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地理新导学大一轮湘教版讲义:必修Ⅰ第三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专项突破练2
展开专项突破练2 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
中国的山水画家多师法自然,其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下图为我国四幅山水画作品。读图,回答1~2题。
1.画中描绘江南丘陵景观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画③中描绘的地貌类型形成原因是( )
A.冰川作用、风力作用 B.流水作用、冰川作用
C.风力作用、流水作用 D.生物作用、流水作用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画①显示有高大的山脉、幽深的峡谷,与丘陵地形特征不符合,排除;画②显示平地上的孤峰,是喀斯特地貌景观,排除;画③显示千沟万壑的地貌景观,属于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排除;画④显示有低矮的丘陵,以及河流、小船等,符合我国江南丘陵景观特征。故选D项。第2题,由上题可知,画③描绘的是我国的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后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因而其形成原因为风力作用和流水作用。故选C项。
(2019·雅安模拟)下图中①②③④为沉积岩,⑤⑥为岩浆岩。读图,完成3~4题。
3.上图中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最可能为(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⑤⑥④③②①
C.④③②①⑤⑥ D.④③②①⑥⑤
4.若①为石灰岩,则①与⑤的接触地带易形成( )
A.花岗岩 B.大理岩
C.页岩 D.砾岩
答案 3.C 4.B
解析 第3题,一般下面的沉积岩先沉积、上面的后沉积,则①②③④形成的先后顺序为④③②①;⑤岩浆岩穿过了④③②①岩层,则⑤形成年代更晚;⑥岩浆岩穿过了⑤岩层,说明⑥形成年代晚于⑤。第4题,岩浆温度很高,故岩浆运动过程中,会使接触处的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石灰岩会变质形成大理岩。
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完成5~6题。
5.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向斜 东侧大
B.背斜 东侧小
C.向斜 西侧大
D.背斜 西侧小
6.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易开采。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5.C 6.B
解析 第5题,河谷处最外侧是石灰岩,向里依次是页岩、砂岩,河谷处岩层地层年代表现为中间新、两翼老的分布规律,据此判断地质构造为向斜,图中河谷西侧的阶地较东侧陡峻,说明西侧地壳抬升幅度大。第6题,从题干提供信息可知,该种贵重金属矿产在河床沙中,只有乙处沉积有厚厚的沙、卵石,沉积环境最好,最有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甲处离河流太近,粘土结构,丙、丁两处地势太高,都不符合贵重金属矿产的存在环境。
(2018·河南百校联考)下图示意我国福建省南部局部沿海全新世(开始于1.15万年前)以来海岸变迁状况。读图,完成7~8题。
7.全新世以来海岸变迁的状况是( )
A.一直向陆地方向后退
B.一直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相对稳定
D.先向陆地后退,后向海洋推进
8.对海岸线的变迁影响较弱的地质作用是( )
A.河流的堆积作用
B.地壳的升降运动
C.风力的侵蚀作用
D.海浪的搬运、堆积作用
答案 7.D 8.C
解析 第7题,根据图中不同时期海岸线的变化,可以看出海岸线先向陆地后退,后向海洋推进。第8题,海岸线是地壳运动和河流堆积、海浪作用的共同结果,与风力作用关系不大。
(2018·山东潍坊模拟)长江九江段位于江西省北部边境,地处长江中下游的分界处。1963~2002年期间,该河段在人工护岸堤的作用下,两岸堤线已稳定。该河段河床演变受长江中上游来水来沙影响显著,河床水深最大的部位称为深水槽,深水槽是河流的主航道。下图示意1963~2002年长江九江段某断面河水深度变化。据此完成9~11题。
9.1963~1972年河床断面的总体变化表明长江中上游( )
A.毁林现象严重 B.森林覆盖率提高
C.含沙量减少 D.水库数量大增
10.与1972年相比,2002年该河床断面深水槽位置的南北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
A.河床不断变窄 B.河床不断变宽
C.主航道变深 D.主航道南移
11.针对1963~2002年期间该河床断面的变化趋势,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北岸要加强堤防工程建设
B.南岸要加强护岸工程建设
C.长江中上游水库要加强拦水拦沙
D.长江下游要加强节约用水
答案 9.A 10.D 11.B
