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
展开
临泽一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9月月考试卷
高一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Ca−40 Fe−56 Cu−64 Ba-137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对危险化学药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上警示性标志。下列化学药品名称与警示标志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
A. 酒精——剧毒品 B. 浓硫酸——腐蚀品
C. 汽油——爆炸品 D. 烧碱——剧毒品
【答案】B
【解析】
【详解】A、酒精易挥发,属于可燃性液体,A不正确;
B、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属于腐蚀品,B正确;
C、汽油属于可燃性液体,C不正确;
D、氢氧化钠是强碱,具有腐蚀性,D不正确;
答案选B.
2.下列有关化学实验安全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少量的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时,可以直接用大量的水冲洗
B. 取用化学药品时,应特别注意观察药品包装上的安全警示标记
C. 凡是给玻璃仪器加热时,都要加垫石棉网,以防仪器炸裂
D. 闻任何化学药品的气味都不能使鼻子凑近药品
【答案】C
【解析】
A、少量浓硫酸不慎滴到皮肤上,可以用大量水冲洗,再用3%-5%的NaHCO3溶液涂上,故A正确;B、取用化学药品时,应特别注意观察药品包装上的安全警示标记,防止发生意外事故,故B正确;C、试管、蒸发皿等仪器都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仪器必须垫石棉网才能加热,否则由于受热不均匀,而破裂,故C错误;D、闻任何化学药品的气味都不能使鼻子凑近药品,采用“扇气闻味法”,故D正确;故选C。
3.在蒸馏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B. 冷凝管中冷却水的流向是从上向下流
C. 加入沸石的作用是防止液体暴沸
D. 加热时,蒸馏烧瓶下面要垫石棉网
【答案】B
【解析】
A项,将温度计水银球放在蒸馏瓶的支管口,测蒸汽的温度,故A正确;B项,冷却水从冷凝管下口入,上口出,使冷凝效果更好,故B错误;C项,蒸馏需要加热至沸腾,为防止液体局部沸腾而造成液滴飞溅(即暴沸),需要加沸石或碎瓷片防止暴沸,C正确;D项,烧瓶、烧杯类仪器底面积较大,若直接加热易导致炸裂,应垫石棉网加热,故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蒸馏的原理,基本操作,仪器装置的使用,实验操作中的注意问题等,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及蒸馏操作的原理是解题关键。
4.分离氯化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不需要的实验操作是( )
A. 过滤 B. 溶解 C. 蒸发 D. 称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分离氯化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需要先溶解,然后过滤出二氧化锰,最后蒸发得到氯化钾,不需要的实验操作是称量。答案选D。
5.在蒸馏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B. 冷凝管中冷却水的流向是从上向下流
C. 加入沸石的作用是防止液体暴沸
D. 加热时,蒸馏烧瓶下面要垫石棉网
【答案】B
【解析】
A项,将温度计水银球放在蒸馏瓶的支管口,测蒸汽的温度,故A正确;B项,冷却水从冷凝管下口入,上口出,使冷凝效果更好,故B错误;C项,蒸馏需要加热至沸腾,为防止液体局部沸腾而造成液滴飞溅(即暴沸),需要加沸石或碎瓷片防止暴沸,C正确;D项,烧瓶、烧杯类仪器底面积较大,若直接加热易导致炸裂,应垫石棉网加热,故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蒸馏的原理,基本操作,仪器装置的使用,实验操作中的注意问题等,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及蒸馏操作的原理是解题关键。
6.将下列各种液体分别与溴水混合并振荡,静置后混合液分为两层,溴水层几乎无色的是( )
A. 苯 B. 酒精 C. 碘化钾溶液 D. 水
【答案】A
【解析】
【详解】A、苯和水不互溶且溴在苯中的溶解度大于水中的溶解度,苯和溴不反应,所以苯能萃取溴,使溴水层几乎无色,A正确;
B、酒精和水互溶,所以不能萃取溴,B错误;
C、溴和碘化钾发生置换反应,C错误;
D、加入水后,溶剂不变,液体不分层,D错误。
答案选A。
7.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水的混合液;②45%的酒精溶液;③提取碘水中的碘单质。分离以上各种混合液的正确方法是( )
A. 分液、萃取、蒸馏 B. 萃取、蒸馏、分液
C. 分液、蒸馏、萃取 D. 蒸馏、萃取、分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①汽油不溶于水;②45%的酒精溶液中乙醇和水的沸点不同;③碘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以此分析判断。
详解:①汽油不溶于水,与水分层,选择分液法分离;②45%的酒精溶液中乙醇和水的沸点不同,选择蒸馏法分离;⑧碘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选择萃取法分离,故选C。
8.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
操作方法
A
NaCl 溶液(盐酸)
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用玻璃棒搅拌
B
KCl 固体(MnO2 固体)
水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
Cu(AgNO3 固体)
水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NH3(H2O)
浓硫酸
洗气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A中,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不仅中和了盐酸,还会有剩余的氢氧化钠;B中,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溶于水;C中,铜的活泼性大于银,铜能够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D中,氨气为碱性气体,能够与浓硫酸反应。
【详解】A项,杂质盐酸与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以外,有剩余的氢氧化钠杂质,A错误;B项,MnO2固体不溶于水而KCl固体溶于水,因此可以采用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除杂,B正确;铜的活泼性大于银,铜能够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达不到提纯铜的目的,C错误;浓硫酸不仅能够吸水,还能够与氨气反应生成硫酸铵,达不到提纯氨气的目的,D错误;正确选项B。
【点睛】若要进行除去NH3中的H2O,只能用碱石灰或生石灰或烧碱固体进行干燥,不能用氯化钙固体,也不能用五氧化二磷、硅胶、浓硫酸等干燥剂。
9.通过加入过量的化学药品,采用恰当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除去某溶液里溶解的杂质,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 )
A. 氯化钠溶液(氯化钡):加硫酸溶液,过滤
B. 硝酸钾溶液(硝酸银):加氯化钠溶液,过滤
C. 氯化钠溶液(单质碘):加酒精,分液
D. 硝酸钾溶液(单质碘):加四氯化碳,萃取分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除杂的原则回答,所选试剂要能把杂质除掉,且不能带入新的杂质,不能和原物质反应,原物质的质量不能减少,可以增加;尽量把杂质转化为与原物质状态不同的物质,便于分离,在选择除杂方法和试剂时要从杂质和原物质的性质来考虑。
【详解】A、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除去杂质又引入新的杂质,故A错误;
B、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除去杂质又引入新的杂质,故B错误;
C、酒精易溶于水不能分层,不能利用分液来分离,故C错误;
