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六钠镁及其化合物含解析苏教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70027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六钠镁及其化合物含解析苏教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70027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六钠镁及其化合物含解析苏教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70027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六钠镁及其化合物含解析苏教版 练习
展开钠、镁及其化合物1.下列有关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电解法冶炼金属钠时,钠在阳极析出B.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钠元素只能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C.钠的还原性很强,可以用来冶炼金属钛、锆、铌等D.钠的质地软,可用小刀切割【解析】选A。电解熔融氯化钠时,钠离子发生还原反应,Na应在阴极析出,故A错误;钠性质活泼,与空气中氧气、水等反应,在自然界中无游离态钠,故B正确;钠的还原性很强,与钛、锆、铌熔融的氯化物反应可以用来冶炼金属钛、锆、铌等,故C正确;钠的硬度小,能够用小刀切割,故D正确。2.等质量的钠进行下列实验,其中生成氢气最多的是 ( ) A.将钠投入到足量水中B.将钠用铝箔包好并刺一些小孔,再放入足量的水中C.将钠放入足量稀硫酸中D.将钠放入足量稀盐酸中【解析】选B。将等质量的钠投入到水、稀硫酸或稀盐酸中,放出的氢气的量相等;将钠用铝箔包好并刺一些小孔,再放入足量的水中,首先是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氢气,铝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气,则B项生成氢气最多。3.2019年10月1日,国庆70周年焰火表演震惊世人。其中五彩缤纷的焰火与元素的焰色反应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B.所有金属元素都有焰色反应C.用玻璃棒蘸取试液进行焰色反应D.可以用焰色反应来区别NaCl和KCl【解析】选D。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只有部分金属元素有焰色反应(比如Pt和Fe无焰色反应);玻璃棒中本身含有钠元素,应用铂丝或铁丝蘸取试液进行焰色反应;根据Na和K的焰色反应不同,可用焰色反应来区别NaCl和KCl。【加固训练】 (2019·延安模拟)利用焰色反应,人们在烟花中有意识地加入特定金属元素,使焰火更加绚丽多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非金属单质燃烧时火焰均为无色B.NaCl与Na2CO3灼烧时火焰颜色相同C.焰色反应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D.只有金属单质灼烧时火焰才有颜色【解析】选B。某些非金属单质燃烧时火焰有颜色,A、D不正确;焰色反应为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与元素的存在形式(化合态或游离态)无关,同种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相同,B正确;观察钾元素的焰色反应时透过蓝色钴玻璃,C错误。4.(2019·梅州模拟)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同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无色溶液,请提出简便的鉴别方法,其中不合理的是( )①用干燥的pH试纸检验,pH大的是Na2CO3②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各滴入酚酞溶液,红色较深的是Na2CO3③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加热,有气泡产生的是NaHCO3④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就有气体放出的是NaHCO3⑤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2CO3⑥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OH)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2CO3A.①② B.③⑥ C.④⑤ D.②⑤【解析】选B。①Na2CO3、NaHCO3溶液均因水解呈碱性,相同温度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两溶液,Na2CO3水解程度大于NaHCO3,前者溶液中c(OH-)大,pH大,可鉴别,正确;②因Na2CO3溶液中c(OH-)大,分别滴加酚酞溶液,红色较深的是Na2CO3溶液,可鉴别,正确;③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加热,均没有气体生成,不能鉴别,错误;④同浓度的两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稀盐酸,NaHCO3开始就有气体放出,可鉴别,正确;⑤向同浓度的两溶液中分别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2CO3,可鉴别,正确;⑥二者均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能鉴别,错误。