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9728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9728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9728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展开地理试题
第I卷
一、选择题(每题1.5分 共60分)
1.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库区所在谷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向斜顶部容易被侵蚀 B.风力侵蚀作用为主
C.位于背斜顶部容易被侵蚀 D.断层附近岩层破碎易被侵蚀
读地球各圈层划分示意图,回答下题.
2.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球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的特征 B.地球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大圈层结构
C.地幔属于地球内部圈层中中间的一层 D.地壳既属于地球外部圈层又属于地球内部圈层
3.下列关于左图中地球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圈层是由岩石构成的,故称为岩石圈 B.B所在的圈层的物质组成均为液态
C.A圈层是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 D.E圈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4.结合右图(图中A表示横波、B表示纵波)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震波通过①②界面时,波速都有明显的变化
B.在D、E两圈层,既能检测到横波、又能检测到纵波
C.地震波通过①界面时,纵波速度增加、横波速度降低
D.地球的内部、外部圈层之间没有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5-7题
5.几乎都是大洋的板块是( )
A.太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南极洲板块 D.北冰洋板块
6.喜马拉雅山成因是( )
A.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挤压而成
B.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挤压而成
C.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而成
D.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而成
7.有关板块构造学说的正确叙述是( )
A.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 B.深海沟都是由板块张裂而形成的
C.红海处于板块的消亡地带 D.喜马拉雅山处于板块的生长地带
8.泰山在地质构造上属于
A.背斜 B.向斜 C.地堑 D.地垒
9.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作用是( )
A.流水侵蚀作用 B.风力沉积作用 C.风力搬运作 D.流水沉积作用
下图为甲,乙两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下列热力环流示意图中,与图中所示气压分布状态相符的是
A. B.
C. D.
11.关于上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甲地为晴朗天气 B.近地面气温甲地低于乙地
C.高空气压①处低于②处 D.近地面气压甲地低于乙地
12.该图所示河谷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侵蚀作用 B.流水堆积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 D.流水侵蚀作用
13.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 )
A.地球内能 B.太阳辐射 C.地表径流 D.大气环流
14.我国《物权法》指出,住宅间距必须保证北面楼房底层窗台面日照时间不少于1小时。按照采光要求,下列四个城市同高楼房的间距最宽的应该是
A.北京(40°N) B.哈尔滨(45°N) C.广州(23°N) D.台州(29°N)
如图在两只烧瓶里分别充满CO2和空气,塞紧带有温度计和胶头滴管的橡皮塞。再把两只烧瓶放在红外线下照射,观察温度升高的情况。结论:两瓶在相同光线照射下,装CO2的温度较邻瓶高,最大可达4 ℃。据此完成15-17题。
15.该实验反映的现象是( )
A.温室效应 B.酸雨污染 C.大气污染 D.臭氧层破坏
16.下列关于大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增加大气温度
B.能分解氧分子与氮分子为原子,使大气强烈增温
C.能吸收长波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D.能反射和散射太阳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17.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
①大量燃烧矿物能源 ②火山喷发 ③过度发展核电 ④过度砍伐森林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8.下图为中山市2013年11月26日至28日的天气预报,读图回答与第二天相比,第三天
A.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较强 B.大气逆辐射作用较弱
C.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能力较强 D.气温日较差较小
花是红色的,叶是绿色的,天空是蓝色的,葡萄是紫色的。我们赞扬它们的美丽,你可曾想过 是谁响着地球和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9-20题。
19.下列有关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是一种电磁波 B.能量来源是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C.是地球上大气运动和地震活动的主要动力 D.太阳辐射的能量不包括煤、石油等
20.下列人类利用的能源中,不属于来自太阳辐射能的是( )
A.水能 B.天然气 C.地热能 D.风能
21.在著名的雾淞观赏胜地,由于形成雾淞的原因特殊,因此,当地人们有这样的心得:“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看落花”。其中“晨看挂”的原因是
A.日出前后,气温最低,雾气和水汽凝结成冰晶而挂历在枝叶上
B.日出前后,天气晴朗,气温较高适宜人们在户外欣赏
C.日出前后,在美丽的阳光衬托之下树挂最美丽
D.日出前后,由于大气逆辐射较强使得空气中水汽难以散去,增加了雾气中水汽的浓度
22.某岩层中含有恐龙化石,那么此岩层的岩石可能是( )
A.页岩 B.花岗岩 C.玄武岩 D.板岩
24.下图中,有关风带的画法,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读“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25-26题。
25.上图中字母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 ( )
A.A B.B C.C D.D
26.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
A.A B.B C.C D.D
27.我国东部地区不少城市出现了“热岛效应”,其主要原因有( )
①城市建筑物高大密集 ②绿地面积增大 ③能源消耗减小 ④城市人口剧增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①③
28.读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其中“天坑”是一种分布在喀斯特地区的特殊地质景观,因地下溶洞的顶部多次坍塌裸露出地面而成,关于该区域“天坑”等地貌的形成过程,推断可能最正确的是( )
A.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
B.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
C.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
D.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
29.2013年11月到2014年春季,全国多地区出现大雾天气,东北三省接连发布了大雾橙色预警,华东多地能见度不足200米。部分高速公路和机场被迫关闭。据此完成。
深秋初冬时节是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地理原理是( )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
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
30.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若乙为变质岩,则它最可能是( )
A.片麻岩 B.大理岩 C.石英岩 D.板岩
31.下列各图反映的地理现象,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读图,回答32-34题。
32.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简图,则图中关于空气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空气上升是因为气压高
B.③处气压较④处高,所以空气下沉
C.⑥处气温高、气压低,空气下沉补充
D.④处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
33.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简图,则图中气压绝对值最低的是
A.①点 B.②点 C.⑤点 D.⑥点
34.若图中①和⑥表示城郊之间的近地面气压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地为郊区,⑥地为城市 B.地面空气由①地流向⑥地
C.冬季的夜晚,⑥地霜冻多于①地 D.①地降水少于⑥地
35.作为重要建筑材料的花岗岩和大理岩,按成因分别属于
A.岩浆岩和沉积岩 B.岩浆岩和变质岩
C.沉积岩和变质岩 D.变质岩和沉积岩
36.关于地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岩石组成,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上 B.厚薄不一,平均厚度为33千米
C.地幔位于莫霍界面以上 D.岩石圈包括地壳
读“20元人民币的背景图”,回答37-38题。
37.图片体现出的地球圈层个数为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8.地理环境中的生物圈是
A.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B.连续而又规则的圈层
C.最活跃且不独自占有空间的圈层 D.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39.下图为某地貌形成演变图,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①水平挤压 ②变质作用 ③外力作用 ④岩浆活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0.下图标注的北半球某河流上游河段两岸,四地中,在自然状态下侵蚀最严重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第II卷
二、填空题(40分)
41.读北半球三圈环流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图中各字母所在位置的气压带名称是:A________, B_______, C_________, D________。
(2)A、B之间风带名称为________,风向为________。
B、C之间风带名称为________,风向为________。
C、D之间风带名称为________,风向为________。
42.读下图“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序号代表的含义分别是①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2)甲、乙代表的岩石是_____和________。
43. 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热力因素形成的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4分)
(1)高空C比D的气压__________(高或低);地面A比B的气压__________(高或低)。受图示气压影响,地面A易发__________天气(阴雨或晴朗)。
(2)A比B的温度___________(高或低)。
(3)ABCD之间的热力环流呈__________(顺或逆)时针方向流动。
(4)如果A地是海洋,B地是陆地,则此时应该是__________(白天或夜晚)。
(5)此时高空C与D之间吹__________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