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必修1第一节 影响气候的因素及气候在地.教学设计
展开第一节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学习目标:1.了解地理环境的概念及构成要素,并能举例说明人文地理环境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别及联系。2.理解气候的组成要素,学会分析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等各因素对气候形成的影响。(重点) 3.掌握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难点)
一、地理环境
1.分类: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2.自然地理环境
(1)概念:又称自然环境,是存在于人类社会周围的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基础。
(2)组成:由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组成。
3.人文地理环境:人类在自然地理环境基础上改造形成的、与自然地理环境有着内在联系的、具有地域分布规律的人工环境。
[特别提醒] 区分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关键是地理环境所受人类影响和干预程度的大小。未受人类影响、干预或人类影响、干预较小的地理环境属于自然地理环境。在人类活动影响下景观和功能发生了变化,但仍按自然规律发展演变的地理环境属于人文地理环境。
二、气候——一种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
1.概念:一个地区长时期内大气的一般状态,是该地经常性天气的综合表现。
2.影响气候的因素
(1)图中字母代表的因素分别是: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C人类活动。
(2)造成各地气候差异的根本原因是A(填字母)。
(3)受图中B(填字母)因素的影响,副热带大陆东西岸形成了不同的气候,大陆西岸形成的是地中海气候,大陆东岸形成的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4)下垫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主要包括海陆差异的影响、洋流的影响、地形的影响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5)图中C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主要包括释放废热、改变大气成分、改变下垫面性质等。
三、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1.自然地理环境是经过长期演化形成的,气候在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气候的变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得以不断改造,最终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1)地理环境就是自然地理环境。 ( )
(2)人文地理环境与自然地理环境各自独立,没有任何联系。
( )
(3)太阳辐射是造成各地气候差异最根本的因素。 ( )
(4)受海陆位置影响,内陆地区降水都非常少,甚至无降水。
( )
(5)下列环境或环境构成要素中,属于人文地理环境的是 ( )
①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②丘陵和低山地区的缓坡梯田
③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
④沿海滩涂
⑤苏州拙政园和北京颐和园
⑥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⑦北京天安门广场
A.①③④ B.②⑤⑦
C.①②③ D.②⑤⑥⑦
【提示】 (1)×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2)× 人文地理环境是人类在自然地理环境基础上改造形成的,与自然地理环境有着内在联系。
(3)√
(4)× 内陆迎风坡地区也能形成丰富降水,如我国天山西侧和北坡降水较丰富。
(5)D
影响气候的因素 |
中国古诗中蕴含了丰富的地理知识。
古诗1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古诗2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问题1 (区域认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提示:地形(海拔)。
问题2 (综合思维)古诗2中春风指的是哪一种地理现象?受其影响玉门关内外自然景观有什么差异?
提示:春风指东南季风 受东南季风影响玉门关内,植被葱绿,玉门关外大漠黄沙。
1.太阳辐射对气候的影响
影响 | 原因 |
由低纬向高纬形成热带、温带、寒带 | 太阳辐射强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
同一地区气候的季节交替 | 同一地区太阳辐射随季节变化 |
2.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的状态直接决定着各地的天气过程,也就决定着各地气候的形成,因此它是形成气候的直接因素。大气环流形势不同,气候类型不同。
| 气候类型 | 气压带或风带 |
受单一气压带或风带影响 | 热带雨林气候 | 赤道低气压带 |
热带沙漠气候 | 信风带或副热带高气压带 | |
冰原气候 | 极地高气压带 | |
温带海洋性气候 | 西风带 | |
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 | 热带草原气候 |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
地中海气候 |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 |
受季风影响 | 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热带季风气候 |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
3.下垫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下垫面因素 | 差异 | 对气候的影响 |
海陆差异 | 热力性质 | 陆地比海洋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 |
水分条件 | 海洋上空气湿度及降水量大于陆地 | |
洋流 | 暖流 | 增温增湿,暖流经过的地区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气温高,降水多 |
寒流 | 降温减湿,寒流经过的地区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气温低,降水少,易形成雾 | |
地形 | 海拔不同 | 海拔高的地区气温低于海拔低的地区 |
坡向不同 | 阳坡、阴坡气温不同;迎风坡、背风坡降水量不同 | |
其他因素 | 地表物质组成不同 | 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影响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进而导致地区间热量状况的差异 |
4.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途径 |
| 人类活动 | 对气候的影响 |
直接影响 | 释放废热 | 消耗能源,变化学能为热能,释放废热;使用电气设施,释放废热 | 直接影响大气的温度 |
间接影响 | 改变大气成分 | 向大气中释放各种废气(二氧化碳、氟氯烃、氮氧化物)、尘埃 | 削弱太阳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改变了大气的热力性质,引起气候的变化 |
改变下垫面性质 | 城市建设、耕z作、伐木、造林、灌溉、修筑水库、开采矿山等 | 改变下垫面性质,造成局部地区的气候变化 |
1.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
(1)纬度位置。低纬度地区接受太阳辐射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接受太阳辐射少,气温低。
(2)海陆位置。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夏季海洋气温低于陆地。
(3)地形地势。山地随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海拔每升高100 m,气温下降约0.6℃。
(4)洋流。暖流对流经地区有增温作用,寒流有降温作用。
2.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
(1)大气环流。不同的气压带、风带的影响,降水不同,如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区,降水较多,西风带控制区,降水较多等。
(2)海陆位置。近海受暖湿气流影响的地方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洋流。暖流有增湿作用,寒流有减湿作用。
1.下图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太阳辐射
C.土壤 D.降水
(2)导致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 B.洋流
C.土壤 D.降水
(3)导致P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N地晚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 B.洋流
C.太阳辐射 D.降水
(1)B (2)B (3)A [第(1)题,自南向北樱花初放日期由早到晚,太阳辐射强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高纬度获得热量较少,故主要影响因素是太阳辐射。第(2)题,M和N在同一纬度,而且都沿海,而N地附近有日本暖流经过,起增温增湿的作用,所以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洋流。第(3)题M、N地位于海岸线附近,海拔低。相对P地地势高,热量相对不足,所以P地樱花初放日期较晚。]
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 |
自然地理环境是经过长期的演化形成的,气候在地理环境演化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气候的变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得以不断改造,并且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问题1 (综合思维)气候与哪些圈层关系密切?
