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教师用书精品教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教师用书:第3讲 酶和ATP
展开
第3讲 酶和ATP
★ [最新考纲]
1.酶在代谢中的作用(Ⅱ);2.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Ⅱ)。
精读教材——记一记
1.Fe3+和过氧化氢酶促使H2O2分解,但它们并未供给H2O2能量,而是降低了H2O2分解反应的活化能。(P80正文上部)
2.酸既能催化蛋白质水解,又能催化脂肪和淀粉水解。(P83右边学科交叉)
3.建议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原因:温度(高温)本身会影响过氧化氢自然分解的速度;酸本身也可以作为无机催化剂催化淀粉的水解。(P84实验)
4.图5—3,5—4中,只有低温时曲线和横轴不相交,即酶的结构未改变,活性降低而已。(P85图)
5.酶为生活添姿彩
(1)溶菌酶能溶解细菌的细胞壁而抗菌消炎,常与抗生素复合使用。
(2)加酶洗衣粉中的酶不是直接来自生物体,而是经过酶工程改造过的,稳定性更强。(P87科学·技术·社会)
6.(1)ATP的组成元素有C、H、O、N、P。(P88相关信息)
(2)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只是绝大多数,不是所有)。(P89正文)
7.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P89正文下部)
8.1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是1分子ATP水解所释放能量的94倍。(P90思考与讨论)自我诊断——判一判
1.有关酶的正误判断
(1)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
(2)水稻细胞内合成的某物质,能够在常温下高效分解淀粉,该物质含有羧基。(√)
(3)滴加FeCl3溶液提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不涉及“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
(4)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
(5)(2018·全国Ⅱ卷,T3B)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
解析:激素不具有酶的催化特性。
(6)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
解析:酶在细胞内外均有催化活性。
(7)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
(8)发烧时,食欲减退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失去了活性。(×)
2.有关ATP的正误判断
(1)1个ATP分子中含有一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
(2)在生物体的活细胞内ATP与ADP的转化只能单向进行。(×)
(3)ATP可以水解为一个核苷酸和两个磷酸,而其合成所需能量由磷酸提供。(×)
(4)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5)人在饥饿时,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
(6)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每摩尔葡萄糖生成ATP的量与安静时相等。(×)
高频命题点1 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曲线分析及实验探究
真题领航——目标方向导入高考
1.(2017·全国Ⅱ卷,3)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DNA合成的酶
B.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
C.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
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 ℃
解析:C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合成DNA的酶,A错误;只要给于适宜的温度和pH,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仍然有催化活性,B错误;向某些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某些无机盐溶液后,可以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使蛋白质凝聚而从溶液中析出这种作用叫作盐析,可在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加浓(NH4)2SO4使蛋白质凝聚沉淀,C正确;酶在低温环境中保存,D错误。]
2.(2019·江苏卷,30)为探究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一些有机物含量的变化,研究小组利用下列供选材料用具进行了实验。
材料用具:玉米籽粒;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碘液,缓冲液,淀粉,淀粉酶等;研钵,水浴锅,天平,试管,滴管,量筒,容量瓶,显微镜,玻片,酒精灯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检测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蛋白质(肽类)含量变化,在不同发芽阶段玉米提取液中,分别加入________试剂,比较颜色变化。该实验需要选用的器具有________(填序号)。
①试管 ②滴管 ③量筒
④酒精灯 ⑤显微镜
(2)为了检测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淀粉含量变化,将不同发芽阶段的玉米籽粒纵切,滴加________,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胚乳呈蓝色块状,且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蓝色块状物变小。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上述蓝色块状物变小是淀粉酶作用的结果,设计了如下实验:在1~4号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应的提取液和溶液(如下图所示),40 ℃温育30 min后,分别加入斐林试剂并60 ℃水浴加热,观察试管内颜色变化。请继续以下分析:
①设置试管1作为对照,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管2中应加入的X是________的提取液。
③预测试管3中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若试管4未出现预期结果(其他试管中结果符合预期),则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以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物质含量变化为信息载体,考查考生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释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通过实验设计与实验结果分析,体现了对科学探究素养中的方案探讨及结果分析要素的考查。(1)双缩脲试剂可与蛋白质发生紫色反应,且蛋白质含量越高紫色越深。该检测过程需使用试管,因对样液和试剂有使用量的要求,故还需用到量筒和滴管。(2)碘液遇淀粉变蓝,随种子发芽时间的延长,胚乳蓝色块状物变小,说明玉米发芽过程中胚乳的淀粉逐渐减少。(3)为验证发芽过程中胚乳蓝色块状物变小是淀粉酶作用的结果,可依据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的特点,利用发芽前与发芽中的种子提取液分别催化淀粉溶液,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和淀粉酶组进行对照。试管1为本实验的对照组。其作用是排除淀粉液中含有还原性糖。试管2、3添加的分别为发芽前玉米与发芽玉米的种子提取液,发芽玉米的提取液中有淀粉酶,预期试管3中应发生蓝色(刚加入斐林试剂)到砖红色的变化。试管4中理论上也应出现砖红色,但未出现预期结果,说明试管4加入的淀粉酶已失活。
答案:(1)双缩脲 ①②③ (2)碘液 玉米发芽过程中胚乳的淀粉逐渐减少 (3)①排除用于实验的淀粉溶液中含有还原性糖 ②发芽前玉米 ③蓝色→砖红色 淀粉酶已失活
知识拓展——培养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及实验探究能力
1.酶具有专一性,某小组欲探究某种酶的专一性,请写出简要设计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探究酶的专一性常见的方案有两种,一是在相同底物的实验组中加入不同种类的酶,然后检测各组底物是否被分解;二是在不同种类的底物中加入等量相同种类的酶,然后观察各组底物是否被分解,从而得出结论。
2.酶都有适宜的温度和pH,如何设计实验探究某种酶的最适pH,请写出简要设计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设计实验时需设置一系列不同pH的实验组进行相互对照,最后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酶促反应所需时间最短的一组对应的pH最接近最适pH。
核心整合——掌握必备生物知识
1.有关酶的基础知识归纳(填表)
化学本质
绝大多数是蛋白质
少数是①RNA
合成原料
氨基酸
核糖核苷酸
合成场所
核糖体
细胞核(真核细胞)
来源
一般来说,活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除外)都能产生酶
作用场所
细胞内、细胞外或生物体外均可
生理功能
具有②催化作用
作用原理
降低化学反应的③活化能
与无机催化剂
相同的性质
a.提高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化学反应的方向和平衡点
b.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数量不变
2.酶的本质和作用机理(填空)
(1)图1模型说明酶的化学本质是④蛋白质。
(2)图2模型中ac段表示在无催化剂催化条件下,使物质A生成物质P反应发生需要的活化能;酶的作用原理是⑤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若将酶变为无机催化剂,则b在纵轴上向⑥上移动。若改为加热的方法也会提高反应的速率,其原理是提供了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3.酶的特性(填空)
(1)图1模型表示酶作用特点的⑦专一性。图中b表示⑧酶,c表示被催化的反应物。
(2)图2模型说明⑨酶A具有催化作用,而酶B不具有催化作用。体现了酶特性的专一性,即一种酶只能催化⑩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图3中,与未加酶相比(c与a曲线对比),酶具有⑪催化作用。与无机催化剂相比(c与b曲线对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即酶具有⑫高效性。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的时间,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4.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填空)
(1)图1、图2模型说明:温度和pH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低于或高于最适温度(或pH)⑬酶活性降低,高温、过酸、过碱都会导致酶分子结构被破坏而使酶永久失活。
(2)低温时,只是使酶的活性降低。高温会使酶的⑭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低温不会破坏酶的分子结构。
(3)若将上图1中的横坐标改为底物浓度或酶浓度,曲线如下图。
(1)同一个体不同细胞中,酶的种类和数量会不同,对于同一个细胞而言,在不同的时期或生理状态下,细胞中酶的种类和数量也会发生改变。
(2)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活性不同。温度和pH通过影响酶活性,进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底物浓度和酶浓度也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但并未改变酶活性。
考向立意——突显生命观念能力
[考向一] 以酶的概念、作用、本质等必备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对生命观念的理解
1.为使反应物A→产物P,采取了有酶催化(最适温度和pH)和有无机催化剂催化两种催化方法,其能量变化过程用图甲中两条曲线表示;图乙表示某酶促反应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中不合理的是( )
A.距离b可反映无机催化剂催化效率比有酶催化时效率低的原因
B.适当升高温度,有酶催化时的曲线Ⅱ对应的距离a将下降
C.图乙中②可代表蔗糖,那么③④可代表果糖和葡萄糖
D.图乙所示过程可以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解析:B [该图所示为“最适”温度和pH下的酶促反应,则适当“升高”温度时,酶降低活化能的程度应减弱,即a将上升。]
2.核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在特异性结合并切断特定的mRNA后,核酶可从杂交链上解脱下来,重新结合和切割其他的mRNA分子。下列关于核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向核酶中滴加双缩脲试剂,水浴加热后可发生紫色反应
B.与不加核酶组相比,加核酶组mRNA降解较快,由此可证明核酶具有高效性
C.核酸具有热稳定性,故核酶的活性不受温度的影响
D.核酶与反应底物特异性结合时,有氢键形成,也有磷酸二酯键的断裂
解析:D [核酶的化学本质为RNA,其不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A错误;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性,而与不加核酶组相比,加核酶组mRNA降解较快,只能说明核酶具有催化性,B错误;RNA分子的热稳定性是有一定限度的,在高温条件下其空间结构也会发生改变,故核酶的活性也会受温度的影响,C错误;核酶与反应底物特异性结合时,二者会形成杂交链,此时有氢键形成,核酶切割mRNA分子时也有磷酸二酯键的断裂,D正确。]
酶、激素、抗体、神经递质
比较项目
酶
激素
抗体
神经递质
化学本质
多为蛋白质,少数是RNA
蛋白质、多肽、固醇、氨基酸衍生物等
球蛋白
乙酰胆碱、多巴胺、氨基酸类、NO等
产生细胞
活细胞
内分泌腺细胞或下丘脑细胞
浆细胞
神经细胞
作用部位
细胞内外
靶细胞或靶器官
内环境
突触后膜
作用后
变化
不发生改变
被灭活
被降解
被降解或移走
[考向二] 以酶促反应曲线为载体,考查学生分析曲线的能力
3.(2019·高三天津质检)如图为pH对作用于同一底物的两种水解酶活性的影响,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任何温度条件下,pH=5时,酶1的活性高于酶2
B.将酶2由pH=9转移到pH=4的环境中,活性上升
C.在两种不同的pH条件下,酶1活性可能相同
D.酶1和酶2能够水解同一种底物是酶专一性的体现
解析:C [高温使酶变性失活,在高温条件下,pH=5时,酶1的活性等于酶2,A错误;过酸、过碱使酶变性失活,pH=9的环境下,酶2的空间结构被破坏,即使转移到pH=4的环境中酶的活性也不能恢复,B错误;由图可知,在最适pH的两侧,存在酶活性相同的两种不同的pH,C正确;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底物的特性,D错误。]
