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0江苏高考语文二轮讲义:第1板块专题一文言文阅读题型4 文言文翻译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0江苏高考语文二轮讲义:第1板块专题一文言文阅读题型4 文言文翻译题01
    2020江苏高考语文二轮讲义:第1板块专题一文言文阅读题型4 文言文翻译题02
    2020江苏高考语文二轮讲义:第1板块专题一文言文阅读题型4 文言文翻译题03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江苏高考语文二轮讲义:第1板块专题一文言文阅读题型4 文言文翻译题

    展开
    
    题型4 文言文翻译题
    文言文翻译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文学文化常识等多方面的知识,考查的是考生阅读文言文的综合能力。高考江苏卷在文言文翻译题上,2019年采用的方式是两句10分,单题分数占比较大,可见翻译在文言文阅读中的分量之重。同时该考点也是最容易失分的点,复习时要予以重视。
    文言文翻译讲原则,抓关键,会方法
    一、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讲究信、达、雅”
    所谓信,指的是译文准确无误,忠于原文,不随意增删内容和改变风格;所谓达,指的是译文语句通顺,语意明确,行文规范;所谓雅,指的是译文流畅,鲜明生动,具有文采。对考生来说,信和达是主要的、基本的要求,雅是较高的要求。
    二、文言文翻译要找准关键点,即“紧扣文本,钩前挂后;蒙猜词义,找准采分点”
    要准确翻译文言语句,首先要将该语句还原到文本中,联系前后的语句,以便准确把握特定的语言环境,再推断语句的大概内容是什么。然后看看该语句中命题者大概要考查哪几个实词(有没有词类活用)、虚词(有何意义和用法)或句式(有没有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或文言固定句式等),也就是找准采分点。
    解答文言翻译题,关键在于找准采分点。命题者在设置参考答案时,往往提供采分点作为评分依据;而不少评卷老师也往往只根据采分点的翻译来评分,因此,强化采分点意识,成为考生解答文言翻译题的一大关键。怎样找准采分点呢?大致来说,宜从以下角度寻找。
    (一)通假字的角度
    在翻译文言文时,如果按照某字的一般意义翻译不通,就应该思考该字是不是通假字。而要找出其“通假”的是何字,则大多需要从该字的同音字或形近字上去考虑。
    [例1] (2016·高考全国卷Ⅱ)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二十年来,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党,逐嗜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半。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锄大奸、歼巨蠹哉!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因条数事以献。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
    译文:                                    
    【解析】 “啖”是“吃”的意思,如学过的苏轼《惠州一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中的“啖”就是这个意思;“矢”通“屎”,是“粪便”的意思;“囊”,名词作状语,是“用口袋装”的意思。
    【答案】 副使崔应麟见到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登云随即送至朝廷。
    [参考译文]
    “……二十年来,因刚强正直被提升为朝中大臣的一百个人中只有一两个而已。背弃国家利益培植党羽,追逐权贵嗜好乞求怜悯,像所说的‘七豺’‘八狗’之类,谏官反而占了一半。台谏是为天下主持是非的,却让人轻视羞辱到这种地步,怎能期望他态度严正公平执法,为国家铲除大奸、消灭大害呢!与其错误任用而斥免他,不如开始举荐时慎重。”于是条列数件事呈献给皇上。出外巡视河南。那年发生大饥荒,人吃人。副使崔应麟见到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登云随即送至朝廷。皇上立即派遣寺丞锺化民带着国库中的钱币赈济百姓。
    [例2] (2016·高考全国卷Ⅰ)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
    译文:                                    
    【解析】 句中的“锡”即“赐”;“不虔君命”即“对国君的命令不尊重”;“而”作转折连词;“处之安乎”意思是“能安然处之吗”。
    【答案】 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尊重。我们的国君有病,却一定要他亲自参加,您能安然处之吗?