D、四氯化碳和水溶液分层,碘单质在四氯化碳中溶解度大于水溶液,可以萃取静置分液,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D。
10.下列各物质所含原子数目,按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 )
①0.5 mol NH3②标准状况下22.4 L He ③4 ℃ 9 mL水 ④19.6 g H3PO4
A. ①④③② B. ④③②①
C. ②③④① D. ①④②③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先计算物质的量,再根据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以及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来解答。
【详解】①0.5molNH3含有的原子物质的量为0.5mol×4=2mol;②标准状况下22.4L氦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1=1mol;③4℃9mL水的质量为9g,物质的量为0.5mol,则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3=1.5mol;④0.2mol H3PO4含有的原子物质的量为0.2mol×8=1.6mol;所以所含原子数目,按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①④③②,故选A。
11.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5 mol锌粒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11.2 L H2 B. 0.1 mol CH4所含氢原子数为0.4NA
C. 标准状况下,11.2 L CCl4所含分子数为0.5NA D. 常温常压下,28 g N2中所含原子个数为NA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因不知气体所处的状态,产生H2的体积不一定为11.2L,故A错误;
B.每个甲烷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0.1 mol CH4所含氢原子数为0.4NA,故B正确;
C.CCl4在标准状态下为液态,故C错误;
D. 28 g N2中所含原子个数为2NA,故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在应用标准状态下气体的摩尔体积时,需注意两点:一是气体所处的状态是否为标准状态;二是所描述的物质在标准状态下是否为气态。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况下,1mol任何物质的体积都约为22.4L
B. 标况下,1molO2和N2混合气(任意比)的体积约为22.4L
C. 1mol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
D. 22.4L气体所含分子数一定大于11.2L气体所含的分子数
【答案】B
【解析】
A、标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而不能指液体或固体,A错误;B、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任何气体包括单一的气体,也包括不反应的混合气体,B正确;C、 讲气体的体积一定要指明一定的温度和压强,才有意义,C错误;D、没有指明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故无法比较,D错误。正确答案为B。
点睛:气体的体积和密度只有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才有意义。气体摩尔体积主要是针对气体来说的,因为固体和液体的体积与粒子本身的大小有关,相同条件下,1mol不同液体或固体的体积是不同的。
13.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标准状况下,2.24 L H2O所含的原子数为0.5NA
B. 1mL 1mol/L NaCl溶液中离子总数为2NA
C. 18 g的H2O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D. 标准状况下,22.4L氦气所含原子数为2 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标准状况下,水是液态,不适合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A错误;
B、1 mL 1 mol/LNaCl溶液中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是0.001mol,如果忽略水的电离,离子总数为0.002 NA,B错误;
C、1分子水含有3个原子,18 g水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的原子数为3NA,C正确;
D、 标准状况下,22.4L氦气是1mol,氦气是1个原子组成的单质,所含原子数为NA,D错误。
答案选C。
14.人造空气(氧气与氦气混合气)可用于减轻某些病痛或供深水潜水员使用。标准状况下,5.6 L“人造空气”的质量是2.4 g,其中氧气与氦气的质量比是( )
A. 1∶1 B. 2∶1 C. 1∶4 D. 2∶3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气体摩尔体积的有关计算。
分析: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0.25mol,根据二者的物质的量、质量列比例式进行计算。
解析: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0.25mol,设氧气的物质的量为x,氦气的物质的量是y,则根据二者的物质的量、质量得联立方程式:x+y=0.25和32x+4y=2.4,解得x=0.05和y=0.2,则氧气与氦气的质量比=(32g/mol×0.05mol):(0.2mol×4g/mol)=1.6g:0.8g=2:1,故选B。
点睛:解题时注意根据体积和质量关系列式计算即可,注意把握相关计算公式的运用。
15.下列溶液和100mL 溶液所含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
A. 500mL 溶液 B. 100mL 溶液
C. NaCl溶液 D. 25mL HCl溶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别计算各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然后对比。
详解:100mL0.5mol/LCaCl2溶液中所含Cl-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A项,500mL0.1mol/LMgCl2溶液中所含Cl-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B项,100mL0.5mol/LAlCl3溶液中所含Cl-物质的量浓度为1.5mol/L;C项,50mL1mol/LNaCl溶液中所含Cl-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D项,25mL0.5mol/LHCl溶液中所含Cl-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电解质溶液中所含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计算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体积无关,与溶质物质的量浓度和1mol溶质电离出离子的物质的量有关。
16.20℃时,饱和NaCl溶液的密度为ρ g·cm−3,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温度低于20 ℃时,饱和NaC1溶液的浓度小于c mol/L
B. 此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100%
C. 将1 L该NaCl溶液蒸干可得到58.5c gNaCl固体
D. 20 ℃时,NaCl的溶解度S=g
【答案】D
【解析】
【分析】
A. 温度降低,氯化钠的溶解度减小,溶液中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
B.根据c=可以知道,w=100%,据此解答;
C.根据n=cV,m=nM计算溶质氯化钠的质量;
