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第1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优秀同步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第1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优秀同步练习题,共11页。
课后作业(八)[合格性考试必做题]1.下图所示为某生理活动的一个过程,这一过程体现出的细胞膜功能是( )A.控制物质进出细胞B.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C.具有选择透过性D.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解析] 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直接接触并相互识别完成受精的过程中,两种细胞间进行了充分的信息交流。[答案] D2.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下列有关这一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细胞需要的物质可以进入细胞B.细胞不需要或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一般不能进入细胞C.细胞中的成分如核酸等不会流失到细胞外D.由于细胞膜的存在,致病的病毒、细菌等都不能进入细胞[解析]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表现在细胞需要的物质可以进入细胞,不需要的或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一般不能进入细胞,细胞内的核酸等重要成分不能流失到细胞外。但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具有相对性,有些致病的病毒、细菌等也可能进入细胞。[答案] D3.心肌细胞和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在细胞膜上的不同主要体现在( )A.磷脂的含量高低B.蛋白质的含量及种类不同C.糖类的含量及种类不同D.脂质的含量及种类不同[解析] 细胞具有多样性,不同细胞的结构不同,导致功能存在差异。细胞膜的不同主要体现在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的不同。[答案] B4.下列对细胞膜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B.细胞膜中的脂质主要是磷脂C.细胞膜上的糖类很少,所以其作用不重要D.细胞膜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决定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解析] 细胞膜的成分有脂质、蛋白质和糖类,其中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脂质中主要是磷脂。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所以细胞膜的功能主要取决于其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糖类和某些蛋白质结合成糖蛋白,对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具有重要的作用。[答案] C5.为了检测麦种的质量,将100粒麦种浸入红墨水中,2 h后用刀片纵剖开,发现胚乳被染红95%,胚被染红32%,因而断定麦种发芽率太低不宜作种。下列对此检测原理的解释最正确的是( )A.胚和胚乳都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细胞不需要的色素不会被吸附和吸收B.胚如果是活细胞,红色素就不会被选择吸收C.胚乳没有细胞结构,主要成分是淀粉,可吸附色素D.胚乳的活细胞少,对色素不具选择吸收作用[解析] 如果小麦种子的胚和胚乳细胞全部为活细胞,其细胞膜应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则色素分子不能进入细胞,而由题干信息知部分色素分子已进入细胞,说明小麦种子的部分细胞已死亡,即小麦种子的发芽率过低,由此判定B项符合题意。[答案] B6.下图表示细胞膜部分功能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功能①在生命起源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B.功能②表示进入细胞的物质对细胞都有利C.胰岛素调控生命活动可用图中③表示D.相邻的植物细胞可通过功能④进行信息交流[解析] 功能①是细胞的边界,在生命起源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A正确;功能②表示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进入细胞的物质不一定都对细胞有利,B错误;③表示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胰岛素调控生命活动可用图中③表示,C正确;相邻的植物细胞可通过胞间连丝即功能④进行信息交流,D正确。[答案] B7.性激素是一种固醇类物质,它可以优先通过细胞膜扩散到细胞内部,这主要与细胞膜的哪项结构有关( )A.① B.② C.③ D.②③[解析] 性激素属于脂质,而脂质优先通过细胞膜,与细胞膜的成分中含有磷脂分子有关,由图可知,①为磷脂双分子层。[答案] A8.下面能正确反映流动镶嵌模型中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分布情况的是( )[解析] 流动镶嵌模型中磷脂双分子层中的磷脂分子的头部在外侧,尾部相对,蛋白质分子或镶嵌或覆盖或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故B正确。[答案] B9.用不同的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分别与人细胞和小鼠细胞的细胞膜上的一种抗原物质结合,使两类细胞分别产生绿色和红色荧光。当这两种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时,开始时一半呈绿色,一半呈红色。但在37 ℃下保温0.5 h后,两种颜色的荧光点就呈均匀分布。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人和小鼠细胞膜表面的抗原属于构成膜结构的__________物质。(2)融合细胞表面两类荧光染料分布的动态变化,表明了组成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_分子是可以运动的,由此可以证实与细胞膜结构“模型”相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成立的。(3)融合细胞表面两类荧光染料最终均匀分布,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表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该融合实验在20 ℃条件下进行,则两种表面抗原均匀分布的时间将大大延长,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在0 ℃下培养40 min,则发现细胞仍然保持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能与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结合的应是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即题中所谓的“抗原”物质。将融合细胞置于37 ℃下保温30 min后,温度适宜,膜上的分子因流动而发生重新排列,表现出荧光点均匀分布的现象。[答案] (1)蛋白质(2)蛋白质等 膜物质分子能够运动(3)构成膜结构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可以运动一定的流动性(4)随环境温度的降低,膜上蛋白质分子的运动速率减慢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只有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体现[等级性考试必做题]10.据最新研究发现,内皮素在皮肤中分布不均,是形成色斑的主要原因。内皮素拮抗剂进入皮肤后,可以与细胞膜的黑色素受体结合,使内皮素失去作用,这为美容研究机构带来了福音。上述材料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是( )A.细胞膜中磷脂含量越高,功能越复杂B.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严格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D.