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九第23讲
展开第23讲 “蒸汽”的力量与走向整体的世界
1.工业革命。2.第二次工业革命。
考点一 工业革命
『名师导语』
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生产,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在历年高考中,本考点是考查频率较高的区域,题型以选择题为主,课标Ⅱ、Ⅲ卷也多有非选择题出现;内容涉及工业革命爆发于英国的条件、工业革命的影响及反思等。从新高考对学科素养的要求来看,工业革命的条件、影响仍将是关注的重点。
知识点一 “大工业”的狂飙时代
1.条件
(1)资金: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提供了资金来源,扩大了海外市场。
(2)劳动力:____________提供了劳动力资源,扩大了国内市场。
(3)技术: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
(4)政治前提:资产阶级____________的确立提供了动力和政治保障。
2.过程
(1)工业革命首先从________业开始。
(2)瓦特改良的万能蒸汽机推动了各行业的革命。
(3)以蒸汽机做动力的汽船、火车成为重要交通工具。
(4)近代机器大工业诞生,资本主义________制度得到推广。
3.影响
(1)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率先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2)促进了许多新兴城市的产生,加快了________进程。同时也改变了人口的职业结构。
(3)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的诞生。
(4)推动了世界工业化的进程。
工业革命对思想文化的影响
19世纪30年代以后,……在哲学领域,马克思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孔德创立了唯心主义的实证主义哲学。在文学领域,批判现实主义先是与浪漫主义齐头并进,以后则逐渐取而代之成为主流。在史学领域,实证主义成为法、英最主要的学术流派。
——马克垚
知识点二 打造“世界工厂”
1.措施
(1)进行民主化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运用____________经济思想发展经济。
(3)进行法制化建设,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维持了资本主义自由劳动力市场。
(4)对外推行“____________”,强制推行自由贸易。
(5)大力兴办教育,传播科学技术。
2.结果
(1)19世纪中期,英国取得“____________”的地位。
(2)伦敦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
知识点三 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
1.孕育
(1)物质条件: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2)重要保障: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2.过程
(1)到19世纪中叶,随着日本“开国”和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完全被英国控制以及中国被迫“门户开放”等,以____________国家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形成。
(2)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
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技术传播到各地,冲击着旧制度、旧思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工业革命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漫画解史】 圈地运动的影响
信息提取:14~15世纪,英国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圈占农民土地,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始资本积累和自由劳动力。圈地运动是英国历史发展的重大转折点。
【构图解史】 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
信息提取:18世纪中后期,英国具备了工业革命所需的资金、劳动力、技术和市场条件。工业革命首发于英国是必然的。
【图示解史】 工业革命的影响
信息提取:工业革命既是一场生产技术的革命,也是一场社会关系的革命,推动了英国城市化的进程,并助推英国在19世纪中期成为“世界工厂”。
[主干知识速记答案]
知识点一 1.(2)圈地运动 (4)代议制度 2.(1)棉纺织 (4)大工厂
3.(2)城市化 (3)科学共产主义
知识点二 1.(2)自由主义 (4)炮舰政策 2.(1)世界工厂
知识点三 2.(1)资本主义
探究1 重要“历史概念”解读
1.圈地运动
14~15世纪,在农奴制解体的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的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
2.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飞跃。它既是生产技术的一次革命,也是生产关系的一场革命。它为世界市场的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先进技术基础。
1.(2018·湖北武昌区调研)圈地运动在18世纪达到高潮,英国农村土地高度集中,同时造成农村人烟稀少、村舍为墟,人口大量流失。下表是1801年英格兰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这一情况说明( )
类别 | 未圈地地区 | 圈地地区 | ||||
小麦 | 大麦 | 燕麦 | 小麦 | 大麦 | 燕麦 | |
单位面积产量:蒲式耳/英亩 | 18.5 | 25.9 | 33.3 | 22.8 | 31.8 | 36.8 |
A.英国社会底层人民生活条件已大为改善
B.圈地运动导致了英国种植业的全面衰退
C.工业革命推动英国资本主义大农业发展
D.更多富余农产品为工业化提供坚实基础
答案 D
2.(2018·河南豫中名校联考)研读下表,该表反映出( )
年份 | 发明者 | 职业 | 发明成就 |
1705 | 纽可门 | 锻工 | 活塞式蒸汽机 |
1733 | 凯伊 | 钟表匠 | 飞梭 |
1765 | 哈格里夫斯 | 织工 | 珍妮机 |
1769 | 阿克莱特 | 钟表匠 | 水力纺纱机 |
A.科学理论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B.工业革命是从冶金业开始的
C.工场的发展促进了技术改革
D.蒸汽机发明促使工厂制建立
解析 从材料中看这些发明者都是工匠,看不出科学理论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故排除A项。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珍妮机的发明,属于棉纺织业,故排除B项。以上发明者都是手工工场中的工人或匠人,故可以说手工工场的发展促进了技术改革,故选C项。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
