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教学设计
展开学习目标:1.理解城镇化的含义。2.理解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特点。(重点) 3.掌握城镇化的利弊。(重难点)
一、城镇化的概念
1.定义: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乡村地域转化为城镇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2.城镇化的内涵与主要标志
3.城镇化的本质:第二、第三产业的建立和集聚。
[特别提醒] 城镇化的标志中,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化水平的高低,而城镇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则反映城镇的发展是否合理。
二、世界不同地区城镇化特点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差异
[误区警示] 逆城市化不是城镇化的衰败,而是城镇化扩展的一种新的形式,它是建立在城乡差别近乎消失、接近形成一体化的基础上的。乡村、小城镇的交通、水电、信息等设施不断完善,再加上优越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久居城市中心面对混浊空气、噪声的大城市居民到乡村和城镇居住或定居,从而导致逆城市化现象。
2.我国城镇化的特点
(1)时间上:我国正处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
(2)空间上:不同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水平不均衡。
(3)发展空间:我国城镇的数量和规模还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城镇化发展的空间依然很大。
三、城镇化的利弊
1.城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之处的主要表现
(1)创造就业机会、促进产业调整。
(2)社会进步、传播文明。
(3)科技进步、生产发展。
(4)城乡互动、全面发展。
2.城镇化带来阶段性问题的主要表现
(1)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2)人口问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失业人数上升。
(3)住房问题。住房紧张,出现贫民窟和棚户区。
(4)交通问题。交通拥堵和停车困难。
(5)医院、学校等其他基础设施难以满足过多人口需求。
3.解决措施
控制城镇规模、合理规划城镇空间、加强城镇管理、实现区域共同发展等。
(1)城镇人口数量增多,城镇化水平一定提高。( )
(2)当前,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城镇化速度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
( )
(3)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有利于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
( )
(4)若在我国的城镇发展中,效仿美、加、澳的模式,追求宽马路、大广场等低密度、高标准建筑的布局,将会带来的后果是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 )
(5)现在许多城市都实行“公交优先”的政策,其目的是( )
A.扶持国有企业,突出“以公有制为主”
B.提高公共汽(电)车公司的经济效益
C.抑制私人出租车
D.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况
提示:(1)× 城镇化水平高低的衡量指标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若比重增大,则城镇化水平提高。城镇人口数量增多,但如果农村人口数量增加的更多时,城镇化水平仍会降低。
(2)× 发达国家城镇化起步早,水平高;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起步晚,水平低。发达国家城镇化进程已进入成熟阶段,速度减慢,发展中国家处于城镇化进程中的加速阶段,速度较快。
(3)√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有利于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
(4)√ 我国土地资源有限,尤其是耕地资源;效仿美、加、澳模式,势必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甚至蚕食有限的耕地资源。
(5)D
目前,我国已进入城市型社会,城市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创造国家财富的主力军。从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到2014年末,我国城镇化率从17.9%提升到54.7%,城市数量从193个增长到653个,城镇人口已经超过农村,并且今后每年城镇化率仍会以1%的速度增长。
问题1 (区域认知)材料中反映我国城镇化的表现有哪些?
提示:城镇化率上升,城市数目不断增加。
问题2 (综合思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大量人口涌入城镇,城镇有哪些优势可以对农村人口产生迁移吸引力?
提示:城镇的交通便捷、文化设施齐全、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就业机会多、生活便利等方面的优势对农村人口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
[归纳总结]
1.城镇化的表现
2.城镇化的标志
3.城镇化的动力
1.下表为我国某地区城镇发展情况统计表。读表,完成(1)~(2)题。
(1)数据显示的现象中不能反映城镇化进程的是( )
A.甲 B.乙
C.丙D.丁
(2)近年来,该地区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
B.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
C.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D.城镇中心区的萎缩
(1)B (2)C [第(1)题,城镇化主要表现为城镇人口增加、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镇用地扩大、城镇数目增多四个方面。工业产值不能反映城镇化进程。第(2)题,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人口数量较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农村产生了大量剩余劳动力,而这些剩余劳动力大多涌入城镇寻找就业机会。]
西方有一句俚语说:“穷人住城里,富人住城外。”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现实。 下图为城镇化进程示意图。
问题1 (区域认知)“穷人住城里,富人住城外”反映了什么样的城镇化现象?这种现象发生在图中哪个阶段,原因是什么?
