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安徽省合肥十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展开
www.ks5u.com
合肥十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化学试卷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一、选择题
1.下列诗句或谚语可能与化学反应有关,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 “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物理变化,后者包含化学变化
B. “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
C.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物理变化
D. 《石灰吟》中“烈火焚烧若等闲”指的是加热,不包含化学变化
【答案】A
【解析】
A项,“水乳交融”没有新物质生成,“火上浇油”油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前者包含物理变化,后者包含化学变化,正确;B项,“滴水石穿”,大多石头含碳酸钙,CaCO3与H2O、空气中的CO2作用生成可溶于水的Ca(HCO3)2,“滴水石穿”包含化学变化,“绳锯木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包含化学变化,错误;C项,蜡烛是烃的混合物,燃烧生成CO2和H2O,“蜡炬成灰泪始干”包含化学变化,错误;D项,“烈火焚烧若等闲”指加热时CaCO3分解成CaO和CO2,包含化学变化,错误;答案选A。
2.根据所给的信息和标志,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B
C
D
《神农本草经》记载,麻黄能“止咳逆上气”
碳酸氢钠药片
古代中国人已用麻黄治疗咳嗽
该药是抗酸药,服用时喝些醋能提高药效
看到有该标志丢弃物,应远离并报警
贴有该标志的物品是可回收物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麻黄碱具有平喘功能,常常用于治疗气喘咳嗽,A正确;
B.醋酸能够与碳酸氢钠反应,降低药效,B错误;
C.图示标志为放射性标志,对人体伤害较大,看到有该标志的丢弃物,应远离并报警,C正确;
D.该标志为可回收物标志,D正确;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化学实验安全等知识点。要熟悉常见的化学标志:如物品回收标志 ;中国节能标志;禁止放易燃物标志;节水标志;禁止吸烟标志:中国环境标志;绿色食品标志;当心火灾--易燃物质标志等。
3.下列有关实验的选项正确的是( )
A.配制0.10mol/L NaOH溶液
B.除去CO2中的HCl
C.苯萃取碘水中的I2,分出水层后的操作
D.除去粗盐溶液中的不溶物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 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固体,应在烧杯中溶解、冷却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A项错误;
B. 除去HCl的同时,CO2也会与NaOH溶液反应,B项错误;
C. 苯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碘的苯溶液在上层,应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碘的苯溶液,C项错误;
D. 除去粗盐溶液中的不溶物,应用过滤的方法,D项正确;
答案选D。
4. 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放平稳后仰视液面读得数值为19mL,倾倒部分液体后,又俯视液面,读得数值为10mL.则该学生实际倾倒的液体体积是
A. 9mL B. 小于9mL
C. 大于9mL D. 因操作错误无法判断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该学生实际倾倒的液体体积大于9毫升,故此项错误;B、实际倾倒的液体体积大于9毫升,故此项错误;C、该学生实际倾倒的液体体积大于9毫升,故此项正确;D、可以判断该学生倾倒的液体体积,故此项错误;故选C。
【考点定位】考查量筒的使用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量筒的使用,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高.该学生倾倒液体前仰视液面,其读数会比实际偏低,那么实际体积应大于19毫升,我们可估计实际体积为20毫升;他倾倒液体后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高,实际体积应小于10毫升,我们可估计为9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倾倒的液体体积为20-9=11毫升,大于9毫升。量筒的使用是一个重要考点,要记住放平稳后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不正确的读数会造成量取液体体积不准确。
5.青蒿素是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它的分子式为C15H22O5,关于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2.82g青蒿素含氧原子数目为0.05NA
B. 标准状况下,1 mol青蒿素的体积为22.4 L
C. 青蒿素含氧的质量分数为10%
D. 青蒿素摩尔质量为282
【答案】A
【解析】
【详解】A. 青蒿素的摩尔质量为282g/mol,则2.82g青蒿素的物质的量为:,0.01mol C15H22O5中含有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01mol×5=0.05mol,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0.05NA,A项正确;
B. 标准状况下青蒿素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B项错误;
C. 青蒿素的含氧量为:,C项错误;
D. 摩尔质量数值上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但摩尔质量有单位,为g/mol,则青蒿素的摩尔质量为282g/mol,D项错误;
答案选A。
【点睛】摩尔质量是指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当质量以g为单位时,摩尔质量在数值上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相等,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如CO2的摩尔质量为44g/mol,C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1mol CO2的质量为44g,注意,三者数值上相等,但单位不同,这是学生们的易错点。
6.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标况下1mol N2的体积为22.4L/mol
B. 分子总数为N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C. 1L一氧化碳气体一定比1L氧气的质量小
D. 常温常压下,8g O3中含有8NA个电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A. L/mol是气体摩尔体积的单位,不是体积的单位,在标况下,Vm=22.4L/mol,则1mol N2的体积为22.4L,A项错误;
B. NO2和CO2分子中均含2个氧原子,故NA个NO2和CO2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的个数为2NA个,B项正确;
C. CO和O2所处的状态不明确,故1LCO和1LO2的物质的量不一定相同,则质量无法比较,C项错误;
D. 8g臭氧的物质的量,而一个臭氧分子中含24个电子,故臭氧中含4NA个电子,D项错误;
答案选B。
7.三种气体X、Y、Z相对分子质量关系为Mr(X) < Mr(Y)= 0.5Mr(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数目相等的三种气体,质量最大的是Z
B. 相同条件下,同质量的三种气体,气体密度最小的是X
C. 若一定条件下,三种气体体积均为2.24 L,则它们的物质的量一定均为0.1 mol
D. 同温下,体积相同的两容器分别充2gY气体和1gZ气体,则其压强比为2:1
【答案】B
【解析】
【详解】三种气体X、Y、Z的相对分子质量关系为Mr(X) < Mr(Y)= 0.5Mr(Z),即Mr(X) < Mr(Y) < Mr(Z);
A选项,根据,分子数目相等的三种气体,质量最大的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Z,原子数目相等的三种气体,质量最大的无法判断,故A错误;
B选项,根据密度,气体处在相同的条件下,则密度和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三种气体密度最小的是X,故B正确;
C选项,气体的物质的量,Vm和气体的状态有关,三种气体体积均为2.24 L,
Vm不一定等于22.4 L/mol,所以它们的物质的量不一定均为0.1 mol,故C错误;
D选项,同温下,体积相同的两容器分别充2gY气体和1gZ气体,Mr(Y)= 0.5Mr(Z),则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是4:1,同温同体积的气体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Y、Z气体所承受的压强比为4:1,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8.现有下列10种物质: ①液态氧 ②空气 ③Mg ④二氧化碳⑤H2SO4 ⑥Ca(OH)2 ⑦CuSO4·5H2O ⑧ 牛奶
⑨C2H5OH⑩NaHCO3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 属于混合物的是②⑦⑧ B. 属于盐的是⑥⑩
C. 属于电解质的是⑤⑥⑦⑩ D. 属于分散系的是②⑦⑧⑨
【答案】C
【解析】
