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二第8讲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二第8讲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01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二第8讲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02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二第8讲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03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二第8讲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展开

    8讲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

    1.基本含义。

    重视农业,抑制民营商业发展。

    2.主要原因。

    商人势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

    3.目的。

    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国家赋役,巩固封建统治。

    4.演变概况。

    商鞅变法时首倡;秦汉时期成为基本国策;宋朝抑商政策松动;明清强化。

    5抑商的主要措施。

    (1)经济:实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

    (2)政治:长期限制商人子弟进入官僚队伍。

    (3)社会生活:长期抑制商人的社会地位。

    6.主要经济影响。

    (1)长时间内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发展。

    (2)封建社会后期,阻碍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巩固自查] 观察下面图片,你能从中获取什么信息?

    答案:传统社会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重义轻利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商品经济的发展。

      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1.海禁政策。

    (1)基本含义:禁止人民擅自出海与外国贸易。

    (2)实行概况:明朝初年实行,后来弛禁,清朝初恢复发展。

    (3)主要目的:明初为了防范倭患;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反清斗争。

    (4)主要影响:利于东南沿海稳定;影响了对外贸易。

    2.闭关锁国政策。

    (1)基本含义:严格限制国外商人与民间商人贸易。

    (2)实行概况。

    只开放广州作为对外贸易港口。

    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与外商贸易。

    (3)主要影响。

    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使中国逐步隔绝于、落后于世界。

    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防安全。

    [识记导图] 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的关系

    [易错修正] 海禁政策就是闭关锁国政策。

    答案:海禁是指明清时期严厉禁止私人出海贸易,海外贸易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即所谓朝贡贸易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也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如清政府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1盐铁官营政策。

    盐铁官营政策是中国封建社会政府为打击富商大贾、增加财政收入而实行的对盐和铁的垄断经营政策。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汉武帝时加强,此后历朝历代都不同程度地加强了盐铁专卖制度。盐铁官营,从政治上加强了中央集权,从经济上保证了小农经济的发展,从民生上一定程度上利于保障民众生活。

    2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是明代嘉靖时期确立的赋税及徭役制度,由桂萼在嘉靖十年(1530)提出,之后张居正于万历九年(1581)推广到全国。新法规定: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一条鞭法上承唐代的两税法下启清代的摊丁入亩,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一次社会变革。既是明代社会矛盾激化的被动之举,也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主动选择。


    核心 重农抑商与海禁政策

    史料1清政府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地之税,商人有时且贩自东市,既已纳课,货于西市,又复重征,再加上官吏勒索舞弊以致商人裹足不前,这对商品流通造成了极大的障碍。清政府对手工业产品实行违反价值规律的限价收购的做法,……以超经济强制的手段对民间手工业进行直接掠夺,窒息了这些手工业部门的生机,商人宁愿求田问舍,将资金转向土地而不愿投入产业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史料探究]据史料1,概括清政府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和负面影响。

    [史料研读]

    总体研读:以句号为界限,史料分别从商业、手工业两个方面指出了清政府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和负面影响。

    逐句研读:第句,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第句,官吏敲诈勒索;第句,造成商品流通障碍;第句,强制限价收购手工业品;第句,扼制了手工业的发展,以及商人把资金用于购买土地,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史料2: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日蹙。居者苦艺能之罔用,行者叹致远之无方,故有以四五千金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摘编自《论南洋事宜书》

    [史料探究]史料2中反映的经济政策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

    [史料研读]

    史料反映了海禁政策产生的危害。注意省略号在研读史料中的作用:省略号之前的内容表明,海禁政策限制了开拓海外市场;省略号之后的内容表明,海禁政策导致了沿海居民贫困化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比较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

     

    项目

    重农抑商政策

    海禁政策

    实施时期

    战国时期开始实行,贯穿整个封建社会

    明清时期

    目的

    相同点

    维护封建统治

    不同点

    压制商人势力,维护封建统治基础,发展地主经济

    防御外来殖民势力,维护封建体制

    内容

    相同点

    压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不同点

    严格控制国内市场和商业活动

    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影响

    相同点

    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成长

    不同点

    前期对古代农业的发展有利,后来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有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使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限制了中国与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2018·全国卷)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明素养] 本题从西汉文景时期轻赋重税政策的弊端切入,考查影响自耕农经济发展的因素,涉及商业资本扩张所导致的土地兼并、农户流亡问题,凸显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学科核心素养。

    [研题干] 西汉文景时期强化重农政策;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 农民负担沉重;土地兼并加剧、农户流亡自耕农减少。

    [辨选项]

     

