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十章化学实验基础5有机实验强化训练1(含解析)新人教版
展开有机实验
1.传统医学治疗疟疾时将青蒿加水煮沸,但药效很差。改用乙醇控温60 ℃提取青蒿素,药效显著提高。屠呦呦用一种更适宜的物质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这种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这种适宜的物质是 ( )
选项 | A | B | C | D |
物质 | 乙醚 | 四氯化碳 | 丙醇 | 煤油 |
沸点℃ | 34.5 | 76.5 | 97.4 | 180~310 |
【解析】选A。温度高时,会破坏青蒿素的有效成分,所以所选取的物质沸点要低;乙醚的沸点低,当乙醚沸腾后,继续加热,乙醚的温度不会升高,避免因为温度高而破坏青蒿素的有效成分,A正确。
2.己二酸是合成尼龙-66的主要原料之一。实验室合成己二酸的原理、有关数据如下:
3+8HNO33+8NO↑+7H2O
物质 | 密度(20 ℃) | 熔点 | 沸点 | 溶解性 |
环己 醇 | 0.962 g·cm-3 | 25.9 ℃ | 160.8 ℃ | 20 ℃时,在水中溶解度为3.6 g,可混溶于乙醇、苯 |
己二 酸 | 1.360 g·cm-3 | 152 ℃ | 337.5 ℃ | 在水中的溶解度:15 ℃时1.44 g,25 ℃时2.3 g。易溶于乙醇,不溶于苯 |
步骤Ⅰ:在如图装置的三颈烧瓶中加入16 mL 50%的硝酸,再加入1~2粒沸石,滴液漏斗中盛放有5.4 mL环己醇。
步骤Ⅱ:水浴加热三颈烧瓶至50 ℃左右,移去水浴,缓慢滴加5~6滴环己醇,摇动三颈烧瓶,观察到有红棕色气体放出时再慢慢滴加剩下的环己醇,维持反应温度在60~65 ℃之间。
步骤Ⅲ:当环己醇全部加入后,将混合物用80~90 ℃水浴加热约10 min(注意控制温度),直至无红棕色气体生成为止。
步骤Ⅳ:趁热将反应液倒入烧杯中,放入冰水浴中冷却,析出晶体后抽滤、洗涤、干燥、称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名称为________;滴液漏斗的细支管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NaOH溶液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先将温度由室温升至50 ℃左右,再慢慢控制在60~65 ℃之间,最后控制在80~90 ℃,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抽滤操作结束时先后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除去可能的杂质和减少产品损失,可分别用冰水或________洗涤晶体。
【解析】(1)装置图中仪器b为球形冷凝管,滴液漏斗的细支管a的作用是平衡滴液漏斗与圆底烧瓶内压强,便于环己醇顺利流下。
(2)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NO2和NO,防止污染空气,由于硝酸易分解,实验中,先将温度由室温升至50 ℃左右,再慢慢控制在60~65 ℃之间,最后控制在80~
90 ℃。
(3)抽滤操作结束时先后进行的操作是先断开抽滤瓶与抽气泵的连接,后关闭抽气泵。
(4)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先用冰水洗涤,有利于结晶析出,因为己二酸不溶于苯,而环己醇易溶于苯,要减小因洗涤导致的损失,可以用苯洗涤。
答案:(1)冷凝管 平衡滴液漏斗与三颈烧瓶内的气压,使环己醇能够顺利流下
(2)吸收NO2和NO 减少硝酸的分解
(3)先断开抽滤瓶与抽气泵的连接,后关闭抽气泵
(4)苯
【加固训练】
(2019·昆明模拟)按如图实验方案可以从海洋动物中提取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步骤(1)需要过滤装置
B.步骤(2)需要用到分液漏斗
C.步骤(3)需要用到坩埚
D.步骤(4)需要蒸馏装置
【解析】选C。步骤(1)是分离固液混合物,其操作为过滤,需要过滤装置,故A正确;步骤(2)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需进行分液,要用到分液漏斗,故B正确;步骤(3)是从溶液中得到固体,操作为蒸发,需要蒸发皿,而不用坩埚,故C错误;步骤(4)是从有机化合物中,利用沸点不同采取蒸馏得到甲苯,需要蒸馏装置,故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