【提示】 气候与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关系密切。
问题2 (综合思维)举例说明气候与其他圈层的关系。
【提示】 ①气候与水圈:我国南方降水量大,水资源丰富,水循环速度快;②气候与岩石圈: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③气候与生物圈:热带雨林气候区生物资源种类丰富。
气候在整个地理环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自然地理要素如水文、生物、土壤、地貌等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影响,具体如下表所示:
受气候影响的自然要素 | 气候及其要素的影响 | |
水文 | 河流的径流量 | 年降水量的多少 |
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 | 降水量的季节分配 | |
河流径流的年际变化 |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 |
生物 | 生物分布 | 影响陆地生物尤其是植物分布的最重要因素 |
植物分布 | 决定植物生长所需的光照、热量和水分 | |
动物分布 | 气候差异是影响动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 |
土壤的形成 | 生物起主导作用,气候又影响生物 | |
地貌的变化 | 气候作为外力作用成为塑造地表形态的重要因素 |
2.下图是低、中、高三个不同纬度的自然带(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百分比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的大小)。读图回答(1)~(2)题。
(1)对土壤、生物量、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所储存养分的比重大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气候条件 B.土壤条件
C.生物条件 D.地质条件
(2)图中所示三个自然带纬度由低向高排列的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1)A (2)D [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土壤、生物量、枯枝落叶这三者之间在生态系统中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但在不同纬度,它们在生态系统所储存养分的比重大小是不同的,这主要与不同纬度气候条件中水热状况的差异密切相关。第(2)题,低纬度地区的水热条件一般较好,因此利于生物生长,生物量较大,生物储存养分所占的百分比大;同时,低纬度地区,因热量条件好,枯枝落叶极易分解,故它所储存的养分百分比最小。高纬度的情况刚好相反,据此可知这三地的纬度由低向高依次是③②①。]
综合思维——生活在赤道地区的企鹅
科隆群岛位于南美大陆以西1 000公里的太平洋面上,面积7 500多平方公里,群岛的多样性气候和火山地貌的特殊自然环境,使不同生活习性的动物和植物同时生长繁衍在这块土地上 ,被称为“生物进化活博物馆”。科隆群岛最北端生活着体型最小的企鹅。
利用所学知识描述企鹅生活的科隆群岛气候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提示:特点:气温低,降水少。
原因:受秘鲁寒流降温减湿作用的影响。
(教师用书独具)
题组1 影响气候的因素
读世界上某种气候类型的局部分布地区示意图,回答1~3题。
1.该种气候的分布地区中,①地区的最高纬度分布较低(低于35°S),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 D.洋流
2.②地区最热月均温为24~28 ℃,③地区西海岸最热月均温为16~21℃,产生这种气温差别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洋流 D.地形
3.该种气候条件下的农作物一般具有( )
A.耐低温干燥的特点
B.耐高温干燥的特点
C.喜高温多雨的特点
D.喜阴喜湿的特点
1.A 2.C 3.B [第1题,由图可知,该气候为地中海气候,①地区因南部为海洋,没有陆地,故最高纬度分布较低。第2题,②地区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而气温较高,③地区西海岸受秘鲁寒流影响而温度偏低。第3题,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农作物一般具有耐夏季高温干燥的特点。]
题组2 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某一地区同时出现某一物候现象的各点的连线简称为等物候线。读我国东部刺槐年平均始花期图(图中数字代表开花日期),完成4~5题。
4.关于我国东部刺槐平均始花期分布规律及其主导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南向北推移——气温
B.东部早于西部——降水
C.由南向北推移——光照
D.西部早于东部——湿度
5.成都、重庆等地较同纬度沿海地区平均始花期提前半个月左右,原因是( )
A.地处大陆内部,气温的年较差大
B.地处四川盆地,积温多,气温高
C.地处四川盆地,空气湿度大
D.地处大陆内部,气温的日较差大
4.A 5.B [第4题,据图分析等物候线可知,我国东部刺槐平均始花期由南向北推移说明受气温的影响。第5题,成都、重庆等地较同纬度沿海地区平均始花期提前半个月左右,原因是地处四川盆地,积温多,气温高。]
(教师用书独具)
教材P62探索
我们根据景观图比较撒哈拉沙漠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景观差异,结合位置图分析两地自然景观差异的形成原因。比较景观差异主要从植被、土壤等方面入手;分析景观差异成因要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方面入手,重点抓住两地的气候差异及其成因。
