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湘教版必修2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案
展开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1.知道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和含义。
2.理解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城市化的地区差异及形成原因。(难点)
3.掌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重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 城市化
阅读教材P36~P37第1段,完成下列问题。
1.含义: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城市化标志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3)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3.意义
(1)有利于城市与乡村的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2)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
(3)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
(4)使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
(5)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并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
正误判断:
(1)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指标是城市人口数量。( )
(2)城市化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城市的对外开放程度。( )
【提示】 (1)× 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 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扩散与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
教材整理2 城市化动力机制
阅读教材P37第2段,完成下列问题。
1.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2.表现: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3.城市化与三次产业
(1)第一产业: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人口向城市大量转移。
(2)第二产业:工业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
(3)第三产业:经济繁荣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
正误判断:
(1)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一定就越高。( )
(2)人口大量迁往城市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
【提示】 (1)× 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城市总体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即经济还不算发达,但城市化水平已偏高了,如南美洲许多国家。另外还有许多发展中国家则表现为城市化进程明显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
(2)× 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教材整理3 城市化特点
阅读教材P37第3段~P40,完成下列问题。
1.发达国家
(1)城市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大多在75%以上。
(2)大城市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
(3)城市边缘地带发展较快,建设了比较多的卫星城和工业区。
(4)出现高水平的大都市连绵带。
(5)注重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
2.发展中国家
(1)城市化总体水平比较低。
(2)城市化推进迅速。
(3)城市化水平很不平衡:城市化水平比较低的国家多分布在亚洲和非洲;水平比较高的国家多在南美洲。
(4)出现“虚假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现象。
正误判断:
(1)目前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较慢,城市化水平低于发展中国家。( )
(2)我国已进入城市化成熟阶段。( )
【提示】 (1)× 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处于城市化后期成熟阶段,目前城市化速度较慢;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虽然城市化速度较快,但城市化水平却较低。
(2)× 目前我国处于城市化的加速阶段。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问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问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 |
农历正月初九,按照民间“三、六、九,往外走”的习俗,河南出门务工的农民大批赶往火车站。河南是我国第一劳务输出大省,每年向外输出劳动力1 200万左右,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十分之一。
探讨: 农民工进城打工怎样促进了城市化?
【提示】 农民工由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改为从事工业或建筑业等其他产业活动,甚至在城市定居,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探讨: 运用影响人口迁移的推力、拉力说明农民工进城的原因?
【提示】 吸引农民工进城的拉力因素:城市就业机会多、城市社会福利保障制度高、文化设施齐全、城市交通便捷。
农民工离开农村的推力因素:农村人口对土地压力大、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农村受自然灾害影响大。
1.城市化的过程、表现及结果
2.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如下图所示:
3.城市化的意义
项目 | 意义 |
人口 转化 | 城市能够创造出比较多的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
产业 结构 | 城市化过程能够卓有成效地带动广大农村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 |
工业 | 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 |
科技 |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使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进而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 |
文化、 思想、 观念 | 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并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有利于城市与乡村的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
1.读图,回答(1)~(2)题。
(1)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 )
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B.城市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
C.城市经济总量占区域经济比重
D.城市数量占区域聚落数量的比重
(2)从图上分析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总的来说,全国大部分省区城市人口比重均在60%以上
B.总的来说,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高于东部地区城市
C.我国西南地区的城市人口比重均在20%以下
D.总的来说,经济越发达省份,城市人口比重越高
【解析】 第(1)题,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第(2)题,从图中可判断,经济发达的东部省份,城市化水平高于西部省区。
【答案】 (1)A (2)D
城市化特点 |
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对未来城市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顶层设计。会议指出,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过程,城市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探讨: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有什么特点?
【提示】 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发展速度快。
探讨:我国现阶段城市化的动力是什么?