提示:逆城市化。后期阶段。
原因:由于人口和产业迅速向城镇集中,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在汽车普及后,许多人和企业开始迁往郊区。
问题2 (综合思维)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后期阶段,为什么城镇化速度放缓?
提示: 因为在后期阶段,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已经很小,可转化为城镇人口的农业人口很少。
问题3 (区域认知)我国目前的城镇化处于哪个阶段?
提示:处于中期阶段。
[归纳总结]
1.世界城镇化的三个阶段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进程差异
城镇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
2.读世界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城镇人口和城镇化水平对比图,回答(1)~(2)题。
(1)据图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期,世界城镇人口( )
A.总数量开始出现下降趋势
B.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增加
C.欠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减少
D.两类地区所占比重基本持平
(2)世界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开始快速提升的时期出现在( )
A.1825年前后B.1875年前后
C.1925年前后D.1950年前后
(1)D (2)C [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图中表示发达地区的曲线是M1和N2,表示欠发达地区的曲线是M2和N1。 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城镇人口比重占世界城镇人口比重的差别不大,说明两地区所占比重基本持平;发达地区比重呈降低趋势,欠发达地区比重呈上升趋势;随着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的迅速提高,世界城镇人口总量在不断增加。第(2)题,世界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开始快速提升的时期出现在1925年前后。]
地区生产总值超3万亿元,站上新台阶;空气质量、水环境进一步改善,天更蓝、水更清;商品住房价格保持稳定、“房住不炒”得到落实……2019年1月14日公布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透视出过去的2018年北京的一系列新变化。
曾经,北京聚集了大量非首都功能,城市体量不断扩张,人口稠密,产业集聚,交通拥堵、空气质量堪忧的“大城市病”让这座特大城市不堪重负。如今,北京明确定位,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全国第一个提出“减量发展”的城市,北京逐步实现从集聚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的转变。
问题1 (地理实践力)北京市的“大城市病”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城镇交通拥堵。住房紧张、资源紧张、环境污染、发展空间受限、就业困难等。
问题2 (综合思维)北京市的“大城市病”比较突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人口、产业过度集中,城市规划建设不合理,管理不当造成的。
问题3 (综合思维)北京市发展中的“减量发展”主要是指什么?
提示:采取各种措施分散、转移人口与产业、疏解一些城市职能。
[归纳总结]
1.城镇化带来的问题
伴随着城镇化的深入,城镇功能日益增强,但也带来一些问题。
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图解“城市病”的表现及解决措施
3.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握手楼”(如图)。据此完成(1)~(2)题。
(1)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B.吸引市民周末度假
C.增加自住房屋面积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2)“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
A.居住人口减少B.城区房价昂贵
C.人居环境恶化D.城区不再扩大
(1)D (2)B [第(1)题,图中显示,该地的“握手楼”楼房密度很大,其主要的、直接的目的是通过出租“握手楼”增加收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了大量外地人前来务工、经商,房屋出租市场广阔。第(2)题,根据材料,“握手楼”分布在城镇周边,布局拥挤,居住环境较差,但却吸引租房者租住,说明了该中心城镇的城区房价昂贵,收入较低的外来务工经商者不得不到房价较低的郊区租房。]
人地协调观——聚焦“生态城市”建设
生态城市,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狭义地讲,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
生态城市是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高度协同和谐的复合生态系统,其内部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构成环环相扣、协同共生的网络,具有实现物质循环再生、能量充分利用、信息反馈调节、经济高效、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协同共生的机能。
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其中追求自然系统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是基础和条件,实现人与人和谐是生态城市的目的和根本所在,即生态城市不仅能“供养”自然,而且能满足人类自身进化、发展的需求,达到“人和”。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了开展创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城市森林花园被誉为“住房4.0”,在建筑设计中每家都有单独的庭院,外墙长满绿色植物,还有一处两层楼高的空中室外私人小院及一块几十平方米的土地,可种树、种花、种菜、遛狗、养鸟等。城市森林花园一处建筑就相当于一片森林,使住在繁华城市中心的人们实现“回归大自然”的梦想。读“住房3.0”和“住房4.0”景观对比图,完成(1)~(2)题。
(1)建设“住房4.0”可以( )
①增加城市绿地 ②促进城市化深度发展 ③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环境 ④改善市内大气环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2)从大气循环和水循环的角度看,“住房4.0”可以( )
