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级届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地理(创新版)教师用书习题:专题六人口和城市
展开专题六 人口和城市
考点一 结合“综合思维”,从“人地协调观”角度
认识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考情报告] 人口增长模式、人口时空分布规律、人口数量的变化带来的人口问题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常以统计图表、区域图、文字材料为背景,侧重考查人口问题及其产生的影响、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侧重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2019·全国卷Ⅰ)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据此完成(1)~(2)题。
(1)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 )
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 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
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 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
(2)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 )
A.人均消费剧增 B.老龄化进程趋缓
C.人均收入剧降 D.劳动力供给过剩
(1)C (2)B
1.巧用综合思维分析人口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1)人口问题的判断
首先,明确主要的人口问题有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老龄化、人口性别比失调等。
其次,在解题时要注意对材料或图中数据信息的提取。关于人口问题的判断,经常通过关于人口的新概念切入,比如人口抚养比、人口红利等,分析时要注意对新概念的理解,注意新概念中各人口年龄段的关系,根据各人口年龄段数据的变化,尤其是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的变化,对具体的人口问题进行判断。
(2)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
人口增 长过快 的原因 | ①经济落后,现代化水平低,需要的劳动力多;②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不完善;③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进步 |
人口老龄 化的原因 | ①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②有良好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③人口受教育水平高,生育意愿不强,生育率低,人口增长缓慢 |
人口性别 比失调的 原因 | ①战争;②人口迁移;③产业结构;④养老保障机制不健全、生育观念落后,人为的技术干预等(目前我国性别比高的原因) |
2.落实人地协调观,理解人口问题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考向1 人口性别结构
(2019·福建福州期末)下图示意2017年甲、乙两国人口性别比(每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量),其中甲国为西亚某产油国,乙国为南亚某人口大国。读图,回答1~2题。
1.导致甲、乙两国2017年全国人口性别比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是( )
A.教育水平 B.产业结构
C.宗教信仰 D.生育政策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西亚某产油国(甲国)人口性别比很高,南亚某人口大国(乙国)人口性别比基本正常。产油国石油工业发达,男性劳动力需求量大,吸引其他国家男性劳动力大量迁入,使其男性人口比重增大,故B项正确。
2.为应对近年来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问题,乙国应采取的措施是( )
A.促进城乡人口流动 B.政策鼓励少生优生
C.限制国际人口迁移 D.提高女性社会地位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乙国出生人口性别比较高,说明该国女性社会地位较低,故应提高女性社会地位,D项正确。
考向2 人口年龄结构
(2019·湖南株洲一模)2016年我国全面实行二孩政策。据此完成1~2题。
1.实行二孩政策主要解决的问题可能是( )
A.人口年龄结构不合理 B.人口性别结构不合理
C.人口增长速度过慢 D.现阶段劳动力不足
答案 A
解析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人口年龄结构不合理。为了延缓老龄化趋势,调整人口年龄结构,我国决定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故A项正确。
2.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我国人口增长并不明显,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育龄妇女的比例小
B.人口年龄结构不合理
C.生育观导致生育二孩意愿低
D.社会养老负担较重
答案 C
解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生育观念逐渐发生变化,由多生转向少生、优生,导致二孩政策实施效果不明显,故C项正确。
考点二 结合“区域认知”,运用“综合思维”,分析人口迁移
[考情报告]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人口迁移的影响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常以统计图表、示意图、文字材料(人口迁移热点新闻)为背景,侧重考查迁入地与迁出地的区域特征及其差异、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其影响;侧重考查考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2016·全国卷Ⅲ)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
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
(2)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
①服务设施齐全 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③适宜就业机会多 ④生态环境较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今后,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
A.资源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 D.知识密集型产业
