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科目:化学 授课时间:第 6周 星期 年 月 日
单元(章节)课题 | 第二章 第二节 | |
本节课题 |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 | |
课标要求 | 1、通过实验探究原电池中发生的反应,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基本原理。 2、学会分析、推理、归纳和总结的逻辑思维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验和小组合作学习,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4、了解各类电池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认识化学的价值。增强环保意识。 | |
三维目标 | 掌握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自然规律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 | |
学情分析 |
| |
教学重难点 | 初步了解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通过实验探究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及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 |
提炼的课题 | 原电池是将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的化学能转变成成电能的装置。 | |
教学手段运用 教学资源选择 | 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分析、讨论、思考、交流、归纳、小结。 | |
教 学 过 程 | ||
一、 学生阅读预习,引入课题: 1.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Zn + 2 HCl== ZnCl2 + H2 离子式:Zn +2 H+== Zn2+ + H2 Zn + CuSO 4 == ZnSO4 + Cu 离子式:Zn +Cu2+ == Zn2+ + Cu 结论:以上氧化还原反应 中的电子转移发生在反应物质直接接触中,没有形成电子的定向流动结果。 二、 问题提出:既然有电子的转移,能否设计装置使电子定向移动呢? 实验2-4 :学生观察结论,通过一种装置就可以闪现实现化学反应中的电子转移由直接转移而改变成通过外联电路,从一个点击转移到另一个电极-----形成电流,实现化学能向电能形式的转变。 三、 分析归纳:由于金属的电势高低不同(转移电子的能力不同)当两种金属用导线连接后,电子就会从较活泼金属一方转移到金属活泼性较弱(或有氧化性离子的金属)一方,通过电解质溶液中的氧化性离子得到电子从而构成电子流动的回路,实现了化学能形式向电能形式的转变,形成电流。
| ||
课堂检测内容 | 1、 学生书写锌与稀硫酸、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分析以上两个反应中电子转移情况。 2、 用硫酸铜溶液和铜片、锌片和导线,是否能够实现反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目的? 3、 | |
课后作业布置 | [课堂练习] Fe-石墨与稀硫酸进行实验。 Fe是 极,发生 反应,电极反应是 石墨是 极,发生 反应,电极反应是 | |
预习内容布置 | 练习册31-33页内容 | |
化学必修2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2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第1课时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原电池概念,形成原电池条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第2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发展中的化学电源,原电池的定义 ,原电池电子的流向及正负极的判断,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发展中的化学电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