答案 C
探究2 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圈地运动和工业革命
1.圈地运动是英国历史发展走向的重大转折点
(1)在经济上,圈地运动对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始资本积累和自由劳动力。
(2)在社会层面上,圈地运动促进了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成为推动17世纪英国政治革命、工业革命的重要因素。
(3)总之,圈地运动在客观上推动了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促进了英国社会的发展。
2.工业革命对社会转型的影响
(1)促使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机器化生产方式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巨大突破,而新技术革命则使生产方式面临从单纯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挑战。而且,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从竞争走向合作,从国内合作走向国际协调,也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方面。
(2)促使工业现代化转型:工业现代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工业化的重要内容。
(3)促使城市化转型: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加快了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工业的发展使英国经济的重心迅速向拥有丰富煤铁资源的西北地区转移。
(4)促使社会思想转型:工业化和法国革命两种力量联合在一起,导致了1815年以后种种新学说的产生与发展,在1848年的欧洲普遍革命中发挥了作用。
(5)促使社会形态转型:工业革命后,经济形态上,工业取代农业占主导,城市化进程加快;政治形态上,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社会改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意识形态上,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1.(2016·课标全国Ⅱ,33)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了“1816年”“特别是在1831~1841年间”,人口死亡率上升。结合所学可知,这与英国工业革命后城市环境的破坏有关,故A项正确;化学工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B项错误;“人口膨胀食物短缺”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史实,19世纪医疗技术水平应该高于18世纪,故D项错误。
答案 A
2.(2018·天津文综,4)1830年,剑桥大学数学教授查尔斯·巴比奇出版《论英国科学的衰退》一书,分析了欧洲各国的科学状况,指出英国的业余科研传统正在使英国丧失曾经拥有的优势。他呼吁英国人必须将科学作为一项事业来加以关注,科学家应受到良好的培养和教育,并成为一种职业。这反映出( )
A.欧洲其他国家科学水平超越英国
B.英国丧失原有优势地位
C.英国科学家普遍缺乏培养和教育
D.工业革命的不断扩展
解析 结合题中时间等信息可知,19世纪30年代英国科学家呼吁国家应将科学作为一项事业来关注,映衬出工业革命不断进行、生产发展、科技需求扩大的社会大背景,D项正确。
答案 D
探究3 从“史料实证”角度解读工业革命的影响
1.工业革命推动英国社会转型的表现
史料 正是由于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使用旧式纺车和织机的手工业者遭到了排挤,他们破产之后,便成为雇佣工人。……产生了一批租用五十英亩、一百英亩、二百英亩或者更多的土地的大佃农,他们建立起大农场……(那些小自耕农)或者流入城市出卖劳动力,或者成为农场主的雇工……随着冶铁工业和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农业机械日益增多。
——许永璋《世界近代工业革命》
核心论点:工业革命促进英国农村封建生产关系的进一步瓦解;有利于资本主义大农场的发展;推动农业机械化。说明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关系的转型。
2.工业革命对整体世界的影响(全国命题专家名论)
史料 工业革命后,其(资本主义)扩张是建立在占据工业发展优势的基础之上。英国依靠其商品和重炮轰击其他民族国家闭关自守的大门,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占领大量殖民地,建立起“日不落”的庞大殖民帝国……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核心论点:工业革命增强了英国征服和改造世界的力量,确立起“世界工厂”的地位;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1.(2018·安徽皖智教育联考)欧洲某一时期,社会上不再希望妇女外出工作,相反鼓励妇女献身于传统的事业,如养育子女、管理家庭,以及保留传统家庭的价值观。这一时期形成这种家庭价值观的主要原因是( )
A.固守农耕社会的家庭模式
B.工业发展影响家庭观念
C.经济发展提升了妇女地位
D.女权运动冲击家庭结构
解析 工业革命初期,妇女外出工作较多,但随着工业革命的逐渐深入,失业问题、教育问题、家庭问题凸显出来,要求妇女回归家庭的呼声出现,即工业发展影响家庭观念,B项正确。
答案 B
2.(2018·全国卷高考模拟调研)19世纪后半期……动力技术与其他发明携手并进,在欧洲和世界其他部分之间“挖开”了一道“鸿沟”。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欧洲与世界各地的矛盾激化
B.工业革命使欧洲领先于世界
C.工业化推动了欧洲对外扩张
D.欧洲脱离了与世界各地联系
解析 材料“在欧洲和世界其他部分之间‘挖开’了一道‘鸿沟’”,反映出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差距的扩大,故B项正确。
答案 B
考法1 工业革命的影响
【考题1】 (2017·课标全国Ⅰ,33)综合下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 |||
年份 | 约1770 | 约1790~1793 | 约1830~1835 |
数额(百万英镑) | 140 | 175 | 360 |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 | |||
年份 | 1755 | 1797 | 1835 |
指数 | 42.74 | 42.48 | 78.69 |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答案 D
『』
★明立意 从英国国民总收入与工人实际工资对比的角度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
★抓关键 对比表中的数据变化。