(1)A (2)C (3)D
1.运用“综合思维”,全面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4)性别与文化素质差异
重工业发达地区,往往吸引大量男性人口迁入;而轻工业发达地区,则对女性人口迁移吸引力较大;文化素质高的人口大量迁入地区,一般高新技术产业发达;文化素质较低的人口大量迁入地区,一般劳动密集型产业较多。产业的转型升级一般遵循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升级的规律,在产业转型中对普通劳动力需求减少,对高素质劳动力需求增多。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往往伴随着产业空间转移,同时推动了人口的迁移。
2.结合“区域认知”,运用“综合思维”,深入全面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
(1)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进程。
(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考向1 人口迁移的规律、原因
(2019·海南高考)下图分别示意1995年、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迁移。据此完成1~3题。
1.1995年美国本土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是( )
A.东北部 B.南部
C.中西部 D.西部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东北部来往的箭头有三组,经过简单计算,为净流出区;南部来往的箭头有三组,经过简单计算,南部为净流入区;中西部和西部为净流出区,A、C、D三项错误,B项正确。
2.与1995年相比,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 )
A.数量减少 B.向中西部大量回流
C.迁移规模变小 D.净流入的地区减少
答案 C
解析 由于材料所显示是美国本土人口迁移,故无法得知美国人口数量,A项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美国整体迁移规模都在变小,并没有向中西部大量回流,B项错误,C项正确;净流入区仍然还是南部地区,D项错误。
3.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变化的主导因素可能是( )
A.经济 B.交通 C.文化 D.教育
答案 A
解析 美国南部由于新兴企业较多,就业机会多,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水平高,故吸引人口迁移,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考向2 人口迁移的影响
(2019·西宁复习检测一)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1~2题。
1.“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 )
A.技能与素质的提升 B.年龄构成的年轻化
C.数量的大幅度提高 D.性别结构的均衡化
答案 A
解析 “城归”人员返乡会带来人口红利升级,是指其通过自身的资金和技术推动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乡村经济呈现高增长的局面,故A项正确;“城归”人员年龄构成的年轻化和数量的大幅度提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抚养比,但并不是促进乡村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所以不能称其为人口红利升级,B、C两项错误;性别结构的均衡与人口红利升级无关,D项错误。
2.“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
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C.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
D.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答案 C
解析 “城归”人员返乡不一定使生态环境好转,其创业过程有可能增加环境压力,A项错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是需要长期的建设才能完成的,B项错误;“城归”人员返乡会使得父母回到孩子身边,并且改善乡村的人口年龄结构,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C项正确;农业的规模化和专业化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实现,D项错误。
考点三 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城市空间结构,落实“人地协调观”
[考情报告] 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常以城市规划图、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变化图为背景,侧重考查城市功能分区的特点、类型及成因和城市的空间布局及其合理性;侧重考查考生的人地协调观和综合思维。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2019·天津高考)读W市主城区2004年与2016年工业和居住用地情况图(下图),回答(1)~(2)题。
(1)2016年与2004年的土地利用情况相比,该市主城区发生的变化是( )
A.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南的工业功能明显减弱
B.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北的居住功能明显增强
C.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新建工厂主要集中在该区中部
D.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新增住宅主要集中在乙河沿岸
(2)由于该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变化,可能产生的问题及有效的对策是( )
A.工业污染扩散 加强河流水质监测
B.就业岗位减少 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C.居住区较偏远 增加中心城区住宅用地
D.交通压力增大 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布局
(1)B (2)D
1.着眼“人地协调”,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
城市各功能区的分布,主要受经济和环境因素影响,如交通、地租(由距市中心远近和通达度决定)、河流流向(地形地势)、风向等,形成以中心商务区为核心的城市地域结构(其余的影响因素有历史、社会、行政等)。一般而言,城市中心是中心商务区,这里交通便捷,人流汇聚,其余的商业区则位于交通干线两侧或街道路口,有
的大城市还会出现几个副中心;住宅区位于中心商务区周围,并且有明显的分化,高级住宅区往往位于地势高、上风处、环境优美的城市外缘,接近文化区,而低级住宅区往往与工业区相连;工业区一般位于市区外缘,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还需要考虑风向和河流流向,但无污染的高科技工业区,可考虑接近高教园区。
