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阆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展开www.ks5u.com四川省阆中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实验注意事项)中,主要是出于实验安全考虑是( )
A. 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
B. 可燃性气体的验纯
C. 气体实验装置在实验前进行气密性检查
D. 滴管不能交叉使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A.为防止药品变质而污染试剂瓶中的药品,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
B.可燃性气体不纯时,点燃易爆炸;
C.为防止装置漏气而导致实验失败,气体实验装置在实验前进行气密性检查;
D.为防止药品互相污染,滴管不能交叉使用。
【详解】A.为防止药品变质而污染试剂瓶中的药品,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不是出于实验安全考虑,故A错误;
B.可燃性气体不纯时,点燃易爆炸,可燃性气体的验纯出于实验安全考虑,故B正确;
C.为防止装置漏气而导致实验失败,气体实验装置在实验前进行气密性检查,不是出于实验安全考虑,故C错误;
D.为防止药品互相污染,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不是出于实验安全考虑,故D错误;
答案选B。
2.中国文化中的“文房四宝”所用材料的主要成分为单质的是
A.笔 | B.墨 | C.纸 | D.砚 |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笔使用的主要是动物毛发,属于蛋白质,主要由C、H、O、N元素组成,故A错误;
B.墨中炭主要是C元素形成的单质,故B正确;
C.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糖类,由C、H、O元素组成,故C错误;
D.砚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或碳酸盐,由C、Si、O、Na、K、钙等元素组成,故D错误;
答案选B。
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 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B. 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C. 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后,再将上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到另一个烧杯
D. 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A.蒸发时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把剩余的水蒸干,A错误;
B.进行蒸馏操作时温度计测量蒸汽的温度,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B正确;
C.为防止液体污染,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C错误;
D.萃取剂不一定是有机溶剂,萃取剂的选择与密度无关,D错误;
答案选B。
4.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很多生产过程的操作方法与化学实验中的物质分离除杂方法相似。下列加有着重号的文字与对应分离方法正确的是( )
《本草集经注》 |
《通州煮海录》 |
《名医别录》 |
《续遵义府志》 |
凡渍药酒,皆须细切……便可漉出 |
海陆取卤,日晒火煎,煮海熬波,卤水成盐 |
凡煮汤,欲微火,令小沸……箅渣取液 |
经月画出蒸之……终乃得酒可饮 |
|
|
|
|
A 过滤、蒸馏、萃取、蒸发 B. 过滤、蒸发、萃取、蒸馏
C. 蒸发、萃取、蒸馏、过滤 D. 萃取、蒸发、过滤、蒸馏
【答案】D
【解析】
【详解】“凡渍药酒,皆须细切……便可漉出”是用酒精萃取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海陆取卤,日晒火煎,煮海熬波,卤水成盐”是将海水蒸发得到盐,“凡煮汤,欲微火,令小沸……箅渣取液”是将药渣和药汤过滤分离,“经月画出蒸之……终乃得酒可饮”是蒸馏,故选D。
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标准状况下,11.2 L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氮气和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
②将0.1mol的NaCl晶体溶于1L水中,可0.1mol.L-1得到的NaCl溶液
③1 L 2 mol·L-1的AlCl3溶液中含氯离子为6NA
④标准状况下,22.4 L H2O中分子数为NA
⑤32 g O2和O3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数为2NA
A. ①③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标准状况下,11.2 L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氮气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5mol,且氧气与氮气均为双原子分子,则含有的原子数为NA,①正确;
②将0.1mol的NaCl晶体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的体积大于1L,可得到的NaCl溶液的浓度小于0.1mol.L-1,②错误;
③1 L 2 mol·L-1的AlCl3溶液中,AlCl3的物质的量为2mol,则含氯离子为6NA,③正确;
④标准状况下,H2O为液态,22.4 L H2O的物质的量大于1mol,则含有的分子数大于NA,④错误;
⑤32 g O2和O3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数为32g/16g/mol=2mol,即2NA,⑤正确;
综上所述, ①③⑤正确,答案为A。
【点睛】标况下,水为液态,无法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