①液态氧属于非金属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②空气属于气态混合物;③Mg属于金属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④二氧化碳属于化合物,属于酸性氧化物,属于非电解质;⑤H2SO4属于酸,属于电解质;⑥Ca(OH)2属于碱,属于电解质;⑦CuSO4·5H2O属于盐,属于电解质;⑧牛奶属于混合物,属于分散系中的胶体;⑨C2H5OH属于醇,属于非电解质;⑩NaHCO3属于酸式盐,属于电解质。A项,属于混合物的是②⑧,错误;B项,属于盐的是⑦⑩,错误;C项,属于电解质的是⑤⑥⑦⑩,正确;D项,属于分散系的是⑧,错误;
9.向含有c(FeCl3)=0.2mol/L、c(FeCl2)=0.1mol/L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可得到一种黑色分散系,其中分散质粒子是直径约为9.3nm的金属氧化物,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分散系的分散质为Fe2O3
B. 可用过滤的方法将黑色金属氧化物与Na+分离开
C. 在电场作用下,阴极附近分散系黑色变深,则说明该分散系带正电荷
D. 当光束通过该分散系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答案】D
【解析】
【详解】A. Fe2O3为红棕色,由题意知,得到一种黑色分散系,A项错误;
B. 已知该分散系的分散质粒子直径约为9.3nm,则该分散系属于胶体,而胶体、溶液都可以透过滤纸,不能用过滤方法分离,B项错误;
C. 在电场作用下,阴极附近分散系黑色变深,则说明该胶体粒子容易吸附带正电荷的阳离子而形成带正电荷的胶体粒子,胶体粒子带电,胶体不带电,呈电中性, C项错误;
D. 黑色分散系为胶体,而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有性质,故当光束通过该分散系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D项正确;
答案选D。
10.下列各组两种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A. Cu(OH)2和盐酸;Cu(OH)2和CH3COOH
B. BaCl2和Na2SO4;Ba(OH)2和CuSO4
C. NaHCO3和NaHSO4;Na2CO3和NaHSO4
D. 石灰石和HNO3;石灰石和盐酸
【答案】D
【解析】
【详解】A. Cu(OH)2和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OH)2+2H+═Cu2++2H2O;醋酸为弱酸,离子方程式中需要保留分子式,醋酸与氢氧化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OH)2+2CH3COOH═Cu2++2H2O+2CH3COO−,两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同,A项错误;
B. BaCl2和Na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42−+Ba2+=BaSO4↓;Ba(OH)2和CuSO4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SO42−+Ba2++2OH−=BaSO4↓+Cu(OH)2↓,两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同,B项错误;
C. NaHCO3和NaH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H+═CO2↑+H2O;Na2CO3和NaHSO4
CO32−+2H+═CO2↑+H2O,两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同,C项错误;
D. 两个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均为:CaCO3+2H+=Ca2++CO2↑+H2O,D项正确;
答案选D。
【点睛】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可以拆的物质:强酸、强碱、可溶性盐;不可以拆的物质:弱酸、弱碱、沉淀、单质、氧化物等。熟练掌握哪些物质该拆,哪些物质不该拆,是同学们写好离子方程式的关键。
11.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酸性溶液中:Ca2+、Na+、HCO3-、NO3-
B. 0.1mol/LNa2S溶液中:Ag+、Fe3+、NO3-、Cl-
C. 无色溶液中:K+、H+、Cl-、MnO4-
D. 0.1 mol/L NaOH溶液中: K+、Na+、SO42-、CO32-
【答案】D
【解析】
【详解】A. HCO3-与H+可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HCO3-,A项错误;
B. Fe3+、S2−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Ag+、Cl-会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因此不能大量共存,B项错误;
C. 含有MnO4−的溶液为紫色,且H+、Cl−、Mn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C项错误;
D. 在碱溶液中,该组离子之间均不反应,可大量共存,D项正确;
答案选D。
【点睛】离子共存问题,侧重考查学生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其实质的理解能力,题型不难,需要注意的是,溶液题设中的限定条件。如无色透明,则常见的有颜色的离子如Cu2+、Fe3+、Fe2+、MnO4-、Cr2O72-、CrO42-等不符合题意;还有一些限定条件如:常温下与Al反应生成氢气的溶液时,该溶液可能为酸溶液,也可能为碱溶液。做题时只要多加留意,细心严谨,便可快速选出正确答案。
还有一些限定条件如:常温下水电离出来的 H+和 OH-浓度为1×10-10,小于1×10-7时,该溶液可能为酸溶液,也可能为碱溶液。做题时只要多加留意,细心严谨,便可快速选出正确答案。
12.在0.2L由NaCl、MgCl2、BaCl2组成的混合溶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大小如图所示,对于该溶液成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NaCl的物质的量为0.2mol
B. 溶质MgCl2的质量为9g
C. 该混合液中BaCl2的物质的量为0.1mol
D. 将该混合液加水稀释至体积为1L,稀释后溶液中Ba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
【答案】B
【解析】
A项,n(Na+)=1.0mol/L0.2L=0.2mol,NaCl物质的量为0.2mol,正确;B项,n(Mg2+)=0.5mol/L0.2L=0.1mol,n(MgCl2)=0.1mol,m(MgCl2)=0.1mol95g/mol=9.5g,错误;C项,根据电荷守恒,c(Na+)+2c(Mg2+)+2c(Ba2+)=c(Cl-),c(Ba2+)=(3.0mol/L-1.0mol/L-0.5mol/L2)2=0.5mol/L,n(BaCl2)=n(Ba2+)=0.5mol/L0.2L=0.1mol,正确;D项,稀释前后溶质物质的量不变,则稀释后Ba2+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1L=0.1mol/L,正确;答案选B。
13.在实验中有下列四组试剂,某同学欲分离含有氯化钾、氯化镁和硫酸钡的混合物,应选的试剂组合是 ( )
A. 水、硝酸银溶液、稀硝酸
B. 水、氢氧化钾溶液、硫酸
C. 水、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
D. 水、氢氧化钾溶液、稀盐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只有硫酸钡不溶于水,通过过滤分离出硫酸钡,分离KCl、氯化镁可选择KOH,过滤后,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得到氯化镁,据此来解答。
【详解】欲分离含有氯化钾、氯化镁和硫酸钡的混合物,先加水,过滤后得到硫酸钡,向滤液中加适量的KOH溶液,反应后过滤得到氢氧化镁,滤液为KCl,滤液蒸干得到KCl固体,氢氧化镁中加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在HCl气流中蒸干得到氯化镁,则所选试剂为水、氢氧化钾溶液、盐酸,D项正确;
答案选D。
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把100 mL 3 mol·L-1的H2SO4跟100 mL H2O混合,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改变为1.5 mol·L-1
B. 把200 mL 3 mol·L-1的BaCl2溶液跟100 mL 3 mol·L-1的KCl溶液混合后,溶液中的c(Cl-)仍然是3 mol·L-1
C. 把100 g 20%的NaCl溶液跟100 g H2O混合后,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是10%
D. 把100 mL 20%的NaOH溶液跟100 mL H2O混合后,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是10%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稀释前后溶质硫酸的物质的量不变,混合溶液体积小于200ml,所以稀释后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为1.5mol•L-1,故A错误;B、3mol•L-1的BaCl2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为6mol/L,3mol•L-1的KCl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为3molL,氢离子浓度介于3mol/L~6mol/L,若忽略体积变化,混合后氯离子浓度约为=5mol/L,故B错误;C、混合后溶液质量为200g,溶质氯化钠的质量不变为100g×20%=20g,所以混合后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为20/200×100%=10%,故C正确;D、水的密度小于氢氧化钠溶液密度,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小于2倍的100mL20%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所以混合后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10%,故D错误.故选:C.