2.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判断城市功能区的布局
城市功能区的判断可根据面积的大小、距市中心远近、形态特征等来分析,具体如下表所示:
判断方法 | 具体说明 |
看面积 大小 | 住宅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 |
看距市 中心远近 | 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
看形态 特征 | 商业区一般呈点状、线状,住宅区和工业区一般呈片状 |
看人口 变化 | 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住宅区与商业区变化相反;工业区人口昼夜差别最小 |
看建筑 物密度 | 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住宅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 |
看分布 趋势 | 住宅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市中心比例逐渐下降;商业区虽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移动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上升幅度较大 |
考向1 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的空间差异
(2018·北京高考)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读图,回答1~2题。
1.该城市( )
A.Ⅰ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
B.Ⅱ区适宜建垃圾填埋场
C.Ⅲ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
D.Ⅳ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
答案 A
解析 据图可知,Ⅰ区位于市中心,为中心商务区,地价高,因此建筑物高大稠密,A项正确;Ⅱ区距市中心较近,不适宜建垃圾填埋场,B项错误;Ⅲ区距市中心较远,商业网点密度较小,C项错误;Ⅳ区位于郊区,远离市中心,城市热岛效应较弱,D项错误。
2.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建设民俗博物馆 B.划定耕地保护区
C.增加种植业投入 D.扩大卫星城规模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可知,区域土地利用强度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据图可知,甲地远离市区,但是土地利用强度增大,说明建设用地面积增多。卫星城规模扩大,增加了建设用地面积,D项符合题意;建设民俗博物馆对增加土地利用强度影响很小,排除A项;划定耕地保护区、增加种植业投入不会使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排除B、C两项。
考向2 城市功能区的判断
下图中,图一是我国南方某大城市地铁线分布图,图二是该城市某地铁站一天中部分时段进出站人数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一分析,甲、乙、丙、丁四地中可能位于中心商务区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答案 A
解析 根据图示信息,图一中甲地附近多条地铁线路在此汇集,说明该地最可能位于市中心。
2.据图二分析,该地铁站所在的功能区是( )
A.中心商务区 B.工业区
C.住宅区 D.文化区
答案 C
解析 图二中,该地早晨7~8时是刷卡进站高峰,21时前后为刷卡出站高峰,说明该地最可能是住宅区。
考向3 城市功能区空间变化原因、影响
(2019·四川遂宁一诊)2018年9月28日,位于北京二环路附近的官园批发市场永久闭市,标志着西城区多家区域性批发市场全部关闭。关闭官园等批发市场是按照北京市总体规划,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具体要求。下图为北京市主要道路和西城区部分批发市场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关闭官园等批发市场的主要目的是( )
A.缓解城市人口和交通压力
B.提高城市土地产出效率
C.减轻城市大气和水体污染
D.完善和提高城市服务职能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信息“关闭官园等批发市场是按照北京市总体规划,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具体要求”可知,关闭官园主要是为了疏解非首都功能,有利于缓解城市人口和交通压力,故A项正确。
2.官园等批发市场关闭后,在其附近应增设( )
A.大型商场 B.社区医院
C.小商品超市 D.中小学校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官园等批发市场位于城市中心附近,地价较高,宜发展商业,可布局小商品超市,C项正确;大型商场占地面积大,应选择在地价较低的地区,排除A项;社区医院分布在居民区,排除B项;中小学校占地面积较大,应远离商业区,排除D项。
3.未来,官园等批发市场所在地最可能成为( )
A.高档住宅区 B.交通枢纽
C.高技术工业区 D.金融服务区
答案 D
解析 官园等批发市场所在地交通便捷、地价较高,宜发展高级服务业,故D项正确。
考点四 运用“人地协调观”,分析城市化过程、问题及对策
[考情报告] 城市化过程及其特点、城市化问题及其解决措施是高考的主要命题点。常以示意图、统计图、文字材料(城市发展的热点新闻)为切入点,侧重考查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侧重考查考生的人地协调观和综合思维。题型灵活多样。
(2019·江苏高考)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下图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 )
A.10~15千米 B.15~20千米
C.20~25千米 D.25~30千米
(2)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 )
①地下水位上升 ②地表气温升高 ③生物多样性增加 ④地表径流增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B (2)C
1.运用“综合思维”,认识城市化的不同阶段
(1)郊区城市化
(2)逆城市化
(3)再城市化
2.结合“区域认知”,运用“人地协调观”,分析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3.结合“区域认知”,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
分析角度 | 答题模板 |
人口迁移 | 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其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
产业结构 | 带动农村各方面的发展,优化地区产业结构 |
科技发展 | 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区域整体发展水平 |