5.某工厂用提取粗盐后的盐卤(主要成分为MgCl2)制备金属镁,其工艺流程如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操作①发生的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B.若在实验室进行操作①只需要漏斗和烧杯两种玻璃仪器C.操作②是蒸发浓缩结晶D.在整个制备过程中,未发生置换反应【解析】选B。操作①发生复分解反应MgCl2+Ca(OH)2CaCl2+Mg(OH)2↓,故A正确;过滤操作中还使用玻璃棒,故B错误;MgCl2溶液得到MgCl2晶体需要蒸发浓缩结晶,故C正确;发生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分解反应,未发生置换反应,故D正确。6.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测定NaHCO3和Na2CO3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方案一: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并回答以下问题。①按图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实验前称取17.90 g 样品,从分液漏斗滴入6 mol·L-1的硫酸,直到不再产生气体为止,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③实验结束后测得U形管增重8.80 g。(1)B瓶中装的试剂为__ ____,C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 (2)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的目的是______。 (3)该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方案二:称取一定量样品,置于小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向小烧杯中加入足量Ba(OH)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沉淀、称量固体质量,进行有关计算:回答:实验中判断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 ______。 【解析】方案一:实验开始前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将装置中的CO2排出,NaOH溶液可除去空气中的CO2,锥形瓶中样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O2,B中应为浓硫酸,用来干燥CO2,U形管增重为反应生成CO2的质量,干燥管中的碱石灰吸收空气中的CO2、水蒸气,防止其进入U形管中干扰质量的测定。(1)由上述分析可知B瓶中装的试剂为浓硫酸,C装置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CO2进入U形管,干扰测定实验结果的准确性。(2)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空气的目的是把反应产生的CO2全部导入U形管中。(3)设NaHCO3和Na2CO3的质量分别为x g、y g,则,解得x=12.6,该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100%≈70.4%。方案二:向小烧杯中加入足量Ba(OH)2溶液,NaHCO3和Na2CO3均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判断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取少量滤液,再滴加少许Ba(OH)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沉淀完全。答案:(1)浓硫酸 防止空气中水蒸气、CO2进入U形管,干扰测定实验结果的准确性(2)把反应产生的CO2全部导入U形管中(3)70.4% 取少量滤液,再滴加少许Ba(OH)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沉淀完全1.用光洁的铂丝蘸取某无色溶液在无色火焰上灼烧,直接观察到火焰呈黄色,下列各判断正确的是 ( )A.只含有Na+B.一定含有Na+,可能含有K+C.既含有Na+,又含有K+D.可能含有Na+,可能还含有K+【解析】选B。钠元素的焰色为黄色,而钾元素的焰色为紫色,而黄色会干扰紫色,所以不能判断是否含有钾元素。2.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相关实验探究,其中装置不合理的是 ( )【解析】选A。加热固体时,试管口不能向上倾斜,A不合理;B项中脱脂棉燃烧,能表明Na2O2与水反应放热,B合理;C项中气球变大证明Cl2能与NaOH溶液反应,C合理;D项能进行Na与Cl2反应的实验,浸有碱液的棉花球可吸收多余的Cl2,防止污染,D合理。3.向体积均为10 mL、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两份NaOH溶液中分别通入一定量的CO2,得到溶液甲和乙。