    [参考译文]
    英宗即位,曾公亮任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不久兼任户部尚书。皇帝身体不适,辽国使者到来不能接见,让曾公亮在客馆中设宴,使者不愿赴宴。曾公亮质问使者说:“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尊重。我们的国君有病,却一定要他亲自参加,您能安然处之吗?”使者于是赴宴。熙宁三年,(曾公亮)被授职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第二年,被起用管理永兴军。任职一年,回到京师。
    (二)句子中的双音节词的角度
    一般来说,试题中若有双音节词,大多是采分点,因为它极有可能是古今异义词或是古代的两个单音节词。
    [例3] (2018·高考江苏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夜阑置酒,闻车声啍啍,则峄亭遣使来迎。迟明行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辚同驱。食倾,望见百雉遮迣,知沭城新筑。衣冠数十辈争来扶车。
    译文:                                    
    【解析】 迟明:天快亮的时候。骈辚:驱车一同前往。“延候于十字桥”是状语后置句,翻译时应体现出。
    【答案】 天快亮的时候,行驶了六十里,吕峄亭在十字桥迎接,两人(见面)十分欣喜,便驱车一同前往。
    [参考译文]
    夜深了摆下酒宴,听到车声辚辚,是峄亭派遣使者来接我。天快亮的时候,行驶了六十里,吕峄亭在十字桥迎接,两人(见面)十分欣喜,便驱车一同前往。一顿饭工夫,看见城墙挡在前面,知道这是沭阳城新建的。几十位官绅争着来扶车。
    [例4] (2019·高考天津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先王之时,以学为政,学者政之出,政者学之施,学无异习,政无异术。自朝廷达之郡国,自郡国达之天下,元元本本,靡有二事。故士不于学,则为奇言异行;政不于学,则无道揆法守。君臣上下,视吾之有学,犹农之有田,朝斯夕斯,不耕不耘,则无所得食,而有卒岁之忧。此人伦所以明,教化所以成。道德一而风俗同,惟是故也。
    译文:                                    
    【解析】 注意“所以”为古今异义词,译为“……的原因”。
    【答案】 这就是人伦得以明了、教化得以成功的原因。
    [参考译文]
    先王执政的时候,把治学当做政务,为政之道从学习中来,好政策的施行是学习的结果,学习不需要特殊的习惯,为政也没有奇特的方法。从朝廷到郡县,从郡县到天下每一个角落,推究本源,没有第二种情况。所以读书人不学习,就会有奇特荒诞的言行;为政之人不学习,就不会遵守准则和法度。君臣上下,对待自己的学问,就像农民对待自己的田地一样,早晨是这样,晚上还是这样,始终如一。没有耕耘,就不会得到粮食,就会有年终岁末的担忧。这就是人伦得以明了、教化得以成功的原因。道德统一风俗一致,只是因为这个缘故。
    (三)词类活用现象的角度
    当翻译句子中出现同现代说法不同的现象时,要正确分析其是否有词类活用现象。
    [例5] (2019·高考全国卷Ⅰ)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译文:                                    
    【解析】 注意“纷乱”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翻译为“使……复杂混乱”。
    【答案】 于是说贾谊坏话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
    [参考译文]
    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于是说贾谊坏话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于是,孝文帝后来也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而任命他为长沙王太傅。
    [例6] (2017·高考山东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贞乃还朝。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
    译文:                                    
    【解析】 度:猜度。因:就。辄:总是。雅:一向,非常。罪:名词用作动词,怪罪。
