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课课件ppt,共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千古绝唱凄苦情,诵读领悟感受意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李清照,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其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 其作品散失很多,今有词集《漱玉词》传世。
李清照济南人,1084年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文学家,在朝为官,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优厚的家庭条件以及良好的文化氛围反应在她早期的词作中,多是少女的无忧无虑,和悠闲自在的生活。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剗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爱情是人生最美好的一章。在李清照18岁的时候,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嫁给了当时宰相赵挺之的儿子赵明诚。二人情投意合,生活甜蜜幸福。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醉花阴•重阳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易安作重阳《醉花阴》词,函致赵明诚云云。明诚自愧勿如。乃忘寝食,三日夜得十五阕,杂易安作以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莫道不销魂’三句绝佳。”正易安作也。(《词苑丛谈》)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 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李清照再嫁张汝舟,遇人不淑,旋即离异。清照无儿女,晚年孑然一身,寄人篱下,孤寂而死。
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
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 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武陵春·春晚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摆脱现实苦恼,向往自由,
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 内容——闺怨离愁(少女、少妇) 词风——清丽婉约 南渡后: 内容——悼亡怀旧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词风——凄婉哀怨
李清照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所铭记,由此她被当作了愁的化身。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她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只有她一人。 《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 —梁衡
教学目标: 1、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 知人论世) 2、结合词句,从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方面解读词人愁情。 3、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声声慢》内容及写作背景《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用一个字概括本词的内容
词中哪一句最能最能表现词人的心绪?(即词眼)
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结尾)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篇)
词人是如何抒发愁情的?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意象)
开头七组叠字是怎样从多角度抒写愁情的?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朱自清《荷塘月色》
1.可使所描绘的景色或人物更加形象 ; 2.具有音律美,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
联系所学诗文,说说叠字有何修辞作用?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雨霖铃》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 高》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欧阳修《蝶恋花》
首句运用叠词的作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1、内容上:巧用叠词,形象地写出了寻觅无着、四顾茫然的女词人形象及其当时孤单凄凉无助的心境。2、结构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具有韵律感和音乐美。
淡酒 秋风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言酒淡,实说愁浓。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柳永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
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 ——杜甫《登高》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李煜《相见欢》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结论:秋风渲染悲凉愁情
雁雁过也,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为什么作者看到“雁”会伤心?
1、北雁南飞,点明时间“秋”,雁声凄切。——所见所闻皆是悲凉之感。 2、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是旧时相识,如今大雁依旧而收信的丈夫却不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伤心。——亡夫之痛 3、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国破家亡之苦
《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飞云过尽,旧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晏几道《思远人》
《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雁,一种离情别恨的寄托。雁,一种思念音信的企盼。
李清照《念奴娇》:“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结论: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结论: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细雨:哀伤﹑愁丝的象征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观《浣溪沙》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摊破浣溪沙》
雁声过耳之可伤
懒摘黄花之可伤
日长难熬之可伤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表面是对愁欲说还休,实则倾泻无遗
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景哀,声哀,人哀, 岂不“哀”言述说国愁,家愁,情愁, 怎一“愁”字了得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清照
轻拂中华历史的尘烟纱缦,咀嚼古往今来的悲怀愁情,三千年古代文学史长河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恐怕当数女词人李清照了。
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泪珠与珍珠》
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苦难不停地擦拭着艺术的灵魂,在生命空间受到的伤害和疼痛,在艺术的空间都会给予几倍的补偿和酬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这些苦难经历像重物压在李清照艺术生命的弹簧上,只要不令弹簧承受不了,那么,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
法国诗人克洛岱改写《声声慢》:
绝望呼唤!呼唤!/乞求!乞求!/等待!等待!/梦!梦!梦!/哭!哭!哭!/痛苦!痛苦!我的心充满痛苦!/仍然!仍然!/永远!永远!永远!/心!心!/存在!存在!/死!死!死!死!
李白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煜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贺铸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 风絮,梅子黄时雨。”
秦观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眼前这一切使词人的哀愁重重叠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形容,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铺垫、渲染、对比,而是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甚咀嚼。相形之下,就连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逊色了。因为李后主的愁还可形容,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的。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沈去矜)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9(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9.3* 声声慢(寻寻觅觅)授课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章,任务活动一,导入新课,第二章,任务活动二,知人论世,李清照词风格清新婉丽,清新明快细腻婉转,凄苦哀婉深沉忧愤,第三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备课ppt课件,共1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上阙小结,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图片课件ppt,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人论世,南渡前,南渡后,清丽婉转,沉郁凄凉,品语言,品意象,品情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