向甲、乙两溶液中分别滴加0.1 mol·L-1的盐酸,此时反应生成CO2体积(标准状况)与所加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1B.当0<V(HCl)<10 mL时,甲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HCC.乙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CO3、NaOHD.向乙溶液中滴加过量盐酸后产生CO2体积的最大值为224 mL【解析】选D。在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是NaOH和Na2CO3、Na2CO3、Na2CO3和NaHCO3、NaHCO3四种情况,没有产生二氧化碳时的反应可能为OH-+H+H2O和C+H+HC,产生二氧化碳的反应为HC+H+H2O+CO2↑;由图中HCl的用量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体积的关系可知,甲溶液中溶质只能为Na2CO3和NaHCO3,乙溶液的溶质为NaOH和Na2CO3。根据图象可知,当V(HCl)=50 mL时,得到的产物为NaCl,由原子守恒可知,n(NaOH)=n(NaCl)=n(HCl)=0.1 mol·L-1×0.05 L=0.005 mol,则原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c(NaOH)=0.005 mol÷0.01 L=0.5 mol·L-1,A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当0<V(HCl)<10 mL时,甲溶液中没有产生二氧化碳的离子方程式为H++CHC,B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乙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CO3、NaOH,C正确;乙溶液中滴加盐酸,产生二氧化碳的阶段为HC+H+H2O+CO2↑,根据消耗了10 mL盐酸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0.1 mol·L-1×0.01 L=0.001 mol,标准状况下0.001 mol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22.4 L·mol-1×0.001 mol=22.4 mL,D错误。4.实验室使用pH传感器来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HCO3的含量。称取 1.59 g样品,溶于水配成250.00 mL溶液,取出25.00 mL该溶液用 0.1 mol·L-1盐酸进行滴定,得到如下曲线。以下说法或操作正确的是 ( )A.第一个计量点之前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HC+H+H2O+CO2↑B.第二个计量点对应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Cl-、HCC.此样品中n(NaHCO3)=(28.1-2×11.9)×10-3 molD.使用该方法测定Na2CO3和NaOH混合溶液中的NaOH含量,将会得到1个计量点【解析】选C。用盐酸滴定Na2CO3和NaHCO3的混合溶液会出现两个计量点:第一个计量点之前发生的反应为C+H+HC,第一个计量点与第二个计量点之间发生的反应为HC+H+CO2↑+H2O,A错误;第二个计量点对应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Cl-,无大量HC存在,B错误; 根据两个计量点得样品中n(NaHCO3)=(28.1-2×11.9)×10-3 mol,C正确;使用该方法测定Na2CO3和NaOH混合溶液中的NaOH含量,将会得到三个计量点,发生的反应分别是H++OH-H2O、C+H+HC、HC+H+CO2↑+H2O,D错误。5.下列方法不能用于鉴别Na2CO3和NaHCO3固体的是 ( )A.分别加热两种固体,将放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B.分别取两种固体溶于水,滴加Ba(OH)2溶液,观察是否生成沉淀C.分别取两种固体各1 g,滴入几滴水振荡,用手触摸试管底部D.分别取等质量的固体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称重【解析】选B。Na2CO3加热不会分解,NaHCO3固体会分解产生二氧化碳,A正确;Ba(OH)2溶液与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均反应产生BaCO3沉淀,无法鉴别,B错误;Na2CO3固体溶于水放热,而NaHCO3固体溶于水吸热,因此可以用来区别,C正确;Na2CO3和NaHCO3固体的摩尔质量不同,等质量的两种固体的物质的量不同,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不同,可以用来鉴别,D正确。【加固训练】把NaHCO3和Na2CO3混合物6.85 g溶于水制成100 mL溶液,其中c(Na+)=1 mol·L-1。在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将溶液蒸干后,所得固体质量为( )A.2.93 g B.6.85 gC.5.85 g D.无法确定【解析】选C。