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不取道旁李ppt第二课时
展开
这是一份王戎不取道旁李ppt第二课时,共16页。
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读小古文,内容精析,参与体验,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PPT第一部分: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两句话和现代人说的话有何区别?
像这样的语言叫文言。由文言组成的文章叫文言文。
1.读后释题。
《王戎不取道旁李》课题中“取”的意思是什么?“道的意思是什么?
取:摘,道:路边、道旁,连起来的意思是王戎不去摘道旁树上的李子。
2.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
(1)用生字卡片检查读音,并组词语。
认读生字“戎”字
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
“十”是铠甲的“甲”,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
字音难点:“戎”(róng)不能读(yóng);“诸”(zhū)不能读成(zhā)。
(2)书写“戎尝诸竞唯”。
字形难点:戎:左下部是“十”,不是“井”;“竞”下半部是“口”加“儿”不能写成“日”加“儿”。
(3)理解实词和虚词。
【实词】实词是有实在意义且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语,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虚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
PPT第三部分:内容精析
故事中的王戎从小就很聪明,他七岁就是一位小神童了!后来,他长大后还成了西晋的名士呢!被称为“竹林七贤”之一。竹林七贤,就是当时有七个文人常在竹林之下,饮宴游乐,创作文章,个个都是大学问家。而王戎是他们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竹林七贤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合作朗读课文,要读准生字
读完评价,找出不足之处,然后交流,纠正读错的地方。
2.谁能用现代语言讲讲这个故事呢?
3.其他的小孩都跑去抢李子为什么王戎不动?
4.在这则小故事中,王戎性格中的什么特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PPT第四部分:参与体验,拓展延伸
一个小孩掉到缸里去了,缸又很大,里面盛满了水,小孩不会游泳,眼看就快淹死了,孩子们没有力气将他拉上来,叫大人来又怕来不及,这时该怎么办呢?
如果在当时的情况下,没有能够砸缸的工具又该如何?
距今900年以前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早已是家喻户晓,而司马光也最终成为北宋一代名相,还写有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由此可见,从小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对于将来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啊!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王戎不取道旁李优质课PPT课件,共20页,共2个课时设计。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初读小古文,自学字词,参与体验,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课件ppt,共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结构半包围,部首戈,结构上下,部首冖,结构左右,点击播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演示ppt课件,文件包含25王戎不取道旁李课件ppt、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