D. 设溶液体积为1L,根据氯化钠密度、浓度及溶解度表达式计算出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详解】A. 温度低于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解的氯化钠减少,所以饱和NaCl溶液的浓度小于c mol/L,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B. 根据c=可以知道,w=100%=×100%,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C. 1 Lc mol/LNaCl溶液中,n(NaCl)=cmol,m(NaCl)=58.5cg,则蒸干可得到58.5c gNaCl固体,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D. 20℃时,1L饱和NaCl溶液中溶解的氯化钠的质量为58.5cg,溶液质量为100,则该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为:S=100g=g,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解题时注意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饱和溶液中溶解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包括第17题~第21题5个大题,共52分。
17. 分选择下列合适的实验方法分离或除杂,将相应序号填在横线上。
A、加热升华法 B蒸发结晶 C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D分液法 E蒸馏法 F过滤法 G点燃法 H洗气法
(1)分离沙子和碘的混合物 ;
(2)除去CO中的CO2 ;
(3)分离水和四氯化碳的混合物 ;
(4)从含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溶液中获得硝酸钾 ;
(5)分离四氯化碳(沸点为76.75°C)和甲苯(沸点为110.6°C)(已知四氯化碳和甲苯互溶) ;
【答案】A H D C E
【解析】
试题分析:(1)碘易升华,可以用升华的方法分离沙子和碘的混合物,故答案为:A;
(2)二氧化碳能够与碱溶液反应,而一氧化碳不能,可以用稀奇的方法除去CO中的CO2,故答案:H;
(3)水和四氯化碳不互溶,可以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水和四氯化碳的混合物,故答案为:D;
(4)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较大,可以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从含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溶液中获得硝酸钾,故答案为:C;
(5)四氯化碳(沸点为76.75°C)和甲苯(沸点为110.6°C)的沸点相差较大,可以用蒸馏的方法分离四氯化碳和甲苯,故答案为:E。
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的相关知识。
18.为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以及泥沙等杂质,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步骤如下(用于沉淀的试剂稍过量):
(1)操作Ⅰ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操作Ⅱ的名称是________。
(2)试剂①、②、③其实是三种物质:饱和Na2CO3溶液、BaCl2溶液、NaOH溶液,这三种物质的加入顺序可能有多种情况,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饱和Na2CO3溶液、BaCl2溶液、NaOH溶液
B.BaCl2溶液、饱和Na2CO3溶液、NaOH溶液
C.NaOH溶液、BaCl2溶液、饱和Na2CO3溶液
D.饱和Na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
(3)固体丁是混合物,除含有泥沙、CaCO3、BaSO4外,还含有________(填化学式)。
(4)在混合物乙中分别加入试剂①、②、③的过程中,判断滴加BaCl2溶液已过量的方法是:加入BaCl2溶液后,静置,在上层清液中,________。
(5)若先用适量盐酸调节pH值再进行操作Ⅰ,将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其原因是______。
【答案】 (1). 烧杯、漏斗、玻璃棒 (2). 蒸发结晶 (3). BC (4). Mg(OH)2、BaCO3 (5). 继续滴加BaCl2溶液,若无浑浊,则表明BaCl2已过量 (6). 会使之前步骤中为去除杂质而形成的沉淀再次溶解,导致不能达到提纯的目的。(其它合理答案也可以)
【解析】
【分析】
(1)根据实验流程和原理,操作Ⅰ为过滤,结合过滤操作所用到的仪器来作答;操作Ⅱ是分离氯化钠溶液中的氯化钠;
(2)除去镁离子选用氢氧化钠,除去钙离子选用碳酸钠,除去硫酸根离子选用氯化钡,所加试剂要过量,为了将多余的杂质除掉,碳酸钠除将钙离子沉淀,还将过量的钡离子沉淀下来;碳酸钠必须放在氯化钡之后加入;
(3)经过除杂剂除杂后根据发生的离子反应可知,得到的难溶性物质有:CaCO3、BaSO4和Mg(OH)2、BaCO3;
(4)根据钡离子能和硫酸根之间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来检验氯化钡是否过量;
(5)Mg(OH)2、CaCO3、BaCO3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氯化钙、氯化钡等物质,会影响制得精盐的纯度。
【详解】(1)当加完除杂剂以后,操作Ⅰ为过滤,目的是为了分离上述操作得到的难溶性物质和氯化钠溶液,用到的玻璃仪器为:烧杯、漏斗、玻璃棒,操作Ⅱ目的是想从溶液中分离氯化钠精盐,该方法是蒸发结晶,
故答案为:烧杯、漏斗、玻璃棒;蒸发结晶;
(2)除杂试剂为了完全除去杂质离子,一般是过量的,碳酸钠可以将钙离子以及过量的钡离子沉淀下来,饱和Na2CO3溶液、BaCl2溶液、NaOH溶液,这三种物质的加入顺序必须满足饱和Na2CO3溶液放在BaCl2溶液之后加入,则可以依次是BaCl2溶液、饱和Na2CO3溶液、NaOH溶液或者NaOH溶液、BaCl2溶液、饱和Na2CO3溶液,
故答案为:BC;
(3)粗盐和各除杂剂发生的离子方程式分别是为:SO42-+Ba2+=BaSO4↓,CO32-+Ba2+=BaCO3↓,CO32-+Ca2+=CaCO3↓,Mg2++2OH- = Mg(OH)2↓;因此,过滤之后得到的固体丁除含有泥沙、CaCO3、BaSO4外,还应有Mg(OH)2、BaCO3,
故答案为:Mg(OH)2、BaCO3;
(4)过量的氯化钡会将全部的硫酸根离子沉淀完毕,只要是硫酸根剩余,则氯化钡会与其反应出现白色沉淀,所以判断BaCl2已过量的方法是:向上层清液(或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继续滴入适量BaCl2溶液,若溶液未变浑浊,则表明BaCl2已过量,
故答案为:继续滴加BaCl2溶液,若无浑浊,则表明BaCl2已过量
(5)若先用适量盐酸调节pH值再进行过滤操作,那样之前生成不溶于水但溶于酸的沉淀均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镁、氯化钙、氯化钡等物质,从而达不到提纯精盐的目的,
故答案为:会使之前步骤中为去除杂质而形成的沉淀再次溶解,导致不能达到提纯的目的。(其它合理答案也可以)
19.(1)0.5 mol的Fe含___________个铁原子(用6.02×1023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质量是_______g;
(2)2mol CO2中含______ mol碳原子__________个氧原子(以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________个质子(以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_L,质量是______________g。
(3)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8.96 L的CO和CO2的混合气体共14.4 g,
①CO的质量为________
②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________
③CO2体积为________
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为_____(小数点后保留1位)
【答案】 (1). 3.01×1023 (2). 28 (3). 2 (4). 4NA (5). 44NA (6). 44.8 (7). 88 (8). 5.6g (9). 36 g/mol (10). 4.48L (11). 1.6 g/L
【解析】
(1)0.5mol的Fe含有Fe原子数目=0.5mol×6.02×1023mol-1=3.01×1023,其质量=0.5mol×56g/mol=28g,故答案为:3.01×1023;28;