文化、思想观念 | 促进了文化、生活方式、观念的转变 |
(2)不利影响
4.落实“人地协调观”,分析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考向1 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2019·博雅闻道—衡水金卷联合质量测评)城市常住人口不等同于户籍人口。下图为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比较图(含预测)。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两类城镇化率差异的直接原因是( )
A.城市用地规模的不断扩大
B.进城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
C.城市商品房价格的不断上涨
D.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缩小
答案 B
解析 受人口迁移的影响,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导致城市常住人口多于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大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故B项正确。
2.缩小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将有益于( )
A.抑制城市房价上涨
B.增加城市居民的就业机会
C.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
D.提高更多人口的公共服务待遇
答案 D
解析 缩小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必须让更多的进城务工人员取得所在地户籍,这有利于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公共服务待遇,故D项正确。
3.自2014年开始,两类城镇化率差异呈减小趋势,其原因可能是( )
A.回乡再就业等政策实施 B.城镇内就业机会减少
C.农村耕地增多 D.户籍管理趋严
答案 A
解析 两类城镇化率差异缩小,有两个基本原因,一是进城务工人员回乡,二是所在城市放宽落户政策。受回乡再就业等政策实施的影响,部分务工人员返回家乡,造成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降低,缩小了两类城镇化率差异,故A项正确。
考向2 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2019·山东临沂最后一卷)交通拥堵指数又称交通运行指数,是综合反映道路网畅通或拥堵的概念性数值,其数值越高,表明交通拥堵状况越严重。下表为我国2015年和2017年交通拥堵指数前十城市,其中北京市交通拥堵成本一直高居首位。据此完成1~3题。
1.与2015年相比,2017年下列城市中拥堵指数变化最大的是( )
A.北京 B.哈尔滨 C.重庆 D.杭州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可知,交通拥堵指数又称交通运行指数,是综合反映道路网畅通或拥堵的概念性数值,其数值越高,表明交通拥堵状况越严重。据表格信息可知,杭州2015年城市拥堵指数位于全国第四,而2017年却没有在前十位,说明其城市拥堵指数大有改观,变化最大。故选D项。
2.北京市交通拥堵成本一直高居首位,与其密切相关的有 ( )
①平均通勤距离短 ②网约车大量出现 ③机动车保有量多 ④实行单双号限行政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交通拥堵成本是指市民因拥堵造成的经济成本。基本上,经济越发达、基本工资越高的城市,因拥堵造成的损失越大。北京市交通拥堵成本一直高居首位的主要原因是车辆多,加之网约车大量出现,②③正确;实行单双号限行政策可以缓解交通拥堵,④错误;北京平均通勤距离长,会加剧交通拥堵,①错误。故选C项。
3.2017年青岛、广州、深圳等城市下榜,这些城市为缓解交通拥堵而采取的措施中不包括( )
A.大力推广共享单车 B.开通或多建高铁
C.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D.加强城市交通疏导
答案 B
解析 降低拥堵成本的措施就是缓解交通拥堵状况,少开私家车,多选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实施绿色出行,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加强城市交通疏导等,A、C、D三项不符合题意;高铁不宜在城区修建,B项符合题意。
考向3
(2019·全国卷Ⅱ)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图一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二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 )
A.海港规模大 B.沿长江分布
C.集聚长江口 D.行政等级较高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2016年属于协调发展水平Ⅰ型的城市有六个,即上海、南京、合肥、苏州、杭州和宁波,其中宁波和苏州为地级市行政中心,其余四个都是省级行政中心,因此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行政等级较高,D项正确;南京、杭州、苏州和合肥都不属于海港城市,A项错误;合肥、苏州、杭州、宁波都不沿长江分布,B项错误;合肥、南京、宁波、杭州等不在长江口,C项错误。
2.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
A.均衡性 B.边缘性 C.集中性 D.对称性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属于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都远离核心城市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空间范围的边缘地区,B项正确;读图可知,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中,安庆、池州、宣城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西南部,盐城和滁州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分布不均衡,A项错误;安庆、池州、宣城相对集中,而盐城和滁州与之相隔较远,没有集中分布,C项错误;协调发展水平Ⅳ型城市的空间分布没有对称点,不具有对称性,D项错误。
3.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 )
A.空间位置邻近 B.发展模式相同
C.城市性质相似 D.产业部门接近
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有苏州、杭州、宁波、扬州、嘉兴和舟山,其中多数城市在空间上邻近核心城市上海,说明上海对周边城市发展辐射带动作用很大,提升了这些城市的等级水平,A项正确;上海是我国的直辖市之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将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可见,周边城市的发展模式、性质和产业部门与上海差别很大,B、C、D三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