    【答案】 谢贞猜度叔陵会有叛逆之心,就和阮卓自行疏远叔陵,每当有宴饮游乐,总是称病推辞,不曾参与。叔陵一向(或:非常)钦敬他,不怪罪他。
    [参考译文]
    在太清年间的动乱中,亲属离散走失,谢贞在江陵落入敌手,谢暠逃难到番禺,谢贞的母亲在宣明寺出家。等到高祖接受禅让即位,谢暠返还乡里,供养谢贞的母亲,将近二十年。太建五年,谢贞才回朝,等到始兴王陈叔陵担任扬州刺史,任命祠部侍郎阮卓做记室,征召谢贞做主簿。谢贞猜度叔陵会有叛逆之心,就和阮卓自行疏远叔陵,每当有宴饮游乐,总是称病推辞,不曾参与。叔陵一向(或:非常)钦敬他,不怪罪他。不久高宗驾崩,叔陵叛逆作乱,叔陵府中的属官大多受到牵连而被拘捕,唯独谢贞与阮卓没有受株连而获罪。
    (四)特殊句式(包括固定句式)的角度
    [例7] (2019·高考江苏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先生名显祖,字义仍,别号若士,豫章之临川人。生而颖异不群。体玉立,眉目朗秀。见者啧啧曰:“汤氏宁馨儿。”五岁能属对。试之即应,又试之又应,立课数对无难色。十三岁,就督学公试,补邑弟子员。每试必雄其曹偶。庚午举于乡,年犹弱冠耳。见者益复啧啧曰:“此儿汗血,可致千里,非仅仅蹀躞康庄也者。”
    译文:                                    
    【解析】 注意关键词“啧啧”“蹀躞”及判断句式。
    【答案】 见到他的人越发啧啧称赞道:“这个年轻人(好比)是汗血宝马,能日行千里,不是那种只能在大路上小步行走的马。”
    [参考译文]
    先生名为汤显祖,字义仍,别号若士,豫章郡临川县人。他生下来就聪颖卓异,不同凡人。体态修美,眉目俊朗清秀。见到他的人都啧啧称赞说:“汤家居然有这样漂亮标致的孩子啊。”他五岁就能对对子。有人试探他,他立即就应答,再试探他他还能应答,短时间内要求他对好几首诗都面无难色。(汤显祖)十三岁,进入督学参加官方主持的考试,被增补为邑中弟子员。每次考试必定在同辈生员中称雄。庚午年在乡试中考中,当时也才二十岁。见到他的人越发啧啧称赞道:“这个年轻人(好比)是汗血宝马,能日行千里,不是那种只能在大路上小步行走的马。”
    三、文言文翻译方法可以概括为“留、补、换、删、调”五个字
     即在翻译时,对文言文中一些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词汇,如古代国名、朝代名、年号、人名、地名、官名、政区名、古代器物、度量、典章制度等词均原样保留,不必翻译。
    [例8] (2016·高考全国卷Ⅲ)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而珪适卒,年五十七。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
    译文:                                    
    【解析】 “珪”指“傅珪”,“吏部”是官职名,“雍”指“卢雍”,以上都是专有名词,均保留;“忠谠”,忠诚正直;“报”,回复,答复。
    【答案】 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
    [参考译文]
    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而傅珪刚好去世,享年五十七岁。嘉靖元年录入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号文毅。
     即文言文中涉及的省略句,要按现代汉语的习惯补出省略的内容。
    [例9] (2017·高考全国卷Ⅱ)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及薨,车驾往临吊。时年八十四。谥曰正侯。
    译文:                                    
    【解析】 重点词语:“大蝗”是词类活用,“出现蝗灾”的意思;“辄”指“就”;“岁屡”指“连年”;“年”指“收成”。“侵入平原界辄死”前省略主语“蝗虫”,要补出。
    【答案】 后来青州出现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就死去,连年丰收,百姓歌颂。
    [参考译文]
    这一年,赵憙升迁为平原太守。当时平原有许多盗贼,赵憙与各郡一起声讨追捕,斩杀他们的头领,余党应判罪的有几千人。赵憙上书说:“惩罚坏人应只限于他本人,可将这些人全部搬迁到京城附近的郡。”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将这些人都转移安置在颍川、陈留。于是提拔荐举有义行的人,诛杀铲除奸恶的人。后来青州出现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就死去,连年丰收,百姓歌颂。二十七年,拜任太尉,赐予关内侯的爵位。当时南单于降服,乌桓、鲜卑一起来朝拜,皇帝命令赵憙主管边塞事务,考虑作长远打算。建初五年,赵憙生病,皇帝亲自前去探视。等到他病逝,皇帝亲自去吊祭。享年八十四岁。谥号正侯。
