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认识因数、质数、合数 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568530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5.5 认识因数、质数、合数 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568530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5.5 认识因数、质数、合数 教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568530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5.3 探索2、5的倍数的特征 教案 教案 6 次下载
- 5.4 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 教案 教案 3 次下载
- 5.6 分解质因数 教案 教案 4 次下载
- 5.7 练习课 教案 教案 3 次下载
- 五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 教案 教案 2 次下载
数学五 倍数和因数教学设计
展开教学内容
教材第55、56页 认识因数、质数、合数
教学提示
认识因数、质数、合数,教材设计了两个学习活动。活动一,认识因数。要求把12写成两个数相乘的形式,学生写完后,说明乘数也叫因数和哪些数是12的因数。然后通过“试一试”分别写出写出18、24的所有因数,加深对因数概念的理解。活动二,认识质数和合数。首先让学生找出1-10各数的所有因数。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根据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的多少,将这些数分成两类,进而揭示出质数、合数的概念,同时指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练习中,设计了判断质数、合数和在一定的数域内找质数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因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了解质(素)数、合数,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能找出100以内所有的质数。
过程与方法
在自主写算式以及找1~10各数所有因数的活动中,经历认识因数、质数、合数的过程,掌握判断一个数是质数合数的方法以及求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积极主动参加学习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做法和发现的结果,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因数、质(素)数、合数的概念,能有序地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难点 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能够迅速判断一个数(50以内)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例1、2)或算式卡片纸。
学生准备:百数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旧知铺垫 、引出课题。
1、认识倍数?
师:举例说明。 如:12÷3=4 12是3的倍数; 12÷4=3 12是4的倍数。
2、提出问题。
师:12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那么3和4是12的什么数呢?在数学上3和4叫做12的因数,今天我们就学习“因数”。 (板书课题:因数)
设计意图: 在复习中提出新的问题,学生思维产生思索,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引出新的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因数。
(1)给出一个数,把这个数写成两个数相乘的形式。
师:你会把12写成两个数相乘的形式吗?自己写一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2=3×4 12=2×6 12=1×12
(2)提示因数的意义。
师:乘数也叫因数,像1、2、3、4、6、12这些数都是12的因数。
(3)“试一试”:找出18、24的所有因数,并写出来。
过程要求:(课件播放)
独立写出18的因数。②同学之间交流 ③结果反馈。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一共有多少个因数。
如:18=1×18=2×9=3×6 鼓励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乘法算式的形式)找出18的所有因数,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18的因数有:1、2、3、6、9、18。
24的因数有:1、2、3、4、6、8、12、24。
设计意图: 通过写乘法算式,引出因数概念。然后试着写出18和24的因数,介绍找因数不重复、不遗漏的方法。
2、质数与合数。
(1)找出1~10各数的所有因数。
师:(课件出示)你能写出下面各数的所有因数吗?
1的因数有:( ) 2的因数有: ( )
3的因数有:( ) 4的因数有: ( )
5的因数有:( ) 6的因数有: ( )
7的因数有:( ) 8的因数有: ( )
9的因数有:( ) 10的因数有: ( )
(2)学生填出以上各数的所有因数。
过程要求:(课件播放)
①独立填写 ②师巡视,检查是否填写完整。
③同学之间交流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并互相校对。
(3)观察与分析。
师:观察写出的因数,你有什么发现?(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观察发现其中的规律,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明白其中的规律,比如,最小的因数、最大的因数、因数的个数等)
师生归纳总结得出: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
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像2、3、5、7等的因数个数都是两个,只有1和它本身。
⑤像4、6、8、10等因数个数都多于两个,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他因数。
(4)揭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在学生明白一个数的因数个数的特征时(以上几个问题),教师可说明质数和合数的意义,并板书。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也叫做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其他因数的数叫做合数。
师:1是质数,还是合数? 先让学生找出1的因数的特征,然后,教师明确告诉学生: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师:你能写出两个质数吗?合数呢?
如:质数:11、13。合数:15、20。
设计意图: 在分类的基础上归纳一个数的因数的特征,然后再引出质数、合数概念,接着判断特殊的数1是质数还是合数,最后自己试着写出质数、合数。
找出1~50以内的所有质数。
师:(出示1~50数表)你能从数表中找出所有的质数吗?自己想一想,小组讨论,看看有什么好方法?