解析 第9题,由图可以看出,图中1972年河水深度总体较1963年浅,说明这一时段内河床整体抬升,河流淤积严重,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开荒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大,A项正确;森林覆盖率提高,使其保持水土能力增强,河流含沙量减小,河床断面深度增加,B、C项错误;中上游地区水库数量增多,河水中的泥沙会在库区沉积下来,导致该河段泥沙含量减少,D项错误。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与1972年相比,2002年河床断面的深水槽位置距离北岸相对较远,深水槽位置南移,由于深水槽水深,可以航行大型船舶,说明主航道南移,D项正确;河床变化情况、主航道变深与深水槽位置无关,A、B、C项错误。第11题,在所示期间该河段北岸河床变化不大,河床较浅,泥沙在北岸沉积相对较多,北岸堤坝相对安全,A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深水槽位置不断南移,说明南岸受流水侵蚀严重,故应加强堤防建设,B项正确;从1972到2002年河床深度加深,说明上游来水泥沙含量减少,故无须加大拦水拦沙措施,C项错误;长江下游所采取措施与本断面河床变化情况关系不大,D项错误。
(2018·河北鸡泽一中第一次月考)2017年3月27日晚,图中埃特纳火山喷发,大量火山灰和岩浆喷涌而出,造成了人员受伤和财产损失。完成12~13题。
12.该地区多火山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B.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C.位于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生长边界
D.位于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13.埃特纳火山喷发出的熔岩来自地球内部的( )
A.硅铝层 B.硅镁层
C.岩石圈 D.软流层
答案 12.D 13.D
解析 第12题,该地区位于地中海,地中海位于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选择D项。第13题,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选择D项。
14.(2018·长春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洲(又称江心洲)它是由河流中泥沙沉积而成,河水流速受河流形态影响明显。下图为长江下游南京至镇江段江心洲的分布。A、B、C是科研人员为研究泥沙沉积状况而钻孔的采样点。
(1)分析图示长江河段形成众多江心洲的原因。
(2)阐释河流中泥沙沉积物粒径大小与流速的关系,并说明形成采样点A、B、C三处沉积物颗粒差异的原因。
(3)长江下游许多沿江城市附近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江心洲,有人提出要大规模开发,有人则反对。你是否赞成,并阐明理由。
答案 (1)该河段流经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河水流速缓慢,大量的泥沙沉积。该河段接近长江入海口,海水的顶托作用加强了泥沙的沉积,从而形成了众多江心洲。
(2)河流流速与所携带泥沙颗粒大小呈正相关。流速快的河段,河中沉积物的颗粒粗,流速慢的河段,河中沉积物的颗粒细。A点河道宽,流速缓,受下游八卦洲阻挡流速更缓,因此沉积物颗粒细。C点受河道变宽和分流渠的影响流速缓慢,沉积物颗粒细。B点位于龙门口附近,受两股汇入水流的影响流速快,泥沙沉积颗粒粗。
(3)赞成。开发成旅游区,可为城市居民休闲娱乐提供好的去处;开发成新城,可减轻市区用地压力;开发可改善洲上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其生活质量。
或不赞成。开发会影响河流自然形态,导致河流水文状况的改变;江心洲是天然的野生动物栖息地,开发后会影响其生存环境;开发可能会加剧对长江的各类污染。
解析 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从地形、河流流速及海水顶托等对泥沙沉积影响分析图示长江河段形成众多江心洲的原因。第(2)题,结合河流流速与泥沙沉积的关系,以及图示三处采样点河流特征分析沉积物颗粒差异的原因。第(3)题,开放性题目。观点与论证统一即可。
15.下图为“北半球某岛屿的地质地貌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的角度解释该岛屿的成因。
(2)简述甲河谷的形成原因。
(3)在图示大陆架海域钻探,能否发现有石油储存?为什么?
答案 (1)海底地壳受地壳运动产生的水平挤压,岩层向上拱起形成背斜,地势升高出露海面形成岛屿。
(2)甲谷地位于背斜顶部,背斜形成过程中顶部受张力作用,岩层破碎易被侵蚀,在流水等外力的长期作用下形成谷地。
(3)不能。因为图示大陆架地区地质构造为向斜,不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解析 (1)由图可知,该岛屿是由背斜成山,出露海面而成。(2)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3)大陆架地区地质构造为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而非储油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