      即文言文常用,但现在已消失、不适宜或不用了的词语,在翻译时要换一种说法,使翻译的语句通顺,语意明确,易于理解。
    文言文中多单音节词,在翻译时要换成今天常用的双音节词。文言文中有不少用语,现代虽然还用,但已不是古代的意思,翻译时都应换用与之相应的现代说法。如:先帝不以臣卑鄙(译为地位低,见识浅);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译为旧事,前例);藩篱(边防)、布衣(平民)、三尺(法律)、会猎(会战)、更衣(上厕所或换衣服)、山陵崩(死)、填沟壑(死的自谦说法)、金城千里(钢铁般的城防)……如果直接译出,反而不通顺,甚至与原意不符。这时就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换种说法,使译文前后衔接,上下贯通。
    [例10] (2019·高考浙江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世之立功名、尚通显者,日讥薄文士无毛发之用。子相独不然。为考功郎有声,以不能附会,非久出参闽藩。属有岛寇事,衽席吏民,调兵食,规摹为一方冠。既又佐其臬为儒生师帅。
    译文:                                    
    【解析】 尚:崇尚。显:显赫。讥薄:讥笑鄙视。
    【答案】 世间那些成就功业名声、崇尚通达显赫的人,常常讥笑鄙视文人没有丝毫的用处。
    [参考译文]
    世间那些成就功业名声、崇尚通达显赫的人,常常讥笑鄙视文人没有丝毫的用处。宗子相独独不是这样的。他担任考功郎的时候颇有声名,因为不愿依附权贵,不久就出京到福建担任布政参议。(他)管辖的地方有倭寇入侵,(他)安置吏民,筹调军粮,规模是一地之首。不久,他又辅佐提刑按察使,成为当地儒生的表率。
     文言文中有些虚词,现代汉语中已没有和它相当的词,或者没有必要译出,勉强翻译反而不通顺,对这样的虚词就可以删去不译。例如,句首的发语词、句中的语助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足音节或停顿作用的助词等虚词,均可略去不译。
    [例11] (2017·高考江苏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性质直,不饰容止,疾当时所为阴阳拘忌、释老神怪之说,斥之不遗余力。而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诗之善,则称之不置。事母以孝闻,贫无菽水,则卖文以养,左右服劳,不辞烦辱。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年五十一,卒于杭州西湖之上。
    译文:                                    
    【解析】 殁:去世。存问:关心慰问。笃厚:忠实厚道。虚词“之”用于主谓之间,不译。
    【答案】 他对那些老友旧交去世后家道衰落的,关心慰问超过朋友生前,因为他的本性就是这样忠实厚道啊。
    [参考译文]
    秉性质朴正直,不爱修饰仪容举止,憎恶当时所做的阴阳方面的拘束顾忌、佛学神怪之说,痛斥这些不遗余力。但遇到一举一动中好的地方、一文一诗中好的地方,就赞不绝口。侍奉母亲以孝顺闻名,贫穷没有供养的物品,就卖文章来供养母亲,侍奉左右,不怕烦劳受辱。他对那些老友旧交去世后家道衰落的,关心慰问超过朋友生前,因为他的本性就是这样忠实厚道啊。五十一岁时,死在杭州西湖之上。
     即结合文言特定句式调整语序。 近年来高考文言文翻译十分重视对古汉语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的考查,翻译这些语句时,都要按照现代汉语语法的要求调整过来。
    [例12] (2018·高考江苏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孟子曰: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提笔记之,可以风世,又不徒为区区友朋聚散之感也。
    译文:                                    
    【解析】 风:高尚的品德。闻:听到。亲炙:亲受熏陶。“奋乎百世之下”是状语后置句,翻译时应体现出。
    【答案】 伯夷、柳下惠那样的高风,百代之后的人听到,也能奋发,更何况亲受熏陶的人呢?