6.下列有关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硫酸钠溶液能导电,所以它是电解质 B. 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
C. 水溶液能导电化合物不一定是电解质 D. 难溶物质肯定不是电解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硫酸钠溶液能导电,但它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与题意不符,A错误;
B. 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不一定能导电,如HCl为电解质,液态时不导电,与题意不符,B错误;
C. 水溶液能导电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电解质,如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导电,但二氧化碳为非电解质,符合题意,C正确;
D. 难溶物质可能是电解质,如硫酸钡为难溶物,为电解质,与题意不符,D错误;
答案为C。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将混合物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的本质原因是分散系的稳定性
B. Fe(OH)3胶体和Fe(OH)3沉淀均能与稀硫酸反应,且反应现象相同。
C. “血液透析”涉及到胶体性质的应用
D. 用过滤法可以除去Fe(OH)3胶体中的FeCl3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将混合物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的本质原因是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直径的大小不同,A错误;
B. Fe(OH)3胶体和Fe(OH)3沉淀均能与稀硫酸反应,Fe(OH)3胶体与硫酸反应时,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溶解,Fe(OH)3沉淀反应时沉淀溶解,反应现象不相同,B错误;
C. “血液透析”利用胶体的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涉及到胶体性质的应用,C正确;
D. Fe(OH)3胶体、FeCl3溶液均能透过滤纸,则用过滤法不能除去Fe(OH)3胶体中的FeCl3,D错误;
答案为C。
8.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A. 稀硫酸滴在铜片上:Cu+2H+=Cu2++H2↑
B. 碳酸镁中滴加稀盐酸:MgCO3+2H+=Mg2++CO2↑+H2O
C. 向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CO32-+2H+=H2O+CO2↑
D. 向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Ca2++HCO3-+OH-=CaCO3↓+H2O
【答案】B
【解析】
【详解】A. 稀硫酸滴在铜片上,铜与稀硫酸不反应,A错误;
B. 碳酸镁中滴加稀盐酸,碳酸镁为沉淀,写化学式,离子方程式为:MgCO3+2H+=Mg2++CO2↑+H2O,B正确;
C. 向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碳酸氢根离子为弱酸根离子,写化学式,离子方程式为:HCO3-+H+=H2O+CO2↑,C错误;
D. 向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钠和水,离子反应式为:Ca2++2HCO3-+2OH-=CaCO3↓+ CO32-+2H2O,D错误;
答案为B。
【点睛】少量澄清的石灰石与碳酸氢钠反应时,石灰水完全反应,生成2倍的碳酸根离子,一倍与钙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9.下列各组离子在给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在某无色透明溶液中:K+、NH4+、Cl-、Fe3+
B. 有SO42-存在的溶液中:Mg2+、Br-、Ca2+、Cl-
C. 在强碱溶液中:NO3-、K+、CO32-、Na+
D. 在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中:Na+、HCO3-、Cl-、NO3-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某无色透明溶液中不能存在大量的有色离子Fe3+,故A错误;
B.SO42-能够与Ca2+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在强碱溶液中存在大量的OH-,OH-、NO3-、K+、CO32-、Na+离子间不发生反应,能够大量共存,故C正确;
D.在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H+与HCO3-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C。
10.离子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之间可用集合关系来表示,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置换反应一定有化合价的改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没有化合价的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部分置换反应、部分复分解反应都是离子反应,综上所述,答案为C。
11. 某同学设计了以下流程来检验碳酸钾粉末中含有少量氯化钾和氢氧化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步骤3的操作名称是过滤
B. 步骤1所需玻璃仪器是烧杯和玻璃棒
C. 试剂A是BaCl2溶液
D. 加入试剂A 的目的是除去CO32-并避免对Cl-或OH-的检验的干扰
【答案】C
【解析】
【详解】A.步骤3目的是分离滤渣,所以是过滤,故A不选;
B.步骤1是溶解,需要烧杯和玻璃棒,故B不选;
C.试剂A是Ba(NO3)2溶液,因为要除去CO32-,而不能引入Cl-和OH-,故C选;
D. 加入试剂A 的目的是除去CO32-并避免对Cl-和OH-的干扰,故D不选;
故选C。
12.V mL Al2(SO4)3溶液中含有Al3+m g,取V/4 mL该溶液用水稀释至4V mL,则SO42-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mol/L B. mol/L