★清误区 本题为表格类选择题,难度适中。工业革命虽促进了生产力的飞跃,但并没带来社会各阶层收入的同步提升,由于财富分配的不合理,贫富悬殊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了社会的急剧分化。
考法2 工业革命的影响
【考题2】 (2018·全国卷高考模拟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灾难还是福祉,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进,很多思想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
工业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一支庞大的雇佣劳动者,他们成为这种体制的直接牺牲者。因此,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也最早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社会现实中劳动产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导致了财富分配不平等,究其原因是劳动权利的丧失。因此,他们要求获得劳动成果的权利,认为这是天赋权利。
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另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他们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这批思想家主要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他们一致认为,只有工业文明,只有资本主义的经济自由,才能增进国家的财富,带来社会的进步,实现理想的“文明社会”。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工业文明的兴盛》
提炼材料中关于工业文明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并作简要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
提示 (1)观点: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灾难。
(2)评析:工业文明给广大的劳动者带来苦难,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或出现社会的贫富分化);生产力发展了,但工人阶级丧失劳动权利,产品分配不平等,人权受到侵犯;工业文明带来环境的破坏;伴随着工业文明的西方殖民扩张,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灾难。
『』
★关键信息
信息1 信息“工业文明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反映出世人对工业革命认识的不同。
信息2 信息“在工业革命中成长起来的……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表明对工业文明持反对态度。
信息3 信息“另一批思想家走上前台……辩护呐喊”体现了对工业文明的支持态度。
★思路点拨
本题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为切入点,考查学科素养之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首先,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提炼出观点——工业文明带来灾难或“文明社会”;其次,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文明所导致的阶级矛盾、贫富差距、殖民扩张、环境问题等方面论证“灾难”;结合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生产力的发展、城市化、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方面分析论证“文明社会”。
考点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
『名师导语』
以电的发明与应用为显著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后期,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极大地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在历年高考中,本考点是考查频率较高的区域:题型以选择题为主也兼有非选择题;内容涉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从新高考对学科素养的要求来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影响及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仍需重点关注。
知识点一 电气时代的来临
1.背景
(1)前提:欧美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政治局面相对稳定。
(2)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资金:资本积累为新兴工业部门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4)技术:____________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
2.概况
(1)发源地和中心:________和德国。
(2)标志:1866年,________工程师西门子发明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
(3)应用:电灯、电话、电车、电影放映机。
3.影响
(1)推动了____________、近代汽车工业、石油工业、化工技术和化学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的变革。
(2)伴随工业的大发展,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____________。
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质疑
有学者对传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概念提出质疑,认为……第二次技术革命(1870~1914年)通过设备更新、技术升级强化了第二产业在三大产业中的支配地位,也给第三产业增添了新兴部分,但并未带来三大产业之间的另一次结构转换(质变),因此不能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知识点二 世界连接为一体
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
2.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3.表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1)框架:资本主义市场。
(2)手段: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