    [参考译文]
    孟子说:伯夷、柳下惠那样的高风,百代之后的人听到,也能奋发,更何况亲受熏陶的人呢?提笔记下这件事,可以劝勉世人,又不仅仅是对区区几个朋友的聚散而生的感触。
    掌握有效对策,远离“文言文翻译的十大误区”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考点较为固定,是一个重要的得分点。但是很多同学在做文言文翻译题时虽然掌握了解题的原则和方法,但却很难得高分。为此,下面总结出一些考生在解答文言文翻译题时,常常触碰的误区,并逐一指出走出误区的对策,希望能给考生们答好文言文翻译题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不明古今异义
    [例1] 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误译] 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背着行囊送礼的,官方赠送的、私人遗留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分析与对策] 句中的“行李”,古义为“使者”;今义是“出行时带的箱子、包裹”等。“遗”的古义为“给予、赠送的东西”,今义为“遗失、遗漏、遗留”等。
    考生以今义释古义,原因是不明古义,不知古今词义不同。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
    1.积累古今异义词。一是借助教材注释识记古义,如《烛之武退秦师》中“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二是借助成语识记古义,如成语“短兵相接”的“兵”字就保留了“兵器”这个古义;三是借助相关复习资料识记古义。
    2.翻译一个词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这个词的古义,除此之外还要检验这个古义放在句中是否妥帖,句意与上下文是否相符等。
    [正译]                                     
    答案: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词类活用分析错误
    [例2] 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误译] 后母的衣服也就是女儿的衣服,袖子里的那把刀也向着池塘呼唤鱼儿。
    [分析与对策] 句中的第一个“衣”,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穿”;“袖”,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袖子里藏着”。一般情况下,“名词+名词”的结构,第一个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考生如果不能准确掌握词类活用,就会对文言翻译造成很大影响。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
    1.借助复习资料熟悉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类别,并能通过对活用特征的识记、比较,结合语境进行正确翻译。如,形容词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可译为“认为……”“以……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主语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2.翻译语句的前提是读懂文章大意,而我们检验翻译正误的方法,就是将译文放到文段中去检验,看翻译是否符合语境、合情合理。
    [正译]                                     
    答案:后母慢慢穿上她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
     误译文言虚词
    [例3]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误译] 这儿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不就是曹操围困周瑜的地方吗?
    [分析与对策] “困于周郎”中的“于”字,表示被动关系,译为“被”,考生的忽视造成被动者“曹操”成了主动者。同学们要注意积累“其、之、以、而、乃、乎”等《考试大纲》规定的十八个常用虚词的多种用法,根据句意,准确翻译。
    [正译]                                     
    答案: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这里不就是曹操被周瑜围困(打败)的地方吗?
     漏译省略成分
    [例4] 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
    [误译] 只是用浓墨洒作大墨点,满纸都是。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
    [分析与对策] 句中漏译了省略的主语“狐狸”。原文中虽然省略了主语,但为使文意通顺、明了,翻译时要将省略的成分补上。这也是文言翻译中的一个要求。另外,有些通过直译无法使文意贯通的地方,如“满纸都是”,也应适当加上使文句连贯的词语。
    考生漏译省略成分,除了粗心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通读整个句子或与译句有关联的前后句,没有形成整体语境意识,只是“就词译词”,不能很好地把原文的意思传达出来。这种毛病轻则影响到考生对个别词的判断和翻译,重则影响到考生对整个句子的理解。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
    1.考生应注意树立较强的语境意识,阅读时真正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在翻译一个句子时,不能只满足于读单一的那个要求翻译的句子,还应适当“瞻前顾后”地照顾语境。
    2.翻译出一个句子之后,不要急着做下一题,而要回顾一下自己翻译的句子是否通顺,看看有没有缺漏的成分,如主语、宾语等。
    [正译]                                     