4.(2017·天津,3)如图表示将A、B两种物质混合,T1时加入酶C,在最适温度下这两种物质浓度的变化。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酶C降低了A生成B这一反应的活化能
B.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
C.T2后B增加缓慢是酶活性逐渐降低导致的
D.适当降低反应温度,T2值增大
解析:C [将A、B两种物质混合,A、B物质含量不变,T1时加入酶C,A含量下降的同时,B含量升高,推测A转变为了B,酶C起催化作用,降低了A生成B这一反应的活化能,A正确;该体系中最初A含量较多,反应较快,后A含量减少,反应速率减慢,B正确;T2后B增加缓慢是A含量减少的缘故,C错误;适当降低反应温度,酶活性减慢,反应速率降低,反应时间延长,T2值增大,D正确。]
“四看”法分析酶促反应曲线
[考向三] 以酶有关实验为载体,考查学生实验分析和实验探究的能力
5.某同学欲通过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因素的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滤纸上需附有过氧化氢酶
B.酶促反应速率可用滤纸片从烧杯底部到浮出液面的时间(即t3-t2)来表示
C.可通过设置不同pH的过氧化氢溶液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D.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每个烧杯中需放多个滤纸片
解析:B [滤纸片上需要携带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水解产生氧气促使滤纸片浮出水面,A正确;酶促反应在酶与底物接触时开始,酶促反应速率可用t3-t1来表示,B错误;当自变量为pH时,可通过滤纸浮出液面的时间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C正确;该图示中只有一片滤纸片,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应增加滤纸片的数量,测出时间后取其平均值,D正确。]
6.某兴趣小组探究H2O2在不同条件下分解情况的实验,首先向a、b、c、d 4支洁净的试管内分别加入等量等浓度的H2O2溶液,然后,a试管为室温处理,b试管为90 ℃水浴处理,c试管为常温处理并滴加2滴新鲜肝脏研磨液,d试管为常温处理并滴加2滴氯化铁溶液,最后统计4支试管内气泡产生的情况依次为极少、少量、大量、较多。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试管与b试管H2O2的活化能相同,d试管与c试管的活化能相同
B.c、d试管分别与a试管比较,说明Fe3+和过氧化氢酶均具有催化功能
C.综合分析a试管、c试管和d试管,说明与无机催化剂相比,过氧化氢酶降低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
D.与a试管相比较,b试管的水浴加热为过氧化氢的分解提供了能量
解析:A [本题考查了学科核心素养的科学思维,难度适中。a试管与b试管的温度不同,H2O2的活化能不同;d试管加入了生物催化剂酶,c试管加入无机催化剂,酶降低活化能更显著,d试管与c试管H2O2的活化能不同,A项错误;c、d试管分别与a试管比较,气泡产生多,说明Fe3+和过氧化氢酶均可以使反应加快,均具有催化功能,B项正确;a试管、c试管和d试管相比较,d试管气泡最多,说明与无机催化剂相比,过氧化氢酶降低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C项正确;与a试管相比较,b试管的水浴加热为过氧化氢的分解提供了所需的活化能,D项正确。]
7.(2019届高三·石家底摸底)某同学为了验证淀粉酶的专一性,设计以下三种方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各组试管的添加物质
鉴定试剂
方案一
一组试管内加淀粉酶和淀粉,另一组试管内加淀粉酶和蔗糖
碘液
方案二
一组试管内加淀粉酶和淀粉,另一组试管内加淀粉酶和蔗糖
斐林试剂
方案三
一组试管内加淀粉酶和淀粉,另一组试管内加蔗糖酶和淀粉
碘液
A.方案一两组试管中加入的各种物质的量应该相等
B.方案一不可行的原因是碘液不能检测蔗糖是否被分解
C.方案三中将碘液换成斐林试剂可以证明淀粉酶具有专一性
D.方案二可行的原因是斐林试剂既可以证明淀粉是否被分解,也能证明蔗糖是否被分解
解析:C [方案一中自变量为反应物的种类,两组试管中加入的各种物质的量为无关变量,应该相等,A正确;碘液不能检测蔗糖是否被分解,因此方案一不可行,B正确;方案三中自变量为酶的种类,将碘液换成斐林试剂只说明了淀粉酶能催化淀粉的水解,没有说明不能催化其他底物,因此不能证明淀粉酶具有专一性,C错误;方案二可行的原因是斐林试剂既可以证明淀粉是否被分解,也能证明蔗糖是否被分解,D正确。]
依据实验目的准确选取实验材料和检测指标
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
检测指标(试剂)
备注
高效性
过氧化氢与过氧化氢酶、Fe3+
O2产生的快慢或多少
与无机催化剂对比
专一性
淀粉、蔗糖与淀粉酶
斐林试剂
不能用碘液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淀粉和淀粉酶
碘液
不能用斐林试剂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过氧化氢与过氧化氢酶
O2产生的快慢或多少
不选用淀粉和淀粉酶
高频命题点2 ATP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真题领航——目标方向导入高考
(2016·全国Ⅰ卷,节选)在有关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32P来标记DNA分子。用α、β和γ表示ATP或dATP(d表示脱氧)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α~Pβ~Pγ或dA-Pα~Pβ~Pγ)。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种酶可以催化ATP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末端上,同时产生ADP。若要用该酶把32P标记到DNA末端上,那么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ATP的________(填“α”、“β”或“γ”)位上。
(2)若用带有32P的dATP作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将32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则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dATP的________(填“α”、“β”或“γ”)位上。
解析:(1)某种酶可以催化ATP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末端上,同时产生ATP。ATP水解时,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产生ADP和Pi,释放的能量用于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据此并结合题意可知:若要用该酶把32P标记到DNA末端上,那么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ATP的γ位上。(2)dA-Pα~Pβ~Pγ(d表示脱氧)脱去Pβ和Pγ这两个磷酸基团后,余下的结构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因此,若用带有32P标记的dATP作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将32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则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dATP的α位上。
答案:(1)γ (2)α
知识拓展——培养学生文字表达能力
1.与葡萄糖相比,每分子ATP中蕴含的能量较少,但两者中只有ATP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TP在生物体内含量较少,但生物体对ATP的需求量很大,生物体是如何解决该矛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TP的化学性质不稳定,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易水解也易合成 细胞内ATP与ADP之间转化速率较快
2.写出下图中圆圈中A的名称,并说出它参与合成的化合物的名称。
答案:①腺苷,ATP ②腺嘌呤,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③腺嘌呤,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④腺嘌呤脱氧核苷酸,DNA(片段) ⑤腺嘌呤核糖核苷酸,RNA(片断)
核心整合——掌握必备生物知识
1.ATP的结构与能量转换(填图)
2.ATP的产生与消耗的场所和生理过程归纳(填表)
转化场所
产生或消耗ATP的生理过程
细胞膜
消耗ATP:⑧主动运输、胞吞、胞吐
细胞质基质
产生ATP:细胞呼吸第⑨一阶段
叶绿体
产生ATP:⑩光反应
消耗ATP:暗反应和自身DNA复制
线粒体
产生ATP: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
消耗ATP:自身DNA复制、转录,翻译等
核糖体
消耗ATP:⑪蛋白质的合成
细胞核
消耗ATP:DNA复制、转录等
答案:①C、H、O、N、P ②腺苷 ③磷酸基因 ④高能磷酸键 ⑤光合作用 ⑥细胞质基质 ⑦ADP+Pi ATP+能量 ⑧主动运输 ⑨一 ⑩光反应 ⑪蛋白质的合成
考向立意——突显核心素养生命观念能力
考向 以ATP的结构和功能为载体,考查学生的生命观念及获取信息的能力
1.2019年6月8日走出考场的安徽学子王恒杰在跪谢母亲的刹那间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与DNA、RNA相同,组成ATP的化学元素有C、H、O、N、P
B.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由腺嘌呤和脱氧核糖结合而成
C.动物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D.细胞内的化学反应有些是需要能量的,有些是释放能量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
解析:A [ATP中的A为腺嘌呤和核糖共同形成的腺苷,P为磷酸,所以ATP含有的元素为C、H、O、N、P,动物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分解相联系。]
2.图中Ras蛋白是分布在细胞膜上的一种蛋白质。已知Ras蛋白与信号传导有关,Ras蛋白结合GDP时为失活态,结合GTP时为活化态。当细胞外存在信号分子时,Ras蛋白释放出自身的GDP并结合GTP,从而由失活态向活化态转变,最终实现将胞外信号向胞内传递。
(1)当胞外信号分子作用于细胞膜表面,而导致细胞内产生新的信号传递,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功能;被胞外信号分子作用的细胞称为______。Ras蛋白合成后,还需经过______和______的加工。
(2)GTP与ATP结构相似,结构简式G-P~P~P中G的名称为______;GTP不仅参与信号的传递,也可以作为细胞内合成RNA分子的原料来源之一,则GTP需丢失______个Pi后方可参与RNA的合成。蛋白质生物合成时需要GTP水解为GDP直接提供能量,但ATP被称为“能量通货”,最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细胞外的信息分子与膜上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在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作用,接受信号分子的细胞为靶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需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
(2)由于GTP与ATP相似,可知G为鸟苷,GTP参与RNA的合成需去掉两个Pi,细胞内生命活动多由ATP直接供能,所以被称为能量通货。
答案:(1)信息交流 靶细胞 内质网 高尔基体
(2)鸟苷 2 细胞内更多的生命活动由ATP直接供能,作为直接能源物质
1.下列关于酶的实验设计,正确的是( )
A.用蛋白酶、蛋白块作实验材料验证蛋白酶能够催化蛋白质分解
B.用淀粉和蔗糖溶液、淀粉酶,反应后滴加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C.用过氧化氢溶液、肝脏研磨液作材料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D.设置pH为2、7、12的条件,探究pH对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解析:A [本题考查了学科核心素养的科学探究,难度适中。用蛋白酶、蛋白块作实验材料验证蛋白酶能够催化蛋白质分解,A项正确;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来验证酶的专一性时,不可采用碘液检测,应该选用斐林试剂,B项错误;过氧化氢在没有酶的情况下也能分解,而且温度不同,分解速率不同,因此,不能利用过氧化氢和肝脏研磨液作材料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C项错误;胃蛋白酶最适pH为1.0~2.0,pH超过一定范围后,胃蛋白酶会变性失活,因此,不能设置pH为2、7、12的条件,探究pH对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D项错误。]
2.细胞所处的能量状态用ATP、ADP和AMP之间的关系式来表示,称为能荷,公式如下:能荷=(ATP+1/2ADP)/(ATP+ADP+AMP),其中AMP为一磷酸腺苷。能荷对代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高能荷时,ATP生成过程被抑制,而ATP的利用过程被激发;低能荷时,其效应相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根据能荷的公式组成,推测一般情况下细胞能荷数值小于1
B.细胞中ATP、ADP和AMP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C.细胞在吸收Mg2+时,能荷较低
D,能荷及其调节是生物界的共性
解析:C [本题考查了学科核心素养的科学思维,难度适中。根据能荷公式的组成,当细胞内所有的腺苷(酸)充分磷酸化为ATP时,荷数值为1,当细胞内所有腺苷(酸)去磷酸化为AMP时,能荷值为0,据此推测,能荷数值的变动范围为0~1,A项正确;细胞中ATP、ADP和AMP之间可以相互转化,B项正确;已知高能荷时,ATP生成过程被抑制,而ATP的利用过程被激发,而细胞在吸收Mg2+时消耗ATP,所以能荷较高,C项错误;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所以能荷及其调节是生物界的共性,D项正确。]
3.细胞中UTP是与ATP相似的物质,可以参与许多生化反应,为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等过程直接提供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UTP分子中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B.UTP水解产物可用于合成DNA
C.蛋白质合成旺盛时,核糖体附近UTP含量减少
D.“U”表示尿嘧啶
解析:C [本题考查了学科核心素养的生命观念,难度适中。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UTP是细胞的正常成分,与ATP相似,可以为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直接提供能量,故UTP分子中同样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A项错误;UTP水解产物可用于合成RNA,B项错误;蛋白质合成旺盛时,消耗的UTP增多,故核糖体附近UTP含量减少,C项正确;“U”表示尿苷,D项错误。]
