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统考版)教师用书:第三部分专题一第三讲 论证分析题
展开第三讲 论证分析题
论证3要素掌握牢
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它是整个论证过程的中心,担负着回答“论证什么”的任务。
论点一般出现在议论文的四个位置上:
1.在文章的标题
文章的标题如果表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意思一般就是论点。如《科学需要探索精神》《痛苦也是精神财富》等文章就是这样。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有的议论文的标题不是论点而是作者提出来讨论的问题,我们称之为论题,如《平凡与伟大》《漫谈人格》等。
2.在文章的开头
从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来看,文章开头即提出中心论点往往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如《谈骨气》中,文章的第一句话“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就是开门见山的提出中心论点。
3.在文章的中间
这种论点一般是在议论的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的,因此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4.在文章的结尾
如孟子论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就是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通过层层分析,最后才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点的。
以上关于论点的位置的四种情况,反映了议论文论点的一般规律性特点:论点离不开层层论证,要么层层论证在前,要么层层论证在后。而且在论点的前面往往会出现一些提示性的词语,诸如“足以证明”“由此可见”“总而言之”“不难看出”“告诉我们”“因此”等词语,这些词语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论点。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1.事实论据
包括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具有典型性。它在论述过程中的作用是通过典型的事实,凸显道理、突出论点。
2.理论论据
可以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名言、警句、俗话、谚语、定理、公式等,也可以是为社会普遍认可的道理。运用时要做到精确,不篡改歪曲,能和论点建立必然联系,能恰当证明论点。
1.论证方法
论证是用严密的分析说理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和过程。常见的论证方法有:
举例论证 | 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
对比论证 | 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
比喻论证 |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
类比论证 | 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物的方法,即从特殊到特殊的论证方法 |
因果论证 | 它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 |
引用论证 | 引用名家名言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 |
2.文本结构
论证过程实质是论述类文本的结构安排。论述类文本的基本结构一般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常见的形式有:
层进式 | 论述内容由此及彼、由浅入深 |
对照式 | 使用正反对比的手法论证 |
总分式 | 一般有“总—分—总”“总—分”“分—总”等形式 |
并列式 | 用几个分论点来论述中心论点 |
当然,文本的结构并不是单纯地运用一种结构方式,比如“总—分”式结构中的“分”可为“并列式”或“对照式”或“层进式”。
考生阅读论述类文本时,要确定“论”的具体内容,把握每个分论点的具体内容以及分论点之间的关系等,从篇章结构出发,把握文本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附:“3要素”的关联图解
解题3步流程应用好
[典例] (2018·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其三,意义弹性。所谓城市的意义弹性,是指城市能够同时满足多样人群的不同层面的意义需要,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与和谐,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性。当一个城市体只允许一种、一个层面的意义存在时,这个城市体可能繁荣一时,但必然会走向衰落。当一个城市体只能满足某一类人的意义追求、意义需要时,这个城市体也往往会丧失活力。当一个城市体被某一类型的意义体系固化时,这个城市体往往不具有综合吸纳力、发展潜力。启蒙主义的片面化,理性主义的片面化,世俗主义的片面化,神圣主义的片面化,都会导致城市意义弹性的减弱,都会从根基处危害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保持城市的空间弹性、制度弹性、意义弹性,并以此为基础,把握城市的类型构成与历史,建构城市命运共同体,对于城市社会的健康发展而言,是意义重大的。
(摘编自陈忠《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
[解题示范]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标注选项敏感点 | 定选项对应区间 | 梳理比对定答案 |