(2)每个CO2分子含有1个C原子、2个O原子,则n(C)=n(CO2)=2mol,n(O)=2n(CO2)=4mol,故氧原子数目为4mol×NAmol-1=4NA,1个二氧化碳分子含有的质子数目为6+8×2=22个,2mol CO2中含44NA个质子,标况下,二氧化碳的体积为2mol×22.4L/mol=44.8L,质量为2mol×44g/mol=88g,故答案为:2;4NA;44NA;44.8;88;
(3)混合气体的体积为8.96L,则物质的量为=0.4mol,设混合气体中CO的物质的量为xmol,CO2的物质的量为ymol,则28x+44y=14.4,x+y=0.4,解之得:x=0.2,y=0.2,则:
①m(CO)=0.2mol×28g/mol=5.6g,故答案为:5.6g;
②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36g/mol,故答案为:36 g/mol;
③V(CO2)=0.2mol×22.4L/mol=4.48L,故答案为:4.48L;
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为=1.6g/L,故答案为:1.6g/L。
20.某同学在实验室中称取20 g NaOH固体,配制500 mL 1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
(1)该同学准备的实验用品有:托盘天平(带砝码)、药匙、量筒、玻璃棒等,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
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应该放在称量纸上称量
B.某同学将称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溶解并冷却至室温,然后转移到容量瓶中
C.某同学在定容时,不小心加水超过刻度线,又将多余的液体吸出直至刻度线
D.某同学在溶解、转移完氢氧化钠溶液后,将溶解用的仪器洗涤2~3次,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3)玻璃棒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有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
(4)若实验室遇到下列情况,对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转移时,有少量的溶液洒落出容量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定容时,容量瓶中事先有洁净的蒸馏水,所配溶液的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500 mL容量瓶 (2). 烧杯 (3). 胶头滴管 (4). BD (5). 搅拌,加速氢氧化钠固体的溶解 (6). 引流液体 (7). 偏低 (8). 无影响
【解析】
【分析】
(1)依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一般步骤选择需要仪器;
(2)根据实验操作的方法分析;
(3)结合实验操作分析玻璃棒的作用;
(4)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的影响,依据c=n÷V进行误差分析。
【详解】(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一般步骤: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用到的仪器:托盘天平(带砝码)、药匙、量筒、玻璃棒、烧杯、容量瓶、胶头滴管,配制500mL 1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应选择500mL容量瓶,所以还缺少的仪器:500 mL容量瓶、烧杯、胶头滴管;
(2)A、氢氧化钠为易潮解的固体且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A错误;
B、因氢氧化钠固体溶解于水放热,应并冷却至室温,然后转移到容量瓶中,否则会引起误差,故B正确;
C、某同学在定容时,不小心加水超过刻度线,又将多余的液体吸出直至刻度线,导致部分溶质被吸出,因此配制的浓度偏低,故C错误.
D、某同学在溶解、转移完氢氧化钠溶液后,将溶解用的仪器洗涤2~3次,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这样确保溶质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故D正确;
故答案选BD;
(3)玻璃棒在溶解固体时作用为搅拌,加速固体溶解;在移液时用于引流液体;
(4)①定容摇匀后,有少量溶液外流,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
②定容时,容量瓶中事先有洁净的蒸馏水,不影响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体积,因此对所配溶液的浓度无影响。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明确配制原理及操作步骤是解题关键,注意误差分析的方法和依据。
21.用98%的浓硫酸(其密度为1.84g/cm3)配制100mL 1.0mol·L−1稀硫酸,若实验仪器有:
A.100mL量筒 B.托盘天平 C.玻璃棒 D.50mL容量瓶 E.10mL量筒 F.50mL烧杯 G.100mL容量瓶
(1)完成该实验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_。
(2)本实验需量取浓硫酸的体积为___mL。
(3)在容量瓶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不正确是_____(填序号)。
A.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
B.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天平托盘的滤纸上,准确称量并放入烧杯中溶解后,立即注入容量瓶中
C.将确量取的18.4mol·L−1的硫酸,注入已盛有30mL水的100mL的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
D.定容后塞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摇匀
(4)下列情况使所配制的稀硫酸浓度偏大是_____ (填序号)。
A.所用的浓硫酸长时间放置在密封不好的容器中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残留有少量的水
C.定容时俯视溶液的凹液面
【答案】 (1). 胶头滴管 (2). 5.4 (3). BC (4). C
【解析】
【详解】(1)由实验步骤思考每步所需仪器,发现定容时少了胶头滴管;
(2)溶液稀释时溶质的物质的量是不变的,,解得V=5.4mL;
(3)A.使用容量瓶前应该检查它是否漏水,A正确;
B.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天平托盘的滤纸上,准确称量并放入烧杯中溶解后,应冷却至室温后再由玻璃棒引流注入容量瓶中,B错误;
C.将确量取的18.4mol·L-1的硫酸,注入已盛有30mL水的烧杯中溶解,冷却至室温后再由玻璃棒引流注入100mL的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下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定容,C错误;
D.定容后塞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摇匀,D正确;
故答案选BC;
(4)由分析,
A. 所用的浓硫酸长时间放置在密封不好的容器中,浓度偏小;
B. 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残留有少量的水,对浓度无影响;
C. 定容时俯视溶液的凹液面,加水量小于标准量,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大;
即选C。
高一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Ca−40 Fe−56 Cu−64 Ba-137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对危险化学药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上警示性标志。下列化学药品名称与警示标志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
A. 酒精——剧毒品 B. 浓硫酸——腐蚀品
C. 汽油——爆炸品 D. 烧碱——剧毒品
【答案】B
【解析】
【详解】A、酒精易挥发,属于可燃性液体,A不正确;
B、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属于腐蚀品,B正确;
C、汽油属于可燃性液体,C不正确;
D、氢氧化钠是强碱,具有腐蚀性,D不正确;
答案选B.