4.H+—ATP合成酶是线粒体内重要的酶,若使用H+—ATP合成酶抑制剂可选择性诱发癌细胞的凋亡。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H+—ATP合成酶在叶绿体内也有,在细菌体内没有
B.H+—ATP合成酶的合成需要ATP供能,ATP的合成需要H+—ATP合成酶的催化
C.ATP可以口服,也可以注射
D.H+—ATP合成酶抑制剂可能是一种较好的抗肿瘤药
解析:A [本题考查了学科核心素养的科学思维与社会责任,难度适中。根据题意,H+—ATP合成酶存在于线粒体中,叶绿体、细菌内没有,A项错误;酶的合成需要ATP供能,线粒体中的H+—ATP合成酶的功能主要是合成ATP和转运H+,因此ATP的合成需要H+—ATP合成酶的催化,B项正确;ATP可溶于水,既可注射也可口服,C项正确;H+—ATP合成酶抑制剂可选择性诱发癌细胞的凋亡,因此,H+—ATP合成酶抑制剂可能是一种较好的抗肿瘤药,D项正确。]
5.为了探究酶活性的影响因素,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H2O2酶开展了一系列实验,并绘制图解如下。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虚线表示的含义是______,H2O2的浓度属于实验的______变量。
(2)75 ℃时H2O2的剩余量低于50 ℃时H2O2的剩余量,据此推测两种温度条件下酶的活性大小为前者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后者。
(3)100 ℃时H2O2剩余量最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特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1)H2O2的初始量 无关
(2)小于 (3)此时酶已失活,是高温促使H2O2分解速率加快 (4)蛋白质 高效性、专一性
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荧光素—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测定人参愈伤组织中ATP的含量,以研究人参细胞能量代谢的特点。
实验原理:荧光素在荧光素酶、ATP等物质的参与下,进行反应发出荧光;用分光光度计可测定发光强度;当荧光素和荧光素酶都足量时,在一定范围内,ATP的含量与发光强度成正比。
实验步骤:
步骤一,ATP的提取:称取一定量的人参愈伤组织,研磨后沸水浴10 min,冷却至室温,离心,取上清液。
步骤二,ATP的测定:吸取一定量的上清液,放入分光光度计反应室内,并注入适量的所需物质,在有氧等适宜条件下进行反应,记录发光强度并计算ATP含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一中的沸水浴处理,使酶的______被破坏而失活。
(2)步骤二注入的物质中,属于反应物的是______分光光度计反应室内能量形式的转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荧光素酶价格昂贵,为能准确测定出ATP的含量,又能节省酶的用量,学习小组探究了“测定ATP时所需荧光素酶溶液的最佳浓度”,实验结果如下图。
①学习小组配制了1×10-8mol/L ATP标准液、70 mg/L荧光素溶液(过量)和______溶液进行实验。
②结果表明:图中______点所对应的荧光素酶浓度为最佳浓度,e、f、g点所对应的荧光素酶浓度不同,但发光强度相同,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TP测定对食品卫生监控有重要意义。食品卫生检验人员利用上述生物发光法测定某熟食品样品中细菌的ATP总含量,测算出了细菌的数量,从而判断食品污染程度。做出上述判断的理由是每个细菌细胞中ATP的含量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空间结构 (2)荧光素 化学能转换为光能(或热能) (3)①浓度分别为0 mg/L、10 mg/L、20 mg/L、30 mg/L、40 mg/L、50 mg/L、60 mg/L的荧光素酶 ②e ATP全部水解(或ATP数量有限) (4)大致相同
一、选择题
1.ATP是直接的能源物质:dATP(d表示脱氧)是三磷酸脱氧腺苷的英文名称缩写,其结构式可简写成dA-P~P~P。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一分子dATP由三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腺嘌呤组成
B.细胞内生成dATP时有能量的储存,常与放能反应相联系
C.在DNA合成过程中,dATP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之一
D.dATP具有高能磷酸键,可能为细胞的某些反应提供能量
解析:C [根据题意,dATP与ATP结构类似,从其结构简式可知,一分子dATP由三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腺嘌呤组成,A正确;细胞内生成dATP时要形成高能磷酸键,有能量的储存,常与放能反应相联系,B正确;DNA的结构单位是四种脱氧核苷酸,dATP不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C错误;dATP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可能为细胞的某些反应提供能量,D正确。]
2.“分子马达”是分布于细胞内部或细胞表面的一类蛋白质,它们的结构会随着与ATP和ADP的交替结合而改变,从而使自身或与其结合的分子产生运动。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分子马达”
B.RNA聚合酶是沿RNA移动的“分子马达”
C.“分子马达”运动所需的能量由ATP水解提供
D.细胞膜上的部分载体蛋白是“分子马达”
解析:B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少量的DNA和RNA,它们复制、转录和翻译时的酶都属于“分子马达”,如RNA聚合酶等,A正确;RNA聚合酶是沿DNA模板移动的“分子马达”,B错误;ATP是直接能源物质,所以“分子马达”运动所需的能量由ATP水解提供,C正确;细胞膜上的部分载体蛋白进行的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属于“分子马达”,D正确。]
3.科学家用含不同浓度NaF的水溶液喂养小白鼠,一段时间后,测量小白鼠细胞代谢产热量及细胞内的ATP浓度,分别获得细胞内的ATP浓度数据和产热量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NaF浓度(10-6g/mL)
ATP浓度(10-4mol/L)
A组
0
2.97
B组
50
2.73
C组
150
1.40
A.该实验的测量指标是细胞产热量和细胞内的ATP浓度
B.高浓度的NaF组产热量峰值和ATP浓度均低于对照组
C.NaF对细胞代谢产生ATP有抑制作用
D.该实验采用了空白对照和相互对照
解析:B [结合题意分析可知,该实验的测量指标有两个:细胞产热量和细胞内ATP的浓度,A正确;分析题图和题表可知,高浓度NaF组(即C组)的细胞产热量峰值高于对照组(即A组),而细胞内ATP浓度低于对照组,B错误;从表格中数据分析可知,NaF对细胞代谢产生ATP有抑制作用,C正确;该实验有空白对照组(A组)和不同浓度的NaF实验组(B组和C组)相互对照,D正确。]
4.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异常与衰老密切相关。某科研人员研究中药党参对某种衰老模型小鼠肝细胞线粒体中酶活性的影响,以此了解其在延缓衰老方面的作用机制,实验结果如表所示。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
组别
a酶活性相对值
b酶活性相对值
正常小鼠组
11.76
52.44
模型小鼠组
7.75
38.57
党参提取物
低剂量组
7.66
38.93
党参提取物
中剂量组
9.81
43.15
党参提取物
高剂量组
11.02
49.63
注:a酶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b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二者均与细胞呼吸相关。
A.细胞呼吸中a酶与b酶催化的反应均需消耗氧气
B.本实验中的正常小鼠组和模型小鼠组均为对照组
C.随着党参提取物剂量的升高,a酶和b酶的活性逐渐增强
D.高剂量党参提取物可通过增强酶活性改善衰老小鼠的线粒体功能
解析:A [已知a酶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说明其可能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不消耗氧气,A错误;根据题干及表格信息可知,不同剂量的党参提取物处理组为实验组,而正常小鼠组和模型小鼠组为对照组,B正确;分析表格中a酶和b酶的活性可知,随着党参提取物剂量的升高,两种酶的活性均逐渐增强,由此可知,高剂量党参提取物可通过增强酶的活性来提高(或改善)衰老小鼠线粒体的功能,C、D正确。]
5.如图为酶促反应相关曲线图,Km表示酶促反应速率为1/2vmax时的底物浓度。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结构相似,可与底物竞争性结合酶的活性部位;非竞争性抑制剂可与酶的非活性部位发生不可逆性结合,从而使酶的活性部位功能丧失。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Km越大,酶与底物亲和力越高
B.加入竞争性抑制剂,Km增大
C.加入非竞争性抑制剂,vmax降低
D.非竞争性抑制剂破坏酶的空间结构
解析:A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Km越大,代表酶促反应速率达到1/2vmax时所需要的底物浓度越大,即酶促反应需要高浓度的底物才能正常进行,从而说明底物与酶的亲和力越低,A错误;当反应环境中存在竞争性抑制剂时,需要增加底物的浓度才能保证反应的正常进行,即Km会增大,B正确;已知“非竞争性抑制剂可与酶的非活性部位发生不可逆性结合,从而使酶的活性部位功能丧失”,若反应环境中增加了非竞争性抑制剂,则会导致部分酶的活性部位空间结构改变、功能丧失,进而导致vmax降低,C、D正确。]
6.如图表示“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催化剂
B.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有温度和酶的用量等
C.1号与2号、1号与4号可分别构成对照实验
D.分析1号、2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知加热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解析:C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反应条件(如温度、催化剂的种类、是否添加催化剂等),A项错误;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存在的会影响实验现象或结果的其他因素或条件称为无关变量,如肝脏研磨液用量、过氧化氢的浓度、溶液体积、反应时间等,B项错误;符合单因子变量的组别间可形成对照,1号与2号只有温度不同,1号与4号只有是否添加肝脏研磨液的差异,故可形成对照,C项正确;加热能提高反应物能量从而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而不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D项错误。]
7.如图所示中a、b、c分别代表不使用催化剂、使用无机催化剂、最适条件下使用酶催化的化学反应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ΔE代表酶为化学反应降低的活化能
B.比较a、c两条曲线,可以得出酶具有高效性的结论
C.E1、E2、E3分别代表进行相应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D.高温、过酸和过碱条件下,c曲线的最高点都会上移
解析:B [根据题干,a、c分别表示没有加催化剂和加入酶的化学反应过程曲线,因此ΔE代表酶为化学反应降低的活化能,A正确;比较a、c两条曲线,可以得出酶具有催化性,B错误;E1、E2、E3分别代表进行相应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C正确;高温、过酸和过碱条件下,酶的活性都会降低甚至失活,因此c曲线的最高点都会上移,D正确。]
8.图一曲线a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生成物的量与时间的关系,图二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一曲线a中,A点后,限制生成物的量不再增加的因素是酶的数量不足
B.分别在图二中取B、C点的速率值,对应图一中的曲线c和d
C.图二曲线,酶减少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f表示
D.减小pH,重复该实验,图二曲线b应变为曲线f;增大pH,应变为曲线e
解析:C [图一曲线a中,A点后生成物的量不再随时间的递增而增加,说明反应物已耗尽,限制因素为反应物的浓度,A错误;在图二中,B点的限制因素是反应物浓度,对应图一中的A点之前的曲线,C点的限制因素是酶的数量,在图一中没有与之对应的曲线,B错误;图二曲线中,当底物浓度一定时,减少酶量,反应速率降低,C正确;图二曲线b表示在最适pH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无论pH是增大还是减小,酶的活性均降低,曲线b都应变为曲线f,D错误。]
9.研究人员从胡萝卜中提取过氧化物酶(POD)所做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处理时间从15分钟增加到80分钟,40℃下POD活性减小最显著
B.处理时间60分钟内,在所有的温度下POD活性都显著下降
C.该实验的因变量是POD活性,自变量有温度、时间和底物浓度
D.H2O2浓度过高会抑制POD的活性,与温度对POD活性的影响完全相同
解析:C [据图分析,处理时间从15分钟增加到80分钟,45 ℃下POD活性减小最显著,A错误;处理时间60分钟内,25 ℃下POD活性下降不显著,B错误;据图分析可知,该实验的因变量是POD活性,自变量有温度、时间和底物浓度等,C正确;H2O2浓度过高会抑制POD的活性,与温度对POD活性的影响不完全相同,D错误。]
10.科研人员在等量的四种浓度不同的大豆蛋白溶液中分别加入等量某种碱性蛋白酶,在一定条件下,水解120 min,获得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水解度是指蛋白质分子中被水解的肽键数占总的肽键数的百分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大豆蛋白溶液的浓度与体积
B.实验中应保持温度与pH等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
C.120 min后溶液中所有的肽键均已被水解
D.大豆蛋白溶液浓度为3%时获得的水解产物最多
解析:B [由曲线图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为大豆蛋白溶液的浓度,因变量为水解度,大豆蛋白溶液的体积是无关变量,A错误;确定了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之后,要保证可能影响实验的无关变量(如温度、pH、溶液体积等)相同且适宜,B正确;在120 min后,4组实验的水解度均未达到25%,由此说明被水解的肽键数均不足25%,C错误;图示只能说明在实验过程中,相同时间内浓度为3%的大豆蛋白溶液的水解度(反映水解产物量)高于其他组,此处必须强调时间范围,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1.现有两种淀粉酶A与B,某小组为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这两种淀粉酶的活性,做了相关探究实验。实验过程如表所示。
组别步骤
1
2
3
4
5
6
7
8
Ⅰ.设置水浴
缸温度(℃)
20
30
40
50
20
30
40
50
Ⅱ.取8支试管,各加入浓度相同的淀粉溶液10 mL,分别保温5 min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Ⅲ.另取8支试管,各加入等量浓度相同的淀粉酶溶液,分别保温5 min
酶A
酶A
酶A
酶A
酶B
酶B
酶B
酶B