(预设)
生1:先把2、3、5、的倍数划掉。
生2:再划掉、7、11、13的倍数。
生3:然后看看有没有其他的合数,再划掉,剩下的就是质数了。
师:剩下的数有哪些呢?谁读一读。
生:2、3、5、7、11、13、17、19、23、29、31、37、41 、43、47。
设计意图:运用找一个数的方法,在操作中进一步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最后找出50以内的质数。
(三)巩固新知
1、教材第56页“练一练”第1、2题。
2、教材第56页“问题讨论”。
设计意图:
1、在找质数和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过程中,理解、内化质数、合数的意义,掌握质数、合数的特征。
2、在“问题讨论”中,沟通偶数与合数、奇数与质数、质数与合数的联系与区别。
(四)达标反馈
1、填一填。
(1)30的所有因数有( ),这些因数中,( )是质数,( )是合数,(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奇数有( ),偶数有( )。
(2)一个数是42的因数,还是3的倍数,这个数可能是( )。
(3)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18,这个数是(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12,这个数是( )。
2、下面的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分别填入指定的圆圈里。
27、37、41、58、61、73、83、95、
11、14、33、47、57、62、87、99
3、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4、求36、78的因数。
答案:
1、(1)1 30 2 15 3 10 5 6;2 3 5; 30 15 10 6;1;1 15 3 5;30 2 10 6 (2) 3 6 21 42(3)18 12
2、
3、
质数:想个位是3两位质数,十位上可以填的数字有1、2、4、5、7、8;个位是7的两位质数,十位上可以填的数字有1、3、4、6、9;个位是9的两位质数,十位数字可以是1、2、5、7、8。
合数:个位是1的两位合数,十位数字可以使2、5、8;个位是3的两位合数,十位数字可以是3、6、9;个位是7的两位合数,十位数字可以是2、5、7、8
4、36的因数有:1 36 2 18 3 12 4 9 6;78的因数有:1 78 2 39 3 26 6 13
(五)课堂小结
师:“请同学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生归纳总结:“学习了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什么是质数、合数;知道了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学会了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设计意图: 在回顾、反思、总结中,归纳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质数、合数的意义,1这个特殊的数等等。
(六)布置作业
1、在下面的合适的空格里打“√”。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质数。
(1) 8=( )+( ) (2)12=( )+( )+( )
(3) 15=( )+( ) (4)18=( )+( )+( )
3、把24只鸽子关进笼子,要求每个笼子里的鸽子只数同样多,可以怎样关呢?
4、图中表示3是24的因数,请你用表示下图中各数之间的关系。
5、分苹果。
6、你同意谁的观点?
7、在图上标出14的因数的点。
答案:
1、
2、
(1) 8=(3)+(5) (2)12=(2 )+( 3 )+( 7 )
(3) 15=(2)+(13) (4)18=(2)+( 3)+( 13 )
3、
4、
5、2 9 3 6 四种分法
6、因数的个数和数的大小没有关系。
7、
板书设计
5.5 认识因数、质数、合数
12的因数:1、2、3、4、6、12。
①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
② 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③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也叫做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其他因数的数叫做合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教学资料包
教学精彩片段
质数与合数教学片断
师生合作整理出1~20每个数的因数,并标出每个数因数的个数。
师:看到这些数的因数,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奇数只有2个因数。
生:9呢?不是有三个因数吗?
生:每个数因数的个数都不相同。
生:应该是有些数的因数个数不相同的。
生:偶数都有好几个因数。
生:2是偶数,可它只有两个因数。
生:奇数的因数个数少于偶数的因数个数。
生:有些奇数的因数个数少于偶数个数。4有3个因数,15还有4个因数呢!
师:如果根据因数的个数将这些数分类,你会怎么分?
生:有一个因数分一类,有两个因数分一类,三个因数分一类,四个因数分一类……
生:有几个因数就分几类。
师:如果是许多自然数,你准备分成多少类?
生:不知道。
……
师:其实在数学上有这样一种分类方法,将只有两个因数的分成一类,请你们看一看哪些数只有两个因数?
生:2、3、5、7、11、13、17、19都是只有两个因数。
师:这些数的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
生:一个是1,另一个是它本身。
师:数学上把这种只有两个因数的自然数叫着质数。
师:质数的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呢?
生:除了1,就是它本身。
教师引导学生用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达质数的概念,理解概念。
生:不止两个因数的又叫什么数呢?
师:数学上把含有两个以上因数的数叫合数。合数最少有几个因数呢?
生:最少有三个。
师:合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生: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其他的因数。
生:1呢?它只有一个因数?
师:问得好,它是质数吗?合数呢?
