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青岛版 (六三制)四年级上册八 新校服——条形统计图教案设计
展开8.2 继续认识条形统计图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所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社会环境和其他学科的密切联系,通过创设现实情境,使抽象的统计图表生活化、情趣化、使学生乐于接受。”在设计这节教学时,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用适当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教学完本课后,经过思考发现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问题:1、应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本节课引课是从一张普通的统计表导入,再引出统计数据也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统计起来更直观和形象。这样在素材选择和情景创设上,没有走出教材,没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愿意关注到的事例。如果创设了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既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又从中可以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并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观察图形后,设计“看图后说说你想到了什么?”这环节,不仅让学生经历了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得出调查结论,还能从中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又使学生容易而轻松的认识了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意义。2、小组合作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没有发挥真正作用。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导入新课后,用课件出示某地降水量的统计图,让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得出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它表示的意义;再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汇报在哪些情况可以利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这里是体现了新课标里面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读图这一环节用的时间太多了,效果不好。 3、应先让学生先画条形统计图,通过感知、实践操作,再让学生总结得出制条形统计图的步骤,然后借助ppt的直观演示制条形统计图的步骤,这样课堂效果会好。而在教学“制条形统计图”这环节时,我却直接借助ppt的直观演示,然后让学生理一理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注意点,既没有给学生先画条形统计图,也没有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分析、反思学习过程中,总结出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进一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从而显得教学方式单一,没有发展学生个性化的、独立的思维能力。 4、练习设计应具有现实化和富有挑战性。 我本来是设计了五道练习题,第一、二道是结合生活实例来认识条形统计图的意义;第三道是让学生课前查找中国近四届奥运会金牌数的资料,已制好统计表,再制成条形统计图;第四道是画我国五座名山主峰的海拔高度;第五道是实践作业,调查六年级课桌椅损坏的情况后,制成条形统计图。因为时间不够,只是完成了前面三个练习。现在回顾起来这五道练习题没有贴近生活,没有一定的难度,没有创新思维的训练。以后在教学中,我要多创设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的数学,要想方设法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提高和完善。
有时也是错误的,更甚至有的时候会使老师莫名其妙。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呢?首先,教师应保持他们敢于求异、创新的精神,其次教师对面对预设外有价值的问题,千万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害怕这些情况会带来麻烦而躲避问题。也不能因为解决这些情况需要对出更好的时间而放弃开放。要知道学生出错的地方恰恰是思维模糊的地方,是老师要教的地方,是表示教师价值的地方,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地方。只有将有价值的问题,差错变为有效的教学资源,课堂才会有鲜活的生命力!但生成并不是都有用的,也不是学生生成什么,老师必须利用什么,要适当筛选,即好的生成要那刻放大坏的生成要果断搁置。
预设中出现“意外”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要尽可能的减少意外的发生。预设对我们应更多的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将更好的生成中可能出现的“未知”转化成预设中的“已知”。教师预设的空间有多大。学生的发展空间就有多大,因此我们通过更加宽广的预设使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小学数学八 新校服——条形统计图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八 新校服——条形统计图教案设计,共5页。
小学四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四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页。
青岛版 (六三制)四年级上册八 新校服——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青岛版 (六三制)四年级上册八 新校服——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