Ⅳ.将温度相同的两支试管中的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溶液混合摇匀,保温5 min
实验结果:对各组实验中淀粉含量进行检测,计算实验后与实验前淀粉含量的比值,结果如图所示。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无关变量有______(至少写出2项)。
(2)对比几组实验结果可知,酶A在______℃条件下活性最高。
(3)此实验通过检测淀粉的剩余量来表示酶的活性,不能通过用斐林试剂检测生成物麦芽糖的含量来表示,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分析表格信息可知,本实验共设置8组,其中涉及的自变量有温度和催化剂种类;再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实验的因变量为淀粉含量,其余可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均为无关变量,如淀粉溶液的浓度和用量、酶的用量、反应的时间和条件(pH)等。(2)由实验结果图可知,在实验温度范围内,酶A在50 ℃条件时活性最高。(3)斐林试剂在使用时需水浴加热,而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因此,不能选择斐林试剂作为检测试剂。
答案: (1)温度、酶的种类 底物浓度、酶浓度、反应时间、pH等(答出2项即可) (2)50 (3)用斐林试剂检测时需水浴加热,会导致实验温度发生改变,影响实验结果
12.某同学将马铃薯(含过氧化氢酶)磨碎,用过滤得到的提取液进行了三次实验。
实验Ⅰ:将每支试管控制在30 ℃恒温条件下,按下表操作。
试管编号
A
B
C
D
设定pH
3
5
7
9
振荡后加入马铃薯提取液
1 mL
1 mL
1 mL
1 mL
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2 mL
2 mL
2 mL
2 mL
结果每只试管都产生气体。请回答:
(1)请为此实验拟定一个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因变量的检测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的自变量能否改成温度?__________。请阐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Ⅱ:取少量研磨液分别加入pH为3、5、7、9的盛有等量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保持37 ℃的温度,结果如图中B曲线所示。改变某些因素后重复上述实验,得到曲线A。
(4)改变的因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个)。
(5)曲线A和B中过氧化氢含量的最低点位于横坐标同一位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分析图表,实验的自变量是pH,因变量是酶活性,因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pH对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2)实验的自变量是pH,因变量是酶活性或酶促反应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的氧气产生速率(产生相同的氧气需要的时间)或过氧化氢的剩余量(消耗量)作为指标。(3)过氧化氢本身的分解受温度的影响,因此该实验的自变量不能是温度。(4)据图可知,改变某条件后,在不同pH条件下,过氧化氢的剩余量增加,说明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减慢。改变的因素可能是酶的量、温度等。过氧化氢的含量在最低点所对应的pH是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同一种酶的最适pH是一定的,不会由于酶浓度、温度等的不同而改变。
答案:(1)探究不同pH对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2)pH 气泡的产生情况(或过氧化氢的含量) (3)不能 温度影响过氧化氢的自身分解(或过氧化氢受热分解) (4)马铃薯提取液的量、温度等 (5)同一种酶的最适pH是一定的,不会由于酶的浓度、温度等的不同而改变
热点二 与酶相关的实验设计与探究
[规律方法·会总结]
1.酶的验证、探究或评价性实验题解题模板
2.有关酶促反应实验的注意事项
反应物
和酶的
选择
①研究酶的适宜温度实验时,不宜选用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因为过氧化氢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会加快;
②研究酶的适宜pH实验时,由于酸对淀粉有分解作用,并且碘液可与碱反应,所以一般不选用淀粉和淀粉酶作为实验材料,常选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
检测时
试剂的
选择
①研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时,检测淀粉是否分解用碘液,一般不选用斐林试剂,因为用斐林试剂检测需水浴加热,而该实验中需严格控制温度;
②若物质反应前后均能与试剂发生反应,如麦芽糖和水解后形成的葡萄糖均能与斐林试剂反应,再如蛋白质和水解后形成的多肽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此类试剂不能选用;
③若物质反应前后均不能与试剂反应,如蔗糖和水解后的单糖均不能与碘液反应,此类试剂也不能选用
[技能提升·会应用]
1.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
A.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B.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
C.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D.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3、7、11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
解析:B [淀粉酶能催化淀粉的分解,但不能催化蔗糖的分解,若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来验证酶的专一性时,不能用碘液检测,应用斐林试剂,A错误;酶的高效性是相对无机催化剂而言的,所以研究酶的高效性时,应将酶和无机催化剂进行对比,B正确;过氧化氢的分解受温度影响,因此不能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C错误;胃蛋白酶的适宜pH是1.5,所以利用胃蛋白酶、蛋清来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pH不能设置成3、7、11三个浓度,D错误。]
2.在各小型圆底烧瓶内盛等量的H2O2,并向各瓶中迅速加入等量的如图示中相应的物质,烧瓶口紧包着一个小气球,使烧瓶沉于烧杯底部的同一位置(瓶内有气体产生,烧瓶即可浮起)。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图1中的烧瓶最先浮起
D.肝脏研磨液中的H2O2酶和Fe3+的作用机理不同
C.图4中,沉入底部的烧瓶不能浮起
D.图2与图3对比,可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解析:D [由图分析可知,图3中含有新鲜H2O2酶,温度适宜,H2O2分解速率最快,故图3中的烧瓶最先浮起,A错误。肝脏研磨液中的H2O2酶和Fe3+均为催化剂,均是通过降低H2O2分解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起催化作用的,B错误。图4中,久置肝脏研磨液中的酶的活性较低或已失活,但是H2O2在37 ℃下也可以分解,沉入底部的烧瓶能够浮起,C错误。图2与图3对比,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能说明酶具有高效性,D正确。]
3.下表是关于酶专一性的实验设计,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1
2
3
4
5
步
骤
注入
淀粉
溶液
注入
蔗糖
溶液
注入某
种酶
溶液
注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
观察现象
试管Ⅰ
2 mL
-
2 mL
2 mL
A
试管Ⅱ
-
2 mL
2 mL
2 mL
B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酶的种类,无关变量是底物的用量、反应温度等
B.步骤3只能选用新鲜的淀粉酶
C.若步骤3选用新鲜的淀粉酶,则现象A是产生砖红色沉淀,现象B是无砖红色沉淀
D.该实验还可以选用碘液作为检测试剂
解析:C [本实验用同种酶催化两种不同的物质来研究酶的专一性,自变量是底物的种类,A错误;酶可以选择新鲜的淀粉酶或蔗糖酶,B错误;若选择新鲜的淀粉酶,试管Ⅰ中的淀粉被水解生成还原糖,所以现象A是产生砖红色沉淀,试管Ⅱ中的蔗糖不能被淀粉酶催化水解,蔗糖是非还原糖,所以现象B是无砖红色沉淀,C正确;蔗糖及蔗糖水解产物都不能跟碘液发生颜色反应,故用碘液无法判断蔗糖是否被催化水解,D错误。]
4.下表是某小组为探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是否受pH的影响”而设计的实验操作步骤(猪肝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请回答下列问题:
操作
步骤
操作方法
试管
甲
试管
乙
1
加体积分数为3%的H2O2溶液
2 mL
2 mL
2
加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溶液
1 mL
/
3
加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
/
1 mL
4
加质量分数为20%的猪肝研磨液
2滴
2滴
5
观察相同时间内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量
(1)上述操作步骤中存在明显的缺陷,请写出改进方案: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完成改进方案后,若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说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
(3)如果本实验用出现一定气泡数量所需要的时间来表示酶的活性,那么所需的时间越长,酶的活性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将本实验的自变量换成温度来探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是否受温度的影响”你认为是否合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由本实验的目的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为不同的pH,因变量是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1)本实验应该有蒸馏水对照、过酸、过碱这三组,并且应该是自变量处理在前。(2)在完成改进方案后,若甲、乙两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量少,丙试管中产生大量的气泡,则说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若甲、乙、丙3支试管中产生的气泡的情况基本一样,则说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不受pH的影响。(3)如果本实验用出现一定气泡数量所需要的时间来表示酶的活性,那么所需的时间越长,酶的活性越低。(4)过氧化氢会随温度升高分解速度加快,从而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故不能用过氧化氢酶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答案:(1)①操作步骤1、4互换 ②增加丙试管,在加入盐酸或氢氧化钠的步骤中换为加入1 mL蒸馏水,其他步骤与修正后的步骤相同
(2)甲、乙两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量少,丙试管中产生大量的气泡
(3)低(或弱)
(4)不合适 过氧化氢会随温度升高分解速度加快,从而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5.(2019·高三新余模拟)为了探究某种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实验步骤为:
步骤①:取10支试管,分为五组。每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 mL某种淀粉酶溶液和2 mL 5%淀粉溶液。
步骤②:将每组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混合并摇匀。
步骤③:将装有混合溶液的五支试管(编号1、2、3、4、5)分别置于15 ℃、25 ℃、35 ℃、45 ℃、55 ℃水浴中。反应过程中每隔1分钟从各支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液,滴在比色板上,加1滴碘液显色。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原理: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还原糖;淀粉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用碘液可检测淀粉,因为淀粉遇碘液变蓝。根据蓝色深浅来推断淀粉酶的活性。
(2)该实验设计存在一个明显的错误,即步骤②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本实验中,各组溶液的pH要保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该实验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选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纠正实验步骤后,进行操作。一段时间后,当第3组试管中反应物与碘液混合开始呈棕黄色时,各组实验现象如表所示(“+”表示蓝色程度):
组别
1
2
3
4
5
处理温度(℃)
15
25
35
45
55
结果
++
+
棕黄色
+
++
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该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__________之间;某同学在进行本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反应时间过长。为缩短反应时间,请你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该实验的设计存在一个明显的错误,即步骤②前应先将五组试管分别在15 ℃、25 ℃、35 ℃、45 ℃、55 ℃的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3)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可靠,在本实验中,各组溶液的pH要保证相同且适宜,该实验不能选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因为利用斐林试剂检测时需要水浴加热,会改变温度,最终影响实验结果。(4)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该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25~45℃之间。在进行本实验的过程中为缩短反应时间,可增加淀粉酶的量或浓度,也可降低底物的量或浓度。
答案:(2)先将五组试管分别在15 ℃、25 ℃、35 ℃、45 ℃、55 ℃的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