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为磷脂和蛋白质[解析] 题干中的“内皮素拮抗剂”属于信息分子,要与细胞膜表面上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完成信息的传递。[答案] C11.如图所示细胞间的三种信息交流方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甲表示内分泌细胞产生的化学信号物质,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上受体结合B.图乙可表示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C.图丙表示植物细胞之间通过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D.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是各个细胞之间都维持功能协调性的基础之一[解析] 图甲中,细胞分泌的激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A正确;据图乙分析,两个相邻细胞通过细胞膜的直接接触来传递信息,B正确;图丙表示植物细胞之间可以通过建立特定的结构,即胞间连丝来传递信息,C错误;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是各个细胞之间维持功能协调性的基础之一,D正确。[答案] C12.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B.构成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脂肪和胆固醇C.不同功能的细胞,其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相同D.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严格控制着物质的出入,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不能进入细胞内[解析] 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与膜蛋白有关;构成细胞膜的脂质有磷脂和少量的固醇,不含有脂肪;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上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但是这种功能是相对的,如细胞外的病菌等有时可以进入到细胞内,使细胞受到破坏。[答案] A13.下图表示细胞膜中的各种成分及其含量,其中①②③对应的成分是( )A.①磷脂,②蛋白质,③胆固醇B.①蛋白质,②脂肪,③纤维素C.①脂质,②蛋白质,③糖类D.①蛋白质,②脂质,③糖类[解析] 细胞膜中脂质含量最多,其次是蛋白质,含量最少的是糖类。[答案] C14.下列说法中,与生物膜发现史不一致的是( )A.欧文顿在实验基础上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B.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面积为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他们由此推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C.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磷脂—蛋白质—磷脂三层结构构成的D.科学家将不同荧光染料标记的人细胞和鼠细胞进行融合,证明了细胞膜的流动性[解析] 借助于电镜,罗伯特森观察到了细胞膜的结构,并提出了生物膜的静态结构模型。该模型指出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的,C项错误。[答案] C15.用丙酮从口腔上皮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面积为S1,设细胞表面积为S2,则S1与S2关系最恰当的是( )A.S1=2S2 B.S1>2S2C.S1<2S2 D.S2<S1<2S2[解析]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因此细胞膜铺成单分子层后是细胞表面积的2倍。口腔上皮细胞还有具膜的细胞器和细胞核,因此口腔上皮细胞生物膜铺成单分子层后大于细胞膜表面积S2的2倍。[答案] B16.单纯的磷脂分子在水中可以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如图),它载入药物后可以将药物送入靶细胞内部,下列关于脂质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a处嵌入脂溶性药物,利用它的流动性将药物送入细胞B.在b处嵌入脂溶性药物,利用它的流动性将药物送入细胞C.在a处嵌入水溶性药物,利用它与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D.在b处嵌入水溶性药物,利用它与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解析]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具有流动性,磷脂分子亲水的头部排在外侧,疏水的尾部排在内侧,所以水溶性药物在a处能稳定存在,脂溶性药物在b处能稳定存在;球形脂质体与细胞膜融合时,借助于膜的流动性可以将a处的药物送入细胞内部,但只能将b处的药物送到细胞膜的两层磷脂分子之间。[答案] C17.右图是桑格和尼克森在1972年提出的关于生物膜分子结构的流动镶嵌模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与细胞识别有关的结构是a,细胞的识别实际上是一个信息传递过程,植物细胞间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传递B.c分子的特点是有亲水的脂肪酸尾部和疏水的磷酸头部C.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与图中b、d有关D.构成生物膜的a、b、d大都是可以运动的[解析] 图中a表示糖蛋白,与细胞识别密切相关;b为磷脂双分子层;c为磷脂分子,其头部具有亲水性,尾部具有疏水性;d为蛋白质。[答案] B18.为获得纯净的细胞膜,研究其结构和功能。请完成下列实验设计并分析有关问题:(1)应选取人体哪种细胞做实验材料( )A.口腔上皮细胞 B.神经细胞C.白细胞 D.成熟的红细胞你选用该材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上述材料放入________中,由于________作用,一段时间后细胞将破裂。(3)经过(2)的实验步骤后,可用下列哪一方法获得纯净的细胞膜( )A.静置 B.加热 C.离心 D.过滤(4)通过有关方法,测得多种膜的化学成分,如下表(表中数据均为质量分数%)。 依据表中数据,可看出构成细胞膜与细胞器膜的化学物质在组成上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区别有:________________。(5)红细胞在血浆中与其他物质或细胞之间依靠______彼此分隔,血浆中的营养物质可通过________进入红细胞;红细胞与其他细胞之间可通过细胞膜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因为人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所以常被用作获得纯净的细胞膜的实验材料。(2)(3)通常先将红细胞放入蒸馏水中,通过渗透作用使红细胞吸水涨破,再用离心的方法,进一步提纯细胞膜。(4)从题中所给的表格可以看出组成细胞膜与细胞器膜的化学物质包括糖类、蛋白质和脂质,但细胞膜中含糖类较多。(5)红细胞在血浆中与其他物质或细胞之间依靠细胞膜彼此分隔,血浆中的营养物质可通过细胞膜以不同的方式进入红细胞,红细胞与其他细胞之间可通过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进行信息交流。[答案] (1)D 人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比其他三种细胞更易获得纯净的细胞膜(2)蒸馏水 渗透(3)C(4)都含有蛋白质和脂质 细胞膜中含较多的糖类,而细胞器膜中只含微量的糖类(5)细胞膜 细胞膜 信息交流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2节 细胞的分化精品随堂练习题,共9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优秀课时作业,共9页。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2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精品巩固练习,共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