    答案:(狐狸)只是用浓墨洒作大墨点,(弄得)满纸都是。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
     语言不合规范
    [例5] 其军帅怒贲不先白己而专献金,下贲狱。世祖闻之,大怒,执帅将杀之,以勋旧而止。
    [误译] 贺贲的主帅对他事先不禀告自己就擅自(向世祖)献金感到愤怒,就把贺贲关进监狱。世祖闻之,眼冒金星,执住了主帅将要杀他,因为(他)是有功的老臣而作罢。
    [分析与对策] 这段译文的不规范表现在两个方面:①文白夹杂,“闻”“执”等文言词语没有译出。根据语境,“闻”可译为“听说”;“执”可译为“逮捕”。②风格不一致,整体上看是严肃的书面语,而“眼冒金星”显然是口语。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
    1.严格遵守“对译”的方法,将单音节词语双音化,有效避免漏译文言词,也就从根本上避免了文白夹杂。“对译”过程中,不采用方言、俚语、口语化的词语。
    2.检查有无夹杂在译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以及方言、俚语、口语词等。
    [正译]                                     
    答案:贺贲的主帅对他事先不禀告自己就擅自(向世祖)献金感到愤怒,把贺贲关进监狱。世祖听说这事,非常愤怒,逮捕了主帅将要杀他,因为(他)是有功的老臣而作罢。
     不辨感情色彩
    [例6] 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
    [误译] 于是他不做官,沉湎于书籍之中,以至废寝忘食。
    [分析与对策] 译句将“耽玩”的褒扬色彩误译成了贬抑色彩。“耽玩”,意思是深深地爱好、玩味,应译为“沉醉”“潜心玩味”。
    考生误解词语的感情色彩,原因在于受到先入为主的思维影响,从而容易对一些似是而非的词想当然地进行判定。比如例句中,考生一看到“耽”字,就将其解释为“耽搁”,从负面的角度进行理解,误译为“沉湎”。
    为了避免这样的错误,对一些前后有矛盾的词、有疑义的词,应该“瞻前顾后”,核实自己的初始判断是否正确。比如上面的例句中,后文有“忘寝与食”一句,对此句不难理解为“废寝忘食”之意;并且这句和上句是并列关系而非转折关系,故此“耽玩”一词应与“废寝忘食”的感情色彩相同,应译为正面的意思“沉醉”。
    [正译]                                     
    答案:于是他不做官,沉醉于书籍之中,以至废寝忘食。
     误译语法关系
    误译语法关系,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单句语法关系的误译,一种是对复句语法关系的误译。
    (一)单句
    [例7] 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误译] 难道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寒,终生不利用,却连一餐饭都不曾忘记(报效)君王吗?
    [分析与对策] “终身不用”是个短小的单句,它的主语“杜甫”承前省略了。根据语境,是叙写杜甫空怀壮志而终生不被朝廷重用,身处困境的情状,而这种意思却是靠“终身不用”这个不用被动词的被动句表达的,考生并没有把握这层被动关系。
    考生犯这个错误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掌握好被动句这一特殊句式。除了这种靠语意的分析才能把握的被动句外,文言文中很多被动句是有标志的。如“于”“受……于……”式,“为”“为……所……”式,“见”“见……于……”式等,翻译时,都要译为被动关系。文言文翻译题常将文言特殊句式作为考查点,备考时要注意判断句(语气词“者、也”表判断,副词“乃”“皆”“则”表判断)、倒装句(宾语前置、谓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等特殊句式的外在特征;解题时,用相应的现代汉语句式对特殊句式进行合理转换,准确翻译。
    [正译]                                     
    答案:难道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寒,终生不被重用,却连一顿饭都不曾忘记(报效)君王吗?
    (二)复句
    [例8] 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
    [误译] 贼寇进攻三天不得入城,后来,因为河水高涨船体上浮,沿着船尾攀爬城墙的垛口上去。
    [分析与对策] 整个语句是一个表顺承关系的复句,而“以巨舟乘涨”中的“以”字,是表示凭借的介词,应译为“利用”。考生误认为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译为“因为”,将整个语句的结构关系误译为因果关系。
    考生对复句结构关系的把握,必须以句意为基础,“假设”“因果”“转折”“条件”等关系,都是根据句意自然生成的,不可强加或误译。而检验自己是否强加了关联词,也必须看加的关联词在句意的表达上是否合理。
    [正译]                                     
    答案:贼寇进攻三天不得入城,利用大船趁着涨水,沿着船尾攀爬城墙的垛口上去。
     不懂文言修辞
    [例9] 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
    [误译] 上天已经结束了你们元朝的命运,我们朝廷确实要取代它。你们即使点燃了自己,也没有日月一样的光明!
    [分析与对策] 句中的“爝”(jué),意为“小火”“火把”,“馀烬”,意为“残灰”,根据文中人物关系,这里比喻元朝残将脱脱;而“日月”则比喻明朝。解答此类试题,一是要积累古文修辞知识,留心古文修辞现象。如“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孟子·公孙丑下》),“采薪之忧”是疾病的婉辞。全句译为:昨天有国君命令来,他正生病,不能上朝复命。二是结合语境,把握好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确认修辞现象,恰当翻译。
    [正译]                                     
                                        
    答案:上天已经结束了你们元朝的命运,我们朝廷取代了它。你们这些微火残灰,竟敢与太阳、月亮(一样的大明朝)争夺光明吗!