(3)相同且适宜 不能 利用斐林试剂检测时需要水浴加热,会改变温度,最终影响实验结果 (4)25~45 ℃ 增加淀粉酶的量或浓度(或降低底物的量或浓度)
第3讲 酶和ATP
★ [最新考纲]
1.酶在代谢中的作用(Ⅱ);2.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Ⅱ)。
精读教材——记一记
1.Fe3+和过氧化氢酶促使H2O2分解,但它们并未供给H2O2能量,而是降低了H2O2分解反应的活化能。(P80正文上部)
2.酸既能催化蛋白质水解,又能催化脂肪和淀粉水解。(P83右边学科交叉)
3.建议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原因:温度(高温)本身会影响过氧化氢自然分解的速度;酸本身也可以作为无机催化剂催化淀粉的水解。(P84实验)
4.图5—3,5—4中,只有低温时曲线和横轴不相交,即酶的结构未改变,活性降低而已。(P85图)
5.酶为生活添姿彩
(1)溶菌酶能溶解细菌的细胞壁而抗菌消炎,常与抗生素复合使用。
(2)加酶洗衣粉中的酶不是直接来自生物体,而是经过酶工程改造过的,稳定性更强。(P87科学·技术·社会)
6.(1)ATP的组成元素有C、H、O、N、P。(P88相关信息)
(2)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只是绝大多数,不是所有)。(P89正文)
7.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P89正文下部)
8.1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是1分子ATP水解所释放能量的94倍。(P90思考与讨论)自我诊断——判一判
1.有关酶的正误判断
(1)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
(2)水稻细胞内合成的某物质,能够在常温下高效分解淀粉,该物质含有羧基。(√)
(3)滴加FeCl3溶液提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不涉及“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
(4)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
(5)(2018·全国Ⅱ卷,T3B)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
解析:激素不具有酶的催化特性。
(6)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
解析:酶在细胞内外均有催化活性。
(7)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
(8)发烧时,食欲减退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失去了活性。(×)
2.有关ATP的正误判断
(1)1个ATP分子中含有一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
(2)在生物体的活细胞内ATP与ADP的转化只能单向进行。(×)
(3)ATP可以水解为一个核苷酸和两个磷酸,而其合成所需能量由磷酸提供。(×)
(4)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5)人在饥饿时,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
(6)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每摩尔葡萄糖生成ATP的量与安静时相等。(×)
高频命题点1 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曲线分析及实验探究
真题领航——目标方向导入高考
1.(2017·全国Ⅱ卷,3)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DNA合成的酶
B.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
C.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
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 ℃
解析:C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合成DNA的酶,A错误;只要给于适宜的温度和pH,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仍然有催化活性,B错误;向某些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某些无机盐溶液后,可以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使蛋白质凝聚而从溶液中析出这种作用叫作盐析,可在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加浓(NH4)2SO4使蛋白质凝聚沉淀,C正确;酶在低温环境中保存,D错误。]
2.(2019·江苏卷,30)为探究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一些有机物含量的变化,研究小组利用下列供选材料用具进行了实验。
材料用具:玉米籽粒;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碘液,缓冲液,淀粉,淀粉酶等;研钵,水浴锅,天平,试管,滴管,量筒,容量瓶,显微镜,玻片,酒精灯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检测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蛋白质(肽类)含量变化,在不同发芽阶段玉米提取液中,分别加入________试剂,比较颜色变化。该实验需要选用的器具有________(填序号)。
①试管 ②滴管 ③量筒
④酒精灯 ⑤显微镜
(2)为了检测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淀粉含量变化,将不同发芽阶段的玉米籽粒纵切,滴加________,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胚乳呈蓝色块状,且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蓝色块状物变小。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上述蓝色块状物变小是淀粉酶作用的结果,设计了如下实验:在1~4号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应的提取液和溶液(如下图所示),40 ℃温育30 min后,分别加入斐林试剂并60 ℃水浴加热,观察试管内颜色变化。请继续以下分析:
①设置试管1作为对照,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管2中应加入的X是________的提取液。
③预测试管3中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若试管4未出现预期结果(其他试管中结果符合预期),则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以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物质含量变化为信息载体,考查考生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释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通过实验设计与实验结果分析,体现了对科学探究素养中的方案探讨及结果分析要素的考查。(1)双缩脲试剂可与蛋白质发生紫色反应,且蛋白质含量越高紫色越深。该检测过程需使用试管,因对样液和试剂有使用量的要求,故还需用到量筒和滴管。(2)碘液遇淀粉变蓝,随种子发芽时间的延长,胚乳蓝色块状物变小,说明玉米发芽过程中胚乳的淀粉逐渐减少。(3)为验证发芽过程中胚乳蓝色块状物变小是淀粉酶作用的结果,可依据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的特点,利用发芽前与发芽中的种子提取液分别催化淀粉溶液,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和淀粉酶组进行对照。试管1为本实验的对照组。其作用是排除淀粉液中含有还原性糖。试管2、3添加的分别为发芽前玉米与发芽玉米的种子提取液,发芽玉米的提取液中有淀粉酶,预期试管3中应发生蓝色(刚加入斐林试剂)到砖红色的变化。试管4中理论上也应出现砖红色,但未出现预期结果,说明试管4加入的淀粉酶已失活。
答案:(1)双缩脲 ①②③ (2)碘液 玉米发芽过程中胚乳的淀粉逐渐减少 (3)①排除用于实验的淀粉溶液中含有还原性糖 ②发芽前玉米 ③蓝色→砖红色 淀粉酶已失活
知识拓展——培养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及实验探究能力
1.酶具有专一性,某小组欲探究某种酶的专一性,请写出简要设计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探究酶的专一性常见的方案有两种,一是在相同底物的实验组中加入不同种类的酶,然后检测各组底物是否被分解;二是在不同种类的底物中加入等量相同种类的酶,然后观察各组底物是否被分解,从而得出结论。
2.酶都有适宜的温度和pH,如何设计实验探究某种酶的最适pH,请写出简要设计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设计实验时需设置一系列不同pH的实验组进行相互对照,最后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酶促反应所需时间最短的一组对应的pH最接近最适pH。
核心整合——掌握必备生物知识
1.有关酶的基础知识归纳(填表)
化学本质
绝大多数是蛋白质
少数是①RNA
合成原料
氨基酸
核糖核苷酸
合成场所
核糖体
细胞核(真核细胞)
来源
一般来说,活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除外)都能产生酶
作用场所
细胞内、细胞外或生物体外均可
生理功能
具有②催化作用
作用原理
降低化学反应的③活化能
与无机催化剂
相同的性质
a.提高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化学反应的方向和平衡点
b.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数量不变
2.酶的本质和作用机理(填空)
(1)图1模型说明酶的化学本质是④蛋白质。
(2)图2模型中ac段表示在无催化剂催化条件下,使物质A生成物质P反应发生需要的活化能;酶的作用原理是⑤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若将酶变为无机催化剂,则b在纵轴上向⑥上移动。若改为加热的方法也会提高反应的速率,其原理是提供了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3.酶的特性(填空)
(1)图1模型表示酶作用特点的⑦专一性。图中b表示⑧酶,c表示被催化的反应物。
(2)图2模型说明⑨酶A具有催化作用,而酶B不具有催化作用。体现了酶特性的专一性,即一种酶只能催化⑩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图3中,与未加酶相比(c与a曲线对比),酶具有⑪催化作用。与无机催化剂相比(c与b曲线对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即酶具有⑫高效性。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的时间,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4.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填空)
(1)图1、图2模型说明:温度和pH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低于或高于最适温度(或pH)⑬酶活性降低,高温、过酸、过碱都会导致酶分子结构被破坏而使酶永久失活。
(2)低温时,只是使酶的活性降低。高温会使酶的⑭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低温不会破坏酶的分子结构。
(3)若将上图1中的横坐标改为底物浓度或酶浓度,曲线如下图。
(1)同一个体不同细胞中,酶的种类和数量会不同,对于同一个细胞而言,在不同的时期或生理状态下,细胞中酶的种类和数量也会发生改变。
(2)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活性不同。温度和pH通过影响酶活性,进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底物浓度和酶浓度也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但并未改变酶活性。
考向立意——突显生命观念能力
[考向一] 以酶的概念、作用、本质等必备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对生命观念的理解
1.为使反应物A→产物P,采取了有酶催化(最适温度和pH)和有无机催化剂催化两种催化方法,其能量变化过程用图甲中两条曲线表示;图乙表示某酶促反应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中不合理的是( )
A.距离b可反映无机催化剂催化效率比有酶催化时效率低的原因
B.适当升高温度,有酶催化时的曲线Ⅱ对应的距离a将下降
C.图乙中②可代表蔗糖,那么③④可代表果糖和葡萄糖
D.图乙所示过程可以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解析:B [该图所示为“最适”温度和pH下的酶促反应,则适当“升高”温度时,酶降低活化能的程度应减弱,即a将上升。]
2.核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在特异性结合并切断特定的mRNA后,核酶可从杂交链上解脱下来,重新结合和切割其他的mRNA分子。下列关于核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向核酶中滴加双缩脲试剂,水浴加热后可发生紫色反应
B.与不加核酶组相比,加核酶组mRNA降解较快,由此可证明核酶具有高效性
C.核酸具有热稳定性,故核酶的活性不受温度的影响
D.核酶与反应底物特异性结合时,有氢键形成,也有磷酸二酯键的断裂
解析:D [核酶的化学本质为RNA,其不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A错误;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性,而与不加核酶组相比,加核酶组mRNA降解较快,只能说明核酶具有催化性,B错误;RNA分子的热稳定性是有一定限度的,在高温条件下其空间结构也会发生改变,故核酶的活性也会受温度的影响,C错误;核酶与反应底物特异性结合时,二者会形成杂交链,此时有氢键形成,核酶切割mRNA分子时也有磷酸二酯键的断裂,D正确。]
酶、激素、抗体、神经递质
比较项目
酶
激素
抗体
神经递质
化学本质
多为蛋白质,少数是RNA
蛋白质、多肽、固醇、氨基酸衍生物等
球蛋白
乙酰胆碱、多巴胺、氨基酸类、NO等
产生细胞
活细胞
内分泌腺细胞或下丘脑细胞
浆细胞
神经细胞
作用部位
细胞内外
靶细胞或靶器官
内环境
突触后膜
作用后
变化
不发生改变
被灭活
被降解
被降解或移走
[考向二] 以酶促反应曲线为载体,考查学生分析曲线的能力
3.(2019·高三天津质检)如图为pH对作用于同一底物的两种水解酶活性的影响,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任何温度条件下,pH=5时,酶1的活性高于酶2
B.将酶2由pH=9转移到pH=4的环境中,活性上升
C.在两种不同的pH条件下,酶1活性可能相同
D.酶1和酶2能够水解同一种底物是酶专一性的体现
解析:C [高温使酶变性失活,在高温条件下,pH=5时,酶1的活性等于酶2,A错误;过酸、过碱使酶变性失活,pH=9的环境下,酶2的空间结构被破坏,即使转移到pH=4的环境中酶的活性也不能恢复,B错误;由图可知,在最适pH的两侧,存在酶活性相同的两种不同的pH,C正确;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底物的特性,D错误。]
4.(2017·天津,3)如图表示将A、B两种物质混合,T1时加入酶C,在最适温度下这两种物质浓度的变化。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酶C降低了A生成B这一反应的活化能