两地的景观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如下表所示:
教材P63思考
描述气候的指标有气温、降水、大陆性强弱、干燥指数等;主要指标有气温和降水。
教材P67思考
1.城市“热岛”效应,通俗地讲就是城市化的发展,导致城区的气温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在气象学近地面大气等温线图上,郊外的广阔地区气温变化很小,如同一个平静的海面,而城区则是一个明显的高温区,如同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着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
2.在“热岛”效应的影响下,城市上空的云、雾会增加,使有害气体、烟尘在市区上空累积,形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人类有许多疾病就是在“热岛”效应下引发的。医学研究表明,环境温度与人体的生理活动密切相关,当环境温度高于28℃时,人们就会有不舒适感;温度再高就易导致烦躁、中暑、精神紊乱;气温高于34℃,并伴有频繁的热浪冲击,还可引发一系列疾病,特别是使心脏、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上升,死亡率明显增加。高温还可加快光化学反应速率,从而提高大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进一步伤害人体健康。
教材P67复习题
1.(1)山地对气候的影响:山地与河谷、盆地相间地区,由于在一定海拔高度上,气流具有背风坡下沉增温的“焚风效应”,使背风坡气温较我国同纬度的其他地区年平均气温高出1~3℃。
(2)植被对气候的影响: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多层结构的蒸腾作用对空气水汽凝结与滞留都有很强的促进作用。而干季由于雾的存在,弥补了雨量的不足,从而又促进了热带雨林和季雨林及其他植物的生长。
(3)海陆差异对气候的影响:海洋和大陆由于物理性质不同,在同样的辐射之下,它们的增温和冷却有着很大的差异;海陆对气候影响显著,在地球上形成了差别很大的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①在气温方面的表现为: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变化快、变化大,因此大陆性气候的日较差、年较差数值都较大,而海洋性气候则相反;海洋性气候气温变化滞后于大陆。②在湿度和降水方面,海洋性气候的特征是相对湿度较大,相对湿度年变化小,云量多、降水量多,降水的年际变化小,秋冬季降水较多;而大陆性气候的特征是相对湿度较小,相对湿度的年际变化大,云量少,晴天多,降水量少,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夏季降水较多。
(4)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洋流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洋流在北半球的热量平衡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如大洋西部的暖流区,成为大气温暖的下垫面,加之蒸发强烈,大气层不甚稳定,因而降水量较大洋东岸丰沛得多。寒流控制的海区,气流以下沉为主,下沉气流本来就比较干燥,再加上处在冷下垫面上的空气特别稳定,水汽得不到相应的补充,所以空气的湿度比较小,天气寒冷而干燥。总之,如果没有洋流,地球上的赤道和热带地区将比现在炎热得多,高纬和两极地区则将比现在寒冷得多,温带的寒冬酷暑变化激烈,也会令人难以忍受。
2.(1)主要表现在由于人类活动影响了下垫面的面貌,改变了下垫面的粗糙度、反射率和水热平衡等方面,从而引起局部地区气候的变化。
(2)人类各种各样的生产生活活动,增加了全球大气的污染,影响了地球大气对太阳辐射能的反射和散射作用,减弱了太阳辐射量,从而导致气温的降低。
燃料燃烧后排出的烟尘微粒、自然植被被人类破坏后因大风所刮起的尘埃,以及其他人为原因所造成的尘埃,增加了大气中的烟尘、微粒的数量,减弱了太阳辐射,导致地面气温降低。同时,大气中的烟尘微粒又提供了相当丰富的凝结核,创造了降水形成的有利条件,增加了降水的机会。降水的增加,对地面的气温也起到了冷却作用。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的废油排入海洋,形成一层薄薄的油膜散布在海洋上。这层油膜能抑制海面的蒸发,阻碍潜热的释放,引起海水温度和海面气温的升高,加剧气温的日、年变化。同时,由于蒸发作用减弱,海面上的空气变得干燥,减弱了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使海面上出现类似于沙漠的气候。总之,人为因子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三条途径进行:一是改变下垫面的性质;二是改变大气中的某些成分(二氧化碳和尘埃);三是人为地释放热量。
高中中图版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中图版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共17页。
地理第二节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地理第二节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设计,共16页。
中图版必修1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中图版必修1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