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含答案)
展开2021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
1.某化学反应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M+氧气,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关于M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B.只含有C、H元素
C.含有C、H、O三种元素
D.无法确定
2.下列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石墨制成金刚石
B.2 g H2 完全燃烧生成36 g H2O
C.水变成汽油
D.冰转化成干冰
3.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对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 )
A.生成物的化学式可能是NH3
B.该反应有单质生成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2∶3
4.下表所列的各基本反应类型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实例正确的是( )
5.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NH3+H2O+CO2===NH4HCO3
B.2Al+3H2SO4===Al2(SO4)3+3H2↑
C.2KMnO4K2MnO4+MnO2+O2↑
D.CuSO4+Ca(OH)2===CaSO4+Cu(OH)2↓
6.在“欢迎来找茬”的趣味活动中,老师举出四个错误实例,在学生的错因分析中错误的是( )
7.为及时发现燃气泄漏,常在燃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发生燃烧,其反应如下:,下列关于X的说法正确的是( )
A.X由碳、硫、氧三种元素组成
B.X属于有机化合物
C.X中硫、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
D.X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
8.甲、乙、丙、丁4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丙物质一定属于化合物
D.乙、丁在反应中的质量比为5∶2
9.煤油中含有噻吩(用X表示),噻吩具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其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则噻吩的化学式为( )
A.C4H6S B. C4H4S C.C4H4S2 D.C8H8S
10.钛和钛合金是重要金属材料。工业上用钛酸亚铁(FeTiO3)冶炼钛(Ti)的过程是: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①中生成的气体对环境有污染
B.反应②中氯化物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C.反应①②中钛元素的化合价都改变
D.反应②中氩气作为保护气不参加反应
11.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12.以下是老师引导学生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片段,请你参与探究并帮忙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的空格)。
[提出问题]
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猜想与假设]
猜想1:不相等;猜想2:相等。
[实验探究]
甲、乙两组同学用托盘天平分别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
[反思评价]
究竟哪种猜想正确?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甲组中有气体逸出,导致指针向右偏转。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____________中进行。
[优化装置]
同学们对甲组左盘中的反应装置进行了如下三种改进,你认为最佳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从另外两种装置中任选一种指出其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
同学们利用改进后的最佳装置进行再次探究,均得出猜想2正确。进一步分析发现,反应体系中器材和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最终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解释应用]
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所以质量守恒。
应用:某固体物质受热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则该固体物质一定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
13.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用加热KClO3和MnO2混合物的方法制取O2,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变化如图所示,请计算:
(1)制取O2的质量是________g。
(2)原混合物中KCl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解析
1.答案为:A;
2.答案为:A;
3.答案为:A;解析:由图可知反应只有一种物质生成,符合NH3的分子构成,所以可能是NH3;反应后看到的单质模型其实是没有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并不是新生成的,所以反应没有单质生成;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由图可知反应物都是单质,该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由图可知第一种反应物只有一个分子参加了反应,所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3。
4.答案为:A;
5.答案为:C;
6.答案为:B;
7.答案为:C;
8.答案为:C;
9.答案为:B;
10.答案为:C;解析:反应①生成的气体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气体是空气污染物;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8,等于两个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所以反应前后②中氯化物的总质量保持不变;反应①中钛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都是+4价,反应②中钛元素由+4价变为0价;反应②需在氩气环境中进行,氩气作为保护气不参加反应。
11.答案为:C;解析:由图可知,丁物质质量分数减小,甲、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乙的质量分数在反应前后不变,则丁是反应物,甲、丙是生成物,该反应是分解反应,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化合物;化学反应中,质量没有改变的物质,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未参加反应;生成物甲的质量分数增加了2%,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16%,所以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16%=1∶8。
12.答案为:
[实验探究] Na2CO3+2HCl===2NaCl+H2O+CO2↑
[反思评价] 密闭容器(或封闭体系等合理答案)
[优化装置] B A装置中反应产生气体,气球膨胀,浮力增大,导致称量结果不准确(或C装置中反应产生气体,瓶内气压增大,可能导致瓶塞弹出)
[得出结论] 参加化学反应(或参加反应)
[解释应用] 四(或4或C、H、O、Cu四)
[解析] [实验探究]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碳酸钠与氯化氢的质量和等于生成的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因有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故反应后总质量比反应前总质量减少,观察到天平不平衡。[反思评价] 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甲组中有气体逸出,导致指针向右偏转。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优化装置] 最佳装置是B,A装置中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充满气球,使整个装置所受空气浮力增大,因此反应后天平不能平衡。C装置中碳酸钠粉末与盐酸反应太快,橡胶塞易弹出。[得出结论]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解释应用] 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中含有铜、碳、氧、氢四种元素,所以该化合物中也含有这四种元素。
13.答案为:
(1)19.2
(2)解:设原混合物中KClO3的质量为x。
原混合物中KClO3的质量分数为×100%≈81.7%。
答:原混合物中KClO3的质量分数为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