B.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
C.T2后B增加缓慢是酶活性逐渐降低导致的
D.适当降低反应温度,T2值增大
解析:C [将A、B两种物质混合,A、B物质含量不变,T1时加入酶C,A含量下降的同时,B含量升高,推测A转变为了B,酶C起催化作用,降低了A生成B这一反应的活化能,A正确;该体系中最初A含量较多,反应较快,后A含量减少,反应速率减慢,B正确;T2后B增加缓慢是A含量减少的缘故,C错误;适当降低反应温度,酶活性减慢,反应速率降低,反应时间延长,T2值增大,D正确。]
“四看”法分析酶促反应曲线
[考向三] 以酶有关实验为载体,考查学生实验分析和实验探究的能力
5.某同学欲通过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因素的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滤纸上需附有过氧化氢酶
B.酶促反应速率可用滤纸片从烧杯底部到浮出液面的时间(即t3-t2)来表示
C.可通过设置不同pH的过氧化氢溶液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D.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每个烧杯中需放多个滤纸片
解析:B [滤纸片上需要携带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水解产生氧气促使滤纸片浮出水面,A正确;酶促反应在酶与底物接触时开始,酶促反应速率可用t3-t1来表示,B错误;当自变量为pH时,可通过滤纸浮出液面的时间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C正确;该图示中只有一片滤纸片,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应增加滤纸片的数量,测出时间后取其平均值,D正确。]
6.某兴趣小组探究H2O2在不同条件下分解情况的实验,首先向a、b、c、d 4支洁净的试管内分别加入等量等浓度的H2O2溶液,然后,a试管为室温处理,b试管为90 ℃水浴处理,c试管为常温处理并滴加2滴新鲜肝脏研磨液,d试管为常温处理并滴加2滴氯化铁溶液,最后统计4支试管内气泡产生的情况依次为极少、少量、大量、较多。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试管与b试管H2O2的活化能相同,d试管与c试管的活化能相同
B.c、d试管分别与a试管比较,说明Fe3+和过氧化氢酶均具有催化功能
C.综合分析a试管、c试管和d试管,说明与无机催化剂相比,过氧化氢酶降低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
D.与a试管相比较,b试管的水浴加热为过氧化氢的分解提供了能量
解析:A [本题考查了学科核心素养的科学思维,难度适中。a试管与b试管的温度不同,H2O2的活化能不同;d试管加入了生物催化剂酶,c试管加入无机催化剂,酶降低活化能更显著,d试管与c试管H2O2的活化能不同,A项错误;c、d试管分别与a试管比较,气泡产生多,说明Fe3+和过氧化氢酶均可以使反应加快,均具有催化功能,B项正确;a试管、c试管和d试管相比较,d试管气泡最多,说明与无机催化剂相比,过氧化氢酶降低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C项正确;与a试管相比较,b试管的水浴加热为过氧化氢的分解提供了所需的活化能,D项正确。]
7.(2019届高三·石家底摸底)某同学为了验证淀粉酶的专一性,设计以下三种方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各组试管的添加物质
鉴定试剂
方案一
一组试管内加淀粉酶和淀粉,另一组试管内加淀粉酶和蔗糖
碘液
方案二
一组试管内加淀粉酶和淀粉,另一组试管内加淀粉酶和蔗糖
斐林试剂
方案三
一组试管内加淀粉酶和淀粉,另一组试管内加蔗糖酶和淀粉
碘液
A.方案一两组试管中加入的各种物质的量应该相等
B.方案一不可行的原因是碘液不能检测蔗糖是否被分解
C.方案三中将碘液换成斐林试剂可以证明淀粉酶具有专一性
D.方案二可行的原因是斐林试剂既可以证明淀粉是否被分解,也能证明蔗糖是否被分解
解析:C [方案一中自变量为反应物的种类,两组试管中加入的各种物质的量为无关变量,应该相等,A正确;碘液不能检测蔗糖是否被分解,因此方案一不可行,B正确;方案三中自变量为酶的种类,将碘液换成斐林试剂只说明了淀粉酶能催化淀粉的水解,没有说明不能催化其他底物,因此不能证明淀粉酶具有专一性,C错误;方案二可行的原因是斐林试剂既可以证明淀粉是否被分解,也能证明蔗糖是否被分解,D正确。]
依据实验目的准确选取实验材料和检测指标
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
检测指标(试剂)
备注
高效性
过氧化氢与过氧化氢酶、Fe3+
O2产生的快慢或多少
与无机催化剂对比
专一性
淀粉、蔗糖与淀粉酶
斐林试剂
不能用碘液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淀粉和淀粉酶
碘液
不能用斐林试剂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过氧化氢与过氧化氢酶
O2产生的快慢或多少
不选用淀粉和淀粉酶
高频命题点2 ATP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真题领航——目标方向导入高考
(2016·全国Ⅰ卷,节选)在有关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32P来标记DNA分子。用α、β和γ表示ATP或dATP(d表示脱氧)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α~Pβ~Pγ或dA-Pα~Pβ~Pγ)。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种酶可以催化ATP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末端上,同时产生ADP。若要用该酶把32P标记到DNA末端上,那么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ATP的________(填“α”、“β”或“γ”)位上。
(2)若用带有32P的dATP作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将32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则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dATP的________(填“α”、“β”或“γ”)位上。
解析:(1)某种酶可以催化ATP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末端上,同时产生ATP。ATP水解时,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产生ADP和Pi,释放的能量用于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据此并结合题意可知:若要用该酶把32P标记到DNA末端上,那么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ATP的γ位上。(2)dA-Pα~Pβ~Pγ(d表示脱氧)脱去Pβ和Pγ这两个磷酸基团后,余下的结构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因此,若用带有32P标记的dATP作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将32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则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dATP的α位上。
答案:(1)γ (2)α
知识拓展——培养学生文字表达能力
1.与葡萄糖相比,每分子ATP中蕴含的能量较少,但两者中只有ATP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TP在生物体内含量较少,但生物体对ATP的需求量很大,生物体是如何解决该矛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TP的化学性质不稳定,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易水解也易合成 细胞内ATP与ADP之间转化速率较快
2.写出下图中圆圈中A的名称,并说出它参与合成的化合物的名称。
答案:①腺苷,ATP ②腺嘌呤,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③腺嘌呤,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④腺嘌呤脱氧核苷酸,DNA(片段) ⑤腺嘌呤核糖核苷酸,RNA(片断)
核心整合——掌握必备生物知识
1.ATP的结构与能量转换(填图)
2.ATP的产生与消耗的场所和生理过程归纳(填表)
转化场所
产生或消耗ATP的生理过程
细胞膜
消耗ATP:⑧主动运输、胞吞、胞吐
细胞质基质
产生ATP:细胞呼吸第⑨一阶段
叶绿体
产生ATP:⑩光反应
消耗ATP:暗反应和自身DNA复制
线粒体
产生ATP: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
消耗ATP:自身DNA复制、转录,翻译等
核糖体
消耗ATP:⑪蛋白质的合成
细胞核
消耗ATP:DNA复制、转录等
答案:①C、H、O、N、P ②腺苷 ③磷酸基因 ④高能磷酸键 ⑤光合作用 ⑥细胞质基质 ⑦ADP+Pi ATP+能量 ⑧主动运输 ⑨一 ⑩光反应 ⑪蛋白质的合成
考向立意——突显核心素养生命观念能力
考向 以ATP的结构和功能为载体,考查学生的生命观念及获取信息的能力
1.2019年6月8日走出考场的安徽学子王恒杰在跪谢母亲的刹那间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与DNA、RNA相同,组成ATP的化学元素有C、H、O、N、P
B.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由腺嘌呤和脱氧核糖结合而成
C.动物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D.细胞内的化学反应有些是需要能量的,有些是释放能量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
解析:A [ATP中的A为腺嘌呤和核糖共同形成的腺苷,P为磷酸,所以ATP含有的元素为C、H、O、N、P,动物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分解相联系。]
2.图中Ras蛋白是分布在细胞膜上的一种蛋白质。已知Ras蛋白与信号传导有关,Ras蛋白结合GDP时为失活态,结合GTP时为活化态。当细胞外存在信号分子时,Ras蛋白释放出自身的GDP并结合GTP,从而由失活态向活化态转变,最终实现将胞外信号向胞内传递。
(1)当胞外信号分子作用于细胞膜表面,而导致细胞内产生新的信号传递,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功能;被胞外信号分子作用的细胞称为______。Ras蛋白合成后,还需经过______和______的加工。
(2)GTP与ATP结构相似,结构简式G-P~P~P中G的名称为______;GTP不仅参与信号的传递,也可以作为细胞内合成RNA分子的原料来源之一,则GTP需丢失______个Pi后方可参与RNA的合成。蛋白质生物合成时需要GTP水解为GDP直接提供能量,但ATP被称为“能量通货”,最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细胞外的信息分子与膜上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在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作用,接受信号分子的细胞为靶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需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
(2)由于GTP与ATP相似,可知G为鸟苷,GTP参与RNA的合成需去掉两个Pi,细胞内生命活动多由ATP直接供能,所以被称为能量通货。
答案:(1)信息交流 靶细胞 内质网 高尔基体
(2)鸟苷 2 细胞内更多的生命活动由ATP直接供能,作为直接能源物质
1.下列关于酶的实验设计,正确的是( )
A.用蛋白酶、蛋白块作实验材料验证蛋白酶能够催化蛋白质分解
B.用淀粉和蔗糖溶液、淀粉酶,反应后滴加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C.用过氧化氢溶液、肝脏研磨液作材料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D.设置pH为2、7、12的条件,探究pH对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解析:A [本题考查了学科核心素养的科学探究,难度适中。用蛋白酶、蛋白块作实验材料验证蛋白酶能够催化蛋白质分解,A项正确;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来验证酶的专一性时,不可采用碘液检测,应该选用斐林试剂,B项错误;过氧化氢在没有酶的情况下也能分解,而且温度不同,分解速率不同,因此,不能利用过氧化氢和肝脏研磨液作材料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C项错误;胃蛋白酶最适pH为1.0~2.0,pH超过一定范围后,胃蛋白酶会变性失活,因此,不能设置pH为2、7、12的条件,探究pH对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D项错误。]
2.细胞所处的能量状态用ATP、ADP和AMP之间的关系式来表示,称为能荷,公式如下:能荷=(ATP+1/2ADP)/(ATP+ADP+AMP),其中AMP为一磷酸腺苷。能荷对代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高能荷时,ATP生成过程被抑制,而ATP的利用过程被激发;低能荷时,其效应相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根据能荷的公式组成,推测一般情况下细胞能荷数值小于1
B.细胞中ATP、ADP和AMP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C.细胞在吸收Mg2+时,能荷较低
D,能荷及其调节是生物界的共性
解析:C [本题考查了学科核心素养的科学思维,难度适中。根据能荷公式的组成,当细胞内所有的腺苷(酸)充分磷酸化为ATP时,荷数值为1,当细胞内所有腺苷(酸)去磷酸化为AMP时,能荷值为0,据此推测,能荷数值的变动范围为0~1,A项正确;细胞中ATP、ADP和AMP之间可以相互转化,B项正确;已知高能荷时,ATP生成过程被抑制,而ATP的利用过程被激发,而细胞在吸收Mg2+时消耗ATP,所以能荷较高,C项错误;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所以能荷及其调节是生物界的共性,D项正确。]
3.细胞中UTP是与ATP相似的物质,可以参与许多生化反应,为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等过程直接提供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UTP分子中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B.UTP水解产物可用于合成DNA
C.蛋白质合成旺盛时,核糖体附近UTP含量减少
D.“U”表示尿嘧啶
解析:C [本题考查了学科核心素养的生命观念,难度适中。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UTP是细胞的正常成分,与ATP相似,可以为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直接提供能量,故UTP分子中同样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A项错误;UTP水解产物可用于合成RNA,B项错误;蛋白质合成旺盛时,消耗的UTP增多,故核糖体附近UTP含量减少,C项正确;“U”表示尿苷,D项错误。]
4.H+—ATP合成酶是线粒体内重要的酶,若使用H+—ATP合成酶抑制剂可选择性诱发癌细胞的凋亡。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H+—ATP合成酶在叶绿体内也有,在细菌体内没有