     不懂古代文化常识
    [例10]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误译] 项王握住剑把站起来,大声问:“来客是什么人?”
    [分析与对策] 古人席地而坐,而两膝着地,脚背朝下,臀部坐在脚后跟上。如果臀部抬起,上身挺直,这就叫“跽”。项王原本坐着,突然见樊哙闯进来,于是警惕起来,握住剑,挺直腰准备站起来,以防不测。在这里,只能解释为“双膝着地,上身挺直”。高考复习中,考生要留意此类古代文化常识,在教材复习和文言传记类文章的学习过程中积累与古代官职、地理、习俗等有关的知识。涉及文化常识的译文,可从两个方面检查:一是看自己的翻译是否合乎古代社会的环境;二是看译文是否适合语境,是否合乎情理。
    [正译]                                     
    答案:项王握着剑把直起腰来,问道:“来客是干什么的?”
     误译原句语气
    [例11]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误译] 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在当今的社会里,除了我没有谁能行。
    [分析与对策] 译文处理为一种陈述语气,尽管从意思上来看是对的,但它改变了原文的语气,仍然不够准确,违背了文言文翻译“忠实”原文的原则,会被“酌情扣分”。从语境来看,这段话表现了孟子拯救天下的责任感和高度的自信心,“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孟子以“名世者”自许,“舍我其谁也”是一种语气强烈的反问,语气应处理为“……呢?”
    考生误译原句的语气,一是因为对文意(人物思想、情感)理解不透彻,二是对句子的语气不够重视。
    文言文句子的语气,与现代汉语没有很大的差别,通常分为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感叹语气等。我们看句子的语气,要把握好两个关键:一是标点符号,如问号,则处理为疑问语气;二是根据文意,在人物对话中,要留意说话人的心理、个性以及表达目的等。
    [正译]                                     
    答案: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在当今的社会里,除了我还能有谁呢?
    [巩固练习]
    综合运用以上所讲文言文翻译的方法,避免以上所列翻译误区,完成以下文段画线句子的翻译。
    1.钓鳏鱼
    子思居卫,卫人钓于河,得鳏鱼焉,其大盈车。子思问之曰:“鳏鱼,鱼之难得者也。子如何得之?”对曰:“吾始下钓,垂一鲂之饵,过而弗视也;更以豚之半体,则吞之矣。”
    子思喟然叹曰:“鳏虽难得,贪以死饵;士虽怀道,贪以死禄矣。”
    (1)吾始下钓,垂一鲂之饵,过而弗视也;更以豚之半体,则吞之矣。
    译文:                                    
    (2)鳏虽难得,贪以死饵;士虽怀道,贪以死禄矣。
    译文:                                    
    答案:(1)我开始下钓时,垂下一条鲂鱼做诱饵,它经过看都不看;再换上半只猪的身体,它就吞下去了啊。
    (2)鳏鱼虽然难得,因为贪心死在诱饵上;学士虽然懂得道理,因为贪心死在俸禄上啊。
    [参考译文]
    子思(人名)居住在卫国,有个卫国人在河里钓鱼,钓到一条鳏鱼,那鱼大得可以装满一辆车。子思问他道:“鳏鱼,是鱼中难以得到的啊。您是怎么钓到的呢?”回答说:“我开始下钓时,垂下一条鲂鱼做诱饵,它经过看都不看;再换上半只猪的身体,它就吞下去了啊。”
    子思喟然叹息道:“鳏鱼虽然难得,因为贪心死在诱饵上;学士虽然懂得道理,因为贪心死在俸禄上啊。”
    2.戎夷解衣
    戎夷违齐如鲁。天大寒,而后门[注],与弟子一人宿于郭外。寒愈甚,谓其弟子曰:“子与我衣,我活也;我与子衣,子活也。我,国士也,为天下惜死;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子与我子之衣。”弟子曰:“夫不肖人也,又恶能与国士之衣哉?”戎夷曰:“嗟乎!道其不济夫!”解衣与弟子,夜半而死,弟子遂活。
    【注】 后门:在城门关闭以后才赶到。
    (1)我,国士也,为天下惜死;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
    译文:                                    
    (2)夫不肖人也,又恶能与国士之衣哉?