2.下列有关化学实验安全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少量的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时,可以直接用大量的水冲洗
B. 取用化学药品时,应特别注意观察药品包装上的安全警示标记
C. 凡是给玻璃仪器加热时,都要加垫石棉网,以防仪器炸裂
D. 闻任何化学药品的气味都不能使鼻子凑近药品
【答案】C
【解析】
A、少量浓硫酸不慎滴到皮肤上,可以用大量水冲洗,再用3%-5%的NaHCO3溶液涂上,故A正确;B、取用化学药品时,应特别注意观察药品包装上的安全警示标记,防止发生意外事故,故B正确;C、试管、蒸发皿等仪器都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仪器必须垫石棉网才能加热,否则由于受热不均匀,而破裂,故C错误;D、闻任何化学药品的气味都不能使鼻子凑近药品,采用“扇气闻味法”,故D正确;故选C。
3.在蒸馏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B. 冷凝管中冷却水的流向是从上向下流
C. 加入沸石的作用是防止液体暴沸
D. 加热时,蒸馏烧瓶下面要垫石棉网
【答案】B
【解析】
A项,将温度计水银球放在蒸馏瓶的支管口,测蒸汽的温度,故A正确;B项,冷却水从冷凝管下口入,上口出,使冷凝效果更好,故B错误;C项,蒸馏需要加热至沸腾,为防止液体局部沸腾而造成液滴飞溅(即暴沸),需要加沸石或碎瓷片防止暴沸,C正确;D项,烧瓶、烧杯类仪器底面积较大,若直接加热易导致炸裂,应垫石棉网加热,故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蒸馏的原理,基本操作,仪器装置的使用,实验操作中的注意问题等,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及蒸馏操作的原理是解题关键。
4.分离氯化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不需要的实验操作是( )
A. 过滤 B. 溶解 C. 蒸发 D. 称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分离氯化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需要先溶解,然后过滤出二氧化锰,最后蒸发得到氯化钾,不需要的实验操作是称量。答案选D。
5.在蒸馏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B. 冷凝管中冷却水的流向是从上向下流
C. 加入沸石的作用是防止液体暴沸
D. 加热时,蒸馏烧瓶下面要垫石棉网
【答案】B
【解析】
A项,将温度计水银球放在蒸馏瓶的支管口,测蒸汽的温度,故A正确;B项,冷却水从冷凝管下口入,上口出,使冷凝效果更好,故B错误;C项,蒸馏需要加热至沸腾,为防止液体局部沸腾而造成液滴飞溅(即暴沸),需要加沸石或碎瓷片防止暴沸,C正确;D项,烧瓶、烧杯类仪器底面积较大,若直接加热易导致炸裂,应垫石棉网加热,故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蒸馏的原理,基本操作,仪器装置的使用,实验操作中的注意问题等,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及蒸馏操作的原理是解题关键。
6.将下列各种液体分别与溴水混合并振荡,静置后混合液分为两层,溴水层几乎无色的是( )
A. 苯 B. 酒精 C. 碘化钾溶液 D. 水
【答案】A
【解析】
【详解】A、苯和水不互溶且溴在苯中的溶解度大于水中的溶解度,苯和溴不反应,所以苯能萃取溴,使溴水层几乎无色,A正确;
B、酒精和水互溶,所以不能萃取溴,B错误;
C、溴和碘化钾发生置换反应,C错误;
D、加入水后,溶剂不变,液体不分层,D错误。
答案选A。
7.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水的混合液;②45%的酒精溶液;③提取碘水中的碘单质。分离以上各种混合液的正确方法是( )
A. 分液、萃取、蒸馏 B. 萃取、蒸馏、分液
C. 分液、蒸馏、萃取 D. 蒸馏、萃取、分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①汽油不溶于水;②45%的酒精溶液中乙醇和水的沸点不同;③碘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以此分析判断。
详解:①汽油不溶于水,与水分层,选择分液法分离;②45%的酒精溶液中乙醇和水的沸点不同,选择蒸馏法分离;⑧碘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选择萃取法分离,故选C。
8.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
操作方法
A
NaCl 溶液(盐酸)
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用玻璃棒搅拌
B
KCl 固体(MnO2 固体)
水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
Cu(AgNO3 固体)
水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NH3(H2O)
浓硫酸
洗气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A中,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不仅中和了盐酸,还会有剩余的氢氧化钠;B中,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溶于水;C中,铜的活泼性大于银,铜能够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D中,氨气为碱性气体,能够与浓硫酸反应。
【详解】A项,杂质盐酸与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以外,有剩余的氢氧化钠杂质,A错误;B项,MnO2固体不溶于水而KCl固体溶于水,因此可以采用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除杂,B正确;铜的活泼性大于银,铜能够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达不到提纯铜的目的,C错误;浓硫酸不仅能够吸水,还能够与氨气反应生成硫酸铵,达不到提纯氨气的目的,D错误;正确选项B。
【点睛】若要进行除去NH3中的H2O,只能用碱石灰或生石灰或烧碱固体进行干燥,不能用氯化钙固体,也不能用五氧化二磷、硅胶、浓硫酸等干燥剂。
9.通过加入过量的化学药品,采用恰当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除去某溶液里溶解的杂质,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 )
A. 氯化钠溶液(氯化钡):加硫酸溶液,过滤
B. 硝酸钾溶液(硝酸银):加氯化钠溶液,过滤
C. 氯化钠溶液(单质碘):加酒精,分液
D. 硝酸钾溶液(单质碘):加四氯化碳,萃取分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除杂的原则回答,所选试剂要能把杂质除掉,且不能带入新的杂质,不能和原物质反应,原物质的质量不能减少,可以增加;尽量把杂质转化为与原物质状态不同的物质,便于分离,在选择除杂方法和试剂时要从杂质和原物质的性质来考虑。
【详解】A、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除去杂质又引入新的杂质,故A错误;
B、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除去杂质又引入新的杂质,故B错误;
C、酒精易溶于水不能分层,不能利用分液来分离,故C错误;
D、四氯化碳和水溶液分层,碘单质在四氯化碳中溶解度大于水溶液,可以萃取静置分液,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D。
10.下列各物质所含原子数目,按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 )
①0.5 mol NH3②标准状况下22.4 L He ③4 ℃ 9 mL水 ④19.6 g H3PO4
A. ①④③② B. ④③②①
