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科版必修1第1节 碳的多样性教案
展开教学设计
本章和本节作为从学科内容和方法方面使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的起始章节,是连接义务教育阶段化学与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章介绍了化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化学学科的发展过程和趋势,通过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引入了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认识化学学科的发展过程,重要作用,并介绍了化学学习的方法。
而本节教材是必修化学模块的导论,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本节教材在学生经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即将走进化学科学之际,向他们展示化学学科的特点、发展历程、研究领域、研究方法,以及化学科学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使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让他们感受和谐世界的神奇美妙和化学科学的无穷魅力,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同时,本节还引领学生关注今后个人的发展与化学科学的进步关系,展示高中阶段学生选择的化学课程模块。
本节教材内容框架
课时分配:共1课时
走进化学科学
教学目标
1.课标要求
(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的发展趋势。
①查阅20世纪化学发展过程中重大事件的资料(或观看录像),与同学交流讨论。
②讨论:合成氨、药物合成、合成材料、环境保护等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影响。
③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制作一期相关内容的展板,或举办一期专题报告会。
(2)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3)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②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③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④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②通过探究课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③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②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③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
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以介绍为主,通俗易懂,并没有设置太多的具体学科知识点,因此,适合学生在课前查阅相关资料,积极思考,大胆交流,培养自学能力。在感受化学的魅力与价值的同时,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的发展趋势,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学情分析
本节教材是必修化学模块的导论,引导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本节教材在学生经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即将“走进化学科学”之际,向他们展示化学科学的特点、发展历程、研究领域、研究方法,以及化学科学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使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让他们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美妙和化学科学的无穷魅力,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同时,本节还引领学生关注今后个人的发展与化学科学的关系,展示高中阶段供学生选择的化学课程模块。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本章通过激起学习兴趣、介绍学习方法、学习化学工具三步曲,使学生认识了化学科学。学好本章,对今后的学习有着深远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科学。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
课前准备
金属镁、氧化铜粉末、活性炭、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浓盐酸、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试纸、酒精灯、火柴、试管、胶头滴管、玻璃片、药匙、砂纸等。
多媒体教学平台
板书设计
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
一、化学是创造性的、实用的科学
二、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三、化学科学的探究空间
化学科学就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
高中化学必修及选修科目
必修模块: 化学一 化学二
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技术》 《化学反应原理》
《有机化学基础》 《物质结构与性质》 《实验化学》
情景导入
导入设计一
【投影展示】溶洞景观图片。
【问题思考】千奇百怪的溶洞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溶洞的形态会发生变化?
【实验探索】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直至过量,观察现象。
学生实验记录:
实验内容 | 实验现象 | 结论 |
澄清石灰水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 |
|
|
结论:澄清石灰水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时有碳酸钙沉淀生成;当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时,碳酸钙又溶解生成可溶的碳酸氢钙。溶洞形状的变化就是由于溶洞中含有浓度较高的二氧化碳的缘故。
【设计思路】
意在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入手。同时师生在交流与讨论中还可提出许多问题,如:是不是有人进入溶洞搞破坏?还是溶洞里有鬼怪出没?最后从化学的角度分析:溶洞里有使溶洞变化的物质……
导入设计二
【投影展示】各种服装图片、各种食品图片、家居图片、防盗网的锈蚀图片、自行车、汽车图片、各种药品图片等。
【讨论互动】1.它们都是什么物质做成的?这些物质有什么样的性质。
2.它们从哪里来,如何得到它们?这些图片的内容与化学有关吗?
【交流分享】学生交流讨论后得出各种答案,只要正确给予肯定。如:棉布—棉花、丝绸—蚕丝、化纤—石油等。同时让学生了解以石油为原料可以生产出品种繁多的服装面料及其他化工产品。
【教师点拨】可以看出我们的衣、食、住、行样样都离不开化学,可以说化学是一门中心科学。
【设计思路】
学生在各种图片中进入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了解自己生活中的化学,从而知道我们的衣、食、住、行样样都离不开化学。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推进新课
【引言】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讨论互动】从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以及高科技中你还能举出与化学有关的例子吗?
