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图版必修1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综合与测试教案设计
展开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方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①生物 ②气候 ③太阳辐射 ④下垫面因素 ⑤整体性
⑥垂直地带性 ⑦纬度地带性
[学思心得]
(教师用书独具)
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
1.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判断地域分异规律的方法主要是看自然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一般来说,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最明显的大洲是非洲;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带的变化。其具体分布模式如下图。
从山脚到山顶沿着山地水平延伸、垂直方向更替的是垂直地域分异,如喜马拉雅山南坡自然带的变化。其分布模式如下图: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可以看作水平地带性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异。山地垂直自然带最下面的一层为基带,其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带一致,在基带基础上向山顶递变的垂直地带性与该山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水平地带性变化相似。
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
(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3.垂直带谱示意图的判读
(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
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
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带谱的复杂程度受山体所在纬度、山体海拔和相对高度影响,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的山体,垂直带谱越复杂。
(3)通过同类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判断纬度高低:
同类自然带在低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高,在高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低。
(4)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体,因正午太阳在南边,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高度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如下图所示:
(5)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为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
(6)可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
①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如喜马拉雅山)
②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如下图所示:
[对点训练]
下图为某大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中字母a~h分别代表不同的自然带类型),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属于草原自然带类型的有( )
A.b、e B.d、h
C.e、d D.e、h
2.关于图中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b、c分布狭长主要是受地形的影响
B.a→h→g反映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C.a、d的形成原因相同
D.a和g的南北延伸主要与地形的影响有关
1.D 2.A [第1题,g为热带雨林带,h为热带草原带,b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为温带荒漠带,e为温带草原带。第2题,南美大陆西岸有高大的安第斯山的阻挡,造成西岸的气候与植被沿海岸呈条带状分布。a为热带荒漠带,受寒流的影响,向赤道方向延伸。g为热带雨林带,形成原因是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地带,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读沿海地区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3~5题。
3.该山地可能位于( )
A.北半球温带地区
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C.南半球温带地区
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4.若该山地山麓的年平均气温为12℃,则该山地的海拔不超过( )
A.1 000 m B.2 000 m
C.3 000 m D.4 000 m
5.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主要受( )
A.信风的影响
B.季风的影响
C.西风的影响
D.西风和副高交替影响
3.C 4.B 5.C [第3题,由图中南北坡自然带的高度可断定图示为南半球,从基带植被可知为温带。第4题,图中可看出没有永久性积雪和冰川,据山麓气温可知山地海拔不会超过2 000 m。第5题,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只可能有两种气候:一种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一种是温带季风气候。该山位于南半球,而南半球没有温带季风气候,所以只可能是西风影响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6.读阿尔卑斯山、天山博格达峰、喜马拉雅山的垂直自然带图,完成下列问题。
阿尔卑斯山 天山博格达峰
喜马拉雅山
(1)珠穆朗玛峰南坡比北坡雪线 ,原因是
。
(2)阿尔卑斯山南坡比北坡雪线 ,原因是
。
(3)判断天山A、B两坡坡向: 是南坡, 是北坡。
(4)三地自然带最简单的是 。造成三地自然带垂直变化的原因是
。
(5)珠穆朗玛峰南坡出现的自然带数量比北坡 ,主要原因是什么?
[解析] 一般来说,阳坡雪线高于阴坡,迎风坡雪线低于背风坡;相对温度而言,降水对雪线的影响更大一些,故当山地的阳坡也是迎风坡时,雪线要低于阴坡(背风坡)。依据雪线以下的自然带在阳坡分布的高度高于阴坡,可判定天山A、B坡的坡向。决定山地垂直自然带复杂与否的因素:一是纬度,二是山地的海拔。珠穆朗玛峰南坡基带海拔低,处于向阳坡,气温高,又处于山地迎风坡,故自然带数量多。
[答案] (1)低 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积雪多,雪线低
(2)高 南、北坡降水差异不大,南坡纬度低,温度高
(3)A B
(4)天山 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化,导致自然景观在垂直方向上发生变化
(5)多 南坡比北坡纬度低,相对高度大;处于向阳坡和西南季风的迎风坡,气温高,湿度大,水热条件好。
中图版必修3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中图版必修3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共8页。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共4页。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