C. ②③④① D. ①④②③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先计算物质的量,再根据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以及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来解答。
【详解】①0.5molNH3含有的原子物质的量为0.5mol×4=2mol;②标准状况下22.4L氦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1=1mol;③4℃9mL水的质量为9g,物质的量为0.5mol,则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3=1.5mol;④0.2mol H3PO4含有的原子物质的量为0.2mol×8=1.6mol;所以所含原子数目,按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①④③②,故选A。
11.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5 mol锌粒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11.2 L H2 B. 0.1 mol CH4所含氢原子数为0.4NA
C. 标准状况下,11.2 L CCl4所含分子数为0.5NA D. 常温常压下,28 g N2中所含原子个数为NA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因不知气体所处的状态,产生H2的体积不一定为11.2L,故A错误;
B.每个甲烷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0.1 mol CH4所含氢原子数为0.4NA,故B正确;
C.CCl4在标准状态下为液态,故C错误;
D. 28 g N2中所含原子个数为2NA,故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在应用标准状态下气体的摩尔体积时,需注意两点:一是气体所处的状态是否为标准状态;二是所描述的物质在标准状态下是否为气态。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况下,1mol任何物质的体积都约为22.4L
B. 标况下,1molO2和N2混合气(任意比)的体积约为22.4L
C. 1mol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
D. 22.4L气体所含分子数一定大于11.2L气体所含的分子数
【答案】B
【解析】
A、标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而不能指液体或固体,A错误;B、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任何气体包括单一的气体,也包括不反应的混合气体,B正确;C、 讲气体的体积一定要指明一定的温度和压强,才有意义,C错误;D、没有指明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故无法比较,D错误。正确答案为B。
点睛:气体的体积和密度只有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才有意义。气体摩尔体积主要是针对气体来说的,因为固体和液体的体积与粒子本身的大小有关,相同条件下,1mol不同液体或固体的体积是不同的。
13.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标准状况下,2.24 L H2O所含的原子数为0.5NA
B. 1mL 1mol/L NaCl溶液中离子总数为2NA
C. 18 g的H2O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D. 标准状况下,22.4L氦气所含原子数为2 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标准状况下,水是液态,不适合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A错误;
B、1 mL 1 mol/LNaCl溶液中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是0.001mol,如果忽略水的电离,离子总数为0.002 NA,B错误;
C、1分子水含有3个原子,18 g水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的原子数为3NA,C正确;
D、 标准状况下,22.4L氦气是1mol,氦气是1个原子组成的单质,所含原子数为NA,D错误。
答案选C。
14.人造空气(氧气与氦气混合气)可用于减轻某些病痛或供深水潜水员使用。标准状况下,5.6 L“人造空气”的质量是2.4 g,其中氧气与氦气的质量比是( )
A. 1∶1 B. 2∶1 C. 1∶4 D. 2∶3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气体摩尔体积的有关计算。
分析: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0.25mol,根据二者的物质的量、质量列比例式进行计算。
解析: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0.25mol,设氧气的物质的量为x,氦气的物质的量是y,则根据二者的物质的量、质量得联立方程式:x+y=0.25和32x+4y=2.4,解得x=0.05和y=0.2,则氧气与氦气的质量比=(32g/mol×0.05mol):(0.2mol×4g/mol)=1.6g:0.8g=2:1,故选B。
点睛:解题时注意根据体积和质量关系列式计算即可,注意把握相关计算公式的运用。
15.下列溶液和100mL 溶液所含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
A. 500mL 溶液 B. 100mL 溶液
C. NaCl溶液 D. 25mL HCl溶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别计算各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然后对比。
详解:100mL0.5mol/LCaCl2溶液中所含Cl-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A项,500mL0.1mol/LMgCl2溶液中所含Cl-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B项,100mL0.5mol/LAlCl3溶液中所含Cl-物质的量浓度为1.5mol/L;C项,50mL1mol/LNaCl溶液中所含Cl-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D项,25mL0.5mol/LHCl溶液中所含Cl-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电解质溶液中所含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计算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体积无关,与溶质物质的量浓度和1mol溶质电离出离子的物质的量有关。
16.20℃时,饱和NaCl溶液的密度为ρ g·cm−3,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温度低于20 ℃时,饱和NaC1溶液的浓度小于c mol/L
B. 此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100%
C. 将1 L该NaCl溶液蒸干可得到58.5c gNaCl固体
D. 20 ℃时,NaCl的溶解度S=g
【答案】D
【解析】
【分析】
A. 温度降低,氯化钠的溶解度减小,溶液中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
B.根据c=可以知道,w=100%,据此解答;
C.根据n=cV,m=nM计算溶质氯化钠的质量;