B.H+—ATP合成酶的合成需要ATP供能,ATP的合成需要H+—ATP合成酶的催化
C.ATP可以口服,也可以注射
D.H+—ATP合成酶抑制剂可能是一种较好的抗肿瘤药
解析:A [本题考查了学科核心素养的科学思维与社会责任,难度适中。根据题意,H+—ATP合成酶存在于线粒体中,叶绿体、细菌内没有,A项错误;酶的合成需要ATP供能,线粒体中的H+—ATP合成酶的功能主要是合成ATP和转运H+,因此ATP的合成需要H+—ATP合成酶的催化,B项正确;ATP可溶于水,既可注射也可口服,C项正确;H+—ATP合成酶抑制剂可选择性诱发癌细胞的凋亡,因此,H+—ATP合成酶抑制剂可能是一种较好的抗肿瘤药,D项正确。]
5.为了探究酶活性的影响因素,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H2O2酶开展了一系列实验,并绘制图解如下。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虚线表示的含义是______,H2O2的浓度属于实验的______变量。
(2)75 ℃时H2O2的剩余量低于50 ℃时H2O2的剩余量,据此推测两种温度条件下酶的活性大小为前者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后者。
(3)100 ℃时H2O2剩余量最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特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1)H2O2的初始量 无关
(2)小于 (3)此时酶已失活,是高温促使H2O2分解速率加快 (4)蛋白质 高效性、专一性
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荧光素—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测定人参愈伤组织中ATP的含量,以研究人参细胞能量代谢的特点。
实验原理:荧光素在荧光素酶、ATP等物质的参与下,进行反应发出荧光;用分光光度计可测定发光强度;当荧光素和荧光素酶都足量时,在一定范围内,ATP的含量与发光强度成正比。
实验步骤:
步骤一,ATP的提取:称取一定量的人参愈伤组织,研磨后沸水浴10 min,冷却至室温,离心,取上清液。
步骤二,ATP的测定:吸取一定量的上清液,放入分光光度计反应室内,并注入适量的所需物质,在有氧等适宜条件下进行反应,记录发光强度并计算ATP含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一中的沸水浴处理,使酶的______被破坏而失活。
(2)步骤二注入的物质中,属于反应物的是______分光光度计反应室内能量形式的转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荧光素酶价格昂贵,为能准确测定出ATP的含量,又能节省酶的用量,学习小组探究了“测定ATP时所需荧光素酶溶液的最佳浓度”,实验结果如下图。
①学习小组配制了1×10-8mol/L ATP标准液、70 mg/L荧光素溶液(过量)和______溶液进行实验。
②结果表明:图中______点所对应的荧光素酶浓度为最佳浓度,e、f、g点所对应的荧光素酶浓度不同,但发光强度相同,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TP测定对食品卫生监控有重要意义。食品卫生检验人员利用上述生物发光法测定某熟食品样品中细菌的ATP总含量,测算出了细菌的数量,从而判断食品污染程度。做出上述判断的理由是每个细菌细胞中ATP的含量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空间结构 (2)荧光素 化学能转换为光能(或热能) (3)①浓度分别为0 mg/L、10 mg/L、20 mg/L、30 mg/L、40 mg/L、50 mg/L、60 mg/L的荧光素酶 ②e ATP全部水解(或ATP数量有限) (4)大致相同
一、选择题
1.ATP是直接的能源物质:dATP(d表示脱氧)是三磷酸脱氧腺苷的英文名称缩写,其结构式可简写成dA-P~P~P。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一分子dATP由三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腺嘌呤组成
B.细胞内生成dATP时有能量的储存,常与放能反应相联系
C.在DNA合成过程中,dATP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之一
D.dATP具有高能磷酸键,可能为细胞的某些反应提供能量
解析:C [根据题意,dATP与ATP结构类似,从其结构简式可知,一分子dATP由三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腺嘌呤组成,A正确;细胞内生成dATP时要形成高能磷酸键,有能量的储存,常与放能反应相联系,B正确;DNA的结构单位是四种脱氧核苷酸,dATP不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C错误;dATP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可能为细胞的某些反应提供能量,D正确。]
2.“分子马达”是分布于细胞内部或细胞表面的一类蛋白质,它们的结构会随着与ATP和ADP的交替结合而改变,从而使自身或与其结合的分子产生运动。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分子马达”
B.RNA聚合酶是沿RNA移动的“分子马达”
C.“分子马达”运动所需的能量由ATP水解提供
D.细胞膜上的部分载体蛋白是“分子马达”
解析:B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少量的DNA和RNA,它们复制、转录和翻译时的酶都属于“分子马达”,如RNA聚合酶等,A正确;RNA聚合酶是沿DNA模板移动的“分子马达”,B错误;ATP是直接能源物质,所以“分子马达”运动所需的能量由ATP水解提供,C正确;细胞膜上的部分载体蛋白进行的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属于“分子马达”,D正确。]
3.科学家用含不同浓度NaF的水溶液喂养小白鼠,一段时间后,测量小白鼠细胞代谢产热量及细胞内的ATP浓度,分别获得细胞内的ATP浓度数据和产热量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NaF浓度(10-6g/mL)
ATP浓度(10-4mol/L)
A组
0
2.97
B组
50
2.73
C组
150
1.40
A.该实验的测量指标是细胞产热量和细胞内的ATP浓度
B.高浓度的NaF组产热量峰值和ATP浓度均低于对照组
C.NaF对细胞代谢产生ATP有抑制作用
D.该实验采用了空白对照和相互对照
解析:B [结合题意分析可知,该实验的测量指标有两个:细胞产热量和细胞内ATP的浓度,A正确;分析题图和题表可知,高浓度NaF组(即C组)的细胞产热量峰值高于对照组(即A组),而细胞内ATP浓度低于对照组,B错误;从表格中数据分析可知,NaF对细胞代谢产生ATP有抑制作用,C正确;该实验有空白对照组(A组)和不同浓度的NaF实验组(B组和C组)相互对照,D正确。]
4.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异常与衰老密切相关。某科研人员研究中药党参对某种衰老模型小鼠肝细胞线粒体中酶活性的影响,以此了解其在延缓衰老方面的作用机制,实验结果如表所示。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
组别
a酶活性相对值
b酶活性相对值
正常小鼠组
11.76
52.44
模型小鼠组
7.75
38.57
党参提取物
低剂量组
7.66
38.93
党参提取物
中剂量组
9.81
43.15
党参提取物
高剂量组
11.02
49.63
注:a酶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b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二者均与细胞呼吸相关。
A.细胞呼吸中a酶与b酶催化的反应均需消耗氧气
B.本实验中的正常小鼠组和模型小鼠组均为对照组
C.随着党参提取物剂量的升高,a酶和b酶的活性逐渐增强
D.高剂量党参提取物可通过增强酶活性改善衰老小鼠的线粒体功能
解析:A [已知a酶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说明其可能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不消耗氧气,A错误;根据题干及表格信息可知,不同剂量的党参提取物处理组为实验组,而正常小鼠组和模型小鼠组为对照组,B正确;分析表格中a酶和b酶的活性可知,随着党参提取物剂量的升高,两种酶的活性均逐渐增强,由此可知,高剂量党参提取物可通过增强酶的活性来提高(或改善)衰老小鼠线粒体的功能,C、D正确。]
5.如图为酶促反应相关曲线图,Km表示酶促反应速率为1/2vmax时的底物浓度。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结构相似,可与底物竞争性结合酶的活性部位;非竞争性抑制剂可与酶的非活性部位发生不可逆性结合,从而使酶的活性部位功能丧失。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Km越大,酶与底物亲和力越高
B.加入竞争性抑制剂,Km增大
C.加入非竞争性抑制剂,vmax降低
D.非竞争性抑制剂破坏酶的空间结构
解析:A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Km越大,代表酶促反应速率达到1/2vmax时所需要的底物浓度越大,即酶促反应需要高浓度的底物才能正常进行,从而说明底物与酶的亲和力越低,A错误;当反应环境中存在竞争性抑制剂时,需要增加底物的浓度才能保证反应的正常进行,即Km会增大,B正确;已知“非竞争性抑制剂可与酶的非活性部位发生不可逆性结合,从而使酶的活性部位功能丧失”,若反应环境中增加了非竞争性抑制剂,则会导致部分酶的活性部位空间结构改变、功能丧失,进而导致vmax降低,C、D正确。]
6.如图表示“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催化剂
B.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有温度和酶的用量等
C.1号与2号、1号与4号可分别构成对照实验
D.分析1号、2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知加热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解析:C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反应条件(如温度、催化剂的种类、是否添加催化剂等),A项错误;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存在的会影响实验现象或结果的其他因素或条件称为无关变量,如肝脏研磨液用量、过氧化氢的浓度、溶液体积、反应时间等,B项错误;符合单因子变量的组别间可形成对照,1号与2号只有温度不同,1号与4号只有是否添加肝脏研磨液的差异,故可形成对照,C项正确;加热能提高反应物能量从而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而不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D项错误。]
7.如图所示中a、b、c分别代表不使用催化剂、使用无机催化剂、最适条件下使用酶催化的化学反应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ΔE代表酶为化学反应降低的活化能
B.比较a、c两条曲线,可以得出酶具有高效性的结论
C.E1、E2、E3分别代表进行相应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D.高温、过酸和过碱条件下,c曲线的最高点都会上移
解析:B [根据题干,a、c分别表示没有加催化剂和加入酶的化学反应过程曲线,因此ΔE代表酶为化学反应降低的活化能,A正确;比较a、c两条曲线,可以得出酶具有催化性,B错误;E1、E2、E3分别代表进行相应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C正确;高温、过酸和过碱条件下,酶的活性都会降低甚至失活,因此c曲线的最高点都会上移,D正确。]
8.图一曲线a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生成物的量与时间的关系,图二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一曲线a中,A点后,限制生成物的量不再增加的因素是酶的数量不足
B.分别在图二中取B、C点的速率值,对应图一中的曲线c和d
C.图二曲线,酶减少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f表示
D.减小pH,重复该实验,图二曲线b应变为曲线f;增大pH,应变为曲线e
解析:C [图一曲线a中,A点后生成物的量不再随时间的递增而增加,说明反应物已耗尽,限制因素为反应物的浓度,A错误;在图二中,B点的限制因素是反应物浓度,对应图一中的A点之前的曲线,C点的限制因素是酶的数量,在图一中没有与之对应的曲线,B错误;图二曲线中,当底物浓度一定时,减少酶量,反应速率降低,C正确;图二曲线b表示在最适pH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无论pH是增大还是减小,酶的活性均降低,曲线b都应变为曲线f,D错误。]
9.研究人员从胡萝卜中提取过氧化物酶(POD)所做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处理时间从15分钟增加到80分钟,40℃下POD活性减小最显著
B.处理时间60分钟内,在所有的温度下POD活性都显著下降
C.该实验的因变量是POD活性,自变量有温度、时间和底物浓度
D.H2O2浓度过高会抑制POD的活性,与温度对POD活性的影响完全相同
解析:C [据图分析,处理时间从15分钟增加到80分钟,45 ℃下POD活性减小最显著,A错误;处理时间60分钟内,25 ℃下POD活性下降不显著,B错误;据图分析可知,该实验的因变量是POD活性,自变量有温度、时间和底物浓度等,C正确;H2O2浓度过高会抑制POD的活性,与温度对POD活性的影响不完全相同,D错误。]
10.科研人员在等量的四种浓度不同的大豆蛋白溶液中分别加入等量某种碱性蛋白酶,在一定条件下,水解120 min,获得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水解度是指蛋白质分子中被水解的肽键数占总的肽键数的百分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大豆蛋白溶液的浓度与体积
B.实验中应保持温度与pH等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
C.120 min后溶液中所有的肽键均已被水解
D.大豆蛋白溶液浓度为3%时获得的水解产物最多
解析:B [由曲线图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为大豆蛋白溶液的浓度,因变量为水解度,大豆蛋白溶液的体积是无关变量,A错误;确定了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之后,要保证可能影响实验的无关变量(如温度、pH、溶液体积等)相同且适宜,B正确;在120 min后,4组实验的水解度均未达到25%,由此说明被水解的肽键数均不足25%,C错误;图示只能说明在实验过程中,相同时间内浓度为3%的大豆蛋白溶液的水解度(反映水解产物量)高于其他组,此处必须强调时间范围,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1.现有两种淀粉酶A与B,某小组为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这两种淀粉酶的活性,做了相关探究实验。实验过程如表所示。
组别步骤
1
2
3
4
5
6
7
8
Ⅰ.设置水浴
缸温度(℃)
20
30
40
50
20
30
40
50
Ⅱ.取8支试管,各加入浓度相同的淀粉溶液10 mL,分别保温5 min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Ⅲ.另取8支试管,各加入等量浓度相同的淀粉酶溶液,分别保温5 min
酶A
酶A
酶A
酶A
酶B
酶B
酶B
酶B
Ⅳ.将温度相同的两支试管中的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溶液混合摇匀,保温5 min
