕区
D.新疆天山牧区
答案 3.A 4.C
解析 第3题,图示该模式特点为区域专业化发展,可促进土地流转,实现集约化经营,A正确;从材料中无法得出该模式可以提高农产品产量,B错误;有利于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但该产业不是工业,C错误;建设特色小镇和乡村,可能会使部分大城市人口回迁到乡村,但不会使大城市向田园型城市发展,D错误。第4题,由图示信息可知,该模式适宜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地区推行。太湖平原农耕区位于苏南经济发达地区,且人口密集,适宜发展“田园综合体”。舟山渔村位于沿海,人口密度较小、土地面积小,不适宜发展;黑龙江小麦种植区和新疆天山牧区人口密度小,一般不适宜。
考向二 区域农业生产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5.(2017·全国文综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下图)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厂,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该农场一期种植1 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 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 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
答案 增加就业,增加税收,促进基础(民生)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解析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尤其是经济、社会的角度,来分析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可以从材料中获取相关信息,从“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 000人”可知能够为该地提供长期和短期的就业机会,从而增加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中国公司还可以为当地增加税收,从而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从“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可知,能够促进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
6.(2015·北京文综)北京与河北张家口相邻,地域联系密切。读下图,回答下题。
2014年7月,在北京市延庆县召开的第11届葡萄大会上,延庆与张家口市怀来县签订了葡萄产区合作协议,打造“延怀河谷·葡萄酒乡”品牌,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简述“延怀河谷”协同发展葡萄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答案 利用各自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有助于扩大生产规模,延长产业链;增加劳动力就业,提高收入;缩小区域差异。
课时作业
(2018·重庆期中)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通常为农作物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下图是“我国东北地区及其农作物秸秆资源产量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秸秆主要来自( )
A.小麦、大豆 B.水稻、大豆
C.玉米、水稻 D.玉米、甜菜
2.该地区秸秆还田的合理方式是( )
A.建沼气池,沼渣还田
B.能源化、饲料化后还田
C.就地焚烧或直接还田
D.机械粉碎或堆沤后还田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结合我国东北地区主要农作物分布特点判断其秸秆来源。第2题,能源化、饲料化后还田可解决当地饲料、燃料和肥料之间的矛盾,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2018·昆明质检)下图为“滇东北某镇的坝区农业生产模式现状图”。据此完成3~5题。
3.该农业生产模式的最大优势是( )
A.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
B.消除环境污染
C.实现清洁化生产
D.提高土壤肥力
4.制约该镇坝区粮食种植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
A.昼夜温差大,光线强烈
B.干湿季分明,地表缺水
C.地势高差大,土壤贫瘠
D.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5.该镇坝区出现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烟草产业化模式的雏形,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自然条件 B.劳动力
C.市场需求 D.技术和资金
答案 3.D 4.B 5.C
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所有要素的箭头均指向“有机堆肥”方向,因此该农业模式的核心即利用有机堆肥,提高土壤肥力,其他均为次要方面。第4题,滇东北地区属喀斯特地貌区,干湿季分明,地表缺水严重。故B项正确。第5题,烟草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作物,所以市场需求是影响烟草产业转型升级的最主要因素。
(2019·河北衡水中学模拟)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广大农村人口大规模地向城市流动,导致了农村“人口空心化”,也使农村耕地低效益趋势越来越突出。为提高农业收益,各地政府纷纷采取措施,鼓励耕地流转。据此完成6~7题。
6.“人口空心化”引起的耕地低效益趋势主要表现在( )
①播种面积减小 ②机械化水平下降 ③农药用量增加 ④技术进步缓慢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推测耕地流转将会带来的变化是( )
A.农产品种类更加丰富
B.农业生产走向专业化
C.农产品价格波动加大
D.人口大量向农村回流
答案 6.D 7.B
解析 第6题,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到城市打工,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可能使部分耕地弃耕,则播种面积可能减小,①正确;劳动力减少,必然要提高机械化耕作,②错误;农药用量增加与劳动人口迁移关系不大,③错误;劳动力减少也会导致农业科技推广滞后,不利于技术进步,④正确,故D正确。第7题,耕地流转,必然使农业生产规模扩大,则机械化、专业化水平会提高,故B正确。区域专业化生产,可能会使农产品种类减少,A错误;因规模扩大,则更应该依据市场需求种植,从而农产品价格波动会减小,C错误;机械化生产会更大解放劳动力,则人口不会大量向农村回流。