(3)内容:以物资和物种交流、人口迁徙与种族融合、各种文化的交流与撞击、各种社会形态的冲突与选择为主要内容。
4.影响
(1)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2)促进了各地区之间人口的大规模流动与融合。
(3)世界动植物物种的广泛交流,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4)国际劳动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生产________程度提高。
(5)全球性文化交流扩大,19世纪末的国际关系日趋复杂。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西方列强加紧对外资本输出,在世界范围内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到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漫画解史】 垄断组织
信息提取:垄断组织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构图解史】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信息提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经历新航路的开辟、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三个阶段,殖民扩张更是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途径。
[主干知识速记答案]
知识点一 1.(4)科学技术 2.(1)美国 (2)德国 3.(1)钢铁工业 (2)垄断组织
知识点二 4.(4)社会化
探究1 从“历史解释”角度解读两次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 第一次工业革命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动力 | 蒸汽 | 电力 |
发明者 | 工匠 | 科学家和工程师 |
科技含量 | 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 科学理论指导,与生产技术紧密结合 |
发展进程 | 首发英国,逐步扩展到其他国家 | 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
起始部门 | 轻工业 | 重工业 |
经济结构和生产组织 | 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主要生产组织形式 | 进入大企业时代,垄断组织出现 |
经济格局 |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建立经济霸权 | 欧美其他工业国家崛起,冲击英国的经济霸权 |
经济思想 | 自由主义取代重商主义 | 垄断资本家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竞争的信条 |
殖民扩张 | 掠夺原料,输出商品 | 资本输出,瓜分世界 |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途径和特点
(1)途径:殖民扩张、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的流动和资本的流通、殖民掠夺、新式交通工具和通讯事业的发展等是促使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途径。其中,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2)特点
①整体性:世界各地逐渐连为一体。
②开放扩张性:由资本主义固有属性决定。
③不平等性:残酷掠夺殖民地,供自己发展。
④进步性:顺应近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客观上促进了人类进步。
⑤以英国为中心:英国凭借其“世界工厂”的地位,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时期的主要“供货商”。
1.(2019·河南郑州模拟)从19世纪中叶开始,欧洲中产阶级发起了服装改革的潮流,男子的服装变得十分简洁,典型的男装是西装外套和马甲、黑色灰色或深蓝色的裤子。20世纪初,妇女中广泛流行短裙和女士长裤。这一时期的服饰变化( )
A.反映了妇女地位的下降
B.适应了生产领域的变革
C.缩小了男女间的贫富差距
D.强化了服装的装饰作用
解析 根据材料“从19世纪中叶开始……男子的服装变得十分简洁”和“20世纪初,妇女中广泛流行短裙和女士长裤”得出,半个世纪以来,男女服饰简洁实用。再结合时间分析,该时间阶段为工业革命。工业化推动服饰变迁,简洁实用的服饰便于操作机器,适合工业化以来的生活快节奏,故B项正确。
答案 B
2.(2019·四川乐山模拟)福特的创新是用于汽车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驱动福特式“创新”的是( )
A.集中规模化生产的需要 B.电力技术的广泛运用
C.美国的劳动力严重短缺 D.标准化生产开始出现
解析 从材料中“福特的创新是用于汽车生产的流水线”、“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可知福特式创新是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大规模的集中生产的垄断组织出现,故A项正确。
答案 A
探究2 从“唯物史观”角度解读两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1.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全球史观:两次工业革命中涌现的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2)文明史观: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3)现代化史观: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现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的工业化、城市化,思想的科学化以及社会生活的文明化。
(4)社会史观:两次工业革命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剧增),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包括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问题。
(5)生态史观:两次工业革命虽然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工业革命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多元视角认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1)从生产力发展角度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使当时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国际化,结束了许多国家和地区长期存在的孤立、闭塞的陈旧经济体系,促进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2)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在客观上向世界传播了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结束了人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的狭隘性,开始向现代文明转化。