【提示】 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
1.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
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如下图所示:
2.城市化的空间差异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导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明显(如下图所示):
国家 类型 | 所处 阶段 | 起步 时间 | 目前 速度 | 发展 水平 | 城市化 与经济 发展 | 原因 | 发展 趋势 |
发达 国家 | 后期 阶段 | 早(18 世纪) | 缓慢 | 高(大多在75% 以上) | 相适应 | 工业化较早,农业机械化解放出大批劳动力,并向城市移动 | 城市化速度大大放慢,甚至停滞,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
发展 中国 家 | 大部 分处 于加 速阶 段 | 晚(第 二次 世界 大战 以后) | 快 | 低(40% 左右) | 不相 适应 |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 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少数大城市迅速膨胀 |
(2)发展中国家内部的城市化差异
差异 | 虚假城市化 | 滞后城市化 |
表现 | 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 | 城市化进程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 |
分布 | 南美洲国家最为突出 | 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国 |
3.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的区别与联系
| 郊区城市化 | 逆城市化 | |
相同点 | 都是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现象,都导致了城市规模的扩大 | ||
不 同 点 | 成因 | 城市发展、规模扩大 | 中心区过度拥挤、环境恶化、用地紧张和生活质量下降,居民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 |
结果 | 城市人口增多、规模扩大 | 市中心区衰落 | |
所处阶段 | 城市化的中期加速阶段 | 城市发展到后期成熟阶段 | |
所在国家 | 目前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 发达国家 |
2.读图和表,完成下列问题。
图甲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的增长
图乙 世界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的数量及变化
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比例表
年份 | 1950 | 1970 | 1990 | 2025 |
发达国家 | 50% | 66.6% | 72.6% | 80% |
发展中国家 | 17.0% | 25.4% | 33.6% | 57% |
(1)图甲中虚线代表________国家,实线代表________国家。目前,两类国家的城市人口数量增长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说明了世界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数量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发展中国家城市数量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表说明了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分析图甲,可以看出虚线所代表的国家的城市人口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数量较少;但随后增速很快,说明代表的是发展中国家;分析图乙,可以看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数量的增速明显快于发达国家;分析表格可以看出,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
【答案】 (1)发展中 发达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超过了发达国家,增长速度也较发达国家快
(2)数量不断增多,且数量增长速度加快 数量增长速度更快,未来超过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多数集中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3)起步早,目前城市化进程速度较慢,水平较高 起步晚,目前城市化进程速度较快,水平较低
世界城市化的推进 |
探讨:图中直观显示出的世界城市化的特征是什么?
【提示】 图中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数目增加,世界城市化水平提高。
探讨:世界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提示】 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1)看坐标: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分别表示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数量和城市化水平。
(2)看图例:图中显示了两种图例,分别是城市化水平和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
(3)看图中信息:在1900~2000年的100年间,每隔50年城市化水平和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增加的速度。
(4)得出结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世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
3.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和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它们对应的曲线分别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2)从图中能得到的结论是( )
A.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在加快
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始终高于发达国家
C.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不到一半
D.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以发展中国家居多
【解析】 第(1)题,根据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特点的差异,判断出城市化曲线,另外根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再生产的特点判断出另外两条曲线。第(2)题,直接根据它们城市化特点进行判断分析。
【答案】 (1)D (2)D
[课堂·小结]
对点训练1 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同时,城市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导学号:64490034】
1.城市化过程往往导致城乡间出现巨大差异,下列要素可能缩小城乡间差距的是( )
①建筑 ②生活习惯和劳作方式 ③交通 ④信息技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在城市化过程中伴随着( )
①农业用地转变为非农业用地 ②农业活动转变为非农业活动 ③城市景观转变为乡村景观 ④区域文化特色得到强化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①③
【解析】 第1题,城市化过程中,城乡间的建筑、生活习惯和劳作方式将出现较大差异,但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将使城乡差距大幅度缩小。第2题,城市化过程伴随着乡村景观转变为城市景观,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变地方文化,促使现代文明向传统文化渗透,区域文化特色被弱化。
【答案】 1.B 2.A
对点训练2 城市化特点
下图是甲、乙两城市人口增长图,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国家。据此回答3~4题。
甲 乙
3.关于这两种类型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城市所在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发展快
B.乙城市所在国家,城市化水平高
C.甲城市所在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于乙城市所在国家
D.乙城市所在国家的人口主要向城市中心区移动
4.下列关于甲城市所在国家城市化发展快的主要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解放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
B.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
C.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的高速发展
D.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解析】 第3题,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目前发展缓慢,甚至有些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乙城市所在国家为发达国家。第4题,甲城市所在国家为发展中国家,其人口向城市迅速集聚,城市化推进很快,其原因不是经济的高速增长,而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城市经济畸形发展造成的。
【答案】 3.B 4.B
我还有这些不足: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课下提升方案: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理湘教版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地理湘教版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2页。
湘教版湘教版必修2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湘教版湘教版必修2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第1课时教案,共11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湘教版必修2第三节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湘教版必修2第三节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案,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