①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②增大城市风强度 ③增加城市地下径流 ④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1)B (2)C [第(1)题,从材料中可建设“住房4.0”,可以增加城市绿地,改善居住环境,改善城市大气环境。第(2)题,“住房4.0”增加了绿地,可以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增加城市空气湿度;减小城市风强度,对城市地下径流影响较小。]
题组1 城镇化的概念
2002~2013年,我国城镇化水平从39.09%提高到53.73%,累计提高了14.64个百分点。据此回答1~2题。
1.衡量城镇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
A.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B.城镇人口总量
C.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D.城镇用地规模
2.关于城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镇化指乡村人口向城镇聚集,不包括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B.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化的水平可以体现其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
C.城镇是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心,但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不大
D.城镇化必将扩大城乡之间的差距
1.C 2.B [第1题,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城镇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第2题,城镇化指乡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或乡村地区转化为城镇地域的过程,A项错误。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体现,B项正确。城镇是区域发展的中心,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很大,C项错误。城镇化的发展,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将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D项错误。]
题组2 世界不同地区城镇化特点
读城镇化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完成3~4题。
3.关于图中各个时段城镇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M时段,城镇化发展较快
B.在P时段,城镇化水平较高
C.在N时段,城镇化水平较高
D.在N时段,人口向城镇迅速集聚
4.孟加拉国、中国和英国处于图中的时段依次是 ( )
A.M、P、N B.M、N、P
C.P、M、ND.N、M、P
3.C 4.A [读图可知,城镇化的速度是由慢→快→慢,故M为初期阶段,城镇化水平低、速度慢;P为加速阶段,城镇化速度快;N为后期阶段,城镇化水平高,速度慢。孟加拉国处于M阶段,中国处于P阶段,英国处于N阶段。]
题组3 城镇化的利弊
读漫画,完成5~6题。
5.漫画所反映的城市问题是( )
A.城镇建筑物高大密集,用地紧张
B.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下降
C.热岛效应显著,城区温度较高
D.土地面积小,居住条件差
6.解决漫画所示城镇问题的合理措施有( )
A.建设新城区,扩大城镇规模
B.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削弱城市热岛效应
C.研制新型制冷设备,减少氟氯烃化合物排放
D.建设卫星城,分散城区的人口与工业
5.B 6.C [漫画反映出城镇污染严重,小鸟原本洁净的羽毛如墨染一般。建设卫星城,分散城区过密的人口和工业,减少污染物排放,是改善城区环境的有效措施。]
P47探索
农村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业用地转化为城镇用地,反映了城镇化现象。主要原因是工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城镇化。
P48思考
工业化是城镇化的最主要推动因素。
P49思考
发达国家城镇化起步早,水平高,以1980年为界,前期速度快,后期速度慢;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起步晚,水平低,以1980年为界,前期速度慢,后期速度快。
P51活动
(1)发达国家城镇化起步早,前期速度快,后期速度慢;发展中国家和我国城镇化起步晚,前期速度慢,后期速度快。
(2)发达国家城镇化起步早,速度慢,水平高;发展中国家和我国城镇化起步晚,速度快,水平低。
P51思考
1.成都城区由中心向四周扩展;1990~2005年城区主要向西南方向扩展;2005~2013年城区主要向北和东南扩展。
2.城镇化对成都和周边地区有促进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促进产业调整;促进社会进步、传播文明;城乡互动、全面发展。
P52思考(上)
城镇化对区域发展的不利之处有:出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环境问题;就业压力大,失业人数上升,导致部分低收入者陷入贫困等人口问题;住房紧张,出现贫民窟和棚户区;交通拥堵,停车困难等。
P52思考(下)
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分散城市职能,减轻大城市的压力;开发新区,建立卫星城,推进郊区城镇化,缓解城市中心区压力;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城市管理,处理好各功能区的关系;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提高城市绿化面积,增强市民绿化意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P54思考
1.城镇化水平高,小城镇多,大部分人居住在小城镇。
2.人口迁移的流向呈现多样性,大部分人口流入小城镇。
P54作业题
1.(1)城市群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空间沿轴线分布。
(2)城市群分布与经济重心分布重合,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部分中部地区;城市群空间分布沿高速铁路布局。
2.特点:大中小城市数量都有增长;特大城市、超大城市数量增长快,大中小城市增长缓慢。原因:城市数量增长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大量的人口进入城市,使城市人口数量和城市数增加。
3.