D. 设溶液体积为1L,根据氯化钠密度、浓度及溶解度表达式计算出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详解】A. 温度低于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解的氯化钠减少,所以饱和NaCl溶液的浓度小于c mol/L,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B. 根据c=可以知道,w=100%=×100%,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C. 1 Lc mol/LNaCl溶液中,n(NaCl)=cmol,m(NaCl)=58.5cg,则蒸干可得到58.5c gNaCl固体,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D. 20℃时,1L饱和NaCl溶液中溶解的氯化钠的质量为58.5cg,溶液质量为100,则该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为:S=100g=g,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解题时注意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饱和溶液中溶解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包括第17题~第21题5个大题,共52分。
17. 分选择下列合适的实验方法分离或除杂,将相应序号填在横线上。
A、加热升华法 B蒸发结晶 C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D分液法 E蒸馏法 F过滤法 G点燃法 H洗气法
(1)分离沙子和碘的混合物 ;
(2)除去CO中的CO2 ;
(3)分离水和四氯化碳的混合物 ;
(4)从含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溶液中获得硝酸钾 ;
(5)分离四氯化碳(沸点为76.75°C)和甲苯(沸点为110.6°C)(已知四氯化碳和甲苯互溶) ;
【答案】A H D C E
【解析】
试题分析:(1)碘易升华,可以用升华的方法分离沙子和碘的混合物,故答案为:A;
(2)二氧化碳能够与碱溶液反应,而一氧化碳不能,可以用稀奇的方法除去CO中的CO2,故答案:H;
(3)水和四氯化碳不互溶,可以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水和四氯化碳的混合物,故答案为:D;
(4)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较大,可以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从含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溶液中获得硝酸钾,故答案为:C;
(5)四氯化碳(沸点为76.75°C)和甲苯(沸点为110.6°C)的沸点相差较大,可以用蒸馏的方法分离四氯化碳和甲苯,故答案为:E。
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的相关知识。
18.为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以及泥沙等杂质,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步骤如下(用于沉淀的试剂稍过量):
(1)操作Ⅰ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操作Ⅱ的名称是________。
(2)试剂①、②、③其实是三种物质:饱和Na2CO3溶液、BaCl2溶液、NaOH溶液,这三种物质的加入顺序可能有多种情况,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饱和Na2CO3溶液、BaCl2溶液、NaOH溶液
B.BaCl2溶液、饱和Na2CO3溶液、NaOH溶液
C.NaOH溶液、BaCl2溶液、饱和Na2CO3溶液
D.饱和Na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
(3)固体丁是混合物,除含有泥沙、CaCO3、BaSO4外,还含有________(填化学式)。
(4)在混合物乙中分别加入试剂①、②、③的过程中,判断滴加BaCl2溶液已过量的方法是:加入BaCl2溶液后,静置,在上层清液中,________。
(5)若先用适量盐酸调节pH值再进行操作Ⅰ,将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其原因是______。
【答案】 (1). 烧杯、漏斗、玻璃棒 (2). 蒸发结晶 (3). BC (4). Mg(OH)2、BaCO3 (5). 继续滴加BaCl2溶液,若无浑浊,则表明BaCl2已过量 (6). 会使之前步骤中为去除杂质而形成的沉淀再次溶解,导致不能达到提纯的目的。(其它合理答案也可以)
【解析】
【分析】
(1)根据实验流程和原理,操作Ⅰ为过滤,结合过滤操作所用到的仪器来作答;操作Ⅱ是分离氯化钠溶液中的氯化钠;
(2)除去镁离子选用氢氧化钠,除去钙离子选用碳酸钠,除去硫酸根离子选用氯化钡,所加试剂要过量,为了将多余的杂质除掉,碳酸钠除将钙离子沉淀,还将过量的钡离子沉淀下来;碳酸钠必须放在氯化钡之后加入;
(3)经过除杂剂除杂后根据发生的离子反应可知,得到的难溶性物质有:CaCO3、BaSO4和Mg(OH)2、BaCO3;
(4)根据钡离子能和硫酸根之间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来检验氯化钡是否过量;
(5)Mg(OH)2、CaCO3、BaCO3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氯化钙、氯化钡等物质,会影响制得精盐的纯度。
【详解】(1)当加完除杂剂以后,操作Ⅰ为过滤,目的是为了分离上述操作得到的难溶性物质和氯化钠溶液,用到的玻璃仪器为:烧杯、漏斗、玻璃棒,操作Ⅱ目的是想从溶液中分离氯化钠精盐,该方法是蒸发结晶,
故答案为:烧杯、漏斗、玻璃棒;蒸发结晶;
(2)除杂试剂为了完全除去杂质离子,一般是过量的,碳酸钠可以将钙离子以及过量的钡离子沉淀下来,饱和Na2CO3溶液、BaCl2溶液、NaOH溶液,这三种物质的加入顺序必须满足饱和Na2CO3溶液放在BaCl2溶液之后加入,则可以依次是BaCl2溶液、饱和Na2CO3溶液、NaOH溶液或者NaOH溶液、BaCl2溶液、饱和Na2CO3溶液,
故答案为:BC;
(3)粗盐和各除杂剂发生的离子方程式分别是为:SO42-+Ba2+=BaSO4↓,CO32-+Ba2+=BaCO3↓,CO32-+Ca2+=CaCO3↓,Mg2++2OH- = Mg(OH)2↓;因此,过滤之后得到的固体丁除含有泥沙、CaCO3、BaSO4外,还应有Mg(OH)2、BaCO3,
故答案为:Mg(OH)2、BaCO3;
(4)过量的氯化钡会将全部的硫酸根离子沉淀完毕,只要是硫酸根剩余,则氯化钡会与其反应出现白色沉淀,所以判断BaCl2已过量的方法是:向上层清液(或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继续滴入适量BaCl2溶液,若溶液未变浑浊,则表明BaCl2已过量,
故答案为:继续滴加BaCl2溶液,若无浑浊,则表明BaCl2已过量
(5)若先用适量盐酸调节pH值再进行过滤操作,那样之前生成不溶于水但溶于酸的沉淀均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镁、氯化钙、氯化钡等物质,从而达不到提纯精盐的目的,
故答案为:会使之前步骤中为去除杂质而形成的沉淀再次溶解,导致不能达到提纯的目的。(其它合理答案也可以)
19.(1)0.5 mol的Fe含___________个铁原子(用6.02×1023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质量是_______g;
(2)2mol CO2中含______ mol碳原子__________个氧原子(以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________个质子(以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_L,质量是______________g。
(3)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8.96 L的CO和CO2的混合气体共14.4 g,
①CO的质量为________
②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________
③CO2体积为________
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为_____(小数点后保留1位)
【答案】 (1). 3.01×1023 (2). 28 (3). 2 (4). 4NA (5). 44NA (6). 44.8 (7). 88 (8). 5.6g (9). 36 g/mol (10). 4.48L (11). 1.6 g/L