【交流分享】学生交流讨论后得出各种答案,只要正确给予肯定。(如:黏结剂、各类化妆品、修正液、房屋装修后产生有害气体、汽车尾气产生空气污染、臭氧层空洞、材料制造、粮食的丰收、石油化工产品,多彩的衣服、电脑光碟、手提电脑、飞机等等)
【设计思路】
从学生(教师)的生活开始,创设情感线,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认识到化学的实用性和创造性。
【讨论互动】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以及上面的介绍,你对化学科学有了哪些认识?你能否用简短的几句话或几个词语描述一下你心中的化学?
【概括整合】化学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对于我们认识和利用物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设计思路】
学生利用他们已有的知识进行思考并初步学会概括。并初步体会化学学科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以及化学的学习方法。
【板书章节题目】
—、化学是创造性的、实用的科学
【教师点拨】化学科学就是研究各种各样的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它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对于我们认识和利用物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感受:人们应用化学学科不但可以从自然界中认识、提取很多物质,或从已有物质出发制造这些物质,而且能够设计出具有特殊性质或功能的新分子,创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从自然物质中认识物质的性质和结构,把它们从矿物、岩石、或生物体中提取出来。
■从现有的物质制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以满足人类科研、生产、生活的需求。
■目前已发现和创造的化合物已经超过3 500万种。且每年以几百万种的速度增长。
如果没有化学科学:
■20世纪初的合成氨技术——人类将面临饥饿的威胁;
■抗生素、抗病毒新药的成功研制——人类将难以摆脱病魔;
■合成塑料、纤维、橡胶、硅芯片和光导纤维——人类将不可能进入信息时代;
■琳琅满目的化妆品和功能各异的食品添加剂——人类生活不会如此丰富多彩。
【阅读讲述】课本第3~4页内容:化学的形成和发展。
【归纳总结】
二、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古代:最早的化学实践活动是地球先民们生火取食、之后人们学会了烧制陶瓷、冶金、酿酒,并希望制出长生不老药或把廉价金属炼制成金。
■近代:
■1661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
■1771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使近代化学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
■1803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统一的理论体系。
近代化学发展过程中的四个里程碑,化学始终沿着原子学说这一主线发展,也展现了化学发展过程中从宏观(物质、元素)到微观(原子),从感性(物质性质)到理性(元素周期律)这一逐步深入的认识过程。也体现了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自然科学。
■现代:
现代化学的重要成就:从宏观向微观的深入研究中,发现了放射性同位素,建立了现代量子化学理论、崛起了合成化学;创立了高分子化学;化学动力学与热力学得到了开创性研究;化学工业迅速发展;并在原子、分子水平上深入对物质进行研究;
现代化学的研究手段不断提高,有:X射线、原子吸收光谱、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和交叉分子束技术等。用于分析和测试物质结构,跟踪化学反应历程。
现代化学的发展带动和促进了相关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如化学家对蛋白质化学结构的测试和合成,使人们对生命过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近年来化学与生物科学共同揭示了生命的遗传物质DNA的结构和遗传规律,使生命科学进入研究基因组成、结构和功能的新阶段。
【设计思路】
通过阅读和总结,让学生了解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通过展示我国古代化学科学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深入探究】现代化学研究是否已经到了极点了?现代化学的地位及化学研究有哪些领域?通过对化学发展史的认识,你认为应如何恰当地定义化学科学的内涵。
【阅读讲述】课本第5~6页。
【归纳总结】
三、化学科学的探究空间
1.化学家可以在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进行分子扩展以及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如碳纳米管分子导线、分子开关、分子磁体、分子电路和分子计算机)等。
2.利用现代化学技术,解决能源和资源的合理开发,环境污染的治理等问题,制造出对环境无害的化学品和生活用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3.化学科学将继续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创造各种新型功能材料不断丰富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物质世界。
4.进一步在分子水平上了解疾病的病理,寻求有效的防治措施,促进人类的身心健康。
【设计思路】
学生在与教师的交流中进入教学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发表看法,学会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欲望。
【教师点拨】化学科学就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
【知识拓展】璀璨的分子明星:
1.NH3(1909年、德国哈伯)。
2.硝化甘油(19世纪六十年代、瑞典诺贝尔)。
3.NO(1992评为明星分子,1998年三位科学家因此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4.富勒烯C60(1996年三位美、英科学家因此获诺贝尔奖),此后还有碳纳米管等。
化学学科的分支和发展:
传统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20世纪50年代后发展了高分子化学、化学工程学、环境化学、生物化学、地球化学、量子化学、结构化学等。
【讨论互动】化学科学与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你对化学科学研究的哪些问题感兴趣?