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混合溶液加入一定量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为NaCl,最后蒸干所得的固体为NaCl,根据钠离子守恒n(NaCl)=n(Na+)=0.1 L×1 mol·L-1=0.1 mol,故所得NaCl的质量为0.1 mol×58.5 g·mol-1=5.85 g。【方法技巧】有关化学计算的一种常用方法——守恒法所谓“守恒法”就是利用化学反应前后的某些量之间的恒定或等价关系,推理得到正确答案的方法。常用的守恒有:(1)质量守恒;(2)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守恒;(3)元素(或原子)守恒;(4)电荷守恒;(5)得失电子守恒等。例如上题,此题中发生的反应很多,但仔细分析可知,蒸干溶液后所得固体为NaCl,根据Na+的量不变,有n(Na+)=n(NaCl)。6.某学校课外兴趣小组从海水晒盐后的盐卤(主要含Na+、Mg2+、Cl-、Br-等)中模拟工业生产来提取镁,主要过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工业上从盐卤中获取Mg(OH)2用石灰乳而不用NaOH溶液的原因是__。 (2)从过程①得到的Mg(OH)2沉淀中混有少量的Ca(OH)2,除去少量Ca(OH)2的方法是先将沉淀加入盛有________溶液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经__________、__________(填操作方法)可得纯净的Mg(OH)2。 (3)如图是该兴趣小组设计进行过程③的实验装置图:其中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 (4)写出过程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解析】(1)工业原料要廉价易得。(2)加入MgCl2,电离出Mg2+抑制Mg(OH)2溶解,使Ca(OH)2溶解,然后过滤,洗涤得纯净的Mg(OH)2。(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则装置A的作用是制备干燥的HCl气体。(4)电解熔融的MgCl2可得Mg。答案:(1)石灰乳原料丰富,成本低(2)MgCl2(或氯化镁) 过滤 洗涤(3)制备干燥的HCl气体(4)MgCl2(熔融)Mg+Cl2↑7.Na2O2具有强氧化性,H2具有还原性,某同学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推测Na2O2与H2能发生反应。为了验证此推测结果,该同学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 Ⅰ.实验探究步骤1:按如图所示的装置组装仪器(图中夹持仪器已省略)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入药品。步骤2:打开K1、K2,在产生的氢气流经装有Na2O2的硬质玻璃管的过程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步骤3:进行必要的实验操作,淡黄色的粉末慢慢变成白色固体,无水硫酸铜未变蓝色。(1)组装好仪器后,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简述检查虚线框内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__。 (2)B装置中所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其作用是 __。 (3)步骤3中的必要操作为打开K1、K2,________(请按正确的顺序填入下列步骤的字母)。 A.加热至Na2O2逐渐熔化,反应一段时间B.用小试管收集气体并检验其纯度C.关闭K1D.停止加热,充分冷却(4)由上述实验可推出Na2O2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Ⅱ.数据处理(5)实验结束后,该同学欲测定C装置硬质玻璃管内白色固体中未反应完的Na2O2含量。其操作流程如下:一定量样品操作1溶液转移操作2称量①测定过程中需要的仪器除固定、夹持仪器外,还有电子天平、烧杯、酒精灯、蒸发皿和________。 ②在转移溶液时,若溶液转移不完全,则测得的Na2O2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解析】Ⅰ.(1)关闭K1,向A装置中的漏斗加水至漏斗内液面高于漏斗外液面,并形成一段水柱,一段时间后水柱稳定不降,说明启普发生器的气密性良好;(2)A中生成的H2中混有水蒸气和挥发出的HCl,应利用B装置中所盛放的碱石灰吸收氢气中的水和氯化氢;(3)步骤3中的必要操作为打开K1、K2,先通一会儿氢气并用小试管收集气体并检验其纯度,当装置内空气完全除去后,加热C中硬质玻璃管至Na2O2逐渐熔化,反应一段时间,然后停止加热,充分冷却,最后关闭K1,故操作顺序为BADC;(4)Na2O2与H2反应无水生成,说明产物为NaOH,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O2+H22NaOH;Ⅱ.(5)①NaCl溶液蒸发操作需要用玻璃棒搅拌,则操作过程中需要的仪器除固定、夹持仪器外,还有电子天平、烧杯、酒精灯、蒸发皿和玻璃棒;②在转移溶液时,若溶液转移不完全,则得到NaCl的固体质量偏低,固体质量偏低,导致NaOH的含量偏高,则测得的Na2O2质量分数偏小。答案:(1)关闭K1,向A装置中的漏斗加水至漏斗内液面高于漏斗外液面,并形成一段水柱,一段时间后水柱稳定不降,说明虚线框内的装置气密性良好 (2)碱石灰 吸收氢气中的水和氯化氢 (3)BADC (4)Na2O2+H22NaOH (5)①玻璃棒 ②偏小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