    译文:                                    
    答案:(1)我是国家的栋梁之材,为天下着想要爱惜生命;你是没有才德的人,不值得吝惜自己的生命。
    (2)没有才德的人,又怎么会给国家栋梁之材自己的衣服呢?
    [参考译文]
    戎夷离开齐国到鲁国去。天气十分寒冷,他在城门关闭以后才赶到,就和一个弟子在城外露宿。天气越来越冷,戎夷对他的弟子说:“你给我你的衣服,我就能活下来;我给你我的衣服,你就能活下来。我是国家的栋梁之材,为天下着想要爱惜生命;你是没有才德的人,不值得吝惜自己的生命。你给我你的衣服。”弟子说:“没有才德的人,又怎么会给国家栋梁之材自己的衣服呢?”戎夷说:“唉,我的主张大概不能实现了!”他解开自己的衣服给弟子穿,半夜被冻死了,弟子最终活了下来。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鲁般者,肃州燉煌人,莫详年代,巧侔造化。于凉州造浮图,作木鸢,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无何,其妻有妊,父母诘之,妻具说其故。父后伺得鸢,击楔十余下,乘之遂至吴会。吴人以为妖,遂杀之。般又为木鸢乘之,遂获父尸。怨吴人杀其父,于肃州城南作一木仙人,举手指东南,吴地大旱三年。 卜曰:“般所为也。”赍物具千数谢之。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国初,土人尚祈祷其木仙。
    (1)于凉州造浮图,作木鸢,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
    译文:                                    
    (2)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
    译文:                                    
    解析:(1)翻译时,地名(凉州)、事物名(木鸢)不用翻译,“浮图”可译为现代名称。“击楔三下”虽为定语后置,但不作语序调整文意仍通顺。“以”为连词,表修饰关系,可不译。(2)人名、事物名、地名可保留不译。句中省略的内容应补译出来。“大雨”,名词作动词,下大雨。
    答案:(1)他在凉州建造佛塔时,造了一只木鸢,敲击机关三下,木鸢就可以飞,他就乘着木鸢飞回家。
    (2)鲁般为他们砍断(木仙人)一只手,那天吴中就下了大雨。
    [参考译文]
    鲁般,肃州燉煌人,生卒年月不详,他心思精巧,善于创造。他在凉州建造佛塔时,造了一只木鸢,敲击机关三下,木鸢就可以飞,他就乘着木鸢飞回家。不久,他的妻子怀孕,父母再三追问,他的妻子才说出了这一切。后来,他的父亲伺机得到木鸢,敲击机关十多下,乘上它,一直飞到了吴会。吴人以为鲁般的父亲是妖怪,就杀了他。鲁般又造了一只木鸢,乘上它飞到吴会,找到了父亲的尸体。鲁般怨恨吴人杀了他的父亲,回来后在肃州城南造了一个木仙人,让他的手指向东南吴地方向,吴地大旱三年。占卜术士说:“(吴地大旱)是鲁般干的。”吴人带着许许多多的物品来向鲁般谢罪。鲁般为他们砍断(木仙人)一只手,那天吴中就下了大雨。大唐初年,当地人还祈祷过这个木仙人。
    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 当时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 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
    (1)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
    译文:                                    
    (2)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译文:                                    
    解析:(1)“龙蛇”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翻译为“像龙蛇一样”。(2)“熟”应翻译为“仔细”。
    答案:(1)有一天,他得到了一个好句子,要来笔迅速写下来,笔在整张纸上像龙蛇一样飞动。
    (2)丞相仔细地看了许久,自己也认不出来。
    [参考译文]
    张丞相喜好书法但写不工整。当时的人们都笑话他。丞相还是像原来那个样子,不改常态。有一天,他得到了一个好句子,要来笔迅速写下来,笔在整张纸上像龙蛇一样飞动。他让侄子抄下来。到了笔画怪诞的地方,侄子感到很迷惑,就停下来,拿着丞相写的字去问他:“这是什么字?”丞相仔细地看了许久,自己也认不出来。便责怪侄子说:“你为什么不早问,以至于我都忘记写的是什么了。”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0江苏高考语文二轮讲义:第1板块专题一文言文阅读题型4 文言文翻译题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