考点: 溶液的稀释。
15.某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别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
②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振荡后仍有固体存在。
该白色粉末可能为
A. NaHCO3、Al(OH)3 B. AgCl、NaHCO3 C. Na2SO3、BaCO3 D. Na2CO3、CuSO4
【答案】C
【解析】
【详解】A. NaHCO3、Al(OH)3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生成硫酸钠、硫酸铝、二氧化碳和水,最终无固体存在,A项错误;
B.AgCl不溶于酸,固体不能全部溶解,B项错误;
C.亚硫酸钠和碳酸钡溶于水,碳酸钡不溶于水使部分固体不溶解,加入稀盐酸,碳酸钡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二氧化碳和水,固体全部溶解,再将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稀硫酸和碳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二氧化碳和水,符合题意,C项正确;
D. Na2CO3、CuSO4中加热足量稀硫酸,振荡后无固体存在,D项错误;
答案选C。
16.标准状况下,V L HCl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mL,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 V L HCl的物质的量为,HCl的质量为,1L水的质量为1000mL×1g/mL=1000g,故溶液质量为,溶液体积为,所以溶液的密度为,A项错误;
B. 根据可知,该HCl的质量分数,B项正确;
C. HCl的质量为,1L水的质量为1000mL×1g/mL=1000g,溶液质量为,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为,C项正确;
D. V L HCl的物质的量为,HCl的质量为,1L水的质量为1000mL×1g/mL=1000g,故溶液质量为,溶液的体积为
故溶液浓度,D项正确;
答案选A。
二、非选择题
17.用规范的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是中学化学中常用于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装置,请根据装置回答问题:
①从氯化钾溶液中得到氯化钾固体,选择装置__________ (填代表装置图的字母,下同);除去自来水中的Cl-等杂质,选择装置_________,为检测Cl-杂质是否除干净,应进行的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碘水中分离出I2方法,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装置A中①的名称是________,进水的方向是从______(填“上”“下”)口进水,装置B在分液时为使液体顺利下滴,应进行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配制Fe(OH)3胶体时,将饱和的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加热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向所得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开始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胶体的________;最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答案】 (1). D (2). A (3). 取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有Cl- (4). 萃取 (5). 冷凝管 (6). 下 (7). 打开分液漏斗上端玻璃塞或使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上的小孔 (8). 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9). 聚沉 (10). 沉淀溶解
【解析】
【分析】
(1)①蒸发可以实现易溶于水的固体和水的分离;分离沸点不同的混合物可以用蒸馏的方法;Cl-与Ag+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因此检测Cl-杂质是否除干净,应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碘微溶于水,碘易溶于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且苯、四氯化碳与水互不相溶,可用萃取法分离;
③装置A为蒸馏装置,①为冷凝管,使用时下口进水上口出水可充分冷凝,装置B中在使用分液漏斗时,要打开分液漏斗上端玻璃塞或使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上的小孔,以保证内部液体顺利流下;
(2)向沸水中滴入几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即制得Fe(OH)3胶体,氢氧化铁胶体滴入硫酸先聚沉生成沉淀氢氧化铁,继续滴入硫酸,氢氧化铁沉淀溶解。
【详解】(1)①蒸发可以实现易溶于水的固体和水的分离,从氯化钾溶液中得到氯化钾固体可用蒸发的方法;因蒸馏可以实现水中难挥发性杂质和水的分离,则除去自来水中的Cl-等杂质,可用蒸馏的方法;检测Cl-杂质是否除干净,应进行的操作为取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有Cl-;
故答案为:取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有Cl-;
②碘微溶于水,碘易溶于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且苯、四氯化碳与水互不相溶,可用萃取法分离;
故答案为:萃取;
③装置A中①名称是冷凝管,使用时下口进水上口出水,装置B中在使用分液漏斗时,要打开分液漏斗上端玻璃塞或使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上的小孔,以保证内部液体顺利流下;
故答案为:冷凝管;下;打开分液漏斗上端玻璃塞或使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上的小孔;
(2)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胶体在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作用下产生聚沉现象,有红褐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入硫酸后氢氧化铁又和硫酸反应生成水和可溶性的硫酸铁,所以现象为:开始滴加时有红褐色沉淀出现,继续滴加沉淀溶解,
故答案为: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聚沉;沉淀溶解。
18.实验室需纯净的NaCl晶体,但现有的NaCl晶体中混有少量的Na2SO4和NH4HCO3,为除去杂质,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已知NH4HCO3 NH3↑+H2O+CO2↑)
(1)上述操作I、II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
(2)进行操作“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时,如何判断BaCl2溶液已过量,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加入过量的甲溶液”,甲溶液为______溶液,此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加入过量的盐酸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加热 (2). 过滤 (3). 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无沉淀出现,则说明氯化钡溶液过量 (4). Na2CO3溶液 (5). 除去过量的钡离子 (6). 除去过量的碳酸钠
【解析】
【分析】
NaCl晶体中混有少量的Na2SO4和NH4HCO3,加热固体,碳酸氢铵会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得到氯化钠和硫酸钠,溶于水得到溶液,加入过量氯化钡沉淀硫酸根离子,为了除去过量的钡离子,且在后续实验中容易除去引入的杂质,可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沉淀钡离子,过滤除去硫酸钡、碳酸钡沉淀,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溶液除去碳酸钠,加热蒸发除去氯化氢得到氯化钠晶体,
(1)操作Ⅰ为加热分解碳酸氢铵,操作Ⅱ过滤除去硫酸钡和碳酸钡沉淀;
(2)进行操作“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时,判断BaCl2溶液已过量,可以取反应后的上清液,检验是否还有硫酸根离子;
(3)为了除去过量的钡离子,且在后续实验中容易除去引入的杂质,可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沉淀钡离子;
(4)加入过量盐酸除去加入过量的碳酸钠。
【详解】NaCl晶体中混有少量的Na2SO4和NH4HCO3,加热固体,碳酸氢铵会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得到氯化钠和硫酸钠,溶于水得到溶液,加入过量氯化钡沉淀硫酸根离子,为了除去过量的钡离子,且在后续实验中容易除去引入的杂质,可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沉淀钡离子,过滤除去硫酸钡、碳酸钡沉淀,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溶液除去碳酸钠,加热蒸发除去氯化氢得到氯化钠晶体,
(1)操作Ⅰ为加热分解碳酸氢铵,操作Ⅱ过滤除去硫酸钡和碳酸钡沉淀;
故答案为:加热;过滤;
(2)进行操作“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时,判断BaCl2溶液已过量,可以取上层清液加入氯化钡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从而判断氯化钡是否过量,若出现沉淀,证明未过量,若无沉淀,证明氯化钡过量;