C. mol/L D. mol/L
【答案】A
【解析】
【详解】原溶液中,,稀释后溶液中,对照选项A正确,故答案为:A。
13.(1)3.1 g Na2X含有Na+ 0.1 mol,则Na2X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
(2)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甲烷和氢气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原子个数之比为_____,质量之比为_________,电子数之比为________。
(3)用等体积的0.1 mol·L-1的BaCl2溶液,可使相同体积的Fe2(SO4)3、Na2SO4、Al2(SO4)3三种溶液中的SO42-都恰好完全沉淀,则三种硫酸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_____。
【答案】 (1). 62g/mol (2). 16 (3). 1:1 (4). 5:2 (5). 8:1 (6). 5:1 (7). 1:3:1
【解析】
【分析】
(1)利用M=m/n进行计算;
(2)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再根据原子结构进行计算;
(3)根据SO42−+Ba2+=BaSO4↓进行计算。
【详解】(1)一个 Na2X含有二个Na+ ,0.1 mol Na+时,Na2X的物质的量为0.05mol,其质量为3.1 g,则M=m/n=3.1/0.05=62g/mol;X的相对原子质量=62-232=16;
(2)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同体积的甲烷和氢气分子数之比为1:1;一个甲烷分子中含有5个原子,一个氢气分子中含有2个原子,则同体积的甲烷和氢气原子个数之比为5:2;甲烷的摩尔质量为16g/mol,氢气的摩尔质量为2g/mol,物质的量相等时,质量之比为16:2=8:1;甲烷分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氢气中含有的电子数为2,则电子数之比为5:1;
(3)发生SO42−+Ba2+=BaSO4↓,等体积的0.1 mol·L-1的BaCl2溶液,n(Ba2+)相同,消耗的n(SO42−)相同,则n[Fe2(SO4)3]: n(Na2SO4): n[Al2(SO4)3]=:1:=1:3:1。
14.如图是中学化学中常用于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装置,请根据装置回答问题:
(1)从氯化钾溶液中得到氯化钾固体,选择装置____________(填代表装置图的字母,下同);除去自来水中的Cl−等杂质,选择装置________。
(2)从碘水中分离出I2,选择装置________,该分离方法的名称为________。
(3)装置A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装置B中仪器②的名称是________。
(4)为了除去KCl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得到纯净的KCl,可将混合物溶于水,然后在下列操作中选取必要的步骤和正确的操作顺序进行提纯,正确的步骤及顺序是___________。
①过滤 ②加过量NaOH溶液 ③加适量盐酸 ④加过量Na2CO3溶液
⑤加过量BaCl2溶液 ⑥加过量KOH溶液 ⑦加过量K2CO3溶液
A.②⑤④①③ B.⑥⑤⑦①③ C.④①②⑤③ D.④②⑤①③
【答案】 (1). D (2). A (3). B (4). 萃取分液 (5). 冷凝管 (6). 分液漏斗 (7). B
【解析】
【分析】
(1)从氯化钾溶液中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氯化钾固体;除去自来水中的可溶性杂质Cl−等,采用蒸馏的方法;
(2)从碘水中采用萃取分液的方法分离出I2;
(3)根据仪器特点,仪器①为直形冷凝管;仪器②为分液漏斗;
(4)除去溶液中的Ca2+、Mg2+、SO42-加入的物质分别为碳酸钾、氢氧化钾、氯化钡,在加入氯化钡时,会引入新的杂质离子钡离子,需再加入碳酸钾除去,则应先除去硫酸根离子后,再除去钡离子、钙离子,镁离子的先后顺序无要求,除杂后,过滤、加盐酸。
【详解】(1)从氯化钾溶液中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氯化钾固体,用装置D;除去自来水中的可溶性杂质Cl−等,采用蒸馏的方法,选用装置A;
(2)从碘水中采用萃取分液的方法分离出I2,使用的装置为分液漏斗;
(3)根据仪器特点,仪器①为直形冷凝管;仪器②为分液漏斗;
(4)除去溶液中的Ca2+、Mg2+、SO42-加入的物质分别为碳酸钾、氢氧化钾、氯化钡,在加入氯化钡时,会引入新的杂质离子钡离子,需再加入碳酸钾除去,则应先除去硫酸根离子后,再除去钡离子、钙离子,镁离子的先后顺序无要求,除杂后,过滤、加盐酸;则加入顺序⑥⑤⑦①③、⑤⑥⑦①③、⑤⑦⑥①③均可;答案为B。
【点睛】除去硫酸根离子、钙离子时,加入氯化钡,会引入新的杂质离子钡离子,需再加入碳酸钾除去,则应先除去硫酸根离子后再除去钙离子,可减少重复步骤。
15.在图(Ⅰ)所示的装置中,烧杯中盛放的是Ba(OH)2溶液,当从滴定管中逐渐加入某种溶液A时,溶液的导电性的变化趋势如图(Ⅱ)所示。
(1)滴加液体至图(Ⅱ)中曲线最低点时,灯泡可能熄灭,溶液A中含有的溶质可能是(填序号)__________。
①HCl ②H2SO4 ③NaHSO4 ④NaHCO3
(2)已知0.1 mol·L-1NaHSO4溶液中c(H+)=0.1 mol·L-1,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NaHSO4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NaHSO4属于________(填“酸”、“碱”或“盐”)。
③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请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在以上中性溶液中,继续滴加Ba(OH)2溶液_______,
(3)用一种试剂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的物质),写出所用的试剂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Ⅰ.CaCl2(HCl):试剂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Ⅱ.O2(CO2):试剂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答案】 (1). ② (2). NaHSO4=Na++H++SO42− (3). 盐 (4). 2H++SO42−+Ba2++2OH−=BaSO4↓+2H2O (5). Ba2++SO42−=BaSO4↓ (6). CaCO3 (7). CaCO3+2H+=Ca2++CO2+H2O (8). NaOH溶液 (9). CO2+2OH-=CO32-+H2O