(3)从道德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西方列强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宰割、奴役的产物,不仅使亚、非、拉国家遭受不等价交换的剥削,而且把他们变成发达国家的经济附庸。
1.(2018·海南单科,19)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反映出当时欧美( )
A.城市化进展显著 B.贫富差距逐渐消除
C.工业化开始启动 D.工人福利得到保障
解析 据材料“大众休闲文化”“戏院”“喜剧和音乐剧”“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可得出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城市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城市化进展显著,故A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而不是逐渐消除,故B项错误;工业化开始启动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故C项错误;欧美工人福利得到保障,开始于二战后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故D项错误。
答案 A
2.(2018·海口调研)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 )
A.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
B.经济危机的爆发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C.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
D.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
解析 科技革命是摆脱危机的一条出路,但并不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排除A项。经济危机的爆发不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而是经济危机的爆发促使各国采取措施发展科技,以便克服经济危机,故B项错误,D项正确。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
答案 D
探究3 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作用及对德国的影响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作用
19世纪后半期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即科技革命,将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带入了“电气时代”。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现代意义的经济模式,即以科技为先导,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要竞争手段,以垄断为生产组织形式的模式。这时,在生产力大发展的条件下,形成了一种“世界经济”,这已是今日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早期表现。
——刘宗绪、黄安年《世界近现代史专题30讲》
核心论点: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工业生产迅速发展,不仅使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而且使资本与生产越来越集中到少数大资本家手中,垄断组织应运而生,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种内在要求。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经济的发展
1871年德国完成统一。1870至1913年,德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7%,工业生产增长了4.6倍,同期英国增长1.3倍,法国增长1.9倍。1913年,德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为16%,英国为14%;这一年,德国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而英国为15%。
——王珏《世界经济通史》(中卷)等
核心论点: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经济飞速发展,增速超过英、法等老牌国家;1913年,德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超过英国,但其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仍低于英国。
1.(2018·安徽皖智教育1号卷联盟联考)某国19世纪70年代冶金企业平均投资为10多万元,20世纪初则达到近200多万元;同一时期的冶金企业由上千家减少为100多家。据此可知该国( )
A.已经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B.是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国家
C.出现新式的生产组织形式
D.两次工业革命的交叉进行
解析 根据题目中“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判断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冶金企业”平均投资额从10多万元增加到200多万元,说明生产和资本走向高度集中,“冶金企业由上千家减少为100多家”说明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促使垄断组织的产生,即生产组织形式发生了新的变化,故C项正确。
答案 C
2.(2018·合肥检测)下表为德国劳动力比例变化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 农业 | 工业 | 服务业 |
1882年 | 42% | 39% | 19% |
1907年 | 35% | 42% | 23% |
A.德国农业经济渐趋衰退
B.德国结束分裂完成统一
C.德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答案 D
考法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考题1】 (2015·课标全国Ⅱ,33)由下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