故答案为: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无沉淀出现,则说明氯化钡溶液过量;
(3)为了除去过量的钡离子,且在后续实验中容易除去引入的杂质,可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沉淀钡离子;
故答案为:Na2CO3溶液;除去过量的钡离子;
(4)依据流程分析可知,加入过量盐酸除去加入过量的碳酸钠;
故答案为:除去过量的碳酸钠。
19.托盘天平、容量瓶、量筒是常见的中学化学计量仪器,熟知这些仪器的使用是定量研究化学的基础。
(1)其中标示出使用温度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操作中,容量瓶所不具备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A.配制一定体积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 B.贮存溶液
C.测量容量瓶规格以下的任意体积的溶液 D.准确稀释某一浓度的溶液
E.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F.用来加热溶解固体溶质
(3)如图是某些仪器的刻度部分示意图,图中各仪器虚线为所示读数。其中为量筒的是________________ (填编号,),读数为_____mL。
(4)实验室用98%的浓硫酸配制(浓硫酸的密1.84g/mL)450mL 0.1 mol·L-1的硫酸。回答下列问题
① 配制中应选用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应量取________mL 98%的浓硫酸。
② 量筒在使用前已洗干净但不干燥,对结果是否造成影响________(填“是”或“否”),某同学认为将量筒内的浓硫酸倒出之后,应将量筒洗涤—下并将洗涤液倒入烧杯中,最后转移到容量瓶中,你认为他的做法______(填“对”或“错”)。
③对浓硫酸稀释过程中遇到下列情况,使所配制的硫酸浓度大于 0.1mol/L有 ______(填序号)
A.未经冷却趁热将溶液注入容量瓶中
B.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C.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
D.定容时俯视观察液面
【答案】 (1). 容量瓶、量筒 (2). BCDEF (3). ② (4). 2.5(或2.6) (5). 量筒、胶头滴管、50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 (6). 2.7 (7). 是 (8). 错 (9). AD
【解析】
【分析】
(1)液体的体积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使用时应在规定的温度下测出的体积才准确;
(2)容量瓶作为精密仪器,是用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主要仪器,不可用于贮存和溶解、稀释物质,也不能测量除其规格以外容积的液体体积;
(3)量筒无“0”刻度,且刻度下面小,上面大,精确到0.1mL;
(4)①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的实验步骤为: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根据该实验步骤确定所需仪器;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前后溶质物质的量不变,计算所需浓硫酸的体积;
②量筒在使用前已洗干净但不干燥,量取硫酸的浓度偏低;使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不需要洗涤;
③根据公式,判断不当操作对于溶质物质的量、溶液体积的影响,从而判断对浓度的影响。
【详解】(1)液体的体积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使用时应在规定的温度下测出的体积才准确,量筒、容量瓶中的液体的温度不同,导致体积产生误差;
故答案为:容量瓶、量筒;
(2)容量瓶作为精密仪器,是用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主要仪器,不可用于贮存和溶解、稀释物质,也不能测量除其规格以外容积的液体体积,所以容量瓶不具备的功能有:BCDEF;
故答案为:BCDEF;
(3)量筒无“0”刻度,且刻度下面小,上面大,从图中给出仪器的刻度特点,可知②为量筒,读数为2.5(或2.6)mL;
故答案为:②;2.5(或2.6);
(4)①配制450mL硫酸应选用500mL容量瓶,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的实验步骤为: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结合实验步骤,可知配制中应选用的玻璃仪器有:量筒、胶头滴管、50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根据稀释定律可知,稀释前后溶质物质的量不变,则可得0.5L×0.1mol/L×98g/mol=VmL×1.84 g/mL×98%,解得V=2.7mL,应量取2.7mL 98%的浓硫酸;
故答案为:量筒、胶头滴管、50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2.7;
②量筒在使用前已洗干净但不干燥,量取硫酸的浓度偏低,对结果是造成影响,某同学认为将量筒内的浓硫酸倒出之后,应将量筒洗涤—下并将洗涤液倒入烧杯中,最后转移到容量瓶中,量筒不需要洗涤,做法错;
故答案为:是;错;
③A. 未经冷却趁热将溶液注入容量瓶中,则定容时加入的水的体积偏小,结果浓度偏大,大于0.1mol/L,A项正确;
B. 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则加入的水的体积偏大,结果浓度偏小,小于0.1mol/L,B项错误;
C. 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不影响,C项错误;
D. 定容时俯视观察液面,则加入的水的体积偏小,结果浓度偏大,大于0.1mol/L,D项正确;
故答案为:AD。
【点睛】容量瓶只有一条刻度线,只能配制与其规格相对应体积的溶液。容量瓶有以下规格:25mL、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等,因此该题中配制450 mL硫酸溶液,需要使用500mL容量瓶,在使用公式n=cV计算硫酸物质的量时,一定注意代入的体积为0.5L,而不是0.45L,这是学生们的易错点。容量瓶的选用原则:如果所配制溶液的体积正好与容量瓶的某一规格一致,直接选用该规格的容量瓶即可,如果不一致,那么选择的容量瓶的规格跟实际配制溶液的体积相比较要大而近,比如该题配制450ml溶液选用500ml容量瓶,再由实际配制的体积计算需要溶质的物质的量。
20.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请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三种情况下,离子方程式与(1)相同的是_____(填序号)。
A.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溶液显中性
B.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SO42-恰好完全沉淀
C.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过量
(3)若缓缓加入稀硫酸直至过量,整个过程中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用电流强度表示)可近似地用图中的_____曲线表示(填序号)。
(4)若有一表面光滑的塑料小球悬浮于Ba(OH)2溶液中央,如图所示,向该烧杯里缓缓注入与Ba(OH)2溶液等密度的稀硫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在此实验过程中,小球将_____(选填“上浮”、“不动”、“下降”)。
【答案】 (1). (2). A (3). C (4). 下降
【解析】
【分析】
(1)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
(2)A.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溶液显中性,反应生成硫酸钠、硫酸钡和水;
B.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SO42-恰好完全沉淀,反应生成硫酸钡、氢氧化钠和水;
C.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过量,反应生成硫酸钡、氢氧化钠和水;
(3)加入稀硫酸直至过量,恰好反应时导电性为0,过量后离子浓度增大,导电性增强;
(4)塑料小球悬浮于Ba(OH)2溶液中央,说明塑料小球的重力等于浮力,当注入稀硫酸后,发生反应:Ba2++2OH−+2H++SO42−═BaSO4↓+2H2O,溶质的质量逐渐减小,所以溶液的密度变小,塑料球所受浮力变小,所以在此实验过程中,小球将逐渐下降。
【详解】(1)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42−═BaSO4↓+2H2O;
故答案为:Ba2++2OH−+2H++SO42−═BaSO4↓+2H2O;
(2)A. 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溶液显中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42−═BaSO4↓+2H2O;A项正确;
B. 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SO42−恰好完全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OH−+H++SO42−═BaSO4↓+H2O,B项错误;
C. 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过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OH−+H++SO42−=BaSO4↓+H2O,C项错误;
故答案为:A;
(3)加入稀硫酸直至过量,恰好反应时导电性为0,过量后离子浓度增大,导电性增强,图中只有C符合;
故答案为:C;
