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第二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第二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01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第二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02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第二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03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 (新课标)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

           3.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

    教学难点: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区域发展

    影响区域发展的环境问题

    认识和综合治理这些环境问题

    区域可持续发展

    我们这两节课就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为案例来探讨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背景是什么?人为因素有哪些?荒漠化防治有哪些对策和措施?

    教学过程:       

    一、荒漠化

    1.土地退化的形成

    土地缺少了水分和养分

    植物就无法正常生长

    在没有了植被保护的情况下

    裸露的地面极易遭受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

    使土壤中水分和养分进一步流失

    继续发展

    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即发生土地退化

    2.荒漠化

        概念: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这种土地退化。

        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

        形成: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主要表现: 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化。

        影响: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根据联合国环境署推断,目前世界约14的陆地、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中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西北地区则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花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

    活动:根据你的理解,运用下列关键词解释荒漠化的含义。

          土地退化  干旱半干旱地区  气候因素  人类活动  沙漠化

    点拨:荒漠化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其实质是土地退化,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形成原因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表现为土地荒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所谓沙漠化,只是荒漠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范围

         地形区范围:   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

         行政区划范围: 包括新、宁、甘(北部)、内蒙古(大部)

         说明:这里所说的西北地区是指位于非季风区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2.地貌特点: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和中部(内蒙古境内)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新疆境内)是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3.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干旱

        干旱成因:深居内陆,高原山地阻隔

        西北地区干旱特征的成因图示:

    深居内陆

    远离海洋

    水汽难以到达

    干旱

        补充讲解:由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很少受海洋水汽影响,再加上周边高大山地特别是隆起的青藏高原,进一步阻隔了水汽的进入,干旱就成为了这一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并且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

    景观特色——以草原、荒漠为主

    由东到西 降水递减,干旱程度增强,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减少

     


    新疆的塔里木盆地

    贺兰山以西

    贺兰山

    内蒙古高原东部

    年降水量

    不足50毫米

    200毫米以下

    200毫米以上

    干旱程度

    极端干旱区

    干旱区

    半干旱的草原地带

    自然景观

    沙漠和戈壁(只在些高耸的山地迎风坡,降水稍多,山顶冰雪覆盖。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成为绿洲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水源。)

    草原

     

    思考1.西北地区自东向西水分条件与植被景观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并分析原因。

    点拨:年降水量200~400毫米对应温带草原;年降水量50200毫米对应荒漠草原;年降水量50毫米以下对应荒漠地区。反映降水越少,植被越少,荒漠化程度越强。原因是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2.新疆的绿洲分布有什么特点?请联系水源和地形条件解释原因。

    点拨:天山北部水汽主要来源于北冰洋,北坡属于迎风坡,随着高度升高降水量增加。受天山山脉阻挡的影响,南疆与北疆干旱程度不同。绿洲主要分布在有水的地方,沿河流呈串珠状分布。原因是河流水来自冰雪融水补给和盆地地形雨。

    产生荒漠化的自然原因:(一般规律)

    基本条件——干旱

    物质基础——地表物质松散

    动力因素——大风吹扬

    三、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本区条件分析:

        基本条件 ——气候干旱少雨

        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而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因此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

        物质条件 —— 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由于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荒谟化进程。

        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它具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气温、降水的变率大。雨量的变化,对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加剧荒漠化进程。

    活动:根据图24,分析说明荒漠化形成过程中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点拨:图2.4表示了荒漠化两个正反馈效应(恶性循环),说明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四、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加剧荒漠化进程

    (说明:事实上,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调查表明,在西北地区现代荒漠化土地中,有90%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

    为因素

    破坏原因与典型地区

    主要危害

    过度樵采

    能源缺乏地区把樵采天然植被作为解决燃料问题的主要手段(如鄂尔多斯沙区、内蒙古东部的库仑旗等地)一些农牧民为了增加收入,无计划、无节制地在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等

    固沙、防止风沙前移和抑制地表起沙的植被遭破坏

    过度放牧

    为求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

    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

    过度开垦

    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从事农业生产,特别在缺少防护林保护的沙质土壤区

    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

     

    3.另一种荒漠化现象——次生盐渍化

         绿洲:在有水源灌溉的荒漠地区。

         次生盐渍化形成:

         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

         干旱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而形成。

    阅读P22通过这个材料,使学生了解如下问题:让学生阅读后讨论:

        若条件允许,我国西北荒漠地区是否可以将青藏高原的冰川水用来发展发展灌溉农业?