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年代 | 1870 | 1896~1900 | 1913 |
比例 | 78% | 74% | 72% |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答案 B
『』
★明立意 从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的角度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
★抓关键 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欧美大多数国家正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以英、美、德、法为代表的欧美国家生产力持续快速发展,但其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却不断降低,这说明世界其他国家的工业化也在不断发展。
★清误区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前所未有的生产力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仍处于经济相对落后的状态,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
考法2 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途径及特点
【考题2】 (2018·全国Ⅰ卷高考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晚期起,资本主义列强在领土扩张的同时,凭借着雄厚的经济实力,从经济上加紧掠夺、控制落后国家和地区。列强用资本输出,牢牢地控制了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了大量的财富。通过掠夺性的国际贸易,殖民地半殖民地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输出、掠夺性贸易,再加上海上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大发展,最终摧毁了一切落后国家和民族的堡垒,瓦解了它们的传统自然经济,从而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轨道。
——《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下图反映了16~20世纪地球的变化。有人说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也有人说世界似乎“变”得越来越“大”。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一阶段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有哪些?(9分)
提示 (1)国际贸易、殖民掠夺、新式交通工具和通讯事业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请从国际贸易的角度阐述“世界似乎‘变’得越来越‘大’”这一观点。(16分)
提示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交往形式也日益丰富;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关贸总协定的建立,使世界贸易进入新阶段。
『』
★关键信息
信息1 信息“资本输出”“掠夺性贸易”“海上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大发展”强调了这一过程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产生的影响,世界变得越来越密切。
信息2 无论是“地球‘变’得越来越‘小’”还是“世界似乎‘变’得越来越‘大’”都意在说明世界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统一的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思路点拨
本题以世界市场的形成为切入点,考查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和唯物史观的学科素养。第(1)问,注意时空信息“19世纪晚期”,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资本输出、掠夺性贸易、海上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等角度解答。第(2)问,结合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从国际贸易角度解答。
课时作业
(时间:45分钟 分值:85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衡水金卷模拟压轴卷)随着欧洲大陆国家开始工业化,其国内的工业生产替代了进口,英国出口的商品在欧洲大陆的市场份额日益下降。到1913年,英国已经基本失去美国市场,当时美国在英国商品出口市场中的份额仅为5%。这反映出( )
A.英国失去了世界经济大国地位
B.工业革命开始向英国以外扩展
C.英国失去了欧洲和美洲的市场
D.工业革命推动经济格局变迁
解析 题干表明,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欧洲大陆国家和美国以自身的工业制造品替代英国商品,使英国在欧洲大陆和美国的市场严重萎缩,体现出工业革命推动经济格局的变迁,故D项正确。
答案 D
2.(2018·河南郑州模拟)据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敦是纺织工人,瓦特是修理工;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西门子是物理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的提名。这一变化说明( )
A.发明者的出身决定研究成果
B.科技创新不再需要生产经验
C.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
D.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
解析 材料阐述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以工匠和技师为主,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以科学家为主,说明科学对于发明和技术的作用加深,故C项正确。
答案 C
3.(2018·衡水金卷)据19世纪英国卫生改革家查德威克的报告:城镇卫生工作的缺点会使人们养成最卑劣的堕落习惯,导致多数人道德败坏,因为他们在偏街僻巷堆积的有害脏物中寻找他们赖以为生的东西。该报告揭示了( )
A.城市建设与社会救济的关系
B.工业革命与社会习俗的关系
C.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D.城市环境与文明风尚的关系
解析 根据材料中“城镇卫生工作的缺点会使人们养成最卑劣的堕落习惯,导致多数人道德败坏”说明城市环境的好坏影响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否。故D项正确。
答案 D