(4)塑料小球悬浮于Ba(OH)2溶液中央,说明塑料小球的重力等于浮力,当注入稀硫酸后,发生反应:Ba2++2OH−+2H++SO42−═BaSO4↓+2H2O,溶质的质量逐渐减小,所以溶液的密度变小,塑料球所受浮力变小,所以在此实验过程中,小球将逐渐下降;
故答案为:下降。
合肥十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化学试卷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一、选择题
1.下列诗句或谚语可能与化学反应有关,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 “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物理变化,后者包含化学变化
B. “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
C.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物理变化
D. 《石灰吟》中“烈火焚烧若等闲”指的是加热,不包含化学变化
【答案】A
【解析】
A项,“水乳交融”没有新物质生成,“火上浇油”油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前者包含物理变化,后者包含化学变化,正确;B项,“滴水石穿”,大多石头含碳酸钙,CaCO3与H2O、空气中的CO2作用生成可溶于水的Ca(HCO3)2,“滴水石穿”包含化学变化,“绳锯木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包含化学变化,错误;C项,蜡烛是烃的混合物,燃烧生成CO2和H2O,“蜡炬成灰泪始干”包含化学变化,错误;D项,“烈火焚烧若等闲”指加热时CaCO3分解成CaO和CO2,包含化学变化,错误;答案选A。
2.根据所给的信息和标志,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B
C
D
《神农本草经》记载,麻黄能“止咳逆上气”
碳酸氢钠药片
古代中国人已用麻黄治疗咳嗽
该药是抗酸药,服用时喝些醋能提高药效
看到有该标志丢弃物,应远离并报警
贴有该标志的物品是可回收物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麻黄碱具有平喘功能,常常用于治疗气喘咳嗽,A正确;
B.醋酸能够与碳酸氢钠反应,降低药效,B错误;
C.图示标志为放射性标志,对人体伤害较大,看到有该标志的丢弃物,应远离并报警,C正确;
D.该标志为可回收物标志,D正确;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化学实验安全等知识点。要熟悉常见的化学标志:如物品回收标志 ;中国节能标志;禁止放易燃物标志;节水标志;禁止吸烟标志:中国环境标志;绿色食品标志;当心火灾--易燃物质标志等。
3.下列有关实验的选项正确的是( )
A.配制0.10mol/L NaOH溶液
B.除去CO2中的HCl
C.苯萃取碘水中的I2,分出水层后的操作
D.除去粗盐溶液中的不溶物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 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固体,应在烧杯中溶解、冷却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A项错误;
B. 除去HCl的同时,CO2也会与NaOH溶液反应,B项错误;
C. 苯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碘的苯溶液在上层,应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碘的苯溶液,C项错误;
D. 除去粗盐溶液中的不溶物,应用过滤的方法,D项正确;
答案选D。
4. 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放平稳后仰视液面读得数值为19mL,倾倒部分液体后,又俯视液面,读得数值为10mL.则该学生实际倾倒的液体体积是
A. 9mL B. 小于9mL
C. 大于9mL D. 因操作错误无法判断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该学生实际倾倒的液体体积大于9毫升,故此项错误;B、实际倾倒的液体体积大于9毫升,故此项错误;C、该学生实际倾倒的液体体积大于9毫升,故此项正确;D、可以判断该学生倾倒的液体体积,故此项错误;故选C。
【考点定位】考查量筒的使用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量筒的使用,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高.该学生倾倒液体前仰视液面,其读数会比实际偏低,那么实际体积应大于19毫升,我们可估计实际体积为20毫升;他倾倒液体后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高,实际体积应小于10毫升,我们可估计为9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倾倒的液体体积为20-9=11毫升,大于9毫升。量筒的使用是一个重要考点,要记住放平稳后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不正确的读数会造成量取液体体积不准确。
5.青蒿素是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它的分子式为C15H22O5,关于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2.82g青蒿素含氧原子数目为0.05NA
B. 标准状况下,1 mol青蒿素的体积为22.4 L
C. 青蒿素含氧的质量分数为10%
D. 青蒿素摩尔质量为282
【答案】A
【解析】
【详解】A. 青蒿素的摩尔质量为282g/mol,则2.82g青蒿素的物质的量为:,0.01mol C15H22O5中含有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01mol×5=0.05mol,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0.05NA,A项正确;
B. 标准状况下青蒿素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B项错误;
C. 青蒿素的含氧量为:,C项错误;
D. 摩尔质量数值上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但摩尔质量有单位,为g/mol,则青蒿素的摩尔质量为282g/mol,D项错误;
答案选A。
【点睛】摩尔质量是指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当质量以g为单位时,摩尔质量在数值上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相等,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如CO2的摩尔质量为44g/mol,C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1mol CO2的质量为44g,注意,三者数值上相等,但单位不同,这是学生们的易错点。
6.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标况下1mol N2的体积为22.4L/mol
B. 分子总数为N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C. 1L一氧化碳气体一定比1L氧气的质量小
D. 常温常压下,8g O3中含有8NA个电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A. L/mol是气体摩尔体积的单位,不是体积的单位,在标况下,Vm=22.4L/mol,则1mol N2的体积为22.4L,A项错误;
B. NO2和CO2分子中均含2个氧原子,故NA个NO2和CO2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的个数为2NA个,B项正确;
C. CO和O2所处的状态不明确,故1LCO和1LO2的物质的量不一定相同,则质量无法比较,C项错误;
D. 8g臭氧的物质的量,而一个臭氧分子中含24个电子,故臭氧中含4NA个电子,D项错误;
答案选B。
7.三种气体X、Y、Z相对分子质量关系为Mr(X) < Mr(Y)= 0.5Mr(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数目相等的三种气体,质量最大的是Z
B. 相同条件下,同质量的三种气体,气体密度最小的是X
C. 若一定条件下,三种气体体积均为2.24 L,则它们的物质的量一定均为0.1 mol
D. 同温下,体积相同的两容器分别充2gY气体和1gZ气体,则其压强比为2:1
【答案】B
【解析】
【详解】三种气体X、Y、Z的相对分子质量关系为Mr(X) < Mr(Y)= 0.5Mr(Z),即Mr(X) < Mr(Y) < Mr(Z);
A选项,根据,分子数目相等的三种气体,质量最大的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Z,原子数目相等的三种气体,质量最大的无法判断,故A错误;
B选项,根据密度,气体处在相同的条件下,则密度和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三种气体密度最小的是X,故B正确;
C选项,气体的物质的量,Vm和气体的状态有关,三种气体体积均为2.24 L,
Vm不一定等于22.4 L/mol,所以它们的物质的量不一定均为0.1 mol,故C错误;
D选项,同温下,体积相同的两容器分别充2gY气体和1gZ气体,Mr(Y)= 0.5Mr(Z),则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是4:1,同温同体积的气体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Y、Z气体所承受的压强比为4:1,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8.现有下列10种物质: ①液态氧 ②空气 ③Mg ④二氧化碳⑤H2SO4 ⑥Ca(OH)2 ⑦CuSO4·5H2O ⑧ 牛奶
⑨C2H5OH⑩NaHCO3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 属于混合物的是②⑦⑧ B. 属于盐的是⑥⑩
C. 属于电解质的是⑤⑥⑦⑩ D. 属于分散系的是②⑦⑧⑨
【答案】C
【解析】