内涵
人口的集
中过程
人口不断向城镇集中,其结果是城镇化水平上升;城镇规模扩大
乡村向城
镇的转化
过程
城镇建设用地扩展,农业用地发展为城镇建设用地;功能进一步分化;土地景观发生较大变化
经济结构
的变化过程
经济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变。伴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城镇文明向乡村地区扩散
主要标志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国家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
早
晚
速
度
1950~1980年
快
慢
1980~2010年
慢
快
与工业化关系
城镇化伴随工业化同步发展
城镇化先于工业化
城镇人口变化
目前城镇人口比重很高,其增长速度已逐渐变慢或趋于稳定,甚至出现了城市人口向郊区和农村迁移的现象,即“逆城市化”
大量农民流入城镇,造成城镇人口的膨胀
问题
20世纪50 ~ 60年代,日本高度集中的城镇化带来的主要问题是“过密—过疏”
就业岗位不足、基础设施落后、公共设施匮乏和生活环境恶化等问题
城镇化的概念
项目
1999年
2009年
甲
城镇数目/个
3
7
乙
工业总产值/万元
36 200
1 765 000
丙
城镇人口/万人
56
340
丁
城镇人口比重/%
30.4
48.6
城镇化的进程和特点
国家类型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
时间
早晚
早(英国最早,从18世纪中叶开始)
晚(20世纪中叶以来)
原因
工业化早
国家独立较晚,工业化晚
目前
速度
快慢
趋缓甚至停滞
速度加快
原因
城镇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阶段
民族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迅速
城镇化水平
高低
高
低
原因
经济发展水平高,带动了城镇化进程
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城乡经济出现巨大反差
城镇
人口
比重
大小
大
小
原因
起步早,城镇化水平高
起步晚,城镇化水平低
所处阶段
后期成熟阶段
初期阶段和中期加速阶段
动力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批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移动
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经济迅速发展
现象及原因
现象
逆城市化现象
城镇发展不合理
原因
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
城镇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城镇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表
现
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
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
城市中心区人口继续外迁,郊区人口迁往农村和小城镇
人口迁回市区
成
因
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
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
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
开发中心区,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
图
解
城镇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不利影响
表现形式
城镇环
境问题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光污染、辐射污染
城镇交
通问题
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发;公共交通发展缓慢;停车场紧张
城镇住
房问题
居住环境差;住房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出现贫民窟和棚户区
城镇
人口
问题
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老年人问题(人口老龄化);内城经济衰退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控制城镇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镇经济相适应的城镇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
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镇交通和居住条件
对城镇功能进行合理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
类型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
早
晚
城镇化速度
慢
快
存在的主要问题
城市中心区人口数量下降,并出现“产业空心化”和经济萧条、衰败等现象
环境问题、住房问题、交通问题、医院和学校等其他基础设施难以满足需求问题
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导学案: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导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主干知识点的梳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教案: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教案,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人口空间分布与发展预测,国土资源监察,车辆导航调度,旅游信息查询,城市规划与评价,数据库的功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农业及其发展变化,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