4.(2019·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模拟)有学者指出,西方国家用武力打开各国大门,将整个世界征服于脚下。被征服的人民在这个过程中饱受苦难。他们为了生存,也开始追求工业化。从这个时候起,一个世界性的现代化过程就开始了。这说明( )
A.当今世界各国已实现现代化
B.现代化过程即主动融入世界过程
C.有些国家现代化具有被动性
D.西方的崛起起源于工业的现代化
解析 通过“被征服的人民在这个过程中饱受苦难……也开始追求工业化”说明有一些国家的现代化具有被动性,故C项正确。
答案 C
5.(2018·广东湛江联考)美国从1860年到1910年,每一个农业劳动力的平均收获面积由每年12英亩增加到23英亩。小麦生产增长近3倍,玉米生产增长2.5倍多,棉花增长约4倍。1910年美国农业生产总值高达90亿美元,农产品出口占输出总值的51%。这反映出( )
A.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国
B.农业生产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重心
C.工业革命对农业生产的巨大推动力
D.美国农业生产逐渐走向了多种经营
解析 从题干信息可知,美国每个劳动力的收获面积增加,说明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从时间上可知,这主要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答案选C项。
答案 C
6.(2018·山东德州期末)下表为1750~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
年份 国家 | 1750 | 1800 | 1830 | 1860 | 1880 | 1900 |
甲 | 1.9 | 4.3 | 9.5 | 19.9 | 22.9 | 18.5 |
乙 | 2.9 | 3.5 | 3.5 | 4.5 | 8.5 | 13.2 |
丙 | 0.1 | 0.8 | 2.4 | 7.2 | 14.7 | 23.6 |
丁 | 32.8 | 33.3 | 29.8 | 19.7 | 12.5 | 6.2 |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其中代表美国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根据图表信息,A项1900年左右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虽处于前列,但不占据首位,故A项错误;同理,故B项错误;根据图表信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起点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两次工业革命同时发展,并在短时间内居于首位,与所学美国史实相符,故C项正确;根据图表,第一次工业革命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占比很高,第二次工业革命时迅速下降,可判断为英国,故D项错误。
答案 C
7.(2018·安徽皖智教育2号卷联盟联考)西门子是德国电气工程行业重要的成员,公司于1897年改组为股份公司,1903年合并舒克特公司,组建西门子—舒克特公司。1897年购买一块绿地作为工业园区,新址上建成的第一座工厂西区电缆厂于1899年8月正式投产。后续的建筑包括1905年竣工的维尔纳工厂(公司的通讯工程中心),1906年建成的诺嫩丹的重型号机械厂和发电机厂,以及1913年建成的管理办公大楼。这块地方于1914年正式由官方命名为西门子城。这主要说明( )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垄断组织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C.联合经营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D.生产集中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解析 题干材料主要讲的是西门子调整生产组织结构,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由题干材料可知,西门子公司形成了垄断组织,且成为垄断组织后西门子公司的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故B项正确。
答案 B
8.(2019·四川宜宾模拟)1878年,美国还没有一家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当时全部54家上市公司中,铁路公司占到36家,其余18家公司,大多数也与铁路交通密切相关。这一现象足以说明当时美国( )
A.铁路行业出现了垄断组织
B.制造业落后于欧洲国家
C.国内市场的培育成效显著
D.铁路交通成为支柱产业
答案 C
9.(2018·安徽皖智教育1号卷联盟联考)20世纪初,美国总统曾对40多家公司提起诉讼,而牛肉托拉斯、石油托拉斯等在司法部的起诉之下被迫解散。有学者认为这场“进步运动”的改革“平衡了资本主义效率与社会主义公平这两大制度功能”。上述材料表明( )
A.美国政府行政权力的增强干扰司法独立
B.社会主义制度深刻影响了资本主义制度
C.垄断的发展促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调节
D.工业化的实现推动了美国的民主化进程
解析 20世纪初美国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政府对垄断组织进行限制以提高生产力和促进社会公平经营与竞争。这说明随着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社会矛盾日益突出,政府通过改革部分干预经济活动,故选C项。
答案 C
10.(2018·衡水金卷)早期殖民垄断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于1874年解散,与此同时,托拉斯、卡特尔、康采恩等形式的垄断组织在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形成。下列关于前后两种“垄断”类型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与发展
B.实质都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C.都是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D.都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解析 早期殖民垄断公司是对外实行掠夺的殖民机构,带有一定官方机构的特点;19世纪的垄断组织则凭借强大资金和技术独占一个或多个经济部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二者不是继承和发展关系,实质不同,D项正确。
答案 D
11.(2019·安徽江南十校模拟)英国殖民当局于1849年在印度修建了第一条实验性的铁路,之后组建一批铁路公司进行大规模的修建。据统计,1871年为5 077英里,1881年为9 891英里,1891年为17 564英里,1901年为23 571英里,1913年为34 656英里。对此分析最准确的是( )
A.体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B.有助于维护英国的国际金融地位
C.印度工业革命的内在发展需求
D.殖民扩张是工业革命的巨大动力