A.文章在理论论证的过程中提及空间被私人性固化的现状,有其现实的指向 | “理论论证”“空间被私人性固化的现状”等关键字眼显示对应第2段 | 第2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理论(道理)论证;“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指出了“空间被私人性固化的现状”;“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一个重要原因”则明显有其“现实的指向”。选项表述正确 |
B.文章区分了文明弹性的层面,也区分了城市体发展的阶段,论证结构清晰 | “文明弹性的层面”“城市体发展的阶段”等关键字眼显示对应第2、3、4段 | 第2、3、4段分别论述了“空间弹性”“制度弹性”“意义弹性”,这是区分了“文明弹性”的层面;第3段围绕着正在崛起的城市和已发展起来的城市进行论述,这是区分了城市体发展的阶段;结构思路清晰。选项表述正确 |
C.文章注重分析具体概念的正反两面及相应的动态发展过程,具有辩证意味 | 由“具体概念的正反两面”等关键字眼可知,需综合分析第2、3、4段 | 文章第2、3、4段是论证内容主体,分别对“空间弹性”“制度弹性”“意义弹性”三个具体概念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辩证分析,但并未都涉及“相应的动态发展过程”,如在第2段论证“空间弹性”这个概念时,就没有分析动态发展过程。选项表述不正确 |
D.文章借助“文明弹性”的概念,论证了建构城市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 | 由“借助”“概念”等关键字眼可知,要立足全篇 | 文章第1段提出“文明弹性”的概念并指出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文明弹性问题;第2、3、4段分别论述了“空间弹性”“制度弹性”“意义弹性”;最后一段总结指出,保持“文明弹性”是建构城市命运共同体的基础、途径。选项表述正确 |
请根据原文信息,判断选项表述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1.[原文] 宋代以来,尤其是在明清时期,一些治经史之学的文人,十分轻视文章评点,甚至对它进行严厉批评。这种偏见影响十分深远,直到今天依然还有很多人认为,古代文章评点的主观随意性很大,缺乏科学性、严谨性、体系性等等。尽管如此,文章评点自宋代以后就一直十分兴盛,流传十分广泛,深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甚至传播到日本、韩国等。尤其是日本,不仅刊刻了许多中国文章评点之作,而且日本人自己也从事中国古文的评点,产生了一些著名的评点家,如赖山阳、竹添光鸿等。
[选项] 文段运用日本刊刻并从事中国古代文章评点的事例,旨在证明中国古文评点对日本影响巨大。(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错误。旨在证明“中国古文评点的流传十分广泛”。
2.[原文] “意”是相对于“法”而言的。后者主要是指人工的因素,人为的约束与规范。在崇尚精神意趣、推重性情的宋代,人们所追求的是个人思想感情适意畅神的表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这样自然就会对某些传统的矩式或成法有所逾越与突破,“以立意为先,布置缘饰为次”,从而为个人意趣情性的抒发争取到较为充分的空间。
[选项] 文段论述了“意”与“法”的不同,而“法”有助于“意”的抒发。(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错误。“而‘法’有助于‘意’的抒发”错。“法”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意”的抒发。
3.[原文] 意象虽然通常用在艺术创作中,其实,在现实的审美活动中也有,而且只有首先在现实的审美活动中产生了意象才有可能将其表现为作品中的意象。陆游《咏梅》云:“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这梅就不是自然物象,也不只是情象,而是意象了,因为这中间寄寓着陆游对自身经历的独特思考。
[选项] 文章引用陆游的诗句是为了论述陆游的人生,以及解说意象与自然物象、情象的区别。(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错误。引用陆游《咏梅》诗句,是为了论说“只有首先在现实的审美活动中产生了意象才有可能将其表现为作品中的意象”这一观点。
4.[原文] 中国最早的边疆,是在陆地疆域内划定的。在整个王朝国家时代,边疆基本上就是不同于华夏族的其他民族群体生活的区域。有的学者指出:“在中国历史上,‘边疆’是一个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形成的概念。它最初只是泛指相对于中原地区的‘四夷’,其地域并不确定。”边疆治理尽管内容复杂且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但总体上是围绕处理族际关系而展开的,基本上是实行“内诸夏而外夷狄”的内外有别政策。
[选项] “有的学者”的言论论证了王朝国家时代边疆治理内容复杂的观点。(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错误。论证了王朝国家时代边疆基本上就是非华夏族的其他民族生活的区域的观点。
5.[原文] 中国古代儒家对道德情感的培养有很多深刻的论述,孟子便对道德情感,尤其是恻隐之心做了细致的阐述。他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并以“孺子将入于井”为例,说明任何一个路遇此事的人都会对将要掉入井里的孩子产生同情,这种同情并非为了结交孩子父母,也不是为了邀誉于乡党朋友。由此看来,恻隐之心是纯然的善,是无条件地具有道德价值的。
[选项] 孟子以“孺子将入于井”为例,证明恻隐是纯粹的善,无条件地具有道德价值。(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错误。孟子举例是为了证明人人皆有恻隐之心。
6.[原文] 隋唐五代时期,江南城墙的修筑是渐进的过程。许多城市城墙的修筑和不断加固,最直接的意义是使城市少遭或免遭战火的破坏,保存了江南城市的发展基础,这也是江南城市得以繁荣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如五代时,钱镠驻扎杭州后,修筑城墙七十里,建城门十座,使杭州几乎没有受到战争的影响,所以当时的杭州“邑屋之繁会,江山之雕丽,实江南之胜概也”。
[选项] 文段引用钱镠修筑城墙的例子,意在论证城墙修筑是杭州得以繁荣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错误。论证城墙修筑对城市的安全防护和繁荣发展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