【解析】
【分析】
(1)反应达到一定程度,溶液导电性最小,几乎不导电,说明反应过程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沉淀和弱电解质;
(2)①硫酸氢钠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出三种离子;
②NaHSO4电离生成了金属阳离子、氢离子和酸根离子;
③NaHSO4是二元强酸的酸式盐,当反应后溶液呈中性时,其反应式为:2NaHSO4+Ba(OH)2=BaSO4+Na2SO4+2H2O;
(3) Ⅰ. 除去CaCl2中的HCl,通常用碳酸钙除杂;
Ⅱ.二氧化碳为酸性气体,可用NaOH溶液除去。
【详解】(1)反应达到一定程度,溶液导电性最小,几乎不导电,说明反应过程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沉淀和弱电解质,
①HCl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溶液为强电解质,①不符合;
②H2SO4滴入氢氧化钡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溶液中为水电离产生的离子,几乎不导电,②符合;
③NaHSO4滴入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水,同时生成硫酸钠,是强电解质,有较强的导电性,③不符合;
④NaHCO3滴入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水和强电解质碳酸钠,有较强的导电性,④不符合;
答案为②;
(2)①已知0.1 mol·L-1NaHSO4溶液中c(H+)=0.1 mol·L-1,氢离子完全电离出来,则硫酸氢钠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出三种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42−;
②NaHSO4电离生成了金属阳离子、氢离子和酸根离子,属于盐类;
③NaHSO4是二元强酸的酸式盐,当反应后溶液呈中性时,其反应式为:2NaHSO4+Ba(OH)2=BaSO4+Na2SO4+2H2O,离子反应方程式:2H++SO42−+Ba2++2OH−=BaSO4↓+2H2O,此时溶液中溶质只有Na2SO4,加入Ba(OH)2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Ba2++SO42−=BaSO4↓;
(3) Ⅰ. 除去CaCl2中的HCl,通常用碳酸钙除杂,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CO2+H2O;
Ⅱ.二氧化碳为酸性气体,可用NaOH溶液除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O2+2OH-=CO32-+H2O。
16.实验室用98%的浓H2SO4(ρ=1.84g•cm-3)配制500mL0.2mol•L-1稀H2SO4溶液,请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步骤 | 有关问题 |
(1)计算所需浓H2SO4,体积为(保留一位小数) | 需要浓H2SO4体积为 _____① mL. |
(2)量取浓H2SO4 | 用 _____② mL量简量取所需浓H2SO4(填“6”、“10”、“50”或“100”) |
(3)在100mL烧杯中稀释浓H2SO4 | 向盛有一定量水的烧杯中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浓H2SO4,并不断搅拌。冷却到室温。 |
(4)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至 _____ ③中(填实验仪器); | 玻璃棒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④ 。 |
(5)并用少量水洗涤烧杯内壁2~3次,洗涤液也都注入容量瓶。 | 现如下情况,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____⑤ A没有进行操作步骤(5); B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在刻度线以下,继续加水至刻度线; C容量瓶没干燥,底部有少量蒸馏水; D在定容观察液面时,俯视刻度线; |
(6)轻轻摇匀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 |
(7)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液面离容量瓶刻度线下1~2cm ,用胶头滴管向容量瓶中滴加蒸馏水至 刻度线 ,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
【答案】 (1). 5.4 (2). 6 (3). 500mL容量瓶 (4). 引流 (5). D
【解析】
【分析】
(1)根据c=1000/M,c浓V浓=c稀V稀进行计算;
(2)根据量筒的选用规则是“大而近”;
(4)移液是将稀释并冷却的溶液用玻璃棒引流至500ml容量瓶中;
(5) 根据c=进行推导。
【详解】(1)根据c=1000/M可知,浓硫酸的浓度c=1000×1.84×98%/98=18.4mol/L,需要的浓硫酸的体积为VL,根据溶液的稀释c浓V浓=c稀V稀,则18.4mol/L×VL=0.5L×0.2mol/L,解得V=0.0054L=5.4ml;
(2)需要的浓硫酸为5.4ml,则根据量筒的选用规则是“大而近”,则选用6ml的量筒;
(4)移液是将稀释并冷却的溶液用玻璃棒引流至500ml容量瓶中;玻璃棒的作业为引流;
(5)A.没有进行操作步骤(5),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配置溶液浓度偏低;
B.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在刻度线以下,继续加水至刻度线,会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大,配置溶液浓度偏低;
C.容量瓶没干燥,内壁附有少量蒸馏水,对所配溶液的溶质与溶液的体积无影响,则配置溶液的浓度无影响;
D.在定容观察液面时,俯视刻度线,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小,配置溶液的浓度偏高;
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