(2018·河南百校联盟4月联考)吠亩法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农业耕作方法,由吠(沟)和亩(垄)两部分组成。该方法对土地的利用有“上田弃亩,下田弃吠”两种方式。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的两种吠亩法。读图,完成8~10题。
8.图中甲吠亩法有利于( )
A.抗风透光 B.保温通风
C.抗旱保墒 D.排水防涝
9.与图甲相比,乙吠亩法在农作物生长中的主要优势是( )
A.土壤水分充足 B.昼夜温差减小
C.风力侵蚀降低 D.通风透光性好
10.影响该地区农业耕作方法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光照 C.土壤 D.水分
答案 8.C 9.D 10.D
解析 第8题,图中甲吠亩法的特点是:在地势高的田里,将农作物种在沟里,而不是种在垄上,这种吠亩法是“上田弃亩”。由于水往低处流,把农作物种在沟里,有利于抗旱保墒。第9题,读图可知,乙为吠亩法的“下田弃吠”,主要是在地势较低的田里,将农作物种在垄上,而不是种在沟内,即低田种垄不种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通风透光。第10题,甲吠亩法是高田种沟不种垄,有利于抗旱保墒;乙吠亩法是低田种垄不种沟,有利于排水防涝。因此,水分是影响该地区发展这种农业耕作方法的主导因素。
(2019·福建泉州检测)“花果同树”是一种特殊的农业景观。果农选择晚熟果实品种,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和“挂果保鲜”技术,在果实成熟时把部分果实通过“留树保鲜”保留在树上,等到第二年春季果树花开后再摘。下图为“花果同树”景观。据此回答11~13题。
11.实现“花果同树”规模经营的主导因素是( )
A.技术 B.市场 C.气候 D.品种
12.下列地区最有利于实施“挂果保鲜”技术的是( )
A.四川盆地 B.黄土高原
C.江淮平原 D.山东丘陵
13.使用“花果同树”技术能( )
①提高果农经济效益 ②促进果树品种改良
③带动美丽乡村发展 ④显著增加果实产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 11.A 12.A 13.D
解析 第11题,根据题意,“花果同树”的条件有:晚熟果实品种、自然条件、“挂果保鲜”技术,使其能规模经营的主导因素是技术,A正确。第12题,“花果同树”是自然条件和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根据材料可知,部分果实保留在树上过冬,等到第二年春季果树花开后再摘,果实能在树上过冬,说明该地冬季气温高,受冷空气影响小,最有利于实现“花果同树”,四川盆地符合条件,A正确。第13题,由于为晚熟果实品种,可以错峰上市,故有利于提高果农经济效益,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同时“花果同树”景观使得乡村景观更为丰富、美丽。D正确。
14.(2018·长沙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三江平原昔日是以“北大荒”闻名的蛮荒之地,现在却成为我国有名的稻米城,大米输出量占全国的15%,是名副其实的“北大仓”。在《中国国家地理》组织的新天府评选中成为明星,最终排名第六位。
材料二 东北地区是我国沼泽最大分布区,见下图。
(1)读图说出东北地区沼泽空间分布上的南北差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三江平原现在沃野千里,其耕地主要是由沼泽改良而来。分析该区土壤肥沃的自然成因。
俗话说“南稻北麦”,我国水稻的传统优势产区都在南方。但三江平原的农田现在有60%为水稻田,粮食总产量达1 500万吨,70%作为商品粮输出,商品率远比南方的水稻生产基地高。
(3)试分析三江平原能够成为水稻生产基地及商品率高的原因。
答案 (1)面积由北向南减少。北部降水丰富,气温偏低,蒸发量小,冻土层深厚,地表水不易渗漏,冷湿的环境使其沼泽广布;南部气温偏高,春季干旱明显,地表积水难以保存。
(2)沼泽草甸植被有机质生产量大,气温低,分解微弱,有机质保存多;沼泽地势一般较低,淤积的有机物也较多。
(3)沼泽被大量改良成耕地;自然条件优越(地平土肥水足,特别是温带季风气候其夏季高温多雨的特征能很好的满足水稻的生产条件);全球变暖的影响使水稻种植界线北移;机械化水平高、生产效率高;三江平原地广人稀,人均余粮多。
15.(2019·广东实验中学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俄罗斯远东地区地处亚欧大陆东北部,面积约620万km2,约占全俄面积的36%,人口600多万,占全俄人口的5%。2016年5月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了“远东1公顷”法案,即每名俄罗斯公民均可获得远东地区不超过1公顷土地5年的无偿使用权,可以用于农业生产,创办从事林业或狩猎的企业。该法案的推出意在鼓励人口向俄远东地区流动,促进该区域经济发展。下图为俄罗斯远东地区示意图。
(1)分析俄远东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
(2)俄媒称俄罗斯民众对“远东1公顷”法案反应平淡,请分析原因。
(3)为促进远东地区经济开发,除土地法案外,还有哪些可行的措施?
答案 (1)地形种类多样,适宜多种经营,发展耕作、畜牧和林木业;有众多的大河,淡水资源十分丰富;气温低,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土壤肥力较高;气候寒冷,少病虫害;气温低,作物生长期长,品质高;远东河流纵横,海岸线长,可以发展渔业。(答对3点即可)
(2)远东地区土地价格低廉,但对民众的吸引力不强;长期生活在城市的民众,没有种植经验,不愿意移居远东务农;远东地区交通不便;离西部发达地区距离太远;远东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生活条件艰苦。(答对3点即可)
(3)完善交通道路和基础设施建设;发挥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采矿业和相关工业;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加强与邻国合作,发展边境贸易;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发展木材加工业;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和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向该区发展。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