    选项

    辨析

    A

    自商鞅变法到晚清,重农政策没有改变,A项错误

    B

    征收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导致百姓遭到富商大贾的盘剥,自耕农的生产生活举步维艰,B项正确

    C

    材料主旨是农民负担沉重,而不是粮价低,C项错误

    D

    税收是由国家制定和征收的,富商大贾操纵税收说法错误, D项错误

    [定答案] B

    [深发掘] 自耕农经济是封建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是赋税和徭役征收的保证。由于自耕农对土地的依赖性比较强,封建政府的赋税、徭役和地主阶级的土地兼并威胁着自耕农经济的顺畅发展,从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制约了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1(2019·海南卷)天子亲耕缘于《周礼》,明朝在北京永定门内天坛之西建先农坛,作为皇帝祭祀农神和参与耕作的礼仪场所。清朝从顺治帝开始,直至清末,各代皇帝奉礼如常,这反映出清朝(  )

    A.与明朝在制度上一脉相承

    B.承袭了农耕文明的传统

    C.满洲贵族迅速成为农耕者

    D.刻意笼络反清政治势力

    解析: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明朝直至清末的皇帝重视祭祀农神,这说明清朝承袭了重视农耕的传统,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说明农业祭祀礼仪的继承不是所有制度的继承, A项错误;统治者重视农业并不能说明满洲贵族成为农耕者, 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重农,而不是笼络反清政治势力, D项错误。

    答案:B

    2(2019·北京卷)据《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知县时,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有人入市买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这反映出,宋代(  )

    A.官府垄断茶利,商业环境恶劣

    B.农副产品较少,货币使用率低

    C.地方官员固守重农抑商的思想

    D.商人社会地位较以往愈加低下

    解析:本题考查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根据材料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可知,地方官员通过行政命令维护小农经济的生产,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货币使用率低,B项错误;材料强调官府对农业的重视,并没有涉及垄断商业和压制商人地位,AD两项错误。

    答案:C

    3(2018·海南卷)明中后期,有人议论,商亦无害,但学者不当自为之,或命子弟,或托亲戚皆可,否则一家老小都没有办法养活。这一议论反映了(  )

    A.农本思想被否定  B.重商主义盛行

    C.传统义利观废弛   D.抑商观念削弱

    解析: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等素养。据材料商亦无害可知,明朝中后期部分人改变了传统的抑商观念,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农业的态度,并且发展商业并不意味否定农本思想,A项错误;学者不当自为之说明传统的抑商和重义轻利观念仍然存在,BC两项错误。

    答案:D

    4(2018·江苏卷)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解析:本题考查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素养。古代中国政府并没有放弃重农抑商政策,A项错误;材料只是提及民间商人经商的合法性,与商业市镇崛起无关, B项错误;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说明放松贸易地点限制,但不等于不再监管,C项错误;向政府纳过税就可以在市场交易,这表明商业合法化,故D项正确。

    答案:D

    5.雍正帝指责地方官员:此当青黄不接之际,朕待报湖南雨水情形,既特使人来奏,何雨水粮价竟无一语及之,汝任地方之责,试思宁有大于此事乎?雍正帝意在(  )

    A.强调重农意识    B.关心百姓疾苦

    C.申饬官员无能     D.关注地方稳定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素养。意在指向目的。结合所学可知,雍正帝强调重视农业,是重农意识的表现,其最终目的是为了稳定社会秩序(稳固统治),故A项错误,D项正确;关心百姓疾苦只是表面现象,B项错误;雍正帝申饬官员无能旨在强调农业的重要性,C项错误。

    答案:D

    6(2019·全国卷)(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包括正税和杂税,税率总计10%左右。乾隆时期对浙海关税率提高两倍,试图寓禁于征,但效果不显著,之后实行粤海关一口通商。

    ——摘编自韦庆远、叶显恩主编《清代全史》等

    材料二 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规定,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根据这个税则,一些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较原来粤海关实征的税率大幅降低,出口税率一般也比过去降低。此后,列强利用协定关税权,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使其长期低于出口税率。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海关税率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解析: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中有关税率的信息概括即可。第二小问原因,由材料一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和材料二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规定得出清代中前期限制中外贸易,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由材料二列强利用协定关税权……”可以得出协定关税,海关主权丧失;结合鸦片战争的影响得出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的推论。

    答案:变化:从不区分进口税率与出口税率,到区分进口税率和出口税率,并且出口税率高于进口税率;晚清海关税率较鸦片战争前降低。

    原因:清代中前期限制中外贸易,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协定关税,海关主权丧失;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二第8讲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