实验结果:对各组实验中淀粉含量进行检测,计算实验后与实验前淀粉含量的比值,结果如图所示。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无关变量有______(至少写出2项)。
(2)对比几组实验结果可知,酶A在______℃条件下活性最高。
(3)此实验通过检测淀粉的剩余量来表示酶的活性,不能通过用斐林试剂检测生成物麦芽糖的含量来表示,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分析表格信息可知,本实验共设置8组,其中涉及的自变量有温度和催化剂种类;再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实验的因变量为淀粉含量,其余可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均为无关变量,如淀粉溶液的浓度和用量、酶的用量、反应的时间和条件(pH)等。(2)由实验结果图可知,在实验温度范围内,酶A在50 ℃条件时活性最高。(3)斐林试剂在使用时需水浴加热,而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因此,不能选择斐林试剂作为检测试剂。
答案: (1)温度、酶的种类 底物浓度、酶浓度、反应时间、pH等(答出2项即可) (2)50 (3)用斐林试剂检测时需水浴加热,会导致实验温度发生改变,影响实验结果
12.某同学将马铃薯(含过氧化氢酶)磨碎,用过滤得到的提取液进行了三次实验。
实验Ⅰ:将每支试管控制在30 ℃恒温条件下,按下表操作。
试管编号
A
B
C
D
设定pH
3
5
7
9
振荡后加入马铃薯提取液
1 mL
1 mL
1 mL
1 mL
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2 mL
2 mL
2 mL
2 mL
结果每只试管都产生气体。请回答:
(1)请为此实验拟定一个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因变量的检测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的自变量能否改成温度?__________。请阐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Ⅱ:取少量研磨液分别加入pH为3、5、7、9的盛有等量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保持37 ℃的温度,结果如图中B曲线所示。改变某些因素后重复上述实验,得到曲线A。
(4)改变的因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个)。
(5)曲线A和B中过氧化氢含量的最低点位于横坐标同一位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分析图表,实验的自变量是pH,因变量是酶活性,因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pH对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2)实验的自变量是pH,因变量是酶活性或酶促反应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的氧气产生速率(产生相同的氧气需要的时间)或过氧化氢的剩余量(消耗量)作为指标。(3)过氧化氢本身的分解受温度的影响,因此该实验的自变量不能是温度。(4)据图可知,改变某条件后,在不同pH条件下,过氧化氢的剩余量增加,说明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减慢。改变的因素可能是酶的量、温度等。过氧化氢的含量在最低点所对应的pH是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同一种酶的最适pH是一定的,不会由于酶浓度、温度等的不同而改变。
答案:(1)探究不同pH对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2)pH 气泡的产生情况(或过氧化氢的含量) (3)不能 温度影响过氧化氢的自身分解(或过氧化氢受热分解) (4)马铃薯提取液的量、温度等 (5)同一种酶的最适pH是一定的,不会由于酶的浓度、温度等的不同而改变
热点二 与酶相关的实验设计与探究
[规律方法·会总结]
1.酶的验证、探究或评价性实验题解题模板
2.有关酶促反应实验的注意事项
反应物
和酶的
选择
①研究酶的适宜温度实验时,不宜选用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因为过氧化氢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会加快;
②研究酶的适宜pH实验时,由于酸对淀粉有分解作用,并且碘液可与碱反应,所以一般不选用淀粉和淀粉酶作为实验材料,常选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
检测时
试剂的
选择
①研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时,检测淀粉是否分解用碘液,一般不选用斐林试剂,因为用斐林试剂检测需水浴加热,而该实验中需严格控制温度;
②若物质反应前后均能与试剂发生反应,如麦芽糖和水解后形成的葡萄糖均能与斐林试剂反应,再如蛋白质和水解后形成的多肽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此类试剂不能选用;
③若物质反应前后均不能与试剂反应,如蔗糖和水解后的单糖均不能与碘液反应,此类试剂也不能选用
[技能提升·会应用]
1.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
A.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B.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
C.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D.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3、7、11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
解析:B [淀粉酶能催化淀粉的分解,但不能催化蔗糖的分解,若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来验证酶的专一性时,不能用碘液检测,应用斐林试剂,A错误;酶的高效性是相对无机催化剂而言的,所以研究酶的高效性时,应将酶和无机催化剂进行对比,B正确;过氧化氢的分解受温度影响,因此不能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C错误;胃蛋白酶的适宜pH是1.5,所以利用胃蛋白酶、蛋清来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pH不能设置成3、7、11三个浓度,D错误。]
2.在各小型圆底烧瓶内盛等量的H2O2,并向各瓶中迅速加入等量的如图示中相应的物质,烧瓶口紧包着一个小气球,使烧瓶沉于烧杯底部的同一位置(瓶内有气体产生,烧瓶即可浮起)。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图1中的烧瓶最先浮起
D.肝脏研磨液中的H2O2酶和Fe3+的作用机理不同
C.图4中,沉入底部的烧瓶不能浮起
D.图2与图3对比,可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解析:D [由图分析可知,图3中含有新鲜H2O2酶,温度适宜,H2O2分解速率最快,故图3中的烧瓶最先浮起,A错误。肝脏研磨液中的H2O2酶和Fe3+均为催化剂,均是通过降低H2O2分解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起催化作用的,B错误。图4中,久置肝脏研磨液中的酶的活性较低或已失活,但是H2O2在37 ℃下也可以分解,沉入底部的烧瓶能够浮起,C错误。图2与图3对比,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能说明酶具有高效性,D正确。]
3.下表是关于酶专一性的实验设计,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1
2
3
4
5
步
骤
注入
淀粉
溶液
注入
蔗糖
溶液
注入某
种酶
溶液
注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
观察现象
试管Ⅰ
2 mL
-
2 mL
2 mL
A
试管Ⅱ
-
2 mL
2 mL
2 mL
B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酶的种类,无关变量是底物的用量、反应温度等
B.步骤3只能选用新鲜的淀粉酶
C.若步骤3选用新鲜的淀粉酶,则现象A是产生砖红色沉淀,现象B是无砖红色沉淀
D.该实验还可以选用碘液作为检测试剂
解析:C [本实验用同种酶催化两种不同的物质来研究酶的专一性,自变量是底物的种类,A错误;酶可以选择新鲜的淀粉酶或蔗糖酶,B错误;若选择新鲜的淀粉酶,试管Ⅰ中的淀粉被水解生成还原糖,所以现象A是产生砖红色沉淀,试管Ⅱ中的蔗糖不能被淀粉酶催化水解,蔗糖是非还原糖,所以现象B是无砖红色沉淀,C正确;蔗糖及蔗糖水解产物都不能跟碘液发生颜色反应,故用碘液无法判断蔗糖是否被催化水解,D错误。]
4.下表是某小组为探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是否受pH的影响”而设计的实验操作步骤(猪肝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请回答下列问题:
操作
步骤
操作方法
试管
甲
试管
乙
1
加体积分数为3%的H2O2溶液
2 mL
2 mL
2
加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溶液
1 mL
/
3
加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
/
1 mL
4
加质量分数为20%的猪肝研磨液
2滴
2滴
5
观察相同时间内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量
(1)上述操作步骤中存在明显的缺陷,请写出改进方案: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完成改进方案后,若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说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
(3)如果本实验用出现一定气泡数量所需要的时间来表示酶的活性,那么所需的时间越长,酶的活性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将本实验的自变量换成温度来探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是否受温度的影响”你认为是否合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由本实验的目的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为不同的pH,因变量是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1)本实验应该有蒸馏水对照、过酸、过碱这三组,并且应该是自变量处理在前。(2)在完成改进方案后,若甲、乙两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量少,丙试管中产生大量的气泡,则说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若甲、乙、丙3支试管中产生的气泡的情况基本一样,则说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不受pH的影响。(3)如果本实验用出现一定气泡数量所需要的时间来表示酶的活性,那么所需的时间越长,酶的活性越低。(4)过氧化氢会随温度升高分解速度加快,从而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故不能用过氧化氢酶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答案:(1)①操作步骤1、4互换 ②增加丙试管,在加入盐酸或氢氧化钠的步骤中换为加入1 mL蒸馏水,其他步骤与修正后的步骤相同
(2)甲、乙两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量少,丙试管中产生大量的气泡
(3)低(或弱)
(4)不合适 过氧化氢会随温度升高分解速度加快,从而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5.(2019·高三新余模拟)为了探究某种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实验步骤为:
步骤①:取10支试管,分为五组。每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 mL某种淀粉酶溶液和2 mL 5%淀粉溶液。
步骤②:将每组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混合并摇匀。
步骤③:将装有混合溶液的五支试管(编号1、2、3、4、5)分别置于15 ℃、25 ℃、35 ℃、45 ℃、55 ℃水浴中。反应过程中每隔1分钟从各支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液,滴在比色板上,加1滴碘液显色。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原理: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还原糖;淀粉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用碘液可检测淀粉,因为淀粉遇碘液变蓝。根据蓝色深浅来推断淀粉酶的活性。
(2)该实验设计存在一个明显的错误,即步骤②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本实验中,各组溶液的pH要保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该实验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选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纠正实验步骤后,进行操作。一段时间后,当第3组试管中反应物与碘液混合开始呈棕黄色时,各组实验现象如表所示(“+”表示蓝色程度):
组别
1
2
3
4
5
处理温度(℃)
15
25
35
45
55
结果
++
+
棕黄色
+
++
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该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__________之间;某同学在进行本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反应时间过长。为缩短反应时间,请你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该实验的设计存在一个明显的错误,即步骤②前应先将五组试管分别在15 ℃、25 ℃、35 ℃、45 ℃、55 ℃的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3)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可靠,在本实验中,各组溶液的pH要保证相同且适宜,该实验不能选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因为利用斐林试剂检测时需要水浴加热,会改变温度,最终影响实验结果。(4)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该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25~45℃之间。在进行本实验的过程中为缩短反应时间,可增加淀粉酶的量或浓度,也可降低底物的量或浓度。
答案:(2)先将五组试管分别在15 ℃、25 ℃、35 ℃、45 ℃、55 ℃的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
(3)相同且适宜 不能 利用斐林试剂检测时需要水浴加热,会改变温度,最终影响实验结果 (4)25~45 ℃ 增加淀粉酶的量或浓度(或降低底物的量或浓度)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