【投影展示】与化学紧密相关的一些产品和职业,如:新型药物、导电塑料、新型建筑材料、药物研制人员、化学科研人员、化学教师、化工厂工人、质检人员、环境保护工作人员、医生等。
【设计思路】
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使学生对与化学有关的职业有初步的认识。
【联想质疑】高中阶段,我们将学习哪些化学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呢?我们将走过怎样的化学学习历程呢?
【投影展示】高中化学新课程体系架构。
《化学必修一》、《化学必修二》
《化学与生活》: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的性质,探讨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体会化学对提高生活质量和保护环境的积极作用,形成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
《化学与技术》:了解化学在资源利用、材料制造、工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在更加广阔的视野下,认识化学科学与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化学反应原理》: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认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有机化学基础》:探讨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学习有机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物质结构与性质》: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实验化学》: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提高化学实验能力。
【设计思路】
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深深地感到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今天,化学已发展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并且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危机,如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积极的贡献。相信大家一定特别想学好化学,也一定能学好化学,实现你心中的梦想,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化学在人类进步中的作用。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很有特点,就是突出培养学生对化学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热爱化学科学的热情和兴趣,使他们爱上化学科学,学好化学,将来以化学科学为人民、为祖国作贡献。教学思路清晰,挖掘了大量的人类历史上化学科学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事实,体现化学科学的巨大成就,使学生感觉到学化学的自豪与荣耀。再通过多媒体PPT,生动地、直观地图片展示化学当今的巨大魅力,确能使学生心动,接着是行动——高中化学必修与选修简介及化学学习方法的讨论,一气呵成。课堂活动安排符合新课标要求,教师与学生互动设计得恰到好处。
课堂作业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是科学研究的内容,与普通百姓的生活没有多大关系
B.化学研究只能认识分子,不能创造分子
C.化学家可以制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D.化学研究只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最终人类将毁灭在化学物质中
答案:C
2.在科学史上,中国有许多重大的发明和发现,为现代物质文明奠定了基础。以下发明或发现属于化学史上中国对世界做出重大贡献的是( )。
①造纸 ②印刷技术 ③火药 ④指南针 ⑤炼铜、炼铁、炼钢 ⑥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⑦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⑧提出原子—分子学说
A.①②③④⑧ B.①③⑤⑦
C.②④⑥ D.⑤⑥⑦⑧
答案:B
3.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展望未来,化学科学具有十分广阔的探索空间。请你分析下列四个选项中现代化学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 )。
A.开发新的能源
B.合成新的物质
C.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
D.防治环境污染
答案:C
4.(1)近年来,化合物的种类增长得很快,其总数已经超过了______万种;其中大多数是________(选填:①地球上原来就有的 ②科学家人工合成的);形成这些化合物的元素仅有________多种。
(2)人类对化学的研究经历了古代化学、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在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是________才能研究的内容。
答案:(1)3 700 ② 110 (2)近代化学 现代化学 现代化学
5.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写一篇500~800字的文章。
题目是:《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答案:略
教学资源
1.课标教材
2.相关网站http://www.xedu.net/main/2006/0618/115079.html
设计者:陈自钦
高中化学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交流研讨,教师总结,阅读资料在线,教师小结,交流与思考,课件展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教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教案,共6页。
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1第2节 氮的循环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1第2节 氮的循环第1课时教案,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