    (从灌溉与次生盐渍化方面思考)

    活动

                 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1.萨赫勒地区位于撤哈拉沙漠的南缘。请根据下面的图文资料,并联系已学知识,分析萨赫勒地区的气候等自然特征,并说明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

    点拨:资料表明萨林勒地区正处于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津德尔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居民点,其月均温都在22以上,甚至达到33,可想而知其蒸发量是巨大的。在降水方面,这里的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且基本集中在夏季,特别是78两个月。以其有限的而且特别集中的降水状况与其全年的高温、高蒸发量相比,确实是个容易产生环境问题的敏感地区。客观上,这里就潜在着荒漠化的自然因素,这是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的水热条件所决定的。

        2.气候的严酷性决定了萨赫勒地区的传统经济以自给性质的游牧业为主。20世纪以来,随着沿岸国家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及本区交通条件的改善,这里的传统游牧经济向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经济转化。根据图2.9,分析这一社会经济因素的转变对牧场带来的环境影响。

    点拨:将传统的游牧经济和商业性的定居牧业进行对比,比较它们对草场的影响。从表中可知,传统的自给性的游牧经济,因其牲畜品种多样、经营规模小且分散、季节游牧,有利于牧草的恢复生长,是一种适应于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模式;而商业性的定居牧业从牲畜品种的单一性、大规模的集中经营、采取掘井定居的经营模式,势必增加草场的压力,结果必然导致草场的退化,甚至导致整个草场的毁灭。

        3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对粮食需求迅速增加。这一因素促使萨赫勒以南的早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农牧之争加剧。分析这一因素的加入,对本区草场生态环境及荒漠化的发展,又可能产生哪些影响?

    点拨:由于人口激增,对粮食的需求猛增,迫使人们不断扩大耕地面积以至向牧业地区推进,结果是:

    4.人口和贫困是萨赫勒地区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是造成这里生态环境恶化、上地荒漠化加剧的根源。请你解释下图(111),试提出一种解决非洲贫困问题的可能办法。

    点拨:明显地描绘了人口过快增长,造成贫困饥荒与荒漠化的恶性循环过程。问题的源头就在人口的过快增长,如果控制人口增长与实行环境整治双管齐下,这个恶性循环就可以得到解决。

    板书设计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

           1.土地退化的形成2.荒漠化概念形成主要表现影响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范围2.地貌特点:3.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干旱

           干旱成因:深居内陆,高原山地阻隔景观特色——以草原、荒漠为主

    三、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基本条件 ——气候干旱少雨物质条件 —— 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荒谟化进程。

    四、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加剧荒漠化进程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3.另一种荒漠化现象——次生盐渍化

     

    第二课时

    五、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

    1.历史时期的荒漠化问题——西北地区时有出现

        如:在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古代人民利用祁连山冰雪融水和山麓地下水,兴修水利,发展屯田,使这里成为一片富庶的人口密集之地。但是随着人们对河流上游地区的过度开垦,大量破坏固沙植被,致使河流水量锐减或者改道,绿洲水源枯竭,加上战争、瘟疫等原因,大部分古绿洲在经历了汉、唐、明、清几次大规模开发后,相继被迫放弃。

    阅读:通过这个材料,使学生了解如下问题:

        1.了解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大致走向和地理位置。

        2.现代公路干线及其连接的绿洲城镇,几乎全部远离古遗址(古丝绸之路),更贴近昆仑山的山前地带。

    读图指导课:本图2.12黄沙掩埋下的丝绸之路,思考回答:

    从总趋势看,该地区河流多呈什么流向?

    为什么该地区河流多呈平行状分布且流程短小?

    该地区在西汉时期成为一片富庶的人口密集之地,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唐宋以后该地区古绿洲为什么会退化而被废弃?根据你已有的史地知识,是否还能举出一些古绿洲被废弃、沙进人退的实例?

    解释:在古代,由于盲目垦耕、战争、瘟疫等多种原因,导致水源枯竭,绿洲面积减小,使西北地区塔里木盆地沙漠边缘类似楼兰的一些古绿洲相继消失,人们被迫放弃。

    课本图2.13万里长城和农牧过渡地带,解释,长期以来,长城是我国古代到明朝时期农业和牧业的分水岭,在其两侧,是农业和牧业的过渡地带。清代开始,这一过渡带逐渐向西北移动达几十到几百千米。

    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农牧业过渡带的西北方向移动?

    这样的移动产生了什么结果?

    解释:这是因为西北地区大规模移民开垦而引导,它在促进民族融合的同时,直接使内蒙古南部原农牧过渡地带发生荒漠化,如毛乌素沙地和科尔沁沙地(在图中确定上述两沙地位置)

    2.不同时期的荒漠化问题

    时期

    人为因素

    发生荒漠化的区域

    古代(唐宋后)

    盲目垦耕,战争、瘟疫

    塔里木盆地沙漠边缘

    近代(清代后)

    移民实边开放蒙禁

    内蒙古南部农牧过渡地带

    现代(建国后)

    人口压力,管理失误

    草原牧区和旱农地区

     

    思考:1.农牧界限向北推进,为什么会加剧该地区的荒漠化?