解析 结合这一时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英国对印度大规模的资本输出显然有利于英国海外市场的进一步开拓和国际金融地位的稳固,故B项正确。
答案 B
12.(2018·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模拟考试一)(原创)从1897年到1904年,美国企业间出现了大规模的合并运动,这使托拉斯的数目由1890年的24个增加到1904年的257个。这一“合并运动”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对企业合并的支持
B.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C.自由企业制度走向衰落
D.社会化生产发展的需要
解析 材料的主旨是垄断组织的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进而产生了垄断组织,故D项正确。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
13.(2018·湖南长郡中学考前保温卷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13年和1833年,英国废除了东印度公司对印度和中国的贸易垄断权。19世纪20年代,英国与各主要国家订立了互惠关税协定,把工业品的进口税率降低到平均30%的水平。1841~1846年,又取消了605种商品的进口税,降低了1 035种商品的进口税。1846年,废除了直接损害工厂主利益的谷物条例。1849年,终止了从17世纪50年代保留下来的《航海条例》。1860年,英、法签订通商条约,条约规定:两国互享最惠国待遇,减免双方重要商品的关税。
——摘编自高德步《中国经济简史》
材料二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郑观应、薛福成等人先后提出世界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即由各国的相互隔绝的时代变为互相“联属”的时代。他们还认识到,导致这种时代变动的原因是西方各国工业发展,商务发达,使“环地球九万里之中,无不周游贩运”。通商贸易是沟通各国的桥梁,联系世界的纽带。他们谈到这种认识时说,“商务未兴之时,各国闭关而治”“划疆自守,不相往来”“今则百货流通,各商云集”,从而形成了各国交往、相互通商的新局面。薛福成说:“余观火轮舟车之迅捷,因念人心由拙而巧,风气由朴而华,固系宇宙间自然之理。”……在对这种局势发出的大声疾呼中,郑观应以“鲸吞蚕食,虎踞狼贪”来描述这个局面竞争的残酷,可谓痛切而形象。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中国现代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推行的通商贸易政策,并说明该政策得以推行的原因及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学者对通商贸易的认识,并加以简要评价。(13分)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贸易政策”,可从材料中英国废除贸易垄断不难得出答案。第二小问“原因”,要结合材料和这一时期英国发展的史实进行分析。第三小问“影响”,可以从对英国、世界和贸易体制三个方面进行归纳。第(2)问,“认识”可结合工业化浪潮和科技进步对商贸的影响解答。“评价”联系所学知识,从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中国面临的世界形势进行回答。
答案 (1)政策:自由贸易政策。
原因:工业革命的发展,以往的保护性关税政策成为英国经济发展和对外扩张的障碍;工业资产阶级同土地贵族、金融贵族和大垄断商人进行不懈斗争。
影响:使英国的机器工业品在国际市场上充分发挥竞争优势,为大宗工业品的输出和大宗原料、粮食的输入拓宽了世界市场;促进了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促使世界贸易进入自由贸易时代。
(2)认识:西方世界引起的工业化浪潮,蓬勃发展的商业贸易,打破了各国的隔绝状态,促使世界连为一体;科技进步对工商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商业贸易的发展,加剧了各国的激烈竞争。
评价:他们认为在世界各国商业互通、发展和竞争的时代背景下,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这种认识体现了洋务思潮的较高水平;这种对世界现代化大势的认识,虽然还比较直观、肤浅,但已不同于近代中国早期的现代性世界观念;这种新的世界观念的确立,使洋务知识分子从思想观念上开始走出传统的封闭型体系,走向现代的开放型世界,从而奠定了维新思潮的思想基础。
14.(2019·四川德阳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民族工业被消灭了,新的工业得以建立;“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国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所以,“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相互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Ⅰ卷)
围绕材料,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12分)
解析 首先明确论题,据材料“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相互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确立论题为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然后结合史实进行论证,新航路的开辟,世界逐渐由分散走向整体,世界市场雏形初现,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答案 论题:资本主义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阐述: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14、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为积累原始资本而开展航海活动,使世界开始由分散走向联合。18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和深入,工业资本崛起,工业资产阶级为寻求市场和原料而加速对外扩张,使广大亚非拉地区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到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初步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垄断资本为攫取高额利润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由此可见,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近代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动力,体现了生产力的决定性作用。我们应该用唯物史观去看待和分析历史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