①液态氧属于非金属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②空气属于气态混合物;③Mg属于金属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④二氧化碳属于化合物,属于酸性氧化物,属于非电解质;⑤H2SO4属于酸,属于电解质;⑥Ca(OH)2属于碱,属于电解质;⑦CuSO4·5H2O属于盐,属于电解质;⑧牛奶属于混合物,属于分散系中的胶体;⑨C2H5OH属于醇,属于非电解质;⑩NaHCO3属于酸式盐,属于电解质。A项,属于混合物的是②⑧,错误;B项,属于盐的是⑦⑩,错误;C项,属于电解质的是⑤⑥⑦⑩,正确;D项,属于分散系的是⑧,错误;
9.向含有c(FeCl3)=0.2mol/L、c(FeCl2)=0.1mol/L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可得到一种黑色分散系,其中分散质粒子是直径约为9.3nm的金属氧化物,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分散系的分散质为Fe2O3
B. 可用过滤的方法将黑色金属氧化物与Na+分离开
C. 在电场作用下,阴极附近分散系黑色变深,则说明该分散系带正电荷
D. 当光束通过该分散系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答案】D
【解析】
【详解】A. Fe2O3为红棕色,由题意知,得到一种黑色分散系,A项错误;
B. 已知该分散系的分散质粒子直径约为9.3nm,则该分散系属于胶体,而胶体、溶液都可以透过滤纸,不能用过滤方法分离,B项错误;
C. 在电场作用下,阴极附近分散系黑色变深,则说明该胶体粒子容易吸附带正电荷的阳离子而形成带正电荷的胶体粒子,胶体粒子带电,胶体不带电,呈电中性, C项错误;
D. 黑色分散系为胶体,而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有性质,故当光束通过该分散系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D项正确;
答案选D。
10.下列各组两种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A. Cu(OH)2和盐酸;Cu(OH)2和CH3COOH
B. BaCl2和Na2SO4;Ba(OH)2和CuSO4
C. NaHCO3和NaHSO4;Na2CO3和NaHSO4
D. 石灰石和HNO3;石灰石和盐酸
【答案】D
【解析】
【详解】A. Cu(OH)2和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OH)2+2H+═Cu2++2H2O;醋酸为弱酸,离子方程式中需要保留分子式,醋酸与氢氧化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OH)2+2CH3COOH═Cu2++2H2O+2CH3COO−,两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同,A项错误;
B. BaCl2和Na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42−+Ba2+=BaSO4↓;Ba(OH)2和CuSO4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SO42−+Ba2++2OH−=BaSO4↓+Cu(OH)2↓,两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同,B项错误;
C. NaHCO3和NaH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H+═CO2↑+H2O;Na2CO3和NaHSO4
CO32−+2H+═CO2↑+H2O,两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同,C项错误;
D. 两个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均为:CaCO3+2H+=Ca2++CO2↑+H2O,D项正确;
答案选D。
【点睛】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可以拆的物质:强酸、强碱、可溶性盐;不可以拆的物质:弱酸、弱碱、沉淀、单质、氧化物等。熟练掌握哪些物质该拆,哪些物质不该拆,是同学们写好离子方程式的关键。
11.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酸性溶液中:Ca2+、Na+、HCO3-、NO3-
B. 0.1mol/LNa2S溶液中:Ag+、Fe3+、NO3-、Cl-
C. 无色溶液中:K+、H+、Cl-、MnO4-
D. 0.1 mol/L NaOH溶液中: K+、Na+、SO42-、CO32-
【答案】D
【解析】
【详解】A. HCO3-与H+可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HCO3-,A项错误;
B. Fe3+、S2−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Ag+、Cl-会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因此不能大量共存,B项错误;
C. 含有MnO4−的溶液为紫色,且H+、Cl−、Mn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C项错误;
D. 在碱溶液中,该组离子之间均不反应,可大量共存,D项正确;
答案选D。
【点睛】离子共存问题,侧重考查学生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其实质的理解能力,题型不难,需要注意的是,溶液题设中的限定条件。如无色透明,则常见的有颜色的离子如Cu2+、Fe3+、Fe2+、MnO4-、Cr2O72-、CrO42-等不符合题意;还有一些限定条件如:常温下与Al反应生成氢气的溶液时,该溶液可能为酸溶液,也可能为碱溶液。做题时只要多加留意,细心严谨,便可快速选出正确答案。
还有一些限定条件如:常温下水电离出来的 H+和 OH-浓度为1×10-10,小于1×10-7时,该溶液可能为酸溶液,也可能为碱溶液。做题时只要多加留意,细心严谨,便可快速选出正确答案。
12.在0.2L由NaCl、MgCl2、BaCl2组成的混合溶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大小如图所示,对于该溶液成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NaCl的物质的量为0.2mol
B. 溶质MgCl2的质量为9g
C. 该混合液中BaCl2的物质的量为0.1mol
D. 将该混合液加水稀释至体积为1L,稀释后溶液中Ba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
【答案】B
【解析】
A项,n(Na+)=1.0mol/L0.2L=0.2mol,NaCl物质的量为0.2mol,正确;B项,n(Mg2+)=0.5mol/L0.2L=0.1mol,n(MgCl2)=0.1mol,m(MgCl2)=0.1mol95g/mol=9.5g,错误;C项,根据电荷守恒,c(Na+)+2c(Mg2+)+2c(Ba2+)=c(Cl-),c(Ba2+)=(3.0mol/L-1.0mol/L-0.5mol/L2)2=0.5mol/L,n(BaCl2)=n(Ba2+)=0.5mol/L0.2L=0.1mol,正确;D项,稀释前后溶质物质的量不变,则稀释后Ba2+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1L=0.1mol/L,正确;答案选B。
13.在实验中有下列四组试剂,某同学欲分离含有氯化钾、氯化镁和硫酸钡的混合物,应选的试剂组合是 ( )
A. 水、硝酸银溶液、稀硝酸
B. 水、氢氧化钾溶液、硫酸
C. 水、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
D. 水、氢氧化钾溶液、稀盐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只有硫酸钡不溶于水,通过过滤分离出硫酸钡,分离KCl、氯化镁可选择KOH,过滤后,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得到氯化镁,据此来解答。
【详解】欲分离含有氯化钾、氯化镁和硫酸钡的混合物,先加水,过滤后得到硫酸钡,向滤液中加适量的KOH溶液,反应后过滤得到氢氧化镁,滤液为KCl,滤液蒸干得到KCl固体,氢氧化镁中加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在HCl气流中蒸干得到氯化镁,则所选试剂为水、氢氧化钾溶液、盐酸,D项正确;
答案选D。
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把100 mL 3 mol·L-1的H2SO4跟100 mL H2O混合,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改变为1.5 mol·L-1
B. 把200 mL 3 mol·L-1的BaCl2溶液跟100 mL 3 mol·L-1的KCl溶液混合后,溶液中的c(Cl-)仍然是3 mol·L-1
C. 把100 g 20%的NaCl溶液跟100 g H2O混合后,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是10%
D. 把100 mL 20%的NaOH溶液跟100 mL H2O混合后,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是10%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稀释前后溶质硫酸的物质的量不变,混合溶液体积小于200ml,所以稀释后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为1.5mol•L-1,故A错误;B、3mol•L-1的BaCl2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为6mol/L,3mol•L-1的KCl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为3molL,氢离子浓度介于3mol/L~6mol/L,若忽略体积变化,混合后氯离子浓度约为=5mol/L,故B错误;C、混合后溶液质量为200g,溶质氯化钠的质量不变为100g×20%=20g,所以混合后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为20/200×100%=10%,故C正确;D、水的密度小于氢氧化钠溶液密度,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小于2倍的100mL20%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所以混合后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10%,故D错误.故选:C.