生:不能,质数有两个因数,合数最少也要有三个因数。
师:1到底是属于哪一类?
生:1既不能算是质数,也不能算作合数。
……
设计意图:在这一教学片断中,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思路,摒弃了让学生自主分类的方法,直接把分类的方法呈现给学生,当时课堂上作这一考虑是源于学生的无绪回答。我认为对于按因数的个数分类,能按质数与合数分类标准的进行分类的学生应该很少,除非提前预习了课文的内容,不然,大部分学生都会按因数的个数进行一一分类,如果顺着学生的思路下去,这样的分类将毫无意义,最终都会因达不到教师的教学目的,教师又得重起炉灶,将质数与合数的分类标准传授给学生,这样不仅会浪费宝贵的时间,另一方面又会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我们自己想出来的没有老师讲得好,最后还得听老师的,不如我一开始就等待。
另外,在教学中我发现单纯的让学生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概念,并不是件困难的事情,我相信不少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阅读课本理解概念,对自然数进行正确地判断。既然学生自学都可以完成,那这节课的重点就不能仅停留在让学生分类上,分类这一问题本身就有不同的标准,如果将课堂上大量的教学时间用不定期探讨不确定的分类标准,意义并不大,还不如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从而加深对概念内涵的认识。本着这一点考虑,当学生的认识出现偏差时,我直接抛出了分类的标准,放手让学生观察质数的两个因数的特点,通过找质数加深理解。可能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太浓,当学生充分认识质数概念以后,并不满足而是接二连三的提出一些问题,随着这些问题的提出,合数与1的认识也就水到渠成了。
教学资源
质数和合数知识要点
1、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1、0四类。
(1)质数(或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2)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
(3)1: 只有1个因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注:
①最小的质数是2,连续的两个质数是2、3。
② 每个合数都可以由几个质数相乘得到,质数相乘一定得合数。
③ 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
④ 100以内的质数有25个:
2、3、5、7、11、13、17、19、23、29、31、37、41、 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2、100以内找质数、合数的技巧。
看是不是2、3、5、7、11、13„的倍数,是的就是合数,不是的就是质数。
关系: 奇数×奇数=奇数 质数×质数=合数
3、常见最大、最小 。
A的最小因数是:1; 最小的奇数是:1; A的最大因数是:本身;
最小的偶数是:0; A的最小倍数是:本身; 最小的质数是:2;
最小的自然数是:0。
资料链接
新的知识观
新课程不再把知识技能视为凝固起来的供人掌握和存储的东西,它合理地承认知识技能的不确定性,认为知识技能的本质在于人们通过它而进行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并由此建构出新的意义。知识不是客观的东西,而是人主观创造的暂定性的解释、假设。知识有多种: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原理性知识;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书本知识与经验知识;规范知识与本土知识。
新的学习观
学习者不是被动的旁观者,而是自主的参与者。学习不是简单复制和印入信息,而是主动解释信息,建构知识的意义。教学不是产品的传递,而是创设一定的条件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学习者的学习是第二次创造,自主理解就是创造。知识是在自己先前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知识是学习者在特定情境下建构起来的。知识来源于生活情境和实践,具有一定的感性经验或生活中的“对应物”。学习的结果不仅在于知,而且在于信,在于课内知识与生活经验的统一。
自然数
偶数
奇数
质数
合数
自然数
偶数
奇数
质数
合数
1
11
2
12
3
13
4
14
5
15
6
16
7
17
8
18
9
19
10
20
自然数
偶数
奇数
质数
合数
自然数
偶数
奇数
质数
合数
1
∨
11
∨
∨
2
∨
∨
12
∨
∨
3
∨
∨
13
∨
∨
4
∨
∨
14
∨
∨
5
∨
∨
15
∨
∨
6
∨
∨
16
∨
∨
7
∨
∨
17
∨
∨
8
∨
∨
18
∨
∨
9
∨
∨
19
∨
∨
10
∨
∨
20
∨
∨
鸽子(只)
2
3
4
8
12
6
笼子(个)
12
8
6
3
2
4
小学数学冀教版四年级上册五 倍数和因数优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冀教版四年级上册五 倍数和因数优质教学设计,共3页。
2021学年第一单元 倍数和因数合数、质数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一单元 倍数和因数合数、质数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铺垫,引入新课,共同探究,分析问题,课堂活动,课堂小结,课堂作业,安全教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北京版五年级下册三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京版五年级下册三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引入,自主探究,学习新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