【解析】
(1)0.5mol的Fe含有Fe原子数目=0.5mol×6.02×1023mol-1=3.01×1023,其质量=0.5mol×56g/mol=28g,故答案为:3.01×1023;28;
(2)每个CO2分子含有1个C原子、2个O原子,则n(C)=n(CO2)=2mol,n(O)=2n(CO2)=4mol,故氧原子数目为4mol×NAmol-1=4NA,1个二氧化碳分子含有的质子数目为6+8×2=22个,2mol CO2中含44NA个质子,标况下,二氧化碳的体积为2mol×22.4L/mol=44.8L,质量为2mol×44g/mol=88g,故答案为:2;4NA;44NA;44.8;88;
(3)混合气体的体积为8.96L,则物质的量为=0.4mol,设混合气体中CO的物质的量为xmol,CO2的物质的量为ymol,则28x+44y=14.4,x+y=0.4,解之得:x=0.2,y=0.2,则:
①m(CO)=0.2mol×28g/mol=5.6g,故答案为:5.6g;
②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36g/mol,故答案为:36 g/mol;
③V(CO2)=0.2mol×22.4L/mol=4.48L,故答案为:4.48L;
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为=1.6g/L,故答案为:1.6g/L。
20.某同学在实验室中称取20 g NaOH固体,配制500 mL 1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
(1)该同学准备的实验用品有:托盘天平(带砝码)、药匙、量筒、玻璃棒等,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
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应该放在称量纸上称量
B.某同学将称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溶解并冷却至室温,然后转移到容量瓶中
C.某同学在定容时,不小心加水超过刻度线,又将多余的液体吸出直至刻度线
D.某同学在溶解、转移完氢氧化钠溶液后,将溶解用的仪器洗涤2~3次,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3)玻璃棒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有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
(4)若实验室遇到下列情况,对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转移时,有少量的溶液洒落出容量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定容时,容量瓶中事先有洁净的蒸馏水,所配溶液的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500 mL容量瓶 (2). 烧杯 (3). 胶头滴管 (4). BD (5). 搅拌,加速氢氧化钠固体的溶解 (6). 引流液体 (7). 偏低 (8). 无影响
【解析】
【分析】
(1)依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一般步骤选择需要仪器;
(2)根据实验操作的方法分析;
(3)结合实验操作分析玻璃棒的作用;
(4)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的影响,依据c=n÷V进行误差分析。
【详解】(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一般步骤: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用到的仪器:托盘天平(带砝码)、药匙、量筒、玻璃棒、烧杯、容量瓶、胶头滴管,配制500mL 1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应选择500mL容量瓶,所以还缺少的仪器:500 mL容量瓶、烧杯、胶头滴管;
(2)A、氢氧化钠为易潮解的固体且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A错误;
B、因氢氧化钠固体溶解于水放热,应并冷却至室温,然后转移到容量瓶中,否则会引起误差,故B正确;
C、某同学在定容时,不小心加水超过刻度线,又将多余的液体吸出直至刻度线,导致部分溶质被吸出,因此配制的浓度偏低,故C错误.
D、某同学在溶解、转移完氢氧化钠溶液后,将溶解用的仪器洗涤2~3次,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这样确保溶质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故D正确;
故答案选BD;
(3)玻璃棒在溶解固体时作用为搅拌,加速固体溶解;在移液时用于引流液体;
(4)①定容摇匀后,有少量溶液外流,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
②定容时,容量瓶中事先有洁净的蒸馏水,不影响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体积,因此对所配溶液的浓度无影响。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明确配制原理及操作步骤是解题关键,注意误差分析的方法和依据。
21.用98%的浓硫酸(其密度为1.84g/cm3)配制100mL 1.0mol·L−1稀硫酸,若实验仪器有:
A.100mL量筒 B.托盘天平 C.玻璃棒 D.50mL容量瓶 E.10mL量筒 F.50mL烧杯 G.100mL容量瓶
(1)完成该实验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_。
(2)本实验需量取浓硫酸的体积为___mL。
(3)在容量瓶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不正确是_____(填序号)。
A.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
B.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天平托盘的滤纸上,准确称量并放入烧杯中溶解后,立即注入容量瓶中
C.将确量取的18.4mol·L−1的硫酸,注入已盛有30mL水的100mL的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
D.定容后塞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摇匀
(4)下列情况使所配制的稀硫酸浓度偏大是_____ (填序号)。
A.所用的浓硫酸长时间放置在密封不好的容器中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残留有少量的水
C.定容时俯视溶液的凹液面
【答案】 (1). 胶头滴管 (2). 5.4 (3). BC (4). C
【解析】
【详解】(1)由实验步骤思考每步所需仪器,发现定容时少了胶头滴管;
(2)溶液稀释时溶质的物质的量是不变的,,解得V=5.4mL;
(3)A.使用容量瓶前应该检查它是否漏水,A正确;
B.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天平托盘的滤纸上,准确称量并放入烧杯中溶解后,应冷却至室温后再由玻璃棒引流注入容量瓶中,B错误;
C.将确量取的18.4mol·L-1的硫酸,注入已盛有30mL水的烧杯中溶解,冷却至室温后再由玻璃棒引流注入100mL的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下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定容,C错误;
D.定容后塞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摇匀,D正确;
故答案选BC;
(4)由分析,
A. 所用的浓硫酸长时间放置在密封不好的容器中,浓度偏小;
B. 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残留有少量的水,对浓度无影响;
C. 定容时俯视溶液的凹液面,加水量小于标准量,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大;
即选C。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