考点: 溶液的稀释。
15.某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别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
②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振荡后仍有固体存在。
该白色粉末可能为
A. NaHCO3、Al(OH)3 B. AgCl、NaHCO3 C. Na2SO3、BaCO3 D. Na2CO3、CuSO4
【答案】C
【解析】
【详解】A. NaHCO3、Al(OH)3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生成硫酸钠、硫酸铝、二氧化碳和水,最终无固体存在,A项错误;
B.AgCl不溶于酸,固体不能全部溶解,B项错误;
C.亚硫酸钠和碳酸钡溶于水,碳酸钡不溶于水使部分固体不溶解,加入稀盐酸,碳酸钡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二氧化碳和水,固体全部溶解,再将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稀硫酸和碳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二氧化碳和水,符合题意,C项正确;
D. Na2CO3、CuSO4中加热足量稀硫酸,振荡后无固体存在,D项错误;
答案选C。
16.标准状况下,V L HCl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mL,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 V L HCl的物质的量为,HCl的质量为,1L水的质量为1000mL×1g/mL=1000g,故溶液质量为,溶液体积为,所以溶液的密度为,A项错误;
B. 根据可知,该HCl的质量分数,B项正确;
C. HCl的质量为,1L水的质量为1000mL×1g/mL=1000g,溶液质量为,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为,C项正确;
D. V L HCl的物质的量为,HCl的质量为,1L水的质量为1000mL×1g/mL=1000g,故溶液质量为,溶液的体积为
故溶液浓度,D项正确;
答案选A。
二、非选择题
17.用规范的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是中学化学中常用于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装置,请根据装置回答问题:
①从氯化钾溶液中得到氯化钾固体,选择装置__________ (填代表装置图的字母,下同);除去自来水中的Cl-等杂质,选择装置_________,为检测Cl-杂质是否除干净,应进行的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碘水中分离出I2方法,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装置A中①的名称是________,进水的方向是从______(填“上”“下”)口进水,装置B在分液时为使液体顺利下滴,应进行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配制Fe(OH)3胶体时,将饱和的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加热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向所得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开始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胶体的________;最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答案】 (1). D (2). A (3). 取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有Cl- (4). 萃取 (5). 冷凝管 (6). 下 (7). 打开分液漏斗上端玻璃塞或使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上的小孔 (8). 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9). 聚沉 (10). 沉淀溶解
【解析】
【分析】
(1)①蒸发可以实现易溶于水的固体和水的分离;分离沸点不同的混合物可以用蒸馏的方法;Cl-与Ag+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因此检测Cl-杂质是否除干净,应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碘微溶于水,碘易溶于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且苯、四氯化碳与水互不相溶,可用萃取法分离;
③装置A为蒸馏装置,①为冷凝管,使用时下口进水上口出水可充分冷凝,装置B中在使用分液漏斗时,要打开分液漏斗上端玻璃塞或使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上的小孔,以保证内部液体顺利流下;
(2)向沸水中滴入几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即制得Fe(OH)3胶体,氢氧化铁胶体滴入硫酸先聚沉生成沉淀氢氧化铁,继续滴入硫酸,氢氧化铁沉淀溶解。
【详解】(1)①蒸发可以实现易溶于水的固体和水的分离,从氯化钾溶液中得到氯化钾固体可用蒸发的方法;因蒸馏可以实现水中难挥发性杂质和水的分离,则除去自来水中的Cl-等杂质,可用蒸馏的方法;检测Cl-杂质是否除干净,应进行的操作为取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有Cl-;
故答案为:取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有Cl-;
②碘微溶于水,碘易溶于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且苯、四氯化碳与水互不相溶,可用萃取法分离;
故答案为:萃取;
③装置A中①名称是冷凝管,使用时下口进水上口出水,装置B中在使用分液漏斗时,要打开分液漏斗上端玻璃塞或使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上的小孔,以保证内部液体顺利流下;
故答案为:冷凝管;下;打开分液漏斗上端玻璃塞或使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上的小孔;
(2)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胶体在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作用下产生聚沉现象,有红褐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入硫酸后氢氧化铁又和硫酸反应生成水和可溶性的硫酸铁,所以现象为:开始滴加时有红褐色沉淀出现,继续滴加沉淀溶解,
故答案为: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聚沉;沉淀溶解。
18.实验室需纯净的NaCl晶体,但现有的NaCl晶体中混有少量的Na2SO4和NH4HCO3,为除去杂质,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已知NH4HCO3 NH3↑+H2O+CO2↑)
(1)上述操作I、II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
(2)进行操作“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时,如何判断BaCl2溶液已过量,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加入过量的甲溶液”,甲溶液为______溶液,此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加入过量的盐酸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加热 (2). 过滤 (3). 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无沉淀出现,则说明氯化钡溶液过量 (4). Na2CO3溶液 (5). 除去过量的钡离子 (6). 除去过量的碳酸钠
【解析】
【分析】
NaCl晶体中混有少量的Na2SO4和NH4HCO3,加热固体,碳酸氢铵会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得到氯化钠和硫酸钠,溶于水得到溶液,加入过量氯化钡沉淀硫酸根离子,为了除去过量的钡离子,且在后续实验中容易除去引入的杂质,可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沉淀钡离子,过滤除去硫酸钡、碳酸钡沉淀,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溶液除去碳酸钠,加热蒸发除去氯化氢得到氯化钠晶体,
(1)操作Ⅰ为加热分解碳酸氢铵,操作Ⅱ过滤除去硫酸钡和碳酸钡沉淀;
(2)进行操作“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时,判断BaCl2溶液已过量,可以取反应后的上清液,检验是否还有硫酸根离子;
(3)为了除去过量的钡离子,且在后续实验中容易除去引入的杂质,可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沉淀钡离子;
(4)加入过量盐酸除去加入过量的碳酸钠。
【详解】NaCl晶体中混有少量的Na2SO4和NH4HCO3,加热固体,碳酸氢铵会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得到氯化钠和硫酸钠,溶于水得到溶液,加入过量氯化钡沉淀硫酸根离子,为了除去过量的钡离子,且在后续实验中容易除去引入的杂质,可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沉淀钡离子,过滤除去硫酸钡、碳酸钡沉淀,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溶液除去碳酸钠,加热蒸发除去氯化氢得到氯化钠晶体,
(1)操作Ⅰ为加热分解碳酸氢铵,操作Ⅱ过滤除去硫酸钡和碳酸钡沉淀;
故答案为:加热;过滤;
(2)进行操作“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时,判断BaCl2溶液已过量,可以取上层清液加入氯化钡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从而判断氯化钡是否过量,若出现沉淀,证明未过量,若无沉淀,证明氯化钡过量;