    点拨:农牧界限向北推进,意味着农区侵入牧区,大片的草地将会变成旱地。这样,势必压缩草场面积,在原有的牲畜量不减少的条件下,会产生所剩牧场的超载,超载的牧场并必定会逐步衰退,为了牲畜的发展又可能将牧场转移到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环境的退化趋势必日益严重;在此同时,由草地开垦出来的旱地本身在防风固沙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劣势。加上若因为土地肥力的衰退而弃荒的话,其本身就是现成的人造沙荒。因此,如果农牧界限向北推进,势必加剧该地区荒漠化的进程。

        2.为什么我国北方的农牧过渡带,恰恰又是我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

    点拨:在我国北方的农牧过渡带,常常存在农牧之争,从土地单位面积的产出量对比,农业一般都高于牧业,因此旧雨农作侵入牧区的趋势。特别是在人口激增、粮食不足的条件下,以农侵牧已成必然。若不加以控制,必定会陷入过渡开垦 生态用水紧张 植被退化 荒漠化加剧 土地肥力减弱 再度开垦  荒漠化再度加剧的恶性循环圈。实际情况也是如此。

    六、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荒漠化的防治内容:

           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

           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

    2.荒漠化的防治原则

        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泊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以防为主,保护并有计划地恢复荒漠植被(214)

    3.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和治理重点:

        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恢复自然植被

        人们将水分条件较好,开有一定植物生长的沙漠圈围起来,实行封沙育草,促使植物天然更新;或者选育梭梭、柠条、沙拐枣等优良固沙植物进行人工补种。实践证明,这是改造利用沙漠行之有效的方法。

    思考:干旱区绿洲与荒漠的演替是双向的,但绿洲变荒漠非常容易,而荒漠变绿洲却非常艰难。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点拨:这是由当地干旱的环境决定的。水分条件消失容易而形成难。

        治理重点: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4.治理措施

        合理利用水资源

        在农作区主要是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的盐碱化;

        在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

        在干旱的内陆地区要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干旱地区的绿洲地区

       应在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地带进行封沙育草;

       在绿洲前沿地带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积极保护、恢复和发展天然灌草植被)

        在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组成一个多层防护体系。

        在缺乏水源的地区

        利用柴草、树枝等材料,在流沙地区设置沙障工程,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挡沙丘前移。

        调节农、林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现有林地应该作为防护林的一部分,不能再毁林开荒。

        绿洲边缘的荒地与绿洲之间的灌草地带,不能盲目开垦,主要用于种树种草,发展林业与牧业。

        对已经造成荒漠化的地方,还应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采取综台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解决农牧民的能源问题的途径:如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

        控制人口增长

        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建立一个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对荒漠化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5.我国治理措施和经验

           措施: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 (215)

           治理荒漠化的典例——沙坡头草方格沙障

    指导读图:课本图2.15沙坡头草方格沙障,要求学生在图中找到沙坡头,其周边的自然状况:贺兰山、腾格里沙漠、黄河。

    沙坡头位于宁夏中卫县西,滔滔黄河在这里经过,包兰铁路沿着黄河,横穿腾格里沙漠南缘。这里特别在冬春季节风力强劲,对包兰铁路形成了威胁。

    思考

    沙坡头试验站采用什么措施来固定流沙?效果如何?

    点拨:沙坡头采用了草方格沙障技术固定流沙,用于保护交通干线非常有效,包兰铁路自1958年通车起一直畅通无阻。

    这种措施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是如何起到固定流沙作用的)

    点拨: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

    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

    我国政府对西北地区的生态建没和荒漠化防治

        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多项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活动:1.根据下面的图文资料,说明前苏联垦荒区土壤风蚀的潜在自然背景。并说明人们的生产活动怎样加剧了这个过程。

    点拨:对图2.16的分析,要知道垦荒地区处于亚欧大陆的中部偏北的地方,虽处于西风带但远离水汽来源,故降水稀少。从其周边的内陆湖里海咸海的分布特点,可以推断,这是一个半荒漠向干草原的过渡地带,是一个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其自然地理状况必定是寒冷、干旱、大风。

        2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前苏联在总结大规模垦荒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综合防护措施。仔细分析这些措施,你认为该地区防治荒漠化(土壤风蚀)的主要方向是什么?

    点拨:要善于将所列四项保护措施逐条进行分析,而后进行归纳,不难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的东西,那就是抗旱、防风、保水、保土、保肥

        3.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前苏联垦荒区防治荒漠化的对策与措施可以被我国的哪些地区所借鉴。

    点拨:关于对前苏联的防治对策和措施的适应性研究,当然少不了要对不同地区的环境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既然前苏联的垦荒地区的环境特征是干旱、大风、风沙大,防治措施是抗旱、防风、保水、保土、保肥,那它将适用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当然,一些措施同样可以适用于我国的南方地区甚至海南岛的西部地区。

    板书设计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五、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

           1.历史时期的荒漠化问题——西北地区时有出现

           2.不同时期的荒漠化问题

    六、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荒漠化的防治内容:

           2.荒漠化的防治原则

           3.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和治理重点:

           4.治理措施

           合理利用水资源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调节农、林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采取综台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控制人口增长

           5.我国治理措施和经验

           措施: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 (215)

           治理荒漠化的典例——沙坡头草方格沙障

           我国政府对西北地区的生态建没和荒漠化防治

     

     

    相关教案

    地理必修3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3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设计思想,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分析,教学思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填写病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