故答案为: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无沉淀出现,则说明氯化钡溶液过量;
(3)为了除去过量的钡离子,且在后续实验中容易除去引入的杂质,可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沉淀钡离子;
故答案为:Na2CO3溶液;除去过量的钡离子;
(4)依据流程分析可知,加入过量盐酸除去加入过量的碳酸钠;
故答案为:除去过量的碳酸钠。
19.托盘天平、容量瓶、量筒是常见的中学化学计量仪器,熟知这些仪器的使用是定量研究化学的基础。
(1)其中标示出使用温度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操作中,容量瓶所不具备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A.配制一定体积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 B.贮存溶液
C.测量容量瓶规格以下的任意体积的溶液 D.准确稀释某一浓度的溶液
E.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F.用来加热溶解固体溶质
(3)如图是某些仪器的刻度部分示意图,图中各仪器虚线为所示读数。其中为量筒的是________________ (填编号,),读数为_____mL。
(4)实验室用98%的浓硫酸配制(浓硫酸的密1.84g/mL)450mL 0.1 mol·L-1的硫酸。回答下列问题
① 配制中应选用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应量取________mL 98%的浓硫酸。
② 量筒在使用前已洗干净但不干燥,对结果是否造成影响________(填“是”或“否”),某同学认为将量筒内的浓硫酸倒出之后,应将量筒洗涤—下并将洗涤液倒入烧杯中,最后转移到容量瓶中,你认为他的做法______(填“对”或“错”)。
③对浓硫酸稀释过程中遇到下列情况,使所配制的硫酸浓度大于 0.1mol/L有 ______(填序号)
A.未经冷却趁热将溶液注入容量瓶中
B.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C.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
D.定容时俯视观察液面
【答案】 (1). 容量瓶、量筒 (2). BCDEF (3). ② (4). 2.5(或2.6) (5). 量筒、胶头滴管、50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 (6). 2.7 (7). 是 (8). 错 (9). AD
【解析】
【分析】
(1)液体的体积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使用时应在规定的温度下测出的体积才准确;
(2)容量瓶作为精密仪器,是用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主要仪器,不可用于贮存和溶解、稀释物质,也不能测量除其规格以外容积的液体体积;
(3)量筒无“0”刻度,且刻度下面小,上面大,精确到0.1mL;
(4)①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的实验步骤为: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根据该实验步骤确定所需仪器;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前后溶质物质的量不变,计算所需浓硫酸的体积;
②量筒在使用前已洗干净但不干燥,量取硫酸的浓度偏低;使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不需要洗涤;
③根据公式,判断不当操作对于溶质物质的量、溶液体积的影响,从而判断对浓度的影响。
【详解】(1)液体的体积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使用时应在规定的温度下测出的体积才准确,量筒、容量瓶中的液体的温度不同,导致体积产生误差;
故答案为:容量瓶、量筒;
(2)容量瓶作为精密仪器,是用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主要仪器,不可用于贮存和溶解、稀释物质,也不能测量除其规格以外容积的液体体积,所以容量瓶不具备的功能有:BCDEF;
故答案为:BCDEF;
(3)量筒无“0”刻度,且刻度下面小,上面大,从图中给出仪器的刻度特点,可知②为量筒,读数为2.5(或2.6)mL;
故答案为:②;2.5(或2.6);
(4)①配制450mL硫酸应选用500mL容量瓶,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的实验步骤为: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结合实验步骤,可知配制中应选用的玻璃仪器有:量筒、胶头滴管、50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根据稀释定律可知,稀释前后溶质物质的量不变,则可得0.5L×0.1mol/L×98g/mol=VmL×1.84 g/mL×98%,解得V=2.7mL,应量取2.7mL 98%的浓硫酸;
故答案为:量筒、胶头滴管、50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2.7;
②量筒在使用前已洗干净但不干燥,量取硫酸的浓度偏低,对结果是造成影响,某同学认为将量筒内的浓硫酸倒出之后,应将量筒洗涤—下并将洗涤液倒入烧杯中,最后转移到容量瓶中,量筒不需要洗涤,做法错;
故答案为:是;错;
③A. 未经冷却趁热将溶液注入容量瓶中,则定容时加入的水的体积偏小,结果浓度偏大,大于0.1mol/L,A项正确;
B. 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则加入的水的体积偏大,结果浓度偏小,小于0.1mol/L,B项错误;
C. 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不影响,C项错误;
D. 定容时俯视观察液面,则加入的水的体积偏小,结果浓度偏大,大于0.1mol/L,D项正确;
故答案为:AD。
【点睛】容量瓶只有一条刻度线,只能配制与其规格相对应体积的溶液。容量瓶有以下规格:25mL、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等,因此该题中配制450 mL硫酸溶液,需要使用500mL容量瓶,在使用公式n=cV计算硫酸物质的量时,一定注意代入的体积为0.5L,而不是0.45L,这是学生们的易错点。容量瓶的选用原则:如果所配制溶液的体积正好与容量瓶的某一规格一致,直接选用该规格的容量瓶即可,如果不一致,那么选择的容量瓶的规格跟实际配制溶液的体积相比较要大而近,比如该题配制450ml溶液选用500ml容量瓶,再由实际配制的体积计算需要溶质的物质的量。
20.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请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三种情况下,离子方程式与(1)相同的是_____(填序号)。
A.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溶液显中性
B.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SO42-恰好完全沉淀
C.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过量
(3)若缓缓加入稀硫酸直至过量,整个过程中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用电流强度表示)可近似地用图中的_____曲线表示(填序号)。
(4)若有一表面光滑的塑料小球悬浮于Ba(OH)2溶液中央,如图所示,向该烧杯里缓缓注入与Ba(OH)2溶液等密度的稀硫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在此实验过程中,小球将_____(选填“上浮”、“不动”、“下降”)。
【答案】 (1). (2). A (3). C (4). 下降
【解析】
【分析】
(1)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
(2)A.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溶液显中性,反应生成硫酸钠、硫酸钡和水;
B.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SO42-恰好完全沉淀,反应生成硫酸钡、氢氧化钠和水;
C.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过量,反应生成硫酸钡、氢氧化钠和水;
(3)加入稀硫酸直至过量,恰好反应时导电性为0,过量后离子浓度增大,导电性增强;
(4)塑料小球悬浮于Ba(OH)2溶液中央,说明塑料小球的重力等于浮力,当注入稀硫酸后,发生反应:Ba2++2OH−+2H++SO42−═BaSO4↓+2H2O,溶质的质量逐渐减小,所以溶液的密度变小,塑料球所受浮力变小,所以在此实验过程中,小球将逐渐下降。
【详解】(1)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42−═BaSO4↓+2H2O;
故答案为:Ba2++2OH−+2H++SO42−═BaSO4↓+2H2O;
(2)A. 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溶液显中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42−═BaSO4↓+2H2O;A项正确;
B. 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SO42−恰好完全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OH−+H++SO42−═BaSO4↓+H2O,B项错误;
C. 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过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OH−+H++SO42−=BaSO4↓+H2O,C项错误;
故答案为:A;
(3)加入稀硫酸直至过量,恰好反应时导电性为0,过量后离子浓度增大,导电性增强,图中只有C符合;
故答案为:C;
(4)塑料小球悬浮于Ba(OH)2溶液中央,说明塑料小球的重力等于浮力,当注入稀硫酸后,发生反应:Ba2++2OH−+2H++SO42−═BaSO4↓+2H2O,溶质的质量逐渐减小,所以溶液的密度变小,塑料球所受浮力变小,所以在此实验过程中,小球将逐渐下降;
故答案为:下降。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